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认识和思考
当前政府债务问题的思考与应对策略
当前政府债务问题的思考与应对策略近年来,政府债务问题成为了国内外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
截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政府债务余额高达约49.6万亿元,较GDP的比例为47.8%。
这一比例虽然不算高,但是持续增加的趋势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政府债务是什么?政府债务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满足支出需求而发行的债券。
政府债券是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品种,市场上的需求量十分庞大。
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政府实行的财政赤字政策。
当国家支出超过收入时,政府就会面临到借钱来填补财政赤字的问题。
此时,政府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形成债务。
其次是政府对公共投资的需求(如基建项目)难以对应的问题。
即政府通常会从市场上购买相关建筑材料和劳动力等,这些成本将直接负担国家财政。
此时,政府便需要发行债券来缓解财政压力,解决公共投资的支出问题。
政府债务的风险与挑战?政府债务的规模越来越大,可能会带来以下几点风险与挑战:首先是债务危机风险。
如果政府债务连续多年增长,超出了财政承受能力,将会位于债务危机的风险之中,加剧宏观经济风险,甚至对金融体系产生威胁。
其次是政府债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政府债务规模过大,不仅会削弱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投资扩张等方面的能力,还可能导致当地财政事务的恶化,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
最后是政府债务的膨胀带来社会负担。
当政府债务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国家减少基本社会服务的资金投入,有可能导致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负担增加。
此时,债务扩张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
应对政府债务状况的策略?对于政府债务问题的应对,我们不能简单要求政府“减债”,而应是从源头上分析问题,探索实现债务可控的方式。
首先是政府的财政管理策略。
政府财政预算能够做到严谨、科学且稳定,是实现政府债务可控的前提条件。
因此,应加强财政预算、会计制度的改进,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
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思考
f 纠 正地方 自身涉及债 务 风险 问题 。特 别要 三1 建立健 全 政府债 务 管理制 度 和举债 机制 一 是成 立专 门 的债务 管理机 构 . 规范政 府 性债 务 管理 。审计 署 报 告指 出 .8个 省 、6个 市 和 3 1 l 6个 县 的政 府 应 征 未 征 非税 收入 等 7 4亿 元 . 的地 方还 自定政 策 向企 业 或 9 有 个人 返还 税 费 10亿元 。据 此 . 3 地方 政府 必 须及 时 纠 正 违 反 国家 统 一政 策 、有 碍社 会 公 平 的地 方 优 惠 政 策 逐步 完善 补充 债务 手续 . 理整 合 现有 融资 平 台 清 公 司 . 理 和 经 营 好 融 资 平 台 公 司 . 强 地 方 政 府 对 管 加 融 资平 台公 司债 务 的集 中统一 管理 . 范 融资 平 台公 规
任 的人 。 面彻底 弄 清地方 政府 债务 规模 、 全 结构 、 布 分
等基本 情 况 . 照直 接显性 、 接 隐性 、 按 直 或有 显 性 和或
有 隐性 的债 务分 类 方法进 行分 类登 记 , 制地 方 资产 编
负债 表 采取切 实 有效措 施 . 开创 区域经 济新 增 长点 和 增 长 方 式 . 于 大 幅 度 减 少 “ 公 ” 费 支 出 , 动 敢 三 经 主 减 少对 土 地 收入 的依 赖 . 极 消化 债 务 . 经 济 朝着 积 使 更 加健康 和 可持续 方 向发展 。同时 . 要谨 慎 评估 当地 的债 务风 险 . 对可 能 出现或 爆发 的债 务 风 险要心 中有
些 政 策性 金 融 机 构违 规 操 作或 超 范 围 经 营 问题 比
较 突 出 . 及 金 额 2 3亿 元 . 涉 0 还有 部 分 贷 款 的投 向不 符 合 规定 。地方 政府 性债 务 累积 到今 天 的高风 险 . 可 以 说 是 银 行 一 定 程 度 纵 容 的结 果 。 据 此 , 民 银 行 应 人 加 大对 商 业 银行 的稽 查力 度 .制 止商 业 银 行 违规 放 贷 。 格执 行金 融政 策 和法律 法 规 各商 业 银行 要清 严 理 甚 至收 回地方 政府 擅 自改变 用 途 的贷款 . 至查 处 甚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的重要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是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隐性债务不仅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也可能对整体经济造成波及。
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可以提升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隐性债务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暴露,进而引发金融风险传导,影响金融体系稳定。
加强隐性债务管理可及早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防范金融危机发生。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隐性债务的存在往往意味着政府财政透明度不足,监管不到位,容易滋生腐败和权力寻租。
加强隐性债务管理可以规范政府行为,提升治理效能,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维护政府形象和权威。
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是当前的紧迫任务,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风险防范体系,确保地方政府财政稳健,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持和稳定的金融环境。
【2000字】。
2. 正文2.1 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但信息不透明。
由于隐性债务不纳入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许多地方政府以各种形式隐匿债务,导致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但信息不透明,难以全面掌握。
隐性债务增长速度较快,风险隐患较大。
地方政府在借款过程中往往存在审批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隐性债务增长速度较快,一旦市场环境出现变化,隐性债务风险积聚可能导致金融风险蔓延。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实体经济割裂。
