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性债务基本情况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风险隐患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隐患。
而在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时,需要制定合理的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现状1. 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居高不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稳定经济增长,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举债投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急剧扩大。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已达25.66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
2. 违规融资问题严重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性债务较多,地方政府违规融资问题较为严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规避风险评估和审批限制,通过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担保公司等渠道违规融资,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并且隐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3. 风险隐患加剧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
一些地方政府违规违约,部分政府融资平台无法偿付债务,导致债务违约风险加大。
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1.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目标,极力扩大投资规模,但又面临较小的财政收入,从而形成财政收支矛盾。
为填补财政缺口,地方政府只得通过借债来融资。
2. 政府干预过多一些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直接介入市场经济活动。
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等方面负债累累,形成了债务规模庞大的问题。
3. 建设项目收益低一些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但一些项目收益不佳。
导致投资效益低下,债务无法得到有效偿还。
1. 完善财政体制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税制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增强地方政府自主权和财政收入能力。
通过财政体制的改革,合理分配地方政府财政资源,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
2. 规范政府债务融资严格规范政府债务融资行为,划定地方政府债务的用途范围和融资担保责任,限制政府债务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024年地方性政府债务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地方性政府债务市场分析报告概述该报告分析了地方性政府债务市场的现状和趋势,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地方性政府债务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发行的债务工具。
地方性政府债务市场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本报告旨在揭示地方性政府债务市场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市场概况债务规模地方性政府债务规模庞大,随着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增加,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地方性政府债务总额已超过xx万亿元。
债务结构地方性政府债务主要分为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
一般债务主要用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而专项债务则用于特定项目的筹资。
近年来,专项债务的比重逐渐增加,说明地方政府对于重点项目的投资需求较大。
融资方式地方政府融资主要包括发行债券、贷款和PPP(政府与民间合作)等方式。
其中,债券发行是地方政府主要的融资手段。
债券市场在地方政府融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市场问题与挑战财政压力地方性政府债务规模庞大给地方政府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债务偿还和利息支付需要大量的财政资源,导致地方财政困难,甚至陷入债务危机。
风险控制地方性政府债务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需求迫切,债券发行规模加大,导致了债务风险的积累。
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控制,防范债务风险的发生。
信息透明度地方性政府债务市场的信息披露不够透明,对外界投资者或债权人的了解不足。
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给投资者带来了投资风险,也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解决方案加强财政监管加强对地方性政府财政的监管,制定合理的财政规划,避免过度依赖债务融资,控制债务增长速度,保持财政稳定。
强化风险防控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定期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风险预警和处置,及时解决债务问题。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工作,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投资者能够了解到相关风险,并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结论地方性政府债务市场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王友叶摘要:随着我国地方性债务进入一个集中还款期,地方债务风险日益凸显,本文根据审计署2013年12月30日《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化解和防范债务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建议地方政府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和所属机构为公益性项目建设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
按照国办发明电[2011]6号要求,审计署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第二类是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第三类是地方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综述(一)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类别结构情况根据《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3年12月30日公告),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78908.66亿元,大约相当于2012年GDP(519322亿元)的34.45%,大约是2012年全国财政支出(125712亿元)的1.42倍、财政收入(117210亿元)的1.53倍。
在178908.66亿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08859.17亿元,占60.8%;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为26655.77亿元,占14.9%;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为43393.72亿元,占24.3%。
(二)各级政府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及结构截至2013年6月底,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中,省、市、县、乡镇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分别为51939.75亿元、72902.44亿元、50419.18亿元和3647.29亿元,在全部债务中的占比分别为29.0%、40.8%、28.2%和2.0%,其中,市级债务比重最高,县级和省级在政府性债务中的占比差不多。
在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中,省、市、县、乡镇的占比分别为16.3%、44.5%、36.4%和2.8%,其中,市级债务比重最高,其次是县级债务,省级政府债务占比远低于市级和县级。
