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与IAS/IFRS的比较(IX)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主要差异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主要差异一、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差异:1.重估资产:CAS允许企业通过重估来计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而IFRS不允许该做法。
2.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CAS将投资性房地产分为两个类别进行计量,即持有至到期和持有至出售;而IFRS将投资性房地产统一计量为公允值。
3.负债计量:CAS将所有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金或其等价物定义为负债,而IFRS使用了更广泛的负债定义。
二、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差异:1.收入确认时间:CAS要求满足已经产生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金可以可靠计量的条件方可确认收入,而IFRS则要求收入产生的经济利益必须流入企业,且能够可靠计量。
2.长期合同:CAS要求在长期合同中使用百分比完成度法来确认收入与费用,而IFRS则可以选择使用百分比完成度法或完成合同阶段的方法。
3.租赁:CAS基于租赁合同的不同类型,采用了不同的确认原则,而IFRS则统一要求披露租赁合同。
三、员工福利的计量差异:1.养老金计量:CAS允许使用公允值法计量养老金负债和资产,而IFRS则要求使用累积计数法计量。
2.养老金资产的处理:CAS允许在养老金计划中测量资产的盈余,而IFRS则禁止该做法。
四、业绩报告的差异:1.每股收益的计算:CAS要求使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每股收益,而IFRS 则要求使用基本和稀释法。
2.报表类别:CAS规定了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报表和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而IFRS则没有强制规定报表类别。
总的来说,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存在着一些重要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国和国际在会计原则和实践上的差异,反映了两者在监管、法律和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要求。
对于在中国和国际市场上运营的企业来说,了解并遵守这些差异是十分重要的,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的比较会计准则是为了规范和统一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原则。
国际会计准则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制定的,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
中国会计准则(CAS)则是中国国家财政部发布的适用于中国境内企业的会计规范。
本文将对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进行比较,从财务报告的内容、原则、应用领域和执行要求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财务报告的内容国际会计准则要求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五大要素。
资产和负债按照预期利益流入或流出的次序排列,所有者权益根据实际权益的来源归类,收入和费用按照经济性质分开报告。
中国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内容相对更加详细。
除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外,还包括其他综合收益、现金流量表、留存收益、利润分配等内容。
这些信息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二、原则的差异国际会计准则强调“公允价值”原则,即根据市场价格或者理论模型确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而中国会计准则更加注重“成本”原则,即按照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这导致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两者存在差异。
例如,在投资物业的会计处理上,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将房地产按公允价值计量,而中国会计准则要求将房地产按成本计量。
这就导致同一份财务报告中,不同会计准则下的资产价值可能存在差异。
另一个例子是在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上,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将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而中国会计准则则允许根据合同规定或者成本计量进行分类处理。
这也导致在金融工具的计量和披露上两种准则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应用领域的差异国际会计准则被广泛应用于跨国公司和上市公司,以及在国际交易中需要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企业。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能够满足全球资本市场的需求。
中国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中国境内的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中国会计准则与中国公司法律、税务法规相衔接,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国际会计准则(IAS)等用于规范全球范围内的财务报告
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国际会计准则(IAS)等用于规范全球范围内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一个组织展示其财务状况和业绩的重要手段。
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可比性和透明度,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国际会计准则(IAS)等被广泛采用用于规范全球范围内的财务报告。
本文将探讨IFRS和IAS对全球财务报告的规范作用。
一、IFRS和IAS的概述IFRS和IAS是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发布的一系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用于比较规模较大、有公开责任的机构,而IAS则用于规模较小的机构。
这些准则旨在提供全球范围内的一致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的财务报告。
二、IFRS和IAS的优势1. 提升财务报告的可比性:IFRS和IAS标准的一致应用有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之间进行跨境比较,从而提升了财务报告的可比性。
这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了解和评估。
2. 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IFRS和IAS的规范要求企业披露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财务信息,包括关键的会计政策、估计和判断。
这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投资者对企业决策的信任度。
3. 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由于IFRS和IAS的广泛应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更容易理解和分析企业的财务报告,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机会。
4. 减少财务报告错误和欺诈行为:IFRS和IAS规范了财务报告的编制原则和披露要求,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了错误和欺诈行为的可能性。
三、IFRS和IAS的挑战尽管IFRS和IAS的应用具有很多优势,但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1. 国家间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财务报告的要求和实践上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在全球范围内的IFRS和IAS的应用存在一定的灵活性。
因此,在跨国企业以及全球投资者之间的比较和理解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与IAS/IFRS的比较(I)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与IAS/IFRS的比较(I)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与IAS/IFRS的比较(I)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辉许家林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也使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本文拟陆续将我国所发布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分别与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IFRS)进行比较,以飨读者.一,存货准则的比较为了规范存货的会计核算,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曾于1975年1O月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IAS)第2号《IAs2——历史成本制度下存货的计价和列报》.1993年12月,IASC对其进行了修订,更名为《IAS2-_存货》,对自1995年1月1日或以后开始的报告期的财务报表生效.2004年,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IAS2进行了改进,改进后保留了原准则中存货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主要变动是取消了存货成本计算中的后进先出法,另外还重新界定了存货初始成本的构成,并对准则目的和范围的表述进行了调整.