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及预测
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农民朋友们都知道,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最常见、最具破坏性的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农作物的安全和增加产量,我们必须了解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寄主植物、病虫害本身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病虫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例如,某些病虫害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和传播,而在干燥和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则较为抑制。
其次,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也与寄主植物有关。
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和生理特点,因此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也不同。
有些作物天生抗病虫能力强,而有些则相对较弱。
此外,植物的生长期和生长阶段对病虫害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作物的生长旺盛期往往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
除了气候和寄主植物,病虫害本身也有一定的发生规律。
一些病虫害有固定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等阶段。
不同阶段的病虫害对害虫的数量和传播能力都有影响。
在特定的阶段,病虫害可能会有爆发性的增长,给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对病虫害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代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种子等农业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抵御能力。
同时,一些不规范的农业操作,如连作障碍、密植等,也容易引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了解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之后,接下来我们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保护农作物的安全。
首先,要进行预防措施,而非事后治疗。
农民朋友们可以采取一些常规的防治方法,如定期巡视、清除杂草、保持作物间距和通风等,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其次,合理使用农业技术手段也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策略之一。
例如,农民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作物的抵御能力。
此外,科学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系统也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气象等自然因素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贵州大学863植物保护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科目代码及名称:863 植物保护学
一、考试基本要求 本科目考试着重考核考生掌握植物保护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
法和基本理论的程度,要求考生对植物保护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有一个比较全 面的了解,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植物保护知识分析农业生产中植物病虫害防治 问题。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植物保护专业
第3页共5页
6.3 植物病虫害预测 考试要求: 要求一般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 病害流行的类型。(2) 害虫种群的定义、 种群特征、种群结构。(3) 杂草群落演替。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有:(1)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及病害流行的因 素。(2)害虫的生长和消长类型及因素分析。(3)病虫害的调查方法及预测 技术。 7.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 考试内容: 7.1 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 7.2 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考试要求:要求一般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植保方针(2)植物检疫、农 业防治、作物抗害品种的利用、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各种防治方法的特点、 利弊及在综合防治中的应用。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有:(1)经济阈值。(2)IPM(IPC); TPM。(3)农药的种类及作用特点。 8.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考试内容: 8.1 大田作物病虫草害综合治理 8.2 果树病虫害综合治理 8.3 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棉花病虫草害综合治理 考试要求: 要求一般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水稻、玉米、蔬菜、果树、小麦、棉花、重 要病虫害的种类。 (2) 水稻、玉米、果树、蔬菜、小麦、棉花、重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特点。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有: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重要病虫 害的综合防治。
三、考试形式 闭卷,180 分钟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 绪 论 考试内容: 1.1 植物保护的概念 1.2 植物、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1.3 植物保护学的方针、研究内容 考试要求: 要求一般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有:(1) 植物保护、有害生物和生物灾害的概 念。(2) 植物保护的对象、目的及方式与方针。(3)化学农药的 3R 问题。
农业害虫的发生规律
种群消长类型
昆虫种群消长(population dynamics)即的种群 dynamics)即的种群 昆虫种群消长( 动态,取决于两个方面, 动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种群内的因素 如生理、生态特征及适应性等) (如生理、生态特征及适应性等)二是内在因 素与栖息地各外界因素间特殊的联系方式。 素与栖息地各外界因素间特殊的联系方式。 一、种群的季节性消长类型 斜坡型、阶梯上升型、马鞍型、 斜坡型、阶梯上升型、马鞍型、抛物线型 二、种群季节性消长主导因素 气候制约型、气候-食物制约型、 气候制约型、气候-食物制约型、天敌制约型
昆虫生态学基础
昆虫生态学是昆虫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昆虫与环境相互作 昆虫生态学是昆虫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用机理与规律的科学,是进行害虫科学治理和益虫高效利用的基础。 用机理与规律的科学,是进行害虫科学治理和益虫高效利用的基础。 生态学主要研究有机体以上的层次,即种群population、群落 population、 生态学主要研究有机体以上的层次,即种群population biomass 、种群系统 population system 和生态系统 ecosystem.