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国务院,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10•【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2024年9月10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23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请审议。
一、我国政府债务基本情况截至2023年末,全国政府法定债务余额70.77万亿元。
其中,国债余额30.03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余额40.74万亿元。
(一)国债情况。
从债务规模看,2023年,经全国人大批准的国债限额30.86万亿元。
年末国债余额30.03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内。
其中,内债余额29.70万亿元,外债余额3346亿元。
从发行情况看,2023年全年发行国债11.14万亿元,其中用于弥补中央财政赤字4.16万亿元,偿还以前年度发行并于2023年到期的国债本金5.22万亿元,年内发行年内到期的短期国债1.76万亿元。
发行内债11.09万亿元,其中,发行记账式国债10.81万亿元,发行储蓄国债2746亿元。
发行外债555亿元,其中,发行境外主权债券547亿元、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8亿元。
从还本付息情况看,2023年,财政部进一步强化国债资金预算管理,认真制定国债偿还计划,持续优化国债偿还机制,确保国债偿还万无一失,切实维护中央政府信誉和投资者利益。
(二)地方政府法定债务情况。
从债务规模看,2023年,经全国人大批准的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2.17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6.55万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5.62万亿元。
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0.74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5.87万亿元、专项债务余额24.87万亿元,均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内。
从发行情况看,2023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66万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7016亿元、新增专项债券3.96万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4.68万亿元。
关于某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情况的报告
关于某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情况的报告某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情况报告1. 概述本报告旨在评估某县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情况。
通过分析该县债务规模、债务结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等因素,揭示出可能存在的债务风险,并提出相关建议。
2. 债务规模根据最新数据,某县地方政府的总债务规模为XX亿元,较去年相比略有增加。
其中,包括政府债券、贷款和其他融资工具等。
债务占GDP的比例为XX%,相对较高。
3. 债务结构某县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相对较为复杂。
大部分债务由政府债券和贷款构成,其中政府债券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此外,还存在部分隐性债务,尚未完全披露和计入统计。
4. 财政收入情况某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转移支付和其他非税收入。
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速较快,但仍面临着收入增长乏力、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税收收入主要依赖于部分行业,过度依赖某一行业存在一定风险。
5. 财政支出情况某县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等领域。
支出增长较快,但由于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支出压力逐渐增大。
特别是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支出需求较大。
6. 债务风险评估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某县地方政府存在以下债务风险:- 债务规模较高,债务负担较重,债务偿还压力较大。
- 债务结构较为复杂,特别是部分隐性债务存在不确定性。
- 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无法有效支持债务还款和新增债务需求。
- 财政支出增长过快,与收入增长不匹配,导致财政压力加大。
7. 建议为了有效控制债务风险,某县地方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财政收入的结构调整,减少对单一行业的依赖,提高财政收入多样性。
-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预算分配,避免过度依赖债务进行支出。
- 加强债务管理和监督,完善债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债务透明度。
- 加强风险预警和评估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债务风险问题。
8. 结论某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较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优化财政收入和支出,该县地方政府可以有效降低债务风险,保障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及政策建议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及政策建议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中国综合实力飞速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产能过剩、国内疫情防控、全球政治经济不稳定、国内消费力不足等一系列挑战。
要想继续完成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就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各地在资金的投入上一直高居不下,大量的资金入场确实可以满足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设需求。
然而,单纯依靠税收补给财政,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为了保持当下经济增速,我国地方政府必然会因为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各种债务,这些债务问题也将给地方的发展带来各种问题。
文章就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对策建议引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方面的积极作用。
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经济增速放缓、新冠疫情、减税降费等因素叠加影响,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乏力、支出刚性需求增长的情况下,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有效地支持了“六稳”“六保”工作,为拉动投资和促进国内国际大循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通过相继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举措,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包括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管理、限额管理和风险处置,夯实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的制度基础,化解了地方政府债务对财政可持续性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隐患,推动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水平和能力的显著提升。
然而,随着近年来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的逐年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妥善解决,以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1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1.1城投债技术性违约与非标产品实质性违约交替发生,城投平台风险逐步暴露近年来,在公共财政债务接近偿债高峰期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压力的加大以及强监管态势延续,导致存量城投债风险开始逐渐暴露,城投债刚性兑付的情况开始被打破。