我国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的比较见表1.裹1存货准则比较裹比较项目中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主要内容比较及差异准则制规范存货的会计处理,主要问题是作为资产确认的成本金额IASB改进后删除了原来定目的规范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以度在确认相关收入时谊资产成本的结转."历史成本制度"的表速.完全排除在准则范围之外的存货,包括:(1)建造合同(包括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准则:(1)消耗性直接相关的劳务合同)形成的在建工程;(2)金融工具;(3)与农我国新准则取消了原准则中准则涉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业活动相关的生物资产和收获时的农产品.仍然在准则范围之的两项排除IA改进后的准则明厦范围物资产》;(2)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适内,但不适用该准则计量要求的存货,包括:(1)按特定行业已经确区分完剑非除在准则范围之外确立的惯例,以可变现净值计量的,生产者作为存货的农林产品的存货和仍然在准则范围之内,但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和收获后的农产品,矿物和矿产品;(2)商品经销商一交易商持不适用准则计量要求的存货.有的,以公允价值减去销售成本计量的存货.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存货,指下列资产之一:(1)在正常经营过程为销售而持有我国新准则对原表迭进行存货定叉的;(2)为这种销售而处在生产过程中的;(3)在生产或提供劳了规范,内客与国际会计准则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务过程中将要消耗的材料和物料.基本一致.料和物料等.存货确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嚏我国新准则的规定与原准认:(1)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l元具体规定.则一致,国际会计准则没有明认要求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确规定.一般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存货的成本应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我国新准则的规定与原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原则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所组成.致.采购存货的采购成本一般包括购买价款,相存货的采购成本由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日后退我国新准则取消了原准则对成本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税除外)以及可以直接归属于产品,材料和劳务的费用所组成.商品流通企业的单独规定.IAsB存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商业折扣,回扣和其他类似的项目,~-r:t在确定采购成本时扣除.改进岳的准则不再允许主体将汇兑差额计存货的采购成本.货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与生产量直接相关的成本,诸如直接的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人工等;还包括各种固定和变动的间接生产费用的系统分配额.初制造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固定的间接生产费用是指无论生产数量多少都保持相对不变的我国新准则取消了原准始加工而发生的各项问接费用.企业应当根据制造那些生产间接费用;变动的间接生产费用是指随着生产数量直则中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的列计成本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接或几乎直接变动的那些生产间接费用.固定的间接生产费用示;国际会计准则中未使用制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如果同时生产两种根据生产设备的正常能力分配到加工成本.变动的间接生产费造费用一词,但区分固定和变量用应根据对生产设备的实际使用程度分配到单位产品.生产过动的间接生产费用并分别予以或两种以上的产品,井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程可能导致同时不止一种产品的生产,如生产联合产品或主副分配.本不能直接区分的,其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产品时,当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单独辨认时,需要在合理与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一致的基础上将它们进行分配.其他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其他成本是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过程中发生时成我国新准则取消了原准则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成本本,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的费用.中的举例.发生的其他支出.甜通扎?综合版2oo6~41m蔫鬃准下列费用应当在其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不能列入存货成本并且应在它们发生的期间确认为费用我国新准则取消了原排除计入存货成本:(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的一些项目,可以举例如下;(I)浪费的材料,人工或其他生产准则对商品流通企业的规工和制造费用;(2)仓储费用f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费用的不正常金额;(2)储存费用,除非是那些在进入下一生定.增加了第三项内容,与项目产阶段之前的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费用;(3)无助于使存货达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3)不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存能归属于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行政蕾理间接费用:(4)销售费用r我国新准则增加的规货借款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在有限的情况下,借款费用应包含在存货成本中,参照定.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费用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处理.(IAS23——借款费用》处理.一致.的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初我国新准则对投资者不公允的除外.投入的存货的成本的规定始其他方收获时农产品的成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进行了补充修订,取消了重组和企业舍并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无具体规定计式取得原准则中接受捐赠和盘盈《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企业会计的存货的成本的有关规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量定.则第l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劳务提供音的存货成本主要由直接从事提供劳务的人员的我国新准则增加的内劳务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直接从事劳务提供人工和其他费用所组成,包括监管人员的人工和可归属的间接1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厦可归属的问容,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存货费用等.与销售和一般行政人员有关的人工和其他费用不包括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在内.应在它们_发生的期问确认为费用.一致.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存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时于性质和用劳务提供者的存货成本主要由直接从事提供劳务的人员的我国新准则增加的内货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人工和其他费用所组成,包括监管人员的人工和可归属的间接容.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发出存货的成本.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费用等.与销售和一般行政人员有关的人工和其他费用不包括一致.IASB改进后的国际成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厦提供劳务的成在内,应在它们发生的期问确认为费用.对于通常不能替代的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太本,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存货项目以及为特定项目生产和存放的货物或劳务,其成本应出法".强调一致地运用的对于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按它们个别成本的具体辨认法加以确定.除此之外,存货的成成本计算方法.我国新准结益,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予以结转.企业应本应按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成本法加以确定.则也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对低值易耗品当存货被出售时,这些存货的账面金额应在有关收入被确不再单独列示移动平均转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认的期间作为费用被确认.法. 损益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低者来加以计量.我国新准则对原准则般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原可变现净值,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估计销售价格减去完中的表述进行了规范.