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的产生、发展及其改革突破口探析
"土地财政"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探析
翘
2 0 1 3 正
“ 土 地 财 政 , , J 生 的 原 因 及 解 决 办 法 探 析
郑 信 心
(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福 州 3 5 0 0 0 1 ) 摘 要 自1 9 9 4年分税制 改革之后 , “ 土地 财政 ” 逐渐成为 了地方政 府重要 的财政 收入之 一 , 在个别地方 , 土地财政
也客观加快 了我 国的城市化进程 。 但是, 另一方面 , 我们也要 看到 由“ 土 地财政 ” 而引发 的
一
入, 如 土地 出让金 收人和土地 收费收入等 , 就成 为地方 政府
应对财政危机最迅速 、 最有效的办法 , “ 土地财政” 应运而生 。
些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
( 2 ) 土地出让制度和土地支配权 的过度集 中为土地财政
义: 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 出让土地使 用权 的收入
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 , 属于预算外收入 , 又叫第二财政 。实际 上, 国内学者对土地 财政一词 的定义 尚未达 成共识 , 但 多数
学 者都认为 , 所谓 土地财政通 常是指政府 , 特别 是地方政 府
通过 出让土地使用 权 , 形成的财政 收入 。
收入甚 至高达地方财政收入 的 2 0 %左右 , 由此造成 了极 大的社会 和经济问题 。本文着重对土地财政 产生的原 因和 问题进 行 分析 , 初步探析 了土地财政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土地财政 ; 分税制改革 ; 原 因、 问题 ; 办法
0 引言
随着我 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 的持续火爆 , “ 土地财政 ” 一 词,土地财政 的首要意义在 于极大地缓解 了地方 政 府的财政困难 , 为地方政府 的投资 和各类公 共服务建设注入
“土地财政”成因探讨
“土地财政”成因探讨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降低的同时其职责却在不断扩大,由此导致了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出现了较大的支出缺口。
在现行的制度框架内,地方政府有意无意的选择了“土地财政”来弥补这部分缺口。
随之导致了对房地产业的冲击。
关于“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财税体系,完善土地“挂招拍”制度,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企业居民投资渠道等对策。
标签:分税制;土地财政;高房价现如今房地产泡沫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房价的上涨幅度远超过了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当前的房价已将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排斥在了市场之外,而且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中指出我国85%家庭无能力买房也验证了这一点,这使得孟子所言的“居者有其屋”似乎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在高房价成为舆论焦点,百姓之痛的同时,人们似乎发现除了赚取了暴利的开发商,高价出让土地的地方政府也成为了受益者,因此本文就由此引发的“土地财政”问题进行相关探讨。
1 引发“土地财政”的根源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1994年分税制改革正式开始。
在此之前,1979至1994年14年间,针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国进行了以“减税让利”为主题思路的税制改革,实行了“地方财政包干制”,这项制度的核心是将权力下放到地方和企业。
这种减税让利的改革,造成了两个比重的下降,即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下降。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3年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2%和78%,而到了1994年这一比重变为55.7%和44.3%。
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至今,地方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降低。
目前,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6:4;而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比重为3:7,也就是说在财政收入下降的同时,地方政府所要承担的事权并没有相应减少。
土地财政成因探析
土地财政成因探析土地财政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利用来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土地财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深入探析土地财政的成因,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是有限资源,但需求却是无限的。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导致土地价格居高不下。
这种供需矛盾促使了土地财政的出现。
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土地使用权出售等方式,从土地开发中获取资金。
土地财政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弥补了其他税收收入的不足。
土地财政的成因还与政府地方利益相关。
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收取费用,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地方发展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这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财政手段和资源配置方式。
地方政府往往会积极推动土地开发,以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
土地财政还与政府的政策和规划密切相关。
政府通过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出让标准等政策,来控制土地的供给和使用。
政府的土地政策直接影响到土地价格和财政收入。
政府限制土地供应,推动土地集约化利用,可以提高土地价格和土地财政收入。
政府还可以通过调整土地出让标准,提高土地出让金,来增加财政收入。
土地财政还与土地出让方式相关。
不同的土地出让方式会对财政收入产生不同的影响。
目前,我国土地出让主要有拍卖、挂牌和招标等方式。
拍卖是按照竞价最高的,拿地者付出的金额最多,因此可以获取最高的财政收入。
而挂牌和招标方式则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财政收入可能较拍卖方式少。
政府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土地出让方式,来实现最大化的财政收入。
土地财政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与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政府地方利益、政府政策和规划、土地出让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推动土地财政发展的也需要注意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
