中国人何时开始吃西瓜?

合集下载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一、饮食习俗1.四季饮食:中国饮食习俗与四季有关,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食材烹饪食物,以适应当季气候和人体的需求。

2.节令饮食:中国人讲究节令饮食,如春天要吃春笋、夏天要吃西瓜、秋天要吃瓜果、冬天要吃涮火锅等。

3.地域饮食: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菜肴和烹饪方法,如川菜、粤菜、鲁菜等。

4.宴席饮食:中国人重视宴席文化,讲究宴客礼仪和宴席菜品搭配,有各种规定的席次和宴席流程。

二、餐饮礼仪1.客人敬主人:在中国餐桌上,客人要尊重主人,主人要热情招待客人,互相敬酒、劝酒是常见的礼节。

2.先年长后晚辈:吃饭时要遵守先年长后晚辈的原则,年长者先坐下,先吃菜,晚辈要等待长辈吃过后再开始用餐。

3.尊重食物:在饮食过程中要尊重食物,不可挑食、浪费食物,要将饭菜吃完,不可留下残羹剩饭。

4.注意餐桌礼仪:用餐时要注意坐姿端庄、言谈举止得体,勿大声喧哗,不可伸长吧脚等。

三、饮食禁忌1.偏食忌辛辣:中国饮食禁忌中有禁忌偏食,忌过于嗜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2.不宜过量:中国人饮食注重平衡,不宜过量,大鱼大肉、油腻辛辣的食物要适量食用。

3.忌生吃生冷:中国饮食文化忌生吃生冷食物,认为这样容易伤害脾胃,影响身体健康。

4.忌吃动物的头部:中国有吃动物头部的忌讳,认为头部为先天之气所在,忌食动物头部。

四、餐具礼节1.餐具摆放:中国人讲究餐具摆放的规矩,如筷子要放在右侧,碗要正对着主人等。

2.用筷子注意事项:用筷子时要注意避免发出刺耳的咬合声音,不可竖插在饭中,不可将筷子交叉放在碗上等。

3.点心吃法:中国的点心吃法也有许多礼仪,如不可一口吃完,要小口尝,分次享用,不可大口吞咽等。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人文精神。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塑造出更加多元化的饮食文化。

同时,传统的饮食文化依然保留着其珍贵的传统和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撒哈拉的赠礼,夏日“瓜果王”——西瓜是如何传入古代中国的?

撒哈拉的赠礼,夏日“瓜果王”——西瓜是如何传入古代中国的?

撒哈拉的赠礼,夏日“瓜果王”——西瓜是如何传入古代中国的?引言夏日里清凉解暑的西瓜大家都爱吃,但鲜为人知的是,这种水果并非中国本土的特产,而是非洲大陆献给世界的赠礼。

唐朝末年,西瓜从非洲传入了西域,并开始得到当地中原商人的注意。

金灭辽宋后,西瓜开始传入中原地区。

南宋初年,使者洪皓在金国发现了这种外形奇特、口感甘甜的水果,便在回程时带了一些西瓜种子,从此西瓜得以在江南地区逐渐传播开来。

随着西瓜的种植和买卖不断发展,元朝时西瓜已经成为普及率很高的一种平民水果。

千余年来,西瓜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种和产区,并凭借其甘冽的口感和极高的商业价值走进千家万户。

张骞与“丝绸之路”:千难万险,外贸先河说到西瓜的传入,不得不提起西汉时期汉武帝开通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打通了亚欧之间的通道,最初被用来出口当时盛产的丝绸制品,后经民间商人自发开拓,成为古代中国与西域诸国之间商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通道。

直到今天,它仍然在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敦煌壁画: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初期,北方的匈奴部落仗着强大的武力,时常寻衅滋事,南下袭扰汉朝和西域诸国。

漠北的剽悍骑兵对中原领土和居民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汉武帝之前,历朝皇帝出于国力有限、政权不稳的考虑,往往通过和亲等方式委曲求全,以求“稳住”匈奴。

到了汉武帝时,他不再选择一味妥协,而是希望联合大月氏共同抵御匈奴,以解除边患。

大月氏是西域诸国中国力较为强盛的一个游牧民族,历史上也曾遭受匈奴的欺凌,被迫向西大举迁徙。

他们在今天的新疆地区安定下来,秣马厉兵时刻准备向匈奴复仇。

汉武帝得知这一情况,认为大月氏是一个可以结交的盟友,所以派出张骞率领使团出使大月氏,说服他们与汉朝共同对抗匈奴。

公元前139年,张骞第一次带着汉武帝的命令前往陌生的西域。

他率领一支一百多人的使团,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从今天的甘肃出发一路向西前进。

不想在穿越河西走廊时,张骞一行人突然遇到了匈奴的士兵,结果全部被抓走了。

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

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

雨水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 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 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 则散而为雨矣。”我国古代将 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 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
惊蛰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 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 走矣。”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 “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 三候鹰化为鸠。”
6 与节气有关的传统节日
清明
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祭祀节日
7 现在是什么节气了?
现在我们介于白露和秋分之间
进补
注重阴阳调和,不同的人饮食要有不同的禁 忌。秋季进补要根据个人体质状况,且进步 还需适量,并非多多益善。
食酸、甘味
秋燥津液易伤,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新 鲜蔬菜和水果,也可多使用甘寒滋润的 食物,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鸭 肉等。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防秋燥
从饮食上讲要多喝水,多吃甘蔗、梨等 润燥之物以及多吃清补食物,如蜂蜜、 百合、莲子等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5 与节气相应的食物有哪些?
习俗
立春吃春卷;雨水吃龙须饼;惊蛰吃驴打滚;春分吃春菜;清明吃青团;谷 雨采茶食香椿; 立夏吃鸭蛋;小满吃苦菜;芒种吃梅子;夏至吃面;小暑食新米;大暑吃仙 草; 立秋吃西瓜;处暑吃鸭子;白露喝茶;秋分吃藕;寒露吃山楂;霜降吃柿子; 立冬吃窝瓜饺子;小雪吃腊肉;大雪吃枸杞;冬至吃冬至米团;小寒吃糯米; 大寒吃猪肉。