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一、昆虫种群的概念
生态学中的种群:是指在同一生境内生活、生殖、 生态学中的种群:是指在同一生境内生活、生殖、繁衍的同种 种群 个体的集合。由于在一个物种的整个分布区域内, 个体的集合。由于在一个物种的整个分布区域内,其适宜生存繁衍 和不适宜生存繁衍的场所是交替存在的, 和不适宜生存繁衍的场所是交替存在的,因此每一个物种都有在分 散的生活场所中居住的大大小小的群体单元,即种群。 散的生活场所中居住的大大小小的群体单元,即种群。种群是物种 实际上的生活单元和繁殖单元, 实际上的生活单元和繁殖单元,因此种群成为生态学研究的基本生 物单元。生态学中体到的同一生境内的不同种群是指不同的物种。 物单元。生态学中体到的同一生境内的不同种群是指不同的物种。 生态学中的种群不同于分类学上的种群。分类学中,种群是种 生态学中的种群不同于分类学上的种群。分类学中,种群是种 下的分类单元,或亚种下的分类单元, 下的分类单元,或亚种下的分类单元,是把同一物种内的个体根据 其生态要求、生理特性和形态结构上的差异而区分的类群。 其生态要求、生理特性和形态结构上的差异而区分的类群。分类学 上不同种群是由于长期的生殖隔离而分化出来的, 上不同种群是由于长期的生殖隔离而分化出来的,不同生境的地理 隔离是引起生殖隔离的重要因素。 隔离是引起生殖隔离的重要因素。分类学上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差异 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分类学中常提到的不同种群是指同一物种下的 几个并列的分类单元。 几个并列的分类单元。
华中农业大学902植物保护通论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保护通论》
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内容
植物保护通论通过讲授植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作物病虫害的症状特点、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的基本理论,主要作物重要病虫害的种类及鉴别要点,熟悉其发生规律,并能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治理策略和配套措施。
二、考试基本要求
了解、认识与掌握作物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具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作物栽培中病虫害综合防控的能力。
具体要求:
1. 掌握植物病虫害相关的基本知识,理解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
2. 掌握重要植物病害的病原种类、基本特性、基本检测及现代检测技术方法和基本原理。
3. 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农业昆虫的主要类群及其危害等昆虫学基础知识,能分析不同昆虫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能运用分类学知识进行害虫的鉴定识别。
4. 掌握重要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寄主植物的抗性特征,掌握病虫害防治基本原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案。
5.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能够对作物学有害生物的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或解决方案。
6. 能运用农药的基本理化性质及毒杀作用机理,针对主要农作物及其有害生物正确选用不同农药品种,并制定有效防控策略。
7. 能运用农药与环境安全的基本原理及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针对生产实践中未知有害生物等复杂问题,合理选用不同农药品种,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
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精都考研()——全国100000考研学子的选择。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了解病虫害的发病规律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农民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病规律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可以总结为“三环相互作用”。
首先是害虫或病原体作为发病源进入田间,其次是环境条件的影响,最后是农作物的生理状况。
这三个环节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1. 发病源的传播发病源包括病原体和害虫,在农作物中可能是种子、土壤、空气中的孢子或昆虫卵等。
它们通过自然扩散或人为传播的方式进入农田。
自然扩散主要是通过风、雨、水流等因素传播,而人为传播则是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如使用感染病原体或害虫的种子、肥料或农药。
2. 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候、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病原体和害虫的繁殖速度以及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例如,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真菌类病害的发生,而旱季则易发生虫害。
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也会影响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速度。
3. 农作物的生理状况农作物的生理状况对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生长阶段、品种抗性、植株健康状况等都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程度。
例如,生长期间的农作物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而抗性较强的品种在病原体入侵后能更好地抵御病害的侵害。
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防治方法:1. 预防措施预防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首要措施。
农民应该加强对有害生物的了解,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合理轮作和间套作,加强农田管理和清洁,保持良好的灌溉和排水条件等。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制剂或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农业有害生物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
农业有害生物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农业生产中,有害生物的存在一直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这些有害生物包括害虫、病原菌、杂草等,它们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防治农业有害生物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
一、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农业有害生物对农作物的危害方式多种多样。
害虫可以直接啃食农作物的叶片、茎秆、果实等,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
例如,蝗虫可以大面积破坏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粮食短缺。
病原菌能够引起农作物的病害,如小麦锈病、水稻稻瘟病等,使农作物染病枯萎,品质降低。
杂草则会与农作物竞争养分、水分和阳光,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二、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是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改变有害生物的生存环境,减少其发生的几率。
