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笔和伏笔——浅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艺术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叙事艺术赏析++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三新”背景下单个知识点教学——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叙事艺术赏析为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
这一单元以小说为主,共选编5篇小说,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和巧妙地叙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情世态,表达对人生的思索。
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时,要在人物和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文章主要是展现林冲性格的转变,由逆来顺受到逼上梁山,体现了“官逼民反”这一主题。
这篇小说,情节、人物、环境浑然一体,不可拆分:人物行动构成了情节,社会环境造就了人物,自然环境衬托了人物。
学习时,除了思考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还要注意看似巧合的情节中现实的逻辑链条,体会小说引人入胜的叙事艺术。
【课标分析】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小说的艺术表达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迹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学情分析】在梳理小说情节上,学生阅读完课文,不难梳理出。
学生在必修上次第一单元学习了《百合花》《哦,香雪》两篇小说,已经了解小说的特点,但是对于小说叙事艺术手法了解仍然不多。
不过,相较其它题材,学生对小说学习热情还是很大的。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老师正确引导,带着学生在梳理故事情节和分析主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小说叙事艺术特点,通过合作探究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清故事情节,了解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摭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艺术
摭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艺术作者:朱冬民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1年第10期文艺理论家童庆炳教授认为,“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叙事节奏,扩大叙述空间,丰富文学叙事的内容,它不但可以加强叙事的情趣,而且可以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诗意感,所以说‘闲笔不闲’”(《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而将“闲笔”用得出奇、出色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首推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必修⑤第一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摭谈该篇课文的叙事艺术。
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传》七十一回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十回。
本回结构精巧,细针密缕,尤其在“闲笔”的运用上颇能看出作者叙事艺术的匠心。
一、“李小二”,一个不可忽视的小人物在这一回里,作者安排了一个市井小人物酒保李小二。
因林冲当初在京城开封替他作过调解,使他免吃官司,还送了些盘缠,林冲便成了他的恩人。
在沧州,李小二仍做他的老本行,开着一家小酒店。
他的上场至少有以下几种作用:一是显示出林冲的善良好施和侠义疏财、陆谦的忘恩负义和心狠手辣;二是由于李小二酒店老板的特殊身份,使他有机会偷听客人的谈话,为后文他替林冲通风报信埋下了伏笔;三是李小二夫妇生活的现状对文本主旨的表现起到了烘托作用。
李小二在沧州开着小店铺,夫妻二人恩恩爱爱,平平安安,而当初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现在却沦落到被刺配充军,他不但不能保护自己的娇妻,甚至自身性命都难以保证。
文本用李小二夫妇生活的现状衬托出此时林冲内心的悲凉。
当读者读到“自此林冲得店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时,也不免为这位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不幸遭遇嘘叹不已。
当然,也许正是这些,更坐实、更坚定了林冲性格中的软弱求安、逆来顺受的一面,更能体现出林冲迈向反抗道路的艰难与曲折。
唯其如此,读者也更能看出,林冲最后手刃仇敌,夜奔梁山的无可奈何与难能可贵。
悬念与伏笔的妙用—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设置特点
一 … …先 …前 一 林冲也 自心下慢 了。 李
去 街 小
这段着 笔并 不多 ,但作 用极大 。
从而 增强故 事的吸引力 ,使情节在一张一弛 中形
林 知道 了陆等 人要来害他性 命 ,气 得去 “ 买把解
成波澜。它具体 表现为设疑与释疑 。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的悬念主要有三处 。
一
形 。从全 文来看 ,这个事件 的导演者是陆虞候 ,
具体实施者 是管 营和差拨 。安排林 到草料场 ,是 阴谋密计实施 的第一步 。这一事件 将陆等人在店
里的密谋活动连 接起 来 。因此 ,前文的 “ 牢城营 里 ,都 没动静 ”一句 ,虽然简单却 是大有文章 : 陆等 人 的阴 谋 正在 暗 中进 一 步策 划 。林 寻 仇 不 着 ,情节表面 上得 到缓和 ,实 则暗藏 杀机 。林有
一
、
个 人 物 关 系 ,即林 冲 与李 小 二 的 关
系 。这个 关系是故事得 以发 生和 人物命运得 以发
展的大 前提 。林 被刺配沧州 ,正好遇到李 ,本文
就从这里 开始讲 述 ,并及时地插叙 了林 、李结识
之因 :林在东 京救助过李 。这个补 充至关重要 , 正因为如此 ,林 才向李提及来沧 州之因 ,后来 ,
将会如何 实施 ?林冲 的命运会 怎样 ?
