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使用氰化钠毒杀敌害生物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探讨
生物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物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其中包含了无数的生物资源和生态景观。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
其中之一就是生物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生物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原因,并分析如何防止和解决生物毒素污染带来的问题。
一、生物毒素污染的定义和原因生物毒素是一种由蓝藻、硅藻、浮游动物和海洋细菌等生物需要生长而产生的一类毒素。
如果这些生物过度生长,它们就会释放出大量的毒素污染海洋环境。
生物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高温和酸化:如今的气候变化已经导致了海水温度和酸化度的升高,这使得生物毒素的产生和释放变得更加容易。
2. 养殖和污染:大规模的养殖活动和工农业废水排放,是导致生物毒素污染加剧的两个主要因素。
3. 海洋生态失衡:海洋中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当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例如,人类过度捕捞,导致了海洋食物链的失衡,使得生物毒素的积累加剧。
二、1. 生物多样性受损:生物毒素对海洋中的不同生物有不同的危害,有些生物会直接死亡,有些生物会发生生长畸形或者细胞变异等其他问题,最终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
2. 空气污染:如果生物毒素污染比较严重,有些毒素会随着海浪和波动飞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这也是对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场间接污染。
3. 人类健康:当人类摄入受毒素污染的海产品或者呼吸空气中的毒素时,可能会导致中毒或者其他健康问题。
三、如何防止和解决生物毒素污染带来的问题1. 生态治理:生物毒素问题的根源在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所以只有在这个层面上实现治理,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生物毒素污染。
政府应该加强对于海洋环境的监管,鼓励生态养殖等环保行为。
2. 规范养殖行业:养殖业对生物毒素污染贡献较大,所以对于养殖行业进行规范和管理,将是防止生物毒素污染的重要措施。
3. 环境治理:政府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和拆除,控制污染的产生和传播。
浅谈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化学品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化学品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承载着无数的生物多样性和提供了许多人类必需的资源。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尤其是化学品的使用和排放,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本文将探讨化学品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介绍相关的保护措施。
一、化学品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1. 水质恶化:化学品的排放直接导致海洋水质的恶化。
例如,工业废水的排放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会对水中的生物产生毒性作用,甚至导致生物大量死亡。
2. 生物多样性减少:化学品污染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了直接威胁。
某些化学物质会破坏生物的生殖能力、干扰其生长发育和损害其免疫系统,从而导致生物种群的减少和绝对。
3. 食物链紊乱:化学品的存在会对海洋食物链造成紊乱。
某些有机污染物在海洋中会逐渐富集,被底层生物摄取后逐渐累积,最终进入食物链的高层次生物。
这些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传递,对高层次生物产生毒性效应,威胁到整个海洋食物链的稳定性。
4. 生态系统破坏:长期的化学品污染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整体破坏。
某些污染物会破坏珊瑚礁和海草床等关键生态系统,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并对其他生物的栖息地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二、化学品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1. 加强监管: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和排放的监管。
建立并执行相关的法规和标准,限制和控制化学品的排放,确保合规性和环境安全性。
2. 促进绿色化学品的发展:鼓励绿色化学品的研发和使用。
绿色化学品是对环境友好的替代品,具有较低的毒性和生态风险。
通过促进绿色化学品的发展和推广,可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损害。
3. 推动循环经济:倡导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废弃化学品的产生和排放。
通过对废弃化学品的回收、再利用和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品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污染。
4. 提高意识和教育: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意识提高。
通过增加对化学品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公众正确使用和处理化学品,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损害。
氰化物捕捞海洋观赏鱼的评价