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当下的资金需求,通过隐性债务融资,但这种融资方式并未直接投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入炒房、股市等领域,增加了经济的泡沫化风险。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履约责任不匹配。
由于隐性债务的性质不明确、风险较大,地方政府在借款过程中往往未能清晰界定履约责任,一旦出现偿债困难,可能导致相应的信用风险和声誉风险。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化解政府债务的思考(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风险因素。
如何有效化解政府债务,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债务成因、化解路径、政策建议等方面对化解政府债务进行深入思考。
一、债务成因分析1. 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地方政府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形成了一定的债务规模。
然而,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的发展模式逐渐失灵,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
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积累了大量债务。
这些债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着偿债压力。
3. 财政收支矛盾。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支出需求持续增长,导致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地方政府为了弥补财政缺口,不得不举债。
4. 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观。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过于追求短期政绩,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二、化解政府债务的路径1. 优化债务结构。
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将非债券形式的政府债务转化为债券形式,降低债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
2. 加强债务监管。
建立健全债务监管体系,明确债务规模、期限、利率等要素,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控。
3. 发展实体经济。
通过发展实体经济,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偿债能力。
4. 严格财政纪律。
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管理,严格控制政府债务规模,防止新增债务。
5. 改革融资平台。
推进融资平台改革,明确政府与融资平台的界限,规范融资行为。
6. 加强债务风险预警。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高风险地区进行重点关注,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债务风险。
三、政策建议1.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的发行、使用、偿还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债务管理规范有序。
2. 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风险隐患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隐患。
而在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时,需要制定合理的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现状1. 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居高不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稳定经济增长,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举债投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急剧扩大。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已达25.66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
2. 违规融资问题严重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性债务较多,地方政府违规融资问题较为严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规避风险评估和审批限制,通过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担保公司等渠道违规融资,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并且隐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3. 风险隐患加剧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
一些地方政府违规违约,部分政府融资平台无法偿付债务,导致债务违约风险加大。
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1.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目标,极力扩大投资规模,但又面临较小的财政收入,从而形成财政收支矛盾。
为填补财政缺口,地方政府只得通过借债来融资。
2. 政府干预过多一些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直接介入市场经济活动。
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等方面负债累累,形成了债务规模庞大的问题。
3. 建设项目收益低一些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但一些项目收益不佳。
导致投资效益低下,债务无法得到有效偿还。
1. 完善财政体制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税制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增强地方政府自主权和财政收入能力。
通过财政体制的改革,合理分配地方政府财政资源,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
2. 规范政府债务融资严格规范政府债务融资行为,划定地方政府债务的用途范围和融资担保责任,限制政府债务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对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思考
对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思考近年来,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越来越高,迅速增长的债务风险使得经济风险不断增加。
