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比喻——瞎子问太阳
古诗日喻说翻译赏析
古诗日喻说翻译赏析《日喻说》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日喻说》主旨在说明求知不可像眇者猜日,脱离实际,自以为是。
而应像南方弄潮儿日与水居那样,从学习和实践中求得真知。
文章譬喻生动,说理深入浅出。
【原文】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日之为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渤海吴君彦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注释】①眇(miǎo):目盲。
②扣:敲打。
③扪(mén):用手摸。
④龠(yuè):古代一种乐器,形状像笛子,但比笛子短。
【翻译】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告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
”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
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把发出声音的钟当作太阳。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
”用手摸蜡烛就晓得了它的形状。
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yue4,把它当作太阳。
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
古诗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翻译赏析
古诗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翻译赏析“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出自文言文《日喻说》,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日之为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渤海吴君彦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翻译】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告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
”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
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把发出声音的钟当作太阳。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
”用手摸蜡烛就晓得了它的形状。
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yue4,把它当作太阳。
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orG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
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人们不通晓道的情况比生来就认识太阳的瞎子没有什么不同。
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
2019-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日喻》-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日喻》日喻作者:苏轼原文Original Text译文Translated Text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以为日也。
(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告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
”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
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把发出声音的钟当作太阳。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
”用手摸蜡烛就晓得了它的形状。
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把它当作太阳。
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人们不通晓道的情况比生来就认识太阳的瞎子没有什么不同。
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
从用铜盘比喻太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人世上的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南方多没水,日与水居也。
瞎子摸太阳--中国古代寓言
有一个人生来就是个瞎子,他从来就不知道太阳是个什么样子,而平时又总听别人说“太阳”、“太阳”的。
于是,他便去向人请教太阳是怎样的。
一次,瞎子碰到一个人,便问他道:“请你告诉我,太阳是什么样的?”那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个大铜盆。
”说着,还顺手拿起一只铜盆敲了敲,说:“喏,太阳就跟这一样。
”瞎子听到了铜盆的声音,心里记下了这声音的特征,自言自语说:“原来太阳是这样的。
”过了些日子,瞎子走在路上,一阵钟声传进他耳朵里,他以为是太阳来了,他高兴得喊起来:“太阳来了,我听到了它的声音。
”又有一次,瞎子碰到一个人告诉他说:“太阳有光亮,就像蜡烛一样。
”那人还顺便将一根蜡烛给瞎子摸了摸。
瞎子又记住了蜡烛的形状,心想:原来太阳是这个样子的。
