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民歌中的科尔沁草原

合集下载

科尔沁草原

科尔沁草原

• • • • •
美丽的科尔沁草原
科尔沁草原历史上曾为河川众多、 水草丰茂之地。据记载,公元10 世纪时自然条件是“地沃宜耕植, 水草便畜牧”。直至19世纪初扎鲁特 旗东南还留有松林。但至19世纪后 期 ,因滥垦沙质草地,砍伐森林, 曾号称“平地松林八百里”的赤峰以北 而今已成茫茫沙地。由于人类对草 原的不合理利用,甸子地不断缩小, 坨子地扩大,沙化面积急剧增加,最 终形成了大片沙地。坨甸两者所占相 对面积为3∶1,生产发展和人类生 活受到直接威胁。为防止沙化、草 场退化和土壤盐化,采取了草场封 育,翻耕补播、人工种草、引洪淤 灌、防止过牧及营造防护林等措施, 取得了良好成效。
美丽的科尔沁草原
美丽的科尔沁草原
• • • • • • • • • • • • • 气候冬寒冷 、夏炎热 ,春风大 。 年均降水量360毫米 ,年际变 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 多集中6~8月份,冬季以 西北风为主,春秋则为 西南风 ,年均风速3.5米/秒 , 最大风速可达21.7米/秒, 大风日数常达30天左右。大风 是沙地形成和发展的 重要因素。全区日照2900小时, 日照率达67% ,10℃以上活动 积温3160℃,无霜期 140~150天。
美丽的科尔沁草原
科尔沁草原有较大面积的 天然牧场和近2000万头 (只)的科尔沁红牛、兴 安细毛羊和蒙古牛羊。 科尔沁草原水利资源 非常丰富,有绰尔河、洮 尔河、归流河、霍林河等 240条大小河流和莫力庙、 翰嘎利、察尔森等20多座 大中型水库。科尔沁淡水 鱼种类多、肉质好,无污 染,水里繁殖,年出鱼量 达到3000吨。 科尔沁草原历史悠久, 文化源远流长。目前尚存 的名胜古迹有辽代古城、 金代界壕、科尔沁十旗会 盟地旧址和庙宇、佛塔多 座。 在科尔沁草原上已 有大青沟、汗山、科尔沁 草原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国 家和地区保护区。

科尔沁蒙古族短调民歌旋律风格特征探析

科尔沁蒙古族短调民歌旋律风格特征探析

旋 律在 平稳进 行 的基 础 上 , 当渗 入 一 些转 位 大 适
跳 音程 的运 用 也是 必 须 的 。常用 的 有 纯五 度 、 大
小六度 、 纯八 度 等 。这样 会 使 旋律 在 叙 事说 唱性
格 中更 具丰 富 的抒情 性 , 增强 民歌 的艺 术表 现力 。 这些 大跳动音 程 的运 用 , 往 伴 随着 衬 词拖 腔 而 往

2 1 02
年卷期三掣 ()(一 第第总 期 九一第 ) 十
静警 妊 》 ; f
身 的个 性 特征 , 这 些 风格 特 征 又 是 与 科 尔 沁 地 而 体体现 于 “ 稳进行 的说 唱性 ” 节 奏 组合 的对 称 平 “ 性 ” 善用衬 腔 的抒 情性 ” “ “ 与 调性 思 维 的丰 富性 ” 的说 唱音乐 ( 乌力 格尔 等 ) 相联 系的 。 析 出些 许科 尔沁短 调 民歌 的个性 风格 特征 。

种对 仗关 系 , 而且 经 常 采 用上 下 旬 为 比兴 关 系
的写法 。因为对 仗式 比兴关 系 的诗 句在 各句 中 的
格 律 与音节 亦相 一 致 或 基本 一 致 , 以也影 响到 所
外 , 尔沁 短调 民歌 旋 律 在 节奏 方 面往 往 配合 以 科
旋 律结 构 中 的节 奏韵 律 。这 一 点 , 注重 叙 事 中 在
科尔沁蒙古族短调民歌旋律风格特征探析
李世相
( 蒙 古 大 学 艺术 学 院 , 蒙古 呼 和 浩 特 内 内 00 1 ) 10 0
摘 要 : 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如何划分民歌风格色彩区关注较多, 而对于各风格色彩区民歌的旋律音高组织、 音乐
节奏组合 、 旋律展衍规律等学理上 的研究较 少。科尔 沁蒙古族 短调 民歌独具 特色 , 律风 格体现 于“ 稳进行 的说 唱 旋 平

科尔沁叙事民歌《达那巴拉》艺术风格及价值探析

科尔沁叙事民歌《达那巴拉》艺术风格及价值探析

1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4作者简介:康晗雨(1999-),女,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耿学刚(1973-),男,博士,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蒙古族萨满艺术及其和谐生态观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XZJ010);内蒙古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民族大学媒体艺术智能融创实验室项目《西辽河流域多元一体音乐文化数据库建设》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MTSYSZ03)。

科尔沁叙事民歌《达那巴拉》艺术风格及价值探析康晗雨 / 耿学刚摘 要:科尔沁叙事民歌作为蒙古族音乐艺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承载着物质、文化、生活等多元价值意义。

科尔沁草原曾产生和流传着著名的科尔沁三大叙事民歌就是——《韩秀英》《达那巴拉》《嘎达梅林》。

《达那巴拉》作为经典的蒙古族科尔沁叙事民歌,产生并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现通辽市),传唱广泛,旋律优美,具有鲜明的草原音乐特色。

