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_脑电地形图_CT及磁共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2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2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24(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1.什么是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SSS_TEXT_QUSTI分值: 5答案:脑电图(EEG)是大脑细胞生物电活动通过电子生物放大技术放大数十万或上百万倍后记录下来的曲线组合,通过测定自发的有节律的生物电活动以了解脑功能状态,是证实癫痫和进行分类的最客观的手段。

脑电地形图(BEAM)是指将脑电信号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对各导联各频段的脑电波功率值分析后,用不同的颜色图像进行显示的一项崭新的检查技术,可以对脑电信号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定量分析,也称为脑电位分布图,是定量脑电图的分析技术之一。

2.异常脑电图的临床意义有哪些?SSS_TEXT_QUSTI分值: 5答案:异常脑电图主要表现在脑波频率、波幅及发放形式的异常,与同龄人相比快波或慢波比例增加,波幅增高或降低,脑波分布部位、对称性、节律性以及反应性异常,病理波如棘波、锐波、棘慢波、多棘波、尖-慢复合波、三相波或周期性慢波或尖波等出现可用于以下疾病的诊断。

(1)癫痫:脑电图检查是诊断癫痫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检查方法。

脑电图显示痫样放电,包括阵发性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多棘慢波、高峰失律和发作性节律波等,结合患者临床发作情况可确诊。

40%~50%癫痫患者发作间歇期的首次脑电图检查有阳性结果,如多次反复细致检查,或结合多种诱发试验或采用24小时动态脑电图等方法,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痫性波诊断率至80%左右。

但如间歇期脑电图未见痫样放电并不能排除癫痫诊断。

另外,有1%~3%正常成年人或2%健康儿童可记录到痫性波但无临床症状。

(2)颅内感染:各类脑炎的脑电图缺乏特异性,大多表现为弥漫性慢波。

①单纯疱疹性脑炎患者脑电图在此基础上,其单侧或双侧局灶性颞叶或额颞叶异常更为明显,甚至可出现颞区的尖波与棘波;②麻疹缺陷病毒所致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除弥漫性异常外,可有周期为4~20秒的发作性高波幅慢波或尖慢波;③慢病毒感染Creutzfeldt-Ja-kob病脑电图出现周期性同步放电的三相波特征性改变。

脑功能检查项目

脑功能检查项目

脑功能检查项目脑功能检查是一项常见的医学检查项目,用于评估和检测一个人的脑部功能是否正常。

在临床上,脑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和诊断各种脑部疾病、损伤和神经系统相关的病症。

脑功能检查包括多个子项目,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脑功能检查项目。

一、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的运动、感觉、反射、平衡,以及对颅内压力的评估。

通过检查病人的语言、视力、力量、协调性和平衡等方面的功能,医生可以判断神经系统是否正常。

二、脑电图(EEG):脑电图是一种通过头皮上的电极记录脑电活动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脑电波的频率、振幅和节律,从而判断脑部的正常活动。

脑电图常用于诊断癫痫、睡眠障碍和脑电活动异常等疾病。

三、脑磁共振成像(MRI):脑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脑部结构图像。

通过MRI,医生可以观察到脑部的解剖结构、脑血管和脑部组织的病变,并对脑部肿瘤、出血、中风等病变进行诊断和评估。

四、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可以评估脑活动的方法。

通过检测脑部呼吸和血液流量的变化,fMRI可以揭示在不同任务和状态下脑部不同区域的功能连接和活动。

它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认知功能、情绪、记忆等脑部功能。

五、脑部活检:脑部活检是一种通过手术或穿刺脑部组织来采集样本进行检查的方法。

脑部活检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例如肿瘤、感染和炎症等。

六、脑血流动力学检查:脑血流动力学检查可以通过实验室的方法测量脑血液流量、血压和代谢物的浓度,从而评估脑部的血液供应是否正常。

常见的脑血流动力学检查包括脑电图、脑血流扫描和脉搏波分析等。

脑功能检查项目在临床上起着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病人的脑部功能和结构,从而为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脑功能检查项目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

脑电地形图和脑电图对癫癎源灶的定位价值

脑电地形图和脑电图对癫癎源灶的定位价值

0- 2 CZ
图 2 脑 电 功 率谱 和 直方 图
这是 因为 MR ( 共振 成 像 ) P T 正 电子 I磁 、E (

基本 原理
脑 电地 形 图 ( ri lc clA t i p B a Eet a ci t Ma— n i r vy
p gB A 又称 计 算 机地 形 脑 电 图 ( o p t - i E M) n C m ue r
EO C G等检测 的临床 实践发 现 , 难治 性癫 痫 的大 部分为复 杂部分发作 , 而大部 分 复杂部 分发 作又 来 自颞 叶 , 发 现 各 型癫 痫 中颞 叶 , 别 是颞 尖 并 特 和杏仁核 、 海马 区的 易感性 , 叶癫 痫药 物 治疗 颞 效果差 , 手术治疗 效果好 。颞 叶病灶 切 除的总 有 效 率 9 %左 右 , 作 完 全 消失 7 0 发 5~8 % 。特 别 0