化解地方债务情况汇报
化解地方债务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备受关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平稳。
在此,我将对我市化解地方债务情况进行汇报,以便大家了解我市在这一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首先,我市加大了债务审计力度,全面排查各级政府性债务和融资平台债务。
通过对各级政府性债务和融资平台债务进行全面排查,我们及时了解了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和偿债能力等情况,为下一步化解债务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其次,我市积极推动债务置换和延期偿还工作。
针对部分到期债务较大的地方政府,我们积极与金融机构协商,推动债务置换和延期偿还,缓解了部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保障了政府基本运转和公共服务的正常开展。
同时,我市还加大了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力度,建立了健全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
通过加强债务风险的监测和预警,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债务风险,采取相应措施化解风险,确保地方债务风险不会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我市还加强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监督,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规范债务融资行为,防止违规举债和盲目融资。
通过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监督,我们有效遏制了地方债务规模的过快增长,保障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可控性。
最后,我市还积极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工作,加强了对社会公众的债务风险宣传和教育。
通过加强债务信息公开和风险宣传,我们提高了社会公众对地方债务风险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有效减少了地方债务风险的隐患。
总的来看,我市在化解地方债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地方债务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化解地方债务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地方债务风险的可控和化解。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加强债务管理和监督,推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加强社会公众的债务风险宣传和教育,共同维护地方债务风险的稳定和可控。
以上就是我市化解地方债务情况的汇报,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也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我市在化解地方债务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分析
我国地方政 府债务分析
2022级会计 学2班 杨婕
经济法
目录
经济法
为了应对多方面因素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分别从财政、货币两方面采取了积 极政策措施,不断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同时也导致了债务总规模的膨胀,成为宏 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促成地方政府债务的因素很多,且很复杂,地方政府债务 潜在风险大,其对国家的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构成了威胁。因 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以控制 1、介绍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我国具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筹集资金的信用凭证, 也就是由地方政府及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其中包括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券、清理甄别认定 的非债券形式专项债务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来越大;二是大部分地方 政府债务主要是由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信托和融资租赁等方式融资;三是许多地区的地 方政府债务风险很大;四是很多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主要依靠财政资金偿还
经济法
该项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对规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实施方案》编制、评审、申报等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对 提高专项债券申报质量,申报成果文件的规范性、标准 化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对提升专项债券实施方案编制 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财政部提出,要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力度 ,为重大项目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广东财贸在专项债咨 询领域将持续发力,拓宽服务链条,加强政策研究,结 合专业优势,积极推进专项债咨询服务,助力地方经济 高质量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研究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张,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的主要内容。
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务概念进行阐述,着重分析包头市政府财政收支和政府债务规模情况,债务问题及风险成因,针对地方债务风险管理提出有效对策。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概念阐述(一)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务是政府为了筹集资金依托政府信用向个人、机构、社会形成的债务。
地方政府主要是通过在国内发行债券或者向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借款而形成的债务。
地方债务可以分为显性债务、隐性债务两种类型。
显性债务包括外国政府与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国债转贷资金、解决地方金融风险专项借款等;隐形债务包括地方政府担保债务、担保的外债、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等等,如果出现金融机构破产或者清算情况,会导致地方政府资产减少。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指在不确定因素下,地方政府债务会对地方经济和其他方面造成消极的作用,意思是如果地方政府没有能力偿还自己所承担的债务,会给社会发展带来的风险。
地方债务风险主要包括:规模风险、结构风险、外在风险、效率风险。
二、文献综述孙成龙(2014)认为导致地方政府债务产生问题是体制和政策造成的,想要从根本上化解债务风险,必须从体制和政策角度着手。
刘勘(2010)根据地方与中央的债务规模、地方融资平台现状、债务率大小、国际债务规模标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有情况,大规模的政府债务是政府债务风险恶化的直接原因。
王学凯(2016)计算得到政府负债率在理论上来看上限为130.5%,只要政府负债率低于这一临界点,说明政府债务具有可持续性,风险较低;从历史数据计算得到的政府债务的负债率远远低于这一水平,他认为我国政府债务的可持续空间较大。
巴曙松(2011)提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主要原因有:首先是财政体制上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均衡,地方政府财权小,事权大,地方政府缺少自主在体制内弥补收支缺口的途径,进而寻求在体制之外进行举债融资;其次是不正确的政绩观导致地方官员热衷于通过举债拉动经济发展,为个人晋升谋取资本;另外是财政体制不健全,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难以监管,也给了地方政府肆意举债提供了空间,导致地方政府举债权力的无约束扩张,从而不断演化为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状况