与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覆相关工和销售估计所需费用后的净额.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则塾童壁的鸳塑旦-一一——一.——.一存预计可变现净值,是以对存货预期可以实现的金额做出估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计时能够获得的最可靠的证据为基础的.这些预计应考虑期后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事项对价格或成本波动的直接影响.对可变现净值的预计,还应货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用其生产的产成用于生产存货的材料和其他物料,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基本一致.的可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预计可按成本或更高的价格出售,则不能减记到其成本以下.然变成本计量;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而,当材料价格的下跌可以表明产成品的成本将超过可变现净现值时,那么该材料就应减记到可变现净值.在这种情况下,材料期净净值低于成本,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的重置成本可能是其可变现净值最可行的计量基础.值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确为满足公司销售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柬定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以合同价格为基础的.基本一致.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如果持有的存货量超出了销售合同所规定的数量,超出部计分的可变现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的,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企业应当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量跌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存货通常以逐项为基础,减记到可变现净值.但在某些情况价下,将类似或相关的项目合并处理,也许是恰当的.如与同一生缝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备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产线有关的存货项目具有类似的目的或最终用途,在相同的地基本一致.计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理区域生产或销售,并且实际上也不可能将它们与这一生产线提的其他项目分开估价时.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羹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在随后的每一个期间都需要对可变现净值做出新的估价.值.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当以前使存货减记到其成本以下的条件不再存在时,被减记的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金额需要转回,从而使新的账面金额成为成本与经修正过的可基本一致.回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变现净值两者中的较低者.4I冬通扎?综合版2006年第4期准则导读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存毁损和盘货的账面价值是存货成本扣减累计跌价准备后的我国新准则对毁损亏的存货金额.?无具体规定.的存货进行了补充修订.企业存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应3_3在附注中披露与存货有关的下51J信息:(1)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2)确财务报表应披露如下内容:(1)计量存货所采用的会计政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3)存货可变现策,包括所使用的成本计算方法等;(2)存货的账面总金额和按我国新准则对在附存货的披露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当期适合企业的方法分类的各类存货的账面金额;(3)按可变现净注中披露的信息进行了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3_3期转回的存货跌值记栽的存货的账面金额;(4)在当期确认为收益的任何存货规范,与国际会计准则基价准备的金额以厦计提和转回的有关情况;(4)减记金额的转回额;(5)导敷存货的减记被转回的情况或事项;本一致.(6)为负债作担保的存货的账面金额.用于担保的存货的账面价值.二,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比较1ASC于1986年3月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25号即《IAS25——投资会计》,自1987年1月1日起生效,1994年对其进行了格式重排.其相关内容被《IAs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IAs39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4o_—I{殳贽陛房地产》取代,目前不再生效.IASC于1989年4月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即《IAs28——对联营企业投资会计》,自1990年1月1日起生效.IASB于2003年12月对其进行了改进,改名为《对联营企业的投资》.本次改进中理事会保留了改进前的准则中所规定的对联营企业投资的基本处理方法,对准则的适用范围,重要影响的判断因素,豁免使用权益法的标准,联营企业的会表2计政策与报告日的要求,联营企业亏损的确认限额等进行了修改.改进后的该准则还取代了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常设解释委员会的《解释公告第3号——消除与联营企业交易中的未实现利润和损失》,《解释公告第2O号——权益法:损失的确认》和《解释公告第33号——合并和权益法:潜在表决权和所有者权益的分摊》.我国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原投资准则进行了较大范围的修订,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新准则,取代了原来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我国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主要内容分析见表2.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主要内窖分析表项目我国新准则的内客主要内容比较厦差异准则的目的'为了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我国新准则特别强调会计和制定依据准则.确认和计量.准则涉厦的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1)外币长期股权投资的折算,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原投资准则中的部分内容被《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范围折算》.(2)本准则未予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取代.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3_3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我国新准则将企业合并分企业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厦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rF合并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两种情况.同一控制下的有关期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形成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存在一定差异.长期股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权投资(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在购买日应3_3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一企业合并》的初始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计量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3_3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其他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佥厦其他必要支出.(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我国新准则增加了发行招方式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益性证券取得的和投资者投A资,应'-3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4)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允许采取得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用公允价值计量.币性资产交换》确定.(5)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确定.列通孔?综合版2006年第4期下列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我国新准则对成本法的适(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用范围进行了修订,原准则中规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够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得利益.投资企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子公司,投资企业应将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长期股范围.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本准则规定的成本法核算,编制舍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益法进行调整.