F3一C Z

F4 Z 一C

矗I ;
F 一 7 CZ
F8 CZ 一


C 3 Z 一C

C 一 4 CZ T4 Z 一C
T3 CZ 一


P3一C Z
T 5 Z -C
P - 4 CZ
丁8 Z 一C
O一 1 CZ
0— Z CZ
0一 } CZ
期 手术 , 可避 免患 者 经 历 长期 的 药 物 治疗 过 程 ,
获 得较高 的生活质 量 。
基 本原理 和检查方 法

的精确定位 。但据 近代 的考 察 , 世界 各地 进行 在
癫 痫 手 术 的 医 院 , 8 % 的 医 院 采 用 E G、 约 4 E BA 和E C ( E M、 C G 脑皮质地 图) 等检 测手段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渐明显,强化逐渐明显。
医学下载吧
14
医学下载吧
15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一 脑肿瘤
2.脑膜瘤
最常见的颅内脑实质外肿瘤。
多发于40-60岁,女性多见。 好发于脑表面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幕上多见,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最多见
,其次为蝶骨嵴、嗅沟及前颅窝底、鞍结节、小脑桥脑角等。 多为球形或分叶形,血供丰富,包膜完整,分界清楚。少数呈扁平状或盘状
,沿脑表面蔓延。可见钙化。
CT表现:等或高密度,边界清楚,球形或分叶形,与大脑廉小脑幕 颅骨相连,明显均一强化。
MR表现:等T1等T2信号,边界清,有包膜,强化明显,有“硬膜尾 征”。
医学下载吧
16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一脑肿瘤
3.垂体瘤
鞍内最常见的肿瘤。>1.0cm为大腺瘤,<1.0cm为小腺瘤。 大腺瘤CT表现:蝶鞍扩大,葫芦状等或高密度占位,邻近组织受
医学下载吧
8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头CT图像
正常所见 三 CT图像
脊椎CT图像
医学下载吧
9
医学下载吧
10
医学下载吧
11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正常所见 四 MR图像
医学下载吧
12
脑肿瘤MR诊断
• 诊断要点
❖ 定位诊断 脑外肿瘤特点:靠近颅骨或脑膜、同侧的蛛网膜
下腔增宽、脑实质挤压征
直接征象:信号(囊性或实性、实性内是否有囊变、出 血、钙化、坏死)、大小、形态、边缘、数目
度出血灶。
医学下载吧
23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二脑血管病
3.动脉瘤
好发于脑底动脉环及附近分支,是SAH的常见原因。

头部核磁共振检查

头部核磁共振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检查及临床意义l引言中枢神经系统包括颅脑和脊髓,深藏在骨骼包围的颅腔和椎管内,结构精细,一般物理学诊断不易达到,故影像学检查十分重要。

CT、磁共振的问世提供了直接的断面图像,尤其是磁共振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多平面、多参数成像等优点,可明确病变的有无,及其位置、大小、数目和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及治疗后随访提供可靠依据。

2适应证目前,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已较为成熟,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适应证有:脑肿瘤,包括各种良恶性肿瘤;血管性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颅脑外伤,包括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感染性疾病,包括脑脓肿、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脑结核、脑寄生虫病等;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等;先天性颅脑畸形或代谢性疾病:如胼胝体发育不良、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结节性硬化等;各种脊髓病变,包括脊髓肿瘤、炎症、脱髓鞘疾病、脊髓血管畸形、脊髓外伤及先天性畸形等。

3优势和限度磁共振被誉为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中继CT之后又一重大突破,其优点有:无电离辐射性损害,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重建成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它没有电离辐射,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手段;多方向切层,磁共振具有直接多平面成像的功能,可进行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等任意平面的成像;多参数成像,磁共振成像参数多,有质子密度、纵向弛豫时间(T一)、横向弛豫时间(T2)以及流动效应等,通过选择不同的射频脉冲序列即可获得某种成像参数的加权像,综合各种不同的脉冲序列成像,便可获得有关病变组织特性的信息;软组织分辨率高,磁共振具有比CT更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因此显示解剖结构较CT更清楚、直观。

在颅脑显示大脑皮质、髓质、脑内基底核等结构更清晰,且较CT显示病变更敏感,如脱髓鞘病变及微小梗塞灶等;无骨性伪影影响,不受骨质及空气伪影影响,因此对靠近颅底、后颅窝及脑干病变的诊断较CT容易;不需造影药即可获得血管结构的影像,由于流空效应,流动的血液在磁共振表现为无信号,因此磁共振不用造影药便可分辨血管和软组织,了解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脑电图及脑地形图对病毒性脑炎的应用价值