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状况一、地方政府债务定义及分类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以政府的名义向国内或境外承诺或担保的,负有直接或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
按照债务的法律性质,地方政府债务可以分为显性债务和隐形债务。
按照债务发生的概率,地方政府债务可以分为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
按照法律责任主体,地方政府债务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即由政府或政府部门等单位举借,以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第二类是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即由非财政资金偿还,地方政府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形成的或有债务,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地方政府要承担连带责任;第三类是其他相关债务,即由相关企事业等单位自行举借用于公益性项目,以单位或项目自身收入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既未提供担保,也不负有任何法律偿还责任,但当债务人出现偿还困难时,政府可能需给予一定救助。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1、债务规模巨大我国地方债务现状已经十分严峻,债务的总体规模极其庞大,上至省、自治区,下到各级地方政府都有不同程度的负债,截止2013年6月,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78908.66亿元,下表还列举了各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表1 各省债务规模及占比这些数据只是审计结果,如果加上隐形债务,地方政府所背负的债务负担将更大。
不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程度地负有各种债务,而且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均有不同形式的举债行为。
2、举债主体繁多,债务覆盖面广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皆负有数额不等的各种债务和形式不同的举债欠账行为。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在市级层面,占比40%,其次是省级和县级,乡镇债务占比较低。
与地方财力直接挂钩的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其在不同层级的占比结构差别比较大,省级较低,为34.2%,市级66.4%,县级78.5%乡镇84.2%,这反映出:层级越下沉,债务偿还对财力的需求越大,这与中国目前地方基层政府财力吃紧形成“倒挂”局面。
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基本情况:
债务规模分年度变化情况
1997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随 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增长。1998年和2009 年债务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8.20%和 61.92%。2010年的债务余额比上年增长 18.86%,但增速下降43.06个百分点(详 见图2)。
债务余额结构情况
一是从政府层级看,截至2010年底,全国 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分别为 32111.94亿元、46632.06亿元和 28430.91亿元,分别占29.96%、 43.51%和26.53%(详见图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分析
其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贷款回收过于依赖收入有限的地方财政, 2,贷款质量堪忧; 3,贷款与投资项目现金流错配; 4,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 5,投融资双方的管理存在漏洞。
贷款回收过于依赖有限的地方财政
由于平台公司投资的项目大都具有非经营性和公益 性,项目本身往往不产生现金流或者只产生少量的 现金流,依靠项目本身的收益难以归还银行贷款本 息。大部分贷款第二还款来源作为支持。媒体公开 披露数据显示,大约30%的贷款项目能够依靠自 身现金流偿还贷款本息;70%的贷款需要土地开 发权、地方政府财政安排等第二还款来源的安排。 然而即使有第二还款来源作担保,这些贷款仍面临 着很大的风险。
数据来源:广东省审计厅
从债务来源看 :
广东省地方政府债务来源(单位:亿元)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银行贷款 发行债券 向其他单位 和个人借款 上级财政转 贷
数额
来源
银行贷款是地方政府性 债务的主要“债权人”, 占比超过84%,达 6314.89亿元。 382.90亿元来源于发 行债券,向其他单位和 个人借款584.05亿元, 上级财政转贷221.12 亿元。
地方债务管理情况的汇报
地方债务管理情况的汇报近年来,地方债务问题备受关注。
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手段,地方债务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地方债务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地方债务管理的现状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近年来,地方债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地方政府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和民生工程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因此不得不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庞大,债务融资的成本较高,债务结构不合理,以及债务的使用和管理存在不透明的情况。
这些问题给地方债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为了解决地方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地方债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地方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债务管理的权责和程序,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和评估。
同时,要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债务问题。
此外,地方政府还应加强对债务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债务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和民生事业,防止债务滥用和挪用。
另外,地方政府还需要加强债务风险管理。
债务风险管理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关键。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债务融资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和债务期限,避免出现债务风险集中爆发的情况。
同时,要加强对债务偿还能力的评估和监测,确保债务偿还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此外,地方政府还应制定应对债务风险的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工作。
此外,地方政府还需要加强对债务资金的使用监督和管理。
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需要加强对债务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债务资金使用的制度和规范,加强对债务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防止债务资金的滥用和挪用。
同时,要加强对债务资金的审计工作,确保债务资金的使用合规和效益。
综上所述,地方债务管理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精品
引言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一直是我国财政体系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在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已形成相当成熟的运行模式,但中国历史上却几乎没有成功的范例。
经过多年累积,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在经济转型期迅速膨胀,目前的债务规模已达历史最高水平,债务风险也随之突现。
如何趋利避害,使地方政府性债务走上“举债有度、用债有效、还债有信”的良性循环道路,保证财政经济的相对安全运行,是所有市场经济国家防范和控制政府债务风险政策的重心,更是中国现阶段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一)地方政府性债务定义地方政府性债务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由于以往支出大于收入所形成的赤字总和,是一个存量概念,包括建立在某一法律或合同基础之上的显性负债和政府道义上偿付责任的隐性负债。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的来源1.债务资金的来源(1)银行借款在银行借款占比较大的国家,有的存在专门的银行负责为地方政府提供资金。
