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文化中的伦理价值观

合集下载

屯堡文化的传统哲学内涵

屯堡文化的传统哲学内涵

屯堡文化的传统哲学内涵何小英;陈德远【期刊名称】《安顺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4)002【摘要】In Tunpu cultural things,whether ancient naive materialism philosophy thought,or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al Philosophical thoughts,which advocates "benevolence,righteousness,etiquette,wisdom,faith,loyalty,filialpiety,integrity,bravery and harmony" are all expessed well.To a large extent,Tunpu language culture not only relates to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thought closely,but also has strong Philosophical consciousness in its expression way.It is full of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在屯堡文化事象中,无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还是提倡"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的中国传统伦理哲学思想都得到很好体现。

在很大程度上,屯堡文化不仅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密切联系,而且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浓厚的哲学意识,具有丰厚的哲学底蕴。

【总页数】4页(P1-3,25)【作者】何小英;陈德远【作者单位】安顺学院马列部,贵州安顺561000;安顺学院马列部,贵州安顺5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7【相关文献】1.乒乓球文化的中国传统哲学内涵探析 [J], 李俊卿2.紧扣中国传统哲学的人本核心r——钱耕森教授"大道和生学"的逻辑内涵 [J], 陈驰山3.传统建筑生命精神内涵的哲学初探 [J], 冯柯;王薇;郭娟利;李倩4.传统"和"文化的哲学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J], 黄义华; 樊婧5.传统艺术文化哲学内涵解析——评《中国艺术精神》 [J], 欧阳铭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尊时守位 精耕笃俗

尊时守位  精耕笃俗

尊时守位精耕笃俗作者:张定贵来源:《乡村地理》2021年第01期2019年的最后一天,一條关于屯堡文化的消息在朋友圈中广为流传:安顺屯堡农业系统被列入“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正在公示。

什么是农业文化遗产?是田园风光,还是地里种植的稻谷、玉米,辣椒、山药……是农人们使用的锄头、镰刀、犁耙、掼斗、撮箕、风簸……还是其他什么?这或许是不少人要追问的问题。

其实,农业文化遗产并非只是上述这些可视的内容,它有着较为宽泛的含义。

人类历史上创造、传承、保存至今的农业生产经验和农业生活经验,都可称为广义的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就是这个含义。

贵州高原上独特的农业系统——屯堡农业600多年来,屯堡人由明代的亦兵亦农,发展到清代康熙以后的由军转农,再到后来的以农为主、兼及商业。

然而,不论历史长河怎样流淌,屯堡人的农事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可以说,不论是长时段的农业发展史,还是内容丰富的农业文化事象,抑或是底蕴深厚的生产经验、生活法则,都应该说安顺屯堡农业系统不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名!谈到安顺屯堡,古风犹存的凤阳汉装、石木并用的徽派民居、人神共舞的屯堡地戏、欢唱诙谐的屯堡花灯、机巧意深的屯堡山歌、跨越时空的抬菩萨仪式、北平夹二铺的屯堡话……都是屯堡文化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实际上屯堡农业系统与闻名遐迩的屯堡文化紧密关联,屯堡文化就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只不过我们更需要进一步地认识屯堡农业系统,特别是维系其运行的理念内核,以及其在当代的价值意义。

屯堡文化,溯其源,肇始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诏傅友德率30万大军征讨云南元梁王的军事行动,这即是民间所称的“调北征南”。

平滇战争后,朱元璋认为“虽有云南,不能守也。

”要长久控制西南,必须巩固云南,而云南的稳定又取决于对贵州的掌控,以重兵镇守湘黔滇驿道正是其实施“以黔制滇”的重要举措。

屯堡人的先辈正是因这场战争及后续的军事政治行动而驻居在黔中地区的。

屯堡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

屯堡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

一、屯堡文化的历史价值屯堡文化是指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一带地区特有的一种壮美的农村文化。

它以屯堡村落建筑为代表,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形态,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

1. 传承千年的建筑风格屯堡文化的建筑以屯堡寨楼为主,这种寨楼特别适应当地山地平原与水域分布不均匀的地理环境。

寨楼在历史上承担着防御和居住的功能,其建筑风格独特,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建筑艺术,对于我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屯堡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也体现在民俗文化方面。

屯堡地区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如祭祀活动、民间歌舞、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民俗文化的传承,展示了古老的乡村文化风貌,对于研究我国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承载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屯堡文化作为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地区的重要历史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