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将会给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带来极大的风险和压力。
因此,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一、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1. 地方政府投资需求旺盛地方政府一直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承包商,可以说,地方政府作为投资者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之一。
尤其在经济發展快速的阶段,對於鐵路、公路、橋梁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需求更加旺盛。
2. 地方政府乐观预期地方政府采用了“做大做强”、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等思路,对未来的收益表现出过于乐观的预期。
在招商引资、土地出让等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的收入可能大幅偏离实际。
3. 地方政府间竞争在一些地方,地方政府之间互相竞争对公共投资的需求也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
为了稳定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竞赛,地方政府往往会投入更多资金。
4. 债务融资途径简单地方政府借款渠道比企业借贷更容易,只需要转移部分地方政府收入或借用土地,或向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就可以轻松地借入大笔资金,这也使得地方政府更容易背负债务。
二、地方政府债务应对方案1.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制度应当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的规范和监管制度,加强债务管理工作,限制地方政府负债,减少地方政府过度投资。
加强对政府投融资机构的审计监管,化解债务风险。
2. 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应该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推进金融市场改革,规范金融市场的发展。
3. 减少地方政府银行贷款中国应该加强监管,鼓励地方政府加强资金管理,避免过多的银行贷款,为政府债务风险化解营造安全的环境。
应该加强对地方政府贷款项目的重点管理和审核,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
4. 整合区域资源应该利用区域资源结构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建议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用公共资源来发展经济,避免在相同区域内各地之间的过度竞争。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筹集资金,隐瞒债务规模、通道以及偿债安排的一种债务行为。
这种行为包括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债务、地方企业债务等,并且常常以政府担保为背书。
隐性债务不仅可能导致政府财政风险,而且还可能成为金融系统风险的根源。
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不仅事关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也关系到全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1. 规模庞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在获取资金时,有时会采取隐瞒负债规模的行为。
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制度不完善,使得地方政府借债行为缺乏透明度;另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不高,存在很多不为人知的债务隐患,这就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条件。
2. 风险隐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使得地方政府面临很大的财政风险,同时也给社会和金融系统带来了风险隐患。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存在不但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还债违约,同时还可能成为金融系统风险的根源。
3. 治理难度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治理难度很大。
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对隐性债务的认识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力等方面。
这些都使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治理变得异常复杂。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需要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深化和完善。
包括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的来源、用途和偿还责任,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监督和审计力度等。
2. 增强地方政府财政自律意识地方政府要加强债务管理,增强财政自律意识,杜绝隐性债务。
要遵循财务公开透明原则,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行为公开透明、规范合法。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责任制度,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严格按照规定履行债务管理职责,切实做好相关事项的审批、管理和监督。
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思考
财 政 金 融 体 制 不 健 全 ,导 致 地 方 政 府 只 能 举 债 解
…一
一● ・ 。
在 探 索 中
在 央行 , 内审 工 作 主 要 是 为 了促 进 央 行 依 法 有 效 履 行 职 能 而 发 挥 作 用 。 为 了适 应 时 代 发 展 的 要 求 , 遵 循 国 际 通 行 准 则 , 国 际 先 进 标 ; 轨 , 人 民银 行 与 住接 按 总 行 内 审 转 型 的 要 求 , 内部 审 计 由 传 统 的 合 规 性 审 计 向 现 代 风 险 管 理 审 计 的 转 变 绩 效 审 计 作 为 转 型 中 的 一 种 现 代 风 险 管 理 审 计 方 式 ,近 年 来 在 基 层 人 民银 行 得 到 了 有 益 的 尝 试 。 本 文 结 合 人 行 九 江 中 支 开 展 的 对 县 支行 履 职 情 况 的 绩 效 审 计 和 财 务 资 金 运
4 政 府 债 务 管 理 制 度 方 面 的原 因 。 .
一
、
长 期 以来 ,地 方 政 府 对 债 务问 题 缺 乏 足 够 的认 识 ,
我 国地 方 政 府 债 务 的 形 成 与积 累 有 着 十 分 复 杂 的
没 有 成 立统一 的 债 务 管理 机 构 , 府债 务 管 理权 限 分 散 政 于计委 、 政 、 察 、 财 监 审计 等 部 门 , 部 门 的管 理 权 限 不 各
5宏 观 政 策 方 面 的 原 因 。 .