情节将如 何发 展?等 等 。这就 让情节
I
整 ;讲 究波澜 、悬念 、转换 、穿插 、
[1 ] 周 先 慎 《古 典 小 说 鉴 赏 ・ 前 言 》 ,北 京 大 学 出版社 1 9 年 版。 2 9 [2]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语 言 研 究 所 词 典 编 辑 室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 。 商 务 印书馆 2 0 年 版。 05
闲笔与伏笔——以《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
紧抓叙事,探讨文本——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
语言文学研究紧抓叙事,探讨文本----以《林教头风雪山神+#为例刘进(安徽省太和中学,安徽太和236600)摘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一篇经典小说文本,每位老师的教学多有不同,多数老师都会抓住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三要素上这一课,但这样会忽略的叙事性。
对于《水浒传》这样的中国古典小说的杰作,只有抓住其长于叙事的特点才能还原小说的经典性,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叙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经典性《林教头风%山神庙》是一篇经典小说文本,历年来有 许多优秀老师上法与众不同,我也曾多次尝试不同的教法。
我曾看过不同的课堂实录,一般的教学重点容易放在小说三要素上进行教学安排,尤其关注这篇小说的人物与风% 环境。
这是一般教师对小说解读的常规做法,我在教学中多 次采用。
人教版大纲教材在单元提示中指出“这个单元的学 学习重点是鉴赏古小说的人物”。
其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林教头风%山神庙》一个经典文 本,其经典性是否仅局限于人物 与环境分析呢?!、叙事风格的文本我首先要关注!"的 历。
《"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 一,不是由作,而是“元小说中的说”“、杆”说”来”⑴。
也是说,《浒》的是在说人说的上 来的。
是说出于的要,其 要解丨有趣,其 于 ,有 的与 。
历代小说分关注 的人人胜、起伏变化的澜,小说的的,这些 的带有鲜明的特点。
正因为此,中古典小说备、线索清晰、曲折、善于制造 的特点,!》是其中的表。
二、叙事情节的设置在《林教头风%山神庙》一课的教学重点上,应该首先 考虑这篇小说选段的叙 安排,这是对中古典小说特点的真正关注。
大纲版的注释第一点即注明“!"是在长期流传的宋元话本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的叙述方式带有说的痕”。
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五也在单元提 示中说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把握小说的主 。
”此,的叙 安排特点是《林教头风%山神庙》备课的关键。
关注故事情节叙事设计的教学应该厘清情节的层次与层次的转换,引导学生在对计的分析中感受统小说的魅力。
摭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艺术
节 . 准 地 分析 林 冲 形 象 , 确 地 把 握 小 说 主 题 。 精 准
二 、 尖 刀 ” “ 芦 ” 不 可 或 缺 的小 物 件 “ 、葫 ,
它 的 主 要 功 能是 调 整 叙 事 节 奏 . 大 叙 述 空 间 . 富 文 扩 丰
学 叙 事 的 内容 . 不但 可 以加 强 叙 事 的情 趣 , 且 可 以 它 而
时 . 冲 的这 把 “ 刀 ” 出 现 了 : 冲 “ 脚 踏 住 ( 林 尖 又 林 用 陆 谦) 脯. 胸 身边 取 出 那 口刀 来 , 在 陆 谦脸 上搁 着 … …” 便 , 叶巴 谦 上 身 衣 服 扯 开 . 尖 刀 向 , 里 只 一 剜 , 窍 陆 把 t窝 L 七 进 出 血 来 … … ”这 里 的“ 刀 ” . 尖 已成 为 林 冲 报 仇 雪 恨 的 怒 火 的 象征
拳 教参文 读 I 学考本 大・解 J ,
象使林冲性格 的复杂性 、 盾性显得 更真实 、 可信 , 矛 更 林 冲 由软 弱 到 反 抗 的 形 象 也 更 加 丰 满 . 助 李 小 二 这 借
摭谈《 林教头风雪山毒商》 率 的 叙事艺术
画 朱冬 民
个 小 人 物 形 象 .小 说 文 本 也 更 有 力 地 表现 了 “ 上 梁 逼 山 ” 主题 。 的 由 此可 见 . 说 文 本 中 的李 小 二 并 不 是 一 个 可 有 小
其 实 ,尖 刀 ” 《 浒传 》 七 回里 就 已 出现 过 。 “ 在 水 第 陆 谦 约林 冲 喝 酒 。 帮 高 衙 内侮 辱 林 妻 。 丑 事 败 露 时 , 欲 当 “ 冲 拿 了 一把 解 腕 尖 刀 , 奔 樊 楼 去 寻 陆 虞 侯 ” 我 们 林 径 。 看 到 . 当林 冲 怒 火 冲 天 , 身 上 总 是 带 着 一 把 “ 院 每 他 解 尖 刀 ”现 在 当他 得 知 陆 虞 侯 追 到 沧 州 后 ,林 冲 大 怒 , “ 离 了 李 小 二家 . 去 街 上 买 把解 腕 尖 刀 。 在 身 上 , 先 带 前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视角探究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视角探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里的一回,原回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入选教材时改为现在的题目。
