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高职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在教育领域,中国和澳大利亚有何区别?

在教育领域,中国和澳大利亚有何区别?

在教育领域,中国和澳大利亚有何区别?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也有各自的特点。

中国和澳大利亚作为教育强国之一,有哪些不同之处呢?本文就来深入了解一下。

一、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由国家、省、市和县四级管理。

国家层面负责制定教育政策和规划,省、市和县层面则实施具体的教育工作。

教育制度分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五个层次。

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制则由联邦和州两级管理。

联邦层面主要负责制定教育政策和统筹规划,州层面则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

教育制度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和高中四个阶段。

在两国教育体制上,澳大利亚相对更加分散,各个州的教育管理也有所差异。

二、教育内容中国的教育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和考试成绩。

由于高考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投入大量精力备战高考。

因此,中国的教育内容比较死板,以应试教育为主。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教育目标是培养独立思考、明确目标、拥有技能和知识的毕业生。

此外,澳大利亚的课程设置也更加多元化,除了基础课程外,还有诸如音乐、美术、体育、文化等模块可供选择。

三、教育方法中国的教育方法以讲课、背诵和题海战术为主。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消化和消化大量的学科知识。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教育方法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问题。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独立开展实验研究、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等活动,培养出很强的创新能力。

四、教育资源中国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部分重点高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教育资源比较均衡。

澳大利亚政府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改善中小学和大学的教育设施和教育质量。

此外,澳大利亚还建立了诸如公共图书馆、在线教育和社区大学等公共教育资源,让每个人都可以免费获取教育资源。

结论:总的来说,中国和澳大利亚在教育领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强调知识和应试能力,重视高考成绩;而澳大利亚则强调实践和创新能力,重视学生的探究和主动学习。

基于TAFE模式的高职中澳合作办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TAFE模式的高职中澳合作办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TAFE模式的高职中澳合作办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澳中高职合作的背景澳中高职合作不仅丰富了中国教育资源,提升了国内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也增进了澳中两国在教育领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通过引入澳洲的TAFE模式,中国高职教育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中国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两国经济和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澳中高职合作也正不断深化和拓展,为澳中双方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与共赢成果。

可谓是中澳教育合作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为两国进一步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TAFE模式在中国的应用情况TAFE模式是澳大利亚的一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主要以实用性和职业导向为特点。

近年来,TAFE模式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中国政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倡导技能人才培养,正是基于TAFE 模式的理念。

一些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实训环境等方面开始借鉴TAFE模式,力求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一些跨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的培训中心也开始引入TAFE模式,以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

TAFE模式在中国的应用情况还处于初期阶段,但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TAFE模式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助力中国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人才。

2. 正文2.1 澳中高职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澳中高职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学质量标准不一致、学历认证难题、文化差异影响、语言沟通困难、招生与就业不匹配等方面的困难。

由于中澳两国的教育体系和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合作办学中教学质量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这种不一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前景,也可能引起学生投诉和纠纷。

中澳两国的学历认证制度不同,学生在跨国合作办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学历认证难题,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就业。

文化差异和语言沟通困难也是澳中高职合作中的障碍,可能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招生与就业不匹配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校期间的培训与实际就业需求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落差,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澳大利亚TAFE及其对当代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

澳大利亚TAFE及其对当代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

三、澳大利亚TAFE对中国高职的 启示
1、强化实践教学:中国的职业教育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 作能力。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
2、行业参与:中国的职业教育应积极与行业合作,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 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同时,行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导师和 教学资源。
4、质量保证:TAFE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对课程内容的定期审查和评 估,以确保教育质量始终保持在行业标准之上。
三、澳大利亚TAFE对当代中国高 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
1、加强行业与教育的互动: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应更加注重与行业的互动, 了解行业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计。
2、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应更加重视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 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6、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国际教育机构和行业的合作,可以引进先进的教育 理念和方法,提高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为中国的学 员提供更多的国际学习和就业机会。
7、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重视学员的综合素质教 育,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将有助于学员在 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挑战。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TAFE)系统是全球公认的成功模式之一,它为澳 大利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这个系统的实施和效果,不仅在 澳大利亚国内,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对于中国高职教育具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
8、建立完善的证书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证书体系,可以保证学员的学习成 果得到公正和客观的认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吸引力。

国内外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及分析

国内外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及分析

国内外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及分析【摘要】现代社会对于中高职教育体系衔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中高职教育体系的概况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其存在的差异。

特别是在课程体系上,国内外的中高职教育存在一定差异,造成了衔接的困难和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国内外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了这种差异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文章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希望能够加强国内外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国内外中高职教育体系、课程体系衔接、差异分析、现状分析、影响、问题、挑战、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国际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教育体系间的互通和衔接变得尤为重要。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提升国家整体教育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中高职课程体系之间仍存在着一定差异,这导致了教育衔接的问题。

