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1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1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1

2、把标题改作《一门丰产的科学— —物候学》,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大自然的语言”用了拟 人手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3、第7—10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 序?文中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
么?
不能。
这里运用了逻辑顺序。作者把决定物候 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 小,依次排列。
六、积累运用 ,写作迁移: 要求:
1、用一句话写出季节特 征或景色特点;
2、语言准确生动。
果园里的苹果熟了, 果实累累.远远望去,一 个个苹果像一个个小红 灯笼,多好看呀!
1
2
3
4
七、 你是生活
的有心人吗?你知 道多少谚语?说来 听听.
古诗中的物候知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
烈日炎炎
金黄一片
白 雪 皑 皑
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
春夏 秋冬
一年有四季, 四季景不同。
秋枫 冬 梅
春柳 夏荷
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智者, 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 节变化的种种消息。
竺可桢
•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 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重点字词
3.掌握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重点字词
2.掌握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销声匿迹:原指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衰草连天:遍地是衰草。 风雪载途:风雪满路。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 美好景象。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学期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全文语言不仅有准确性,更具有生动典雅的特色。

文章不仅告诉我们物候知识,更倡导我们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本课需要达成以下的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介绍物候学研究对象,物候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等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丰收。

作者举例生动典型,读起来亲切可信。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之前用百度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大自然的语言》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大自然的语言》图画视频,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便于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文本,理解文章内容。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
读一读,分析其中物候现象。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 晚景》二首 其一)
早春天气,鸭子最 先感知春江水暖, 嬉戏水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 、谷雨 (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知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 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 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 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萌发
ménɡ
簌簌

衰草连天 shuāi
连翘
qiáo
孕育
yùn
次 第: 一个挨一个地。 草长莺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风雪载途:风雪遍地。载,充满。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周而复始:指绕完一圈又从头开始。形容不断循
环的规律。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属于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信息传递”中的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以萨克森科学家莫尔斯为代表的一系列电报通讯的发明和演进过程,介绍电报通讯的意义,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电报通讯技术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本课时重点和难点是对电报的演进和发明过程的讲述,学生对电报通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的深入理解。

本节课的主要课文包括两篇文章。

第一篇为Morse and His Telegraph,主要介绍萨克森科学家莫尔斯的电报发明及其演进过程,对电报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第二篇为The Tragic End of Morse,主要介绍了莫尔斯晚年病情的变化和家庭人员的离世,以及人们对他的赞誉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理解电报通讯的发展历史,了解电报通讯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2) 掌握电报通讯的原理和相关概念;(3) 了解Morse和他的电报发明历程;(4) 学习使用阅读策略,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和应用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本课以电报通讯的发明为主线,采取导入-整体阅读-分段阅读-合作探究-梳理思路-个性拓展的教学模式,采用活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生动、丰富、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场景。

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如下:1、导入环节(1) 预习导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片关于莫尔斯的小文章,做小组内交流,了解Morse及其电报发明。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二、说学生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

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1、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2、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3、星星密,雨滴滴;星星稀,好天气;星星明,来日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泥鳅跳,雨来到;泥鳅静,天气晴。

4、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南风怕水溺,北风怕日辣。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5、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早晨有雾,晴朗如故。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6、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朝看太阳辨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

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

7、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

蜘蛛结竖网,天即将有雨。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语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简析

语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简析

语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简析语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简析《大自然的语言》,本文是知识性小诗。

通过一些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

全诗共7节,诗歌语言生动活泼,适合朗读背诵。

大自然的语言是人心灵的声音。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简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简析1《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文章以清新的笔法,生动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一门方兴未艾的新兴的科学──物候学。

“物候学”对许多青少年读者来说,该是陌生而神秘的;要用很短小的篇幅讲清这门科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又是多么的不容易!而《大自然的语言》在这方面却有其独到之处,它言简意赅地、饶有趣味地把物候学介绍给青少年读者,使他们不但对这门新兴科学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使之在学习语言方面受到启示,吸取营养。

从这个意义上看,《大自然的语言》作为语文教材,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一)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标题:这篇文章,是要向读者介绍有关物候学的知识。

如果简单地用“物候学知识”一类的标题,对初中学生来说,会有生疏深奥的感觉,不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改写时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既与科学小品文的特色相合,又十分新颖别致。

它的妙处在于含蓄生动、引人入胜。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那只不过是流传于街巷市井中的一句俗话而已,事实上只有人才有语言。

而标题中却让“语言”出自“大自然”之“口”,真是与众不同,引人寻味了。

这个标题,切合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和渴求知识的欲望,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对小读者们无疑是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的。