在贸易商销售的商品观赏鱼中,有一部分是捕捞的,而大部分海洋观赏鱼是用氰化物捕捉的,由于氰化物在捕捞观赏鱼时,不仅影响到珊瑚资源和海洋鱼类资源的生存繁衍,造成海洋生态的巨大破坏,导致海洋资源的衰减.而且由于在捕捞过程中使用的氰化物(Cyanide) 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质,因而因中毒捕捞到的观赏鱼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造成鱼体免疫系统的全面衰竭,继而引起寄生虫和细菌的大面积感染,给水族馆观赏鱼的养殖带来重大损失。
近年来,我国用氰化物捕捞海洋观赏鱼有增无减,为了使水族同行加强对氰化物捕捞海洋观赏鱼的认识,本文收集了有关氰化物捕捞海洋观赏鱼的资料供水族同行们参考。
一、用氰化物捕捞海洋观赏鱼的方法R.D.Shepherd(1997) 在访问菲律宾时,曾观察到用氰化物捕捞海洋观赏鱼的过程。
据Shepherd报道.在菲律宾有90 %的海洋观赏鱼是使用氰氢酸( HCN,hydrocyanicacid) 云雾进行捕捉的,捕捞者将氰酸钠溶于水,然后装在一个压缩瓶中进行捕捉,当捕鱼者接近目标时,将鱼赶到位于珊瑚礁角落的隐蔽处,然后打开压缩瓶的瓶盖,并在珊瑚礁的上面喷出乳白色的氰氢酸云雾,由于不能控制从瓶子释放到水体中的氰氢酸的浓度,因而在捕捞时观赏鱼在现场的死亡率达50 %~70%,也有些捕捞者直接将药物洒在珊瑚礁区而进行珊瑚礁鱼的捕捞,但这种捕捞法不经济。
二、使用氰化物捕捞海洋观赏鱼的危害1.引起捕捞区大量珊瑚的死亡。
有学者曾作过试验,珊瑚礁区使用氰化钠捕捞观赏鱼后,捕捞区珊瑚的头部就好像用漂白水漂过一样,并且这些珊瑚在用药4个月后,其头部长满了藻类.尽管用有毒物质捕鱼对珊瑚的物理结构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只要有少量氰化物就会杀死活体珊瑚,这样就妨碍了珊瑚的进一步生长,从而破坏了珊瑚生态系统的平衡。
2.氰化物对鱼类和其它海洋生物的危害。
有文献报道,不同种类和不同太小的鱼类对氰化物有着不同的敏感性。
同时,对不同的接触时间其反应也不同,许多鱼类一接触到氰化物就立即死亡。
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应对策略探析
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应对策略探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食物需求的不断增加,水产养殖在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和重要性不断增加。
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带来的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1. 水质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和化学药品会污染水体,导致水质下降。
养殖池和水域底泥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堆积,也会导致水质污染,形成富营养化现象。
水质污染不仅影响养殖水体内的生物多样性,也会对周边野生渔业资源产生负面影响。
2. 生态平衡破坏大规模的水产养殖往往需要大量的饲料,而这些饲料往往来源于野生渔业资源,从而影响野生渔业资源的生态平衡。
水产养殖区域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也会影响周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3. 水生物种群变化水产养殖过程中,人为引入的外来种和人工繁殖的优势种群可能会对当地水生生物群落产生影响,甚至形成异种竞争,导致当地水生生物种群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变化。
二、应对策略1. 发展生态养殖生态养殖是一种以保护环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的养殖方式,通过模拟和改良渔业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采用合理的养殖密度和饲料投放量,减少对周边水域环境的影响。
2. 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定期对养殖水体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对水质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水质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3. 推行循环水养殖采用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水质处理设备和循环使用水,减少养殖过程中对水质的消耗和污染。
循环水养殖技术还能够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实现“节水养殖”。
4. 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合理利用养殖饲料,减少养殖过程对野生渔业资源的依赖。
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饲料搭配和投喂量控制,减少养殖过程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5. 强化法规监管加强对水产养殖活动的法规监管,规范养殖活动,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和使用化学药品的量,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护水域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水产养殖生物安全管理
水产养殖生物安全管理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生物安全管理是保障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有效的生物安全管理可以帮助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中的疾病、污染和其他危险因素,保护水产资源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现状和应采取的措施。
一、水产养殖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 保护水生态系统: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如病原体的传播、水体的污染等问题。
合理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可以减少这些冲击对水生态系统的损害,确保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保障水产品质安全:水产养殖产品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因此水产品质安全至关重要。
生物安全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水产养殖中的疾病,防止病原体进入人类食物链,保障水产品质的安全和可靠性。