而其他一些国家,则通常会有一到两家银行占据地方政府信贷举债市场的主导地位。
因此贷款申请条件比私人借贷者更宽松,而这可能会挤出私人投资。
同时,银行借的支持款是银行与地方政府之间一对一的客户关系,如果政府信息披露意愿较低或者缺乏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那么银行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约束和监督功能不足以形成一些管理漏洞。
(2)债券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美国,市政债券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主要形式。
通常,地方政府债券的利率要低于银行贷款利率。
债券有几种分类方式:①按照偿债财源和地方政府的还款责任,地方债可分为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
一般责任债券是以发行机构的全部声誉和信用为担保,并以政府财政税收为支持的债券。
而收益债券则是与特定的项目,其还本付息来自于特定项目的收入。
②按照发行方式的不同,地方债又可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
公募债券是指向社会公开发行,任何投资者均可购买的债券,它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转让。
私募债券是指向与发行者有特定关系的少数投资者募集的债券,其发行和转让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研究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众多学者和决策者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持续增长,债务可持续性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就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挑战以及应对措施展开探讨。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了筹资、提供公共服务或推动经济发展而发行的债券。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增加,成为中国经济的隐忧。
截至2021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突破30万亿元,且债务规模持续上升。
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供公共服务,需要大量资金。
由于税收收入有限,地方政府通常以借债的方式来筹资。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对地方政府债券的需求旺盛,投资者看好地方经济的发展前景,愿意购买地方政府债券。
然而,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挑战1. 高杠杆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的快速增长导致地方政府杠杆率上升。
高杠杆率使得地方政府面临债务偿付风险的压力。
一旦经济形势不佳或债务偿付能力不足,债务违约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2. 债务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普遍存在问题,长期债务居多,短期债务比例较低。
这使得地方政府在偿还债务时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压力。
3. 隐性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并不仅限于公开债务,还存在一定比例的隐性债务,尤其是政府融资平台债务。
这些债务规模庞大,且通常没有明确的偿债来源,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4. 地方政府债务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矛盾地方政府债务的不断增长与地方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矛盾。
债务的迅速增加可能对地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经济下行风险。
三、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应对措施为了确保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 严格控制债务规模地方政府需要加强财政管理,控制债务规模的快速增长。
通过制定明确的债务限额、严格审批程序等方式,限制地方政府的债务发行规模。
关于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
关于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篇一:关于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基本情况根据省财政厅统计,截至20XX年末,我省(含XX市)政府性债务余额4579亿元,比上年增加1787亿元,增长64.01%。
其中省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31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增长6.43%。
市县政府性债务余额4248亿元,比上年增加1767亿元,增长71.22%。
全省及市县政府性债务的负债率(政府性债务余额/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0.15%和18.69%,高过警戒线(10%)10.15和8.69个百分点;债务率(政府性债务余额/当年可支配财力)分别为97.46%和97.99%,低于警戒线(100%)2.54和2.01个百分点;偿债率(当年偿还政府性债务本息额/当年可支配财力)分别为28.58%和26.48%,高过警戒线(15%)13.58和11.48个百分点。
全省累计建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121.8亿元,为年初债务余额的4.36%,比规定要求(3%-8%)下限高出1.36个百分点。
根据人民银行XX中心支行调查统计,截至20XX年3月末,全省各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共1346家,其中省级融资平台13家,市级214家,县及县以下1119家。
全省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余额为4869.34亿元,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从贷款结构上看,市县及县以下融资平台贷款比例达97.9%;从贷款方式上看,项目贷款占贷款总额的68.6%;从贷款期限上看,1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为63.7%;从贷款对象类型看,各地城市投资建设公司贷款占41.8%,各类开发区和园区投融资平台贷款占17.4%,交通运输类投融资平台占12.5%,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土地储备中心和其他类投融资平台贷款占9.8%、6.5%和11.9%。
除贷款外,20XX年全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共发行企业债279亿元,短期融资券59亿元,中期票据65亿元。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性债务飙升,已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本文将就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成因1. 受限融资渠道。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受限,地方政府无法直接进行融资,只能通过融资平台进行融资。
2. 土地财政局限。
土地财政一直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但土地市场波动较大,使得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不稳定。
3. 政绩观念导致的举债经营。
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债务风险。
4. 审计监管不力。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另一个成因是审计监管不力,许多地方政府借债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管和约束。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金融风险加剧。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加,使得地方政府面临着债务违约风险。
一旦债务违约,将引发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经济不稳定。
2. 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
大量的债务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导致了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影响国家财政稳定。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还表现在影响国家整体财政稳定。