100个中国电影第一,编导考生必背

100个中国电影第一,编导考生必背

100个中国电影第一1、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是在1896年8月11日,地点上海徐园"又一村"。

2、第一位放映电影的中国人是林祝三。

3、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1905年由北京中泰照相馆摄制。

4、中国第一家正式电影院是由西班牙人A·雷玛斯1908年在上海建造的"虹口大戏院"。

5、中国第一个影片公司是1909年成立的亚细亚影片公司。

6、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由亚细亚影片公司出品、郑正秋编导的《难夫难妻》。

7、中国第一部运往海外放映的影片是《庄子试妻》。

(1913)8、中国第一位女电影演员是严姗姗,她在《庄子试妻》中饰使女。

9、中国第一位导演是郑正秋。

10、中国第一部风光片是1919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摄制的《西湖风景》。

11、第一个由中国人投资建设的电影制片机构是1917年在上海设立的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

12、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20年由中国影戏研究社出品《阎瑞生》。

13、中国第一种电影刊物是1920年在上海出版的《影戏杂志》,陆洁、顾肯夫主办。

14、中国第一个电影学校1922年明星影片公司创办的"明星影戏学校"。

15、中国第一次运用特技摄影的影片是《清虚梦》(1922年,商务印书馆摄制)16、中国第一部在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整的故事片是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故事片《孤儿救祖记》。

17、中国第一本电影理论专著《影戏院》(1924年由徐卓呆译著)。

18、中国第一部童话片是1925年民新公司出品的《飞行鞋》。

19、中国第一公映美国有声电影《飞行将军》是1929年在夏令配克影戏院(今上海新华电影院)。

20、中国第一部正式发表的电影剧本是《申屠氏》,洪琛1925年创作。

21、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电影编剧是濮舜卿,1925年创作《爱神的玩偶》。

22、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电影导演是谢采真,1925年自导自演《孤雏悲声》。

各种食材传入中国的时间

各种食材传入中国的时间

各种食材传入中国的时间除了少量在先秦时期就已传入中国的食用物种外,更大规模的食物交流与传播发生在2000 多年前国力强盛的西汉时(前206-25)。

葡萄、石榴、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桃(核桃)、胡瓜(黄瓜)、西瓜、甜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荽(香菜)等原产于中国新疆或中亚、西亚等地的食用物种,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汉民族聚居的中原地区。

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外交流日益密切,许多原产地不在中国的食品逐渐摆到了中国人的餐桌上。

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经欧洲、非洲、西亚传入中国北方;介于主食与蔬菜之间的马铃薯,通过东南沿海传入中国,最初只在福建、浙江一带种植,后来遍及中国各地;葵花籽在17世纪由美洲传入中国,200 年后用以榨油,丰富了中国的油料种类;豆类中的绿豆原产于印度,北宋(960—1127)时传入中国;蔬菜中的菠菜是唐太宗(627—649 在位)时由波斯传入的,原产于印度的茄子在南北朝(420—589)时随佛教流入中国;一些中国土生土长的物种,如花生、大蒜、苦瓜、豌豆等亦被外来的优良品种所取代。

早期传入中国的水果多来自西亚(如葡萄)、中亚(如早期的苹果)、地中海(如橄榄)、印度(如一些柑橘类)和东南亚(如椰子、香蕉);菠萝、西红柿、番石榴、草莓、苹果、榴莲、葡萄柚等已广为现代中国人食用的水果则是在近代由东南亚、美洲或大洋洲传入的。

辣椒在中国已经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菜肴和调味料了,而中国人吃辣椒的历史却不过300 多年。

史料记载,辣椒是在明朝(1368—1644)末年,由海路从美洲的秘鲁、墨西哥传入中国的。

糖是调料中最重要的甜味原料,它是在唐太宗时,由朝廷派遣使臣到中亚学习熬糖技术后才开始生产的;而被中国人视为名贵食品的鱼翅、燕窝则是14 世纪初从东南亚传入,自清代(1644—1911)起成了一种奢侈品。

西瓜在中国的历史传奇

西瓜在中国的历史传奇

导语:时近盛夏,正是西瓜上市的季节。

据史料记载,西瓜原产于非洲热带沙漠,汉代前即从西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新疆地区,故称“西瓜”。

900年前北京地区已有西瓜种植辽圣宗时期“内果园”已植种枣栗桃杏梨西瓜有史学家考证,西瓜传入北京与古代幽州成为契丹在华北地区的政治、军事、政治中心有密切关系。

契丹会同元年(公元938年),辽王朝将幽州升为南京,成为辽朝在华北平原上重要的政治中心。

在此情况下,幽州地区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渐增多。

此前契丹已有“种出西域”的西瓜。

故此西瓜再从契丹传入幽州地区,并逐渐得以推广。

作为辽代陪都的南京城,位于今天北京市区的西南部。

当年辽朝的帝王,如太宗、圣宗、兴宗、道宗等均驻跸过南京城。

为了向皇宫进贡时令果品,朝廷在南京辟建内果园。

史载:“辽圣宗太平五年(1025年)驻跸南京,幸内果园宴,京民聚现。

”在“内果园,植种较多的有枣、栗、桃、杏、梨等,还有西瓜。

”(见《北京通史》第三卷)这说明在辽太平年间(1021年至1031年),今天的北京地区已经开始栽培西瓜了,但种植数量较少,仅仅是皇家果园中的珍品。

据《北京市门头沟区地名志》载:1979年8月17日,京西门头沟斋堂乡西斋堂村东发现一座辽代古墓。

墓内绘有彩色壁画,其中的《侍女图》上有两个侍女,双手托盘,盘内盛有石榴、桃、西瓜等时鲜瓜果,正准备呈给主人。

尽管年代久远,但壁画上硕大的西瓜仍格外新鲜。

经考证,此墓系辽晚期贵族墓葬,约为1050年至1125年间,也就是说至少在900年前,北京地区已有西瓜种植了。

明代西瓜为皇宫贡品《明史》记载西瓜被列为太庙荐新果品之首到了明代,西瓜在北京地区的种植已不断扩大,其中主要产地集中在京城的南部和西南部,尤以今天大兴一带最为著名。