核算,新准则中投资企业能够对权投资(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丸价值不能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后续计适用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量的成范围权投资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财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谊项经济活动相关的重要财务和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本法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投资企业与其他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合营企业.调整.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新准则对"控制","共同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被投资单位为其联营企业.控制"和"重大影响"的定义进在确定能否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是施加重大影响时.应当考虑投资企业和其他方持有的被投资行了重新表述,并由此定义了子单位当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核算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原则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适用范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围我国新准则对权益法的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用范围进行了修订,原准则规长期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股权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价值,应当比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O号——企业合并》的有关规定确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投资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法核算,新准则中投资企业能后续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应当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计量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编的权核算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时被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益法原则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被投资单位以后实权益法进行调整.现净利润的,投资企业在其收益分享额弥补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颈后,恢复确认收益分享颈.新准则权益法核算原则中对初始投资成本有关的调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整的规定进行丁修订,强调被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适当调整后确认.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期闻与投资企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篆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价值的概念.整,并据以确认投资收益.。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
1. 核算模式:国际会计准则(I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accrual basis),即按照经济事项发生的权益转移和组织的责任承担来进行核算。
而中国会计准则(CAS)往往更倾向于“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 over form),强调经济实质的反映。
2.利润计算方法:国际会计准则注重准确计量公司的经济业绩和盈利水平,允许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和资产重估计价来反映市场变动。
中国会计准则更加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往往使用保守的会计原则。
3.财务报表格式: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提供包括现金流量表、综合收入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内的完整财务报表。
中国会计准则则只要求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4.收入确认:国际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收入的确认原则和标准,注重交易过程的实质。
而中国会计准则则更加注重交易过程的合法性,要求满足一定的交付和支付条件才能确认收入。
5.合并财务报表:国际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的要求更加详细和严格,包括控制的定义、合并的条件以及预计收购比例的重估。
中国会计准则在合并财务报表方面缺乏具体的规定。
7.商誉计量:国际会计准则允许商誉按摊销法计量,并要求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商誉减值测试。
中国会计准则则要求商誉进行定期减值测试,不一定按摊销法计量。
总的来说,国际会计准则更加注重透明度和市场价值,强调经济实质和权责的反映。
而中国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合法性和谨慎原则,着重历史成
本和保守的计量方法。
尽管存在一些差异,但中国会计准则在不断迎合国际趋势,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并在公司治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语言、文化和法律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开展跨国交流和商业活动日益增多,一种全球性的会计准则需要建立起来。
本文将对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研究。
一、中国会计准则中国会计准则由中国会计标准委员会(ASBE)制定,是帮助中国企业制定财务报表的国家性标准。
中国会计准则共分为38 个会计准则,其中包含9 个基础准则和29 个专业准则。
其中,基础准则包括会计主体、会计政策、会计要素和会计核算等内容。
专业准则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债务重组和出售资产等专门领域的规定。
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中国会计准则存在以下优点:1. 本土化性质强:中国会计准则注重适应本地的文化和法律制度,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制定。
这样,可以确保中国企业按照国家标准合规运营。
2. 透明度偏高:国际会计准则允许一些选项性披露,而中国会计准则不允许。
因此,中国会计准则的透明度相对较高,更有助于投资者进行全面、准确的决策。
3. 细节覆盖全面:中国会计准则的细节规定相对较多,其专业领域的规定也相对完备。
这有利于监管机构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尽管中国会计准则相对完善,然而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缺陷:1. 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对比国际会计准则,中国会计准则的信息披露程度不高,如会计政策的说明相对模糊。
2. 少数股东权益处理方式存在问题:在处理少数股东权益时,中国会计准则主要采用权益法处理。
但是,权益法对于高成长的企业有时会照成误导。
3. 债务重组处理不当:在债务重组的处理上,中国会计准则没有规定准确的处理方式。
因此,会计师在处理债务重组时存在困难,这也影响了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二、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发出的一套全球性的财务信息披露标准。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的比较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的比较1. 引言国际化的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其中包括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的统一与标准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和中国会计准则(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CAS)成为了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比较这两种会计准则的异同点,探讨其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
2. IFRS和CAS的背景与特点2.1 IFRS的背景与特点IFRS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旨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会计准则统一。
IFRS强调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注重公允价值计量,力求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2.2 CAS的背景与特点CAS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会计准则。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由原来的国家会计准则逐步转向参照IFRS进行修订和发布。
CAS关注的焦点包括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法律体系,对实体性资产、非流动性资产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3. IFRS和CAS的比较3.1 会计原则与计量基础IFRS强调公允价值计量,而CAS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但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历史成本计量则保守严谨,但无法反映资产在市场价值上的变动。