作者在叙述故事时,自觉不自觉地变换着叙述与观察的视角。
这些叙事视角的存在与交叉,使得整个故事扣人心弦,同时又增加了扑朔迷离的悬念感。
叙事视角,在西方叙事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十分复杂的概念。
叙事视角即“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弗里德曼在《小说中的视角》一文中提出了颇为详尽的八种视角类型,法国符号学家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提出了“三分法”: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北京大学申丹教授在《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中提出了“四分法”:零视角,内视角,第一人称外视角,第三人称外视角。
本文的论述采用的是申丹教授的说法。
一、零视角分析所谓“零视角”,也被称为“全知视角”,“全知叙述者不是故事中的人物,无论他叙述的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还是外部言行,他的观察位置一般均处于故事之外。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热奈特则用“叙述者>人物”这一公式来表示。
在中国传统小说中,全知视角带有了“说书人”的独特色彩。
我们知道,明清小说的“前身”就是宋元话本小说,话本是宋元间“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技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因此后代的长篇小说也不知不觉带上了说书人的口吻。
例如“花开两朵,各表一枚”“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看官”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整体上采用的也是这种无所不知的全知视角,即零视角叙事。
叙述者上天入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在这回中,全知视角的主要作用除了充当故事的叙事者之外,还有以下几种作用:(1)交待故事背景。
林冲在街上偶遇李小二,作为全知视角的叙述者,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
这李小二先前在东京时,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
浅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逻辑
备课网页浅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逻辑摘要:悲剧的审美价值源于悲剧发生的必然性,即悲剧的叙事逻辑。
一旦掺杂了偶然性,悲剧的力量就削弱了。
从悲剧的叙事逻辑角度赏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们会发现悲剧叙事逻辑的无穷力量。
关键词:悲剧;偶然性;逻辑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的审美价值在于悲剧主体的抗争与拼搏。
这种抗争与拼搏分两种:一是悲剧主体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悲剧命运,他的反抗是积极的、主动的,例如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狄浦斯;二是悲剧主体并不知道自己的悲剧命运,他只想安稳生活,当悲剧命运降临的时候,他首先会选择忍耐而不是反抗,即使反抗也是被逼无奈,忍无可忍,其毁灭激起的是我们的同情和对导致其毁灭的力量的憎恶,比如关汉卿笔下的窦娥。
不管悲剧主体是哪一种类型,悲剧的审美价值皆源于悲剧结局发生的必然性,悲剧命运的不可抗拒性。
正如别林斯基所说:“偶然性在悲剧中没有一席之地。
”这意味着悲剧十分强调叙事的逻辑性。
影响小说叙事逻辑的要素有哪些呢?小说的叙事逻辑在情节中得以体现,而决定小说情节发展走向的有两个要素,即环境和人物。
小说的环境一般分两种,即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我们先从环境来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逻辑。
从社会环境上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选段,但《水浒传》在交代完天罡地煞等神话絮语之后,一开头便写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的那个浮浪破落户子弟高俅如何得势,这便一笔决定了小说的社会环境,正如金圣叹点评的那样:“乃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
”高俅的得势写出的是当时社会的混乱无序、统治者的暴虐无道。
将这一笔与林冲关联起来,便形成了左右人物命运的叙事逻辑:社会为高衙内提供了保护伞,这就有了林冲误入白虎堂、野猪林遇害、草料场被烧等明目张胆的害人行为。
可以说,林冲悲惨命运的根源在社会。
作者正是希望读者挖出这个根源,实现其作品批判社会的功能。
浅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构思艺术