高 ,但 是 事 权划 分 却 仍 不清 晰 。近 年 来 各项 改 革 力 度 不
断加 大 , 方 政 府 经 济建 设 投 入 增加 , 方 财 政 支 出增 长 地 地
受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和 宏 观 调 控 影 响 ,使 地 方 经 济 发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化解思路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化解思路【摘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偿还压力增大等。
其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过度依赖债务融资等因素所致。
为化解这一风险,应加强预算管理与财政监督,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并探索多元化的债务融资渠道。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持续发展的债务偿还思路更是关键。
只有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才能确保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的持续繁荣。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思路、预算管理、财政监督、风险预警机制、债务融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1. 引言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化解思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中国金融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逐年增加,风险逐渐积聚。
如何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表现、根本原因,以及化解思路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加强预算管理与财政监督、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探索多元化的债务融资渠道等途径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本文将强调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性,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债务偿还思路,并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能够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推动中国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表现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但也导致了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
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隐性化和扩散化。
由于地方政府债务主要以融资平台公司等形式存在,债务风险往往隐性化并向其他领域扩散,给地方政府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存在不足,监管制度不完善。
一些地方政府在债务融资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融资渠道单一、风险管控不足等问题,导致债务管理体制存在漏洞,监管制度改善亟待加强。
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思考
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思考隐性债务是指政府及政府机构以各种方式增加债务,但未予以列入债务库存的一种债务。
隐性债务可能不包括在政府财政报表中,但它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可持续性构成潜在风险。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问题是当前中国财政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
目前,地方政府为了推进地方经济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借贷,构成了重大的隐性债务风险。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成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地方政府过多依赖债务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导致债务规模膨胀。
二是地方政府在融资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不严等问题,容易滋生隐性债务。
三是地方政府债务隐性化现象严重,很多债务以政府融资平台的名义进行融资,而非政府的名义,导致监管困难。
四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承担政府债务和业务债务,当遇到风险时,政府将不可避免地要为其债务负责,这也使得隐性债务风险增大。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造成了哪些影响也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是隐性债务存在着潜在的违约风险,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隐性债务可能会引发债务违约,进而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二是隐性债务占用了大量的政府资金,使得政府在面对其他重要领域的支出时会出现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
三是隐性债务会影响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从而增加地方政府融资成本,加大还债压力,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
四是隐性债务会挤占实体经济的融资资源,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那么,面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应该如何加以化解呢?需要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加强对隐性债务的监管和披露,确保债务信息透明度。
要明确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的边界,将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进行分类,杜绝政府债务隐性化。
应该加强地方政府的自律和风险意识,避免过度依赖债务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
要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建立健全的融资平台监管机制,确保政府债务和融资平台债务有明确的边界。
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考
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考1. 引言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背景地方政府债务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地方政府为了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各项支出,不得不借债进行资金补充。
一些地方政府过度借债、债务规模庞大、债务结构复杂,出现了一些隐患和问题,进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加大。
在过去的几年中,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违规、融资乱象频现。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和GDP增长,盲目扩大债务规模,积累了巨额负债。
这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的风险加大,给地方政府财政稳定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背景不容忽视,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只有深刻认识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与挑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国家财政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1.2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如果地方政府债务过高或风险暴露度较高,可能会导致财政收支不平衡,甚至影响地方政府的日常运转,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确保地方政府财政稳定的重要手段。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存在会影响到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高额的债务负担可能导致地方政府无力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进而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是保障国家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举措。
