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周周测历史试题(附答案) (1)
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第Ⅰ卷(共35小题,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国家管理制度化 B.从人治到法治C.礼仪与政治分离 D.为民主政治奠基25.在中国,“县”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市”作为行政区划,发轫于广州,不到100年。
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暂行条例》公布实施,广州市政厅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市”作为行政区划。
上述材料表明:A. 县代表着农业社会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B. 广州的政治经济地位优势明显C.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出现了新的变化D.标志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26.据史料记载:来自萨拉米的外邦人赫拉克利德斯,因其在公元前330-329年雅典粮食危机中的善举,成为雅典人的“恩人”而被授予“特权外邦人”身份;银行家帕西昂和佛尔米昂因对雅典城邦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雅典公民权。
这表明:A.这段史料不真实,因为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B.外邦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获得雅典城邦的认同C. 外邦人可以通过参与雅典人的政治生活而融入雅典城邦D. 雅典外邦人必须与公民共同履行城邦的某些义务27.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28.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黄陵中学2016-2017学年度届高三复习第三次大检测历史试题班级:姓名:考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语·周语上》云:”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服”即“服侍天子”),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据此推断,西周时管辖“甸服”之地的是A.周王 B.诸侯王 C.卿大夫 D.士2.春秋时期,有人强调“日困而还,月盈而匡”。
这一说法体现了A. 人定胜天的唯物思想B. 阴阳消长的辩证思想C.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D.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3.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该措施A.阻碍了经济发展 B.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C. 动摇了农本观念 D.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4.下面的郡县增置表可以反映出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区的郡县增置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政治重心不断东移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D.郡县制度逐渐完善5.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
这些措施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反映了唐初摇役赋税繁重C.阻碍了均田制度的实施 D.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6.《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
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这一制度A.使得官员之间相互倾轧 B.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C. 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 D.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7.北宋规定,无论是典卖还是绝卖,均需订立买卖合同,合同为一式四份,“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付商税院,一留本县”。
至南宋时改为一式两份.即“在法,典田宅者,皆为合同契,钱、业主各收其一,此天下所通行,常人所共晓。
金卷: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
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
这一经济思想()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B 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C.推行了重农的经济政策D.是要废除土地的国有制【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发展·古代土地制度演变【名师点睛】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
从中体现了( ) A.西周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据题干所述,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实质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故D项正确。
A是侧重于礼乐制度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C在材料中也无从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名师点睛】3.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加强血缘亲族之间的凝聚力D.淡化了世系血缘贵族的统治【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4.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A.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C.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
新余四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考年级第三次段考文综-历史试卷2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B.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C.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D.所谓“天”就是天理25.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
由此可知当时()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26.钱乘旦认为:“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材料中“社会主流体制”取决于()A.重农抑商政策B.自然经济的封闭性C.政府重税节制D.商业经济内在特点27.考察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
人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
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C.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D.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28.“蝴蝶效应”是现在社会流行的一个词语。
其原意是说南美洲丛林中一只蝴蝶颤抖翅膀可能引发北太平洋的热带风暴。
这就是研究“相关因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因素”往往不是事件发生的原因,但却是事件发生的前提。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倡导为中国“修建十万里铁路”。