例如,水旱轮作可以有效地控制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是农业防治的重要手段,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够降低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
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管理也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自身免疫力,增强对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
2、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来防治有害生物。
人工捕捉害虫是一种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适用于害虫数量较少的情况。
利用防虫网可以阻止害虫进入农田,保护农作物。
此外,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捕害虫,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防治手段。
3、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生物。
例如,释放天敌昆虫,如瓢虫、寄生蜂等,可以捕食或寄生害虫,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利用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木霉菌等,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植物源农药也是生物防治的一部分,如印楝素、苦参碱等,具有低毒、环保的特点。
4、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有害生物。
化学农药具有见效快、防治效果显著的优点。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分析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分析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地防控农作物病虫害,我们需要了解其发生规律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技术。
一、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1.季节性发生规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季是病虫害大量繁殖和传播的时期,因为气温适宜,病虫害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
夏季是病虫害高发期,高温潮湿的环境为病原菌和虫害提供了繁殖的有利条件。
秋季是病虫害传播的季节,因为天气干燥,病原菌和虫害通过风、雨水等途径传播到其他地区。
冬季是病虫害休眠期,但一些病虫害如蚜虫、螨虫等仍然存在。
2.区域性发生规律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不同,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也有所差异。
例如,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适合水稻等作物的生长,但也容易滋生病虫害。
而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适合小麦等作物的生长,但也容易受到蚜虫等病虫害的侵害。
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的病虫害发生规律,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连作隔离规律连作是指同一块土地上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
连作会导致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害的积累,增加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因此,农作物的连作隔离是防控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轮作、间作等方式,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技术分析1.物理防控技术物理防控技术主要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利用覆盖物、遮阳网等方式控制温度和湿度,阻止病虫害的入侵。
此外,还可以利用陷阱、粘虫板等物理工具来捕捉和杀灭病虫害。
2.生物防控技术生物防控技术是利用天敌、寄生性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引入天敌如蜘蛛、寄生蜂等来捕食害虫,或者利用有益微生物如拮抗菌等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生物防控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无污染等优点,但也需要注意选择适合的生物防控剂和施用方法。
3.化学防控技术化学防控技术是利用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农药可以快速有效地杀灭病虫害,但也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2021年862植物保护学考试大纲(修订)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植物保护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15%、"理解"为30%、"应用"为55%。
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3:3:3:1.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50分。
第二部分考试范围1. 绪论1.1 植物保护的概念(重点)1.1.1 植物保护的定义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1.1.2 植物保护的对象、目的和方式1.2 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1.2.1 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关系1.2.2 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关系1.3 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重点)1.3.1 有害生物的生物学1.3.2 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1.3.3 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与措施2.植物病害2.1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重点)2.1.1 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病害的发生基本因素2.1.2 植物病害的症状、病状和病征的概念;植物病害病状和病症的类型2.1.3 植物病害的类型: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2.2 植物病原物(重点)2.2.1 植物病原真菌:定义、一般性状、分类和命名和主要类群2.3.2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定义、一般性状和主要类群2.3.3 病毒:定义、一般性状、分类和命名2.3.4 植物病原线虫:一般性状和主要类群2.3.5 寄生性种子植物:一般性状和主要类群2.3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重点)2.3.1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的定义和侵染过程的四个阶段2.3.2 病害循环:病害循环的定义和所涉及的三个方面的问题2.3 植物病害的诊断2.3.1 柯赫法则的内容和其局限性(重点)2.3.2 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和线虫病害的症状特点及诊断要点(重点)2.3.3 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3. 