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银行笔试宏观经济学高频考点精讲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

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计算:生产方法、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

在研究宏观经济学时,了解GDP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总值(GDP)的长期平均增速。

经济增长对于增加国家的财富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非常重要。

要考虑到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环境等。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诸多影响,因此控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各种控制通胀的政策是必要的。

4.失业:失业是指活动劳动力中未能找到工作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需要考虑到失业的影响和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稳定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实现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平衡。

了解货币政策的工具、目标和实施原则对于理解宏观经济学很重要。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用于调节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等。

了解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和实施原则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复习至关重要。

7.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各国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市场。

外汇市场的运行对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汇率制度等有重要影响。

了解外汇市场的运行机制、汇率变动的原因以及外汇政策的实施对宏观经济学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以上几个重要的要点,还有许多其他的宏观经济学概念和理论也值得进行复习,比如经济周期、贸易政策、收入分配等。

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和理论,同时掌握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能力,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和应用。

宏观经济学讲义--【银行招聘考试专用】

宏观经济学讲义--【银行招聘考试专用】

宏观经济学讲义第一章一、GDP与GNP定义与区别*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厂商和个人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及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

*2、国民生产总值GNP: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

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GNP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

⏹GDP=该国国民在国内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宏观经济学(Macro- Economics ):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

方法:总量分析**4、GDP的特点:按现行的市场价格计算,用货币加以衡量;计算期内(如2008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如2004年的房子只算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环节;包括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一切物品和劳务;例如,演唱会门票是一个国家地域之内的;例如外国人在中国开办企业,他的生产的价值是中国GDP的一部分。

与GNP的区别:封闭条件下,GNP=GDP。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能够更好的反映一国的就业情况。

**二、GDP的三种统计方法1.增值法(部门法)基本原则: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产值来计算GDP,从生产角度它反映了GDP的来源。

最终产品的价值(GDP)=最终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

具体做法:(1)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2)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活动所生成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GDP可以通过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进行计算。

2.经济增长率:一个国家或地区GDP相对于前一时期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3.通货膨胀: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即物价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来衡量。

4.失业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的比例。

失业率可以通过调查人口结构、劳动力市场参与率等指标来衡量。

5.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改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二、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增加。

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资本投资等手段实现。

2.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受到经济体制、政府政策、资源限制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三、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主要由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种因素造成。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的物价上涨,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导致的物价上涨。

2.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复杂的影响,包括对货币价值、利率、投资、消费、分配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

四、失业:1.失业类型:失业可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技术变革或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劳动力市场流动性不足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失业。

2.失业的影响:失业对个人和社会都有不利的影响,包括影响个人收入、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五、货币政策:1.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

广义货币供应量是一段时间内一国范围内金融机构创造的各种货币工具的总和,狭义货币供应量是仅由现金和可流通的存款组成的货币数量。

2016人民银行招聘笔试:经济金融类知识点汇总

2016人民银行招聘笔试:经济金融类知识点汇总
3、GDP&GNP
4、公共物品总需求线
5、汇率直接标价法
6、CAPM
7、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及其中介目标
8、有效市场假说
9、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
10、贴现率
11、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搭配
多选
10
20
1、完全竞争
2、瓦尔拉斯需求函数
3、利率互换
4、派生存款
5、远期&期货&期权
6、资产证券化
7、漏损率
8、表外业务
9、AK模型
10、非合作博弈
11、特别提款权
12、SDR
13、欧洲债券
14、抵补利率评价理论
15、拆借市场
判断
16
8
1、吉芬产品的替代效应
2、基尼
5、古典收入决定理论
简答
1
10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如何防止这一现象的出现?
论述
1
20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制约因素
陕西中公金融人提醒考生:陕西银行招聘考试涉及内容较多,需要提前做好备考,大家可以点击陕西银行招聘学习。
2016
陕西银行招聘网温馨提示: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将于2016年1月9日上午9:30-12:00(与总行直属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同时进行),其中,9:30-10:30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0:30-12:00为单科专业科目考试。
题型
题量
分值分布
知识点整理
单选
28
42
1、索洛模型
2、古典货币理论(托宾)

2016银行职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知识点:宏观经济

2016银行职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知识点:宏观经济

2016银行职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知识点:宏观经济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指标: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指一国(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指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总值。

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整体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GDP增长率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

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中区分国内生产和国外生产,一般以“常住居民”为标准,只有常住居民在一年内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得到的收入,才计算在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内。