只有这样,土地财政才能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
浅谈土地财政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土地财政的成因与对策土地财政被人们称为第二财政,是预算外收入,是地方政府利用对土地的所有权和管理权,获取收益过程中进行的财政收支和利益分配,包括政府通过土地税收、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融资等方式获得收益来直接或间接增加财政支出能力的行为。
土地财政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的燃眉之急,但它带来复杂而恶劣社会影响则更加严重。
它直接引发了房价虚高,住房难,并产生了多米诺骨牌似的恶性循环。
标签:土地财政;存在问题;解决措施1 特殊财政手段产生原因1.1 税收政策的改革造成地方政府的无奈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意在通过分税制改革集中财力和财力再分配来约束地方政府行为,提高宏观调控能力。
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幅减少。
同时把一些事物的处理权下放,甚至将涉及全国多数民众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责任基本划归地方政府承担。
由于中央有着对地方政府的绝对领导权力和人事任免权,这样就出现了这种“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现象。
1994年地方财政收入比例迅速从1993年的78%下降到了1994年的44.3%,并在此后维持在了50%左右的水平线。
而地方财政支出却在不断递增,在2006年时达到了75.3%,造成了地方财政收支的巨大缺口。
这样使各级地方政府为解决自身财政拮据,不得不采取一系列非规范化融资方式来筹集资金,于是自然就把目光盯在了土地上面。
1.2 土地资料的稀缺性和我国土地政策的垄断性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是必须的生产资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
这种内在的价值造成了它外在价格的昂贵。
而我国在建国以后打破了传统土地所有权的概念,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国家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任何个人和集体都只是拥有使用权。
这样一来造成国家和政府对土地的绝对垄断,而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收入,便选择了发展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在地方上属于地方独立税种的房产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都与土地和房地产关联,现行财税体制为地方政府热衷于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建设规模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
“土地财政”缘由与出路
“土地财政”缘由与出路土地财政:缘由与出路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财政成为了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土地财政的缘由与出路,以期为解决我国土地问题提供参考。
土地财政,指的是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来获取财政收入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土地制度改革不完善,另一方面也与农村发展滞后有着密切关系。
首先,不完善的土地制度是土地财政产生的根本原因。
目前,我国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难以满足城市化进程中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通过征收农村土地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进而获取土地出让金及各种税费,弥补财政收入不足。
其次,农村发展滞后也是土地财政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
这不仅加剧了农村土地闲置问题,也使得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征收农村土地进行城市化建设,以获得更高的土地出让收益。
针对土地财政的缘由,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措施:一、完善土地制度,推进土地改革。
首先,应明确土地所有权,逐步完善土地征收、出让等制度,使得土地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化建设。
其次,应加大对农村土地的流转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农民将闲置土地进行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土地财政行为。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土地财政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土地征收范围及程序,防止地方政府滥用土地资源。
同时,还要加大对土地财政收入的监管力度,确保土地出让金及各种税费能够及时足额投入到城市建设及民生领域。
三、提高农民意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方面,应加强对农民的法律宣传教育,让农民了解自身在土地问题上的权益及法律救济途径;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及乡村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解决土地财政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完善土地制度、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农民意识等都是关键所在。
只有将这些措施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城市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土地财政的成因及影响分析
闽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土地财政的成因及影响分析The Origins and Effects Analysis of Land Finance*名:***学号:*********系别:经济学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年级:2010级指导教师:**2013年12 月24日摘要近些年,地方政府通过经营土地获得土地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但是长期来看,这种模式会对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土地财政产生的原因以及运行中日益积累的各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来破解土地财政困境,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分依赖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土地财政;影响;对策AbstractIn recent year,the local government earned land finance revenues by selling land,which alleviated financial difficulties of local government. But in a long term, this model is unsustainable and it would affect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macroeconomic. In