对国内外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差异和影响,对于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就国内外中高职教育体系的概况、课程差异、衔接现状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致力于为中高职教育体系的衔接提供有益参考,促进教育体系的融合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及分析是当下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一研究对于促进国内外中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加强教育体制改革。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中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中高职课程体系的顺畅衔接是推动教育体制变革和优化的重要一环。

通过深入研究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现状,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教育政策和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研究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中澳高职艺术教育比较

中澳高职艺术教育比较


高职艺术专业教育方面
( ) 生过程方面 。 一 招
澳洲招 收的学生没有 年龄 上限的约束, 鼓励 人们 多次、 不断 成 员终 身 学 习 的场 所 。 地学习。在入学 时, 成绩是录取 的参考 因素 之一, 还要有专 业教 师要对 学生进行面试 ,主 要考 察学生对准备入学专业 的认识 以 及学习动机 问题进行 了解 ,还会根据专业 出题 目进行现场考试
利。
澳大利亚非常强调学生能力培养 ,这一方面 体现在他们选
择的教材实用性 非常强, 强调学生 的动手操 作能力 , 所学的知 使 识和技能在 实际工作 中能得到很大 的运用 。 另~方面 , 澳洲对学
生 作 业 有 非 常 完 善 的 质 量 控 制 体 系 。 比 如对 学 生 的 作 业 评 价 是
教育, 高职院校本身开办面对社会进行培训办班 的很 少, 即使有 把职业教育和培 训融合在 一起 , 淡化学历教 育与岗位培 训之 间、 高职院办培训班 , 由于没有严格按照职业标准 去培训, 培训 出来 普 通 教 育 与 成 人 教 育 之 间 、 全 日制 教 育 与 非 全 日制 教 育 之 间 的 的学生质量 也很难符合职业要求, 做到毕业就能上 岗的水平 。

界 限,把高等职业教 育与生产一线人员的继续教育统筹起来考 虑, 实行课程 学分认证制度等方式 , 满足社会成员多种多样的高 中后教育需求作为高等职 业教育的 目标,使高职院校成为社会
( ) 府 、 术 行 业 协 会 和 高 职 院 要 联 手 进 行 艺 术 专 业 的 二 政 艺 职 业 标 准 的制 定 。
目前高职艺术类招生模式主要 问题在于一 是生源来源 于本
2 O多年的不断研 究、 索和实 践, 探 最终建 立 了一个全 国性 的职 科录取后 的学生 , 这种招生带来 的后 果是高职生源素质不高 , 学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改革有何差异?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改革有何差异?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改革有何差异?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作为两个不同文化、不同政治经济体系的国家,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改革自然也存在一些差异。

1. 改革的背景不同中国的教育体系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中国已经开始向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迈进,对教育的要求也开始改变。

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改革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澳大利亚正在加强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并提高教育质量。

2. 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有所不同中国的教育体系一直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道德教育和德育。

因此,在教育体系改革中,中国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强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革目标不同中国的教育体系改革目标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取基本的、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而澳大利亚则更加注重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关注学生的自我实现和幸福感。

4. 教学方法不同中国的教育体系一度以"考试为王"著称,强调死记硬背和应试教育。

在改革中,中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更注重探究式学习、小组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和自主学习。

5. 政府政策的推动有所不同中国的教育体系改革主要由政府引导,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划和指导方针,为改革提供了总体的指导和保障。