3. 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需求持续增长。
良好的生物安全管理可以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增长。
二、水产养殖生物安全管理的现状目前,水产养殖生物安全管理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1. 疾病防控不力: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如病毒病、细菌感染等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一些水产养殖企业缺乏健全的疫病监测和防控体系,导致疾病迅速蔓延,影响养殖效益和产业发展。
2. 养殖环境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药物和化学物质,以及养殖废水的排放等,可能给水生态系统带来污染。
一些不良的养殖实践和管理不善的企业,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加剧水产资源的损害。
3. 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水产养殖生物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监管措施也较为薄弱,导致一些养殖企业忽视了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存在违法操作和规避监管的问题。
三、水产养殖生物安全管理的措施为了加强水产养殖生物安全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完善养殖场的疫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报告和隔离患病的鱼类。
同时,加强对养殖环境、饲料和药物的监测,确保养殖过程中的安全性。
现代水产养殖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解决办法
现代水产养殖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解决办法现代水产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食品安全保障,但与此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讨论现代水产养殖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水体污染现代水产养殖技术中大量使用的饲料、农药和化学添加剂等物质,会被排放到养殖池塘或海洋中,导致水体污染。
这些物质会对水中的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引发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解决办法:1. 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水产养殖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确保养殖场的废水排放符合规定标准。
2. 推广绿色养殖技术:倡导使用生物有机饲料,减少化学添加物的使用,提高养殖方式的环境友好性,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 循环利用废水: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进行回收利用,供养殖场灌溉或农田施肥,减少废水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二、鱼病传播现代水产养殖技术密集的密度以及集中的养殖方式,使得病原体在水产养殖场内广泛传播,引发鱼病的爆发。
鱼病的爆发不仅对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也会对周边野生生物造成潜在威胁。
解决办法:1. 强化养殖场的检疫措施:建立完善的检疫制度,对进入或退出养殖场的鱼苗和成鱼进行严格的检疫,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 优化养殖密度:适度减少养殖密度,避免因过度密集而造成病原体的迅速传播,有助于降低鱼病的风险。
3. 加强养殖管理:定期检查饲料质量,维持水质清洁,提高鱼类的抵抗力,降低鱼病的发生率。
三、生态系统破坏现代水产养殖技术通常需要大量的养殖场面积和海洋占用面积,这导致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海洋资源的过度剥夺。
这些行为会对植被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造成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解决办法:1. 发展高效的土地利用方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推广垂直养殖、循环养殖等技术,减少占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划定养殖区域:将养殖区域划定在无损害或较小损害的地区,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浅谈化学农药对水生态的影响
浅谈化学农药对水生态的影响化学农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农药种类,其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作物保护和农业生产的需求。
然而,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化学农药对水体生命的影响较为显著。
农药残留会通过水中生态环境传输到各种水生生命群体中,进而影响它们的生命过程。
其中,有毒农药在短时间内会导致水生物死亡,并进一步影响水生态的平衡,造成生态系统和物种的破坏。
而长期暴露在低浓度农药中的水生生物也容易受到神经、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多方面伤害,进而威胁其生存和健康。
其次,化学农药对水中微生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水中微生物是水生态系统内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们参与了水体生态环境的多种环节和过程,如有机物分解、养分循环和唤醒等。
化学农药会杀死水中微生物,导致微生物群落的成分和数量发生改变,影响水环境中的生态过程,从而损害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化学农药会影响水资源的水质和质量。
农药残留物进入水体后会在水环境中滞留,使水质受到污染,而且可能通过水循环、食物链等方式传递到人类身上,进而威胁人类的健康。
