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实用的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三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55页的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3--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上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

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以灯塔为中心的平面图。

(1)以灯塔为中心,灯塔的上、下、左、右分别表示什么方向?相机指出:东――E 西――W 南――S 北――N(2)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向。

2、如果知道灯塔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是清凉岛,你能在图上表示出清凉岛的吗?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二、展开1、明确清凉岛的位置。

(1)题目中告诉我们清凉岛在哪里?(2)你能在图上指一指清凉岛的大致位置吗?自己在图上指出来,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2、探究操作。

(1)怎么在图上画出清凉岛的位置呢?在小组中讨论后全班交流。

使学生认识到要先画出表示方向的射线,再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

(2)怎么画出北偏东40°的射线?各自用量角器在图上画一画,边画边思考:应该怎么摆放量角器,怎么看量角器上的度数?指名上黑板画,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摆放量角器。

让学生说说画表示方向的射线时要注意什么?(3)怎么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距离?图中告诉我们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清凉岛在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图中清凉岛的位置在灯塔处沿北偏东40°方向的射线几厘米的地方?怎么想?各自计算后指名汇报:20÷5=4(厘米)追问:为什么用20÷5就是图上距离了?引导学生在图上标出清凉岛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3、试一试(1)出示题目要求:在灯塔南偏西30°方向15千米处是红枫岛,你能在图中表示出它们的位置吗?(2)各自独立完成。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第2课时统计图的选择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1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3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课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第5课时圆柱体积的练习课第6课时圆锥的体积第7课时圆锥体积的练习课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转化的策略第2课时假设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1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第2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2)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第4课时解比例第5课时认识比例尺第6课时比例尺的应用第7课时面积的变化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第2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2)第3课时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1)第2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第3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第4课时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第七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第1课时整数、小数的认识第2课时因数与倍数第3课时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第4课时常见的量第5课时数的运算第6课时四则混合运算第7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8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9课时式与方程第10课时比和比例第11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2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1)第13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2)第14课时周长和面积第15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第16课时表面积和体积第17课时图形的运动第18课时图形与位置第19课时统计第20课时可能性第21课时制订旅游计划第22课时绘制平面图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发现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在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其描述数据的特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另外,教材充分关注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在“你知道吗”里介绍数学知识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里的应用。编排的“思考题”满足部分学生多学一些、学深一些的需求,还多次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学习的过程与效果。
二、全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数学思考方面
1;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8—3;2
百分数的应用
新授练习

3;5—3;9
百分数的应用
新授练习

3;12—3;16
百分数的应用
新授练习

9;19—3;23
圆柱和圆锥
新授练习

3;26—3、30
圆柱和圆锥
新授练习

4;2—4;6
圆柱和圆锥
新授练习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计划及教案

第四单元确定位置
本单元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联系已有的方向经验,应用度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是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确定位置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2、为学生提供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机会。

教材一共安排了三道例题,启动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自主探索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并在交流中逐步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使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加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3课时实际测量………………………………………………………………1课时。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比例尺-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比例尺-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比例尺-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掌握计算比例尺的方法;•能够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实践运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发掘数学知识的美和实用价值;•形成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四单元:比例尺。

主要内容包括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计算比例尺的方法以及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掌握计算比例尺的方法;•能够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的理解;•计算比例尺的步骤和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本单元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教学环节和对策。

2. 思维导图教学法在探究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时,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并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完成一些练习和实际问题,鼓励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

4. 课前导学在开始学习比例尺之前,通过课前导学,引发学生的兴趣,预习知识,为下课作好准备。

5. 完成练习、讨论答案、展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综合活动方式,帮助学生检查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和检测途径1. 教学资源•电子课件;•数学试题;•实物比例尺。

2. 检测途径•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检测;•设计评价方案,对孩子的学业、发展、情感和品德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心得与收获通过本次的教学活动,我认识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和优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讨论答案、组织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形成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投影机。

学生预备: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复习稳固标出以下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快速将实际的详细情境数学化}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假如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按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争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

(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殊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争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答复。

4.学生依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

(投影讲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鼓舞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阅历和学问为学生供应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看、分析、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等方式,将用生活阅历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进展数学思索,培育空间观念。

}(二)、课堂提高练习一第6题(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转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转变?(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看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觉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转变,上移时行也就是其次个数据发生转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学问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检验沟通,最终,教师再展现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四五单元教案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四五单元教案

2019-2020学年苏教版数学精品资料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4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活动预案教师导学预案【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备学提纲】1、预习教材第33页例题1,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整理下来。