this paper,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reasons of land finance and obstacles accumulated in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refore, Searching for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land financial problems, reducing local government’s dependency of land finance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land finance; affects; countermeasures目录中英文摘要 (I)一、土地财政的成因 (1)(一)“土地财政”的界定 (1)(二)土地财政形成的体制背景 (2)二、土地财政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4)(一)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的影响 (4)(二)土地财政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5)(三)土地财政对利益分配格局的影响 (6)三、打破土地财政的对策 (7)(一)财税体制改革 (7)(二)构建以民生为标准的政绩考核体制 (8)总结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一、土地财政的成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使用权和住房产权制度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城镇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形成了在地方政府主导下以土地的资本化为路径的经济增长方式,继而产生了所谓的“土地财政”问题。
中国“土地财政”的成因探析与治理对策研究
因此 , “ 土地 财 政 ” 问题产生有地方建 设城市、 经 营城市 , 推 动城 市 化 、 工业 化 进 程 的影 子 , 从 地 方
“ 土地财政” 不但成为推高房价 的根源 , 也让地方政 府陷人 了“ 卖地依赖” 的怪圈。土地是稀缺资源 , 这
在 一定 层 面 决 定 着 “ 财源” 必 然 是 极 其 有 限 的 。破 解“ 土 地财 政 ” 已经 到 了必须 要改 革 的阶段 。 专 家 和学 者 对 “ 土地 财 政 ” 产 生 的 原 因从 不 同
Vo 1 . 3 7 No . 1
J a n ., 2 0 1 3
中 国“ 土地财政" 的成 因探析 与治 理 对 策 研 究
李 中
( 中南大学 商学 院, 湖南 长沙 4 1 0 0 8 3 ; 邵 阳学院 区域经济研究 中心 , 湖南 邵阳 4 2 2 0 0 0 )
摘 要 : 土地财政不是一个单纯的财政问题 , 在分析其制度变迁路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由此做 出 ̄ J , f -  ̄ s 选择进行
( 项 目编号 : 2 0 1 2 Z K 3 1 6 2 ) 。 8 7
政 体 制束 缚下 , 各 级地 方 政 府 缺 乏逐 利 的 冲 动和 独 立 的利益 空 间 , 地 方 政府 同 中央 政府 的利 益保 持 高
现 象 一。
近年来 , 在地方政府层 面不 同程度地存在财政 收入依 赖 土 地使 用 权 出让 金 及 土 地 相 关 税 费 的现
象 。随着 城市 化 和工 业 化 进 程 的 加快 , 政府 功 能 的 扩展 , 地方 财 政 对 土 地 出让 收 入 的依 赖 日渐 加 深 。 据统计 , 2 0 1 0年 全 国土 地 出让 收 入 高 达 2 . 9万 亿 , 占地 方总 财政 收 人 的三 分 之一 。在许 多 地 方 , 土 地 使 用权 出让 金 收 人 已 占到 财 政 收 入 的 5 0 % 以上。
土地财政成因探析
土地财政成因探析土地财政是指政府通过对土地开发、出让、征收等手段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近年来,土地财政成为了我国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成为了一些地方政府的“主要吃饭来源”。
土地财政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的压力在我国,政府的政绩评估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政府在一定时间内的经济执行情况成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标准之一。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地方政府会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重要经济指标,从而实现地方政绩考核制度的压力所带来的能动性。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高速经济增长,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和投资。
然而,中央财政补助的额度有限,因此地方政府很难靠中央财政的帮助解决财政压力。
于是,征收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一项重要来源。
三、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常常与地方经济建设有关。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地方政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而土地出让收入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丰富的资金和资源,以便用于地方经济建设。
四、投资效率低下由于投资效率低下,地方政府的投资往往不能盈利。
为了弥补这些亏损,征收土地出让金成为了地方政府的一种途径。
通过土地出让收入,地方政府可以弥补盈利问题,缓解财政压力。
总之,土地财政的产生原因非常复杂。
从部分政策和制度的角度看,过于高涨的经济增长目标和不完善的公共管理体系、对当地经济基础认识不深、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意识薄弱,鼓励官员双重行为等都为土地财政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因此,我们需要从政策和制度的角度深入探索,制定适当的土地出让政策,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避免土地财政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土地财政”问题透析
“土地财政”问题透析“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利用其垄断的一系列土地权力,通过低买高卖获取巨额土地出让收支结余,并以此增加可支配财力的非学术化称谓。
2011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规模高达33172.9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土地财政”为增加地方可支配财力,推动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其滋生的经济对土地过度依赖、政府职能错位、扭曲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从经济社会民生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看,“土地财政”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
一、“土地财政”的成因“土地财政”作为我国地方政府的普遍现象,是深层次的土地管理体制、税收体制、政绩考核体制、监督管理体制现实问题的综合反映。