常住居民是指居住在本国的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和长期居住在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居民。

充分就业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

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数。

物价稳定通货膨胀率物价稳定是要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大体稳定,避免出现高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普遍地上涨。

一般说来,常用的指标有三种: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出厂产品批发价格的变化幅度。

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则是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在衡量通货膨胀时,消费者物价指数使用得最多、最普遍。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差额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既无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巨额的国际收支盈余。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14页word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14页word

第一章导论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的四对基本概念选择判断四类主体、三个市场、六大问题、研究对象计算利率与现值论述古典学派vs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政策主张第二章宏观经济衡量与均衡名词解释国民收入/支出价格指数生产函数(某些性质)自生/派生消费边际消费倾向长期与短期计算国民收入恒等式储蓄/投资/利率(例:习题2.13)生产函数(产出弹性)资本/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条件第三章经济增长名词解释折旧稳态黄金律平衡投资中性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资本/劳动/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索洛余值计算/图示①在同时考虑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均投资的分解、人均资本存量的增量②稳态的决定、条件与稳态过程③黄金律的决定、条件与黄金稳态过程④稳态时的有效人均资本增长率、有效人均产出增长率、总产出增长率、人均产出增长率⑤经济增长率的分解⑥索洛余值、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论述①从不同人口增长率情况下稳态的比较角度,论述人口增长对各国贫富差距的影响②经济增长的源泉有几类,各自通过什么方式影响经济增长,并举例说明第四章失业名词解释摩擦性/结构性/周期性失业充分就业劳动力市场转移成本/搜寻成本选择/判断劳动力市场有效情况下失业的原因失业保障的影响劳动力市场失效情况下失业的原因第五章通货膨胀名词解释现金/狭义货币/广义货币货币流通速度流动性偏好铸币税恶性通货膨胀计算货币数量方程式通货膨胀率论述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将其归类,并举例说明第六章开放经济名词解释净出口贸易顺差/逆差名义/实际汇率选择、判断名义汇率、实际汇率、通货膨胀率的关系货币政策对名义汇率的影响计算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例题)名义汇率、实际汇率、通货膨胀率(例题)论述贸易的动因、贸易对国内经济和国民福利的影响、贸易政策与国内经济政策(产业、技术、市场等)的调整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名词解释总需求及其构成总供给短期均衡:失业/充分就业/超充分就业均衡滞胀选择、判断总需求冲击(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总供给冲击(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计算/图示总需求冲击/总供给冲击对短期均衡的影响论述从短期均衡的形成与变化角度,论述经济周期波动的实质论述应对滞胀的政策选择第八章总需求理论名词解释计划总支出及其构成自生/派生支出、边际支出倾向乘数效应利率传导机制流动性陷阱挤出效应选择、判断货币政策工具IS、LM曲线上点的含义IS、LM曲线斜率的决定财政/货币政策的总需求效果计算/图示政府购买变动所致的自生支出变动,对总收入的乘数IS-LM模型的短期均衡总需求与IS-LM模型论述借助IS-LM模型,论述一个经济如何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同时达到均衡、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如何决定借助IS-LM模型,论述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借助IS-LM模型,论述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的效果重点(即考点):PART ONE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第一讲:1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计算2 凯恩斯理论与古典学派的主要分歧第二讲 1 在封闭条件下,分析长期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第三讲 1 资本积累和稳定状态(图3-4)2 储蓄率变化对稳态的影响3 什么是资本累积的黄金律水平?长期消费总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第四讲失业和通货膨胀 (4、5章)1 P141 第6题2 货币数量理论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古典两分法?第五讲 1 P162 第5题2 长期小国开放经济的储蓄与投资(图6-1)3 长期小国开放经济中的财政扩张(扩张性财政政策)(图6-2或图6-6)PART TWO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第六讲 1 宏观总量的短期均衡(图7-8)2 总供给冲击和滞胀的形成【图7-11(a)】3 宏观经济中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区分,在什么情况下长期总供给与短期总供给相等?第七讲 1 P214 第6题(1)(2)2 凯恩斯十字交叉图(图8-2)3 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均衡(图8-16)4 IS-LM模型中的财政政策(图8-17)5 IS-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图8-19)6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第八讲短期菲利浦斯曲线表明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