通过屯堡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变迁,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国家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屯堡文化的当代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屯堡文化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有着当代的意义,对于促进文化传承、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影响。

1. 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屯堡文化作为当地独特的文化景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通过挖掘和开发屯堡文化,可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也有助于提升屯堡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2. 丰富文化休闲生活屯堡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休闲生活。

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体验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手工艺制作、民俗文化表演等,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增进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3. 促进文化传承和保护屯堡文化作为我国传统乡村文化的代表,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传承和保护价值。

贵州安顺屯堡文化社会特征及价值

贵州安顺屯堡文化社会特征及价值

贵州安顺屯堡社会特征及屯堡文化价值小云摘要:贵州安顺的屯堡乡民来自明朝调自中原及江南的屯兵,由于当地的地理地貌与屯堡先民的使命相合,所承载文化得以在区内封闭生存。

屯堡内通婚,区内各种组织繁多,其功能在于扩展核心家庭的文化及社会关系的构建。

有不同于其他农村地区的发达的社区公共空间。

屯堡文化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和谐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等诸多价值。

关键词:屯堡,屯堡文化,社会特征有明一代,随着明王朝“调北征南”的军事政治行动和后继的开发西南边疆的战略举措,大批中原和江南各省军士及其家属入驻西南,开始了贵州历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开发,在黔中一带积淀为汉族移民独特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语音语义、衣着服饰、宗教信仰及建筑风格等文化事象,并保持相对自我封闭状态,代代相传,相沿成习;在闭塞的山区条件下,组成独特的屯堡村寨,形成特殊的屯堡文化。

由于当时屯兵占据的是贵州最富庶的黔中地区,“屯堡文化”也成为黔中最重要的文化组成成分之一,影响着贵州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尤其当年屯兵在四川、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大部分地域的移民与当地居民和后来移民均已实现地域性同化之后,黔中安顺的“屯堡文化”就成为目前国内仅存的因汉民族600年前集团迁徙积淀而成的地域历史文化现象。

一、黔中地理位置有利于屯堡文化聚集与发展屯堡人在黔中地区呈联系紧密、散点分布、居住集中的分布状态。

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看,黔中在“调北征南”之前,就是湖广通往云南的重要和惟一的驿道所经之地,“调北征南”,建立贵州行省之后,更成为黔之腹、滇之喉的战略要塞,是明王朝军事政治举措中屯田戍守的重要营地,外部有河、山自然阻隔,内部交通相对便利,开放度大,这对于当初负有“七分屯田、三分征战”的使命,既要农耕自给,又要面对周边“夷民”叛乱等生存境遇和制度安排的屯堡先民来说,提供了内部通讯呼应便捷,对外封闭阻滞,适宜迁徙而来的集约化族群稳定生存的条件。

也正是黔中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的特殊条件,为大规模的屯堡先民及后续移民的安居和统一社区结构的形成,文化、礼仪、宗教的传承等提供了物质资料和资源互补的各种条件。

屯堡文化-感受六百年前大明遗风

屯堡文化-感受六百年前大明遗风

屯堡文化-感受六百年前大明遗风感受六百年前大明遗风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这里悄悄地传承了六百年,它被当今的学者称之为屯堡文化。

位于中国贵州省中西部的安顺市,这里除了有著名的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之外,安顺的屯堡文化,是贵州又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

屯堡文化的形成与六百年前的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的“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有着密切的关系。

明洪武年间,三十万征南大军入黔,战事平息后奉命屯田戍边,由此繁衍生息,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被称为“屯堡人”,他们至今仍延续着鲜明的军旅屯耕遗风,传承着明朝江淮的汉族古老文明,形成了今天的“屯堡文化”。

在贵州省平坝县,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的屯堡建筑、地戏、花灯及明代江南汉族服饰、习俗、语音、歌谣等,被众多学者、专家誉为“大明遗风”。

明王朝为了制止内患,巩固边睡和减轻驻防军队的粮响负担,实施屯田制后,官兵民众,跑马圈地,聚伍为营,聚族而居,立栅建寨,一个个屯堡村落在安顺的山野林间出现。

几十万人的军屯军堡、民屯民堡、商屯商堡就这样相继聚落而成今天的屯堡建筑群体。

屯堡人利用安顺一带碳酸钙岩层的丰富资源,从简陋的栅栏式建筑,演变成封闭式建筑结构。

以石头寨墙或村民房墙连体,再配上碉楼、碉堡,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建筑群体。

平坝保留了屯堡文化丰富的历史遗存,各类屯堡文化类型齐全,在黔中屯堡文化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天龙文化景区则是屯堡文化各种类型的集中体现和典型代表。