同时,农药残留物也可能与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共同污染水资源,对水环境及其管理造成影响和挑战。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有效地减少和控制化学农药的危害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化学农药的使用,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
同时,应该大力推广植物保护和生物防治等新型防治技术,以改善现有的农药防治的模式。
此外,在农药的生产、存储、销售过程中必须提高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和管理水平,减少化学农药的漏洞和污染问题。
原本设想中只是对农业生产有益的物质,如果不加以合理使用,最终只会让环境造成污染和毁坏,影响了生态、人类健康等多个方面,其巨大的危害性是值得我们谨慎对待和持续关注的。
海水养殖对虾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控措施研究
海水养殖对虾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控措施研究近年来,海水养殖对虾业逐渐兴起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然而,伴随着产业的快速增长,养殖对虾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特别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污染。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对虾对环境的污染影响,以及相关的防控措施。
首先,海水养殖对虾会对水体质量造成污染。
养殖池中的饲料残渣、虾虫等有机物会逐渐分解,释放出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这些气体不仅会对水体中的氧含量造成影响,还会对周围的生物产生毒性影响。
此外,养殖池水的过度使用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进一步导致水体中的藻类过度生长,形成藻华。
藻华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使生物无法正常生存。
其次,海水养殖对虾也会对海底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为了建设养殖场,不少海域进行了填海造田和深水渔网的设置,这可能破坏了海洋底质的稳定性,导致海底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海水养殖对虾中使用的抗生素和兽药残留会直接排入水体,进而对周围的海洋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养殖场的废水也可能带来有害物质的排放,包括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健康和生态平衡造成潜在威胁。
为应对海水养殖对虾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关部门和养殖业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建立养殖定位和规划管理制度,对养殖场的选址、养殖密度进行限制和规范。
其次,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推行“零排放”原则。
可以采用生物滤池等技术,将废弃物进行处理,将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减少到合理的安全水平。
此外,进一步完善对养殖场的管理措施,加强现场监测和执法力度,确保养殖活动符合环保标准和规范要求。
除了相关部门和养殖业界的努力,海水养殖对虾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公众可以加强对养殖活动的监督,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举报。
此外,科学界应加大研究力度,推动绿色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养殖对虾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海水养殖对虾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需要从源头进行控制,也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化学物质和生物敌害对池塘养鱼的影响有多大
化学物质和生物敌害对池塘养鱼的影响有多大水污染和天然敌害都会给野生动物造成重大伤害,是对人工养鱼的威胁更大,因为人们以各种方式污染水并影响鱼类资源。
本文谈谈化学物质和生物敌害对池塘养鱼的影响有多大。
一、化学物质对鱼的影响在工业发达的今天,很多化学工业的化学物质都可使鱼类中毒,造成死亡。
这些有害化学物质为汞、铅、铬、镉、锌、镍、砷、酚、氨、醛、氰化物、硫化物、氟化物、游离氯、油类、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有机汞、有机锡等致癌物质。
在修建鱼池时,首要的问题是不能在有害物质工厂旁边修建。
如果已经在养鱼,应该尽快排除。
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鱼的中毒。
如果被人畜食用了,其毒素通过食物链都传给人体,为害人们。
二、生物敌害对鱼的影响鱼类敌害很多,它们有的吞食鱼儿,有的咬伤鱼儿后造成鱼儿被细菌感染而病死,对养殖鱼类危害很大。
鱼类的敌害有:1、天上飞的猛禽、鸥乌、鸬鹚、鹭鸟、翠鸟等肉食性鸟类。
个体大的飞禽吃大鱼,小的屹小鱼。
2、水里游的如凶猛鱼类鳜鱼、鲶鱼、乌鳢,这些鱼类它的口有多大,就能吞食多大的鱼,但是如果把它们放在野杂鱼多的池塘里吞食野杂鱼,会化害为利。
放养这种凶猛鱼类时,必须控制它们的大小,它们必须小于主养鱼的一半,略大于麦穗鱼和鲚皱即可。
如果这凶猛鱼类与主养鱼同大,那就危险了,它会吃主养鱼。
就是同类鱼在饵料缺乏时,也会大鱼吃小鱼。
例如鲤鱼、罗非鱼等。
此外还有水蛇、黄鳝、蛙等也吃小鱼。
水里游的还有水螟蚣、红娘华、水斧虫、田鳖、水虿、松藻虫等,这些虫爱吃小鱼苗。
受害的鱼最多的还是鱼苗、鱼种,它们游泳能力差,抗御能力差,往往损失最大。
因此,对鱼苗池要严格清池消毒除害,对大型的敌害可用人工驱除或杀灭。
农业污染物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影响研究
农业污染物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农业活动带来的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尤其在近年来,农业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农业污染物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农业活动常常会导致各种污染物的排放进入海洋,包括化学农药、化肥、兽药等。