2、观察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3、数学上说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和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一样吗?请说出理由。

【活动方案】活动一:1、认识图形的放大比较两幅图,说说能发现什么学生观察讨论活动二:学习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组织学生先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等等。

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一、导入。

呈现例1图片在黑板上。

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谈话导入:像刚才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二、教学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2015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5单元解读

2015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5单元解读
6.4:4=9.6:6 6.4/4=9.6/6都读作:6.4比4等于9.6比6
6.4/4=9.6/6这个比例叫分数形式的比例,仍读作:6.4比4等于9.6比6
由比例的意义可知:比例是由两个比组成的,并且这两个比的比值必须相等。
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是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补例:判断10:12和35:42能否组成比例?
解比例的根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要注意“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放大或缩小的画法
板书
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把一个图形按2:1放大,就是指:
变化后图形的边长是原来图形边长的2倍。
“按1:2缩小”意指:
变化后图形的边长是原来图形边长的1/2
变化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比较,只是大小变了,但形状不变。
教学
后记
教学中借助直观图形,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讨论中获取新知。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很快掌握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为突破教学难点,专门组织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放大或缩小进行探究:等腰三角形要考虑底边和高;圆只需考虑半径;平行四边形则要考虑底、高和角三个方面。
练习:①把图形按1:3缩小,意指()
②P33想一想
★注:在把图形按几:几放大或缩小时,前项是变化后图形的边长;后项是指原来图形的边长。
3、教学例2(P34)
指导学生说出:按3:1放大;按1:2缩小的含义。
按3:1放大,意指:变化后图形的边长都是原来的3倍;
按1:2缩小,意指:变化后图形的边长都是原来的1/2
如a:b=c:d可写成ad=bc或bc=ad
比例式也可写成分数形式3:6 = 2:4也可写成3/6=2/4,同样可得出3×4=6×2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第十二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本班共有66名学生,男生居多,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由于本班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戴嘉欣、卢子云等同学成绩太偏低,比较粗心,马虎,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4、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

6、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单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教案

课题解比例上课时间课时安排第()课时总第()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的例5,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的第5—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学会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学会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课前3分钟活动流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预习反馈合作探究一、铺垫孕伏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20∶5和4∶15∶1和6∶2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它等式。

3:8=15:40 9/1.6= 4.5/0.8二、教学新课1、出示例5(1)审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放大前后长的比和宽的比是可以组成比例的)(2)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告诉学生:“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4)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教师板书:6x=13.5×4。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在6x前加上“解:)(5)让学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

指名板书。

2、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再怎么做?”(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3、补充练习: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列比例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比例(5)-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比例(5)-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比例(5)-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含义,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2.掌握解决简单的比例题目的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进行分析和判断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的含义;2.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比例的灵活应用;2.能够正确地解决简单的比例题目。

四、教学内容1. 复习老师和学生共同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比例的概念。

2. 引入老师出示两张图片,分别是一个很高的人和一个很矮的人。

要求学生对这两个人的身高比例进行估算。

之后,老师出示两个盒子,其中一个盒子有15个苹果,另一个盒子有30个。

要求学生估算这两个盒子的苹果比例,再与身高比例进行对比。

通过这个引入,让学生初步了解比例的用途和作用。

3. 比例的概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比例的学习。

因此,老师需要给学生讲解比例的概念,以及比例的表示方法。

在这里,老师可以使用具体生活例子来说明比例的概念。

4. 实际问题在理解比例的应用之后,老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实际问题来进行演示和解释。

例如,一些比例分配问题、比例计算问题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具体应用。

5. 练习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练习。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比例的题目或者是应用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应用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讲解比例的概念,以及比例的应用;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生活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应用方式;3.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互动,让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理解比例的概念;2.学生能否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比例计算;3.学生能否准确地解决简单的比例题目;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比例的学习。

通过引入,让学生了解比例的作用和应用方式,并通过实际问题的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的应用技巧。

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灵活掌握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教案

第四单元比例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教材分析:两个内容分别属于两个知识领域,前者是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后者是数与代数的内容。

在一个单元里同时教学两个领域的知识,这样的教材很少遇到。

本单元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结合起来教学,是因为这两个内容能够互相利用、互相支持。

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中,大小变了,但形状与结构都保持不变,比例能够准确地揭示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正确概念。

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这个相当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联系起来,就有了具体的含义,图形的放大、缩小有助于学生形成比例的概念。