(一)集所有权、经营权、裁决权于一体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财政”的内因我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同时,《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另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第五条:“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产业政策…,编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
在上述土地制度设计体系下,我国地方政府既享有土地所有权,又具有征地决定权、补偿决定权、出让决定权,同时还是征地纠纷的裁判者。
可以预见,一旦外因条件出现,这种集所有权、经营权、裁决权于一体的土地管理体制,很容易走向随意和失控,导致法规形同虚设,从而完全服从于经济、政治利益的驱使。
(二)分税制形成的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土地财政”外因之经济利益渴求我国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旨在改变中央财政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而造成的中央经济调控和行政管理能力大大下降的状况。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财政分析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财政分析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土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财政资源。
而土地财政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财政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通过改革完善土地财政体制,实现良性发展。
一、土地财政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现状1. 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财政规模城市规模增长迅速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逐渐提高,土地财政规模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60.6%,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接近2万亿,是1982年的39倍。
而2018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超过6.3万亿元,与2003年全年收入相比,增长了10倍之多。
2. 土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较高对于许多地方政府来说,土地财政收入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
近年来,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数据显示,2019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32.5%,高于2007年的23.1%。
各地政府甚至将土地财政收入用于财政投资、借贷等运营。
这种做法引发了不少风险。
一旦土地市场遭遇冲击,政府财政风险也将增大。
3. 土地财政形成机制存在问题土地财政形成机制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问题。
尤其是采取地方政府会计与国家会计制度不相符的“亦收亦支”机制,容易导致土地财政监管不当。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
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土地财政机制问题,并且完善本地财政收支平衡。
以避免财政风险和不良影响。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财政存在的问题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以下土地财政问题:1. 土地财政规模庞大,带来的压力与风险不容忽视大量依赖城市化、土地出让金收入来维持财政收支平衡的实践模式,将导致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过度激烈。
一旦土地市场波动或收缩,将从根本上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政府财政的稳定。
因此,地方政府需要降低依赖度,并从长远来看,通过提高税收素质和经济发展,实现财政可持续性。
土地财政成因探析
土地财政成因探析土地财政是指政府通过土地管理、土地征收、土地出让等方式所获得的财政收入。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财政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土地财政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政策因素,也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土地财政的成因进行探析。
一、政策因素1.土地管理体制的变革土地财政的成因之一在于中国土地管理体制的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和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土地财政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政府提供了丰富的财政收入来源。
2.国家土地政策的调整国家土地政策的调整也是土地财政成因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对土地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改革,如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的划分等,都对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产生了直接影响。
3.财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也是土地财政成因之一。
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完善地方财政体制,使地方政府更加依靠自身的财政收入来承担责任和开展工作。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在财政体制改革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二、经济因素1.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财政成因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城市化不仅带动了土地市场的发展和土地价格的上涨,也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土地财政收入来源。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土地的稀缺性,使得土地的使用价值大幅提升,从而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土地财政收入。
三、社会因素1.土地所有权改革土地所有权改革也是土地财政成因之一。
土地所有权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划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城市土地使用权,从而为政府提供更多的土地财政收入来源。
土地所有权改革的逐步完善为土地财政提供了更加系统和完备的法律保障。
土地财政成因探析
土地财政成因探析土地财政是指政府通过利用土地资源获取财政收入的方式。
其本质是土地流转收益化,土地产权变现。
土地财政收入是构成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并且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土地财政成为了地方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土地财政过于依赖于土地出让收益、地方政府“以土地换财政”的现象严重等。