屯堡文化以其遗存的古风和鲜明的特色为世人所惊叹、震撼。

一是屯堡民居。

走进屯堡村寨,看到的是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道石头的墙,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屯堡人将石头工艺发挥到了极至。

二是屯堡服饰。

主要体现在屯堡妇女身上,头上一个罩罩,耳上两个吊吊,腰上两个扫扫,脚上两个翘翘,是民俗考古游览观光的活化石,是活着的历史。

三是屯堡地戏。

演员头戴“脸子”,身着长衫,背插小旗,腰系战裙,就竹鞭为金戈铁马,依桌椅象征高山要塞,展现击鼓进兵、鸣金收兵的古代战争景象,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安顺屯堡文化

安顺屯堡文化

安顺屯堡文化,是贵州特有的一种文化资源。

安顺屯堡文化在六百余年间既自觉地、顽强地固守自己的故土文化,绝不与寓居之地合流;但群体内部的原有成分本非绝对的单一和纯粹,在长期封闭的屯堡中代代厮守,必然要相互渗透。

于是,终于形成了既迥异寓居地域,又不再能还原于父母之邦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这样的文化,既蕴藏着无穷尽的谜底,也就散发出无穷尽的魅力。

探之弥远,究之弥深,成为了一门多学科、全方位的“安顺屯堡学”。

目前,屯堡研究正方兴未艾,日渐趋于深入和系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全面了解屯堡文化的独特形态和深邃内涵。

一、什么是屯堡文化明代以来,历史的风云把安顺卷入了纷飞战火之中。

朱元璋为率疆一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派大将汤和率兵南征贵州,时任普定路土知府的适尔归顺了明王朝。

第二年改设普定府,适尔任知府。

适尔死后,安锁继任。

当时,元朝势力仍盘踞云南,元梁王巴匝刺瓦尔密不服从明王朝统治,胁迫安锁反叛明朝,并斩杀明朝派来的使臣,这激怒了明朝皇帝。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率30万大军第一次“调北征南”。

大本营就设在距旧州不远的刘官乡陇大寨,当年叫傅家大寨。

距傅家寨不远的平坝白云区肖家庄,是先行官肖缓的治所。

征南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很快攻克普定,安陆侯吴复和顾成斩杀梁王派来的将军金容刀,生擒安锁,安顺一方战事初平。

紧接着两路大军直捣云南,元梁王败死,战事结束。

但没几年,烽火又起,傅友德不得不奉旨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率兵第二次“调北征南”。

征南战事一直延续了许多年,军事镇压的结果,并未制服西南,反叛之火不时重燃,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

朱元璋采纳大臣意见,以征剿与安抚相结合的策略,除置官设卫外,推行屯田制度,按三比七的比例,三成军队驻扎城市,七成军队屯驻农村,并按总旗每人领种田地24亩,小旗每人领种20亩,屯军每人领种18亩的比例发给田地,使屯军和家属就此立寨安居。

此外,明王朝又以“调北填南”的举措,从中原、湖广、江南等省强行征调大批农民、工匠、役夫、商贾、犯官等迁来黔中,名曰“移民就宽乡”,发给农具、耕牛、种子、田地,以三年不纳税的优惠政策,就地聚族而居,与屯军一起,形成军屯军堡、民屯民堡、商屯商堡,构成安顺一带独特的汉族社会群体——安顺屯堡。

【推荐下载】屯堡文化中的伦理价值观

【推荐下载】屯堡文化中的伦理价值观

[键入文字]
屯堡文化中的伦理价值观
在中国古代伦理中,儒家占据着整个传统伦理思想体系的主导地位。

封建统治阶级借助儒家伦理道德作为统一各族的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积极的作用,曾促进汉民族的形成和各民族的融合,屯堡文化正是一个鲜活的见证。

要了解屯堡文化的伦理道德思想,首先还得从屯堡人世代供奉的祖宗灵位说起。

 一、天地君亲师是屯堡人伦理观念的核心屯堡文化是明代从江南随军或经商到滇黔的屯军、商人及其家眷生活方式的遗存,随着时代的变迁,贵州安顺一带的屯堡人几近完整地保存着600余年前江南人的生活习俗。