脑电图及脑地形图对病毒性脑炎的应用价值

查 能够反映脑部的损 害,特别在疾病的早期 ( 出现神经系 统 阳性症状之前 )进行 E G和 B A 检查是诊断的重要 E EM 手 段之 一。E G 和 B A 在病毒性脑炎 中的异常率为 E E M 8 % ̄9%【,因此 ,能较早、较 准确地 反映脑组织受损 5 6 】 ] 情况 ,有助于临床诊断、指导治疗 、估计预后。本文对诊
( 文校 对 :张文 娟 本 收稿 日期 :2 1.31) 010 .4
脑 电图及脑 地形 图对病毒 性脑炎 的应 用价值
程爱茹 苏书 贞 李敏菊
摘要 : 目的 研究脑 电 图(E ) 脑 电地形 图(E M) 病毒性 脑炎 的应用价 值 。 E G和 BA 对 方法 对 6 例 临床诊 断为病 毒性脑 炎的患者进 行 E G, E 4 E BA M 检查 ,分析其 脑 电图、脑 电地 形图 出现异常 的机率 ,并进行对 比分析 。结果 5 例 病毒性脑 炎 患者的 E G及 B A 异 常,异常率 为 8. 7 E EM 91 %,其 中
相对 低回声 区。叶段浸润 型和弥漫非均匀浸润 型中表 现 为三 角状、地 图状 、不规 则状的低 回声 区,与肿瘤 鉴别
诊 断不难 。对弥漫 非均匀浸 润型 中声像 图表现 为类 圆形 或 椭 圆形 的低 回 声区和 局 限浸 润 型 中表 现 为强 回声 团 者 , 以下几点有助于与肝 内良、恶性肿瘤相鉴 别:① 无 包膜 ,周边无声晕 ;② 正常组织 的低 回区或脂 肪浸润的 强 回声团内见有血管穿行 ,且血管无受压、浸润、移位、 变 形;⑧ 结合肝脏整体 回声表现 。非均匀性脂 肪肝声像 图的最大特征是无 占位效 应 。对各种影像检查 仍难 以定 诊 的病例 或是与在脂肪肝 基础上发生 的肝癌 、肝转移癌 等 鉴别诊断 困难 时,超 声引导下对低 回声和强 回声分别

脑电地形图

脑电地形图

脑电地形图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脑电地形图以上我们所介绍的是传统的自发脑电图检测和分析,主要利用目测分析各种节律的频率、病理波、诱发试验的结果等等。

这种分析方法,在同一分析者对同一份图在不同时间的阅读,或者不同分析者对同一份图的阅读中,所得的结果往往有较大的偏差,而且在描述中所用的“阵发”、“爆发”、“短程”、“长程”、“很多”、“少数”等概念,往往很难有具体界限,对于一些细微的不对称,或是弥漫异常背景中的局灶改变,往往不易发现,所谓“正常”、“轻度正常”有时更不易找到明确的界限及确定其临床意义。

为了克服这种缺陷,定量脑电图(Quantitutive EEG,QEEG)就应运而生了。

定量脑电图的实质,是利用计算机对各个放大通路的信号进行阅读,根据不同信号的频率进行分类,并按出现的时间及波幅的总和之比求出均值,从而直接对各类关系进行计算,同时把所求得的数值以不同的颜色加以显示,以此为基础向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参数。

它将使用与传统脑电图诊断完全不同的概念,从而使脑的电生理检查以一种功能推测发展成为一种可以对脑电活动进行准确计算,直接显示的检查方法,使之更加客观、准确,更具有可比性。

它不再是用“正常”或“不正常”这样主观的描述,而是以有没有“显着性差异”作为诊断标准。

定量脑电图研究最早也是最为成熟的技术,是脑电地形图BEAM (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hg)。

所谓脑电地形图就是在脑电图技术基础上,用计算机对EEG信号进行二次处理,将曲线波形转变成能够定位和定量的彩色脑波图像。

脑波的定量可用数字或颜色来显示,其图像类似二维CT平面,使大脑的变化与形态定位结合起来,更准确、更直观。

一、脑电地形图的原理脑电功率地形图显示的是脑电δ、θ、α、β各个频段的功率沿头皮表面的空间分布,其构成是靠计算机对多导原始脑电图进行二次处理。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是脑神经细胞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

脑电图对于诊断和评估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

一、脑电图的应用1、癫痫的诊断癫痫是脑电图应用的最主要领域之一。

癫痫患者在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通常会出现特征性的改变,如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等。