地方政府债务一旦出现风险,将对国家财政产生严重冲击。
为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1. 加强财政管理。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使用范围合理。
2. 完善审计监管。
加大审计监管力度,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有效监督和约束债务融资行为。
3.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从根本上缓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
4. 加强债务风险评估。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提前发现存在的债务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债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5. 提高政府债券市场化水平。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也影响着民生和社会稳定。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各方面对该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分析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进程及研究热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现状1. 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重点。
经济学、财政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都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者们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产生原因、发展趋势、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2. 政策研究在政策研究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也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国家颁布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行为,防范风险。
各级政府还加大了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以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社会研究在社会研究方面,各界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进行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媒体、智库、NGO等机构纷纷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活动,旨在揭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实际情况,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解决。
二、研究进程1. 问题阐述在研究进程中,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阐述。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指地方政府出借资金形成的债务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且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债务规模过大、债务结构不合理、债券资金使用不透明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 形成原因其次需要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土地财政依赖、财政体制不完善、金融运行不畅等。
这些原因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长期存在,并且难以有效解决。
政府性债务情况说明(最新版)
政府性债务情况说明政府性债务情况说明1政府性债务情况说明我县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要求,举借了一定数额的地方政府性债务。
地方政府性债务在实现城市转型,加快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已成为影响本地经济发我县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要求,举借了一定数额的地方政府性债务。
地方政府性债务在实现城市转型,加快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已成为影响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县级财政运行带来巨大压力,也给县级财政带来巨大风险。
一、我县政府性债务现状与成因。
县级政府性债务形成有着多方面原因,包括历史形成的债务和近年来发展地方经济、加快城镇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形成的。
201X年底,我县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15737.37万元,其中:一般性债务104387.37万元。
(一般性债务余额以部门划分情况如下:公安部门155万元,财政部门2948.38万元,卫生部门2296.27万元,人民法院359.87万元,人民检察院219万元,教育部门4228.56万元,建设部门5000万元,国土资源10000万元,工商行政管理54.54万元,融资平台合计79000万元,其它乡镇合计125.75万元)。
201X年较201X年终债务余额63581.54万元累计增加52155.83万元,其中新增债务66400万元,偿还债务14244.17万元。
(新增债务主要有八宝山煤矿沉陷区搬迁项目23000万元,八宝山棚户区改造项目29000万元,财政部门201X年政府债券1400万元,国土资源局土储中心综治贷款10000万元,文昌路跨铁路大桥3000万元)。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我县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社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但同时县域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也形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
主要种类包括单位基建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国债转贷、卫生部门世界银行贷款、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等。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1. 引言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一旦出现问题将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现阶段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加剧,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下降、地方政府融资成本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等。
及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稳健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风险,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背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借债规模在不断扩大。
随之而来的债务风险也日益凸显,给地方政府运行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研究背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违约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债务风险的不断暴露,使得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都认识到了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维护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并提出化解对策及可行性分析,旨在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和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分析1.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存在着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比例限制,形成了一定的债务压力。
2.债务结构亟待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债务结构过于单一,依赖于部分集中的债务品种,风险集中度较高。
什么是地方债
地方债
什么是地方债?