历经岁月变迁,屯堡人天地君亲师的核心思想仍祭奉在他们的祖宗灵位上,得到世代供奉与传承。

 天地君亲师是中国民间祭祀的对象,是古代祭天地、祭祖宗、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

屯堡人的家中,房屋的正室设有供奉的神榜,将天地君亲师置于正中醒目位置,把先师孔子置于首位,历代祖先置于末位以供奉。

屯堡人家的神榜一般分为上下两部分,天地君亲师位置于上部分,分别由一副对联、一副长联、一副子联、以及中条幅构成。

 对联:(上联)天地德祖宗恩当酬当报;(下联)黄王土圣贤书可耕可读。

1。

对屯堡文化的认识与感悟

对屯堡文化的认识与感悟

对屯堡文化的认识与感悟屯堡文化是指中国古代的一种农耕文化形态,在历史上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兴盛于青铜器时代和传统的农耕文明时期。

屯堡文化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其代表性遗址有山西省平遥县的屯村遗址和河北省隆尧县的大汴塘遗址等。

在屯堡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是屯堡制度。

屯堡制度是指以一个自然村社区为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农田和聚居区并且形成相对封闭性的农耕生活。

这种制度主要体现了古代农耕社会对生产和生活的组织方式,强调了农民的自给自足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屯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也为古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屯堡文化还表现出独特的器物、艺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

在屯堡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青铜器和玉器等生产和生活用具,这些器物的制作工艺及纹饰风格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审美观念。

此外,屯堡文化还流传下来一种祭祀宗教的信仰形式,人们通过建造神庙和祭祀神灵的方式来祈求风调雨顺和丰收。

对于屯堡文化,我有一些个人的认识与感悟。

首先,屯堡制度的出现是古代农耕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生产和生活的管理和组织。

其次,屯堡文化在器物制作和艺术方面展现了独特的特点,这些文化遗产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此外,屯堡文化还体现了人们对祭祀宗教的崇拜和信仰,这种宗教信仰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凝聚了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对屯堡文化的认识与感悟是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屯堡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组织方式、生产生活的方式以及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认识与感悟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古代社会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论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论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论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屯堡文化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教育师通过屯堡文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让儿童了解和感受到屯堡文化的瑰丽和博大精深,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准则。

屯堡文化强调尊老敬老和孝道文化,在学前教育中,可以通过讲述富有传统底蕴的神话故事、传统习俗以及拜访屯堡进行实地参观等方式,使儿童理解并内化这些儒家思想。

这有助于他们树立尊重长辈和关心他人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社交技能。

屯堡文化可以增强儿童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

屯堡作为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劳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学前教育中,教育者可以通过讲述屯堡文化的起源和传承,印刻屯堡文化的符号和文化,传达屯堡文化的精神内涵,加强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这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渗透还可以促进儿童的专注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屯堡文化注重细节和品质,强调凝神聚力和劳动创造。

在学前教育中,可以通过让儿童参与屯堡文化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游戏等方式,提供专注和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在制作剪纸、绘画、制作屯堡建筑模型等活动中,让儿童借助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这有助于促进儿童的感觉发展、认知发展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还可以提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屯堡文化强调团结合作、互助共赢的价值观,通过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儿童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加强儿童与其他儿童及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进行屯堡文化相关的活动中,可以组织儿童进行团队游戏、角色扮演和合唱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屯堡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促进专注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论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论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论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屯堡文化是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特有的农耕社会形态和民俗风情,它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发展,并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思想和行为方式。

学前教育是培养孩子的基本品质和道德素养的重要阶段,而屯堡文化作为当地的文化传统,对于学前教育的有效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进行探讨。

一、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历史渊源屯堡文化的历史渊源源远流长,它是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

在教育方面,屯堡文化始终是对于当地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传承。

在学前教育中,屯堡文化的历史渊源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资源,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屯堡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勤劳、朴实、诚信,它是一种淳朴而纯真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在学前教育中,这种理念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品质和道德修养。

在学前教育中,可以借助屯堡文化的核心理念,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和图书等形式,向孩子们传达勤劳朴实、诚信正直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文化活动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屯堡文化作为当地的特色文化,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渗透到学前教育中。

在幼儿园或托儿所中,可以组织展示屯堡文化的手工艺活动、演讲比赛和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通过这些形式激发孩子们对屯堡文化的兴趣和了解,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体验教学是学前教育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