2016银行春季招聘考试备考:经济金融高频考点整理

2016银行春季招聘考试备考:经济金融高频考点整理

2016银行春季招聘考试备考:经济金融高频考点整理银行招聘分为春春季招聘和秋季校园招聘两种,其中秋季校园招聘的人数和岗位比较多并且岗位较好,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一般在9月分发布公告,11-12月份笔试;银行春季招聘一般在3月份是对秋季校园招聘的补录,招聘岗位和人数都有所减少,考试题会和秋季校园招聘有一部分重复,每个银行也各有千秋。

银行春季招聘是应届生最后一次以校园招聘形式进入银行体制,所以应该更加重视,下面我谈一下春季招聘国有银行经济金融知识如何备考。

银行春季招聘过程中学员应该借鉴秋招考试类型题准备春招,其中农业银行考试题型中综合知识70道题,行测70道题,英语80道。

综合知识中包含经济金融、会计、管理、市场营销、法律、计算机等,考查内容较全。

经济金融主要考查热点知识及农行常识。

所以春招过程中经济金融要多关注2015年6月-2016年 2月时间段的热点,熟记农行常识;建设银行相对其他银行考试来讲,试题难度较大,而且科目分布均匀,这就要求考生在准备笔试的过程中也要多管齐下,全面的进行复习。

经济学主要考查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经济学中包含许多模型、专业术语和函数,考生在复习时尤其注意对专业概念的理解。

如需求、通货膨胀、GDP、恩格尔系数等都是大家要重点理解的概念。

货币银行学也是综合知识中的重点,相对经济学来说,货币银行学记性的知识较多银行常识题目包括较多的时事新闻内容,另外还有一些关于建设银行企业文化的试题。

建议大家全方位了解建设银行相关知识,如建设银行历史,近期新闻,新出金融产品等。

中国银行英语和经济金融考试所占内容相对较多,经济金融知识点考查全面,主要考查考生货币银行学和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所以中国银行在备考过程中要熟记金融学和宏微观经济学中基础知识,其中涉及到模型的部分可以简略看。

复习范围包括货币分类、需求与供给、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衍生品过、准备金、巴塞尔协议等内容;经济学中成本、经济目标等,还包括经济金融热点银行常识等内容。

2016年银行从业考试《公共基础》重点

2016年银行从业考试《公共基础》重点

2016年银行从业考试《公共基础》重点一、经济基础知识1.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指社会总体经济运行的研究,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规律、总需求与总供给以及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的制定和调控等。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几个基本概念需要大家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

•通货膨胀率:指物价总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导致同样的货币可以购买的商品和劳务越来越少。

•外汇:指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

外汇市场上可以进行现汇买卖、汇率套利、远期交易等。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流动性、控制利率和汇率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支出、收入和税收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的政策。

2.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如下:•价格:指商品或劳务的货币价值。

•供给:指生产者按一定价格和数量提供商品和劳务的意愿和能力。

•需求:指消费者按一定价格和数量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意愿和能力。

•市场:指供求双方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买卖的场所。

•垄断:指某一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销售市场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垄断。

二、法律法规与业务知识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是商业银行法定的基础。

2015年12月修订的《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应当依法合规,遵循诚信原则,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客户权益。

银行机构应当完善内部管理,确保业务风险控制和安全运营。

2.《反洗钱法》反洗钱法是对金融机构进行反洗钱监管的法律基础。

2016年最新修订的《反洗钱法》对个体和机构进行了更为严格的反洗钱规定,并对银行开展反洗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公司理财业务银行的公司理财业务是对客户的超短期融资和投资需求进行满足的业务。

公司理财业务通常是由银行主导、投资顾问、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等组成的多方参与的综合金融服务,其收益与投资风险比较高。