本文主要对《达那巴拉》的艺术风格及价值进行探析。

关键词:《达那巴拉》;艺术风格;价值探析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民歌,顾名思义“人民之歌”,它从广大百姓的日常生活与劳作过程中产生,经过口口相传广泛传播在百姓生活当中,由于各地气候、环境、语言、文化等综合因素的不同,民歌也深受其影响。

它很大一部分都是即兴创作、口头传唱,而且在流传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经过集体的加工,和百姓日常的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人们思想、感情、愿望等最真实的表达,是人们群体智慧的结晶,有着主题深刻、旋律婉转动听、节奏特点鲜明、情节扣人心弦、内容表达贴近真实的生活、歌曲朗朗上口等特点。

科尔沁叙事民歌始见于元代,产生并流传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地区,是中国音乐的一块瑰宝,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旋律优美、语言精辟,通常使用蒙古四胡、马头琴、蒙古三弦、弓弦潮尔等传统乐器进行伴奏,也有的艺人不使用乐器伴奏,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嘎达梅林》《韩秀英》《陶格套呼》《扎那巴拉吉尼玛》等作品。

科尔沁民歌的内容特点探析——以三首科尔沁民歌为例

科尔沁民歌的内容特点探析——以三首科尔沁民歌为例

艺林漫话 ┃ The art circles科尔沁民歌种类多样,有反压迫剥削的《嘎达梅林》,有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诺恩吉雅》,更有表达爱情、互诉衷肠的 《韩秀英》 。

三种不同种类的科尔沁民歌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各自的特点。

本文从背景内容、音乐本体等角度对以上三首民歌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总结出科尔沁民歌的内容特点以及折射出的历史文化。

 一、科尔沁民歌研究现状近些年来,关于科尔沁民歌的相关研究论文逐渐增多,笔者搜集到的资料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研究传统音乐方面的论文有:陶秀珍的《科尔沁民歌文化研究》,色音套格特的《科尔沁民歌外来文化影响研究》等五十余篇。

2.研究创作方面的论文有:包清文的《科尔沁民歌在当代音乐创作中融入的研究》一篇。

3.关于内蒙古地区民歌传承与保护方面的论文有:王兴斌的《科尔沁地区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与传承研究》等七篇。

二、科尔沁的历史概况科尔沁原本是一个蒙古部落的名称,现在是科尔沁部族居住、生活的地区。

十三世纪初,科尔沁部落经过几次大规模迁徙之后,于明朝中叶进入松嫩平原。

目前,科尔沁地区指以通辽市为中心,包括兴安盟以及周边的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等地区。

受到部落文化的发展和地缘关系的影响,当今的科尔沁已成为文化地理学名称,科尔沁文化可谓是以蒙古科尔沁部落社会文化为基础组成的地域文化范畴。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十三世纪时曾使用畏兀儿字母来拼写蒙语。

到忽必烈时代,藏族喇嘛八思巴于1269年创造了一种蒙古新文字,即八思巴字。

1307年,蒙古族语言学家搠思吉斡节儿创造了至今通用的蒙古文字。

中国的蒙古语的使用由于环境的影响和对语言结构要求的严谨,使得现在大部分蒙古族年轻人,特别是城市里的一代,渐渐不再使用母语交流,语言的传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内容、风格、形成及特点与蒙古族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历史传承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

内蒙古民俗文化

内蒙古民俗文化
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各地 的二人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内蒙古呼和 浩特为界,分为东西两路。
2006年5月20日,二人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 布,河曲县二人台艺术研究中心、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 剧院有限公司、康保县文化馆、陕西省府谷县文化馆获得“二人台”项目 保护单位资格。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 布,巴林左旗皮影研究协会获得“巴林左旗皮影戏”保护单位资格。
皮影戏是傀儡戏的一种,演员不用上台表演,而是通过操纵影人来展 现形象,戏台一般搭在村子里宽阔且地势较高不积水处,用四根粗一点的 檩子在四角处埋在地下做立柱,用大块苫布或纤维布围在戏台的左右和后 面,戏台前面用纸或白布做影窗,面向观众。影人和景片都用驴皮刻制, 因而有“驴皮影”之称。
格萨(斯)尔主要描写了雄狮国王格萨尔以大无畏的精神率领岭国军 队南征北战,降伏妖魔,抑强扶弱,救护生灵,使百姓过上安宁日子,晚 年重返天国。史诗熔铸了神话、传统民歌、格言俚语,具有雄浑壮丽、多 姿多彩的艺术风格。
2006年5月20日,格萨(斯)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 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Ⅰ-27。 2009年,格萨 (斯)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格萨(斯)尔表演关于格萨(斯)尔的具体形成时间,学界一直存有 争议,大致曾有“吐蕃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几种说法。 这些说法都有自己的根据,也都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
巴林左旗皮影戏
巴林左旗皮影戏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经过几代艺人的探索实践, 已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声腔体系。它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 代,几乎村村有影箱子,皮影艺人达到200多人。2010年内蒙古13个项目 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其中就包括巴林左旗皮影戏。

科尔沁民歌研究概述——以汉语撰写的论文为例

科尔沁民歌研究概述——以汉语撰写的论文为例

130科尔沁民歌研究概述——以汉语撰写的论文为例李润秀 西北民族大学摘要:科尔沁地区是蒙古族民歌艺术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民歌传承年代久远,并受周围民族的深入影响,民歌艺术形式多元化。

既保留着蒙古族整体的民歌艺术风格,又发展出了独特的现代艺术形态。

本文从汉语撰写的论文入手,着重分析科尔沁民歌的内容分类、艺术特点、典型民歌,对科尔沁民歌的当代演绎作一浅析。

关键词:科尔沁;民歌;内容分类;艺术特色;典型民歌蒙古族民歌由于自由的节奏,优美的词曲,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成为蒙古族乃至中华文化历史宝藏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科尔沁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组成部分中最为璀璨的一角。