(二)眉目清晰、自然精巧的结构: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精巧自然。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文章开头,就把“冬去春来”“入夏趋秋”的四季变化和花木虫鸟的百态千姿生动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大自然的语言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清明前,开秧田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馒头云,天气晴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麻雀囤食要落雪。 泥鳅静,天气晴。 蚂蚁垒窝要落雨。 猪衔草,寒潮到。 燕子低飞要落雨。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
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
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
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 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 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1、了解什么是物候及影响物候的因素。 2、学习本文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3、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试一试,你能读准下面字音吗?
竺(zhú)可桢(zhēn)萌发(méng)次第( cì ) 翩然 (piān) 孕育(yùn ) 簌簌( sù ) 草长莺飞(yīng)物候( hòu)连翘(qiáo) 销声匿迹( nì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zài ) shuāi
味。
(可以品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种修辞)
把标题改作《一门丰产的科学—— 物候学》,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大自然的语言”用了拟 人手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 说明语言准确、生动、典雅。
文章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 学性。 在说明物候现象的时候,先分说“植物” 和“动物”,再概括说“生物”,用词处处 都经推敲。(见1、2节)如第三段中“古代 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 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 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课时练《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含答案解析)(1)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课时练《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含答案解析)(1)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8年级下语文《5大自然的语言》课时练一、积累与运用(15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8分)(1)翩.然()(2)物候.()(3)簌簌..()(4)刺槐.()(5)连翘.()(6)zài()途(7)wěi()度(8)土rǎng()2.解释下列词语。

(3分)(1)次第:。

(2)翩然:。

(3)销声匿迹:。

3.文学常识填空。

(4分)《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浙江上虞人。

学家和学家本文的体裁是文。

二、提升训练(8分)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敬辞的一项是()(2分)A.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哭!罢!罢!”——《西游记》B.何涛道:“好汉!小人..奉上命差遣,盖不由己。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文本解读(部编本)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文本解读(部编本)

《大自然的语言》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1963年,竺可桢的《物候学》一书出版在即,为了迅速普及这门学科知识,作者写了一部以介绍物候学为主要内容的科普读物。

同年,《科学大众》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文章,署名即为竺可桢、宛敏渭。

篇尾编者注明:“本刊根据作者尚未出版的《知识丛书》之一‘物候学’摘编。

”原文约4900字,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一个小标题。

“大自然的语言”是原文的第一个小标题。

2、文题诠释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所独有的。

但是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发现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可以帮助安排农事,好像是大自然在传递信息给人类,在教人类如何安排农事一般。

所以,自然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既贴切自然又生动有趣,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换做“简介物候学”或是“物候学与农业生产”作题目就显得呆板、乏味,难以吸引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主旨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4、内容解读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接下来依次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文章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如第三段中“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优秀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优秀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优秀教案五篇教学工作是教师按照确定的教学目的和必须的教学规律,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潜力的过程。

无论教师的知识经验多么丰富,若不进行备教案就难以将课本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2.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学习重点:1.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说明的条理性。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把握文本内容(师生问好)刚才同学们和老师是怎样问好的?我们是用“语言”来表达的。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用语言说话,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以问题形式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这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不能。

课文是按照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从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安排的,并用序词标明,使文章条理清楚。

--“纬度影响”同学们一定深有感触,寒冷的冬天大家喜欢去海南旅游,因为那里风光正明媚。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二、分析结构,把握文本条理性过渡:同学们都概括得非常好,那你能说说你是怎样快速捕捉到这么多的重要信息的呢?第4段中结尾有这么一句话--“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及赏析《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蚂蚁忙着搬家,出门就要带好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春天已到人间。

大雁集队南飞,不就“省略号”一串?秋天已在眼前。

如果你砍倒大树,就会把“车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计算起来方便。

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从不把人欺骗。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巨大的“漂砾”,从遥远的秦岭搬到平原,告诉我们游荡的冰川曾在这里漫游。

《大自然的语言》赏析这是一首以大自然为主题的诗歌,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各种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诗歌以“大自然的语言”为线索,通过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大树、鱼鳞等自然元素,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的规律和生命的韵律。

诗歌开头以白云和蚂蚁为例,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日常景象,也引导我们去思考自然背后的规律。

接着,通过蝌蚪和大雁的形象,诗人描绘了春秋两季的更迭,展现了生命的循环和季节的变化。

而后,诗人又通过大树和鱼鳞,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成长。

最后,诗人以三叶虫化石和巨大的“漂砾”为例,揭示了地球历史的漫长和自然的伟大力量。

整首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大自然的景象和规律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诗歌也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引导我们去关注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整首诗歌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适合反复吟诵的好诗。

《大自然的语言》生字拼音、词语解释

《大自然的语言》生字拼音、词语解释

5、大自然的语言第二单元
萌发méng fā次第cì dì翩然piān rá
n 孕育yùn yù
农谚nóng yàn 海棠hǎi táng 悬殊xuán shū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周而复始zh ōu ér fù shǐ
花香鸟语huā xiāng niǎo yǔ草长莺飞cǎo zh ǎng yīng fēi
第二单元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融化[róng]: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升高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