通过对脑电图的长期监测,可以帮助确定癫痫的类型、发作起源部位,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2、睡眠障碍的评估脑电图可以用于评估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

在睡眠过程中,脑电图会呈现出不同的波形特征,如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的慢波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的低幅快波。

通过分析脑电图的变化,可以诊断失眠、嗜睡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睡眠相关疾病。

3、脑部器质性病变的诊断如脑炎、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等,脑电图可能会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的异常。

虽然脑电图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并非特异性的,但可以提供辅助诊断信息,尤其是在疾病早期或影像学检查不明显时。

4、精神疾病的研究脑电图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某些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存在脑电图的异常节律或功率分布改变。

5、脑功能研究脑电图可用于研究大脑在认知、学习、记忆等过程中的电生理活动,帮助我们了解大脑的功能机制。

6、昏迷患者的评估对于昏迷患者,脑电图可以评估大脑的功能状态,预测预后。

二、脑电图的结果判定1、正常脑电图正常成年人在清醒、安静、闭目状态下,脑电图主要表现为α波,频率为 8 13Hz,波幅为20 100μV,主要分布在枕叶和顶叶。

此外,还有β波(频率大于 13Hz)、θ波(频率 4 7Hz)和δ波(频率小于4Hz),但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波的出现比例较少。

儿童的脑电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化,具有不同的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文件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电子文件编码YFGL-02-024 页码3-1一、细菌性脑膜炎1.临床诊断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1)发热,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婴儿前囟张力高、意识障碍之一),脑膜刺激症(颈抵抗、布克氏征阳性、角弓反张之一),加上脑脊液(CSF)化脓性改变。

(2)发热,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症,加上CSF白细胞轻至中度升高,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CSF 恢复正常。

(3)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发热,不典型颅内高压症状体征,CSF白细胞轻度增多,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CSF中抗特异性病原体的IgM达诊断标准,或IgG 呈4倍升高,或CSF涂片找到细菌。

②有颅脑操作(如颅脑手术、颅内穿刺、颅内植入物)史,或颅脑外伤或腰椎穿刺史。

③脑膜附近有感染灶(如头皮切口感染、颅骨骨髓炎、胆脂瘤中耳炎)或有脑脊液漏者。

④新生儿血培养阳性。

2.病原学诊断(1)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①CSF中培养出病原菌。

②CSF病原微生物抗原检测阳性。

(2)说明①一岁以内婴儿有发热(>38℃)或低体温(<36℃),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暂停或抽搐,如无其它原因可解释,应疑为脑膜炎并立即进行CSF检查。

文件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电子文件编码YFGL-02-024 页码3-2②老年人反应性低,可仅有嗜睡、意识活动减退、定向困难表现,应及时进行CSF检查。

③细菌性脑膜炎与创伤性脑膜炎、脑瘤脑膜反应的区别要点是CSF糖量的降低,C-反应蛋白增高等。

二、颅内脓肿1.范围包括脑脓肿、硬膜下和硬膜外脓肿2.临床诊断发热,颅高压症状之一,颅内占位体征(功能区定位征),并具有以下影像学检查证据之一:(1)CT。

(2)脑血管造影。

(3)核磁共振。

(4)核素扫描。

三、无脑膜炎的椎管内感染1.范围包括硬脊膜下脓肿和脊髓内脓肿。

2.临床诊断(1)发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神经定位症状和体征。

②局限性腰背痛和脊柱运动受限。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

不同类型的脑萎缩有其独特的影 像表现,如皮层型脑萎缩主要表 现为皮层变薄和沟回增宽加深。
脊柱疾病的影像表现
脊柱疾病的影像表现主要包括椎间盘突出、脊柱骨折和 脊柱肿瘤等。
脊柱骨折则表现为椎体形态改变、骨皮质断裂和椎间隙 变窄等。
椎间盘突出在影像上表现为椎间盘局部突出于椎体边缘 ,压迫脊髓或神经根。
脊柱肿瘤则表现为椎体破坏、骨质增生和软组织肿块等 ,增强扫描后通常会强化。
肿瘤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也是脑肿瘤 影像表现的重要特征。
增强扫描后,脑肿瘤通常会强化,表 现为病变区域密度增高。
不同类型的脑肿瘤有其独特的影像表 现,如胶质瘤通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 、密度不均匀的占位病变。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表现
01
02
03
04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表现主要包 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脑血管狭
窄或阻塞等。
病例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脑血管疾病是指与脑部血管相关的疾 病,如脑梗塞和脑出血。影像诊断有 助于准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详细描述
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的。CT和MRI 等影像技术可以检测到血管狭窄、堵 塞或破裂等异常,对于及时诊断和治 疗具有重要意义。
病例三:脑白质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脑梗死在影像上表现为低密度 影,通常在发病后24小时内
出现。
脑出血则表现为高密度影,通 常在发病后CT扫描时即可发
现。
脑血管狭窄或阻塞则表现为相 应血管供血区的低灌注或缺血
改变。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表现
01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表现 主要包括脑白质疏松、 脱髓鞘病变和脑白质缺 血等。
02
脑白质疏松常见于老年 人和长期高血压患者, 影像上表现为脑室周围 低密度影。