植物虫害3.1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和学习昆虫知识的必要性3.2 昆虫的形态结构(重点)3.2.1 昆虫的形态特征3.2.2 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和体壁3.2.3 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昆虫的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和昆虫的激素3.3.昆虫的生物学特征(重点)3.3.1 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胎生殖、卵胎生和幼体生殖3.3.2 昆虫的变态发育:昆虫的变态及其类型和昆虫的个体发育3.3.3 昆虫的世代昆虫的生活史3.3.4 昆虫的生物学习性:休眠、滞育、假死性、趋性、多型现象、食性、群集性和迁移性3.4.植物害虫及其危害3.4.1 植物害虫的主要类群: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形态特征及习性、重要科及其形态特点(重点)3.4.2 吸收式害虫及其危害:种类、危害症状及其特点3.4.3 咀嚼式害虫及其危害:种类、危害范围、危害症状及其特点3.5 农业害螨及其危害(重点)3.5.1 螨类的形态特征:颚体、躯体、3.5.2 农业害螨的主要类群:叶爪螨科、叶螨科、跗线螨科、细须螨科、瘿螨科、粉螨科3.5.3 螨类的生物学特征:生殖与发育、世代和生活史、农业螨类的食性3.5.4 重要农业害螨及其危害:害螨的种类及其危害范围、危害症状及其特点4.农田草害4.1 杂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重点)4.1.1 杂草的概念4.1.2 杂草的适应性:抗逆性、可塑性、生长势、杂合性和拟态性4.1.3 杂草的繁殖能力:多实性、繁殖方式多样性、子实传播方式多样性、种子寿命长而且萌发不齐、有性繁殖方式复杂4.2 杂草生态学4.2.1 杂草个体生态:种子休眠的生理生态和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4.2.2 杂草种群生态:杂草种子库、杂草种群动态、杂草和作物间的资源竞争、杂草竞争临界期和经济阈值、他感作用4.2.3 杂草群落生态:杂草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杂草群落的演替及顶级群落4.3 杂草的分类及主要杂草介绍(重点)4.3.1 杂草的分类:形态学分类、生物特性分类、植物系统学分类和生境生态学分类4.3.2 主要杂草的种类介绍:禾本科、莎草科、泽泻科、苋科、菊科、十字花科、石竹科、藜科、旋花科、菟丝子科、大戟科、豆科、千屈菜科、蓼科、雨久花科、马齿苋科、眼子菜科、茜草科、玄参科5.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及预测5.1 植物病害的流行(重点)5.1.1 病害的流行概念5.1.2 病害流行的类型: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5.1.3 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感病寄主植物、强致病性的病原物、有利的环境条件和流行主导因素分析5.2 植物害虫种群动态5.2.1 害虫种群的定义、种群特征、种群结构5.2.2 害虫种群消长类型:种群密度的季节性消长类型、种群季节性消长主导因素5.2.3 害虫种群的生长型:指数增长模型、逻辑斯谛模型、种群数量动态基本模型5.2.4 生命表在昆虫种群动态研究中的应用5.2.5 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5.3 植物病虫害预测5.3.1 病虫害的调查方法:病虫害的空间分布型、调查取样的方法、调查的类型、田间病虫情的表现方法5.3.2 病虫害预测技术:预测的内容、病害预测的依据和预测的方法、害虫预测方法(重点)5.4 杂草群落演替与种群动态预测5.4.1 杂草群落演替:杂草群落演替的机制、不同除草剂导致农田杂草群落的演替5.4.2 田间杂草群落演替的对策5.4.3 杂草种群动态预测6.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6.1 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重点)6.1.1 植物检疫:定义、重要性、实施内容、特点6.1.2 农业防治:定义、主要措施6.1.3 作物抗害品种的利用:植物抗害性与抗害机制、植物抗害品种选育、作物抗害品种利用6.1.4 生物防治:定义、原理、途径、内容、特点6.1.5 物理防治:定义、主要措施6.1.6 化学防治:农药的开发、农药的种类及作用特点、农药的剂型、农药的使用方法、农药的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特点6.2 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6.2.1 综合防治的定义和主要特点6.2.2 防治策略的演替6.2.3 综合治理策略:综合防治的类型、综合防治体系的管理目标、防治体系的构建各论7.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7.1 水稻病虫草害综合治理(重点)7.1.1 水稻重要病虫害草种类:主要病害、主要虫害、主要杂草7.1.2 水稻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稻田杂草防除7.2 小麦病虫害综合治理(重点)7.2.1小麦重要病虫害草种类:主要病害、主要虫害、主要杂草7.2.2小麦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麦田杂草防除7.3 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7.3.1 茄科蔬菜主要病虫害:主要病害、主要虫害7.3.2 葫芦科蔬菜主要病虫害:主要病害、主要虫害7.3.3 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虫害:主要病害、主要虫害7.3.4 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播种育苗阶段防治、生长期防治7.4 果树病虫害综合治理7.3.1 苹果主要病虫害:主要病害、主要虫害7.3.2 梨主要病虫害:主要病害、主要虫害7.3.3 桃主要病虫害:主要病害、主要虫害7.3.4 葡萄主要病虫害:主要病害、主要虫害7.3.5果树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育苗定植阶段防治、生长期防治第三部分基本题型(样题)一、名词解释症状假死性二、判断是非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都是侵染性病害三、简答题植物病理学有哪些主要分支学科?四、分析论述题试述植物保护学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预测预报管理办法》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规范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提高植物保护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有害生物是指对农作物及农产品产生危害的病、虫、草、鼠、软体动物和其他生物。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是指按照农业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标准和办法,分析和预测农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并向社会公开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第三条农业部负责监督管理全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其所属的植物保护机构承担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其所属的植物保护机构具体实施。
第四条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把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作为基础性工作和公共服务事业,建立健全植物保护机构和监测预警体系,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完善设施设备,保障专项经费。
第五条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把监测预警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承担农业部和省级监测预警任务的植物保护机构的运行经费,应当由农业部和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补贴。