下面将就土地财政的成因进行分析。
首先,我国的土地制度是土地财政的基础。
在我国的土地制度中,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或城市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通过土地出让、土地租赁等方式进行交易,成为财富的来源。
但是,由于土地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土地的流转不自由、承包地权期限等问题,导致市场的有效性受到一定限制,也间接影响了土地财政的发展。
其次,城市化进程是土地财政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土地资源,土地需求迅速上升,这也导致了土地价格的快速上涨,从而使土地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在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城镇化规划等手段获得土地财政收入,从而获得相对稳定的财政收入。
再次,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也推动了土地财政的发展。
土地财政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也提高了土地的使用价值和土地价格。
同时,国家也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土地管理法、土地使用税的开征等,进一步促进了土地财政的发展。
最后,土地财政的发展还与地方政府自身的需要密切相关。
地方政府需要大量的财政收入来完成各项工程建设、公共服务等任务,土地财政的发展也成为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土地出让、优惠政策等方式来吸引外来投资,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土地财政的成因是多元的,包括土地制度、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等因素。
虽然土地财政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
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浅析
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浅析摘要: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财政收不抵支,而土地运作为地方政府带来了财政收入,土地财政还有拉动融资的作用,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导致土地财政成为我国地方政府的现阶段财政收入模式。
本文从土地财政的定义入手,对其现状、产生原因以及带来的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四点破解土地财政的举措。
关键词:土地财政分税制土地出让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形成了“财权向上,事权向下”的格局。
即财政的收入大部分收归中央,但财政支出权却层层下放。
1995-2004年地方财政收入在总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不足50%,但是财政支出的比重却逐年上升。
1995-1998年地方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高达71%,而2005年高达74.1%。
这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极端不平衡最终导致了“土地财政”的大行其道。
一、土地财政的定义和形式(一)土地财政的定义关于土地财政的定义,许多专家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界定。
蒋省三指出,发达地方财政政府预算内靠城市扩张带来的产业税收效应,预算外靠土地出让收入,发达地区的地方财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1。
邵绘春认为,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的财政主要依靠土地运作来增加收入,土地财政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
岳桂宁认为,土地财政是我国地方政府用来缓解财政收入不足和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的重要手段3。
候作前指出,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所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4。
总结以上对于土地财政的定义,本文给出定义如下: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为了缓解财政收入不足,利用手中的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一方面通过土地出让获得直接收入,并以此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是把与土地有关的税费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二)土地财政的形式根据定义,土地财政作为地方财政的收入模式,主要形式有:1、最主要的一个就是通过出让土地获得土地出让金。
这是分税制以来政府预算外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土地财政的内涵、演进机理与改善政策建议思考
土地财政的内涵、演进机理与改善政策建议思考卓 亮 重庆市巫山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摘 要:土地财政并非是单纯的财政问题,其本质与内在成因是土地相关的制度供给与制度目标的失序与脱节造成的矛盾。
其核心问题在于耕地资源流失、城市化质量低、地方政府角色错位及收入不可持续。
探讨并分析土地财政的内涵、成因并思考其改善政策建议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关键词:土地财政 演进机理 对策建议土地财政是20世纪80年代分权改革以来,自我利益觉醒的地方政府应对自上而下的社会经济领域制度变迁,维系自身利益格局而产生的强烈路径依赖的集中体现。
土地财政并非地方政府单纯卖地生财的行为,而是地方政府在“标尺竞争”格局之下的理性行为选择。
土地财政的真正恶果不仅是财政风险,更主要的是可能导致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不可持续。
因为基于“标尺竞争”的土地财政模式可能驱使地方政府不断拓展城市建设,加剧城市无序扩张。
本文将对土地财政的内涵进行解析,探讨其演进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土地财政的内涵分析土地财政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围绕土地所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
我国土地财政”包括土地及其相关产业的税、费、租三种不同性质的收入:首先,土地房产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土地收益分配的形式。
目前,地方政府重点征收的是房地产税、耕地占用税和建筑业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其次,房产收费则是行政事业单位或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而取得的资金,是政府参与土地收益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形式,如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新菜地建设基金等等;最后,租是同税收不同性质的公共收入类别,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获得土地出让金和各种形式的年租金。