而澳大利亚则更加注重学校自主性,政府的角色相对较小,改革更加依靠学校领导和学校教育者的共同努力。

总之,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改革各有特点,但都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体系的改革需要持续的、全面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胸怀全球、具有竞争力、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高职院校中澳合作办学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中澳合作办学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 G7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5 7 2 7( 2 01 3) 0 7 —0 0 1 2 —0 4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与 发 达 国
家 比较 , 历史 较 短 . 经验 不 足 。 要 真 正 落 实 以能 力 教 育 为 中 心 、 发 展 有
能. 其 可 以先通 过 接受 国内 的高职
教 育 . 获得 国内专 科 文凭 后再 入读
心仪 的 国外本 科 院校 : 同 时 相 对 于 高 中 毕 业 即 去 国外 学 习 而 言 . 也 能
节 省 很 多 费 用 因 此 . 一 对 多嫁接 型 模 式 是 比 较 受 欢 迎 的 一 种 合 作 模 式 如 无 锡 南 洋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与 澳 洲 新 英 格 兰 大 学 的 合 作 就 是 前
中 澳 职 业 教 育 合 作 办 学 现 状
者 有 不 同 的分 类 方 法 . 学 界 按 照 不 同的分类 原则 和方法 . 将 中 外 合 作 办 学 分 成 不 同 模 式 按 合 作 的融 合 程 度 . 可 以 分 为 一 对 多 嫁 接 型 模 式 、 融 合 型模 式 、 松散 型模式 等 。
批 合作 项 目 . 但 这 些 项 目 良莠 不
齐 . 有 些 合 作 项 目 申 报 工 作 处 于 停 滞 状 态 2 0 0 8年 . 国 家 教 育 部 调 整 政策 . 鼓 励 高 职 院 校 大 力 开 展 职 业 教 育 国 际 合 作 、 建 立 国 际 伙 伴 关 系 。澳 大 利 亚 经 济 发 达 、 科 技先 进 ,
作 办 学 的 实 质 是 引 进 国 外 高 等 学 校 的优 质 教育 资 源 . 包 括 引 进 国 外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作者:侯玉杰来源:《公关世界》2023年第22期摘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兴模式,也是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首先探讨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进而通过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针对存在的教育资源不平衡、人才市场需求培养、教学管理和运营问题及挑战,提出了一些对策,旨在为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是指高职院校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或企业开展教学合作与交流的一种方式[1]。

近年来,随着教育国际化的趋势,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广泛推广。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需采取有效的对策。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对教育国际化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外国合作伙伴能够为高职院校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丰富学校的办学内容,帮助提高教育质量[2]。

通过合作办学,高职院校能够与国外教育机构建立紧密联系,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促进教育国际化发展。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与国外合作办学能够为高职院校引进高水平的外籍教师和专家,提供更好的师资团队[3]。

同时,培养学生与国际学生互动和交流,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高职院校能够开展国际实习和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与国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也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资源和拓宽国际视野的机会[4]。

此外,通过与国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能够增加国际合作的机会,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声誉。

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教师,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一)教育资源不平衡中外合作办学中,国内高职院校与外方合作伙伴之间存在教育资源的差异[5]。

外方合作伙伴往往具备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术研究水平,而国内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相对滞后。

中澳职业技术教育特点对比分析

中澳职业技术教育特点对比分析
【 摘 要】 职业技 术教育作为澳 大利 亚教 育体 系中的一 个重要组 成部分 , 是针对 社会成人 和在 校 学生 而设 立
的, 受到 澳大利 亚及 东南亚各国的各个阶层人士广泛 的欢迎 。其 职业技 术教育和我 国职 业教育 类似 , 是和我 国 但
职业教 育相 比还有一 些区别 。文章针对 中澳职 业技 术教 育特征 , 对两者之 间的 区别进行 深入分析 , 以期 为我 国职
在南 澳大利 亚 , 学生 要想 进 入 T F A E学 院学 习 , 首先 必须 要进 行相 关 面试 , 要能够 取得 合格 证 书 , 要 求学 生根 据专 业特 点 进 行 技 能 展示 , 根据 标 准 和 要 求择 优 录取 , 学 生 在 进 入 T F 使 A E学 院 以前 都 有 良 好 的技能 基础 。对 于不 同层 次 的成 人 , 论 其 文 凭 无 高低 、 龄大 小 , 年 只要 其 觉 得 自 己某 方 面存 在 缺 陷 , 又必须通过学 习去 弥补 , 就可以 申请 到 T F A E学 院 接受 继续 教育 , 考核 合格 以后 , 对 其理 论 和技 术 经 再 方 面的缺 陷进 行 弥补 。 这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存在较大不同。我国职 业技 术教 育学 生 主要 来 源 于 在 校 生 、 职业 高 中毕 业 生或 高 中毕业 生 , 们 只要 在经过 高考 , 分数 达到 他 其 学校 录取 线 以后 , 可 以直 接 进 人 职业 技 术 学 院就 就 读 。在专 业技 能方 面 则 没 有 特 殊要 求 , 主要 根 据 各 个学 校 的招生标 准 自行 把 握 , 至 部 分职 业 技 术 教 甚 育学 院在 学生 入学 之 前 根 本 就 没 有技 能 展 示 环 节 , 学生 在进 入学 校学 习 以后 , 相 关 技 能 的培 养 存 在 其 较大 困难 。另 外 , 特别 是在 成人 中 , 果其 已经 具有 如 了相应 的文凭以后 , 他们就很少再进入这类学校进 行学 习 。 澳大 利亚 职业 技 术 教 育 一 般 为两 到 三 年 , 对 而 学生 的入 学年 龄也 没 有 严格 限定 , 多人 在 工 陷 , 会 然后再 到学校 接受 教 育 , 生 在 读 书期 间 由于 其 他 学 原 因需 要 出去 工作 的话 , 校为其 保 留学籍 , 到其 学 直 修 够学 分 以后 即 可以毕业 。 由于澳 大利 亚 职业技 术