从历史上来看,科尔沁民歌经历了古科尔沁音乐风格时期、嫩科尔沁音乐风格时期、近现代科尔沁音乐风格时期三个阶段,历史悠久,民歌数量众多,内容丰富。

从地域上来看,科尔沁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文化交流频繁,进而科尔沁民歌也深受多方面的影响,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本文从科尔沁民歌的内容分类、艺术特色、典型民歌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尔沁民歌内容分类研究概述蒙古族堪称是歌舞的海洋,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相关的歌来传唱,如劳动歌《呔咕》用来劝诫母羊接受并养育抛弃的小羊羔。

在民歌的内容分类方面,陈岗龙老师在其《蒙古民间文学》①中详细介绍过,将民歌分为:婚礼庆典民歌、歌唱自然界的长调民歌、爱情长调民歌、思念父母的民歌、哲理性民歌五大方面。

乌兰杰老师的《蒙古族音乐史》②当中也列举了不少各个音乐发展阶段关于民歌内容的表述,像:赞歌、宴歌、思乡曲、劳动歌、狩猎歌、萨满教歌舞、祭祀歌、颂歌、战歌、叙事歌等。

现将对目前所搜集到的关于科尔沁民歌内容分类的相关论文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如下:李姝在《对科尔沁草原蒙古族歌唱艺术的探讨》的第一部分“科尔沁民歌的分类及其音乐特色”将科尔沁民歌从内容上分为六类:(1)歌颂人民反抗斗争、控诉压迫剥削以及徭役等方面的歌曲,同时也包括了反映旧时代历史、政治的歌曲,如《乌诺格河》等;(2)赞美家乡、怀念亲人、怀念故土等歌曲,如《达亚波尔》;(3)反映生活多方面的歌曲,比如:关于孤儿的哀歌,摇篮曲等。

科尔沁演唱的把你带回我的草原

科尔沁演唱的把你带回我的草原

科尔沁演唱的把你带回我的草原科尔沁演唱的《把你带回我的草原》是一首富有深情的蒙古语歌曲,它以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吸引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这首歌曲所传达的热情和深情,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广袤草原上风吹草低的情景,让人不由得联想起那片原始而美丽的大草原。

1.内容评估《把你带回我的草原》这首歌曲的内容中蕴含着对草原的深情眷恋。

在这首歌中,歌手通过朴实的歌词和深情的演绎,表达了对家乡草原的眷恋之情。

歌曲中还融入了蒙古族特有的音乐元素,让人可以感受到浓烈的民族韵味,这些元素将观众带入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2.主题探讨在探讨这首歌曲的主题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可以从歌曲的词曲中展开,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对草原的热爱。

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探讨蒙古族音乐在中国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另外,还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探讨,了解草原文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3.撰写文章在文章中,我们可以先从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入手,分析歌曲中采用了哪些音乐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如何与歌词相互配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

可以结合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探讨这首歌曲在中国音乐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蒙古族音乐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发展。

可以通过对草原文化的了解,探讨草原文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以及草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4.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作者,我个人认为《把你带回我的草原》这首歌曲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一种文化的传承。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可以感受到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蒙古族音乐的深厚底蕴。

这首歌曲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草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5.总结回顾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分析和探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草原文化和蒙古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也更加明白了这首歌曲在中国音乐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们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草原文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以及草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浅谈内蒙古科尔沁地区长调民歌的艺术魅力

浅谈内蒙古科尔沁地区长调民歌的艺术魅力

浅谈内蒙古科尔沁地区长调民歌的艺术魅力【摘要】科尔沁地区长调民歌源于内蒙古地区,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艺术魅力。

这些民歌以其形式特征、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力而著称,传承发展至今已久。

通过对科尔沁地区长调民歌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并探讨其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

这些民歌为当地文化传统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未来发展潜力。

科尔沁地区长调民歌不仅令人陶醉于其优美的旋律与深刻的情感表达,更为我们呈现了内蒙古地区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关键词】科尔沁地区长调民歌,艺术魅力,形式特征,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力,传承与发展,当代艺术,文化贡献,艺术价值,未来发展。

1. 引言1.1 科尔沁地区长调民歌的来源科尔沁地区长调民歌是内蒙古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起源于科尔沁草原地区。

据传说,科尔沁地区长调民歌最初起源于古代游牧民族在草原上的生活。

在追逐猎物、放牧、牧民之间的沟通中,民歌逐渐形成并传承下来。

科尔沁地区长调民歌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这些民歌以其悠扬的旋律、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尔沁地区长调民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是内蒙古地区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通过这些民歌,人们可以感受到草原上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方式。

科尔沁地区长调民歌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科尔沁地区长调民歌的特点科尔沁地区长调民歌的特点包括:其歌曲旋律长而悠扬,节奏缓慢,较为沉稳。

这种特点使得科尔沁地区长调民歌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吸引力,让人们在聆听时仿佛能够感受到广袤草原的静谧与壮阔。

科尔沁地区长调民歌的歌词往往含蓄而深刻,多表达了对大自然、生活、情感的感慨和思考。

这些歌词常常朴实无华,却能触动人心,引起共鸣。

科尔沁地区长调民歌还注重声音的变化和转调,运用不同音域和音色来表现不同情感和场景。

叙事民歌中的科尔沁风俗礼仪

叙事民歌中的科尔沁风俗礼仪

叙事民歌中的科尔沁风俗礼仪作者:萨茹拉来源:《戏剧之家》2015年第24期【摘要】科尔沁以特有的安代舞、叙事民歌、长调民歌与短调民歌著称,其中叙事民歌多流行于民间,以边拉(四胡)边唱的方式讲述民间故事、生活常识、婚嫁礼仪、英雄史诗等等。