这些污染物经过径流、农田排放等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首先,农业污染物可能导致水质恶化,破坏海洋生物栖息地的质量,使得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下降。
其次,农业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化学农药会导致海洋生物的免疫系统受损,长期暴露于化肥排放中的海洋生物则可能面临生长缓慢和生育能力下降的风险。
除此之外,农业污染物还可能对海洋食物链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针对农业污染物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影响,应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以减轻其影响。
首先,需要加强农业活动的管理和监管,提高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物的使用效率,减少其排放量。
这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法规和监管措施来实现,激励农民采用更环保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方式。
其次,需要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环境教育水平,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其对海洋环境的损害。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业排水的处理和管理,防止农业废水直接进入海洋。
可以建立农田排水处理设施,将农业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到海洋中,以减少农业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应对农业污染物的影响起到关键作用。
建立更多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划定合理的保护区范围,并加强保护区的监测和管理措施。
此外,需要加强国际间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通过共同制定政策和标准,加大对农业污染物的控制力度。
最后,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也是保护海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因素。
水下化学物质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
水下化学物质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水下化学物质污染日益成为世界各海洋生态系统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水下化学物质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农药、海洋石油开采废物等,它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潜在性威胁巨大。
本文将探讨水下化学物质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 水下化学物质污染的影响1.1 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水下化学物质污染的主要问题在于其毒性作用。
许多化学物质污染物会累积在海洋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逐渐向上转移,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这些污染物可能对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海洋生物产生潜在的毒害效应,例如生殖受损、免疫系统受影响等。
1.2 水下化学物质污染的生态破坏水下化学物质污染还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破坏。
一些化学物质污染物可能导致珊瑚礁褪色、造成沿岸水域的富营养化、破坏海底植物群落等。
这些生态破坏不仅直接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还会对整个海洋食物链产生长期的影响。
2. 水下化学物质污染的来源2.1 工业废水工业废水是水下化学物质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许多工业过程会产生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的废水,这些废水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处理就会直接排放到海洋中,从而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
2.2 农业农药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农药也是水下化学物质污染的来源。
大量的农药被喷洒在农田上,其中一部分会通过径流进入河流和海洋中。
这些农药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潜在的毒害作用,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3 海洋石油开采废物海洋石油开采废物的排放也是水下化学物质污染的重要来源。
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油会直接排放到海洋中,其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
此外,石油泄漏事故也会导致大规模的水下化学物质污染。
3. 解决水下化学物质污染的方案3.1 严格监管和管理要解决水下化学物质污染问题,首先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
各国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和政策,对工业、农业等领域的水下化学物质污染进行监管,并加强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海洋渔业工作中的生物入侵与海洋生态安全
海洋渔业工作中的生物入侵与海洋生态安全海洋渔业是维护人类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然而,在海洋渔业工作中,我们常常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即生物入侵对海洋生态安全的威胁。