有史料记载:大兴、宛平两县所产西瓜作为皇宫内廷贡瓜的历史,可上溯至明朝永乐年间(另说元代)。

按明代制度,“洪武元年(1368年),定太庙月朔荐新仪物。

六月,西瓜,甜瓜、莲子、冬瓜”(《明史》五十卷),西瓜被列为太庙荐新果品之首。

西瓜的由来和发展史作文

西瓜的由来和发展史作文

西瓜的由来和发展史作文
“哎呀,妈妈,这个西瓜好甜呀!”我一边啃着西瓜,一边含糊不清地说。

妈妈笑着说:“宝贝,你知道西瓜是怎么来的吗?”我摇摇头,充满好奇地看着妈妈。

妈妈开始给我讲起了西瓜的由来和发展史。

妈妈说,西瓜呀,它的老家可远啦,在非洲呢!据说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了这种神奇的水果。

后来呀,它慢慢地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我想象着西瓜在漫长的旅程中,是怎么被人们发现和喜爱的。

我问妈妈:“那以前的西瓜和现在的一样吗?”妈妈想了想,说:“可能不太一样哦,经过了这么多年,人们不断地培育和改进,西瓜才变得像现在这么好吃呀。


我突然觉得好神奇呀,一个小小的西瓜居然有这么长的历史。

我一边吃着西瓜,一边继续问妈妈各种问题。

“妈妈,那第一个吃西瓜的人是谁呀?他怎么就知道西瓜能吃呢?”妈妈被我逗笑了,说:“哈哈,这个谁知道呢,也许是个很勇敢的人吧。


我又想,要是我回到过去,看到那些还没有被大家熟知的西瓜,那该多有意思呀!我肯定会迫不及待地尝尝看。

哎呀,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幸运呀,能吃到这么美味的西瓜。

我看着手里的西瓜,心里充满了对它的喜爱和感激。

原来一个小小的西瓜背后,居然有这么多的故事和历史呀。

以后呀,我再吃西瓜的时候,一定会想起妈妈给我讲的这些,会更加珍惜每一口甜甜的味道。

我觉得呀,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都好像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呢,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找到好多好多有趣的事情。

就像这个西瓜,它不仅仅是一个水果,更是一段长长的历史呀!。

24节气立秋为什么吃西瓜的原因

24节气立秋为什么吃西瓜的原因

24节⽓⽴秋为什么吃西⽠的原因⽴秋是秋天开始的预兆,秋天的第⼀个节⽓。

不晓得在⽴秋⾥关于为什么要吃西⽠的原因你们知道吗?以下是⼩编为⼤家准备了24节⽓⽴秋为什么吃西⽠的原因以及⽴秋应该吃什么,欢迎参阅。

24节⽓⽴秋为什么吃西⽠的原因据《⼆般秋⾬斋随笔》中记载,西域妇⼥会选择⽴秋的晚上到⽥间去摸⽠,她们称之为“摸秋”。

可能西⽠的形状会有点像孕妇的⼤肚⽪,⽠内有⼦象征有⼉⼦有关。

在我国习俗中,“⽠”总与繁育后代有密切关系。

所以⽴秋吃西⽠,估计就是这样传下来的。

是代表以前⼈们对⽣活的⼀种向往和美好祝愿。

⽴秋吃什么⽔果好1、桔⼦桔⼦⽣津解渴,利尿,化痰润肺。

秋天⽐较⼲燥,所以秋天可以吃⼀些桔⼦,解决⼲燥的问题。

2、葡萄葡萄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

补⽓⾎,补肝肾,利尿。

还是很好的减肥⽔果。

秋天多吃葡萄,补充糖分。

3、⽢蔗⽢蔗有“天⽣复脉汤”之美称。

秋天多吃⽢蔗,⽣津解渴,是滋养的佳品哦。

4、⼤枣枣⼦是⼥性补⾎⽓的好物。

利⽤秋天滋补⾝体,冬天的时候才不会怕冷,⼿脚冰冻。

5、柿⼦有润肺⽌咳、清热⽣津、化痰软坚的功效。

熟透的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唇烂、⼼中烦热、热痢等症。

⽴秋处暑是什么意思⽴秋是什么意思:秋季开始、暑去凉来⼤暑节⽓结束后就来到了⽴秋节⽓,⽴秋,是秋天的第⼀个节⽓,此时太阳黄经为135度。

⽴秋为秋天的开始,天⽓逐渐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最终过渡到寒冷的冬季。

诗《⽴秋》:“⼀叶梧桐⼀报秋,稻花⽥⾥话丰收。

虽⾮盛夏还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处暑是什么意思:炎热暑期即将过去处暑的“处”字通“出”,也就是“出暑”的意思,处暑是秋天的第⼆个节⽓,到了处暑节⽓后,就已经正式进⼊秋天了,此时太阳公转到黄经150°,秋意正浓。

⽴秋节⽓风俗1、晒秋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活在⼭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房前屋后及⾃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久之就演变成⼀种传统农俗现象。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演变历程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远古时期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多年前,当时的先民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

饮食简单,没有固定的饮食模式,食物口味单调,种类有限,主要包括野兽、野菜、海鲜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也逐渐发展起来了。

1. 夏代饮食文化在夏代时期,饮食文化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律性。

当时的饮食主要包括五味:酸、甜、苦、辣、咸。

夏代时期还开始使用青铜器具和粗陶制造的白器,饮食软硬适中,蔬菜水果逐渐成为重要的食材。

2. 商代饮食文化商代时期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荤素搭配,烹调技艺日臻完善。

同时,商代也开始有了一些著名的餐馆和酒楼,如汾阳酒楼、散佚客酒楼等。

3. 周代饮食文化周代时期,饮食文化又迈上了新的台阶,宴会成为一种社交和展示身份地位的方式。

当时的饮食特点是脂肪油腻,荤菜为主,酱油、醋、味精等调味品充分利用。

4. 秦汉饮食文化秦汉时期的饮食文化被认为在中国饮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当时开始使用蒸炊制作食品,开炉制造饼干,开发了烤肉和灶具等器具,饮食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当时还开始流行享乐主义,特别是宴席上的不合理浪费,对食物和物质资源的消耗也变得越来越大。