地方债,全称为地方政府性债务。
是指地方机关事业单位及地方政府专门成立的基础设施性企业为提供基础性、公益性服务直接借入的债务和地方政府机关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
分为直接债务、担保债务和政策性挂账。
地方债务情况有两个信息来源,一个是审计署提供的数据,一个是国际组织的评估。
政府性债务包含三大部分:政府性债务包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一些其他相关债务,尤其是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
1.偿还责任
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是指确定由财政资金偿还、政府负有直接偿债责任的债务,例如地方政府债券。
2.担保责任
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是指因地方政府(包括政府部门和机构)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当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政府负有连带偿还责任的债务。
例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向企业举借的债务。
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与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偿债资金由政府财政负担;后者的偿债资金则来源债务单位的预期收入。
3.其他责任
其他相关债务,是指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经费补助事业单位等举借的债务,由非财政资金偿还,但地方政府没有提供担保。
据法律规定,该类债务政府没有偿债责任,但如果债务单位出现了债务危机,政府应承担救助责任,因此也划入地方政府性债务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基本情况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构成
地方政府债务分为两部分:一是可以根据公开数据测算的显性债务,主要包括平台贷、城投债、信托以及中央代发地方债;二是公开数据不可获得、难以统计的隐性债务,包括垫资施工、BT、BOT、融资
租赁、售后回租、发行理财产品、私募、违规集资、养老金隐性债务。
(二)债务规模及变化情况
国家审计署2011年第35号: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占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369.74亿元,占21.80%;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6695.66亿元,占15.58%(见图1)。
地方政府负债余额超过了全国GDP的l/4,超出当年公共财政收入达24074 .4亿元.总债务率高选129. 07%。
2013年第24号公告: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 475.81亿元(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8 437.10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9079.02亿元、其他相关债务10 959.69亿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其中12个地方政府本级减少1417.42亿元,24个地方政府本级增加5827.23亿元),增长12.94%。
从债务形成年度看,2010年及以前年度举借20 748.79亿元,占53.93%;2011年举借6307.40亿元,占16.39%;2012年举借11 419.62亿元,占29.68%。
36个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逾3.8万亿元,两年增长近13%,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截至2012年底,抽查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超过3.8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底增长近13%,同时警示在地方政策性债务管理中存在偿债压力大、借新还旧率高、变相融资突出等问题。
债务产生发展情况
我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最早发生在1979年,有8个县区当年举借了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
此后,各地开始陆续举债,其中:省级政府(含计划单列市,下同)举借负有偿还责任或担保责任的债务的起始年集中在1981年至1985年,这一期间有28个省级政府开始举债;市级和县级政府举借债务的起始年集中在1986年至1996年,这一期间共有293个市级和2054个县级政府开始举借债务。
至1996年底,全国所有省级政府、392个市级政府中的353个(占90.05%)和2779个县级政府中的2405个(占86.54%)都举借了债务。
至2010年底,全国只有54个县级政府没有举借政府性债务。
全国各地区政府性债务发生的起始年详见表1。
表1 全国各地区政府性债务发生起始年情况表
债务规模分年度变化情况。
1997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增长。
1998年和2009年债务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8.20%和61.92%。
2010年的债务余额比上年增长18.86%,但增速下降43.06个百分点(详见图2)。
从偿债年度看,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24.49%和17.17%,2013年至2015年到期偿还的分别占11.37%、9.28%和7.48%,2016年以后到期偿还的占30.21%(详见表6)。
表6 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未来偿债情况表
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建设领域,还涵盖部分竞争性领域,地方财政也相应承担了大量偿债风险。
其还贷压力极大,有的甚至影响到工作正常运转。
只能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垫付或通过“借新还旧”等方式来偿还债务。
(四)债务余额结构情况。
(1)从政府层级看,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分别为32111.94亿元、46632.06亿元和28430.91亿元,分别占29.96%、43.51%和26.53%(详见表2和图3)。