生物入侵指的是非本地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海洋渔业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海洋渔业工作中的生物入侵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保护海洋生态安全。
一、生物入侵的影响生物入侵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具有广泛而严重的影响。
首先,生物入侵可能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和多样性的减少。
新物种进入生态系统后,它们可能在资源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将资源从本地物种身上夺走,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其次,生物入侵可能对原始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破坏。
进入新环境的物种可能扰乱原有的食物链和生态互动关系,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
最后,生物入侵还可能对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一些外来物种可能以迅猛的速度繁殖,抢夺渔业资源,进而导致海洋渔业的衰退。
二、生物入侵的原因生物入侵在海洋渔业工作中日益严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球海洋贸易的扩大加剧了物种的传播。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船只和船舶经常跨越海洋将货物运输到世界各地,这为生物入侵提供了便利的途径。
其次,非法种植和养殖的盲目推广也可能导致生物入侵。
一些物种被引入新环境,目的是为了商业利益,但这些物种往往难以控制并可能对当地生物造成威胁。
此外,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生物入侵的增加。
随着海水温度和海洋环境的改变,某些物种可能会扩展其栖息地范围并进入新的生态系统。
三、保护海洋生态安全的措施为了保护海洋生态安全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生物入侵问题。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制定统一的入侵物种管控标准。
各国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在物种跨国传播的防控上形成合力。
其次,加强海洋渔业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
通过设立监测站点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及时掌握物种扩散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污染防治的有效对策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污染防治的有效对策作者:方序文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30期方序文一、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分析1、影响对象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的影响对象包括水产品自身的质量、水体底质等。
(1)水体底质。
水产养殖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对养殖技术有一定的要求。
由于部分水产养殖户对相关技术的掌握不到位,加之刻意追求高产,使得他们在养殖水产品时,常常过量投喂饵料,多余的饵料会沉入到水底。
水产在生长发育阶段,会排出大量的代谢物,这些也会沉入水底。
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水底的有机质积累的越来越多,受此影响,水中微生物活动会变得异常频繁,进而大量消耗水底的氧气。
因水底缺氧,导致一些有毒物质产生,这些物质不但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还可能使水体底部的微生物死亡,对水产养殖极为不利。
(2)水产品质量。
水产品以其自身所具备的丰富营养价值,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要食品之一,由此使得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而水产养殖户在对当年的收益进行计算时发现,销售水产品的收入与养殖过程中的投入不成正比,有些养殖户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使得一些水产养殖户开始养殖新的品种,但由于技术等方面并不成熟,因此无法保证水产品的质量。
2、影响因素(1)水体的酸碱度。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它们的胃液基本上都为酸性,排泄物则为碱性,由此使得水环境偏碱性。
当水中碱性物质的数量过多时,会对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比如影响水产的消耗功能等。
如果养殖水产的水体酸碱度在6以下,那么其中的鱼虾体内会储存酸性物质,当这些水产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溶解氧。
当环境温度发生改变时,处于该环境内水体中的溶解氧会随之出现改变,从而会打破水体原本的生态平衡。
比如在炎热的夏季,由于受到高温的作用,使得水中溶解氧的参数大幅度降低,此时的水中生物需氧量要明显超过气温不是很高的春季和秋季,水中的氧气消耗量会增大,容易使水产的鳃功能受损。
2 氰化物的毒性及对环境的危害
2 氰化物的毒性及对环境的危害某种物质毒性的大小常常用温血动物的半致死剂量来表示和划分。
能使试验的动物达到50%数量死亡时动物每公斤体重所承受的最低药剂量,称半致死剂量,其符号LD50,单位mg/kg体重,具体划分情况如下:毒性划分剧毒高毒中等毒性低毒实际毒无毒半致死剂量LD50(mg/kg体重) ≤1 1~50 50~500 500~5000 5000~15000 >15000 大多数无机氰化物属剧毒,高毒物质,极少量的氰化物(每千克体重数毫克就会使人、畜在很短的时间内中毒死亡,含氰化物浓度很低的水(<0.05mg/L)也会使鱼等水生物中毒死亡,还会造成农作物减产。
氰化物污染水体引起鱼类、家畜及至人群急性中毒的事例,国内外都有报导。
这些事件是因短期内将大量氰化物排入水体造成的。
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氰化物的使用和排放量。
尤其要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氰化物的外排量。
不但简单氰化物会污染环境,使人、畜中毒甚至死亡,即使象铁氰酸盐和亚铁氰酸盐那样的低毒性氰化物复盐,如果大量排入地面水中,经过阳光照射和其它条件的配合也可分解释放出相当数量的游离氰化物,导致水生物的中毒死亡。