5. 隋唐饮食文化隋唐时期的饮食文化在上一个时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四川、福建等地的饮食文化在这个时期开始影响和融合整个中国饮食文化。

当时随之出现了更多精致、丰富的荤菜和素菜,也开始出现更多的菜系和风味。

6. 宋元饮食文化在宋代时期,人们对于食物更注重质量和口感,更加崇尚养生和保健。

同时,也开发了更多的食品加工技术,如加工制作豆腐、面食等。

元代时期,饮食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蒙古族和汉族饮食文化的交融,使得饮食文化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7. 明清饮食文化明清时期,中国饮食文化逐渐稳定下来,开始呈现出更加精细、深厚的特点。

当时的饮食文化也逐渐走向了民间,之前统治者的浪费和奢侈逐渐被制约。

在宗教方面,释道两门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上,而且在饮食方面也非常重要。

西瓜的来历小故事

西瓜的来历小故事

西瓜的来历小故事一、西瓜的起源1.1 西瓜的亲缘关系西瓜(学名:Citrullus lanatus)是一种属于葫芦科的果实,属于瓜类植物。

其与南瓜、黄瓜、苦瓜等植物亲缘关系密切,都属于葫芦科,因此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2 野生西瓜的发现野生西瓜最早发现于非洲的热带地区,由于其果肉多汁、清凉爽口的特点,很受野生动物的喜爱。

人们发现野生大象、羚羊等动物经常选择食用西瓜,于是开始尝试采食西瓜,并逐渐培育出了现代栽培的西瓜品种。

二、西瓜的栽培历史2.1 早期的西瓜栽培早期的西瓜栽培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区,原始的农民通过选择性种植和培育,逐渐培养出了一些特殊品种的西瓜。

这些西瓜外形各异,有的呈现球形,有的则呈现梨形,呈现多种颜色。

2.2 西瓜的传入与发展西瓜最早是通过海上贸易传入亚洲地区,随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和美洲。

经过多年的传播和栽培,西瓜种类越来越丰富,味道和营养价值也逐渐改善。

2.3 当前的西瓜栽培如今,西瓜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各种各样的品种和培育技术使得西瓜的产量和品质有了很大提高。

三、西瓜的营养价值3.1 丰富的水分和微量元素西瓜由于含水量高达90%以上,因此非常清凉爽口,适合夏季消暑。

此外,西瓜富含钾、镁等微量元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细胞功能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3.2 西瓜中的维生素C西瓜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维生素C在人体内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因此经常食用西瓜有助于预防感冒和各种炎症性疾病。

3.3 西瓜对健康的益处研究表明,西瓜还含有一种叫做西瓜蛋白酶的酶类物质,可以帮助人体消化蛋白质,并促进肠道健康。

此外,西瓜中的纤维素也有助于促进消化道蠕动,预防便秘。

四、西瓜文化与传说4.1 西瓜与夏季文化西瓜因为其清凉爽口的特性,成为了夏季消暑的代表水果。

人们在夏天常常吃西瓜来解暑,因此西瓜成为了夏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夏季文化紧密相连。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源远流长,深受传统文化和历史影响。

这些习惯包括饮食习惯、社交礼仪、家庭观念等方方面面,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在饮食方面,中国人有着独特的饮食习惯。

他们重视饮食的营养和平衡,讲究色、香、味的搭配,追求饮食的美味和健康。

中国人喜欢用筷子进餐,认为这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此外,中国人还有许多节气饮食的习惯,比如春季吃春笋、夏季吃西瓜、秋季吃柿子、冬季吃火锅等,这些习惯都反映了中国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饮食的调养。

在社交礼仪方面,中国人注重礼貌和尊重。

他们在与长辈交往时要尊敬长者,遵循尊卑有序的原则,表现出谦逊和恭敬。

在与朋友交往时,中国人也注重互相尊重和友善,讲究言行举止,注重细节礼仪。

此外,中国人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习俗,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和习俗都反映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

在家庭观念方面,中国人重视家庭的和睦和团结。

他们认为家庭是最重要的,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支持和照顾。

中国人还有许多家庭聚会和活动的习惯,比如过年回家、家庭聚餐、亲子活动等,这些习惯都反映了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和关爱。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凝聚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反映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些习惯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瓜的起源是怎样的

西瓜的起源是怎样的

西瓜的起源是怎样的早期生活在非洲中北部的人类是如何培育出栽培西瓜,已经难以考证清楚了,但在撒哈拉沙漠地区仍然有比较近缘的野生西瓜,据研究它的起源中心在可能会是在苏丹或其周边一带。

西瓜最早从撒哈拉地区引种到北非埃及、利比亚一带。

从埃及古墓出土壁画上就发现了西瓜茎蔓和果实的图案,可以据此推测出约在四、五千年前的尼罗河下游,古埃及人栽培西瓜的技艺已经相当成熟了。

西瓜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是近两千年来的事情。

西瓜,是中国人给它起的名字。

向前追溯,我国中原地区最早引种西瓜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十世纪中叶以后的五代时期。

南宋时期,有一名叫洪皓的南宋官员,作为金国通问使,在金国住了十几年。

返回故乡时,他带回了西瓜种苗、种植并逐渐在长江南、北推广开来。

在洪皓著的《松漠记闻》中有关于此过程的记载。

因而根据存世不多的文献载录来看,我国中原地区种植西瓜是南宋时由洪皓引自金国金国种的西瓜则是引种自契丹契丹是在西征回纥时得到的西瓜种子而回纥的西瓜当然是从中亚地区传入的。