浅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构思艺术作者:曹淑芬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6年第02期所谓伏笔,就是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并在事件发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的一种表现手法。
俄国作家契诃夫对伏笔的解说特别形象:“例如在前面写到客厅的墙上挂着一支猎枪,那么这支猎枪在最后一定要射出子弹。
”伏笔的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谨,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感。
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疑问,直到作者把伏笔揭开,才恍然明白前面的一些看似闲笔的内容原来是为此服务的,进而真正使整个文章紧密联系起来。
文学作品中恰当地运用伏笔和照应,能使文章如风行水上,有助于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水浒》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堪为此手法运用的经典。
该文开篇写林冲遇到酒店李小二以及两人的对话,作为故事情节的一个引子,除了让读者知道林冲是李小二的恩人,这为后文店主人李小二夫妇向林冲通风报信预先埋下了伏笔。
特别是:两人的对话还交代了林冲与高俅之间的矛盾,“我因恶了高太尉……刺配到这里。
”这一番话看似“闲笔”,实则作者极为用心,这才使后来李小二将酒时只听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就会想到: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加上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闪将进来”、“不叫,你休来”、“低着头也去了”,所以李小二派妻子去偷听这几人的谈话,便引出后文情节,为李小二向林冲通风报信埋下了伏笔,也引出了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
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
前街后巷,寻敌复仇的情节,这把小刀看似一个道具,其实也是林冲最后杀陆虞侯的一个伏笔。
行文这样安排情节,可谓肌理缜密,颇具匠心。
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就因为有了李小二的通风报信,当管营吩咐林冲接管草料场时,林冲道:“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可以看出林冲心里也起疑心,当林冲去接管草料场,离开天王堂时,“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这一细节描写,为“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拨倒差拨。
闲笔和伏笔——浅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艺术
闲笔和伏笔——浅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艺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只是《水浒》中节选的一个片段,依然韵味无穷,令人不忍卒读,足见施耐庵笔力伸厚。
清初的评点家金圣叹在评点《水浒》第26回时曾批道:“须知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联绾激射,正复不定,断非一语所得尽赞耳。
”这是深谙施氏之妙笔的酌见。
《水浒》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而言,在叙述描写情节结构之中的确深得虚实之真味。
虚与实是相互依存的范畴。
作为表现技巧和审美的独特视角,历来都倍受艺术家的推崇。
绘画、戏剧、音乐、文学创作都特别讲究虚与实的融合。
画论中常有“山实虚之以烟霭,山虚实之以亭台”的经验之谈。
讲的就是虚实相生的道理。
何谓虚实相生呢?画家的见解是“用笔时,须笔笔实,却笔笔虚,虚则意灵,灵则无滞,迹不滞则神气浑然,神气浑然则天工在是矣。
夫笔尽而意无穷,虚之谓也。
”文学家虽没有画家那样阐述得如此透辟,却有着众多脍炙人口的创作范例。
《陌上桑》中对采桑女罗敷美貌的描写用的全是虚笔。
通过少年、耕者、犁者等见到罗敷之后所产生的强烈的美感效果衬托出罗敷摄人心魄的美貌。
对罗敷的容貌之美,虽未着一字,却尽得风流。
《三国演义》刘、关、张三顾茅庐一节中对诸葛亮的描写也深得虚实之妙。
先借助催州平、孟公威、石广元等人物和卧龙岗的清景层层烘染、衬垫,使诸葛亮人未亮相而神韵宛在。
当这种虚笔发挥到淋漓尽致之时,才让诸葛亮正面出场,从而达到了刘熙载所称道的“结实处何尝不空灵,空灵处何尝不结实”的审美效果。
可见,以虚写实,实中见虚,虚虚实实,虚实相生,既是创作的经验积淀,也是品味审美对象的独特视角,而作品的“笔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的旨趣也全在虚笔的妙用之中。
作品中的虚笔运用,主要有伏笔、侧写、间止、虚空、暗示、映衬、烘云托月等一系列手法。
实处易,虚处难。
作者的匠心,作品的艺术魅力,最能体现在看似不经意的虚笔运用上。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妙用虚笔,不仅使文势摇曳多姿,平添许多逸致情趣,更使林冲的形象格外扣人心弦。