一天,别人给他一只短笛,他用手将短笛摸了一遍,他感觉到这不是太阳吗?于是他又高兴地喊着:“我有了太阳了,我拿到太阳了!”其实,太阳和钟,太阳和短笛,彼此之间的差别实在太大了,可是瞎子仅凭一点局部的感知,始终也没有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
那些只靠道听途说,粗略了解一点皮毛的人,便以为自己获得了真知,实在是可笑的。
要想掌握知识,就必须亲身实践,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与整体,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太阳的形状时间:2012-08-03 10:12:08来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我要评论(0)字号:T|T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太阳的形状》的故事内容、启示、寓言原文和相关字词的注释。
标签: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太阳的形状;启示[精品摘录]从前有个人,生下来就双目失明。
他每天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却不知道太阳的模样。
他便向明眼人请教。
人家拿来一只铜盘,敲着让他听听,告诉他:“太阳的形状是圆的,就象这只铜盘。
”盲人听到当当的响声,便连连点头:“喔,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过了几天,盲人在街上听到当当的钟声,就高兴地喊道:“这就是太阳!太阳出来了!”有人对他说:“错了。
那不是太阳。
太阳会发光,就象蜡烛一样。
瞎子看书歇后语
瞎子看书歇后语
1、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解释: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
1、月亮下看书——沾你的光了;寻事;寻字
2、月下看书——省油伤眼
3、骑着墙头看书——夹墙学习;加强学习
4、孔夫子看书——文里文气
5、瞎目看书本——假斯文
6、马王爷看书——三眼瞧;三眼桥;丁字桥;盯字瞧
7、亮月里看书——寻事;寻字
8、戴木头眼镜看书——视而不见
9、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10、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11、井底下看书——学问不浅
12、月亮光里看书——寻事;寻字
13、一只糊看书——睁只眼,闭只眼
14、独眼看书——侧目而视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5、猴子看书——假斯文
16、井底看书——学问不浅
17、床底下看书——眼光不高
18、骑马看书——走着瞧
19、月亮里看书——寻字;寻事
20、磨鼻子看书——近视
21、亮月头里看书——寻字;寻事
22、驴背上看书——走着瞧
23、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24、哑巴看书——读在心里;毒在心里;心里读;心里毒
25、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26、骑毛驴看书——走着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盲人识日的道理
盲人识日的道理
“盲人识日”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盲人通过触摸和推测来认识太阳的形状和特征,但最终他的理解是片面和错误的。
这个故事蕴含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1. 片面的认知:盲人只通过触摸来了解太阳,没有综合运用其他感官,导致他对太阳的认识是不完整和片面的。
这告诉我们,在认识事物时不能仅凭单一的方式或角度,而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观察和思考。
2. 实践出真知:盲人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体验来认识太阳,但由于他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知识,最终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这提醒我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时,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和学习,否则可能会陷入误区。
3. 知识的重要性:盲人对太阳的错误认识,部分原因是他缺乏关于太阳的相关知识。
这表明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和认识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和教育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4. 虚心求教:故事中的盲人自以为是,没有向他人请教,导致了错误的结论。
这教导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5. 跳出思维定势:盲人的错误在于他仅仅依据自己的触觉经验来判断太阳的形状,而没有意识到其他感官的作用。
这告诉我们,要勇于跳出思维定势,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盲人识日”的道理提醒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寻求正确的知识,避免片面和错误的理解。
同时,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观点和经验,通过交流和合作来增进对世界的认识。
成语形容问错了人
成语形容问错了人
用成语形容问错了人,可以是“问道于盲”。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可能解决问题。
例如:“他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你去问他,岂不是问道于盲?”
还有“话不投机半句多”也可以形容问错了人。
意思是彼此心意不同,谈话不能相契,干脆就沉默不言。
比如:“我跟他根本说不到一块儿去,问他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
另外,“对牛弹琴”也有类似的含义。