用“蝴蝶效应”能解释这一现象的历史事件是() A.列强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B.革命派内部矛盾重重C.袁世凯实现了让清帝退位的承诺D.孙中山实业救国的理想29.毛泽东在《复李济深等56人电》中说:“……(蒋)求喘息谓为求和平,待外援名曰待谈判,口诵八条,眼望美国,脚向广州……”,当时的历史背景是()A.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B.国共第二次合作宣告破裂C.渡江战役刚刚取得胜利D.三大战役中共取得胜利30.下表引自吴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改造问题》一书,该表能够说明当时()A.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合中国国情B.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经济恢复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31.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A.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B.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C.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D.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32.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l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一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
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普宁勤建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作答.若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共2 5题,每小题2分,本题总共50分)1.在分析楚汉之争中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2.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汉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
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
”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
”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A. 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B. 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C. 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D. 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3.《隋书·刑法志》中记载:“死罪者,三奏而后决。
”《唐六典·刑部》中记载:“凡决死刑,皆于中书、门下详复。
”它们体现了A.明德慎罚的理念B.分权制衡的原则C.厉行法治的精神D.以礼入刑的思想4.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王朝大一统的重新实现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D.儒家思想的复兴5.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一、单选题:共25题1.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而西方人喜欢说“天上”,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
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特征。
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强调“天下一家”,突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同”,将“心”即文化观念作为是否属于同一“天下”的标准,可见古代中国的“天下”是以“文化认同”为区分的标准,故选C。
A、B、D均不符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2.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之士。
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麓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承相府客馆丘虚而已。
至贺、屈麓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脾(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A.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B.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C.丞相有任免官员权力D.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朝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材料反映了西汉丞相公孙弘本来在自己的府邸建立了以招揽才学之士的“客馆”,但在公孙弘去世后,在历任丞相在任时期,公孙弘所建的丞相府客馆最终成为废墟、马厩、车库等。
可见此现象客观反映了丞相权力的逐渐被削弱,故选D。
材料未反映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的问题,故A错误;B、C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3.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
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
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已。
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
2017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 2017 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24.据《乐记·乐论》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过制则乱,过作则暴。
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该材料( )A .明确了社会的等级关系C .强调了统治秩序与和谐B .规范了宗庙社稷的祭祀活动D .制定了贵族政治生活的总则25.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我国古代某一制度使地方精英不断进入行政系统,担任郡县政府的操吏。
其中 尤为隽异的少数人士,又由地方政府举荐,先在郎署学习,然后出任中央政府官吏,再外放为别处的地方 首长执行中央政令,统治地方。
该制度是( )A .军功爵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26.宋代苏颂受皇命研制新浑天仪,召集翰林院天文院、太史局等各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调用在 政府内任职的数学、军械,机械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组建元祐浑天仪象所,历时三年研制成功,铸铜水运 仪象台。
这反映了宋朝()A .国家力量推动科研项目实施C .发展科技服务于农牧业生产B .科研机构设置日渐完备D .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7.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水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
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
这一现象( )A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B .加速了上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D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28.“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 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旨在强调( )A .洋务官员思思的落后性C .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B .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D .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29.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从王朝到共和国的政治变革,它也完成了种种社会变革.例如出现 了新的社会集团和改变了旧的杜会集团。
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测历史参考答案
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测历史参考答案24-25:C C26-30:A B C C A31-35:D D B B A40.(25分)(1)特点:历史悠久,不断发展;书写统一规范;统治者重视,官方推广;全国使用;促进少数民族汉化;对周边国家民族语言产生重要影响。