第六条农业部所属植物保护机构的职责:(一)制定全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规划;(二)对全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三)组织全国性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会商,适期发布中、长期全国性重大农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报及其动态通报;(四)制(修)定全国主要农业有害生物测报技术规范和办法;(五)确定国家级重点测报对象;(六)组织开展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应用与培训。
第七条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植物保护机构的职责:(一)制定本行政区内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规划;(二)对本行政区内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三)组织本行政区内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监测,及时发布本辖区内农业有害生物中、长期预报及其情况通报。
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措施
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措施库尔勒香梨是新疆非常有地域特色的优良果品。
目前,库尔勒市种植面积已达到42.3万亩,申请注册果园总面积43056.3亩,香梨收入占农民年人均收入的33.6%,是我市的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要渠道。
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几年随着香梨面积的不断增加,随着提高产量,库尔勒香危害的有害生物的种类也不断扩大,影响了库尔勒香梨品质和产量。
目前库尔勒香梨危害的主要害虫有梨小食心虫、梨木虱、苹果蠹蛾、蚧壳虫类、叶螨、春尺蠖、梨优斑螟等。
一、梨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在库尔勒地区一年发生3代~4代,以老熟幼虫在老翘皮下、树干裂缝中结茧越冬,有时幼虫也可在果品贮藏地及包装物内越冬。
翌年春季3月底4月初开始化蛹,4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出现在4月中下旬,越冬代发育进程与苹果蠧蛾基本一致。
第一代、第二代幼虫发生期比较整齐,一般第一代、第二代主要危害桃李杏的新梢,三代危害桃李杏梨的果实。
卵主要产于顶部的叶背面幼虫孵化后直接蛀梢,每年5月~6月桃园新梢被蛀率可达100%,危害果实的卵产于果实表面或周围叶片上卵散产。
在梨、苹果、桃混生的果园或邻栽的果园梨小食心虫发生严重,果树种类单一的果园发生相对较轻。
在库尔勒地区桃的虫果率高达50%。
而且近年来该虫在香梨的虫果率也明显上升。
对库尔勒地区香梨出口构成了严重威胁。
梨小食心虫卵梨小食心虫幼虫梨小食心虫蛹梨小食心虫成虫桃树新桃树新稍为害状香梨果实为害状1、物理、生物防治:春季细致刮除树上的翘皮,可消灭越冬幼虫;人工摘除被害虫果;建园时,尽量避免与桃、杏混栽或近距离栽植,杜绝梨小在寄主间相互转移;在果园中设置糖醋液(红糖:醋:白酒:水=1:4:1:16)加少量敌百虫,诱杀成虫。
悬挂频振式杀虫灯从3月中旬至10月中旬,可以有效诱杀。
性诱剂诱捕糖醋液诱捕黑光灯诱捕迷向丝防治二、蚧壳虫(梨夸园蚧、球坚蚧)蚧壳虫主要介绍梨夸园蚧的防治方法。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对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的粮食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关键。
首先,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菌和虫害的繁殖,而干燥和寒冷的气候则会减少害虫的数量。
因此,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选择作物种植,以及掌握相应的防治技术。
其次,土壤质量也是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害卵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农民需要注重土壤的调理和改良,增加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此外,合理施肥和轮作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另外,农作物的品种选择也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不同的作物品种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有所差异。
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能够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农民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合理使用农药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农民需要注意农药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农药,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其次,农民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例如利用天敌和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此外,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残留物和杂草,保持田间的通风和阳光照射。
最后,科学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对于防治病虫害也至关重要。
农民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例如遥感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及时监测农田的病虫害情况。
同时,建立起完善的病虫害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帮助农民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和作物品种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例如合理选择作物品种、合理使用农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和科学监测预警等。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才能有效地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且普遍的问题,对农民的收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了解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对于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一、病虫害的季节性规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季节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春季是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
春季病虫害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回升,作物生长迅速,病虫害种群数量迅速增加。
夏季则是许多病虫害继续发展的时期,例如棉花的蛾类虫害以及水稻的纹枯病。
而秋季则是一些病虫害开始减少的时期,因为气温变低和作物逐渐成熟。
二、病虫害的生态规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农田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农作物的品种选择是影响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不同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差异较大,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其次,农田的整体生态系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种植多种农作物轮作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因为不同作物可以削弱病虫害的种群数量。