在学前教育中,可以通过屯堡文化的体验教学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农耕生活和手工艺制作,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对于屯堡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屯堡文化作为当地的文化传统,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亲子游戏、生活实践等形式,向孩子传递和渗透屯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让孩子在家庭中就能够感受到屯堡文化对于自己成长的影响。

安顺屯堡社会组织的教育价值研究

安顺屯堡社会组织的教育价值研究

安顺屯堡社会组织的教育价值研究屯堡人作为一支独特的汉族亚文化群体,凭借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质所形成的族界标识,在周边少数民族和汉族后移民的两个族群之间保持和维系着“我族”与另外两个“他族”之间的“双重”边界。

作为六百年前明廷在黔中实施“调北征南”与“调北填南”军事政治行动的历史产物,屯堡人凭借对入黔始祖的族源记忆(本研究将之称为“屯堡记忆”),在与当地少数民族和汉族后移民的交往、互动与博弈中,维持着自己的族群认同与边界,证实着自己现实存在的历史性与合法性。

运用复杂的思维方式,本研究视屯堡文化为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

屯堡人最初形成的动力源自于国家制度,而也是因为失去了国家制度的保障才有屯堡人。

屯堡人正是以想象中的“国家”为轴心,构筑了融合血缘、地缘和身份三维一体的“屯堡记忆”为族群的认同中轴,在黔中这个独特的空间场域内,实现了时间、空间和意识形态的相互关联,形成了屯堡人这个极具地域性的社会群体。

屯堡人也正藉以发轫于复杂系统内在的自组织性为潜在的生命力,在适度开放中实现和完成了族群的构建和文化的生成。

本研究选取了展演“屯堡记忆”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活动——“抬汪公”和“地戏”,运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活动的组织形态“十八会”和“地戏堂”的人员构成、推举办法、分工方式以及活动过程进行考察和分析,将其组织特征归结为组织系统的开放性、参与主体的自发性、主体之间的平等性和组织过程的自主性。

在此基础上探究组织形式中内蕴的自组织运行机制,机制运行的非宗族社会结构以及作为自组织运行机制内生力的“文化心理场”。

在屯堡这个超越传统乡土社会,实现血缘和地缘相分离的聚落中,具有自组织运行机制的社会组织替代了传统的宗族组织,成为屯堡人文化性生成的主要组织形式。

屯堡人以时间向度的“屯堡记忆”为经线,实现纵向历史延绵;同时,以自组织性的社会组织为纬线,实现个体与群体的横向现实整合。

在历史和现实所确立的坐标内,屯堡人完成了文化性的生成。

论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论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论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学前教育是孩子教育中的重要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也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屯堡文化概述屯堡,又称乡屯、乡寨,是中国江西、安徽等中部地区特有的一种聚居形式。

屯堡文化是源自明清时期的一种农耕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屯堡文化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民间艺术和独特的生活习俗而闻名。

其纯朴的生活方式、尊重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为学前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二、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1.培养孩子的民族意识屯堡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民族气息,通过屯堡文化的渗透,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民族意识。

让孩子了解传统的建筑风格、民间艺术和节庆习俗,能够激发孩子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培养孩子对民族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健康的文化认同。

2.增强孩子的文化自信屯堡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屯堡文化的渗透,孩子将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卓越成就,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

3.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屯堡文化中反映出一种淳朴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通过体验屯堡文化,孩子们可以体会到一种简单、朴实的生活方式,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4.拓展学前教育的教育内容屯堡文化的渗透,可以为学前教育中的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素材。

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可以融入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让孩子们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拓展学前教育的教育范围,提升学前教育的丰富性和深度。

论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论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论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屯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对于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首先,屯堡文化可以为学前教育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

屯堡文化丰富而深厚,包含了丰富的儒家思想、传统礼仪、传统工艺等元素,这些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性格形成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通过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屯堡文化,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骄傲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品格修养和道德观念。

其次,屯堡文化可以为学前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屯堡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文学、音乐、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这为学前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在学前教育中,通过教授儿童屯堡文化的经典诗词、音乐和绘画,可以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此外,通过学习屯堡文化中的传统戏曲,可以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再次,屯堡文化可以为学前教育提供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屯堡文化注重教育的个别化和差异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学前教育中,可以借鉴屯堡文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创造力。

同时,屯堡文化中的传统故事和寓言也可以被运用在学前教育中,用来培养儿童的情感态度和道德价值观。

最后,屯堡文化的有效渗透可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传承。

屯堡文化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儿童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前教育中屯堡文化的渗透,可以帮助儿童对自己的家乡和传统文化产生归属感,并促使他们对本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