地方政府债务过高或风险暴露可能会引发金融风险,进而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保障措施。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通过有效的监管和措施,才能保障地方政府财政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维护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性债务呈现出规模庞大、增长较快、隐性债务较多等特点,严重影响着地方政府财政稳健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
一、问题成因分析1.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地方政府自负盈亏的财政体系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地方政府需要承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的巨大压力,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难以满足这些支出的需求。
为了稳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地方政府就需要通过增加债务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
2. 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有限我国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银行借款和债券融资。
由于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较低,融资难度较大,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在融资渠道上的单一化和过度依赖,融资成本较高,加重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地方政府举债严重缺乏管制我国的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缺乏有效的管制机制。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出现过度举债和风险隐患。
而且,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以隐性债务形式存在,不易被人们所关注,这就给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地方政府财政体系应当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并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
还应当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减少财政支出的浪费,提高财政效益。
2. 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应当优化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推动地方政府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多种途径来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应当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防止过度举债和风险蔓延。
地方政府负债问题思考
债和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开始悄然 加速 。 如何 负债经营 的 ?今后 又将如 何经营 ? 如 何看 待和 评价 地 方政 府 的负债 问题 , 都将是本文研 究的主题 。
一
析 和 化 解 。为 规 避 部 分 地 方 的风 险 , 应 合 理 安 排 一 些 停 建 缓 建 项 目,关 掉 一 些 没 有 前 途 的 开 发 区 ; 在 征 得 借 款 银 行 或
时 众 说纷 纭 。
地 方政 府负债 经营是 一把双 刃剑 :
21
同意 的情 况 下 ,对 部 分 项 目进 行 适 当 的 放 贷 如 此 严 重 , 却 并 未 引 发 我 国 的 金 融 改 进 各 级 政 府 相 应 的 财 政 体 系 。 同 时 , 展 期 。 即要 防 控 局 部 的 风 险 , 更 要 防 控 危 机 和 经 济 衰 退 。 原 因在 于 我 国 金 融 资 还 应 适 当保 留部 分 地 方 政 府 的融 资渠 道 , 局 部 对 整 体造 成 的风 险 。有 的学 者 认 为 , 产 中对 地 方 政 府 放 贷 的 总 量 及 其 增 长 与 中央政府应 指导地方 政府在 融资方面建
近 几 年 , 我 国地 方 政 府 通 过 地 方 平
根 据资料显 示 20 0 9年 地 方 融 资 平 土 地 财 政 难 以 为 继 ; 方通 过 以上 其 他 地
台融 资 和 筹 资 搞 建 设 , 一 部 分 省 市 、 区 台 公司举 债 融资 规模 出现 爆 发式 增长 。 各 渠 道 还 贷 的 难 度 也 越 来 越 大 ,对 此 政 县 、 甚 至 街 道 、 乡 镇 一 级 政 府 均 产 生 了 截至 2 0 0 9年末 , 方政府 融资平 台贷款 府 和 银 行 也 需 要 重 新 评 估 。 地
如何看待地方债务形势与应对
如何看待地方债务形势与应对地方债务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举债容易等因素,地方债务问题愈发凸显。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地方债务的形势以及应对措施呢?首先,地方债务问题的形势并不容乐观。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地方债务总量已经达到了近50万亿元人民币,且呈不断增长趋势。
地方债务问题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债务规模庞大,不容小觑;二是有些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较高,违约风险有所增加。
其次,需要正确认识地方债务问题。
地方债务问题虽然庞大,但并不等同于财政危机。
一方面,地方政府发债主要是为了筹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项目,这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而进行的合理举债。
另一方面,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由养老金、教育支出、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支出引起的,这是为了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而进行的正当举债。
然而,地方债务问题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
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风险增加。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政府举债容易等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在借债过程中存在不合规行为,使得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增加。
二是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大规模举债支持投资,加剧了债务的规模和风险,可能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是地方债务对财政可持续性的挑战。
地方债务的规模一旦过大,将对财政健康发展带来困难,增加财政风险,甚至可能引发财政危机。
针对地方债务问题,应该采取适当应对措施。
一是加强债务管理和监管。
政府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债务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化解。
二是加强地方政府财政体制。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和约束机制,加强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管理。
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减轻对债务的依赖。