(8分,答对4点即可)过程: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小篆-汉隶书-魏晋楷书、草书、行书。
(4分,答对4点即可)(2)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近代中国人的抵御、自保和反思;西学东渐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新文化运动主张批判传统文化,要求改革汉字汉语;知识分子的推动等。
(9分,答对3点即可)正确看待:汉语言文字伴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不断改革;汉语言文字的改革就有语言文字发展的自身规律,也深受时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现状的影响;汉语言文字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改革中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汲取精华,去其糟粕;面对全球化发展,要处理好与外来文明的关系,既要保留民族特色,又要吸收优秀的世界文明成果等(4分,答对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酌情赋分)41.(12分)参考示例:(“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示例一:主题: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不同特征(3分)论证: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达,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法治取代人治。
经济上:中国古代是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在明清时代发展到顶峰,耕耘图表明传统农业并无质的突破;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蒸汽机带来了工业文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出现质的突破。
科技文化上:以《天工开物》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实用和经验技能的总结,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西方近代科技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更注重科学的概念、定律及推理。
四川省绵阳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班固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进行了统计。
其中春秋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32%,战国时期没有贵族背录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60%。
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推广 B.世袭制度的没落 C.郡县制的实施 D.井田制度的盛行25.魏晋时期,孝道备受推崇,为亲人的复仇风气很盛,虽然法令禁止,但总体上对这种行为是默许甚至是褒奖的,这种情况在《孝义传》、《孝行传》、《孝友传》等史书中多有记载。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新思潮冲击储家传统倍仰 B.社会动荡,维护家族利益C.国家分裂,法律受到破坏 D.民族内迁,尚武风气盛行26.唐朝前期,73.02%的水灾都发生在北方,南方多雨区仅占26.98%。
仅关内道、河南道水灾频次占唐前期总数的50%以上。
安史之乱后,淮南道、江南道水灾频次记载明显增加,史书中还多次出现江南西道基雨山洪的记录。
据此可知A.经济严重衷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经济重心南移 D.政府管理失控27.明朝曾依据传统礼制做出严格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官可用金银。
这些规定在明朝晚期苏松一带被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
这一转变直接反映了A.社会风尚发生较大转变 B.尊富尚利意识蔚然成风C.盆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趋势28.作为一种西洋舶来器物,自行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中国社会。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却推广较少.这种情况表明,在近代中国A.器物变革改变民众生活 B.近代化转型的过程曲折C.政局动荡阻碍交通进步 D.排斥西方世界近代文明29.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刊物大声呼吁“教育救国”, 宣称“强国强种,惟教育者之功。
”五四运动前后,“教育先行”、“教育救国”的观点成为时尚。
这主要反映了A.回应时代挑战的有意探索B.民主革命促进民众素质提高C.国人己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D.教有近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30.1939年1月,国民党发布国军第二期作战指导方案,强调:“国军应以一部增强被战占领地区内力量,积极开展广大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敌人”。
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 副本
第三次模拟测试卷文综历史24.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
这表明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 B.政治与伦理相结合C.君主皆为道德楷棋 D.宗法制度得以延续25.《文献通考》载:唐代“监察,其选拜多自京徽县尉”;玄宗诏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肃宗时重申“御史须曾任州县理人官者方得荐用”。
可见,唐代选任监察官A.用于维持地方的治安 B.是由皇帝个人钦定的C.强调人选的实践经历 D.是由地方官员推荐的26.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A.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B.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C.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 D.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需要27.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
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宜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
这表明A. “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C.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28.右图是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B.已经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鸦片走私猖獗 D.自然经济的顽强性29.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
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
”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
”这说明A.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B.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30.修改宪法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
湖南省郴州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
24. 王是封建社会皇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也可指国君、帝王。
儒家所提倡的“王道”是指A.以武力征服天下 B.以道德行仁义使天下归顺C.天子的教化 D. 以仁义治天下25.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对夔州路的主客关系颁布的专法规定:“夔州路诸州官庄客户逃移者,并却勒归旧处,他处不得居停。
又敕;施、黔州诸县主户、壮丁、寨将子弟等旁下客户逃移入外界,委县司面时差人计会所属州县追回,令著旧业。