这对于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可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特色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促进地域文化传承的机会。

民族服饰的文化感召——“屯堡文化”现象的思考

民族服饰的文化感召——“屯堡文化”现象的思考
究 屯堡 的汉服 ,对 于 我 们现 在 研 究 历史 有 很 大的 启 迪作 用 在宴 会 颁 奖 做 秀 宣 传 时 .有 中 国 人 在 的 地 方 .我 们 就 不 难
不 由得再 次 让 我细 细 地 翻 阅历 史
看 到 中 式 服 装 的 影 子 ,我 们 也 常 因旗 袍 、中 山装 作 为 民族 随 明代 移 民从 安 徽 传来 .在 安 徽 当地 早 已失 传 .在 屯 堡 却 得 到 完 好 保 存 。其 服 饰 建 筑 以 及 娱 乐 方 式

等 .时至 今 日 .也 依 然恪 守 其 世 代 传 承 的 明 朝 文 化和 生 活 习俗 。
维普资讯
民族服 饰 的 文化 感 召
“ 堡文 化 ’ 象 的思考 屯 ’现
N I oN L CLoTHI NG, S CUI . AI I P I [ M EL
了 解 历 史 ,传 承 文 明 ,吸 收 传 统 文 化 之 精 华 ,为古 老 的服 饰 文 化 注 入 新 的理 念 ,设 计 出我 们 民族 服饰 的 时 尚精 品 ,既 是 时代 的感 召 ,也 是我 们 肩 负 的 重任 。
个 性 风 格 和 特 色 ,有 着 很高 的 艺 术价 值 .是构 成 我 们 民族 文 化 遗 产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随 着 二 十 多 年 改 革 开 放 的 深 入 和 社 会 文
历经 6 0年 的 沧 桑 .它 既 保 留 了先 祖 的 文 化 传 统 .又 在 长 期 的 0 生 产 劳动 中创造 了独 特 的地 域 文 明 . 成 了今 天独 具 特 色 的 屯 形 堡 文 化 现 象 。专 家 称 .屯堡 是 汉 族 文化 的 活 化 石 .是 世 界 上 最 后 的 明代 古村 .也 许 是 世 界 上最 后 一 块 完 整 地 保 留汉 族 服 饰 文 化 的地 方 了 。

贵州安顺 屯堡文化 介绍

贵州安顺 屯堡文化 介绍

“每当我想起我们的祖先金戈铁马风尘仆仆地从故乡南京来到贵州的情形,心里就特别地激动和自豪!”
“地戏”的保存
• 解放后反复的政治运 动让地戏几乎销声匿 迹,地戏剧本也大多散 失。文革结束后,政府 又重新允许唱地戏,屯 堡人们凭着在十几年 的时间里回忆整理并 重新创作了包括《投 唐》、《罗通扫北》、 《薛刚反唐》、《岳 传》在内的十几部地 戏剧本,总共二百多万 字,成为屯堡文化最 珍贵的“戏剧活化 石”。
历史来源
据史书记载,14世纪中叶,朱元璋平定天下一统中原之后,为了肃清盘踞在云南的元朝残余 势力,任命征南将军,率领江南30万大军出征云贵高原。战事结束后,为了巩固西南疆土的 边防,明朝廷命令这些兵士携家眷在黔中“屯田戍守”,从此开启了这些江南移民六百年在 云贵高原的守望历程。
屯堡地区指的是安顺周围方圆一千多平方公里内的数百个村寨,屯堡人的祖先是 明初从应天府(今南京)入黔屯军的江南兵士,由于高山深壑的阻隔,30万屯堡人600 年来世代保持着很多明代江南地区汉人的生活习俗和特征。
表演地戏的男演员们头罩黑纱,额顶面具,持戈扬盾,随着高亢的鼓点声且歌且舞。仔细听其 唱腔,激越苍凉、悲壮唯美,充满了屯堡人对祖先戎马生涯的讴歌和怀念。在这种比京剧还古 老的武戏中,大明开朝老祖们金戈铁马的英雄人生被一遍遍地上演、一次次地升华。
传统 放河灯
• 每年的阴历七月十四日是鬼节,屯堡人放河灯的日子。这天晚上,屯堡地区的每家每户都要把亲 手制作的南瓜灯放在河面上,任其漂流而下,把逝去的先人们对家乡的思念送到遥远的南京。
欢迎大家到贵州安顺*西秀区 云峰*屯堡文化区 参观旅游
谢谢欣赏Biblioteka 与贵州其他汉人地区方言差异较大的屯堡话,有 不少发音听来很像是南京郊区一带的方言。