萌发[méng]: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的开端。

次第:依次,按照顺序,或依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翩然[piān]: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yùn]: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荣枯[kū]:草木的茂盛和干枯。

农谚[yàn]: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悬殊[shū]:形容差别大。

销声匿迹[xiāo、nì]: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衰草连天[shuāi]: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风雪载途:风雪遍地,形容气候恶劣。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比喻事物的循环。

花香鸟语:花飘散着清香,鸟唱着悦耳的歌,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

草长莺飞[zhǎng、yīng]: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内容也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其实,“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

二、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变迁以及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

代表作有《气象学》《物候学》,另著有《竺可桢全集》。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次第:依次。

翩piān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yùn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sù簌:形容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载zài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yīng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连翘qiáo:一种落叶灌木,春季开鲜黄色花,果实可以入药。

衰shuāi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二、主题概述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现象及其成因、意义等内容,告诉我们:物候学是关于农业丰产的科学,人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为农业带来更大的进步。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

四、思考探究1.课文第1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描写;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它们的轻快敏捷;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作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概念和知识点。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2. 学会分析和解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关键概念和知识点。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和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实际应用和创作。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文本。

2. 相关参考资料和阅读材料。

3. 教学PPT或黑板。

3.2 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教学设备正常运行,如PPT播放器、音响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景观,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4.2 reading and prehension1. 分发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文本,让学生独立阅读。

2. 学生阅读后,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3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1.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课文,理解其中的关键概念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1)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1)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及其意义;学习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品味语言美;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大自然的语言及其意义;学会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大自然的语言及其意义,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课文阅读理解,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引入课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仿写句子,教师点评。

5.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分享观点。

7. 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内容:课文阅读理解,修辞手法运用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共生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3. 人与自然:相互尊重,共同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2. 答案: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批改、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资料,如《大自然的语言》系列图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写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理解大自然的语言及其意义,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竺可桢 浙江上虞
人,气象学家、地理 学家。他在气象学、 气候学、地理学、自 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 诣都很高,而物候学 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 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 一。我国现代物候学 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和 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 的。
词语解释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次第开放
笑话 / 笑话 嵩吘莒
描写一年四季的词语 春
苏醒 炎热 果实成熟 销声匿迹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

秋 冬
孕育果实 叶子渐渐变黄 衰草连天 簌簌的落下
风雪载途
生动形象,如一幅四季风光画
朗读、分析第2、3自然段,归纳 段意,分析说明方法。 (2)、说明什 么是大自 然的语言 杏花-传语-耕地 桃花-暗示-种谷子 布谷鸟-唱歌 草木 荣枯 候鸟 去来
泥鳅静,天气晴
蚂蚁垒窝要落雨
冬 雪 雪 冬 寒 又 寒
秋 处 露 秋 寒 霜 降
夏 满 芒 夏 暑 相 连
春 雨 惊 春 清 谷 天
二 十 四 节 气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闭敲棋子落灯花。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麻雀屯食要落雪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举例子、引用
朗读第3段,归纳段意 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1~3)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下定义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叫物候学。
朗读第4、5段,归纳段意、分析说明方法。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 候条件对生物的影 响, 比较简便,容易掌 握, 可以广泛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 1962年 举例子 北京 1961年 列数字
由主到次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阐述研究意义
本文说明了什么是物候、物候学,影响 物候的因素,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 语言准确、生动、典雅。
摘出文段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
• • • • • • 立春过后 再过两个月 不久 夏季 秋天 寒冬
衰草连天 shuāi ——— 鬓毛衰
英国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现代三月的长城 古代三月的长城
研 究 物 候 学 的 意 义
朗读11-12段,概括段意。 1、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 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1960年
作比较
朗读6-10段,归纳段意,分析说明方法 说明 决定 物候 现象 来临 的 因素
纬度的 差异 经度 差异 高下 差异 古今 差异 南京 北京 桃花
刺槐
东 大连 烟台 西 北京 济南 高处 低处 开花 落叶 1741-1750 1921-1930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由主 到次 由空间 到时间
原指不公开的说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销:消失。匿:隐藏。
遍地是衰草
风雪满路 一次又一次的循环。周,绕一圈。 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次第:
一个挨一个地。
听朗读,根据提示将课文分为四部分。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本文是一篇什么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
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课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能否改 为“物候与物候学”? 用了拟人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和吸引力,吸引人读下去。改后是专业术语, 没有吸引力。
朗读分析第1自然段,概括段意
写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 摹状貌
春 夏
翘尾巴
qià o
cuī
o ———翘首、连翘 qiá
差异 chபைடு நூலகம் ——差遣 chāi ——差劲 chà ——参差 cī
观测 guān ——道观
播种 zhǒng 耕种
guà n zhò ng
落叶 luò ——丢三落四 là
——落枕
là o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