”材料说明此时A.佃户地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B.农民雇主队伍具有不稳定性C. 客户人身依附性相当严重 D.政府对农民择业的严格限制26.宋代士人赴京应考、官员外地履新、富人出行远路、商贾长途贩物,无不雇人运输,这种状况遍及各个行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这反映了宋朝A.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运输经营方式拓展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交通运输比较发达27. 1577年,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照祖制,张居正应回原籍丁忧守制。
年已十五岁的万历皇帝需要张居正的辅佐以便推行新政,决定以“夺情”而不以守制的先例予以慰留。
虽然翰林院几十名官员以有悖伦照为由向张居正提出劝告,但张居正始终没有回家丁优。
这件事本质上反映了A.皇帝软弱无能使皇权衰落 B.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C.专制皇权高度强化 D.君主专制与传统伦理相冲突28.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曾对日方说:“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
”这说明李鸿章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B.开始认识到西方的优势C.丧失了对日本的优越感 D.改变了学习西方的方向29.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
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
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故争的深刻教训 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忧虑30. 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
2017届高三上期周考历史试卷真题
2017届⾼三上期周考历史试卷真题2017届⾼三上期周考历史试卷⼀、选择题1. 姚余栋在2011年1⽉出版的《重燃中国梦想: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书中指出:公元11839年是“辉煌时代”,中国以技术成就农业经济的辉煌,但也陷⼊“⾼⽔平动态均衡”的陷阱。
这⾥的“‘⾼⽔平动态均衡’的陷阱”的含义是中国古代农业()A . 是世界上最发达的B . 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 . 是⾼技术投⼊下的低效率⽣产D . 是简单协作的循环再⽣产2. 商朝的青铜制造业发达,下列不符合当时历史状况的是()A . 青铜器制造业是⼿⼯业的主要部门B . 青铜器⽣产具有较⾼的技术⽔平C . 青铜器具有较⾼的艺术价值D . 青铜器已⼴泛⽤于农业和⼿⼯业⽣产3. 资本主义萌芽产⽣的基础是()A . 明初经济恢复B . 农业、⼿⼯业的发展C . 商品经济的发展D . 对外贸易发达4. 据⽂献记载:“往者豪强⼤家,得管⼭海之利,采铁⽯⿎铸,煮盐。
⼀家聚众或⾄千余⼈,⼤抵尽收放流⼈民也。
远去乡⾥,弃坟墓,依倚⼤家,聚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 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市场B . 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管理⼿⼯业的⽣产C . 颁布法令,禁⽌⼈民离开⼟地,从事⼯商业D . 征收重税,从私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5. 据⽂献记载:“往者豪强⼤家,得管⼭海之利,采铁⽯⿎铸,煮盐。
⼀家聚众或⾄千余⼈,⼤抵尽收放流⼈民也。
远去乡⾥,弃坟墓,依倚⼤家,聚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耍措施是()A . 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市场B . 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管理⼿⼯业的⽣产C . 颁布法令,禁⽌⼈民离开⼟地,从事⼯商业D . 征收重税,从私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6. 《国语晋语》中说:“公⾷贡,⼈夫⾷⾢,庶⼈⾷⼒,⼯商⾷官。
”这说明西周时期()A . ⼿⼯业属于独⽴的⽣产部门B . 私营⼿⼯业发展迅速C . 家庭⼿⼯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 . ⼿⼯业被官府所控制7. 图是古代雅典制作的陶瓶,从中不能读出()A . 陶器制造较发达B . ⼈⽂思想较浓厚C . 城邦民主较完善D . 公民有强健体质8. 建于河南安阳的⼀位中国古代妇⼥的塑像。
山西省临汾市2017届高三历史三模试卷
2017年山西省临汾市高考历史三模试卷一、单选题:共12题1.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
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
这说明()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2.钱穆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是在()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3.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将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设于武昌。
这一规划和设置()A.体现了“山河形便”的习惯做法B.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保障了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D.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4.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5.如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A.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B.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C.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D.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6.近代有学者指出:不同文化的对比与交流,同时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比较过程。
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吸收或排斥,其内在的逻辑在于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这就是西学东渐的内在逻辑。
在这里作者强调()A.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性B.真善美的文化具有优越性C.西学东渐具有必然性D.西学东渐具有渐进性7.1930年2月,中国发生大规模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汉字的演变【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以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为切入点,其实质上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及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小切口,但需要学生有大范围的知识体系,并且本题还是以图片的方式呈现更增加了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题学生易选D项,这是命题者的高明之处,选D项是受图片信息的误导和学生思维定势的局限性导致,小题见大智慧。
25.《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A项出现在明朝,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逐渐改变了原有的义利观,逐利成为风尚,汉代经济尚未发展到这种程度,同时题材料也没有涉及到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问题。
汉代是重农抑商比较严重的朝代,所以B项错误。
D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并未涉及该内容,题干表明的是富商的发展态势,并未涉及到政治权利问题。
汉初通过“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材料中的“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的现象,所以答案选择C项。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汉初经济发展【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整理并识记调动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能力中档。
学生只要准确记忆汉代经济发展的一些相关内容即可答对,但答对的前提是对材料内容的准确解读。
