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川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巴川中学校新高中2017届级半期考试
文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
24.《红楼梦》中的贾政是皇帝的岳父和朝臣,而在荣国府内遇有重大事务则由其长兄贾赦决断,这说明()
A.家国一体观念淡化
B.进步思想影响广泛
C.君主专制一度削弱
D.家庭伦理观念至上
25.孔孟倡导有条件的忠君观念,如孔子所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人臣没有为一族一姓竭尽愚忠的义务。
但宋亡国后,忠于故国、不仕易代的节士之多,超过前朝。
这一变化反映了()
A.佛道盛行,君主定于一尊 B.吸取变节者的受辱教训
C.改朝换代,传统观念破坏
D.程朱理学强化忠君观念
26.清朝康熙年间,苏州地区“百年田地转三家”,到乾隆时,竟是“十年之间,已数易主”,“人之贫富不定,则田之去来无常”。
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土地兼并的加剧
C.专制制度的强化
D.租佃关系的盛行
27.《民报》是辛亥革命前中国国内影响较大的期刊,创刊时出版6000册,国内通过各种渠道发行3000册,创造了中国近代期刊史上空前的发行记录。
这主要是因为该期刊()
A.宣传维新变法
B.倡导民主科学
C.宣扬民主共和
D.反对传统理念
28.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19 36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
从客观角度看该做法()
A.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C.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D.践行了节制资本的思想
29. 1958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
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粮食供应的制约
B.农业需要更多劳动力
C.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
D.城市化
进程发展缓慢
30.右图为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其中B
段差异的出现说明了()
A.经济管理体制必须实现彻底转型
B.经济政策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C.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紧跟经济步伐
D.经济改革要率先在农业获得突破
31.伯利克里“把缰绳交给人民,向人民实行讨好政策,不断为人民设计许多节日看戏、会餐、游行,用粗俗的娱乐哄孩子似的哄着人民……在他的这种政策之下,才养成坏习惯,出现浮华奢侈,不像以前那样节俭和自食其力了。
”其反映了古代雅典()
A.应当还政于所有公民
B.需增加民众娱乐项目
C.使公民变得浮华奢侈
D.民主的措施存在弊端
32.早在殖民时代,北美殖民地就曾仿效英国建立了议会,在经过了独立战争时期强势的大陆会议和独立之初的软弱的邦联议会后,美国1787年宪法最终选择了两院制的国会。
美国这一选择反映的指导思想是()
A.议会主权原则
B.三权分立原则
C.权力制衡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33.下表为各国工业规模次序表,对此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A.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逐渐衰落
B.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C.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后来居上
D.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
34. 20世纪20年代,列宁反复告诫全党,不要“装腔作势““妄自尊大”“应该抛弃浮夸心理”“脱掉华丽的共产主义外衣”,要老老实实地学习经商,向普通店员、资本家、商人学习经济管理和商业管理的经验。
这表明列宁当时()
A.认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B.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
C.认为共产主义难以实现
D.希望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步伐35.中美会谈后,基辛格给尼克松总统的报告中写道:“我们(中美)一致认为日本的扩张主义是危险的,但是在如何加以防范的问题上意见却不统一……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抱有很强的成见,有着矛盾的感情。
”由此可见当时()
A.中美出于防范日本的扩张而改善关系
B.中国对战后美日同盟关系持反对态度
C.美国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中起重大作用
D.中美有意共同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复兴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 - 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 -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女学的兴起和女子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救亡图存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初步觉醒,使得女子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响亮地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的口号。
——安徽人文讲坛《天下兴亡,匹“妇”有责》梁启超曰:“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下。
……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
”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材料二
新中国教育大事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女学”兴起的原因,概括梁启超“女学观”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15分)
(2)材料二反映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1952年或2000年中,选取一个发展阶段,概括其特点并说明原因。
(10
分)
41.(12分)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要求:重点解读一个观点,观点明确,史实全面准确)
请考生在第44、45两道历史选做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
4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赵武灵王(前325 ~前299年在位)与肥义谋胡服骑射。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曰:臣闻中国者,蛮夷之所则效也。
今王舍此而袭(穿)远方之服,臣愿王熟图之也!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
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
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非寡人之所望也。
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
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1)根据材料归纳赵武灵王颁布胡服令的目的及其关于服饰的基本观点。
(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武灵王改革的意义。
(5分)
4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基本内涵是“息内争、御外侮”。
“息内争”,即主张国内要和平统一,这是其和平统一观的主要观点。
张学良对“内争”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
他认为:内战起因是“落伍军阀,为一时利欲所迷……稍不如愿,便以武力为抗争之后盾”,内战后果是“民生憔悴国势阽危”;他本人深有感触地说“一直打内战,皆为不得已之行动,不论其为战胜或失败,均觉万分痛苦。
”“御外侮”,即主张对外要抵抗侵略,是其和平统一观的又一主要观点。
包含着抵抗日本侵略的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日本的侵略是实现国内和平统一的一个主要障碍,张学良在国民党五中全会期间说道:“内战不停止,很难造成抗日之局势。
从前我则认为非抗日不能统一。
”
——摘编自《论张学良的和平统一观》(1)根据材料概括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主要观点,并分析这种观点形成的背景。
(9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学良为实现其和平统一观做了哪些努力?(6分)
历史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24.D 25.D 26.A 27.C 28.C 29.A 30.B 31.D 32.C 33.B 34.B 35.D
综合题:请按答案要求赋分
40.(25分)
(1)(15分)原因: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救亡图存的需要;女性自身的觉醒。
(任答两点即可,6分)
“女学”观:把妇女受教育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或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
(3分)
积极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女子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妇女救亡图存的使命感。
(任答两点即可,6分)
(2)(10分)示例一:
特点: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政府办学;重工轻理,削弱人文学科。
(任答两点即可,4分)
原因:加强了党对高校的领导,计划经济的反映;“一边倒”外交政策下受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工业化对人才的需要。
(任答两点即可,6分)
示例二:
特点:2000年办学方式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
(任答两点即可,4分)
原因: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办学弥补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
(任答两点即可,6分)
41.(12分)
(1)观点一:认为西方国家和俄国是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主要根源。
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10分)23909228
评:该观点是民族主义角度(或民族危机、侵略与反侵略、革命史观),但忽视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内部原因。
(2)观点二:列强侵略中国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0分)
评:该观点是全球化角度(2分)。
(或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也可得分)但不应美化侵略,殖民有功。
4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目的:发展骑兵,增强军事力量(维护国土安全)。
(2分)
观点:服饰应利民、便用(胡服使用方便);服饰须因时势而变(胡服利于军队提高骑射能力)。
(4分)
背景: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各国掀起改革潮流;战争频仍,各国追求富国强兵。
(4分)(2)意义:壮大了骑兵力量,增强了赵国军事力量,抵御住匈奴的进攻,使赵国在兼并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5分)
4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观点:“息内争”,主张国内和平统一;“御外侮”,主张对外抵抗侵略。
(4分)
背景:国内军阀混战,人民涂炭;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5分)
(2)努力:顶住日本压力,宣布“改旗易帜”,拥护南京国民政府完成统一;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使国共两党走向联合抗日;把停止内战和抵抗日本侵略结合起来。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