中澳职教师资培训课程比较与我国高职师资培养

中澳职教师资培训课程比较与我国高职师资培养

中澳职教师资培训课程比较与我国高职师资培养[摘要]文章比较了中澳技术职教师资培训课程和职教师资资格证书标准和内涵的差异,期望通过改革创新我国高职院校职教师资职业能力培训课程,来培养高职院校师资的职业能力,促进、改善和提高我国高等技术职业教育培训质量。

[关键词]中澳职教师资课程高职师资职业能力能力标准一、中澳技术职教师资培训课程概述高等技术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与学术教育相对应的专门教育,其根存在于工作体系”①,其功能是面向和支持区域性经济发展,为社会、行业输送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对师资队伍的职业能力有着特殊要求。

“职业能力”即体现一个职业或行业的某个水平包含的特定知识和技能,是一项工作中必要的量化表现水平。

②这种或一组能力体现“做”某项工作所必需的能力。

它并不用来描述每个人具有的所有能力。

它包括:在职场中需要做什么;必要的能力表现标准和做此工作的人在工作中的表现特征——知识、技能和品质。

③澳大利亚职教师资的职业能力和准入资格是通过澳大利亚国家培训框架下的澳大利亚证书框架和《培训及鉴定培训包》,开发和实施相关的证书课程培训,从而达到澳洲培训质量框架对职教师资规定的职业能力。

课程的学习成果与澳大利亚国家职教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相互衔接沟通,见图1:澳大利亚培训质量框架是全澳职业院校/鉴定机构统一的办学质量评估标准,其中第1.3和1.4条,规定了职教师资、鉴定人员的质量管理标准和必须达到的最低准入资格——《培训与鉴定四级证书》和相关行业技术资格等级证书。

为了使职教教师、鉴定师能达到规定的从业要求,全澳的TAFE院校、大学的TAFE院校部分,依据证书框架和《培训与鉴定培训包》,开发课程,培训新教师,鉴定合格者颁发该职教师资资格证书。

该课程证书与严格的准入制紧密结合、与工作密切相关,为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保证。

为了使职教改革成果能可持续发展,中澳职教项目为重庆各项目院校的骨干教师引进了澳洲职教师资资格培训课程。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系统有何异同?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系统有何异同?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系统有何异同?中国和澳大利亚都是具有领先地位的国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领域在两国都受到高度重视。

但是,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系统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我们来看看两国教育系统的异同点。

一、教育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是由国家全面控制的,从小学到高中,都有统一的教学方案和统一的标准化考试。

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也是由国家部门进行管理,大学的招生考试也是通过政府出题,学生凭借考试成绩来申请院校。

而澳大利亚的教育制度更加自由灵活,拥有更大的教育自主权。

澳大利亚的教育系统由各地州政府或私立机构负责管理,学生在完成12年义务教育后可以直接进入职场,也可以选择去大学深造。

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制度与中国不同,不会在入学前进行标准化考试,而是在完成预科阶段后,通过大学的面试和学校成绩来决定是否被录取。

二、教育内容和方法中国的教育内容着重于学生的学科成绩,注重传统的学科知识教育,像数学、语文、物理和生物等科目,同时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

中国的教育方法是以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主,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模拟考试来检验学习成果。

澳大利亚的教育系统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内容包括体育、音乐、艺术等传统文化和社交技能。

澳大利亚的教育方法比较自由和灵活,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注重举办文化活动和课程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资源中国和澳大利亚在教育资源上也存在一些不同。

中国拥有庞大的教育资源,有顶尖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同时拥有先进的教育科技和多媒体技术支持。

中国的教育资源实力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强劲的。

澳大利亚的教育资源也很丰富,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同时澳大利亚的教育资源也比较多元化,可以提供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学习体验。

总结起来,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系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特点。

在现代社会,教育不仅仅涵盖了知识方面,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社会技能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双方的教育模式的比较,可以为两国的教育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澳洲高中课程体系

澳洲高中课程体系

澳洲高中课程体系
澳洲高中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澳大利亚国家课程:澳大利亚国家课程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旨在确保所有学生在全国范围内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高中课程主要包括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研究和语言学习等核心学科,以及艺术、商业、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健康与体育等选修课程。

2. 国际文凭课程:国际文凭课程主要是一种全球认可的高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

国际文凭课程主要包括语言文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数学和艺术等学科,并强调发展个人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3. 州级课程:在澳大利亚的州级课程中,每个州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以适应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环境。