从科尔沁叙事民歌中,我们也能了解科尔沁人的劳动生活与风俗习惯。

向往科尔沁草原或者好奇科尔沁蒙古人民生活的人们,也可以从欣赏科尔沁叙事民歌中了解到科尔沁的很多文化礼仪及风俗习惯。

【关键词】叙事民歌;风俗礼仪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81-01一、科尔沁叙事民歌中的主人公的“名字”科尔沁民歌中有许许多多以人物名字命名的叙事民歌,其中著名的有《龙梅》《白虎哥哥》《包姑娘》《金珠儿》《金良》《月亮》《春梅》等等。

这些歌曲的取名在蒙文翻译中也依然如此,只有音调稍许改变,也就是说用蒙语的音调称呼这些名称也叫《龙梅》(long mei)等,词汇的借用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交流在语言上的必然体现。

科尔沁蒙古人民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汉族人民地不断交流与融入,其语言中也加进了汉语的音调或者汉语与蒙语混着说的习惯。

尤其在早期给孩子起名的时候,纯正的科尔沁蒙古与时代融入、与社会融入一体,虽然有时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意义,但是单单觉得好听与时尚,就给自己的孩子们起名为:秀英(歌曲韩秀英),凤阳(歌曲凤阳高佬)等等。

当时人们因为有汉文化的融入,在语言,起名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因此,尤其发展到如今,科尔沁人民的语言中总会掺杂着很多汉语,尤其各类名词都以汉语名称为主,所以很多外地游客及汉族人,如果细心听科尔沁方言也会略懂一二了。

二、科尔沁民歌中的婚礼风俗草原的婚礼有各种礼节及风俗。

如若参加真正的草原婚礼,我们会觉得又盛大而又神秘。

随着汉文化及西洋文化的传入,很多年轻人已经忘记了古老的草原婚礼及风俗习惯。

如若向往观赏及参加或举办草原婚礼的话,还可以通过科尔沁叙事民歌来了解一下。

弓弦潮尔乐曲中的科尔沁民歌元素-精品文档

弓弦潮尔乐曲中的科尔沁民歌元素-精品文档

弓弦潮尔乐曲中的科尔沁民歌元素21世纪以来,绝大多数的文人学者开始逐渐关注起文化遗产,同时认为古老的文化应该传承保护下去。

正是这种观念,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就是濒临消失的蒙古族传统乐器潮尔及其文化,着重探讨潮尔乐曲中的科尔沁民歌元素表现。

潮尔乐曲是蒙古族的民间乐曲,不仅体现了蒙古族先民的游牧生活、审美意识和创造力,而且更具体地体现了蒙古族先民的多声部思维方式和独特的多声部音乐形态,并融入了科尔沁民歌。

“潮尔”为蒙古语,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多声合音,二是单指能奏出多声合音的乐器。

潮尔大师色拉西先生是潮尔文化的优秀传承人,他演奏的潮尔是蒙古族古老的弓弦乐器,下面所阐述的内容都是根据色拉西先生演奏的潮尔乐曲以及结合文献资料分门别类的,那么,潮尔乐曲都有哪些类别的科尔沁民歌元素在其中呢?通过分析研究总结,从音乐风格方面看有以下类别:一、蒙古族古代英雄史诗曲牌:如《开篇》、《奔马》、《打仗调》、《叙述调》、《恶魔调》等。

这些潮尔乐曲是古代蒙古部落时期的遗音,在经过色拉西先生用潮尔演奏后,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二、古老的宴歌:《穆色烈》、《天上的风》、《雁》等。

三、古老的科尔沁长调民歌:如《腾格里莫图》、《本宾西里》、《高高的博格达山》、《乌拉盖河》、《朱色烈》、《车里水深》、《姑嫂之间》等。

这些古老的科尔沁长调民歌不仅是科尔沁民间音乐的精华,也是蒙古音乐的无价之宝,在经由色拉西先生演奏才得以保存、传播和弘扬下去。

四、科尔沁短调民歌:《英雄陶克图》、《嘎达梅林》、《韩秀英》、《南斯拉》、《碧斯曼姑娘》、《金珠尔玛》等。

以上这四种类别的潮尔乐曲都是根据科尔沁民歌进行加工改编而成的器乐曲,那么从调式方面来看,不仅有单一调式的潮尔乐曲,还有变换调式调性的潮尔乐曲。

一、单一调式的潮尔乐曲。

如古老的宴歌《天上的风》、《雁》;古老的科尔沁长调民歌《朱色烈》;科尔沁叙事短调民歌《嘎达梅林》、《诺恩吉雅》、《金珠尔玛》等都是单一调式的潮尔乐曲,其中羽调式的潮尔乐曲占的比重较大,因为羽调式最能表达出蒙古族先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也可以说羽调式是蒙古族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一个代表调式。

内蒙古科尔沁民歌

内蒙古科尔沁民歌

内蒙古科尔沁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主要流布于内蒙古大草原东部的科尔沁草原。

以下是关于科尔沁民歌的详细介绍:
历史与起源:科尔沁民歌起源于13世纪,早期的叙事歌曲都称之为“马鞍歌”。

在元代,科尔沁民歌开始广为流传,其中较著名的有《阿莱钦布歌》《鹿羔之歌》等作品。

艺术特点:科尔沁民歌的节奏明快,内容贴近生活,通常以短小精致的音乐段落反复咏唱长篇歌词。

其诗行的安排保持着短调民歌的基本特点,以四行为一节,上下两节诗行重叠复沓。

题材与内容:科尔沁民歌的题材广泛,包括歌颂人民反抗斗争、控诉压迫剥削及兵役、徭役的歌,如《嘎达梅林》、《达那巴拉》等;赞美故乡、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歌,如《诺恩吉雅》、《母亲的恩情》等;还有哀歌、格言歌、摇篮曲、讽刺歌等。