通常所说氰化物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指含氰废水外排所造成的河流(地面水)、饮用水(地下水)的污染,由于氰化物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仅十几分钟,故一般不会造成大气的污染,含氰废渣由于必须处理后,才能堆积存放,因而产生的污染仍是对水的污染。
2.1氰化物对人的毒性及防治措施氰化物对温血动物与人的危害较大,其特点是毒性大、作用快。
氰化氢的作用极为迅速,在氰化氢浓度很低(0.005mg/L)的空气中,人仅发生很短时间的头痛、不适、心律不齐;在氰化氢浓度高(0.1mg/L)的空气中,人将立即死亡或速死。
在氰化物为中等浓度时,人在2~3分钟内就会出现初期症状,大多数情况下,在1小时内死亡,有时也有在24小时后才出现死亡的,氰化氢对人的吸入毒性见表2-1、表2-2、表2-3。
浅谈化学农药对水生态的影响
浅谈化学农药对水生态的影响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化学农药使用的广泛应用,保护了农作物,提高了农业产量,然而它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仅对水生物造成危害,甚至对人类的健康也有隐患。
化学农药可以通过空气、土壤、农业、非农业和其他渠道进入水体,进而污染水环境,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污染的化学农药在水中容易附着在底泥和沉积物表面,不仅危害着水生物,而且还影响水的微量元素和水的透明度,从而对水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
化学农药对水生物的直接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毒害水生物:化学农药有强毒性,对水生物的斑点、鱼类、龟类、螺类和其他微生物有较强毒性,也会影响水中生物的饵料资源,进一步危及生态平衡。
农药的使用不当,不仅会直接杀死水生生物,还会通过食物链的层层传递使得毒素积聚,对水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2. 增加拥挤程度:由于农药的使用,水体中富含高浓度营养物质,吸引了大量藻类生长,这使得水体中的物种竞争性增加,造成了生态拥挤。
3. 破坏基本水环境要素:农药主要是由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元素组成,这些元素进入水体后,容易降低水体pH值,导致水体中颗粒物质、S02和NOx等污染物的增加,从而改变了水体的基本水环境要素。
化学农药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危害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而且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由于人们普遍使用水源和海产物作为食物来源,长期饮用和摄入含有化学农药的水,剧烈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例如:引起皮肤瘙痒、全身发热、急性呼吸道炎症等症状。
在人体长期摄入一定量的化学农药后,会发生慢性中毒。
所以,化学农药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需要更加注意农药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制定合理的农药使用标准和管理方法,加强农业工作者和农民的农药安全教育,增强人们对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的意识,共同建立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氰化物污染小论文
水中氰化物污染应用化学系化学(师范)专业 1002班江咪摘要:氰化物分两类:一类为无机氰,如氢氰酸及其盐类氰化钠、氰化钾等;一类为有机氰或腈,如丙烯腈、乙腈等。
由于氰化物有剧毒,并在工业中应用广泛,因此,氰化物污染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
氰化物对鱼类及其他水生物的危害较大。
水中氰化物含量折合成氰离子(CN-)浓度为0.04~0.1毫克/升时,就能使鱼类致死。
对浮游生物和甲壳类生物的CN-最大容许浓度为0.01毫克/升。
氰化物在水中对鱼类的毒性还与水的pH值、溶解氧及其他金属离子的存在有关。
关键词:氰化物,污染,水体1.1物化性质氢氰酸(HCN)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为0.6876,熔点为-14℃,沸点为26℃,易挥发,可溶于水、醇和醚中。
其水溶液有苦杏仁臭味,臭味可感觉的最低浓度氰化物污染为0.001毫克/升。
HCN的酸性是极弱的,不论在无水状态或水溶液中的HCN,只有和少量无机酸或某些其他物质共存时才是稳定的。
如果没有这些物质存在或有微量强碱存在时,HCN在存放期内就会渐渐转变成暗色的固体聚合物。
氰离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容易与某些金属形成络合物。
按照络合物形成体的化合价和它的配位数,氰络合物的组成有不同的类型。
腈是烃基与氰基的碳原子相连接的化合物。
在常温下,低碳数的是液体,高碳数的是固体。
腈有特殊的臭味,毒性比HCN低得多。
1.2来源氰化物多数是人工制造的,但也有少量存在于天然物质中,如苦杏仁、枇杷仁、桃仁、木薯和白果等。
污染环境的氰化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
煤焦化时,在干馏条件下碳与氨反应,也产生氰化物。
氰化物可用作工业生产的原料或辅料,如HCN用于生产聚丙烯腈纤维,氰化钠用于金属电镀,矿石浮选,以及用于染料、药品和塑料生产;氰化钾用于白金的电解精炼,金属的着色、电镀,以及制药等化学工业。
这些工业部门的废水都含有氰化物。
如焦化厂的冷凝废水中氰化物含量按HCN计约为55毫克/升,蒸馏废水中约为0~20毫克/升,氨水中为200~2000毫克/升。
氰化物捕捞海洋观赏鱼的评价
氰化物捕捞海洋观赏鱼的评价
卓琦
【期刊名称】《中国水产》
【年(卷),期】2001(000)007
【摘要】@@ 在贸易商销售的观赏鱼中,一部分是用网捕的,而大部分海洋观赏鱼是用氰化物捕捉的,由于氰化物在捕捞观赏鱼时,不仅影响到珊瑚资源和海洋鱼类资源的生存繁衍,造成海洋生态的巨大破坏,导致海洋资源的衰减,而且由于在捕捞过程中使用的氰化物(Cyanide)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质,因而因中毒捕捞到的观赏鱼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造成鱼体免疫系统的全面衰竭,继而引起寄生虫和细菌的大面积感染,给水族馆观赏鱼的养殖带来重大损失.
【总页数】2页(P74-75)
【作者】卓琦
【作者单位】深圳海洋世界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我国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问题分析--基于对广东省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的调查 [J], 姜秉国;杨子江