3.2 表述方式与披露要求IFRS注重财务报告的可理解性和透明度,强调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CAS则更加注重会计政策的选择与顺序,同时更加注重保保守性原则。
这导致CAS在报告格式上相对于IFRS更加繁杂,且可能会增加利益相关方的理解困难。
3.3 领域或条款的具体规定IFRS在一些特定领域进行了更加具体的规定,如金融工具、报表分析等。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与IAS/IFRS的比较(VI)
龙源期刊网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与IAS/IFRS的比较(VI)作者:龚翔许家林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09期九、职工薪酬准则的比较为规范养老金会计核算,IASC于1983年发布了第19号国际会计准则即《IAS19——雇主财务报表中退休福利的会计》。
1993年11月,IASC对其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IAS19——退休福利费用》。
1998年2月,IASC发布了经过修订的第19号国际会计准则即《IAS19——雇员福利》,将所有雇员福利的会计处理统一于其中。
2000年10月,IASC理事会对IAS19进行了修订,改变了计划资产的定义,并引进对补偿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要求。
2002年5月,IASB对IAS19再次作出修订,以处理递延确认精算利得和损失、资产上限测试的相互影响。
在其后的2004年2月和12月,IASB又分别两次对IAS19加以修订,修订后的IAS19允许在精算利得和损失发生的期间,在权益变动表中对它们进行全额确认。
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该准则是根据我国现行的职工薪酬有关政策和实际做法,在借鉴IAS19的基础上起草的。
该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的比较见表9。
十、企业年金基金准则的比较《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的内容如表10所示。
第19号国际会计准则即《IAS19--雇员福利》和第26号国际会计准则即《IAS26——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和报告》亦是规范雇员福利会计处理和披露的会计准则,但是它们的相关规定与企业年金基金准则有较大区别,不便进行比较。
十一、股份支付准则的比较为了对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交易会计处理作出规范,IASB于2004年2月发布了第2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即《IFRS2——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
2006年2月2日,IASB就IFRS2的修订事项又发布了征求意见稿。
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就以权益结算和以现金结算的的股份支付交易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作出了规范。
财务会计的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的差异
财务会计的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的差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增加,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不同的法律、文化和经济环境,还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财务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会计原则的差异国际会计准则(IAS/IFRS)强调公允价值计量、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全面性,重视信息的可比性和资本市场的需要。
与之相比,国内会计准则(CAS)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历史成本计量,重视资产保值和税务要求。
这种差异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降低,给全球投资者带来了不便。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差异根据国际会计准则,企业的财务报表需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而国内会计准则还可能需要额外报告一些其他的财务指标,如母公司利润表、母公司资产负债表等。
这些额外报表会增加企业的财务报告负担。
三、会计政策的选择差异国际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符合公平价值原则的前提下选择会计政策,以适应其业务特点和经营环境。
而国内会计准则通常更加具体,对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可能有所限制。
这种差异导致了在某些情况下,同一企业在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会计准则下可能会报告不同的财务结果。
四、财务报告的披露要求差异国际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披露要求更为详细和严格,强调提供充分的信息,以便用户能够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而国内会计准则在披露要求上可能相对宽松,对一些敏感信息的披露可能要求较少。
这种差异可能会使投资者对企业的潜在风险和财务表现的理解存在偏差。
五、会计业务处理方法的差异国际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会计处理的逻辑性、科学性和可比性,力求通过规范的会计处理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
而国内会计准则可能受到一些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导致处理方式相对灵活,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六、审计要求的差异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审计的要求更加严格,强调独立性和专业性。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与IAS/IFRS的比较(I)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具体比较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具体比较中国会计准则(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CAS)是中国财政部发布的适用于中国境内企业的会计规范。
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则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发布的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
下面将对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发展历程: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起步较晚,最早的会计准则可以追溯到1985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经历了多次修改和修订。
国际会计准则则是自1966年始,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2001年正式更名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2.适用范围:3.会计处理原则:中国会计准则强调稳定性和保守性,注重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国际会计准则则更注重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IFRS要求根据实体的经济实质,对经济交易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并注重与其他财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4.报表要求:5.重要财务指标:6.收入确认:7.改变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处理:8.财务报表的审计:总的来说,中国会计准则相对较为保守,注重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而国际会计准则更注重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追求全球范围内的可比性。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一些方面已经发生了调整和趋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和适用范围上的差别。
ifrs 会计准则 差异
ifrs 会计准则差异摘要:1.IFRS简介2.IFRS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差异3.具体差异分析4.影响及应对策略正文:IFRS,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通用的会计准则。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IFRS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壮大。
我国也在逐步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但在实际应用中,两者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IFRS简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是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企业提供一套统一、透明的财务报告框架。
IFRS旨在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以便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IFRS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差异1.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方面:IFRS强调公允价值计量,而我国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仍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2.企业合并和重组方面:IFRS强调权益法,我国会计准则主要采用成本法。