例如,维多利亚州的课程包括英语、历史、地理、社会研究、科学、数学、艺术和体育等核心学科。

总体而言,澳洲高中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应对未来多变的全球化社会。

从澳大利亚TAFE看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从澳大利亚TAFE看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研究。( 四川 成都 607 ) 102
近年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 业教育在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这 里结合 T E的办学特 色,就如何确立行业观 念在我国高职 AF 和社会进步 中的突出作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 政策、措施 ,使我 教育发展 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怎样推 进 “ 职前职后一体 ”办 学 国的高职教育 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 是,同澳大 利亚等发达 国家 模式改革等 问题提 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
的职业教育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亟待解 决的问题 。
分 析 研 究 澳 大 利 亚 的 TA E( eh ia A d u t e F T c nc l n F rh r

行业参与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保 障
1中澳 两国高职 教 育的比较 .
E u ain d ct )体系可 以看 到,它 的成 功在 很大程 度 上得 益于国 o 下简称 AQ )的建立 。这 种建立在 AQ F F之下,以需求为导 向,
比较 中澳两 国职业教育 的教学过程 ,不难发现二者之间存 ()在培养 目标上,T E秉承 “ 1tain Q ai c t n r me r ,以 在巨大差异。 A srl u l iai F a wok a f o 以产业推动为力量,以政府、行 业和学校相结合 为特征,以能 理念 ,注重专业能力、学 习能力 和社会能力等个体关键 能力 的
中国 电力教育 CE E P
—_ 羁赢丽i - 三
D I O 编码 : 03 6 / . s . 0 — 0 92 1 . .2 1 .9 9 j sn 1 7 0 7 .00 3 0 2 i 0 2
从澳 大利亚 T F 看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AE
陈家佶
摘要 : 本文通过 对中澳两国职业教育的比较 ,并结合笔者进行 的教学改革实践,就如何确 立行业在我 国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

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等学校的通识课程比较 - 厦门

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等学校的通识课程比较 - 厦门

高等教育学刊ACADEMIC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办2004/2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等学校的通识课程比较徐辉季诚钧(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浙江师范大学发展与改革研究室,浙江杭州 310000)提要:本文从通识教育理念、通识课程目标与设置、课程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对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等学校的通识课程进行了相互比较分析,并阐述了大陆通识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作者认为,大陆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尚处于表面阶段,只是注重文理交叉等学科知识层面,没有深入到人格养成、情感陶冶等层面;大陆通识课程设置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统一课程理念的指导;大陆通识课程的教学与管理也有等改进,以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达到通识之功效。

关键词:大陆香港台湾高等学校通识课程[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通识教育始于美国的高等学校。

自20世纪50年代,留学生和西方传教士把英美的高等教育引进到香港和台湾地区,同时也把通识教育的观念与做法移植了过来。

大陆通识教育尽管在历史上较港台地区早,但新中国成立后,仿效苏联的专业教育模式,通识教育的传统未能继承与发扬。

近年来,两岸三地关于通识教育的交流与研讨较多,香港、台湾地区对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可丰富与拓展大陆对此问题的认识,为大陆通识课程设置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通识教育理念的比较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通识课程得以实施,通识课程是完成通识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

因而,对通识课程进行比较,首先可以从通识教育理念入手,不同的通识教育理念会导致不同的通识课程目标与设置。

通识教育的英文为General Education,以前大陆通常译作“普通教育”或“一般教育”;在台湾、香港地区则译为“通识教育”。

与“通识教育”相应的术语,在大陆为“人文素质教育”或“文化素质教育”等名称。

“人文素质教育”或“文化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所体现与强调的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和内容与港台的“通识教育”尽管有着差异,但基本相通。

中澳职业教育比较及差异

中澳职业教育比较及差异

一、课程目标的差异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采用的是以“就业为导向”,围绕“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对学员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培养。

相形之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正经历着第一次重大转变,即从传统的“升学导向”逐步朝着“就业导向”上过渡,以是否满足行业和企业的岗位需求作为价值取向和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培训包是澳大利亚各类职业教育机构设置专业、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基本依据和检查教学效果的考核标准。

相形之下,中国的高职教育刚刚从普通高校或中专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目前还处于立身和整体创建特色时期,各个高职院校要完成从编制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或选用)教材、到课程教学实施与考核认可等一系列教学行为,而这些必然会导致各个高职院校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差异澳大利亚TAFE的教师大多为行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而中国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多是获得高等学历后直接到学校工作,在工作任务安排、专兼职教师比例上,还是在行业工作经历要求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四、教学方式上的差异TAFE采用非常灵活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具体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课堂学习、现场学习、不同时间学习(选择白天或晚上到校学习)、利用CDROM等媒体学习、利用互联网在线学习、协议学习等,建立了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接受TAFE教育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TAFE在课堂教学上,除普遍采用提问式、启发式等方法外,还比较注重小组学习和讨论。