三是优化地方债务结构。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提高债务的投资效益,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控制债务增长。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以各种形式隐匿或外包形成的债务,通常不纳入当地政府债务限额之内,但实质上是地方政府的债务责任。
近年来,隐性债务问题在我国各地频频曝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透明度不足、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监督问责机制不完善以及债务规模失控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否则将给地方政府财政带来严重隐患。
为了应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财政透明度,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合理控制债务规模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
只有全面加强隐性债务管理,才能保障地方政府财政的稳健运行,确保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风险防范,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2 问题提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规模庞大,但信息披露不足,缺乏透明度。
隐性债务往往是以各种名义存在,难以被外界所察觉,导致投资者和公众无法准确了解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增加了财政风险。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缺乏风险预警机制,容易出现危机漏洞。
部分地方政府借款过多,往往是为了填补财政收支缺口,缺乏必要的资金用途审查和资金运用监管,容易滋生腐败和浪费,导致隐性债务风险加剧。
地方政府对隐性债务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不健全。
地方政府借债行为缺乏有效监督,没有明确的问责机制,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任意举债,以致债务规模失控,严重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市场信任度,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且容易被忽视。
隐性债务通常不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报表,因此很难被监管和控制。
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探讨以及研究
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探讨以及研究摘要在以gdp为中心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模式下,为了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大肆举债,由此导致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积累了巨大的潜在风险,给地区经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本文对目前我国地方性债务的内容进行了简单阐述,分析了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的巨大风险以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解决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风险策略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举债来筹集经济建设的资金,对于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地方政府举债应有一个度,如果举债过度的话,必然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还债压力,形成巨大的债务风险。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概述地方政府性债务是指以地方政府的信用为担保,通过向金融机构或者投资者进行举债,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政府融资模式。
地方政府债务从法律性质角度来看,可以讲债务划分为显性债务以及隐性债务,所谓的显性债务是指法律或者合同明确规定的地方政府所承担的债务,例如政府的专项借款、国债转贷等。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的风险以及危害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巨大的风险,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够被正确的加以认识的话,必然会导致政府陷入债务泥潭,轻者透支未来的发展潜力,重者将会导致地方政府的破产,造成政府信用的丧失,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以及危害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债务规模风险巨大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进行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年底,我国地方政府的各类债务规模在10万亿人民币以上,,而财政统计数据20万亿,这里面也存在审计和财政统计口径不一致的原因,但相差一倍也更说明地方政府性债务形式的严竣性。
2.债务结构风险巨大地方政府性债务结构性风险巨大,从政府性债务的来源来看,因为国家对于政府债券的严格限制,银行借款成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主要构成,超过8成的地方性债务都是银行借款,由于政府在还款能力方面并不高,给我国银行体系造成了大量的坏账,应先到了整个银行体系的健康。
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的一点思考
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的一点思考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备受关注。
隐性债务是指政府通过不正常手段隐瞒的债务,通常是指政府向金融机构和企业借款,或者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借债,用于地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
这些债务不体现在地方政府债务的官方统计数据中,是地方政府负债的一种隐性形式。
隐性债务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和政治稳定的一大隐患,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出现,意味着地方政府在借债过程中存在透明度不足的问题。
在中国,地方政府在进行投资建设时往往使用政府融资平台以及其他关联企业进行借债活动,这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更加隐蔽。
由于这一债务形式不受到有效监管,导致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难以准确估计,给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地方政府应该将债务活动透明化,完善债务统计和披露制度,加强对债务形式的监管和管控,提高政府债务的透明度和公开度,让社会各界能够对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存在,意味着地方政府在财政体系改革中面临新的挑战。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存在,对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也限制了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通过隐性债务融资的方式,地方政府可以规避中央财政的控制和约束,导致财政体制改革的困难。
地方政府需要积极配合中央财政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财政体制改革能够有序进行。
地方政府也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债务置换等方式,逐步化解隐性债务,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为财政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
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
中央政府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债务监管和约束,促使地方政府严格遵守债务管理规定,杜绝隐性债务问题的再次发生。
中央政府还需要为地方政府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帮助地方政府化解和缓解隐性债务问题带来的财政困难,推动地方政府负债的再平衡。