仪式歌曲:科尔沁民歌还包括祭祀歌、安代歌、婚礼歌、宴歌、酒歌等,如《四季》、《金珠尔玛》、《篝火歌》等。

文学特色:科尔沁民歌在文学上也有鲜明的特色,其长篇叙事民歌广为人知,如《嘎达梅林》、《韩秀英》、《娜布其公主》等。

这些叙事长歌旋律宛转动听、主题深刻、情节动人、语言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传承与保护:2008年6月,蒙古族民歌(科尔沁叙事
民歌)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总的来说,内蒙古科尔沁民歌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艺术特色。

试论内蒙古科尔沁民歌的风格特点

试论内蒙古科尔沁民歌的风格特点

试论内蒙古科尔沁民歌的风格特点作者:王新来源:《人间》2015年第08期摘要:科尔沁民歌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尔沁民歌的研究对整个蒙古民族及建立新时代和谐的民族关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采取了综合分析法,对科尔沁民歌的风格及特点作了详细的解析,更重要的是重申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对整个中华民族文艺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内蒙古;科尔沁民歌;风格;特点一、科尔沁民歌产生的历史背景概述科尔沁,它是一个历史概念。

是随着历史的循环发展而来的。

“科尔沁”一词最初在《蒙古秘史》中记载的意思是宫廷御林军的总称。

[1]1206年忽里勒太(古时蒙古族的部落首领会议)之后成吉思汗创立了克升克腾军[1],再把克升克腾军队扩大到万人时科尔沁是以佩箭明干科尔沁(明干在蒙古语里是“千”的意思)的名义包括在内的。

克升克腾军平时的职责是护卫大汗和镇压反动势力,在开战时会跟着大汗远征。

所以在成吉思汗创建大业时也有科尔沁军的汗马之劳。

从历史来看,科尔沁在政治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发展至今也有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科尔沁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理、价值观、宗教观、风俗习惯、审美追求以及语言形态。

包括民歌在内的科尔沁文学艺术遗产中,民间文学有着奠基的作用。

例如传说、英雄诗史、祝颂、做法词、好莱宝、历史故事、成语、诗歌、谜语等成为了科尔沁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达方面使用口头传播,成为了科尔沁珍贵的文化遗产。

虽然蒙古族每个地区的文化艺术都是在民间文学的传统形式上发展而来的,但是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这也是为什么学者们会多次讲到:“科尔沁有其他地区没有的或没有得到蓬勃发展的文学艺术形式:胡琴伴奏的说书、故事歌、对唱、安代舞”的原因。

故事歌只有在科尔沁得到了如此大的重视和发展,是科尔沁蒙古族为整个蒙古文化立下的功绩。

二、科尔沁民歌的发展进程及其特点科尔沁文化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居住在诺恩河、辽河流域,科尔沁人们在原牧业基础上经营农业,渐渐转向定居生活,因而经历了大面积开垦,并且较早受到外地管制,诺恩十个旗的一部分变成了汉族县,在加上土地面积的不断缩小,被开垦地区的科尔沁人民四处搬迁,苏鲁克、蒙古镇、土默特、喀喇沁等地蒙古族及内地汉族大量迁入时生活、习俗、语言、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美丽醉人的科尔沁词

美丽醉人的科尔沁词

美丽醉人的科尔沁词
《美丽醉人的科尔沁》是一首歌曲的歌词,描绘了美丽的科尔沁草原的景色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以下是这首歌的歌词:
走进了科尔沁
蓝天是那么的辽阔
白云是那么的洁白
雪山是那么的雄伟
牛羊是那么的肥壮
河流是那么的清澈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这是一个醉人的世界
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家园
科尔沁,我的科尔沁
草原是那么的茂密
花儿是那么的香艳
风儿是那么的温柔
湖泊是那么的湛蓝
原野是那么的辽阔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这是一个醉人的世界
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家园
科尔沁,我的科尔沁
夜空是那么的璀璨
星光是那么的灿烂
篝火是那么的温暖
歌声是那么的悠扬
舞蹈是那么的欢快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这是一个醉人的世界
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家园
科尔沁,我的科尔沁
马儿在奔腾
鹰儿在翱翔
这里是自由的天堂
这里是幸福的家园
科尔沁,我的科尔沁
这首歌歌颂了科尔沁草原的美丽景色、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它所
带给人们的幸福和自由。

蒙汉民族的民俗文化与多元融合——以内蒙古科尔沁蒙古族短调民歌为例

蒙汉民族的民俗文化与多元融合——以内蒙古科尔沁蒙古族短调民歌为例

摘 要: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科尔沁草原,自古以来就有浩如烟海的民歌积淀和传唱传统,科尔沁的蒙古族民歌是一种拥有蒙、汉等多元文化参与创作流传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

科尔沁蒙古族短调民歌作为科尔沁蒙古族民歌的组成部分,整合了多地区、多族群民歌的风格特点,最终形成了科尔沁蒙古族短调民歌民俗文化的认同和音乐形态的多元融合。

关键词:科尔沁;蒙古族短调民歌;民俗文化;多元融合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24)01-85-07张 鑫一、研究对象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今天地理行政区划的范围包括通辽市、乌兰浩特市、赤峰市部分地区(原哲里木盟、兴安盟大部及昭乌达盟北部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北疆地区,生活着蒙、汉、回、满等民族。