此外,模拟仿真、角色扮演、调查、操作演练、演讲等教学方法,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学生由被动者转为主动者,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掌握技能、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职业教育目前正处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变革时期,在班级规模上和教学的个性化等方面,工业化大批量“加工”的迹象还相当严重。

TAFE学院非常重视实践教学,而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依然是薄弱环节。

中澳两国中高职衔接比较研究

中澳两国中高职衔接比较研究
提 供 了前 提 。
澳 大 利 亚 资格 框 架
( AQF) 在 全 国 实 施 。 该
框 架 涉 及 了 学 校 教 育 、 职 业 教 育 和 培 训 与 高 等 教 育 这 三 类 教 育 的 1 级 资 格 。 学 校 教 育 有 高 中 教 育 2 证 书 , 职 业 教 育 与 培 训I 一 种 资 格 有 ( 分 资 格 ) 部 、
资格 框 架 的 具 体 内容 。
表 1
中 国 职 教 与 培 训 体 系 中 , 虽 然 没 有 与 AQF相 同 的 资 格 体 系 ,但 中 国 政 府 也 颁 布 了 一 系 列 指 导
全 国 中 高 职 衔 接 的 重 要 文 件 ,如 《 共 中 央 关 于 中 《国 务 院 关 于
关 键 词 : 中 国 ; 澳 大 利 亚 ; 中 等 职 教 ; 高 等 职 教 ;衔 4- 比 较 g; 中 图 分 类 号 : G71 . l 6 1 ; 9 1 f l ) G71 . 1 G 0 0 9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 08 3 1 9 2 ; 4 — 5 . 0 — 2 9
( u ain S in e Ed c t ce c ) o
中澳 两 国 中高 职 衔 接 比较 研 究
刘育锋
( 育部 职 业技 术 教 育 中心 研 究 所 ,北 京 1 0 1 ) 教 0 8 6
摘 要 : 中 国 与 澳 大 利 亚 在 中 高 职 衔 4 - 面 既 有 相 似 点 , 也 呈 现 出 各 自 的 差 乒 。 对 中 澳 两 国 g方 中 高 职 衔 接 进 行 比 较 研 究 , 有 助 于 我 们 更 深 入 地 了 解 澳 大 利 亚 中 高 职 衔 4- 内 容 、 特 点 , g的 从 而 更 有 效 地 借 鉴 其 经 验 ,促 进 我 国 中 高职 衔 接 的进 一 步 发展 。

澳大利亚为典型的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澳大利亚为典型的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澳大利亚为典型的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1. 引言澳大利亚作为发达国家,其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比之下,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探讨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1.1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概述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教育体系。

其背景是全球化和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主要以满足工业发展需求为目标,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2.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逐渐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注重与产业的紧密结合。

3.完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强调技能培训与学术教育的融合,提高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1.体系完善,层次清晰: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分为证书、文凭和高级文凭等多个层次,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2.产教融合: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产业界紧密合作,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贴近实际需求。

3.国际化程度高: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积极吸引国际学生,提高教育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在国际上,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享有盛誉,其质量保障体系和教育模式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借鉴。

1.2 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仍存在以下问题:1.社会认知度低: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地位相对较低,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有待提高。

2.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部分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不能很好地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3.师资力量薄弱: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职业教育政策支持和投入不断加大,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结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结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结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的外合作办学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外合作办学项目,高职院校可以引入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总结,探讨其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概述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高职院校与国外高校合作举办的春季、秋季或短期课程班,学生可以通过在国外的学习获得国外的学位或证书。

这种合作项目通常是由高职院校与国外高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并聘请国外高校的教师来校授课。

二、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优缺点1. 优点(1) 提高学校教学水平:通过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通过在国外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学生的国际视野和适应能力。

(3) 扩大学校影响力: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可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竞争力。

2. 缺点(1) 成本高:由于需要在国外学习,因此学生需要承担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2) 管理难度大:由于学生在国外学习,因此需要涉及到跨国的管理和服务,难度比较大。

(3)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国外的教学质量管理比较严格,因此需要保证在国内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未来发展趋势1. 发展趋势一:合作项目将进一步增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的外合作办学项目将会越来越增加。

这将使得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 发展趋势二:合作高校将会越来越知名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合作高校将会越来越知名。

这些高校通常是世界知名的高校,将会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3. 发展趋势三:合作项目将会更加长期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将会变得更加长期。