脑电图检测在脑功能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脑电图检测在脑功能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脑电图检测在脑功能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发表时间:2011-11-02T14:38:55.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马科马兰[导读] 癫痫是临床中常见问题,也是许多脑部疾病的首发症状。

马科马兰(红河州弥勒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脑电图室云南弥勒 652300)【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4-0239-01 脑电图的临床研究工作,自1924年德国H·Berger首先从完整的头皮上描记出人的脑电活动以来已有近90年的历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的特殊电极和头皮电极、脑电地形图等电生理检查技术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将从癫痫、颅内感染等方面介绍脑电学检测在脑功能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 癫痫癫痫是临床中常见问题,也是许多脑部疾病的首发症状。

癫痫的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部分甚可危及生命,也可仅表现为阵发性的头痛、腹痛、眩晕等症状,仅在脑电常规检查时发现异常波。

而脑电学检测是发现及鉴别癫痫的必备手段。

1.1 头皮常规脑电图这一直是诊断癫痫的最为简便的无创检查,根据痫性放电波的特征性改变及源发灶可确诊。

尤其对非典型失神发作及腹型、持续状态患者可快速准确的做出诊断并指导治疗。

但头皮常规脑电图不能对深部病灶定位,超过2小时应诊的患者可能捕捉不到痫性波。

1.2 特殊脑电图是有创检查,需要根据病人的临床情况如颞叶、脑基底面前颅凹及深部中线结构的病变等癫痫,需加用特殊电极以描记脑底面和深部中线结构的电活动,对确定疾病为器质性或病变的更精确定位也有帮助。

1.3 24h动态脑电图是检测和诊断各种癫痫的有效方法。

可以监测各种持续性、间歇发性、一过性的痫性发作,定量和定性分析,了解和研究癫痫的机制和变化情况,有助于对高危人群的筛选及药物选择和预后观察,同时也是监测痫性波来源和疾病分期的重要手段。

1.4 脑电形图又称计算机地形脑电图,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对脑生物电信号作进一步分析处理的一种新方法。

医学影像-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时加强康复训练。
案例二:脑出血患者的影像诊断过程
01
02
03
04
患者信息
老年女性,突发头痛、呕吐, 伴左侧肢体偏瘫。
影像检查
CT平扫显示右侧额叶高密度 影,周围脑组织水肿。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 像学表现,诊断为右侧额叶脑
出血。
治疗建议
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压等药 物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CT平扫表现为高密度影,MRI检查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低信 号。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平扫表现为脑沟、脑裂密度增高, MRI检查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 信号。
脑肿瘤
胶质瘤
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影,MRI检查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脑膜瘤
治疗和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医学影像技术分类
根据成像原理和技术手段的不同, 医学影像技术可分为X线成像、 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磁共振
成像和光学成像等。
医学影像发展历史
自19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以来, 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从简单的X 线平片到复杂的数字化影像的发 展历程,不断推动着医学诊断和
治疗水平的提高。
必要时手术治疗。
案例三:脑肿瘤患者的影像诊断过程
患者信息
中年女性,头痛、恶心、呕吐 逐渐加重,伴视力下降。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 像学表现,诊断为右侧颞叶脑 肿瘤。
影像检查
MRI T1WI显示右侧颞叶低信号 影,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 可见明显强化。
治疗建议
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根据病理 结果给予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
脊柱MRI
用于观察脊柱骨质、椎间盘、椎管内结构和椎旁软组织等,对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等病变的显示效果优于CT。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表现