2.海洋捕捞渔村经济社会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宁波海洋捕捞渔村为例 [J], 郭晓蓉;高健
3.开展海洋限额捕捞试点推动渔业资源总量控制——五省海洋限额捕捞试点工作情
况介绍 [J],
4.我国主要海洋捕捞政策对浙江省海洋捕捞业的影响探究 [J], 辛艺; 俞存根; 菅康康; 刘惠; 张佩怡; 刘坤
5.“十三五”期间实行渔船“双控” 限额捕捞到2020年全国压减海洋捕捞机动渔船2万艘、功率150万千瓦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减少到1000万吨以内 [J], 孔一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水产 ,20 年 6月第 2 06 期
J oURNAL OF FUJ AN I HE E I F S RI S
NO. 2
Jn 2 .0 6 u .5 2 0
水产 养殖 中使用氰化钠毒杀敌害生物 对 海 洋 生态 环 境 影 响 的探 讨
维普资讯
福
建
水
产
总第 19期 0
( )离子迁 移 :氰化钠在水体 中 以离子状 4
说明氰化物在缢蛏中并不富集 。
22 氰化物对鱼类的毒杀作用 . 对于血红型 的其它生物 ,如缢蛏的敌害蛇蠼 等鱼类 ,氰化钠是剧毒的化学物质 。它对生物体
的欢迎。 氰化钠是剧毒物 ,将它用于水产养殖毒杀敌
大约只经 5 h 0 ,但当浓度降至起始浓度 1%以下 0 时 ,消失逐渐缓 慢,直至 10 之后 ,氰化物才 4h
接近消失。
害,是否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是否会通过食物
链富集 ,危害人类和其它经济动物?是否会破坏
食物链结构 ,引起生态系统平衡失调?这些问题
态形式存 在,可 以很容易 随水体运 动而扩散稀 释,使浓度降低 。这一迁移运动是水体环境主要 自净过程。有 研究报 道 在厦 门市 同安区塘厝
湾赵厝养蛏场施用氰化钠 的现场跟踪调查证实 : 喷洒在蛏埕上的氰化物主要通过海水稀释作用而
消失 。
的致毒机理在于进入生物体 内的氰离子 ( N一 C ) 能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 (e F ¨)牢固结合 ,从而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
( )络合反应 :水体中的 c 、c 、z 、F 2 0 u n e 离子能与氰化物起络合反应 ,形成无毒或毒性较
低的络合物。 ( )氧化分解 :这是氰化物在水 中净化 的 3 另一主要 途径 。氰化钠进入水 中,能发 生两 】 种情况 ,一是被微生物分解 ,二是被水中的氧气
都应探讨。但 目前对氰化物的环境效应研究着重 于金矿废水 ] ,对水产养殖 中使用氰化钠对海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氰化钠 ;海洋 ;生 态环境
在水产养殖 生产 中,氰化钠 ( 在水产养殖 禁用药物清单 中尚未列入 氰化钠) 常被用 于毒
及微生物的活动 。这些物质和 自然条件能使海水
中的氰化物迅速迁移转化H ,其机制如下: 】
()挥发排 出:氰化物在空旷地带 5 i I mn内 。海域水 体 中由于天然 开始 ,水产科技工作者在滩涂养殖 中大胆试用氰 即被蒸 发、光解 消失 】 波浪)过程 ,氰化钠 能够迅速消失。有 化钠溶液点穴式喷撒埕面毒杀敌害生物 ,取得显 曝气 ( 6 著效果。在围塘养殖 中虾农在清塘时也使用氰化 学者 【通过实验室模拟在 自然光条件下 ,氰化
2N ’ N C O 、C O一+ H 0=N :+C ; H + 22 H O ,N :
2 N ;+ H 0; 0 = O 2 氰化物在水 中净化的另一条
1 氰化钠在 海洋环境 中的迁移转化
1 I 氰化钠在海水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 影响海水氰化物消失的因素很多,包括溶解 在海水中的氧气 、二氧化碳 、温度 、盐度、光照
庄宏儒
( 福建省厦门市 水产研究所 ,福建 厦门 3 10 ) 60 5
摘要: 在水产养殖 中,氰化物被用于毒杀敌害生物 , 但有关使用氰化物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鲜有报道。
本文从氰 化钠在海洋环境 中的迁移转化 ,对生物体的毒性效 应 ,对生态系统 的影 响等方面进行 探讨 ,研究
表明:在水产养殖中合理使用氰化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不会造成有害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洋生态环境 的影响却鲜有报道 。本文将从氰化物 在海洋环境 中的迁移转化 、氰化物对生物体的毒 性效应 ,氰化物对生态系统 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 使用氰化钠毒杀水产养殖敌害后对海洋生态环境
影响的问题 。
氧化 ,生成铵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铵再进一步硝 化 为 亚 硝 酸 生 物 营 养 盐 ,即:2 N C 一+0 =
途径是与溶 于水 中的游离 C O 作用产 生 H N C ,
逸人大气 ,即 C +C 2 C H O 。这 N一 O =H N 4 C ; -
一
分解速度由水 中的 p H值决定 ,在天然淡水 中
p 7 H< ,这种净化量占水体中氰总自净量 的9 % 0 左右 , 在海水 中 p 7 净化量约 占3 %。 H> , 0
杀滩涂和围塘上 的敌害生物。从 2 世纪 5 0 0年代
物毒杀野杂鱼类 。实践证 明,氰化钠使用得当, 物 的起始浓度 为 04 7×1 m l .1 0 o L时,海水 中 /
具有药效高、成本低廉、使用简便等优点 ,经济 氰化物 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氰化物在海水中的 0 效益十分显著 ,深受广大滩涂养殖户特别是蛏农 消失是 相 当迅速 的,从 起始 浓度 降至 5 % 时,
12 氰化物在底泥 中的存在形式 . ( )络合 反应 :海洋底泥中钴离子对氰化 1 物有很强的络合 能力 ,形成无毒的复合氰 】 。
正常活性 ,使整个呼吸链 的电子传递无法继续 , 以致组织细胞不能及时得到足够的氧 ,生物呼吸 ・
不能正常进行 ,机体细胞 内陷于窒息状态。中枢
( )微 生物降解 :在海洋底质 中生活 的细 2 菌和微型生 物 ,它们 能分泌一种氰分解 酶 ( 生
研究表 明,中毒鱼类肌肉和内脏的氰化物含
H 0 H 等 ,并释放出能量 ,以满足微生物原 : 、N 4
物催化剂) ,以胞 内酶和胞外酶作用形式吸收氰
化物于细胞 内,经过一 系列生化反应 ,把一部分 有机 营 养 物 氧 化 成 简 单 的 无 机 物 ,如:C O、
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 ,故表现的毒性作用为
急性中毒 ,即生物个体接触氰化物后 比较短 的时 间内发 生死 亡 。 比如 喷洒 氰化 物 半小 时后 , 蛇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