简而言之,我国最早种西瓜的地方是新疆,系由西域传来。

推测可能在秦汉以后,西瓜已引种在西北边疆地区,但规模不太大,直至金、南宋时期才在中原及江南地区推广开来。

西瓜的故乡是在非洲撒哈拉荒漠地区。

早期生活在非洲中北部的人类是如何培育出栽培西瓜,已经难以考证清楚了,但在撒哈拉沙漠地区仍然有比较近缘的野生西瓜,据研究它的起源中心在可能会是在苏丹或其周边一带。

西瓜最早从撒哈拉地区引种到北非埃及、利比亚一带。

从埃及古墓出土壁画上就发现了西瓜茎蔓和果实的图案,可以据此推测出约在四、五千年前的尼罗河下游,古埃及人栽培西瓜的技艺已经相当成熟了。

西瓜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是近两千年来的事情。

从北非向中亚(伊朗、阿富汗一带)的传播是在公元前1~2世纪(相当于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估计一些西域小国已经有小量的种植了。

西瓜,是中国人给它起的名字。

顾名思义,它是从西边引种来的。

“西瓜”一名最早见于史籍是公元十二世纪苏轼编著的《物类相感志》。

西瓜在中国的发展史

西瓜在中国的发展史

西瓜在中国的发展史西瓜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本文将从西瓜的起源、传播、培育、品种丰富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详细介绍西瓜在中国的发展史。

西瓜起源于非洲,最早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埃及。

古埃及人将西瓜视为神圣的水果,不仅用于食用,还用作祭品。

古埃及的壁画中常常可以看到描绘西瓜的图案,这显示了西瓜在古埃及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西瓜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

当时,西瓜是通过丝绸之路从中亚地区传入中国的。

在中国,西瓜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和推广,成为人们夏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古代,西瓜被视为一种高贵的水果,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享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农民开始培育新品种的西瓜,以适应不同地理环境和消费者的需求。

在宋代,中国农民成功培育出了甜度更高、口感更好的新品种西瓜。

这些改良的品种受到人们的喜爱,并逐渐成为主流。

到了明清时期,西瓜的品种更加丰富多样。

不同地区的农民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培育出了各具特色的西瓜品种。

有的西瓜品种果肉鲜红多汁,有的品种则更加甜脆可口。

这些品种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也使得西瓜成为中国人夏季不可或缺的水果之一。

除了作为食物,西瓜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独特的地位。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西瓜常常被作为庆祝和聚会的必备水果之一。

例如,农历七月的中元节,人们会将西瓜放在神龛前供奉给祖先。

此外,在一些地方的婚礼上,新郎新娘会互相敲开西瓜,象征着美好和幸福的未来。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发展,中国的西瓜产量不断增加,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化。

从传统的黑皮西瓜、黄皮西瓜到近年来兴起的无籽西瓜、迷你西瓜等,消费者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

同时,中国的西瓜也开始向海外市场出口,受到了国际消费者的喜爱。

总结起来,西瓜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经过几千年的时间,西瓜在中国的种植和培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西瓜不仅成为中国人夏季不可或缺的水果之一,还在中国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按顺序写清楚“吃”的一连串动作》精品课教案_21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按顺序写清楚“吃”的一连串动作》精品课教案_21

按顺序写清楚“吃”的一连串动作教学目标:1、了解表示“吃”的动词,选用准确的动词来写“吃”的动作。

2、以“吃西瓜”为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清楚吃的一连串动作。

3、写清楚人物吃西瓜时的神态、声音等。

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清楚吃的一连串动作。

难点:选用准确的动词来表现人物动作。

一、导入1、小朋友们,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咱们中国人就把吃列为头等大事。

咱们南京就有很多很多美味的食物。

2、咱们中国人会吃,食物的种类、做法很多,吃法也很多,因此我们创造了很多表示吃的字。

3、如果吃的是液体的东西,我们可以用哪个字?(配图)如果一点一点咬下来叫?用舌头去吃叫?4、像这样表示“吃”的字,你们还知道哪些?5、师总结:这些字不仅也表示“吃”,还把“吃”的样子告诉了大家,多有趣呀!二、按顺序写清楚吃西瓜的一连串动作1、过渡:小朋友们,这夏天马上就要到了,烈日炎炎,这时候,来上一块清凉解渴的西瓜吃吃,多爽啊!2、虽然都是吃西瓜,但不同的人吃法还真不一样,有人这么吃,有人那样吃……(出图)喜欢吃的小朋友来说说,你们怎么吃西瓜呀?(预设:小朋友可能会说:我喜欢切成一片片吃,我喜欢用勺子挖着吃,我喜欢切成一小块一小块,上面插上牙签,拿起来吃比较方便。

)3、老师班上有个小朋友也特别爱吃西瓜,仔细瞧,看清楚他怎么吃西瓜的,做了几个动作。

(播放视频)4、请小朋友说一说视频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吃西瓜的。

师按顺序板书学生提到的动词。

(预设1:如果学生没有说完整就请别的孩子补充。

)(预设2:学生动词用得不准确时师要提醒纠正。

例:吃到最后西瓜肉只有一点点的时候,我们还咬得到西瓜吗?只能怎么样?)(预设3:如果学生没有按顺序说,教师就指着板书问,这个动作放在哪里呢)5、师总结:小朋友们说得很清楚。

你瞧,吃西瓜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连串动作,把这一连串动作按顺序说清楚了,才能把完整的吃西瓜过程说清楚。

三、写清楚人物做动作时的神态和声音。

关于电影的一百个中国第一及中国电影导演代际与作品总结,你弄清楚了吗

关于电影的一百个中国第一及中国电影导演代际与作品总结,你弄清楚了吗

关于电影的一百个中国第一及中国电影导演代际与作品总结,你弄清楚了吗一百个中国第一1、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是在1896年8月11日,地点上海徐园"又一村"。