转移瘤
转移瘤
皮髓质交界区多发病灶、结节或环形强化、水肿明显
脑膜转移T1WI+C冠状位
颅骨转移瘤
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
超急性期:6Hr以内,细胞毒性水肿 急性期:6~72Hr,细胞毒性水肿及血管性 水肿并存,神经细胞坏死。 亚急性期:4~10D,血管性水肿,修复开始 慢性期:11D以上,囊腔、胶质增生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突发口角歪斜5个小时及48小时对比
DWI检测超急性脑梗死
T1WI
T2WI
DWI
女,54岁,突发右侧肢体乏力5小 时
急性脑梗死
起病时间:6~72Hr,细胞毒性水肿及血管性 水肿并存,神经细胞坏死。CT:动脉高密度 征、局部脑肿胀、脑实质密度降低。MR: T1WI呈低信号,T2WI、 PDWI、 T2Flair、 DWI呈高信号,ADC下降。 PWI病灶低灌 注,再通可见高灌注。占位效应不明显、脑 回样强化。病变范围与某一血管供血区域一 致。
细胞毒性水肿
间质性水肿
梗阻性脑积水时,脑脊液通过室管 膜进入脑室周围的细胞外间隙。 CT:低密度,无强化 MR: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
flair 序列呈高信号。
肿块?血管性脑水肿?间质性脑水肿?
脑萎缩
脑组织减少继发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 范围:弥漫性、局限性脑萎缩 部位:皮质、白质、小脑、脑干 病因:老年脑、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影像表现
基本表现
血管性水肿 细胞毒性水肿 间质性水肿 脑萎缩 占位效应
血管性水肿
最常见 机制:血脑屏障破坏 C T:均匀低密度,无强化 M R: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 见于:肿瘤、炎症、梗死、外伤
血管性水肿

中枢神经功能监测

中枢神经功能监测

中枢神经功能监测中枢神经功能监测(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monitoring)是指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一种方法,通过监测神经系统的活动,可以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和异常情况,对于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枢神经功能监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控制人体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对于人体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因此监测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可以提供有关人体健康和疾病的重要信息。

中枢神经功能监测的原理是通过测量和记录神经元的活动来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现代医学技术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监测神经元的活动,包括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脑血流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脑神经电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等。

脑电图是中枢神经功能监测中最常用的技术,通过电极将放置在头部的电位变化转化为图形记录,反映神经元的电活动。

根据脑电图的特征,可以评估人的清醒状态、睡眠质量、脑损伤和癫痫等疾病。

脑磁图则是通过测量神经元活动产生的磁场来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脑磁图具有高时空分辨率,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神经元活动信息。

脑神经电刺激是通过外部磁场或电流对大脑进行刺激,观察刺激后的神经元活动变化。

脑神经电刺激可以评估神经传导速度、神经可塑性和神经网络的功能等,对于研究大脑认知功能和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枢神经功能监测在临床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中枢神经功能监测可以提供实时信息,帮助医生保护神经系统的功能,减少手术风险。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中枢神经功能监测可以提供客观的评估指标,辅助医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并帮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内科神经系统案例分析及答案

内科神经系统案例分析及答案

内科神经系统案例分析及答案患者男性,31岁,主因发热12天,发作性意识障碍、四肢抽搐10天,于2001年9月1日入院。

患者入院前12天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自服“感冒通”,症状略减轻。

病后第2天在家休息时感头晕不适,继之意识不清、四肢抽搐、双目上翻,持续3~5分钟后缓解。

以后多次反复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清楚。

头颅CT扫描检查未见异常。

发病第3天予以静脉输注安定,以及口服苯妥英钠治疗,抽搐停止。

病后第5天再次抽搐频繁发作,发作间期意识不清,脑电地形图显示额颞区异常,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病后第9天出现呼吸抑制,给予气管切开,机械呼吸辅助呼吸治疗,同时静脉输注地塞米松(10mg/日),病情无改善。

患者既往体检,否认慢性疾病及传染病病史。

入院时查体:T37.5?P121次/分,R16次/分,BP150/90mmlHg。

意识不清,呈浅昏迷状态。

双侧瞳孔3mm,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

双肺呼吸音粗,散在痰鸣音。

心率121次/分,律齐。

颈部略抵抗,Kernig征可疑,Brudzinski 征可疑。

四肢肌张力略高,刺激后可见自主运动,腱反射减弱(,),双侧Babinski 征阴性。

感觉、共济运动及其他神经系统检查不合作。

入院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波动在10.5,18.48G/L,中性粒细胞62,79,2腰穿脑脊液(病后第22天)检查:压力160mmH20;细胞总数2?0/L,白细胞1?10/L;葡萄糖3.8mmo1/L(69mg/d1),蛋白1.53g/L(153mg/d1),氯化物114.8mmol/L;细菌涂片、抗酸染色及墨汁染色阴性;单纯疱疹病毒(?型)、乙脑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的IgM和IgG 抗体阴性;结核抗体、结明试验、阴性。

头颅MRI(病后31天)检查:双侧颞叶、海马及枕叶皮层大片异常信号,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与前1次MRI比较,病变部位可见皮质萎缩。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与 CT 对脑震荡116例的诊断价值比较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与 CT 对脑震荡116例的诊断价值比较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与 CT 对脑震荡116例的诊断价值比较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与CT对116例脑震荡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16例脑震荡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研究,采用国产EEG、BEAM计算机处理系统、CT扫描方式进行诊断,测评三种检查的异常率。

结果:采用CT检查结果相比采用EEG、BEAM的诊断异常率要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上述三种对116例脑震荡患者的脑功能诊断,采用CT检查的异常率低,准确诊断率高,临床诊断价值高。