科尔沁草原地区的音乐文化,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音乐文化包括科尔沁蒙古族短调民歌、长调民歌、叙事民歌等,蒙古族曲艺说书有胡仁乌力格尔,民族民间舞蹈包括安代文化,宗教包括萨满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等。

科尔沁蒙古族音乐文化中的短调民歌,作为听觉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深受当地科尔沁蒙古族人民的喜爱。

科尔沁蒙古族短调民歌的题材十分丰富,题材内容极为广泛,至今依然传唱的短调民歌数量,更是浩如烟海,其中包括情歌、婚礼歌、感恩歌、幽默歌、讽刺歌、思乡曲、宴歌、英雄歌、酒歌等。

从积淀的文化底蕴上看,既有收稿日期:2023-03-05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蒙古族‘乃日’音声的变迁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XJC760004)阶段性研究成果及202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课题“内蒙古黄河流域音乐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研究”(2021-WL0025)的系列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鑫(1986~),女,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

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音乐教育博士,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及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

关于科尔沁民歌韩秀英的故事

关于科尔沁民歌韩秀英的故事

关于科尔沁民歌韩秀英的故事一、科尔沁民歌简介科尔沁民歌,源自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草原,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艺术。

它起源于蒙古族民间,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曲目。

科尔沁民歌以其优美的旋律、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韩秀英事迹介绍韩秀英,原名韩秉华,生于清朝同治年间,科尔沁左翼后旗人。

她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蒙古族女性,一生坎坷但坚韧不拔。

韩秀英年轻时,因家庭贫困,被迫嫁给一位富商,后来成为这位富商的妾室。

尽管她在家庭中地位较低,但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民族尊严。

在丈夫去世后,韩秀英勇敢地承担起家庭重任,领导家族企业,不仅使家族企业日益繁荣,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科尔沁民歌与韩秀英的关系科尔沁民歌与韩秀英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韩秀英本身就是一位善于歌唱的女子,在她的一生中,歌唱成为了她抒发情感、表达内心的重要方式。

在她的影响下,科尔沁民歌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同时,韩秀英的传奇事迹也为科尔沁民歌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许多民歌作品都以她的事迹为背景或原型,使得科尔沁民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四、韩秀英故事对科尔沁民歌的影响韩秀英的故事不仅丰富了科尔沁民歌的题材,还对民歌的创作和表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她的故事基础上,涌现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佳作,如《韩秀英叙事曲》、《韩秀英赞》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韩秀英勇敢、善良、正直的品质,传颂着她的事迹,使得科尔沁民歌更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五、总结:科尔沁民歌与韩秀英故事的融合与传承韩秀英故事与科尔沁民歌的紧密结合,使得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韩秀英的故事已经成为科尔沁民歌的代名词,代表着蒙古族人民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蒙古民歌表示悲愤的歌曲

蒙古民歌表示悲愤的歌曲

蒙古民歌表示悲愤的歌曲
以下是两首表示悲愤的蒙古民歌:
1.《嘎达梅林》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是科尔沁草原人民献给内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颂歌。

歌曲以朴素的歌词、深沉的旋律和粗犷的歌唱,表现了嘎达梅林率领贫苦牧民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队的斗争故事,充满着强烈的悲愤与悲剧色彩和深厚的民族感情。

2.《韩秀英》
这是一首流传于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草原的叙事民歌,歌曲以一个女子的视角,讲述了她对丈夫因贫困而离开故乡的不满和愤慨,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贫苦人民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惨命运。

歌曲旋律深沉激昂,具有强烈的悲愤感情和感染力。

以上两首蒙古民歌都表达了悲愤的情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贫苦人民的苦难和抗争。

这些歌曲不仅具有深刻的民族情感和思想内涵,也展现了蒙古族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八幅民歌地图:铺展科尔沁民歌发展的历史轨迹

八幅民歌地图:铺展科尔沁民歌发展的历史轨迹

82乌兰杰关键词:民歌地图;科尔沁民歌;发展历史分类号:G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838(2017)03-082-17(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00)八幅民歌地图:铺展科尔沁民歌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之一,便是十分重视名实关系。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竟然将名实关系看做是事情成败的关键。

我们谈论科尔沁民歌问题。

不妨借鉴古人的智慧,从科尔沁蒙古部落的名称谈起。

因为,古代蒙古部落的名称中,往往隐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后人提供有益的启示,科尔沁蒙古部落亦不例外。

一、解读科尔沁一词隐含的历史信息古代蒙古部落名称的产生和传播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其历史文化方面的依据,带有一定的规律性。

且以《蒙古秘史》中出现过的部落名称为例,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其一,野生动物命名的蒙古部落,诸如克烈(乌鸦)、赤那思(狼)之类。

其二,数字命名的蒙古部落,诸如乃满(八)、朵儿班(四)、刀郎(七)之类。

其三,古语命名的蒙古部落,诸如弘吉剌、蔑儿乞之类。

这些古语应该有其具体含义,因年代久远,历经沧桑,我们现在已经不明其含义罢了。

其四,地名命名的蒙古部落,诸如巴儿忽惕之类。

其五,职业命名的蒙古部落,诸如鄂尔多斯(守陵)、科尔沁(军团)、乌拉特(工匠)、喀喇沁( 酿马湩)等。

根据我的观察,大凡采用野生动物、数字、古语命名的蒙古部落,其历史均比较悠久。

例如,梅里急(蔑儿乞)、温娘改(兀良哈)等蒙古部落,早在北魏时期就已见诸文献记载了。

反之,采用职业命名的蒙古部落,则其历史年代相对较短。

例如,著名的鄂尔多斯蒙古部落,其产生年代在成吉思汗逝世的那一年(1227),至今也只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科尔沁部落和鄂尔多斯部落一样,也是采用职业命名的。