土地所有权作为国有产权的一部分,同其他自然资源以及建国后积累起来的经营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一样,都具有国有资产收益的性质。
伴随我国财税制度改革、土地使用有偿化改革、住房商品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住宅消费需求呈急剧上升趋势,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正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浅析土地财政成因及产生的问题
7 0 83
8 1 55 95 80
1 . 66
2 . 84 5 . 5O
除 了 企 业 所 得 税 和 个 人 所 得 税 由 中
央 和 地 方 分 享 外 . 其 余 税 种 收 入 均
归 地 方 政 府 所 有 这 些 税 收 占 据 了
地 税 的 重 要 份 额 与 土 地 有 关 的 行
出 让 金 作 为 地 方 政 府 的 预 算 外 收 入 . 之 后 则 被 要 求 纳 入 预 算 之 内
2土 地 相 关 税 费 。 从 土 地 使 用 权 出 让 到 房 地 产 开 发 、 转 让 、 保 有 等 环 节 中 。 . 共 涉 有 营 业 税 、 城 建 税 、教 育 费 附 加 、 企 业 所 得 税 、个 人 所 得 税 、土 地 增 值 税 、
的 资 产 ,也 因 此 成 为 融 资 的 主 要 抵 押 物 。 《 算 法 》 预
实 际并 不 允 许 地 方 政 府 发 行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理 论 上
也 不 允 许 其 直 接 向银 行 借 款 。但 事 实 上 ,地 方 政 府 可 以通 过 类 似 “ 地 储 备 中心 ” 或 经 济 开 发 区 这 样 土
不 逊 于 前 两 者 。是 地 方 政 府 负 债 的 主 要 部 分 . 也 是 各 地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的 主 要 资 金
来源 。 1土 地 出 让 金 。 土 地 出 让 金 的 性 质 . 是 未 来 5 . 0或 7 0年 地 租 收 入 的 一 次 性 收 取 。 从 下 表 中 。地 方 财 政 对 于 土 地 出让 收 入 的 依 赖 一 目 了然 2 0 0 7年 之 前 土 地
土地财政成因探析
土地财政成因探析土地财政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获得的税收、收入和财政收益的总称。
土地财政在中国的财政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成因复杂多样,需要全面深入的探析。
本文将从土地财政的概念、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土地财政的概念土地财政是一种特殊的财政形式,是指政府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获得的税收、收入和财政收益的总称。
土地财政是以土地资源为税收或收入的主要依据,具有地域性、周期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土地财政包括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等,既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管理手段。
目前,中国土地财政的收入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从数据来看,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第一大单项。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增值税、土地整治收益等也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由于土地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一般税收的增长速度,使得地方政府把土地财政收入视为一种“稳定的收入”,并以土地财政收入为支撑,推动了地方政府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在土地财政成长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土地财政收入来源单一、土地财政收益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土地财政用途不够透明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
三、土地财政成因的探析1. 土地资源短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土地资源相对紧缺。
土地资源的紧缺性促使政府通过土地出让等方式获取土地财政收入,以弥补其他税收不足的情况,成为地方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
2. 土地政策的调整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政策不断进行调整。
土地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土地出让收入、土地使用税等土地财政收入,也加剧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3. 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了较大的财政压力,面临着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和财政来源不足的困境。
中国土地财政的成因、影响及前景
中国土地财政的成因、影响及前景土地财政是中国在城镇化演进过程中所特有的历史现象。
“狭义”的土地财政是指中国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所形成的严重依赖,而“广义”的土地财政不仅包括卖地收入,还包括地方政府设立融资平台、依靠土地抵押所进行的各类融资活动,即“土地金融”。
2001-2010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从1296亿元增长到2.9万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也从16.6%上升到76.6%,年度之间虽然存在明显波动,但多数年份所占比例在40%-50%,是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政”。
2008年上半年至2012年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从1.7万亿元增加到9.2万亿元,占我国银行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也从约7.6%迅速攀升至13.8%。
毋庸置疑,土地财政在提振经济增长、加快城市化进程、缓解地方建设资金压力等方面曾经并且仍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此所引起的结构转型问题、金融风险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摆脱土地财政的约束、建立可持续的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以及探索新型城镇化模式成为中国政府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土地财政的成因1、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地方财权事权不匹配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地方财政收入占我国政府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1993年的78%迅速下降至1994年44.3%,此后,地方财政收入占比一直保持在50%以下。
与收入占比下降相对应的是支出占比的大幅上升,1990-2009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比重由67.4%上升至80%。
2、城镇化带来的地方公共事业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尽管过去30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截至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仍只有52.6%。