最新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浅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伏笔与照应-精品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浅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伏笔与照应周新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现行人教版必修5 第一单元的精读篇目,文章客观上表现了林冲被黑暗势力逼上梁山的人生遭遇,主观上则对封建社会黑暗现实进行了揭露和讽刺,体现了“官逼民反”的必然性。
文章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主题突出,这些完全得益于作者用笔构思的精妙,伏笔照应的自然。
一、开头介绍林李关系与后文李知恩图报的伏笔照应林教头沧州遇故知一节,作者巧妙插入林李二人的认识经历,不仅表现了林冲的正直善良、扶危济困和侠肝义胆,而且为后文李小二知恩图报、酒店偷听埋下伏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具体的细节表现在林冲到沧州后李小二不仅即刻管待酒食,次日又来相请,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还让林冲“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
故此,林冲的棉衣裙袄都是李小二浑家整治缝补。
林冲见他两口儿恭敬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钱。
这种难得的交往恩情,相濡以沫,也为李小二后来让妻子去阁子背后探听隐情,告知恩人“提防”陷害埋下伏笔。
二、酒店密谋与后文山神庙得知原委的伏笔照应东京口音的一个军官“闪将”进来,一个走卒相继“闪入”,着李小二“客人”到来,只管上酒上菜“不必要问”,此为一疑;请的客人是牢城营里的官营和差拨,酒过数杯,只见那人说“我自有伴当烫酒。
不叫,你休来。
我等自要说话”,此为二疑,已引起李小二的警觉;后来差拨口里吶出“高太尉”三个字,着实让李小二吃惊,便让老婆去阁子背后听了一个时辰。
四个人交头接耳、言语不清,却听到差拨说“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的性命??”此为三疑;“又吃了半个时辰,算还了酒钱,官营、差拨先去了,次后那两个低着头也去了”,如此鬼鬼祟祟,做贼心虚,此为四疑。
这些伏笔,在林冲山神庙听三人一番谈话后,疑团顿解,酒店密谋真相大白。
三、李小二报信后林冲“买刀”寻敌与后文“取刀”杀敌的伏笔照应李小二告知林冲四人酒店密谋,林冲由长相推知来者为陆虞侯时大呼“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刚强性急、嫉恶如仇的他怒从心起,即刻上街买了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伏笔,是林冲复仇的开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伏笔艺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伏笔艺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一部采用伏笔艺术的影片,它讲述了古老的神庙被一群冒险家所发现,他们不断深入神庙,去探索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伏笔艺术是一种采用在前面几个小时中明确一个特定问题或隐含信息的技术。
其目的是在影片结尾能够有大量的信息将前面的事件串联起来,让观众或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伏笔艺术的使用很明显,比如林教头初次出现的时候,就有
表现出其有权力对于他人的情况,并且明确指出他们必须按照他的要求去做,而后面的事件也
正是如此。
此外,林教头也提醒了他们,这里有一个邪恶的力量,这个力量在最后揭露出来,
影片才有了完整的结局。
另外,在林教头分发钥匙的时候,他也向他们提示,这些钥匙是让他们发现真正的密室的唯一可行途径,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有多少钥匙,而是直到最后才知道这些钥匙的真正的作用。
这些都是使用伏笔艺术的例子,有助于整个片子的更好的理解和节奏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分析从叙事角度分析作者讲故事的艺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分析-从叙事角度分析作者“讲故事”的艺术1、叙事节奏王荣生老师以“叙述时间”和“事实时间”为标准判断叙述节奏的缓急。
(1)他乡遇故知根据王荣生老师的判断标准,当叙述时间大于事实时间的时候,情节推进缓慢,叙述节奏缓慢。
在平缓的叙事中,读者了解到林冲素来为人善良,处事仁义;在语气极为平淡的对话中林冲自称罪囚,又尊称高俅为“高太尉”,可见他忍受屈辱,尚且抱有幻想;从林冲和李小二重逢后殷勤而和谐的来往中可见林冲随遇而安、隐忍自适的心理。
林冲从李小二处得知陆谦一伙追到沧州疑似意图谋害,当下非常激愤,买刀寻仇,他对高俅等人步步紧逼产生了反抗意识,情节骤然紧张,叙事节奏加快「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叙事节奏随之放缓,此时他的反抗并不坚决,尚且存有侥幸心理,试图委曲求全。
这部分叙述中,情节张而又弛,节奏疾而又缓,与林冲的矛盾心理相映成趣。
(3)、接管草料场叙述平缓。
林冲对这种平静虽也疑惑,但还是奉命前往草料场,再次体现他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