【关键词】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脑震荡;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150-02脑震荡患者伤后病情急,必须及早进行诊断,从而帮助病人迅速恢复正常意识功能。

此次研究采用EEG、BEAM、CT三种诊断方式结合展开对116例脑震荡患者的脑功能进行检查诊断,取得了一定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到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16例脑震荡患者,其中男90例,女26例;年龄9-67岁,平均年龄(3.6±6.7)岁。

脑震荡发生原因:交通事故引发59例,坠伤24,其他原因33例。

所有患者意识模糊,时间有半小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症状,一些还有呕吐、嗜睡、健忘等症状。

全部患者进行体检,没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均被诊断为脑震荡,诊断检查时间均在伤后48h内,其中严重的33例在12h内诊断检查。

1.2 方法选择国产JY-2402 B型EEG、BEAM计算机处理系统,电极装置采用国际标准进行,通过单、双极导联来使用并记录EEG诊断数值,开展睁眼、闭眼反应、过度换气试验,抽样制作具有功率谱的脑电地形图、直方图。

按照脑电图的诊断标准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按照BEAM的诊断标准进行判断。

脑电地形图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脑电地形图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脑电地形图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赵向东;张美莲;周冰玲【期刊名称】《现代电生理学杂志》【年(卷),期】1994(000)004【摘要】本文通过我院采用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的脑肿瘤与同步检查的脑电图(EEG)和脑CT、磁共振(MRI)或手术证实的26例的比较分析,表明BEAM在脑肿瘤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本组资料表明,常规EEG异常者16例(61.5%),而BEAM22例异常(84.6%)。

EEG定位符合者7例(26.9%),不符合10例(38.5%),BEAM19例符合(73.1%),3例基本符合(11.5%),4例不符合。

经统计学处理P&lt;0.01,表明对于脑浅表部位的肿瘤,BEAM诊断阳性率和定位价值明显高于EEG。

本组三种不同类型的脑肿瘤,BEAM上表现各不相同。

因此,BEAM对脑肿瘤的定性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页数】3页(P203-205)【作者】赵向东;张美莲;周冰玲【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225400;225400;225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相关文献】1.脑电地形图在暂短性脑缺血诊断中的价值(附41例脑电地形图分析) [J], 曹怡雯;刘卫星;张丹2.脑电地形图检查在肺炎支原体脑炎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解玉梅;刘向军;冯延秋;聂淑敏3.脑电地形图检查在肺炎支原体脑炎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解玉梅;刘向军;冯延秋;聂淑敏4.脑电地形图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 [J], 黄献;宋治;汪文娟5.脑电地形图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J], 张爱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 及磁共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张锋1,李光2,王淑媛3,柳亚琛4,余再根4(1.中航工业襄樊医院内儿科,湖北襄樊441021;2.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MRI 室,湖北襄樊441000;3.襄樊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湖北襄樊441021;4.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430060)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 、MRI 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方法:98例中枢神经感染患者(研究组)均做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 、MRI 检查,并设正常对照组72例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MRI 、脑电地形图、脑电图、CT 阳性率(分别为97.96%、91.84%、85.71%和56.1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研究组MRI 、脑电地形图、脑电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T (P <0.01);研究组早期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 、MRI 阳性率显著高于后期(P <0.01)。

结论: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 、MRI 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均具有诊断价值;脑电图或脑电地形图与MRI 检查组合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和预后判断优于脑电图或脑电地形图与CT 检查组合。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 ;MRI 中图分类号:R5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334(2010)04-0477-03Comparative Study of EEG ,BEAM ,CT and MRI Results in 98Patients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ZHANG Feng ,LI Guang ,WANG Shu -yuan ,et al(Department of Children 's physician ,The Aviation Industry XiangFan Hospital ,XiangFan 441021,China )作者简介:张锋(1965-)男,湖北田县人,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和医院管理。

2结果2.1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IMT 比较(见表1)。

表1两组颈动脉IMT 的比较(珋x ʃs ,mm )组别n IMT 冠心病组非冠心病组11763127.4ʃ0.7a 91.2ʃ0.6aP <0.01冠心病组117例患者中97例出现颈动脉增厚,发生率为82.9%,冠心病组IMT 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 <0.01)。

2.2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比较冠心病组出现斑块76例,斑块发生率为65.0%,斑块发生部位以颈动脉分叉处多见,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

非冠心病组出现斑块1例,斑块发生率为1.6%。

冠心病组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 <0.01)。

3讨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弥漫性病理状态,通过了解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

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壁内中膜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之一。

颈动脉病变患者IMT 每增加0.1mm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增高3倍,心肌梗死增加11%[2]。