港澳高中课程标准

港澳高中课程标准

香港和澳门的高中课程设置有所不同。

在香港,高中课程体系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及个别学校提供的特色
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通识教育和学术及职业生涯拓展(AOSCE)。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修课程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学科,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发展。

此外,通识教育课程还涵盖了历史、地理、经济、法律等学科。

在澳门,高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必修课程包括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这些课程是所有高中学生都必须学习的。

选修课程则涵盖了多种学科,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课程。

此外,澳门的高中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各种实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总的来说,港澳的高中课程都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卷第2期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Vol.14,No.2・61・中澳高职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李玉春1 何 静2 (1、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2、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摘 要:该文通过我国高职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的介绍,对中澳高职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分析,明确提出了高职课程必须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传统高职课程的弊端为突破口,以国外职教课程的经验为借鉴,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为核心,大力进行高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新见解、新思路。

关键词:比较教育 高职课程 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415[2005]-02-0061-04一、我国高职课程设置中的主要问题课程设置一般指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专业教学科目和各科的教学时数。

高职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属性决定了其课程设置的特殊性。

原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中,对高职课程设置的要求是“教学内容主要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不是按学科要求来安排,而是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来确定;基础课可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50%左右,实训课的开出率在90%以上”。

但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都是参照普通高等教育普遍应用的结构模式,即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构成课程体系。

这种模式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按自身学科体系寻求自我完整。

其突出特点是以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中心,而不是以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作为主线,这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这种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中澳两国课程设置的个案比较研究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简称TAFE )以其独特的课程设置而享誉于世,北墨尔本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Northern Melbourne Instituteof TAFE ,以下简称NMIT )是维州政府资助的一所公立职业技术学院,是TAFE 在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领域课程最多、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在所有澳洲的职业技术学院中始终名列前三位。

NMIT 在课程设置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成熟的经验,能够对我国高职的专业课程设置带来有益的启示。

本文仅从NMIT 的课程设置入手,选取国内某高职学院和NMIT 的同一专业——“国际商务”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发现问题,促进研究问题,力求解决问题,为探讨我国高职的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可借鉴之处。

必须指出的是我国学制为三年,NMIT 的学制为二年,具体课程内容详见下表。

三、对NMIT 课程设置的分析虽然表内所列出的只是个别学校的某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与NMIT 的对比,但“窥一斑可见全豹”,可以看出NMIT 的课程具有以下特征:1、课程设置实用化NMIT 的国际商务专业非常注重知识技能的实用性,开设有各种有关商务的核心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商务知识和技能,获得商务管理和各种商务专业能力,使学生有资格成为中等或大型企业的实习经理。

NMIT 的课程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设收稿日期:2005-03-10作者简介:李玉春(1964— ),男,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人,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何 静(1972— ),女,湖北武汉人,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讲师,硕士。

第14卷第2期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Vol.14,No.22005 年 4 月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Journal of Tianjin Professional College Apr.2005第14卷第2期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Vol.14,No.2 ・62・的。

其每门课程都有统一的编号,每一个专业具有课程多、每门课时少、基本上不设大学语文、体育、政治等基础课,以使有限的学习时间用到专业课程中去。

其理论和实践教学之比为1:1,培养目标不是学科理论专家,而是社会迫切需要的、精通各种实用技术的专门人才。

2、课程结构模块化NMIT 采用的是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把教育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

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操作单元,还可以是一个情境模拟单元。

同一模块既可以供一个专业使用,也可以供几个专业共用;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也可以对模块做增减。

模块都是为适应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而且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设置课程结构,组织教学内容,着眼于能力的培养。

3、课程理论适度化NMIT 的课程设置,打破了学科体系的界限,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

基础理论课程及内容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则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

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

由此,实践课程就可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

4、理论授课与技能训练同步化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学校都是在全部课程结束之后,即学生毕业前夕,才集中一至两月安排实习,这种实习只能流于形式,几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有些学校采取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将学生全部集中起来做模拟实习,这种实习也不易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这个阶段学生无法安心进行模拟实习。

而NMIT 则是把先学习、后模拟实习的做法改为边学习、边模拟实习,即理论授课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的做法,既可以确保实践技能课的顺利进行,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

四、对我国高职课程建设的启示 1、课程结构要力求精简,突出教学重点根据教育部的发展设想,中国高职教育基本学制将逐步由三年制过渡为二年,高职教育专业实训时间为半年。

学制压缩后,高职的课程设置将有所调整,现有的理论课和文化基础课将有所削减,课程结构要力求精简,突出教学重点,主要传授贴近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

其核心要素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

因此我国的高职课程必须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传统高职课程的弊端为突破口,以国外职教课程的经验为借鉴,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为核心,进行高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课程设置模式。