2、第一位放映电影的中国人是林祝三。

3、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1905年由北京中泰照相馆摄制。

4、中国第一家正式电影院是由西班牙人A·雷玛斯1908年在上海建造的"虹口大戏院"。

5、中国第一个影片公司是1909年成立的亚细亚影片公司。

6、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由亚细亚影片公司出品、郑正秋编导的《难夫难妻》。

7、中国第一部运往海外放映的影片是《庄子试妻》。

(1913)8、中国第一位女电影演员是严姗姗,她在《庄子试妻》中饰侍女。

9、中国第一位导演是郑正秋。

10、中国第一部风光片是1919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摄制的《西湖风景》。

11、第一个由中国人投资建设的电影制片机构是1917年在上海设立的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

12、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20年由中国影戏研究社出品《阎瑞生》。

13、中国第一种电影刊物是1920年在上海出版的《影戏杂志》,陆洁、顾肯夫主办。

14、中国第一个电影学校1922年明星影片公司创办的"明星影戏学校"。

15、中国第一次运用特技摄影的影片是《清虚梦》(1922年,商务印书馆摄制)16、中国第一部在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整的故事片是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故事片《孤儿救祖记》。

17、中国第一本电影理论专著《影戏院》(1924年由徐卓呆译著)。

18、中国第一部童话片是1925年民新公司出品的《飞行鞋》。

19、中国第一公映美国有声电影《飞行将军》是1929年在夏令配克影戏院(今上海新华电影院)。

20、中国第一部正式发表的电影剧本是《申屠氏》,洪琛1925年创作。

21、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电影编剧是濮舜卿,1925年创作《爱神的玩偶》。

22、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电影导演是谢采真,1925年自导自演《孤雏悲声》。

西瓜何时引进中国原先产自哪里整理

西瓜何时引进中国原先产自哪里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西瓜何时引进中国原先产自哪里整理西瓜何时引进中国原先产自哪里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

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

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中国。

西瓜何时引进中国原先产自哪里始终以来,对于西瓜的起源,国际普遍观点是:西瓜原产非洲,4000年前,古埃及人种植西瓜,此后传到欧洲,然后再传到中东、印度等地,西瓜从西域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此后中国才有了吃瓜群众,因由西域传来,所以又称之为“西瓜”。

中国史书的部分记载,也佐证了这一点,区分在于毕竟何时传入中国,有着不小的争议。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没有说明详细传入时间,但可以确定西瓜是外来物种。

那么,西瓜毕竟何时传入中国?一,《五代史·契丹附录》中记载,“胡矫入契丹,亡(逃)归中国,道其所见,云入平川始食西瓜。

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这是西瓜词语第一次消失。

由于胡矫953年回到国内,所以大约是五代十国到宋初这段时间,西瓜传入中国。

二,宋朝的《事物纪原》中记载,“中国初无西瓜,洪忠宣(洪皓)使金,贬递阴山得食之”。

洪皓出访金国,从金国获得了西瓜种子。

明显,这又提出了一个时间点,即南宋之后,西瓜才传入进来。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西瓜种植方法和技术1、苗床建立:苗床地务必设在下风、朝阳、地势高、接近水资源的区域,便于管理方法。

苗床宽2.5米、深0.15米,长短依据需求来定。

在创建苗床时要留意尽可能使之底端平整,制钵时在苗床底端撒上一层沙子,便于大树移植。

2、养分土的配制:每立方土壤层(最好多年未种过菜的地块)搀加0.5立方有机肥料和3~6KG草灰,最好是再搀加适量三唑酮,调好培育土之后进行杯苗育苗。

3、种子处理:取55℃~60℃的温开水,将种子放进后拌和15分钟。

立秋吃西瓜的谚语

立秋吃西瓜的谚语

立秋吃西瓜的谚语哎呀,咱中国人可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习俗,那就是立秋吃西瓜!你可别小瞧了这事儿,这里头的门道可多着呢。

你想想看啊,夏天那么热,我们天天抱着西瓜啃,那叫一个爽啊!可是一到立秋,这西瓜就好像变得特别不一样了。

就好像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一个新的开始似的。

为啥立秋要吃西瓜呢?这就跟咱老祖宗的智慧有关系啦。

这西瓜啊,在夏天给咱带来了那么多清凉和快乐,到了立秋再吃一口,就好像是在跟夏天告别呢。

而且啊,这也算是对过去这段炎热时光的一种纪念吧。

你说这西瓜像不像我们生活中的那些美好瞬间?有时候我们会经历一段特别开心、特别难忘的时光,然后当它过去的时候,我们就会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去纪念它。

立秋吃西瓜不就是这样嘛!你再想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切开一个大西瓜,你一块我一块地吃着,那场面多温馨啊!大家一边吃着西瓜,一边聊着天,说说笑笑的,多快活呀!这可比一个人闷头吃西瓜有意思多了吧。

还有啊,这立秋吃西瓜也不是随便吃吃的。

有的人喜欢把西瓜冰一下再吃,那口感,啧啧,真是绝了!但也有人就喜欢吃常温的,觉得那样更能吃出西瓜的原汁原味。

这就跟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没有谁对谁错。

我记得小时候,一到立秋,家里就会买个大西瓜回来。

那时候啊,就盼着赶紧切开吃,心里那个急呀!等终于吃到嘴里了,那满足感,真是没法形容。

现在想想,那都是满满的回忆啊!咱再说说这西瓜的品种,那也是五花八门的。

有甜甜蜜蜜的麒麟瓜,有沙瓤多汁的硒砂瓜,还有小巧玲珑的特小凤……每种西瓜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就看你喜欢哪种啦。

这就跟我们的人生一样,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能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哎呀呀,说了这么多,我都馋西瓜了!这立秋吃西瓜的习俗啊,可真是咱中国人的宝贝。

它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所以啊,别小看了这立秋吃西瓜,它可有着大意义呢!今年立秋,你可别忘了吃西瓜哦,不然可就亏大啦!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各种食材传入中国时间表