因此,科尔沁蒙古部落的历史也相对较短,属于新兴的蒙古部落。

自从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来,科尔沁蒙古部落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新的特点。

这便是族群性特点逐渐淡化,地域性特征则日益加强,并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最终导致科尔沁蒙古部落转化为科尔沁地区。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形态分析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形态分析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形态分析民歌《嘎达梅林》作为我国蒙古族民歌的代表性作品,在蒙古族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蒙古族的人民中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传播之久足以看出它的地位及意义。

分析《嘎达梅林》的音乐形态特征,从而更好地窥探其审美特质,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背景嘎达梅林(1892-1931),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

嘎达是儿子的意思,梅林则代表着官职。

在当时的社会上,欧洲列强入侵我国,年代处于动乱时期。

达尔汗旗王爷与军阀反动派相互勾结,强行开垦草原。

嘎达梅林为了群众的利益强行阻止,结果丢失官职,被逐出王府,定为死罪。

嘎达梅林出狱后带领农民起义抗争,领导七百多人的队伍,与军阀进行激烈战斗,最终因实力悬殊,战死在辽河流域。

在科尔沁草原上,关于嘎达梅林的故事流传至今,影响广泛而深远。

代表性的题材有叙事诗、民歌、交响诗等。

嘎达梅林这一人物也是蒙古人民崇拜的对象和英雄。

其中民歌的传唱与流传甚广,家喻户晓。

二、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歌词“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北方飞来的大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天上的鸿雁从南往北飞,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反抗王府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幸福。

”三、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形态分析1.整体结构分析这首蒙古族民歌整体风格为慢板,调式为 A 羽五声调式。

其曲式结构为两句类一段式。

第一乐句 5 个小节,第二乐句也是 5 个小节。

两个乐句之间的关系为对称性。

2.主题乐句分析民歌《嘎达梅林》的主题乐句在前五小节便展现出来,其中第一和第二小节为动机材料,也属于核心材料。

第三四小节是一二小节的引申发展。

前两小节使用的节奏类型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可以划分出三个三音组。

也是三个具有特征性的曲调。

前三个音为五度旋律音程上行进行,属于主音到属音的关系。

论科尔沁叙事民歌生成发展的历史渊源

论科尔沁叙事民歌生成发展的历史渊源

论科尔沁叙事民歌生成发展的历史渊源布仁套格套【摘要】正一、文化背景1.地理地貌文化背景科尔沁努秃黑——希拉木伦河,老哈河一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很多民族兴盛发展的摇篮。

①匈奴、东胡、乌恒、鲜卑、契丹、吉尔吉斯、蒙古族、满族等各少数民族曾经在这里繁荣发展,写下了光辉灿烂的历史。

到了15世纪中叶,科尔沁部来到这一风水宝【期刊名称】《内蒙古艺术》【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3页(P84-86)【作者】布仁套格套【作者单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7一、文化背景1.地理地貌文化背景科尔沁努秃黑——希拉木伦河,老哈河一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很多民族兴盛发展的摇篮。

①匈奴、东胡、乌恒、鲜卑、契丹、吉尔吉斯、蒙古族、满族等各少数民族曾经在这里繁荣发展,写下了光辉灿烂的历史。

到了15世纪中叶,科尔沁部来到这一风水宝地,不仅在这里发展壮大,而且同周边的满、达斡尔、锡伯、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汉、藏等各民族频繁交往,民族文化大大发展。

在清代末期,一方面在清朝“移民实边”、“借地养民”、“放垦移民”政策的驱使下,大批移民涌入这一地区,强行开垦水草丰美的牧场,迫使一部分牧民转向农业,使科尔沁地区蒙古族进入半农半牧为主,狩猎和手工业为副的经济类型,成为了科尔沁努秃黑的地理地貌文化特征,对科尔沁传统文化叙事民歌的生成发展提供了现实生活内容。

另一方面,这一“放垦”加剧了科尔沁地区的各种社会矛盾,加剧了蒙古族牧民更加贫困化过程。

特别是对水草丰美的牧场的开垦,使牧场日益缩小,加速了科尔沁草原的贫瘠化沙漠化进程,人为地造出了“科尔沁沙漠”。

这一切都反映在科尔沁叙事民歌当中,如:《嘎达梅林》《陶格陶胡》《扎兰·根培勒》《达沁塔拉》《巴林田》《图什耶图王之死》等众多叙事民歌。

无论哪个民族生存环境的改变,不仅会引起其文化艺术形式的改变,还会使它的部族地区性特色文化产生新的内容和形式,还会引起它传统文化发生剧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 音乐 的博 物 馆 。 军旅 歌 曲传 递 着 历 史 文 化信 息 , 歌 是 草 原 生 活 的 教 科 书 , 有 娱 乐 功 能 , 有 教 育 功 能 。 科 尔 沁 地 宴 既 又 区 传统 民国 内其 他 民族 之 间音 乐 交 流 的 历 史遗 迹 , 难 得 的 “ 便 是 活化 石 ” 。
歌 原文 明的渊 薮 , 是一 部 博 大 精 深 的绿 色 圣典 。民 乡 曲。值得 注意 的 是 , 词 中 明确 提 到 了成 吉 思 汗, 应该是 蒙古汗 国初期 的歌 曲。其歌 词云 : 族音乐 学 的通 常方 法 , 讲求 所 谓 “ 社会 中 的音 乐 , 音乐 中的社会 ” 。当然 , 真正 做到这 一点是 不容 易