到了草料场,看到被朔风摇撼的茅屋,还想第二天找泥水匠来修理,体现出他求安求稳的心理。
查看火盆和关门上锁的动作细节有条不紊,体现了他小心谨慎,苟安求生。
但他隐忍谨慎到这个地步,最后仍然免不了大祸将至。
(4)、复仇山神庙叙述时间和事实时间大致相等,情节推进加快,叙事节奏紧张。
用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林冲反抗的决绝。
叙事张力凸显了林冲富有张力的心理变化进程,一个渴望稳定、隐忍克制的中上层军官,在高太尉的步步紧逼下不得不走上落草为寇的道路。
“逼上梁山”不是英雄的壮举,而是重重逼迫下毫无回旋余地的反击,既是个体悲剧,又是社会悲剧。
2、叙事视角开头李小二和林冲有旧交的故事来龙去脉用全知视角叙述得很清楚。
后文叙述两次偷听的时候采用限知视角。
第一次偷听李小二视角。
如此安排利用限知视角的陌生化和限制性,恰到好处地控制了信息,让感知信息的李小二夫妻和读者处于相同的感知水平上,李小二夫妻听不真切,制造了悬念,读者跟随李小二视角一起听,又增加了阅读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叙事手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叙事手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
小说以蒙面侠林教头赴神庙寻找通往江湖的秘密为主线,通过一系列曲折离奇、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智斗凶险残忍的反派人物,最终揭示出惊天秘密的故事。
这部小说的叙事手法非常巧妙,引人入胜。
首先,小说采用了回溯的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情节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神庙秘密的主人公林教头的到来开始,到追寻秘密的整个旅程中,渐渐展开,最终揭示神庙秘密的真相。
这种叙事手法增加了故事的悬念,引得读者跟随着主人公的脚步一起去探险寻宝。
其次,小说还采用了交错叙事的手法。
林教头在登山途中遇到了不少相关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
这些故事交错在一起,使得整个小说的情节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了小说的深度和厚度。
这些故事有的描写人物的悲欢离合,有的描写人物的爱恨情仇,还有的描写人物的成长历程,呈现出了江湖世界的丰富多彩。
第三,小说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小说中,反派人物的表现非常夸张,险恶残忍。
他们施展着各种阴险恶毒的手段,不择手段的追杀主人公。
这种手法加强了小说的紧张感、跌宕起伏的情节,使人看得一颗心提起来。
第四,小说还使用了对话的手法。
在小说中,不同的人物之间通过对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交流思想,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许多话语都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内心世界的利器。
例如,林教头和神庙首座的对话,既阐述了两人的人品和江湖立场,同时也探讨了忠信和利益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手法别具一格,使得小说更加引人入胜,让人赞叹作者的巧思妙想。
小说不仅在情节铺陈上有精彩的表现,还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叙事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江湖的风情和人物的魅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伏笔艺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伏笔艺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伏笔艺术济南市第十一中学姜夕吉对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来说,最值得欣赏的点在哪里呢?有人说是杀陆虞侯时的痛快,有人说是情节的曲折和巧合.两者都有道理,但又没说到点子上.笔者认为,还是其伏笔最值得咀嚼和回味.因为痛快和巧合,都只是伏笔的效果,都是伏笔造成的.从武勇上说,陆虞侯,富安等人根本不是林冲的对手,几乎都不值得林教头一杀.这样的对手,除非特别奸诈阴险,才足以激怒林冲,让他失去理智,大开杀戒,从而走上落草为寇的道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较长的从使奸到泄露到复仇的酝酿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伏笔.我们来看作者是怎样安排的.首先,需要有人给林冲送信,以使林冲有所准备.这个人就是李小二.为了使李小二有个活动的场所,就安排了一个酒店;为了使人物的活动不繁杂,就安排李小二的"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等到李,,is-夫妇完成了给林冲传话的任务后,李dx--道:"恩人休要疑心,只要没事便好了.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其次,需要复仇的工具.一是刀,一是枪.要让林冲面对仇人的时候身上手中有这两样工具,作者可谓煞费苦心.先说刀.林冲是在从李zb--~g里得知仇人到来后"离了李dx--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的.