各种食材传入中国时间表

各种食材传入中国时间表先秦1.小麦:原产西亚,约4000年前传入。

2.大麦:同上。

3.高粱:原产非洲,西周时沿埃及→印度传入。

一说宋元时期才传入。

4.皮燕麦:原产欧洲。

裸燕麦(莜麦)原产中国。

5.藕:马王堆汉墓出土过一锅藕汤,然而藕是从南亚传入的。

6.萝卜:古称“莱菔”,《尔雅》名“芦萉”,现倾向于地中海沿岸起源说。

7.姜:倾向于原产东南亚说。

传入时间不明,孔子有“不撤姜食”,《吕氏春秋·本味》有“阳朴之姜”。

汉张骞出国一趟,带回来很多好吃的:1.葡萄。

2.核桃。

3.石榴。

4.黄瓜,原称胡瓜,南北朝时石勒改叫“黄瓜”(随着石勒解锁黄瓜新功能,黄瓜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5.蒜。

6.蚕豆。

7.旱芹8.香菜(或说唐朝始传入)。

汉代传入的还有:9.豌豆。

10.芋头,原产东南亚。

11.莳萝(洋茴香),一说唐朝传入。

12.胡椒。

13.大葱(小葱是先秦由北方传入)。

三国两晋南北朝1.茄子:由印度传入(最早以茄子为蔬菜记载见北魏《齐民要术》,当时已是寻常蔬菜,可见栽培肇端早于此)。

2.扁豆:由东南亚传入。

隋、唐、五代1.无花果:原产西亚,唐时传入。

2.菠菜:由尼泊尔传入。

3.莴苣:隋代传入。

4.开心果(阿月浑子):至晚于唐代,由中亚传入。

宋1.西瓜:原产非洲,唐时入西域,宋时传入中原。

2.丝瓜。

3.胡萝卜(一说仍是张骞带回国的)。

元香蕉:原产东南亚(一说中国是原产地之一,然而古称“甘蕉”是否确为香蕉,存疑)。

明1.菠萝:原产巴西。

2.辣椒:原产美洲,明末传入。

3.南瓜:明末清初传入。

4.苦瓜:郑和带回国。

5.土豆:原产美洲,明末传入种植。

6.甘薯:原产美洲,万历年间由东南亚传入。

7.向日葵:原产美洲。

8.玉米。

9.花生:原产美洲。

土豆、红薯、玉米、花生传入中国,极大缓解了人口增长附带的粮食压力,为清代人口大爆炸提供了条件(清顺治十二年人口1.2亿,到咸丰元年4.3亿)。

此前的主食加工费时费力,收割、脱壳、研磨,面食还要做成型,看唐朝的菜谱,当时主食就是各种烤饼。

立秋吃西瓜的说法 立秋吃西瓜的传说

立秋吃西瓜的说法 立秋吃西瓜的传说

立秋吃西瓜的说法立秋吃西瓜的传说立秋吃西瓜的说法立秋吃西瓜的传说传说明代时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长了癞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癞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结果瘌痢疮果真好了。

因此人们就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

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西北地区纬度高,立秋前后西瓜刚进入采摘期,立秋吃西瓜就是一种尝鲜。

而中部一些地区,立秋时西瓜已经进入末市,吃西瓜可以消除初秋之邪、润养五脏。

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

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要是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叫hold住了。

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的生活习惯,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立秋吃西瓜的传说:西瓜虽从宋代传入中原,但种植并不普遍,所以那时并没有产生和形成立秋吃西瓜的风俗。

但在西域,西瓜原产地已普遍盛行立秋吃西瓜的风俗。

因西域地处中国的西北,纬度较高,立秋前后西瓜刚进入采摘期,所以立秋吃西瓜本身就是一种尝鲜。

此风俗约在清代影响南方,而此时江浙沪等地的西瓜已进入末市,人们对立秋吃西瓜的原由作出了种种解释。

有人讲立秋西瓜可消除暑日积结的淤气,有的人讲可以为过冬积聚“阳威”,而实际上只是北方风俗的影响而已。

但有一点应予承认,那就是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凉爽,西瓜上市量日趋减少,立秋日人们再吃一吃西瓜,有依依惜别之意。

南通有个风俗,立秋吃西瓜。

听老人们讲,说是立秋吃西瓜,可以烂猪毛。

意思是清除平时我们所吃东西时藏留于肚的一些垃圾,是一种美好的希望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何时开始吃西瓜?
本文作者倪方六
用南京人的话来说,“这几天热死了”。

天热了,西瓜就好卖了。

吃西瓜,在现代是十分平常的事情,但在古代早期,想吃块西瓜可不容易,即便到了元代,西瓜仍是贵族享用的夏季解暑佳品,每年六月,全国各地会陆续往元大都(今北京)皇宫进献水果,其中便有西瓜。

那么,中国人最早何时吃上西瓜的?考古中已发现。

图:现代西瓜
中国古人最早“吃西瓜”的场面,是在内蒙古辽代墓葬壁画上发现的。

这个墓葬的发现很意外。

1995 年秋天,敖汉旗四家子镇闫杖子村农民挖水土保持坑时,竟然挖到了3座古代墓葬。

敖汉旗博物馆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上级汇报,经同意后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了好多珍贵文物。

最令人惊喜的,在一号墓墓室的东壁上,发现了3只“西瓜”,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西瓜”出现在墓主人“宴饮图”中。

整个“宴饮图”宽132厘米、高135厘米,画面很热闹:面画上有 4 男子,其中墓主人半侧着身,向右端坐于砖砌半浮雕的黑色椅子之上,右臂肘枕于椅背上端,左手按于左膝;身着红色圆领窄袖长袍,腰束带,足蹬红色靴踏于一红色小方凳子上;头戴幞头,面部画面子脱落,但可见眉目和长髯……右侧为2名侍者,均穿圆领窄袖长袍,前者戴幞头,身体前躬,双手捧一内盛瓜棱小盏的海棠盘,做恭敬奉献状;后者戴氈帽,双手捧一大方盘,内盛食物。