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在30%-70%之间是基础设施加速增长的时期,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公共事业、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2008年我国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为配合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配套投资规模高达18万亿元,项目多投向基础设施领域,普遍具有规模大、周期长的特征,地方政府必然面临资金投入问题。
土地财政成因探析
土地财政成因探析
土地财政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通过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以及土地资源的配置等手段获得
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土地财政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稀缺与需求供给失衡、政府土地资源管理不当、土地转让市场混乱等因素。
土地资源稀缺与需求供给失衡是土地财政的重要成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
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由于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供给量有限,导致供需之间的失衡。
由于土地的稀缺性,政府可以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以
此获得财政收入。
政府土地资源管理不当也是土地财政的成因之一。
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政府可能
存在一些不当的行为和做法,导致土地财政的形成。
政府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公
平竞争、官员腐败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土地转让市场的无序竞争和土地资源的流转效率
低下,进而导致了土地财政的出现。
土地转让市场混乱也是土地财政的成因之一。
土地的市场化交易是土地财政的重要来
源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土地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市场监管不力,导致土地交易市场存在着乱象。
土地转让的价格和交易的公正性难以保证,导致土地财政的形成。
土地转让市场的混
乱使得政府很难通过土地出让获得合理的财政收入。
土地财政成因探析
土地财政成因探析
土地财政是指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等方式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土地财政收入可以用于国家建设、社会福利等方面。
土地财政的成因有多种因素,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因素进行探析。
土地稀缺是导致土地财政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
土地的供需关系决定了土地价格的高低,因此政府通过土地出让来获取巨额的财政收入。
土地的稀缺性也使得土地资源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土地供应来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
土地拆迁是导致土地财政的一种重要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
在城市拆迁过程中,政府通过征收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来获取财政收入。
通过土地拆迁可以快速获取大量财政收入,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
地方政府债务也是导致土地财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筹集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土地出让等方式来获取财政收入来偿还债务。
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来增加财政收入,从而减轻债务负担。
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改革也是导致土地财政的因素之一。
政府通过制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政策、土地增值税政策等来调控和管理土地资源的利用和流转,从中获取财政收入。
政府对土地财政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也会对土地财政产生重要影响。
土地财政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土地稀缺、土地增值、拆迁、地方债务和政策法规等因素。
了解土地财政成因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土地财政生成机理分析及解决思路
●财经分析《财政研究》2010年第12期一、我国“土地财政”的生成机理(一)“土地财政”促成机理:地方政府财力不足。
自1994年分税制体制实施以来,在财力划分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大体保持在50%至55%之间,如果加上中央掌握的社保基金和中央管理的民航、铁路、石油、金融、保险等大型垄断行业的利润,中央政府集中了全国近60%的财政资源,地方政府仅占40%多一点。
在事权划分上,中央承担约20%的事权,地方政府承担近80%。
财权与事权不匹配,造成了地方政府财力严重不足。
虽然中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调节地区间和政府层级间财力上的差异。
以2009年为例,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8621.3亿元,其中,税收返还4942.27亿元,占转移支付总量的17.3%;财力性转移支付11319.89亿元,占转移支付总额39.5%;专项转移支付12359.14亿元,占43.2%。
①可见,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着不规范的税收返还、专项转移大于财力性转移、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较小等缺陷,远远不能弥补地方政府为履行职能所需的财力缺口。
地方政府独立稳定财政收入体系的缺失,导致财力不仅短缺,而且极不稳定。
从税种划分看,共享税比重过大,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共享税由分税制初期的5个(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②)增加到8个(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共享税收入由1994年的55%增加到80%以上。
从税收体系看,虽然分税制初期设计上地方占有13个税种,但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涉及农业的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牧业税、屠宰税等先后被取消,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筵席税形同虚设,真正属于地方的独立税种只有房产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等零星税种。
因此,分税制不仅初期对地方税体系的设计残缺不全,而且实施16年来,地方税体系非但没有发展,反而萎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刘姝 雨 பைடு நூலகம்