20 9 0
年卷期二) (第第期 第三 十 万 (一 J总
懋 《’ 廷 § i
解读 民歌 中的科 尔 沁 草原
乌兰杰
( 中央 民 族 大 学音 乐 学 院 , 北京 10 8 ) 00 1
摘 要 : 从蒙古族音乐史的角度来看, 科尔沁地区的民间音乐品种最为齐全, 时代脉络比较清晰, 堪称蒙古族传
鞍 马 劳顿鞭子 重。
归心似 箭路 更长 呵 ,
何 时才能 回故 乡?
河湾深处 有鹿群 ,
传递信息 的 “ 话 ” 曲。 但更 多 的则 是 武 士思 把 歌 乡 曲, 现古代 军 人 长途 远 征 、 倦 战 争 、 念 家 表 厌 怀 乡亲人 的深切 情 感 。从 其 产生 时 代 来看 , 旅 歌 军 曲几乎贯 穿 了整 个蒙古族 历 史。 自蒙古 汗 国时代
问题 :
我们 是哈 萨 尔的子 孙 ,
可汗君 主 的至爱近 亲。 捍 卫 国家是 光荣职 责 ,
钢铁 般 坚强 的科 尔沁人 !
应不 晚于 1 3世纪 4 O年 代 , 《 帐汗 国桦皮 书》 与 金
活。
据 《 古秘史 》 载 , 吉思 汗 的长 弟拙 赤 ・ 蒙 记 成 属 于同一 时代 , 映 了 蒙 古军 征 讨 金 国 的战 争 生 合 撒儿 , 反 亦称 哈 布 图 ・ 萨尔 , 哈 是一 位 骁勇 善 战 的 神箭 手 。1 纪 初 , 在 成 吉 思 汗 统 帅下 , 领 2世 他 带 科尔 沁 民歌 中 的军 旅 歌 曲 , 远 多 于 内蒙 古 精 锐 的科 尔沁军 团 , 身 于统一 蒙 古 的战 争 , 征 远 投 南 其他 地 区 , 究 竟 是 为 什 么 呢 ?这 一 独 特 的 音 乐 北战 , 城 略 地 , 建 立 蒙 古 汗 国立 下 了 赫 赫 战 这 攻 为 现象, 传递 出怎 样 的历 史 文化 信 息 呢 ? 留心 观 察 功 。 下古代 蒙古 部 落 的 名称 , 可 以 发现 一 个 有 趣 便 蒙古 汗 国建 立 后 , 吉 思汗 将 他 分 封 于东 部 成
关键词 : 蒙古民歌; 科尔沁草原; 历史; 文化信息; 解读
分 类号 :67 “1” j .22 o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62 93 (090 — 03 0 17 — 88 20 )3 01 — 6 长调 民歌《 辉 山高 》 是一 首典 型 的武士 思 珠 ,
民歌伴 随着历史 , 承载着 文化 , 成蒙 古族 草 形
的 。我们 倒是 可 以 采取 另 外 一 种方 法 , 即实 事 求
珠辉 山高 山路长 ,
云 雾缭绕 白茫茫 。 永远永 远 的居 住呵 ,
是, 通过 民歌 来解 读 科 尔 沁 草原 。看一 看 民歌 中
展示 的科 尔 沁草原 究竟 是 怎样 的? 史籍 中所记 载 的科 尔沁部 落情 况 , 是否与 民歌有 契合点 ?

的现象 : 古 部 落 中, 凡 以 图腾 、 域 、 字 、 蒙 大 地 数 体 地 区 , 牧地 在海 拉 尔 河 流 域 至 额 尔 古 纳河 流域 其 质 特征 、 可 知古语 来命名 的 , 不 如克 烈 、 巴儿忽 、 奈 带, 向北 延伸 至西 伯利 亚 。 自此 , 尔 沁兵 团 的 科
《 尔达克钦 柏之 歌》 是 一 首短调 民歌, 阿 则 《 丙寅 》 杂志 版本 叫做 《 阿莱 钦 柏之 歌 》, 是一 首 著 名 的武 士思 乡 曲。 布里 亚 特 民歌 《白色砾 石 》, 则 是它 的另 一种 变 体 , 词 中提 到 了 窝 阔 台 汗 。 由 歌
此可 以推 断 , 阿 尔 达 克 钦 柏 之 歌 》 生 的 年代 , 《 产
是在流传 过程 中产生 了较大 变化 。
收 稿 日期 : 08 1 — 8 20 — 2 1 作者简介 : 乌兰杰(98一 , 蒙古族 , 13 ) 男, 吉林省镇赉县人, 中央民族大学音 乐学院 , 研究员。
1 3

密 紊TERLR JT善牲眨拿Y tOLINN OFEN E -GEO U 誊学I ̄ RA OM ̄ N Cj G! ・R FOJ A O N A! L 鼻 y . T
多么美好 的地 方 !
车 里湖水在 荡漾 ,
武士 牵马饮 湖旁。 长途征 战脸 色黑呵 , 多么酷 热 的骄 阳! 我 军 回师登 路程 ,


军旅 歌 曲传 递 的历 史
文化 信 息
在科 尔沁 民歌 中 , 不 少反 映 军 旅生 活 的 歌 有
曲 , 中有长调 民歌 和短调 民歌 。从 题 材上 看 , 其 军 旅歌 曲中既有从 军 出征 歌 , 有 战马赞 , 也 还有 口头
回师途 中狩猎 吧。
成吉 思汗 当朝 呵 ,
让 我们平 安 的生活 吧。
起 , 过元 、 、 三 朝 , 经 明 清 直至 抗 日战争 、 放 战争 但 从其 曲调来 看 , 年代似乎 没有 那样 古 老 , 怕 解 其 恐
时期 , 有军旅歌 曲产生 , 间长 达 70多年 。 都 时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