表2 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层级分布情况表
由表二和图三我们可以看出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层级分布中,市级占据了较大的份额,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
(2)从区域分布看,截至2010年底,东部11个省(直辖市)和5
个计划单列市政府性债务余额53208.39亿元,占49.65%;中部8个省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4716.35亿元,占23.06%;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性债务余额29250.17亿元,占27.29%(见图4)。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大量财力向上集中,地方财力倒越来越小,但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事务却越来越多。
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民生项目的重点投入,并且为了满足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需求,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增加的速度远远超过其自身财政收入的增加速度,地方政府支出需求并没有得到有限的财政收入满足。
为了解决财力缺口,当地政府只能通过举债来弥补
(3)从举借债主体看,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融资平台公司、政府部门和机构举借的分别为49710.68亿元和24975.59亿元,占比共计69.69%(详见图5)。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缺乏规范。
地方政府性债务举债主体多元化,导致地方政府无法有效监管。
目前,地方政府除了由各级财政部门管理一部分债务外,大量债务分散在政府的其他部门(机构)、单位以及融资
平台公司。
由于现行规定未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对地方政府业已存在的举债融资行为缺乏规范,各地举债融资渠道和方式不一,且多头举债、举债程序不透明。
从审计情况看,大多数地方政府是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等变相举债的,一些是由政府机构违规提供担保来获得债务资金的,有的政府部门和单位甚至直接举借债务。
(4)从借款来源看,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银行贷款为84679.99亿元,占79.01%(详见表4)。
表4 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来源情况表
单位:亿元
出于风险考虑,商业银行大量的信贷资金没有更加理想的投向,而偏好于向地方政府贷款
商业银行为了规避自身的风险,要么投资于国家大型项目,要么投资于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特别是2009年国家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由于中小企业及大量出口企业不景气,商业银行为完成放款任务不仅将大量的贷款直接贷给地方政府或融资平台,甚至利用银信合作,将银行理财资金通过信托进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使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绑定在一起。
同时,地方政府控股的商业银行受行政控制也为地方政府进行大量的贷款。
从举债主体来看,政府部门举借债务占主导地位,一些事业单位也占有一定比例。
从债务来源看上,既有银行贷款、又有发行债券,还有上级财政部门转贷的。
这些单位多渠道、多方式的举债方式,使地方政府难以全面、准确的把整个债务运行情况把握清楚。
这样导致地方政
府性债务举债主体较多,举债形式较复杂,不利于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实行有效的监管
(5)从债务形态和资金投向看,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尚未支出仍以货币形态存在的有11044.47亿元,占10.31%;已支出96130.44亿元,占89.69%。
已支出的债务资金中,用于市政建设、交通运输、土地收储整理、科教文卫及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建设等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支出占86.54%(详见表5)。
表5 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已支出投向情况表
单位:亿元
部份项目效益不明显,增加政府偿债压力
从投资方向中,我们可以看出,市政建设是占比重最大的,达到36.72%。
债务资金使用与后续管理弱化,逾期率高。
从债务资金投向看,政府债务资金主要投向市政建设和交通运输方面,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项目配套,资金安排基本上由地方政府直接安排,由相关部门管理使用,部分建设项目法人不明确,没有建立相关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导致相关职能部门监督管理流于形式,管理职责不明确,监督管理效果不明显。
举债效益普遍低下,逾期率较高,出现了债务逾期无力偿还、拖欠工程款等现象。
债务负担总体情况。
至2010年底,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25%,加上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债务率为70.45%。
部分政府性债务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
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尚未支出的金额为11044.47亿元,其中:34个省级、256个市级和942个县级政府所属部分债务单位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至2010年底未支出的债务余额有1319.80亿元,占11.95%,2010年为此由财政资金支付利息67.74亿元。
债务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并发挥效益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举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资金投向未落实,有的项目准备不充分,还有部分因担心银根紧缩而为项目超前融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