这个成语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常被用来形容问错了人。
例如:“你跟他讲这些专业知识,简直是对牛弹琴,他怎么可能懂呢?”
这些成语都能够形象地表达出问错了人的情境,强调了与不合适的人交流可能会导致无效或徒劳的结果。
当然,在实际使用中,具体选择哪个成语还要根据上下文和表达需要来决定 。
你还想了解哪些成语呢?可以告诉我哦,我会尽力帮你的。
形容干不擅长的事的俗语
形容干不擅长的事的俗语一、出水不湿"出水不湿"是指人在水里游泳,身体虽然进入水中,但是衣物没有被湿润,形容人不擅长游泳。
二、笨鸟先飞"笨鸟先飞"比喻对某项技能较为拙劣的人,为了弥补技术上的不足,会更加努力,更早地开始学习和实践。
三、庖丁解牛"庖丁解牛"源自《庖丁解牛》这个典故,形容人在某个领域经验丰富,凭借熟练的技巧能够迅速解决问题。
四、蜻蜓点水"蜻蜓点水"是指蜻蜓在水面上轻轻触动,立刻离开,形容人只是涉猎某个领域的皮毛,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和掌握。
五、刍荛之见"刍荛"是指草的根须,"刍荛之见"比喻意见或见解浅薄而肤浅。
六、智穷才尽"智穷才尽"意思是智慧完全用尽,才能耗尽,形容人的智力和才能达到极限。
七、措手不及"措手不及"是指遇到突发情况时毫无准备,无法应对。
形容人对某个领域的事物缺乏充分的了解和准备。
八、张冠李戴"张冠李戴"常用来形容人把事物搞混或混淆不清,乱用别人的名字或事物的称呼。
九、管中窥豹"管中窥豹"比喻只从一个侧面、片面或零部分来看事物,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和估计。
十、望洋兴叹"望洋兴叹"形容人面对困难时,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无奈地叹息。
十一、聊以塞责"聊以塞责"是指应付工作,只做表面文章,达到勉强能够交差的程度。
十二、亡羊补牢"亡羊补牢"来源于《庄子·养生主》:“亡羊而补牢,未为晚也。
”形容在事情出错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十三、瞎子摸象"瞎子摸象"比喻对事物只能根据自己的片面经验推测,不能全面了解和把握。
十四、本末倒置"本末倒置"意思是把主次关系颠倒过来,把无关紧要的事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苏轼《日喻》原文翻译与赏析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苏轼《日喻》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樾,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樾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樾,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
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译文】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问看得见的人太阳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
这个失明的人敲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一天听到钟声,就把发出声音的钟当做了太阳。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
失明的人用手摸蜡烛,晓得了它的形状。
一天,摸到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就把它当做了太阳。
太阳和钟、龠的差别太大了,但是天生双目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关于太阳的知识。
抽象的道理很难被认识,这一点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更加严重,人们不通晓抽象的道理的情况,和生来就不认识太阳的盲人没有什么不同。
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
【推荐】盲人问太阳-word范文模板 (1页)
【推荐】盲人问太阳-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盲人问太阳
有一个生来就瞎眼的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太阳。
他问别人:“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那人告诉他:“太阳的形状像铜盘。
”他敲敲铜盘,听见了铜盘的声音。
有一天,他听见了钟声,就以为这是太阳了。
盲人又问另一个人:“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那人告诉他:“太阳像蜡烛。
”他摸摸蜡烛,摸到了它的形状。
后来,有一天他摸到了一支短笛,就以为是太阳了。
日喻
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这是因 为他们每天(名作状)同水在一 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 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 会潜水了。那些潜水的人难道是 随便学会潜水的吗?一定是对水 的规律有所掌握。天天与水生活 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 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 使到了壮年见了船就害怕它。所 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会潜水的 人询问来求得他们用来潜水的技 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 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 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致力于 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 的一类的人。
概括第三段的主要内容