再说枪.林冲是离开天王堂到草料场的时候"拿了条花枪"的,说明枪是有的/但以林冲的武功,是不用随时带着枪的,所以作者给这柄枪一种特殊的用途,即用来挑酒葫芦.为什么要用枪来挑酒葫芦,而不用手提着呢?作者又不得不安排了一场大雪,让读者明白,原来天冷嘛,有枪挑着葫芦,林冲就不至于把手冻僵了.第三,需要有一块相对宽阔的场地.作者给林冲选择的地点是山神庙前.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在草料场之外,给林冲一个暂时的居所(或埋伏地点).二是可以供陆虞侯等三人在庙外避风观火,并在庙外交谈中自曝阴谋.●墨固;哥支目子(学术综合版)2010/03先说第一层意思.山神庙前是比较理想的复仇场所,那么怎样先让林冲来到这里呢?作者的方法是用风雪逼迫他来.林冲在打酒的路上先看到了山神庙,等到买酒回去而草厅倒塌,自然就想到了这个栖身之所.陆虞侯等人的到来同样是因为风雪的逼迫,所不同的是林冲是要找住处,他们则是要看热闹.我们说小说中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就是这个道理.再说第二层意思.如果林冲在庙里休息的时候,陆虞侯等人径直闯入而引起拼杀,效果仍然不好,因为这样就无法亲耳听到陆虞侯自曝阴谋了. 怎样既让他们来避风雪,又让他们不能够进庙呢? 作者给林冲准备了一块大石头.林冲"人得庙门,但入得庙门,未及看.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从林冲的性格来看,他的确是这样的仔细,从天气上看,那天晚上真的是够冷.而金圣叹则说:"非为防失脱,亦非为遮风水,全为少顷陆谦,差拨,富安一段也."等到读者看到三个人"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的时候,不能不叹服这块石头的作用,即可以让陆虞侯等人在没有防范的情况下招供自己的恶行.当陆虞侯等人把他们的恶行招供完毕后,复仇开始了.文中这样写道:(林冲)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作者在前边设置的枪终于派上了用场,林冲"一枪,先搠倒差拨",接着赶上富安,"只一枪,又搠倒了".干净利落地"结果"这两个小人物后,林冲才回身将吓得腿软,"才行的三四步"的陆虞侯"批胸只一提, 丢翻在雪地上",直到这时,刀才显出其存在的必要, 因为用刀才能剖胸挖肝,大陕人心.最后,林冲"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人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完成了这一痛快淋漓的复仇过程,也对前边的伏笔做了完满的回应.可见,正是这种先抑后扬,伏而不发的伏笔艺术,让这一回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悬念与伏笔的妙用——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设置特点
悬念与伏笔的妙用——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设置
特点
熊荣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我们大都集中在对林冲如何被“逼”上反抗之路、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明暗线设置等问题的探讨和教学上.在此,笔者从中国古典小说追求故事情节的角度出发,就其情节设置最突出的两大特点——悬念与伏笔作些探讨.
【总页数】4页(P52-54,70)
【作者】熊荣
【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葫芦妙用匠心独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伏笔艺术摭谈 [J], 高春生;王福臻
2.草蛇灰线伏脉千里r——浅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r伏笔与照应 [J], 周新顺
3.浅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构思艺术——“伏笔”生花 [J], 曹淑芬
4.《水浒传》的艺术手法教学初探
——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伏笔炼字教学为例 [J], 田婧婧
5.《水浒传》的艺术手法教学初探--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伏笔炼字教学为例[J], 田婧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 庙 》 文 的 闲笔 就 用 得 极 好 , 节 每 趋 紧 一 情
张 时 . 让 笔 触 往 闲处 游 走 . 张 一 弛 . 就 一 极
富节奏感。
林 冲 初 到 沧 州 , 到 旧 相 识 . 节 如 流 遇 情 水 , 平 缓 处 流 转 , 酒 店 密谋 , 情 节 顿 在 写 使 生波澜 , 起云 涌 , 有惊 涛拍岸 之势。 风 大 林
浪 平 静 。后来 , 谦 等 人 的一 把 大 火 把 矛盾 陆 推 向 了 顶 点 。最 后 以 林 冲 手 刃 仇 人 收 束 情
节 , 起几落 , 笔从容有度。 几 运
6老 军 提及 壁 上 挂 的一 个大 葫 芦—— 林 .
冲 以此 沽酒 。
这种 手法 在《 浒传 》 多有 运用 , 水 里 如
处 , 锋 一 转 , 节 旁 逸 而 出 . 容 地 叙 及 笔 情 从
他 事 。这 就 好 比一 棵 大 树 . 果 仅 有 主 干 向 如 上 生 长 , 免 单 调 了些 , 得 有 些 枝 条 , 未 须 才 会有婆娑之态和掩映之美 。 林教头风雪 山 《
1小 二 曾在 东 京 生 活—— 小 二 凭 口音 判 .