地方政府也需要积极响应中央政府的政策部署,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债务融资行为,切实保护地方政府的财政安全。
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的一点思考
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的一点思考随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日益凸显,如何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已成为当前经济领域的一大难题。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的问题涉及到政府财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本文将就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问题进行一点思考。
一、认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以各种名目和手段筹集的资金,形成了隐性债务。
这些隐性债务既不属于正式的政府债务,也不受到有效监管,具有融资渠道不透明、负债情况隐瞒等特点。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面临各种资金需求,而正规途径融资受限,因此采取了一些非法非规范的手段筹集资金,形成了隐性债务。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要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政策制度、财政体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完善和改革。
1.政策制度方面:应该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的债务责任和债务限额,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杜绝隐性债务的形成。
2.财政体制方面:应当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通过建立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财政透明度等机制,实现对地方政府财政的全面监督和管理,遏制隐性债务的增加。
在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上,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包括调整债务结构、开展清理整顿、加强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1.调整债务结构:应该通过债务置换、债务收购等方式,调整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和风险,并逐步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2.开展清理整顿:应该对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的登记和核查制度,切实解决存在的债务隐患,防止隐性债务继续膨胀。
3.加强监管:应该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监管和审计,确保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合法合规,防范和化解隐性债务问题。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性债务飙升,已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本文将就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成因1. 受限融资渠道。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受限,地方政府无法直接进行融资,只能通过融资平台进行融资。
2. 土地财政局限。
土地财政一直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但土地市场波动较大,使得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不稳定。
3. 政绩观念导致的举债经营。
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债务风险。
4. 审计监管不力。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另一个成因是审计监管不力,许多地方政府借债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管和约束。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金融风险加剧。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加,使得地方政府面临着债务违约风险。
一旦债务违约,将引发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经济不稳定。
2. 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
大量的债务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导致了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影响国家财政稳定。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还表现在影响国家整体财政稳定。
地方政府债务一旦出现风险,将对国家财政产生严重冲击。
为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1. 加强财政管理。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使用范围合理。
2. 完善审计监管。
加大审计监管力度,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有效监督和约束债务融资行为。
3.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从根本上缓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
4. 加强债务风险评估。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提前发现存在的债务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债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5. 提高政府债券市场化水平。
如何看待地方政府债务
如何看待地方政府债务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地方政府的债务显著增长。
由此产生了一种普遍的担忧和不安,甚至有的认为我国已经面临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到底应当怎样看待地方政府债务,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大问题。
单纯就债务论债务没有意义应当承认,地方政府债务近年来有快速增长。
有的专家学者从贷款的去向来推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在2009年天量贷款的背景下,认为地方债务危机已经变成了现实。
之所以有这样的推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债务至今仍是一个“黑箱”,没有一个正式的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来让它变成透明。
在猜测和推测的情况下,估计出来的数据大相径庭,得出危机的结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不管怎样,从警醒的意义上看,地方政府面临债务危机的呼喊不啻为一种社会预警的提示。
从方法论来看,要正确判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或危机,需要从三个层次综合考虑:第一,需要分清楚不同性质的债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地方政府债务有四种类型:显性的直接负债、显性的或有负债、隐性的直接负债和隐性的或有负债。
从地方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的显性或有负债较多,而显性的直接负债规模相对较小。
不可把地方国有企业的债务都视同为政府的直接负债。
即使是投融资平台的债务也不能一概简单地视为政府的直接债务,这就像国有政策性银行、担保公司的债务不能直接当作中央政府债务一样。
应当重视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但不等于应直接当作政府的直接负债来管理。
混淆不同性质的债务将会人为地扩大政府债务风险。
第二,需要和偿债的公共资源联系起来,孤立地就债务论债务是没有意义的。
依据债务增长速度、债务绝对规模这样的指标是无法判断风险状态的:债务风险到底是在扩散还是在收敛?偿债的公共资源有三个层次:一是政府收入,包括地方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二是政府的资产,包括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三是地方政府的资源性资产,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这些资源性资产在市场化过程中资本化会带来大量的政府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认识和思考