黔中屯堡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启示

黔中屯堡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启示

黔中屯堡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启示在当代社会,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黔中屯堡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将其融入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中,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本文将探讨黔中屯堡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时代价值及其在实践中带来的启示。

首先,黔中屯堡文化是贵州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变迁和民族的智慧。

在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中引入这一文化元素,就像是在干涸的河床上注入一股清泉,能够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学习黔中屯堡的历史、艺术、建筑等,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起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其次,黔中屯堡文化融入民族观教育的过程,就像是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

这种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还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和学习黔中屯堡文化,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感。

再者,黔中屯堡文化的融入还带来了一系列实践启示。

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黔中屯堡文化的魅力。

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研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最后,黔中屯堡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实践启示还包括对教育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难以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而将黔中屯堡文化等生动的文化元素融入教育过程,就像是给教育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他们全面、深入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屯堡文化中的伦理价值观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屯堡文化中的伦理价值观,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在中国古代伦理中,儒家占据着整个传统伦理思想体系的主导地位。

封建统治阶级借助儒家伦理道德作为统一各族的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积极的作用,曾促进汉民族的形成和各民族的融合,屯堡文化正是一个鲜活的见证。

要了解屯堡文化的伦理道德思想,首先还得从屯堡人世代供奉的祖宗灵位说起。

一、天地君亲师是屯堡人伦理观念的核心屯堡文化是明代从江南随军或经商到滇黔的屯军、商人及其家眷生活方式的遗存,随着时代的变迁,贵州安顺一带的屯堡人几近完整地保存着600余年前江南人的生活习俗。

历经岁月变迁,屯堡人天地君亲师的核心思想仍祭奉在他们的祖宗灵位上,得到世代供奉与传承。

天地君亲师是中国民间祭祀的对象,是古代祭天地、祭祖宗、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

屯堡人的家中,房屋的正室设有供奉的神榜,将天地君亲师置于正中醒目位置,把先师孔子置于首位,历代祖先置于末位以供奉。

屯堡人家的神榜一般分为上下两部分,天地君亲师位置于上部分,分别由一副对联、一副长联、一副子联、以及中条幅构成。

对联:(上联)天地德祖宗恩当酬当报;(下联)黄王土圣贤书可耕可读。

子联:(上联)天地盖载恩,国家水土恩;(下联)日月照临恩,
父母养育恩。

中条幅:天地君亲师位。

(有些人家君为国)长联:(上联)大成至上,先师孔子,四配十二哲,两广诸贤,上古制字,苍颉圣人,始制衣冠,轩辕帝君,忠义仁勇,关岳二圣,文吕帝君,助笔魁星;(下联)当年太岁,至德尊神,和合二圣,文武财神,后程教稼,神农帝君,东厨师命,灶王二君,青城得道,丑午宫中,*氏堂上,历代祖先。

当中的*为家庭姓氏,随各家的姓氏不而改变。

祭天地源于自然崇拜,中国古代以天为至神,主宰一切,以地配天,化育万物,祭天地有照服天意,感谢造化之意。

祭祀君王源于君权神授舰念,因为在封建社会君主是一国之象征,所以祭袍君主也有祈求国泰民安之意。

祭亲也即是祭襁的意思,由原始的祖先崇拜发展而来。

祭师指祭圣人,源于祭圣贤的传统,不仅指作为万世师表的孔予,也泛指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传统。

天地君亲师作为屯堡人长久以来祭拜的对象,充分地表现出屯堡人对天地的感恩、对君师的尊重、对祖辈的怀念之情。

同时也体现出屯堡人的敬天法地、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伦理价值观。

二、屯堡文化中的伦理价值观天地君亲师牌位的产生根源于儒家思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徐梓指出: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苟子》。

东汉时期,在《太平经》中就出现了形式整齐的天地君父师的说法。

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已经正式出现。

明朝后期以来,崇奉天地君亲师在民间广为流行,把它作为祭祀对象也已经比较普遍。

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
的次序,并对其意义进行了诠释,特别突出了师的地位和作用。

从此,天地君亲师就成为风行全国的祭祀对象。

不难看出,天地君亲师牌位的起源与儒家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统治者对天地君亲师的极力推崇,也说明了天地君亲师这一伦理价值系统可以从思想上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统治阶级对社会进行管理。