断 陆 谦 等人 乃东 京 人 氏 。
2林 冲 有恩 于 小 二 —— 小 二暗 中报 信 。 、 3林 冲 沧 州 初 遇 小 二谈 及 刺 配 缘 由 : . 得 罪 了高 太尉 —— 小 二 听 到 差 拨 口 中说 出“ 高 太 尉 ” 宇 , 上 心生 警 惕 , 到 了林 冲 。 三 马 想 4. 二 夫 妻 对 话 中 提 及 林 冲 的 性 格 : 小 林 教 头 是 个 性 急 的 人 . 不 着 便 要 杀 人 放 摸
武 松 替 兄 长 报 仇 一 节 , 松 从 东 京 回来 之 武
7 草 斤 破 败 的 情 况 : 下 崩 坏 . 风 摇 . 四 朔 振 得 动—— 草 厅塌 坏 。 8林 冲沽 酒 路 上 遇 一古 庙—— 草 厅 倒后 . 暂宿古庙。 9 林 冲 沽 酒 前 盖 火 炭 , 厅 塌 后 探 火 . 草
火 —— 林 冲 在 得 知 陆 谦 等 人 的 密 谋 后 马 上
就 买 刀 寻敌 。
. 作 指 导 .( 写 ) 一
0 苫 ≯0
5 草 料 场 的 情 形 : 库 是 草 做 的 , 下 . 仓 四 里堆 的 是 马 草 . 间 两 厅 也 以草 盖成 —— 火 中 烧草料场。
维普资讯
闲 笔
和 伏 笔
洪 玲 娇
浅谈《 林教 头风 雪山神庙》 的叙 事艺术
浙 江 天 台 中 学
《 浒 传 》的 情 节 处 理 极 其 巧 妙 , 细 水 仔 品读 , 人 拍 案 叫 绝 。高 中 《 文 》 四册 节 令 语 第 选 的 《 教 头 风 雪 山 神 庙 》 是 一 个 极 好 的 林 就
有 人 预谋 。
.
3 7
维普资讯
. 作 指 导 .( I 0 写 ) J 量 一 0
《 面游记》 中妖怪的动物属性
— —
与 同 学 们 谈 作 文
河 北 临 城 齐 跃 进
已久 . 不像 红 孩 儿 那样 在 取 经 路上 等 了唐 僧 多 年 . 是 听 说 吃 了唐 僧 肉长 生 不 老 , 且 仅 暂 把 唐 僧 拿住 . 与 不 吃 作 者 没 有 明 确 交 代 , 吃
有 的 同 学 认 为 文 章 中 写 人 记 事 . 他 说 是个 哈 . 就 是 个 哈 , 在 作 者 怎 样 写 。 他 全 这
是 不 对 的 。 少 不 全 对 。 表 面 看 作 者 是 主 至 从
宰 . 生杀 予 夺 ” 有“ 的大 权 。但 作 者 为 什 么这 样 写 而 不 那 样 写 呢 ?其 背 后 一 个 很 重 要 的
冲 闻 听 陆 谦 等 人 密 谋 后 . 怒 之 下 , 刀 寻 一 买
敌 。 此 , 节 已如 满 弓在 手 , 扬 前 蹄 , 至 情 马 似 乎 不 出 击 就 无 以成 圆 局 。作 者 却 将 笔 触 一 顿 , 林 冲 寻 敌 未 果 , 得 一 好 差 使 . 风 写 又 遂
也 。 ” 谓 闲笔 , 是 小说 情 节 发 展 至 紧 张 所 就
想 到 。” 林 教 头 风 雪 山神 庙 》 文就 显 示 了 《 一 作 者 剪 碎 之 后 的 凑 成 之 功 。 章 照 应 处 理 文
有三处 , 安排 的伏 笔 则 多达 十 一 处 。这 十 一
处伏笔是 :
后 , 者 未写其 杀嫂 . 是 宕开 一笔 , 作 而 从
容 地 写 他 如 何 到 县 里 交 回 书 . 何 回 到 下 如 处换衣服 , 何戴 头 巾. 如 如何 锁 房 门 , 谓 可 “ 忙 中极 闲 之 笔 ” 百 。 二 、 节 滴 水 不 漏—— 伏 笔和 照应 情
盆 , 火 种 已灭—— 火 烧 草 料 场 事 出 有 因 , 知
是 指 情 节 的伏 笔 和 照 应 。 照 映 埋 伏 , 止 “ 不
照 映 一人 , 伏 一 事 , 是 此 剧 中 有名 之 人 , 埋 凡 关 涉 之 事 , 前 此 后 此 所 说 之 话 , 节 俱 要 与 节
金 圣 叹 曾用 “ 笔 ” 概 括 《 浒传 》的 闲 来 水 叙 事 艺术 : 作 文 向 闲 处 设 色 , 《 诗 》 “ 惟 毛 及 《 记 》 之 , 庵 真 正 才子 , 能 窃 用 其 法 史 有 耐 故
例子。
一
李 渔 在 《 针 线 》中有 一 段 话 : 编 戏 有 密 “
如 缝 衣 . 初 则 以完 全 者 剪 碎 。 其 其后 又 以剪
碎 者 凑 成 。剪 碎 易 , 成 难 ; 成 之 工 全 在 凑 凑
针线紧密。 李渔所说的“ 碎” 凑成” ” 剪 “ 主要
、
情 节 张 弛 有 致—— “ 闲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