特別显眼的是,在墓主人身前的砖砌浮雕黑色方桌上,放有二盘水果,一竹编式浅盘内放有石榴、桃子和枣子等水果;另一黑色圆盘内赫然放着3只大西瓜。

图:中国最早的“西瓜图”描摹(内蒙古敖汉旗羊山一号辽墓壁画)
从这幅壁画上可以看出,当时契丹贵族(墓主人)的生活方式是相当讲究的,食用果品丰盛。

这种情况,与《辽史》中所记载的契丹皇家、贵族喜欢用水果佐饮的饮食时尚,是吻合的,与今天在正餐结束之后上个“水果拼盘”,也惊人的一致。

据考证,此墓筑于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六、七年(公元1026、1027年)间。

也就是说,这3只“西瓜”距今已近千年了,是迄今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发现最早的3只“西瓜”。

西瓜在早年属贵族的夏季消费品,那么,普通老百姓从什么时候开始吃上西瓜的?这要感谢一位名叫洪皓的南宋官员。

洪皓,是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进士,曾任宁海主簿、秀州司录。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深受宋高宗赵构赏识和信任的洪皓临危受命,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出使金国,希望求得宋金和平,迎回被掳的徽、钦二帝。

但不想却被金人扣留长达15年之久,直到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才得以回到南宋。

回来时,洪皓带回了金人种植的西瓜种子,最早种植于皇家特供菜园中,从此江南有了西瓜。

这事在洪皓撰写的遭扣期间见闻录《松漠纪闻》中有交代:“予携以归,今禁圃乡囿皆有”。

图:《松漠纪闻》刻板内页
从洪皓的记述中还可知,当时的西瓜形状、皮色与今天差别不大:“西瓜形如匾蒲而圆,色极青翠,经岁则变黄,其瓞类甜瓜,味甘脆,中有汁,尤冷。


在此以后,有关西瓜的说法,开始频现于南宋文人的笔端。

如,范成大《西瓜园》中的“年来处处食西瓜”,汪元量《通州道中》诗中的“西瓜黄处藤如织”、方回《秋大热上七里滩》诗中的“西瓜足解渴”、董嗣杲《中伏》诗中的“醉拾西瓜擘”……从这些诗句中可以推知,西瓜在南宋已不是“贵族消费品”,当时普通老百姓也已吃上西瓜。

在宋代文人中,最会吃瓜、并能吃出道理来的,不少人说是苏东坡。

据说苏东坡曾撰一“西瓜联”,上联是:“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下联是:“自上而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很显然,这是后代好事文人的附会。

苏东坡即苏轼,是北宋文学家,西瓜是苏死了四五十年后,才由洪皓带回南宋的,而苏生前的北宋国境内并不见种植西瓜的记录。

即便有西瓜,也是从辽金地区“进口”的,属名贵稀罕瓜果,并不是苏东坡之辈能吃得到的,更别说经常吃了。

实际上,“西瓜联”并非苏东坡的杰作,而应该是明代才智过人的大文人
解缙所撰。

图:洪皓画像,洪皓让江南人也吃了西瓜
到洪皓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去世时,西瓜已在大江南北四处种植。

在湖北省恩施市境内,曾发现一块南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 年)刻立的“西瓜碑”。

从碑记来看,当时西瓜已有四个优良品种:“蒙头蝉儿瓜”、“团西瓜”、“细子瓜(御西瓜)”、“回回瓜”。

前三种至刻碑时,已在当地种植了80多十多年;“回回瓜”是从北方引进的,也种植了30年。

其实,中国人到底何时吃上西瓜,史学专家和农学专家的观点并不尽相同,对“西瓜的身世”各有不同的看法。

主要观点大概有两种。

一种是“国产瓜”学派,认为西瓜是中国原生物种,而不是非洲原产;一种是“进口瓜”学派,西瓜原产地在非洲,而非中国。

“国产瓜”学派,从中国古代传说和古文献中寻找依据。

有一神话传说,称西瓜是神农“尝百草”时发现的,原名“稀
瓜”,后讹传成了“西瓜”;再者,《诗经·豳风》的《七月》一诗中有“七月食瓜,八月断壶”的说法。

但“稀瓜”和“七月食瓜”中所说“瓜”,是不是现代的西瓜?并无实物和信史能够证明之。

到1959年,“国产瓜”的观点获得重镑证据,在浙江杭州水田畈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中,发现了原始“西瓜籽”。

有关神农氏的“稀瓜”传说,似乎一下子变成事实,不只证明中国是西瓜的原产地,还把中国栽种西瓜的历史提前到了4000年前。

随后,“西瓜籽”又在汉墓中被考古发现:1976年,在广西贵县罗泊湾(今贵港市贵城镇境内)西汉墓椁室淤泥中,发现了“西瓜籽”;1980年,在江苏扬州西郊邗江胡场五号西汉墓随葬漆笥中,又发现了“西瓜籽”;在江苏高邮邵家沟东汉墓中,也找到了“西瓜籽”……
图:现代西瓜田
这些“考古发现”,令中国农学界兴奋不已。

但这些“考古发掘”随后一一被证明是不可靠的:杭州新器时代的“西
瓜籽”,经鉴定是葫芦或其变种瓠瓜的种籽;广西和江苏发现的“西瓜籽”,实为粉皮冬瓜的瓜籽。

在事实面前,“进口瓜”学派占了上风,中国西瓜“从国外引进说”观点,重新为国内学术界公认。

如果西瓜原产于非洲,那么何时引入中国的?持“进口瓜”观点的学者中间也有分歧,有“汉代说”、“南北朝说”和“五代说”等。

其中,“五代说”最为广泛,也是主流观点。

其依据来自信史。

在欧阳修主编的《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二》中,第一次出现了“西瓜”这一名词。

《新五代史》的史料出处,是胡峤《陷虏记》中的说法。

胡峤是五代后晋华阳(今安徽绩溪县华阳镇)人,契丹会同十年(公元947年),其作为宣武军节度使萧翰掌书记随入契丹。

萧翰被告发谋反遭杀,胡峤受牵连被契丹扣押了7年,一直到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才被放回中原。

《陷虏记》即记述了他在契丹7年间所见所闻:“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看到这里,各位应该知道中国人何时吃上西瓜了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