最新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品

最新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品

最新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品目录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2)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2)一、含义 (2)二、对 GDP 概念的理解 (2)第二节核算G DP 的两种方法 (3)一、支出法 (3)二、收入法 (4)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第一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4)一、消费函数 (4)二、储蓄函数 (5)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6)第二节跨期消费理论 (7)一、跨期预算约束 (7)二、消费者偏好 (7)三、最优化 (8)四、收入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8)五、实际利率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9)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0)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 (10)一、决定投资的因素1.实际利率 (10)二、IS 曲线 (10)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3)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3)二、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 (4)三、LM 曲线 (4)第三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6)一、均衡状态 (6)二、非均衡状态 (8)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8)第四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3)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13)第二节总供给曲线 (2)一、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2)二、古典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 (2)三、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 (3)四、常规总供给曲线 (4)五、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5)六、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6)第五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7)一、模型假设 (7)二、模型内容 (7)三、模型应用——经济政策的影响 (7)(一)浮动汇率下的小型开放经济1.财政政策 (7)(二)固定汇率下的小型开放经济1.财政政策 (9)四、模型拓展——利率差 (10)(一)国际利率差别的原因1.国家风险 (10)(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的利率差 (10)第六章宏观经济现象 (13)第一节失业 (13)一、失业与充分就业 (13)二、失业的原因 (13)第二节通货膨胀 (2)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2)二、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 (2)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3)四、通货膨胀的成因 (4)五、通货膨胀的成本 (4)第七章增长理论 (8)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衡量 (8)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增长模型) (8)(一)假设 (8)(二)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1.生产函数 (8)2.新古典增长模型 (2)5.资本的黄金分割律 (4)(三)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5)三、内生增长模型 (6)(一)基本假设 (6)(二)基本模型 (6)【习题演练】 (6)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 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

P4877.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LM 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 —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 — 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2016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学高频考点之宏观经济学

2016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学高频考点之宏观经济学

2016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学高频考点之宏观经济学近几年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学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特别是宏观经济学更是在考试中频频出现,而这类知识往往是让很多考生所头疼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现中公教育就将宏观经济学常见考点归纳如下:
一、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特征
通货膨胀是货币(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货币需求量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和持续上涨的现象。

2.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3.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

二、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最主要)、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三、宏观调控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关系
四、经济活动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二)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三)两者的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的以上四点均为事业单位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并辅之模拟题练习,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宏观一、名词解释1、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2、非意愿存货:(非计划存货)指厂商想卖却没有卖掉的存货。

(企业自愿不出售的产品为计划存货)而实际存货超过计划存货的部分是非计划存货,是非自愿保留,属于供给过剩。

3、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可能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在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存在手中,亦称“流动性陷阱”、“流动偏好陷阱”4、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1/rd即为货币创造乘数,用K表示,rd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5、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比率。

亦称凯恩斯乘数,发挥总用的前提是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对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6、货币幻觉:只看到货币的面值而不注意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所以他们抵抗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但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下价格水平的提高7、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即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的比率8、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加与收入增加的比率9、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私人投资的减少10、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想要持有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之和交易需求:(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日常交易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预防需求:(预防性需求)为了应付日后未曾料到的支出或未曾料到的收入延误,持有货币以备不时之需(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投机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是人们为了能够利用市场上可能出现的获利机会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是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了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利息,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货币需求)11、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它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M1),加上定期存款便是广义的货币供给M2,再加上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和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便是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M3.12、菜单成本:企业调整价格的成本被称为菜单成本13、固定汇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固定的汇率14、浮动汇率:是固定汇率的对称,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而自由涨跌,货币当局不进行干涉的汇率15、失业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在现行工资率下工作而出现的失业非自愿失业:工人愿意在现行工资率下工作却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的失业摩擦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形成的短期的局部性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中的衰退和萧条时期,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2016年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复习备考:宏观经济学

2016年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复习备考:宏观经济学

2016年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复习备考:宏观经济学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DP平减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3,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4,乘数: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5,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投资边际效率:由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上涨而被缩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R,被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

(表示投资和利率间关系) 6,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7,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8,流动偏好陷阱: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9,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10,挤出效应(对投资或消费的挤出):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宏观经济学考试点

宏观经济学考试点

宏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本国国民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与收入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4、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5、平均储蓄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6、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7、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8、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9、加速原理:是指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10、IS曲线:是一条反映商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间负相关关系的曲线。

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11、LM曲线:是一条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与利率正相关关系的曲线。

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货币需求和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12、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13、谨慎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14、均衡国民收入:指国民收入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即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处于均衡状态的国民收入。

15、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16、总需求函数:指需求总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7、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产量。

18、总供给函数:指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9、失业:指在社会经济中劳动者处于无工作的状态。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复习范围】第一讲宏观经济学绪论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

第二讲国民收入核算理论【1. GDP(或GNP)的含义;】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季度)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境原则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原则【2.GDP(或GNP)的三种核算方法和GDP折算系数;】生产法: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获得,这种方法称为生产法。

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

这种方法称为:支出法。

按支出法计算GDP,包括以下几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总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净出口NX(出口X—进口M)GDP=C+I+G+NX收入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GDP等于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获得的各种收入的总和。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及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折算系数:名义GDP和实际GDP之比,它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价格平均变化幅度。