3.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方面:IFRS允许研发支出资本化,我国会计准则则不允许。
4.存货方面:IFRS采用先进先出法,我国会计准则允许企业选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
5.所得税方面:IFRS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我国会计准则采用应付税款法。
三、具体差异分析以固定资产为例,IFRS允许采用重估增值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后续计量,而我国会计准则则不允许。
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财务报告表现。
采用IFRS的企业可能在资产价值波动时体现为利润,而采用我国会计准则的企业则无法实现这种会计处理。
四、影响及应对策略1.影响:IFRS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差异可能导致企业在跨境上市、融资、并购等活动中面临信息披露不一致的问题,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判断。
2.应对策略:企业可以加强对IFRS的研究,提高会计人员的国际会计水平,逐步调整会计政策,以减小差异带来的影响。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分析比较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分析比较中国会计准则(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CAS)和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都是被广泛应用于会计行业中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定。
虽然这两套准则在很多方面相似,但在一些重要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在本文中,将对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深入分析比较。
一、背景与发展历程:二、资产分类:国际会计准则中,资产分类更加详细,主要分为流动资产、持有待售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等。
国际会计准则对资产分类更为细致,更能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三、计量基础:中国会计准则中,计量基础主要包括原价、成本、公允价值和现值。
原价是指购入资产或应收账款的实际支付金额;成本是指购入或生产资产的实际成本;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在市场上交易时的公允价格;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国际会计准则中,计量基础也包括原价、成本、公允价值和现值。
但与中国会计准则不同的是,国际会计准则更注重公允价值的应用,特别是对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
在现实应用中,公允价值更容易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四、资产减值测试:国际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测试采用了更为详细的方法和规定。
在国际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测试主要遵循了两个步骤:首先,评估资产是否已发生减值;其次,如果发生减值,需要计算出减值金额,并将减值金额计入损益表。
五、财务报表格式与披露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格式和披露要求也进行了详细规定,与中国会计准则类似。
此外,国际会计准则还要求编制综合收益表,以更全面地反映公司的业绩和财务状况。
综上所述,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中国的国情和市场需求,注重实务经验和成本控制。
而国际会计准则更注重信息透明度和全球会计准则的一致性,更加贴近全球业务的需求。
中国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对比
中 国 会 计 准 则(CAS)
主要区别
国际准则编报财务报 告的框架(IAS)
2006年前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2006年版)
范围 适用存货和金融资产 不适用存货、投资性房地产 无差异 、金融资产等 8.《企业 会计准则 第8号—— 资产减值 准备转 允许转回 》 回
不得转回
允许转回
中 国 会 计 准 则(CAS)
10. 《企 现时义 无差异 业会 务 计准 则第 13号 —— 义务事 无差异 或有 项 事项 》 11. 《企 业会 计准 按照协议价款确 确认 则第 认 14号 —— 收入 》
未明确规定
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
不允许确认不公允的协议价款
无差异
中 国 会 计 准 则(CAS) 主要区别 2006年前会计准 则 新会计准则(2006年版)
现金清偿金额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 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清偿的 公允价值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 额计入当期损益,债务转股本时股 份的公允价值与债务账面价值的差 无具体准则 额确认资本公积,豁免债务时重组 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入账价值 之间的差额或豁免债务金额计当期 收益
2006年前会计准 则
新会计准则(2006年版) 流出的经济利益金额可计量时确认 确认为准备 为预计负债
7. 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 《企 计量的,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 业会 以换出资产的账 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 计准 面价值作为换入 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支付补 则第 资产的成本主体 价的,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 7号 确认 ;收到补价的, 面价值加补价及税费的差额,应确 无具体准则 —— 换入资产的成本 认当期损益;收到补价的,换入资 非货 应考虑补价因素 产成本加补价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币性 ,并相应确认损 及税费之间的差额,应确认当期损 益 资产 益。否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交换 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主体,不论是 否发生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会计准则在统一财务报告、提高信息透明度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法律、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给跨国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了困扰。
本文将对中国会计准则(CAS)与国际会计准则(IAS)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实现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统一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制定背景和目标比较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但长期以来,中国的会计准则主要受到政府管理的影响,注重为国家经济政策服务。
相反,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更加注重全球范围内的统一和跨国企业之间的可比性。
国际会计准则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可以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财务报告标准,以确保公司报告的财务信息可以被各国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理解和比较。
与此不同,中国会计准则注重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业绩的监管和控制,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满足国家利益的要求。
二、核心原则比较国际会计准则强调真实、公允和完整的财务报告,要求企业根据这些原则对其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这些原则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并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
与此相比,中国会计准则更为注重统一的会计政策和规范,强调应用各项会计准则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此外,中国会计准则也关注企业的特殊需要和国家的宏观调控要求,适应中国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实际。
三、财务报告要求比较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提供详细和透明的信息,以满足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需求。
同时,国际会计准则对企业报表格式、内容和披露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并鼓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提供其他相关信息。
相反,中国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要求方面相对灵活,更加注重整体把控和真实性。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与IAS/IFRS的比较(Ⅳ)
认 ; 当计入当期损益; 2 收到补价的, () 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 ̄ i 9 年和 20 年准则发生了较 19 9 01 和 。 ; 费 差额 应 当j 当躯j益 j 一 … 一 一 一 一 大 一一 一 ~ 计 兰 ; 企业在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 发生补价的, 应当分
—
—
一
疸
.