2、课程内容要贴近工作要求怎样使课程内容更符合相应的工作要求?这就需要研究课程与工作的匹配程度。

所说的匹配程度是高职的课程内容与相应的工作要求之间达成的吻合度。

NMIT 高职课程与工作的匹配程度很高,在其开设的课程中,以“学”命名的课程很少,多数是以工作项目来命名的,比如“商业进出口程序”、“海关进口实践法规与国际贸易”、“运输与后勤运作”等。

不难看出,NMIT 高职课程贴近现实工作,每门课程都有固定、独立的代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我国高职课程与工作的匹配程度则要低得多,充斥教学计划的往往是各种各类的“学”,集中表现为太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忽视实际工作的具体应用性,最后导致教师不知为何而教、学生不知为什么而学的尴尬局面。

3、要树立能力本位的课程观能力本位课程是指以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目标的课程组合形态。

它以某一社会职业岗位的要求为目标取向,在进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业能力量化和分割成若干模块,然后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培训,使受训者具备从事该职业的能力资格。

从课程的角度分析,NMIT 高职课程值得借鉴。

其课程具有教学“模块化”,相对独立而又有机关联,课程整体设计是建立在能力本位上的。

每一门课程都按照从“职业分析 目标分析 课程组织 课程评价”的开发程序来设计,分别蕴藏着培养学生某方面的专业技能的教学价值,如谈判技巧、商业进出口程序、信息管理系统、商业进出口程序、进出口风险调查报告等非常实际,对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操作能力、调研能力、协调能力等都起到决定的作用。

因此,通第14卷第2期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Vol.14,No.2・63・过全部课程的学习,就能够使学生基本掌握所学专业的职业技能,充分体现出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学有所获。

国内某高职学院课程设置表课程/周课时课程/周课时 德育/2 政治理论/2 体育/2体育/2 英语/10 英语/10 计算机应用基础/4 计算机应用基础/4 管理学原理/3 应用高等数学/3 第一学期财政与税收/4第二学期 基础会计学/3 德育/2 政治理论/2 英语/4 英语/4 国际金融学/3国际贸易实务/4 经济法/3 外贸函电/4 商务谈判/3 国际市场营销/3 电子商务/3 外贸跟单业务/2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2 国际经济技术与合作/3第三学期组织行为学/2 第四学期 商务沟通/2毕业生就业指导/1国际商法/3 商务英语/3 公共关系学/3国际贸易地理/3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3市场调查与预测/3 投资经济学/3 第五学期 经纪人业务/3第六学期毕业实习 毕业调查与设计笔者注:实际上本学期的教学安排很难有效执行,实践教学效果较差NMIT 课程设置表代码 课程/总课时VBJ370 职业规划与技能评估/20 VBG847 跨国文化概论/10 NCS009 谈判技巧/20 NCS010 团队建设/20NOS118 计算机操作—数据检索/10 NOS213 计算机操作/15 NOS250 因特网入门/15 VBF302商业数学入门/30 NAP722商业经济学/68 VBJ685 国际贸易准入与控制/40 VBG848 商业机构与合同法/60 VAD363 国际商业学/51 第一学期 VAD950 营销概论/68NOS222 Word 文字处理入门/20 NOS215 Database 数据库基本原理/20 NOS216 Spreadsheet 电子数据表基本原理/20 NAP719 非帐目会计学/68 VAD349 国际经济地理学/51 VBG849商业进出口程序/60 NOS149交易规划/30VAD470 市场调查研究入门/68 第二学期 VBG853 国际法中的贸易原则/60 VBF306 商业统计入门/68VBG854 运输与后勤运作—管理篇/40 VBG855 海关进口实践法规与国际贸易/30 VBG852 信息管理系统/40 VBG850 国际商业金融/51NOS230 组织行为/51VBG857建立与维持国际贸易关系的商业文化准备(1)/155VBG851 质量管理与国际贸易/20第三 学期VBG859 进出口风险调查报告(1)/120VBG857建立与维持国际贸易关系的商业文化准备(2)/155VBG859 进出口风险调查报告(2)/120 NGMS204 战略管理/40NGMS201 企业家与创新改革/40 NGMS202 期贷预测/40VBG858 运输与后勤运作—系统发展篇/40 第四 学期 NGMS211管理风险/40笔者注:各项实训、实习任务均与相关课程同步进行 (以上资料来源:我国某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和.au 的网页)第14卷第2期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Vol.14,No.2・64・4、把握好课程的实用性在NMIT 高职课程计划中,基础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极小,强调的是应用理论;其课程不追求系统、完整,构成要素是工作或职业单元,而不是完整的知识结构;课程偏向于应用理论,课程的理论深度处于较低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