北人学没 的故事, 第三段:讲了一个__________
说明了_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化为技能, _____________ _ 才是真知 的道理。
第4节:昔者以声律 取士,士杂学而不 志于道。今世以经 术取士,士知求道 而不务学。渤海吴 君彦律,有志于学 者也,方求举于礼 部,作《日喻》以 告之。
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盲人识日 的故事,说 第亲自观察,不能道听途说,才能正确认
识事物
的道理。
第2节:道之难见也 甚于日,而人之未达 也,无以异于眇。达 者告之,虽有巧譬善 导,亦无以过于盘与 烛也。自盘而之钟, 自烛而之龠,转而相 之,岂有既乎?故世 之言道者,或即其所 见而名之,或莫之见 而意之,皆求道之过 也。
过去国家用诗赋考试择取 人才,所以读书人所学繁 杂而不是立志在求儒家之 道;现在用经义考试择取 人才,所以读书人只知道 强求儒道,而不是致力于 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 彦律,是一位立志勤学的 人,正要到京城参加由礼 部主管的进士考试,我写 《日喻》来勉励他。
概括第四段的主要内容
第四段:作者指出了读书人“求道”和“务 学”的偏颇,点明写作目的,是要通过这篇 文章,勉励吴彦律,
太阳有关的歇后语
22、午后的太阳——光小了
23、叫花子背妈晒太阳——假孝顺
24、太阳底下点灯——多余
25、太阳底下的露水——不长久
26、火疤眼望太阳——一手遮天
27、米尺量太阳——光芒万丈
28、纸糊的月亮当太阳——偷天换日
29、大船载太阳——勉强度(渡)日
30、蜕皮的知了晒太阳——翅膀硬了
31、盼望出太阳的姑娘——想情(晴)人
32、瞎子见太阳——崇明;重明
33、老虎吃太阳——白张了嘴;白张嘴
34、叫花子冬天晒太阳——享天福
35、蝙蝠看太阳——颠倒黑白;傻了眼;瞎了眼
36、初升的太阳——光芒四射;一片红火;火红一片
37、刚出山的太阳——红光满面
38、眨巴眼看太阳——一手遮天
39、哪吒抱个太阳——神通(童)广大
40、地球绕着太阳转——周而复始
41、狗吠太阳——紧一声慢一声
42、雨天出太阳——假晴;假情
43、太阳坝头点灯——增不了光
44、十二点钟的太阳——到顶了;到自己头上了
45、毒太阳下的露水——马上就干
46、眨巴眼望太阳——一手遮天。
努力学习用明喻
努力学习用明喻
1、知识就像一座大山,如果不努力攀登,永远都不会成功。
2、勤奋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3、努力是灯,照亮人生之路。
4、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5、学习是一棵小树苗,你只有好好培育它,它才会结出灿烂的果实。
6、学习如同窥豹一斑只要理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就能做到举一反三。
7、勤劳就是劳动者质朴的本质。
8、拿起一本喜爱的书籍,就好像随手推开一扇窗户,欣赏窗外美丽的风景。
9、努力是桥,塔起理想的彼岸。
10、勤奋是树,做成航海的船。
11、学习是一叶小舟,它将把我们载向知识的彼岸。
12、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
13、勤奋是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14、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15、努力是水,浇灌成功之花。
成语故事——盲人扪烛
成语故事——盲人扪烛
【注音】máng rén mén zhú
【成语故事】古时一个天生瞎子问人太阳是什么样的,人家说太阳像铜盘,瞎子回家发现铜盘是可以敲响的,就把敲钟的声音误以为是太阳,人家告诉他太阳不发声而像蜡烛一样有热量,他回家把蜡烛当成了太阳。
一天他发现乐器籥跟蜡烛很像,也以为是太阳。
【出处】盲人扪烛,而以为日,欲正告之,则不能免于词费。
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第三节
【解释】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
同“盲翁扪籥”。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看问题以偏概全
【相近词】盲翁扪钥、盲翁扪龠、盲人摸象
【同韵词】名实相符、安居乐俗、硕学通儒、老师宿儒、因祸得福、高门巨族、亲若手足、妄谈祸福、一榻胡涂、相忘江湖、。
第 1 页共1 页。
盲人识日的寓言故事
盲人识日的寓言故事
盲人识日的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从一出生就双目失明,他很想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的,他问有眼睛的人。
有人告诉他太阳的样子像铜盘,有的告诉他太阳的光像蜡烛。
于是这就造就了他心中太阳的样子。
1、盲人识日的故事
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告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
”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
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把发出声音的钟当作太阳。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
”用手摸蜡烛就晓得了它的'形状。
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yuè],把它当作太阳。
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
2、盲人识日的故事点评
一个人只靠一鳞半爪的知识而对事物缺乏全面的理解,必然要犯错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代目,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
没有直接观察,道听途说,对事物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日喻说】日喻的课文以及翻译
【日喻说】日喻的课文以及翻译导语:1078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州,作《日喻》。
《日喻》是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