熬 瘪 孚塑以 ;备持有罢到期的债券垫贡量 非货币l安 蔗撞篮币 『 隹 :-_ - 生 T『 煎产 卜 生 _ 壹 一 一 的 查 查堡遵彳 I重堑盘堡 于 ——
非货 币性资 产交换 同时满 足下列条件的 , 当以公允价值和应 支付的相关税 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 应 公 我 国新 准 则规 定 了采 用 公 公凡 允价值 - 出资产账 面价值 的差额计入 当期损 益: t 该项 交换具有 商业 实质 ; 2) b换 () ( 换入资产或换 出资产的 允价值 计量的条件 ,9 9年 准则 19 价值 允价值 能够 可靠地计 量。 公 冲 虽允许采 用公 允价值 计量 , 但 兽 换入 资产和换 出资产公 允价值均 能够可靠计量的 , 当以换 出资产 的公允价值作 为确 定换 入资产成本 未规 定具体条件 ,0 1 应 2 0 年准 则中
在 《A l一 IS6
不 动产 、 厂场和设备 》, 1s 8 《 A 3 ——无形资产 》
等国际会计准则 中虽然有 涉及 非货 币性 资产 交换 的相关规定 , 但 截至 目前 , S I C和改组后 的 I S A A B均 未单独发布 货币性资 产交
换 准则。为适 应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发展 , 范企业 非货 币性 交易 规
,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IAS/IFRS)是两个不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分别由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和发布。
虽然两者有一些共同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下面将详细比较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
1.发布机构
2.受权机构
3.整体框架
4.会计政策选择权
5.核算方法
6.财务报告格式
7.合并报表
8.营业外收支
9.财务报告解释
总的来说,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发布机构、整体框架、会计政策选择权、核算方法、财务报告格式、合并报表、营业外收支和财务报告解释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企业在制定会计政策和编制财务报表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和要求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
同时,随着中国会计准则的不断发展和接轨国际会计准则的努力,两者之间的差距将逐渐缩小。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差异的探讨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差异的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的差异。
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两者存在着差异,中国更注重保守性原则,而国际准则更倾向于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在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上,中国会计准则相对保守,而国际准则更加注重市场价值。
收入确认方面,中国更加注重合同履约义务,国际准则更注重实现性原则。
财务报表格式方面,中国更加注重格式规定,国际准则则更加注重信息披露。
在财务报表披露要求上,中国更为严格,而国际准则更加注重提供全面信息。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沟通,以促进国际财务报告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协调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以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建议未来在这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准则的一致性和全球化。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差异、会计政策选择、资产和负债计量、收入确认、财务报表格式、财务报表披露要求、总结、展望未来、建议。
1. 引言1.1 介绍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一直是专业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国会计准则是中国会计职业准则委员会发布的规范,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规范。
由于中国和国际在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环境、法律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并对这些差异进行详细分析。
将研究中国和国际在会计政策选择、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收入确认、财务报表格式以及财务报表披露要求等方面的差异。
然后,将对这些差异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差异的理解,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为相关企业提供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和财务报告编制指导。
1.2 研究背景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在跨国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会计政策选择中可能会产生影响。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统一已是大势所趋。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早已认识到这一趋势的所在,并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主要是从会计准则制定机制和内容两个方面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分析如何面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比较一、会计准则制定机制比较(一)会计准则制定基础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建立在高度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对会计行为进行监管配套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监管力度也比较强,没有太多的例外处理规定,也没有清晰的界限门槛的规定,并且内容比较精炼,着重原则概况,因此可以说是原则导向的。
目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开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管理体制仍较不完善,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还很低,参差不齐,并且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既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规范,又有大量的应用指南对一些会计问题做出规定。
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更倾向于基于原则的规则导向会计准则。
(二)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是由民间机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并且不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具有独立的地位,在准则的制定问题上拥有绝对的权利,能做到较好的平衡与效率。
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准则的立项、起草、发布实施和完善等工作都由国务院财政部来承担,尽管我国在财政部为主的前提下同时还成立了会计准则委员会,但我国的会计准则委员会是事业单位,在性质上属于咨询委员会的性质,无权制定会计准则.可见,我国是由政府机构制定会计准则,并且会计准则属于法律体系中的国家行政规章,是作为国家法律或法规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与强制性。
(三)会计准则制定方法比较。
为了保持各会计准则之间内在逻辑的统一,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国际会计准则把“编报财务报表框架”作为制定会计准则参考的概念框架,对会计的基本假设、财务报表的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以及它们的确认和计量等规定做了事先明确.国际会计准则中的“编报财务报表框架”不是会计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且游离于法律体系之外,不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与 IS IR A / S的比较 (X ) F I
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 龚 翔 许 家林
十 、 所得税准则的比较 I S 于 17 AC 99年 7月 发 布 了 第 l 2号 国 际 会 计 准 则 即 《A l——所 得 税 会 计 》, 并 于 19 ls2 96年 颁 布 了 经 修 订 的
减 去 未 来期 间非 应 税 收 入 金 额 . .