1、以天地为核心的自然伦理思想古人认为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天赋予人以吉凶祸福,它主宰人、特别是主宰国家王朝命运,并赋予人仁义礼智信的存在,同时天又是与自然互为代表的,对天的崇敬,也是对自然的敬畏,因此,天成为人们敬畏、供奉的对象。

古有天为父地为母之说,亦即说人类是天地所生所养。

天,在传统的观念中是人间祸福的主宰,也是自然的支配者。

它不仅会给人类带来福泽,同时也会降临灾难。

地,生长万物,以供人们的衣、食、住、行。

天无日月,就无昼夜、四季的交替,没有阴阳的交替,大地上的万物就不能生长。

天地、人三者是互为统一的,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就是最为精辟的诠释。

2、以君亲为核心的宗法伦理思想所谓君,主要指历史上的有道明君,如屯堡神榜长联中的上古制字,苍颉圣人始制衣冠,轩辕帝君后稷教稼,神农帝君东厨师命,灶王二君,正是诸如苍颉、轩辕、后稷、神农等圣君,把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引导至文明时代,发明了各种生活工具,提高了生活质量,奠定了人伦大纲,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

这里的君,又有至尊之意,还可以理解为国君、君主、天子、皇帝,亦即一个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皇帝代表天来统治黎民百姓,因此,百姓必须绝对服从、拥护,对统治者的顺从,也就是对天的敬畏。

亲,不仅只针对至亲者父母,也指整个家族、亲缘血脉关系。

《二十四孝》的故事广为流传,可见中国传统孝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屯堡神榜把亲放到中条幅,就是教育后代为人子女应当孝顺父母。

在古代中国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君亲位的突出,更加鲜明地印证了其宗法伦理思想的根深蒂固。

3、以师为核心的行为准则伦理思想师,主要指圣哲,神榜上供奉的大成至上,先师孔子,四配十二哲,两广诸贤都是师的表率,屯堡人将其奉于神榜,不仅教育后人要记住这些圣哲,更要以其为精神典范,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时刻铭记作为师者的教诲,将其道德精神融会贯通到具体生活之中。

综而观之,天地君亲师综合了自然伦理、宗法伦理以及行为准则伦理的价值观,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对天地君亲师的崇奉祭拜,正是古人追求社会和谐繁荣昌盛的集中体现。

三、屯堡文化中伦理价值观的现世意义天地君亲师作为中华民族祭祀的对象历史悠久,其形成的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规范,已深深地渗透在中华民族家教家传的言行举止之中。

屯堡人对天地君亲师的祭奉,不仅体现出屯堡人的精神信仰,也映照着屯堡人的伦理价值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屯堡人这种焚香祭拜天地君亲师牌位的现象在本质上又有别于宗教祭拜,它源于祖宗祭拜,
其意义又远超于祖宗祭拜,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行为就成为了屯堡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风俗习惯。

屯堡人家的神榜通常置于正屋,一进家门,即可看见。

其位置的醒目,无时无刻不在警示着每一个家庭成员要铭记供奉的内容,并身体力行之。

正屋对屯堡人来说,是一个庄重严肃的地方,是家庭祭拜、商议大事、教育子女的神圣之地,将天地君亲师供奉于此,希望得到列祖列宗的庇佑与指点。

在屯堡乡民社会,整体受教育的程度并不很高,特别是解放前出生的屯堡人,能识文断字的并不多,能对所供奉神榜做详解的屯堡人就更少了,但这并不阻碍屯堡人以其丰富的内容教育子女,即便是目不识丁的屯堡妇女,也能通过口授的方式,大致说出神榜所供奉的内容及其意义。

600多年来,屯堡人正是以供奉这种淳朴而虔诚的方式,世世代代秉承祖宗教诲:敬畏天地、精忠报国、孝顺父母、尊师重教。

正如许道云先生所说,屯堡人的神榜是一块教育牌匾,具备了丰富的教育价值。

屯堡人将其崇拜的人物偶像加以神化,寓教于供,是早期屯堡人家庭教育的一个特色,其教化作用至今还在屯堡人家庭教育中产生一定影响。

越来越希望艺术、评论和教育把社会现实展现成一种问题多多的现实。

但导演的这种明智确实既增加了影片在不同类型群体中的可接受性,同时又避免了因过度执着于自我表达而走人孤独的镜中迷宫的倾向
总结:屯堡文化中的伦理价值观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