名义GDP:按当年市场价格核算的GDP 实际GDP:按基年价格核算的GDP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3.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的关系及其计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总消费+(净投资+重置投资)+净出口(2)国内生产净值(NDP) ------是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内新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NDP = GDP-折旧额(3)国民收入(NI) ------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年)所获得的全部要素收入的总和。

银行招聘考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银行招聘考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银行招聘考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一、国民收入核算(一)生产总值1、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一国境内,包括本国和外国公民】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一国公民,包括国内外的】(二)核算国民收入: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1、支出法核算G DP:GDP=C+I+G+(X-M)【C:消费(耐用、非耐用、劳务);I:投资;G:政府购买;X-M:进出口】2、收入法核算G DP: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三)各种概念1、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2、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3、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转移支付;4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四)国民收入基本公式1、两部门:消费者和企业【支出】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Y=C+I);【收入】Y=C+S;储蓄-投资恒等式:I=S;2、三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购买G【支出】Y=C+I+G;【收入】Y=C+S+T(T:净税收收入);储蓄-投资恒等式:I=S+(T-G);T-G 政府储蓄;3、四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购买、进出口【支出】Y=C+I+G+(X-M) ;【收入】Y=C+S+T+Kr ;(K r 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支付);储蓄- 投资恒等式:I=S+(T-G)+(M-X-Kr);S 私人储蓄、T-G 政府储蓄、M-X-Kr 外国对本国储蓄;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凯恩斯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收入是消费的唯一决定因素。

消费函数/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但消费增加不急收入增加得多。

c=f(y),即 c=α+βy;c 消费、y 收入、α自发消费部分、β边际消费倾向;2、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的变化同方向变化,但是不是按照同一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银行笔试宏观经济学高频考点精讲
2016年银行校园招聘已经开始,辽宁中公金融人为广大考生整理发布辽宁各地银行校园招聘信息,第一时间获取最新银行招聘信息,可及时关注2016银行校园招聘公告汇总。

宏观经济学
(一)高频考点精讲
考点一国内生产总值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对GDP概念的理解:
(1)价值增值
(2)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产品。

经济生活中,很多部门出售的都是劳务,比如教育、卫生、旅游、家政服务等部门。

(3)是“市场价值”,取决于物价水平的高低。

(4)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使用的产品。

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但是,许多产品既可作为最终产品又可作为中间产品。

实际计算中区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比较困难。

中间产品典型(棉花、纱、布)
(5)是本期内生产的,不是销售的;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只计算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能计算过去生产的在这一时期内销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6)是流量,不是存量。

(7)只有进入市场流通活动的产品与劳务才能计入。

非市场的生产活动理论上虽然也创造了价值或增加了福利,(比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但实际上没有也不可能计入GDP。

2.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两者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两者的关系: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GDP+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
考点二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现象。

2.通货膨胀原因
(1)货币数量论
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引起的唯一根源只能是货币供应量过多,所以,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货物”,所以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从总供给的角度分析,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供给成本的增加,引起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表现为工资推动、利润推动、进口成本推动。

(4)结构性通货膨胀
是指没有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的条件下,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通货膨胀再分配效应
①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对于靠固定收入生活的人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胀而减少。

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随着价格的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就会降低。

③通货膨胀对债权人不利,对债务人有利。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①需求拉动的通胀会增加产出,随着通胀的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

②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会使收入或产量减少,从而引起失业。

③恶性通货膨胀会导致经济崩溃。

考点三财政政策
1.含义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借债水平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财政构成
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其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则主要包含税收和公债两部分,其中税收是主要部分。

(1)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是指国家各级政府的支出总和。

按支出的经济分类,可以将政府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或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①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履行职能,从私人部门取得物品与劳务并支付相应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因此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②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这是一种货币性支出,且不计入国民收入。

(2)政府收入
政府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税、利、债、费四部分。

①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占财政收入的90%以上。

②利润: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收入的总称。

③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它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④费用:是指国家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实施行政管理等的使用时,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收入形式。

3.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
(1)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内在稳定器是应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

(2)斟酌使用——逆势而为
经济萧条——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经济过热——紧缩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

辽宁中公金融人提醒考生银行校园招聘考试涉及内容较多,需提前做好备考,大家可通过银行招聘考试题库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