暂时性差异
是指资产或 负债的账 面价值与其计税 基础之 间的 是 指在 资产 负债表 内 项 资产或 负债 的账 面金 ; 未作 为资产 和负债确认 的项 目, 按税法规定 可确 额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暂时性差异可能是以下 定其计税基础 的。该计税 基础与其 账面价值之 间的 差 两种之 额也属 于暂 时性 差异 一 :( ) t 应税暂时性 差异. ( ) ; 2 可抵扣暂 时性 暂时性 差异分为应纳税暂 时性 差异 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
的未 来很 可能 不会 转 回 。 可能 不会 转 回。
基本一致 :
确 认
企业应 以很可能取得 用来抵扣 可抵扣 暂时性 差异 如 果很 可能获得 能利 用可抵扣暂 时性差 异来抵 的应 纳税所得 额为限 . 确认 由可抵扣暂 时性差异 产生 的应税利 润。应基 于全部 可抵扣暂 时性差异确认递 扣 的递延 所得税 资产。但同时具有下列特征 的交易中因 延 所得税 资产,除非递延所得税 资产是 由在 以下 交易 资产或 负债 的初始 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资产 不予 中, 由于资产或 负债 的初始确认 而产生的 : 1 不是 企 () 确认 : 1 该 交易不是企业合 并; 2 交易发 生时既不 () () 业合并 ; 2 进行 交易时。 () 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 影响会计 利润也 不影响 应纳税 所得额 ( 或可抵 扣 亏 应税利润 (可抵扣亏损 ) 。
(A I ( S2 1 ——所得税 》 0 1 1 1口 , 国开 始实行统 一的 。20 年 月 起 我
表 1 8 比较项 目 中国会计准则
所得税 准则比较表 国际会计准则 主要 内窖 比较及差异
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 基础是 当企业 收回该 资产的账 面金 资产的计税 基础 ,是指企业收 回资产账面价值过 额 时,就计税・ 言可从流八企业的任何应税经济利益 而 基 本一致 。 国际 程 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时按照税 法规 定可以 白应税 中予以抵扣的金额。 若这些经济利益不纳税 , 则该资产 会计准则在其后 续条 经济利益中抵扣 的金 额。负 的计税基 础, 债 是指 负债 的 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金额 .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其账 款中对资产 和负债 的 账面价值减去 未来期 间计 算应纳税所得额 时按照税 法 面金额 减去该 负债在 未来期 间计税 时可抵扣 的金额 。 计税基础进行了较为 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 对 于预收收入 .所产生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其账面金额 详细的例示。
企业会计 制度 , 中第 17 其 0 条埘所得税 的处理作 了规定 。06 2 20 年
月1 5日, 财政 部发布 《 企业 会计 准则第 l 8号—— 所得税 》; 准 该
则是在借鉴 IS 2 A I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起草完成的,
与国际会计 准则相关 内容的比较 见表 1 。 8 .
损 ) 。 在每 一个资产负债表 日,主体要 对未确认的递延 递 延所 得 资产 负债表 日,有确 凿证据 表明未来期 间很 可能 所得税 资产重新估价 ,当未来应税利润很 可能收 回递 获得足 够的应纳税 所得额 用来抵 扣可抵扣暂 时性 差异 延所得税 资产时,企业应确认该项 以前 未确认的递延 税 资 产的 的, 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 的递延所得税 资产 。 应 所得税 资产。 确认 企 业对与予公 司、联 营企业及 合营企业投资相 关 只有 当以下情况都很 可能 时,主体 才能 对所 有由 的可抵扣暂 时性 差异 ,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 应确认相 在子公 司、分 支机构及联营 中的投 资和在合 营中的权 应 的递延所得税 资产 :( ) 1 暂时性 差异 在可预见 的未 益产生 的可抵扣暂 时性 差异 ,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 来很 可能转 回;( ) 2 未来很可能 获得用来抵扣 可抵 扣 资产: 1 暂 时性差异在可预见 的未来将转 回; 2 未 () () 暂时性 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来能够 获得 能用暂 时性 差异抵扣 的应税利润 企业对 于能结转以后年度 的可抵 扣亏损和税款抵 若很 可能获得能利 用尚未利 用的可抵扣亏损和 未 减 。应 以很可 能获得 用来抵 扣可抵 扣亏损和税款抵减 用的税款抵减 来抵扣 的未来应税利润 。向后期结转 利 的未来应纳税 所得额为限,确认 相应的递延所得税 资 禾利 用可抵扣亏损和 未利用税款抵减应以上述未来应
差额
一
。
基本
一
致。
,
。
பைடு நூலகம்
当期 所 得
税 负债 或 企业应 -将 当 和以前期 间应 交未交的所得税确 3 ' 期 当期 和 以前期 间的 "期所得税 , 未支付 , 3 - 若 则应 者 资产 的 认为 负债 ,将 已支付 的所得税超过 应支付的部分确认 确认为一项 负债 .若 当期和 以前期 间已支付金额超过 . 南赘 产. . 上述期 间应付金额 , 则超过部分确认为一项资产。
确 认
基本一致
除下列 交易产生的递延 所得税 负债 外,企业应确 各种应税暂时性 差异均应据 以确认递延所得税 负 认 所 有应 纳税 暂 时性 差异 产 生 的递延 所得税 负债 : .除 非递延所得税 负债是 由以下情况之一 所产生 : 债 () 1 商誉 的初始确认 ; 2 同时具 有 下列特征 的 交易 1 商誉的初始确认 ;2 具有 以下特征 的交易中资产 () ( ) () 递延 所得 中产生 的资产或 负 的初始 确认 :一是该 交易不是 企 负债 的初始确认 : 债 或 第一 , 不是企业合并 ; 第二 , 易时 交 业合并 ;二是 交易发 生时既 不影 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 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 不影响应税利润 ( 可抵扣亏损 ) 税 负债 的 应纳税所得额 ( 或可抵 扣亏损 ) 。 对 于所有与予公 司、分 支机构厦联营的投资和在 确认 企业对与 子公 司、联 营企业及 舍营企业投 资相 关 合 营中的权益相联 系的应税暂 时性差异 ,企业应确认 的应纳税暂 时性 差异 .应 当确认 相应的递延所得税 负 一项递延所得税 负债,但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则例外 : 债。但同时满足 下列 爷件的除外: 1 投 资企业能够控 ( ) () 1 母公 司、 资者或者合 营者能够控制该 暂时性差异 投 制暂时性 差异转 回的时间; 2 该暂时性 差异在 可预见 回的时间安排 ; 2 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 的未来很 () 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