( 浙江财经 大学 财政 与公 共管理学院财政学 ) 权都集 中在地方政府手里 , 地方 政府 在征地 中掌握 了主动权 , 在土 【 摘要 】 土地财政是 在城镇化过程 中形成的 、 为地方政 府所着 重依 赖 的第二 财政 。其虽为地方政府提供 了强有力的 资金 支持 , 然而 , 地转让收入的利益分配 中 , 地方政府成为最大的利 益获得方 5 。而 随着城镇 化过 快推进 , 其 弊端也越 发 明显 , 土地 财政 的改革之 箭 且 , 各地 官员为 了彰显政绩 , 都拿土地做文章 , 由于土地买卖过程 中 已在 弦 上 。本 文 通 过 对 土 地 财 政 渊 源 的 追 溯 , 分 析 其 在 城 镇 化 过 的信息不对称 , 使得土地财政成为人们诟病 的对象 。 程 中所起 的作 用以及表现 出来的缺陷 , 最终探 析 土地 财政改 革的 三、 土 地 财 政 在 城 镇 化 发 展 中 的 作 用 与 缺 陷 突破 口。 ( 一) 土 地 财 政 在 城 镇 化 发 展 中 的作 用 。 分税制改革 以来 ,土地财政在 为地方政 府建设基 础设施 、 公 【 关键词 】 土地财政 城镇化 产 生渊源 改革 突破 口 共产品提供等方面起到 了不 可小觑 的作用 。由于 以上主观 和客观 的原 因 , 其产生 是特殊 历史 发展 阶段 的产物 , 为我 国推进 城镇化 引 言 建设 起到 了举 足轻 重 的作 用 ,可 见其具 有一定 的合理 性 和必 然 我 国财政体制 在 1 9 9 4年 进行分税 制改革 以来 ,地方政 府的 性 。土地 财政有其弊端但 是我们不能全然 否定 , 笔者认 为其改 革 财政 收入受 到 了很 大 的限制 , 因此 , 地 方政府 主观上 急需寻求 非 的道路便 是一条其完成历 史任务 , 由任意 向规 范转变 的过程 。笔 税收入或 者其他收入来填 补其财政 的空缺 。另一方面 , 随着 全 国 者 以为总体而 言 , 其历史作用具有 以下几点 : 城镇化发 展战略 的推行 , 为地方政 府该 主观愿望 的实现提供 了契 土地财政 为地方政府解决 了财政短 缺的 问题 , 从 而为推 进城 机, 也为土地财政的产生 、 发展提供了暖床 。 镇化 打下了结实 的基 础 、 增强 了地方政府财政 调控 的能力 。分税 然而 , 城镇化 的速度之快 , 范围之广远远 超乎 了人 们 的想象 。 制决 定了“ 一级政府 、 一级事权 、 一级财政 ” , 相应级别 的地方 政府 2 0 0 0 年 以来 , 城镇化率年 均提高 1 . 3 6个百 分点 , 2 0 1 2年城镇化率 需要 以财力为保 障去 实施其事权 , 无论是 为了政绩 而建设还 是真 达到 5 2 . 5 7 %1 。 这 一 过 快 的发 展 导 致 了务 工人 员 的 大 量 涌 入 城 市 , 心为百姓而建设都要 求地方政府有 足够的资金 为保障 。客观上 , 然 而其基本福利 和尊严 却没有相应 的“ 市 民化” 。实务界 、 学术界 分税制确 实使得 地方 政府 出现财政危 机 , 另一 方面 , 国家 主导 的 为了解决 目前我 国 以土地 出让 金为核 心的 土地财政 以及 推进新 城 镇 化 战 略 有 需 要 有 地 方 政 府 的 大 力 推 动 , 建设 城 市 基 础 设 施 、 型城镇化 建设 中的资金源问题 , 展 开了很多的努力。 例如, 2 0 1 3年 完善农 民工等群 体 的教育 、医疗等 民生体 系 ,中 国城 市化 率从 9月 , 上海 财经大学 、 上海 市土地 学会等机 构 , 共 同召开 了“ 新 型 1 9 9 8年 的 3 0 . 4 %, 增加 到 目前 的 5 2 . 6 %, 完成 了发达 国家几十 年 、 城镇 化背景下 的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研 讨会 ” ,集 中讨论 了推进 新 上百年才能完成 的历程 6 , 在这其中可见地方政府 的压力之大 。 也 型城 镇化建设 所需 的资金规模和土地财政改革 的问题 2 。 正是 因为有 土地财政 , 所 以才能增强 政府 的财政 调控能 力 , 保 障 二、 土地财政 的产 生渊源 了政府职能 的实现 。 ( 一) 新型城镇化客观要求地方政府要有大量 资金为保障。 所谓“ 公共 财政 养人 , 土地财政做事 ” 7 。地方政府对于城市 基 我国 的城镇化 建设 的步伐飞速迈 开 ,似有 “ 大跃进 ”趋势 。 础设施 的投 入的绝大部分都 是土地财政 的收入 , 如果没 有这一 收 地方政府要 进行的基础设施 建设 需要 中央公共财政 的支持 方 2 0 0 6年 , 我 国城镇 化率为 4 3 . 9 %, 2 0 0 9年 , 我 国城镇化 率达到 4 6 . 入 , 6 %, 2 0 1 0年 , 城镇化 率进 一步提高 3 。 能实现 , 在土地财政下 , 不仅对地方政府有 巨大作用 。对于 中央也 目前 , 新型城镇化 尚未全面实施 , 原有的城镇化道路不仅造成 具 有 重 大 意 义 , 只有 土地财 政 , 才 能 在 全 国 推 进 区 域 间 的 财 政 再 了拆迁纠纷 、 土地供需矛盾 , 同时也极大的助推 了地价 的上涨 , 尤其 分配 , 更好得 建设 国防 , 持续发展 战略产业 , 有效支持 国家 中长期 是东部沿海地区 , 频频 出现“ 地王” 。前几年房地产行业被看好 , 成为 战 略 目标 的 实现 。 投资最热 的领域之一 , 房产 的刚性需求居高不下 , 以土地转让金 为 ( 二) 土地财政在 城镇 化发展中 的缺陷 。 虽然 土地财政具有积极 的意义 和作 用 , 但是 随着社会经 济改 核心的土地财政反而被高房价给拉动了 , 不仅没有起到调节高房价 的 目的 , 反而进一步被 高房价所带动 , 成为了一个恶性的怪圈。 革 的深 化发展 , 土地 财政 的弊端也越来越加明显 。 ( 二) 地方 政府 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 出现财政危机 。 1 . 土地财政进 一步抬 升了房价 , 严重 遏制 了社会 整体 的消费 我 国设 立分税制 旨在 调整 中央与地 方的收入 分配 比例 , 加 强 力 中央对地方 的财政控 制 。税种上划 分了 中央税 、 地方 税 以及 中央 随着城镇化 的不 断发展 ,城市 房产的 刚性 需求不 断上涨 , 房 和地 方共享税 ; 机构 上 , 设置 了国家税务局 和地方税务 局。对于共 价不 断高涨 、 地 价也不 断高升 , 土地 出让 金 的不断增 长成 为房价 享税 , 中央通过代 收 、 转移 支付等 手段控 制 了地方 政府 的财政 收 不断上 涨 的重要推手 。从 1 9 9 9年至 2 0 1 2年 ,土地 出让 收入 以 入, 但是也产生 了腐 败的情 况。分税制改革后 , 地方 的财政收入主 3 0 %的平均速度 持续增长 , 到了 2 0 1 2年 , 土地 出让 收入 已经接 近 要 由两部分组成 : 地 方税 和来 自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 , 另外, 像属 3万亿元房价 的畸高 8 。在这种情况 下 , 房 奴群体也 不断暴涨 , 房 于 中 央 税 的关 税 , 税 源 比较 稳 定 且 易 于 征 收 , 而 中央 地 方 共 享 税 价 已 经 透 支 了 其 未 来 几 年 , 甚 至几 十年 的消费能 力 , 使 得 社 会 整 主要包括增值税 、 企 业所得税和 印花税 , 对于增值税 , 国家和地方 体 的消费能 力下 降 , 然而物 价 的高 涨 , 不仅使 得社 会经济 的发 展 按7 5 : 2 5的比例分 享 ,企业所得税 由国家 和地方按 6 : 4的 比例分 缓慢 , 甚至 隐藏 了社 会 的不 稳定 因素 。另外 , 对 于实业企 业 家而 享, 而 印花 税 , 中央分享 其 中的 9 7 %, 地 方 只能得到剩 余 的 3 %4 。 言 ,其 再怎么辛苦也难 以企及房产行业 的投机行 为所赚 收益 , 从 由此 , 中央财政收入不断稳步提高 , 而地方政府却很“ 差钱” 。 而使其放弃 实业 , 大量资金进入 房地 产 , 为房地产 泡沫吹气。社会 ( 三) 行政机构 内部考 核评 价机制缺陷助推土地财政产生 。 的实业 疲软必将导致 社会的发展退 步。总而言 之 , 土地财政 是典 无论是分 税制的实施还 是改革都没 有导致我 国的政治分 权 , 型的寅 吃卯粮 的行为 , 我 国 的土地使用 权转让 : 住宅 用地一 般 为 只是在经济上产生 了权力配置。因此 中央对地方官员的任免 、 考核 7 0年 , 工业用 地为 5 0年 , 商业用地为 4 0年 , 而一届政府 的任期最 以及升迁依 旧是对其的政绩考核来决 定 ,而作 为政绩核 心的 G D P 多为 5年 , 为使 经济总量 在 自己的任期 内快 速提高 , 地方政 府往 依 旧是重要的制表 。 实证研究表明 , 更高的 G D P增 长率确实能让地 往只看重短期效益 , 不 去考虑经济发展 的持续性 问题 。 方 官 员 获 得 更 多 的晋 升 机 会 , 并 且 对 土地 的征 收 和 补偿 数 额 的决 定 2 . 土地财政 的可持续 性水平低 , 不 利 于 集 约 发 展 和 经 济 转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