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摘要:追求方法、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质量——方法科学,过程快乐,结果理想,让孩子感觉学习是一种幸福。现在的新课堂改革,就是要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体验到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温暖集体的快乐……这样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和谐美教学尝试

对于语文课堂来说,让学生感受中外文化的魅力,体会发现生活中蕴涵的美并用语言文字表达这些美,本身就是在探索美,创造美。探索、创造的过程本身就应该是快乐的。

从理论上说:教学本质是以互动对话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互动对话”是在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交流与沟通,是学生之间的交互影响、交互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课堂互动包括学生与作者的互动,让学生与作品中的形象进行心灵的交流,给学生人格以深远的影响;包括学生与文本的互动,激活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建构以学生生活为本的知识结构;包括师生间的互动,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他们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基于以上认识,我针对现在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改革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对话,为使课堂能真正体现出美的和谐作了以下尝

试。

一、丰富文本资源——探索美

语文的“文本”即“话本”,是对话的资源。在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中不仅仅讲究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更讲究的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满足个体需要自主选择阅读的信息,实现个性化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能有效捕捉文本信息,激活对话资源,促进学生与文本的交流、碰撞,进而产生共鸣。

老师应该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富有者,甚至成为智者。这样,老师的视野就要走出课堂之外了。一册书,不论容纳了多少课文,数量都是不够的。况且就学生的语文知识构成,或者就语文素养来说,又绝不仅仅来自课堂。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切切实实地实践大语文教学观。教学中,我总觉得有一种需要,那就是要把课内的知识引向课外,尽一切可能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本学会从生活中探索美、发现美。

二、创设情境——创造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引入,创设出与教育目标相吻合的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激发教师的热情,从而为成功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1.精心设计导入情境。在“互动对话”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互动与对话欲望,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探寻知识。通常我们在导入时一般都不超过五分钟,受时间的限制,最简洁的引入可以尝试创设图片、音乐、故事、实验等情境。比如利用实验的形象性,能在趣味中直观快速地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来。如在讲《死海不死》时,我先拿出两个玻璃杯,一杯中放着半杯清水,一个杯中放着半杯浓度较高的盐水,然后拿出两个鸡蛋,各放入杯子。这时学生就会看到,一杯中鸡蛋下沉到杯底,一个杯中鸡蛋浮在水面,再问,这是为什么?联系课文中的故事,轻易地就将学生带入了学习的情境。

2.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的能力。这样的问题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春》一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为什么春天这一个事物既像‘娃娃’、又像‘姑娘’,还像‘青年’?”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提出了以下探究方案:这三个比喻句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生”、“美丽”、“力量”。

3.用影片创设情境。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或离学生生活时代较远,或是学生很少接触到的事物,因此学生对一些课文内容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这时,借助影片向学生展示生动、具体、较为直观的景物或场景,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非常有利的。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实践创设情境。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出真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

会,让学生在自己的摸索与探究中获取知识,领悟道理。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动眼看,动耳听,动情朗读,动口议论,动笔写,动脑筋思考。这七个“动”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没有谁重要谁不重要之分,也没有谁先谁后之分,完全按学习的实际需要进行。

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善于创造。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进其智力和语文能力的发展,这是一种自主、自动的学习。同时,教师创设的富有感情色彩的情境能使学生容易受到情感的震动。通过自身体验,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受到了熏陶,达到了“润物细无声”之效。需要注意的是,情境创设切忌表面化、形式化。

三、注重情感交流——传递美

1.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激发、唤起学生情感的过程,是一个以情感为核心并贯穿始终的心理交流过程。首先,教师应以愉悦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注重及时、合理地运用表扬、鼓励的话语,点燃学生稚嫩心灵的希望和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应注重用非语言行为与学生交流,如目光、表情、手势等。教师在课堂上要用亲切和蔼的目光,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的关注和爱护。

2.教师应在教学中学会“移情”。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关注其处境和感受,体会其内心世界(包括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和思考方式。即使学生发言中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也要委婉地指出错误并指导纠正错误的方法。尊重学生的感受,要站在学生的角

度,理解其思维方式和情感世界,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要成为美的传递者。

四、合作探究——和谐美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体会了什么”,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以多种形式积极促进学生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领悟,在探索中经历,从而发展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师则巧妙地由台前转向“幕后”,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设计以下课堂环节:

1.体验品读。首先以情感“体验”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情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并让他们进行“设身处地”地体察,接受各种信息,构建起对文本的感悟。

2.拓展探读。以自主“探究”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品味阅读,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学生通过对文本意义的不同构建,进行个性化阅读,阐释出文本的新义。

3.合作交流。学生之间进行思想沟通和认知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培养团队意识的目的。

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改变枯燥乏味、万马齐喑的现状,进而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使他们在课堂中身心愉悦地掌握规律和知识,并得到不断提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只有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