作者:常彩霞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02期
[摘要]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稳增长”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地方政府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政府举债逐年增加,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提出一些浅显见解。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认识思考
[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识码]A
1 地方政府性债务结构和用途
政府性债务包括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和政府可能承担的债务风险。
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多年积累形成,主要包括一些企业政策性挂账,用于偿还以前年度债务,续建以前年度项目,用于当年新开工项目等,政府可能承担的债务风险主要指政府及组成部门的为企业单位等贷款提供担保。
从债务资金来源看,政府性债务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上级财政转贷、其他单位和个人借款和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担保形成的隐性债务等。
从债务用途看,债务主要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建设方面,如:交通运输、农林水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卫生、保障性住房、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政权机构建设、公路桥梁等。
2 政府性债务的积极作用
政府通过举债融资,在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政府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通过创新政府投资项目投融资模式,将大量的社会资金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较好地实现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全新对接,开辟了政府投资项目新的融资渠道,建立了多元化的城建投融资机制。
二是有效地缓解了财政资金供应的暂时缺口,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城市融资瓶颈问题,改善了建设管理结构,提高了项目运作效率和建设质量,大大缩短了城市建设周期,提高了城市建设品位和区域土地价值,增强了县城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政府性债务资金用于交通运输、卫生、保障性住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在缓解老百姓看病难、进城务工人员买房难、改善工业城市的空气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均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政府性债务存在问题
(1)政府性债务管理归口不一,缺乏有效机制。
从债务管理看,政府性债务管理归口不集中,除财政部门管理一部分政府性债务外,大量债务体现在政府的其他部门、单位,不少单
位举债未经审批,存在一定随意性;缺乏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制定的举债和收支计划;举债、担保、资金使用、偿债均缺乏完善的综合评估、监督约束等规范和具体可操作的规定,政府重大债务决策和审批程序尚欠规范;未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控制机制和偿债准备金制度。
(2)政府投融资平台缺乏有效监管。
政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扶持本辖区企业渡过难关,为本辖区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担保,并未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发展前景进行有效分析评估,形成了大量的隐性债务,增加了政府负债风险。
4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分析
一是事权与财权之间的矛盾是形成地方债务的最根本的原因。
在现行财政体制状况下,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划分还缺乏法律的规范,其结果使得政府财力增长减缓的同时,地方政府职能和职责范围并未随之相应减少,且支出责任呈不断增加趋势,造成政府财政负担日趋加重,预算内可安排建设的资金增长不快。
同时,贯彻扩大内需政策的需要、中央专项转移支付以及不少项目资金的配套等,大多需由政府自筹解决,解决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也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
因此,政府不得不通过举债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
二是地方政府机动财力有限,但建设任务繁重。
随着中央分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省对县市财政结算体制的连续调整,地方政府财政可用财力增长缓慢。
政府为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在本级财政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举债规模过快过猛,是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的主要原因。
三是现行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中的某些欠缺是形成债务问题的内在原因。
主要是地方预算不得出现赤字,不准发行债券。
而地方财政刚性支出项目不断增多,形成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保运转、保发展,产生了举债行为的内在压力。
在现有投融资体制下,城市建设投入主要依靠政府,在财政拨款较为有限的情况下,资金筹集主要依赖融资渠道。
而地方政府不允许发行公债,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正规融资渠道,只得成立融资平台进行举债,加上操作不规范,同时形成潜在风险。
5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建议
(1)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机制,强化监管。
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规范政府及政府组成部门债务的举借、担保、使用和偿还行为,做到债权债务关系有法可依,偿债责任清晰,并完善政府性债务的绩效评估系统和内控系统,用科学的、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加以管理,实现债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实行政府债务集中统一管理,防止多头举债、权责不清等问题。
(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新债,化解旧债。
按照经济发展与债务负担相适应的要求,严格控制审批债务资金投向,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及投资建设形象工程,控制债务规模,约束举债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债务增长;对已形成的政府性债务,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区分情况,根据地方财力编制政府举债、偿债滚动计划,每年编报债务预算,将政府性债务收支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并报同级人大审批,逐步化解已经形成的政府性不良债务。
(3)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制度和政府债务归口管理制度。
债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债务规模结构和偿债能力的监测控制,建立统一的债务信息管理系统,及时监测债务动态情况。
克服目前政府债务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债务规模与债务资金使用及偿债能力不清的现状,由专门的部门统一管理政府债务,明确其职责、权限,赋予相应的职能,发挥管理、监控、预警的作用。
(4)规范投融资行为。
融资平台发展要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主动适应新常态,规范投融资公司的融资形式,做好企业担保贷款摸底评估工作,逐步禁止特殊的贷款形式,减少隐性负债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