全单元编排七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1、例2 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在方格纸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例3 比例的意义例4 比例的性质例5 解比例例6、例7 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项和内项、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知道比例尺的不同表达形式,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应用比例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认识比例和应用比例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认识,体会不同领域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学习价值;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会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课时:7课时第一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4页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四、全课总结
2、怎样在平面图上准确地表示出清凉岛的位置呢?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班内交流。
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位置的具体
步骤。
(1)在平面图上确定北偏东400的方向。
(2)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计算出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
(3)根据计算出的图上距离在所画射线上确定清凉岛的位置。
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刚才指出清凉岛的大致位置与准确位置相差远不远。
灯塔是船舶大海航行的重要导航标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在以灯塔为中心的平面图中如何根据方向和实际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
谈话:这是一幅以灯塔为中心的平面图,你能从图中了解哪些信息?
介绍:我们已经知道在平面图上常用 表示方向北,另外还常用 表示方向东,用 表示方向南,用 表示方向西。
提问:你能在平面图上指出东.西.南.北以及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等方向吗?请你在平面图上指一指。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历路线。
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置的具体方法。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复习旧知,架桥铺路
二、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境,探索新知
1、学习用方向描述物体位置。
让学生各自解答下面两题,算后共同订正。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哪些方面表现较好?
课题
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根据平面图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教育)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教育)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章节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课题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课型新授内容教科书第54页的例1,“练一练”和练习十二的第1、2题。

主备人参备人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使用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教学难点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法与学法教法情景激趣、引导观察、启发分析、发现总结。

学法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总结汇报。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集体备课教学调整一、创设情境,引发学习需求1.师:这是一艘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场景,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2.师提问:灯塔1和灯塔2一个在东北方向,一个在西北方向,但是偏离的角度一样吗?从图上能看出来吗?3.师揭示课题:东北方向指向东与北之间,西北方向指向西与北之间,但是这样还不能准确表示灯塔1和灯塔2的位置。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学习描述物体的方向和距离1.学习用北偏东若干度、北偏西若干度描述物体的方向。

师:实际上,在野外或图上确定位置时,常把东北方向叫做北偏东,西北方向叫做北偏西。

现在你还能说说灯塔1和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师:从这副图上,你还可以看到什么?启发学生认识到: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度方面;灯塔2在轮船的北偏西55度方向等。

教学过程追问:这样来描述物体的方向有什么好处?2.学习求图中物体间的实际距离。

师:为了更加精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仅有方向还不够。

想一想,还需要什么?追问:灯塔1到轮船的实际距离你能算出来吗?说说你打算怎样计算。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完整版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完整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七单元总复习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可能性4.制订旅游计划5.绘制平面图教学计划1、学生基本情况:48 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3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优秀/ 人,占/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3)基本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分析能力(4)单元考试7 次(5)作业批改:详批/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1、扇形统计图2、圆柱和圆锥3、解决问题的策略4、比例5、确定位置6、正比例和反比例7、总复习4、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1)教研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参与集体备课7次,相互听课20 节,上研究课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3)帮助/ 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接受能力老师/ 指导,或与/ 老师相互帮助。

(4)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提高40分钟课堂效益✍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教学进度和重大活动安排表学年度第二学期全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含知识基础、技能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等)。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案教学设计[学习资料]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案教学设计[学习资料]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案教学设计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案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确定位置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确定位置的教学很早就开始了。

一年级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表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上面、×的右边是×。

二年级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如×的正北方有×,×在×的东北方向。

这些表示和描述只是指出了物体的大致位置,不够准确。

本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例1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的知识例2在平面图上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例3描述行走的路线从方向与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要联系已有的认识方向的经验,教学一些新的方向词语;还要应用量角和画角、量线段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

由于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但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

他们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相应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4.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行走路线。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的例1,第51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九第1~3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解比例
上课时间课时安排
第()课时
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的例5,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学会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学会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课前
3分钟
活动流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
预习反馈合作探究一、铺垫孕伏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它等式。

3:8=15:40 9/1.6= 4.5/0.8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5
(1)审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
(放大前后长的比和宽的比是可以组成比例的)
(2)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
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告诉学生:“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4)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教师板书:6x=13.5×4。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在6x前加上“解:)
(5)让学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

指名板书。

2、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再怎么做?”
(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3、补充练习: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列比例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投影出示,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
2/8=9/x x/25=1.2/75 1/2:1/5= 1/4:x
2/8=9/x x/25=1.2/75 1/2:1/5= 1/4:x
三、全课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

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
2、做练习十第6、7题。

先说说按比例“缩小或放大“的含义。

再列出相应的比例式并求解。

3、做练习十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题。

讲评时重点指导学生解决第(2)问。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