颈动脉超声可用于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程度,IMT 、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等,用来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和预测冠状动脉的独立因子。

有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

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的存在与心肌梗死有相关性[3]。

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组IMT 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同时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也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与文献报道相一致,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着密切而主要的联系。

综上所述,超声检测颈动脉简单、方便,价格较低,易被患者接受,可在广大医院普及,为早期诊断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对临床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也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1邬松林,杨河欣,谢秋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1,9(5):427.2彭跃华,徐亮,靳建华,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9):664.3李园,陈苏宁.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上海医学影像杂志,2009,18(4):330 332.(收稿日期:2010-02-12)774第21卷第4期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4月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BEAM),CT and MRI in Patients with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in-fection.Methods:EEG,BEAM,CT and MRI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and analyzed in both98Patients with the CNS infection(study group)and72cases of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Results:The positive rates of MRI,BEAM,EEG,CT in study group(97.96%,91.84%,85.71%and56.12%,respectively)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P<0.01);The positive rates of MRI,BEAM,EEG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ositive rates of CT(P<0.01);In the study group,the early positive rates of EEG,BEAM,CT,MR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latter stages(P<0.01).Conclusions:The examination of EEG,BEAM,CT,MRI has diagnostic value for the Patients with the CNS infections;The examination of EEG or BEAM combined with MRI is superior to the examination of EEG or BEAM combined with CT for both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NS inf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disease severity,effica-cy and prognosis.Key word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Diagnosis;EEG;BEAM;CT;MRI为了探讨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CT、MRI4项检查方法对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本文对1995-03 2009-03临床资料完整的98例CNS感染住院病人的EEG、BEAM、CT、MRI对比分析,并设正常对照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研究组98例,均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等,符合CNS感染;男61例,女37例,年龄21 82岁,平均37.2岁。

病毒性脑炎(病脑)52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6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20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8例,脑囊虫病12例;入院时病程最短1d,最长29d,平均8.7d。

正常对照组:72例,均为单位体检且年龄与研究组匹配,无神经系统疾病史及症状体征的健康者,男47例,女25例,年龄20 83岁,平均36.7岁。

1.2方法EEG和BEAM检查:采用国产EEG/BEAM微机处理系统,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电极,进行单极、双极导联描记EEG,常规进行睁闭眼、过度换气和闪光刺激诱发试验。

分析频带选择:δ(0.8 3.8Hz)、θ(4 7.8Hz)、α1(8 9.8Hz)、α2(10 12.8Hz)、β1(13 19.8Hz)、β2(20.0 29.8Hz)。

选择无伪差采样经计算机处理后做功率谱地形图,并打印出附有原始脑波信号的彩色地形图。

EEG评判参照黄远桂标准[1]分为正常(包括正常和边缘状态)、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

BEAM评判按照谭郁玲标准[2]分为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BEAM 异常以各频带的功率值超过正常值30%为标准。

CT、MRI检查:采用西门子CT、MRI设备进行常规检查,部分加做了增强扫描。

研究组均进行EEG、BEAM、CT、MRI检查2 3次(入院后7d内早期检查1次,出院前7d内后期复查1次,住院中间复查0 1次),对照组均进行EEG、BEAM、CT、MRI检查至少1次,并对比分析EEG、BEAM、CT、MRI检查对CNS 感染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1.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结果2.1正常对照组72例中,EEG和BEAM检查除3例轻度异常外,其他均属正常范围;脑CT和MRI检查除5例腔隙性脑梗死、11例轻度脑萎缩外,其他均无阳性发现。

2.2研究组(CNS感染组)2.2.14项检查表现EEG:正常14例(14.29%),异常84例(85.71%,其中轻度34例、中度30例、重度20例)。

EEG异常表现:①背景活动异常14例(14.29%),表现为基本节律变慢,波幅降低,α波减少,视反应α抑制不完全,散在θ波,部分患者两侧半球基本节律不对称;②弥漫性异常46例(46.94%),表现为各导联弥漫性低波幅慢活动或高波幅θ波和δ波,以前半球为著,有时慢波呈阵发性发放;③局限性异常15例(15.31%),表现为一侧半球或某一脑区局限性高波幅活动;④发作波异常9例(9.18%),表现为阵发性中至高幅棘波、尖波、棘(尖)慢综合波及发作性慢波。

BEAM:正常8例(8.16%),异常90例(91.84%,其中轻度36例、中度32例、重度22例)。

BEAM异常表现:①θ波频带能量在一侧半球或某一脑区增高46例(46.94%);②δ波频带能量在一侧半球或某一脑区增高18例(18.37%);③慢波频带在大脑前半球增高13例(13.27%);④慢波频带在大脑后半球增高6例(6.12%);⑤α波频带能量在一侧半球或某一脑区偏低7例(7.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