此外,灌溉、施肥等农业管理措施也会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产生影响。
三、病虫害的适宜环境规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适宜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温度、湿度和光照是农作物病虫害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
例如,高温多湿的环境利于病菌的孳生和传播,因此病虫害在夏季和雨季较为严重。
此外,光照对于昆虫类病虫害的发生也有影响,光照不足的地区普遍存在昆虫类病虫害问题。
四、病虫害的传播规律病虫害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包括空气传播、土壤传播和昆虫传播。
空气传播多见于病菌类病虫害,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到新的寄主上。
土壤传播通常通过土壤中的线虫、真菌等介体进行传播,需要密切关注土壤的健康状况。
昆虫传播则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例如蚜虫通过吸食作物汁液传播病毒。
五、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对于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首先,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基础。
其次,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施肥、灌溉和翻耕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汇报人:可编辑
contents
目录
• 农业病虫害概述 • 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 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 农业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 • 农业病虫害的案例分析
01
农业病虫害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农业病虫害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 中,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的病原体 和害虫。
数据分析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预测 病虫害发生趋势。
预警发布
根据分析结果,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提醒 农户采取防治措施。
反馈机制
建立反馈机制,收集农户的防治效果和病虫 害发生情况,不断优化预警系统。
预警级别与应对措施
预警级别
根据病虫害发生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 害程度,将预警分为不同级别,如低 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
生情况。
遥感监测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大面积 农田进行病虫害监测,具有覆 盖范围广、速度快等优点。
生物指标法
利用害虫的天敌、寄生性昆虫 等生物指标,监测害虫的发生
动态。
气象指标法
根据气象条件预测病虫害发生 趋势,如温度、湿度、降雨量
等。
预警系统
数据收集
收集历史病虫害发生数据、气象数据、农作 物生长数据等信息。
风力和风向与病虫害传播
风力可以携带病菌和害虫,帮助它们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 个地方。了解当地的风向和风力情况可以帮助预测病虫害的 传播方向和速度。
03
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抗虫性强的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有较强抗性的农作物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 最有效的方法。
合理轮作、套种
通过合理的轮作、套种,可以改变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轻病虫害 的发生。
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名词解释
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名词解释
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是指通过对特定的有害生物(如害虫、病原菌、杂草等)的生态学、生物学、气象学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和研究,以预测和预报其发生、传播、爆发的可能性和趋势的一种
科学方法和技术。
在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中,"有害生物"指的是对农作物、森林、
园艺作物、畜禽养殖等产生不利影响的生物,可以包括害虫、病原菌、杂草、有害的微生物等。
"预测"是指对有害生物的发生、传播、繁殖等行为进行科学推测和估计,以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预报"则是指根据预测结果,提前向农民、园艺师、畜禽养殖户等相关人
群发布有关有害生物的信息,包括其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以及
可能采取的防治措施等。
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目的是为了提前预警和预防有害生物的危害,帮助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和环境影响。
通过分析有害生物的生态环境、生物特性、天气气候
等因素,可以建立预测模型和预报系统,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帮
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从而保护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第六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及预测
植物病理学上指病害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大面 积严重发生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 过程 定量流行学中把植物群体的病害数量在时间
和空间中的增长都泛称为流行
病害流行的类型 单循环病害 多循环病害
单循环病害,积年流行病害:水稻恶苗病、小麦散
黑穗病、棉花黄萎病等。
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 种传或土传的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其自然传播
6 B = 100%= 12% × 5 ×10
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表示总的病情,由普遍率和 严重度计算而得。 (株数×各级值) 总株数×最高级值
病情指数 =
× 100
A
B
病情分级: 0 <10% <50% <100% =100%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A=
1×2+2×1+3×1+4×1 ×100 5 ×4
种群密度的季节性消长类型
昆虫的种群密度随着自然界季节的演替而有起伏
波动,这种波动在一定的空间内常有相对的稳定
性,形成了种群季节消长类型。
一化性的昆虫季节消长比较简单,在一年内种群
密度只有一个增殖期,其余时期都呈减退状态。
多化性昆虫和季节性消长比较复杂,一般表现为
斜坡型、阶梯上升型、马鞍型和抛物线型4种。
高
低 玉米黑穗病
防治对策
降低流行速度
消灭初始菌源
植物病害流行因素分析(思考与
病害三角的关系)
(一)感病寄主植物
(二)强致病性的病原物 (三)有利的环境条件 气象、土壤、栽培等因素
存在感病寄主植物是流行的基本前提。
感病寄主植物还包括特定生育期或栽培不当 造成的敏感状态的寄主植物
农业害虫的发生规律