该文大意为:以一个盲人识日的生动事例来作比喻,说明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代目,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
写作上用比喻导入正题,指出“道之难见也甚于日”,阐明盲人识日的道理:因辗转“相之”,谬之千里,结果闹出笑话,非常形象地说明缺乏实践经验,无切身感受,只从别人那里转述第二手材料,就不可避免地得出盲目的结论,强调了深入实地调查,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勉励人们要脚踏实地的求学论道。
以下是小编整理日喻的课文以及翻译,以供参考。
作品原文生而眇②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③,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④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⑤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南方多没人⑥,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
渤海⑦吴君彦律⑧,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⑨,作《日喻①》以告之。
注释译文作品注释①日喻:关于太阳的比喻。
②眇:瞎子。
③樾:笛类乐器,比笛短,有七孔、三孔等说。
④苏子:苏轼自称。
日喻说文言文翻译以及注释
日喻说文言文翻译以及注释日喻说主旨在说明求知不可像眇者猜日,脱离实际,自以为是。
而应像南方弄潮儿日与水居那样,从学习和实践中求得真知。
文章譬喻生动,说理深入浅出。
日喻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日喻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日喻说文言文翻译有一个生来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就向明眼人请教,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象铜盘。
”说着敲击铜盘使瞎子听到声音。
有一天,瞎子听到钟声响,认为那就是太阳了。
又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光亮象蜡烛。
”瞎子摸了蜡烛知道了形状。
有一天,瞎子摸到了管乐器籥,又认以为是太阳了。
太阳与钟、籥差得远呢,而瞎子却不知道这三者的区别。
这是由于瞎子从未见过太阳而只是听人说说的缘故。
抽象的道理比起太阳来要难见得多了,而普通人尚未明白它,也与瞎子不知道太阳没有什么两样。
了解道的人要告诉别人什么是道,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去很好地开导,也并不比铜盘与蜡烛的比喻更形象。
从铜盘到钟,从蜡烛到籥,一个譬喻接着一个譬喻地形容变化,这还有尽头吗?所以世上讲道的人,有的是就其看到的来解释道,有的是没有见过道而主观猜想它,这两者全都是求道的弊病。
然而道是永远不可求得的吗?我说:“道是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而不可以强求的。
”什么叫自然而然地得到?孙武子说:“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自投罗网,而不陷入敌人的圈套。
”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工艺人在作坊里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而得到道。
”不去强求而自然而然得到,这就是致的意思吧!南方多善于潜水的人,这是因为天天与水为伴的缘故。
他们七岁就能趟着水走,十岁就会游泳,十五岁就会潜水了。
那潜水的人难道是随便学会潜水的吗?一定是掌握了水的规律。
天天与水打交道,那么十五岁就可以熟悉水性。
从小不接触江河湖水的人,即使过了三十岁,连看到舟船也会害怕它。
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了怎样潜水的方法,照着潜水人的讲解而到河里去试着游水,却没有一个不遭没顶之灾的。
所以凡是想不学习而一心求道的,其实都象北方人学潜水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 个 故 事 启 发 我 们 :无 用
比喻 的时候 ,作 比的事物要是 人们常见和熟 知的事物 ,用 比
又 过 了 几 天 ,瞎 子 摸 到 一
支箫 ,他 又以为就是 太阳 ,问 相 似 点 不 贴 切 ,人 们 就 难 以接
道: “ 这是 太 阳么? ”
受。再看 这句 :
弄来 弄去 ,瞎子 始终没 有弄
柿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 , 像
一
清 太阳是什么样子 的。这 除了
与他 从 来 没 有 见 过 太 阳 有 关 ,
个个红 灯笼 。
用 “ 灯 笼 ”比喻柿子 , 红
也 与告 诉 他 太 阳 是 什 么样 子 的 不仅描绘 了柿子成熟的样 子 , 人 比 喻 不 当有 关 。 你 想 ,把 太 而 且 充 满 了丰 收 在 望 的 喜悦 色
阳 比成 “ 面 盆 ”也 就 罢 了 , 铜
彩 ,比喻就 比较恰 当 了。
】 = 宝 盒 I
一
样 。”同时 ,还 拿蜡烛 给他 喻的对象之间 ,要有相似点。
如:
摸 了摸 。 瞎 子 恍 然 大悟 地 说 : “ 来如 此 ,现 在 ,我 完 全 清 原
楚 了。 ”
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 , 像一只只小火球。
用 “ 火球” 比喻 “ 柿子 ” ,
)
“ 烛 ” ,还 让 他 摸 摸 蜡 烛 的 积 云。 ( 蜡
外 形 , 当然 他 会 把 同 样 是 圆 柱
他的两只眼睛像探照灯那么
)
体 的箫 当成 太 阳 呀 ! “ 盆 的 亮。 ( 铜
响 声 ” 、 “ 烛 的 外 形 ”与 太 蜡 阳相 差实在是 太远 了。
请 比较下 面的句子 ,正确 比
还 用 手 敲 了敲 ,这 样 的 误 导 怎
能 不 使 瞎 子 把 打 钟 当 成 太 阳 喻的打 “/ ,不正确 的请 改 、”
呢? 瞎子 根 本 就 不 知 道 光 亮是 正 。
怎 么加 速 ,你 却 告 诉 他 太 阳像
这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 ,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