1.种群密度 1.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的昆虫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的昆虫个体数,是表示种群动态最基本 的指标。实际研究工作中,昆虫种群密度常以单位面积或单位作物 的指标。实际研究工作中, 上的昆虫个体数表示,如每亩虫数、每株虫数、百丛虫数、百叶虫 上的昆虫个体数表示,如每亩虫数、每株虫数、百丛虫数、 数等。 数等。 2.种群出生率B 2.种群出生率 种群出生率B 出生率是种群数量增长的固有能力。 出生率是种群数量增长的固有能力。常蛹单位时间内种群新出 生的个体数来表示。种群的出生率有和生态(实际)出生率之分。 生的个体数来表示。种群的出生率有和生态(实际)出生率之分。 生理出生率指在最理想的条件下种群的最高出生率。生态(实际) 生理出生率指在最理想的条件下种群的最高出生率。生态(实际) 出生率指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种群的时间出生率。 出生率指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种群的时间出生率。
种群的生长型
指数增长型
dN / d t = ( b − d ) = Nr m
积分
N t = N 0 e rmt
逻辑斯谛型
N = K /(1 + e a − rt )
种群数量动态基本模型 昆虫种群在一定时空内的数量(P)取决于以 昆虫种群在一定时空内的数量( 下四格因素: 种群起始数量( );(2 下四格因素:(1)种群起始数量(P );(2) 增殖率( );(3 死亡率( );(4 增殖率(R );(3)死亡率(d);(4)种 群在单位时空内的迁移率( ),迁入为负数 迁入为负数, 群在单位时空内的迁移率(M),迁入为负数, 迁出为正数。 迁出为正数。
环境environment: 环境environment:是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 environment:是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 接或间接影响着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长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接或间接影响着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长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 由各种生态因子组成。 由各种生态因子组成。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是指环境中对某一特定的生物 体或生物群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 体或生物群体的生长、发育、生殖、 环境因素。影响昆虫的主要生态因子有:气候(温度、湿度、 环境因素。影响昆虫的主要生态因子有:气候(温度、湿度、降 风等)、生物(食物、天敌及其它)、土壤(土壤温度、 )、生物 )、土壤 水、光、风等)、生物(食物、天敌及其它)、土壤(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化学特性) 土壤湿度、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化学特性)等。生态因子作用有 综合性、不等性、不可替代性、补偿性、限制性和阶段性等特征。 综合性、不等性、不可替代性、补偿性、限制性和阶段性等特征。
粮食作物重大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粮食作物重大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粮食作物面临着严重的有害生物威胁。
这些有害生物包括昆虫、病原体、杂草和鸟类等,它们对粮食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粮食作物重大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以及研究和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粮食作物重大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是指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条件下,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的规律。
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防控有害生物的发生,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损失。
例如,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原体易于繁殖和传播,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合理的病害防控措施,如合理的施肥和病害防治药剂的使用,来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在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中,我们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防治等方法来控制粮食作物的有害生物。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菌、昆虫调控剂等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环境友好、安全性高和可持续性的特点。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如高温、低温、光照等来杀灭有害生物。
生态防治是通过调整生态环境,增加有益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来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这些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为了推广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我们需要开展大规模的研究和示范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选择几个典型的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研究它们的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控技术的适用性。
在不同地区建立示范基地,通过实地观察和试验验证绿色防控技术的效果,并将成功的技术推广到其他地区。
同时,加强科研机构和农业部门的合作,建立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平台,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的转化应用。
此外,政府在推动粮食作物重大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加大对相关科研机构和农业部门的资金投入,支持他们开展研究和示范项目。
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增加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农民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纹枯病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栽培密度、氮
肥用量和气候条件。
油菜开花期是菌核病的易感阶段,预测菌核病
流行多以花期降雨量、油菜长势、油菜始花期 迟早及菌源数量作为预测因子。
虫害发生期预测方法
(1)发育进度预测法
距离较近,传播效能较小。
病原物抗逆性强,越冬率较高,较稳定。 寄主的感病期较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 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在—个生长季中
菌量增长幅度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 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
多循环病害,单年流行病害:稻瘟病、小麦锈病、
马铃薯晚疫病等
多次再侵染,气流和流水传播,局部侵染, 病原物越冬率低而不稳定,越冬后存活的菌量
斜坡型--粘虫、小地老虎数 量春夏秋
冬
阶梯上升型--三化螟、玉米螟、棉铃虫
数 量
春
夏
秋
冬
马鞍型--桃蚜、棉蚜
数 量
春
夏
秋
冬
抛物线型--高粱蚜、稻苞虫
数 量
春
夏
秋
冬
昆虫种群消长即种群的数量动态,取决于两个方面。 内因:如生理、生态特征及适应性等 内因与栖息地各外因间特殊的联系方式
种群数量动态类型也是在一定条件下种的特性,掌 握种群消长的动态类型,有利于进行害虫的预测。
预测时限与预测类型
超长期预测:即长期病虫害趋势预测,一般时限在 一年或数年。准确率较差。
长期预测:即病虫害趋势预测,时限一般为一具季 节以上,有的是一年或多年。预测结果需用中、 短期预测加以校正。
中期预测:时限为一个月至一个季度。预测结果较 为准确,主要用于作出防治决策和作好防治准备。
短期预测:时限约为20天以内。准确性高,使用范 围广,主要用于确定未来的防治适期、次数和防 治方法。
气候制约型
以物种对气候的适应性为内因,以栖息地的
气候条件为主要诱发因子的季节消长类型。 如: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等
气候-食物制约型
以物种对气候条件或其食料条件的适应为 主导因子的季节消长类型。
如三化螟等
天敌制约型
以外界天敌的季节性消长为主导诱发因子 的季节消长类型。
如银纹夜蛾等
不可小视的昆虫生命表研究及应用
第二节 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害虫种群及其特征、结构
种群消长型 种群的生长型 生命表在昆虫种群动态研究中的应用 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
第三节 植物病虫害预测
病虫害的调查方法 病虫害预测技术
一、病虫害的调查方法
病虫害的空间分布型
调查取样方法
调查的类别
田间病虫情的表示方法
二、病虫害预测技术
=55 B =
3×1 5×4
× 100 =15
A
B
严重度
1+1+1+1 A= ×100%= 8% 5 ×10
6 B = 100%= 12% × 5 ×10
田间虫情可以用作物的被害情况表示
被害率
被害指数
(健株单株产量-被害株单株产量) 损失系数 = × 100% 健株单株产量
以虫口表示 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调查它在单位面 积、单位时间、单位容器或一定寄主单位 上出现的数量。 地上部的害虫,可抽样检查单位面积、单 位植株或单位器官上害虫的卵或虫数。 地下害虫,检查单位面积一定深度内害虫 的数目,必要时进行分层调查。 飞翔类昆虫,可诱捕,以单个容器逐日诱 集数表示。
3.根据菌量和气象条件进行预测
我国北方冬麦区小麦条锈病的春季流行通常
依据秋苗发病程度、病菌越冬率和春季降水
情况预测
我国南方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主要根据越冬
菌量和小麦扬花灌浆期气温、雨量和雨日数 预测
4.根据菌量、气象条件、栽培条件 和寄主植物生长发育状况预测
预测稻瘟病的流行,需注意氮肥施用期、施用
种群密度的季节性消长类型
昆虫的种群密度随着自然界季节的演替而有起伏
波动,这种波动在一定的空间内常有相对的稳定
性,形成了种群季节消长类型。
一化性的昆虫季节消长比较简单,在一年内种群
密度只有一个增殖期,其余时期都呈减退状态。
多化性昆虫和季节性消长比较复杂,一般表现为
斜坡型、阶梯上升型、马鞍型和抛物线型4种。
(一)病虫害的空间分布型
空间分布型是指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种类有
害生物种群(或被害作物)在田间的空间分布
类型
空间分布型取决于生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种群
密度、寄主植物以及其他环境条件在田间的分
布
空间分布型的类型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核心分布 嵌纹分布
(二)调查取样方法
植物病虫害调查取样常采用随机取样法,但随
发病率=
调查总叶(杆)数
× 100%
A
B
A =
4 100% = 80% × 5
B =
4 100% = 80% × 5
严重度 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调查发病器官在 单位面积上发病情况。严重度表示田块植株 和器官的发病严重程度。
严重度=
叶(杆)孢子堆面积 调查叶(杆)总面积
× 100%
A
B
1+1+1+1 A= ×100%= 8% 5 ×10
病害预测的依据
根据菌量预测 根据气象条件预测 根据菌量和气象条件进行预测
根据菌量、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寄主
植物生长发育状况预测
1.根据菌量预测
小麦腥黑穗病:种传病害,可检查种胚内带菌
情况,确定种子带菌率和翌年病穗率。
美国利用5月份棉田土壤中黄萎病菌微菌核数
量预测9月份棉花黄萎病病株率。
害三角的关系)
昆虫的种群季节性消长类型及主导 因素分析 不可小视的昆虫生命表研究及应用
第六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及预测
病情、虫情田间调查时如何取样, 又如何表示? 病虫害预测的内容及期限 病害预测的依据 虫害发生期预测方法
对比单循环病害与多循环病害在发生特 点及防治策略上的不同
预测的内容
预测时限与预测类型
病害预测的依据与预测方法
害虫发生期预测及发生量预测方法
第四节 杂草群落演替与种群动态预测
一、 杂草群落演替
二、农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对策
三、杂草种群动态预测
第六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及预测
对比单循环病害与多循环病害在发 生特点及防治策略上的不同 植物病害流行因素分析(思考与病
病虫害预测的内容及期限
预测的内容
病虫害发生期预测:主要是估计病虫害可能 发生的时期。 发生或流行程度预测:主要是预测有害生物 可能发生的量或流行的程度 损失预测:也称为损失估计,主要是在病虫 害发生期、发生量等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作 物生育期和病虫害猖獗相结合的观点,推断 灾害程度及所造成的损失大小
25 1199 36 52 69 92 54 39 0.016 0.771 0.101 0.146 0.257 0.462 0.505 0.736 0.984 0.229 0.899 0.854 0.743 0.583 0.495 0.264
1566
0.991
0.009
病情、虫情田间调查时如 何取样,又如何表示?
水稻白叶枯病病原细菌大量繁殖后,病害严
重程度与水中噬菌体数量呈高度正相关。
2.根据气象条件预测
葡萄霜霉病菌以气温为10~20℃,并有6小时以
上叶面结露时间为预测侵染的条件。
在北京地区,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若出现大
于15mm的降雨,且其后连续2天相对湿度大于 40%,则梨锈病将在6月份大量发生。
第六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及预测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第二节 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第三节 植物病虫害预测 第四节 杂草群落演替与种群动态预测
第五节 农业鼠害预测(自学)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一、病害流行的概念 二、病害流行的类型 三、植物病害流行因素
流行因素有哪些? 单循环病害与多循 环病害的对比
卵 1龄幼虫 2龄幼虫 3龄幼虫 蛹 蛾 雌蛾 正常雌蛾 全代
每期起始 虫量(lx)
1580 1555 356 268 199 107 53 14(平均蛾产 卵57粒)
死亡原因 (dxF)
未受精 降雨30mm 降雨125mm 小茧蜂寄生 姬蜂寄生 姬蜂 性别 成虫死亡与生 殖力减退
死亡 死亡率 存活率 数(dx) (qx) (1-qx)
微生物等,影响病害的局部流行
栽培因素: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所采用的各种栽培管
理措施,在不同情况下对病害发生有不同的作用。
昆虫的种群季节性消长类型及
主导因素分析
害虫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生活着的同种个 体的集合,同一种群内的个体能随机交配,共 享同一基因库。
种群特征
个体性状:出生、死亡、年龄、性别、基因型、
滞育等
种群特征: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配、性比、
基因型、滞育百分率、数量动态、空间分布型、 集聚与扩散
种群特征与个体性状的关系
种群特征是个体相应特征的一个统计量。
种群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它还具有个体所不
具备的特征,如数量动态、空间分布型等。
不同种群间个体自由交配的可能性极小,长时间
的生殖隔离使不同种群间形成一定的遗传差异, 产生不同的地理宗或生态宗。
病害流行:植物群体发病的现象
植物病理学上指病害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大面 积严重发生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 过程 定量流行学中把植物群体的病害数量在时间
和空间中的增长都泛称为流行
病害流行的类型 单循环病害 多循环病害
单循环病害,积年流行病害:水稻恶苗病、小麦散
黑穗病、棉花黄萎病等。
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 种传或土传的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其自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