江西省临川三中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临川三中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24.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即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有为统治者而“鸣”。
诸子百家中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鸣"的专制主义分别是A.墨家、儒家B.法家、道家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25.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前代的尚书行台等,都是暂设的,以应付临时之事,事定即撤.元朝却于中原之地,设行中书省十,行御史台二,以统辖路府州县.”可见行省制度A.源于唐朝的三省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主要功能是对地方巡察D.形成了地方割据26.“士子外用儒术以处世,而内修禅学以修身,宋代这种修禅之风在士大夫中流传日盛。
”这表明A.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三教在互补中呈现融合C.儒学具有与时俱进精神D.儒学发展一度出现困境27.宋太祖“首定商税则例”,建立了上自三司,下至州县的征收体系,“自后累朝守为家法";宋人更是将侵夺盐、茶商人利益的行为与违背祖宗家法相比拟,称“非独妨害客人兴贩,显是有违祖宗成法”.这些政策和认识A。
遏制了官僚集团的腐败B。
造成了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C。
导致了经济思想趋于保守D。
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28.洪仁玕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使用这些“轻污字样,是口舌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而左宗棠的幕僚骆秉章则将原来的《英吉利夷船入寇记》改为《洋务权舆》了.这表明了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D.傲岸自大的观念开始起变化29.鸦片战争后,经过中西风俗习惯的对比,人们认识到蓄辫习惯不适应近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但发辫作为一种政治统治的象征,勿论国内人士,即使是定居海外的侨民,也少有贸然敢将发辫剪除者。
陕西省咸阳市2017届高三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
2017年陕西省咸阳市高考历史三模试卷一、单选题:共12题1.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
这种变化()A.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B.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C.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 D.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2.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用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
这反映出东汉时期()A.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 B.监察体系臻于完备C.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3.北宋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正面影响是()A.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B.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C.租佃关系成为农业生产主要形式D.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开始萌芽4.《明史•职官志》称:“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这反映出明朝“巡按”()A.可代替皇帝作出决策B.监察权力的不完整C.兼有少量大案裁决权D.凡事须向皇帝奏报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
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A.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 B.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C.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 D.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6.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的实现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7.1942年2月蒋介石出访印度,英国舆论认为中国“以远东眼光共保合作,为唯一解决英属地途径”,美国舆论认为蒋“动员印度之庞大潜力,则所予同盟国之帮助,实不可限量”。
中国领导人的这次印度之行()A.唤醒国际社会关注远东事务 B.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准备中印对日作战转入反攻8.如果以下表为史料探究民生问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008年﹣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及城镇失业人数》(单位:万人)项目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13 1103 1168 1221 1226 1310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86 921 908 922 917 926A.保障就业乃改善民生之本B.经济发展难以满足就业需求C.发展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D.城镇化过快增强了失业风险9.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说:“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是因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
商南县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命题人苏典枝邱昌宏周建峰第Ⅰ卷(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24、战国以来,中国只有皇权爵位是嫡长子继承,而家产包括土地的继承,则实行的是诸子均分制。
古代中国这种土地继承制度客上A。
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调动了小农生产者的积极性C.导致古代农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D.保障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25.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在产盐区设置的盐官备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
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盐铁官营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基础B.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C.推动了煮盐冶铁技术的发展D.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26.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迅速贬值,到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
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主要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C.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D.中国的银矿产资源丰富27.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
这在他朝,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这与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政策,“吏强官弱”“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等有关.上述现象A.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治国传统B。
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C。
反映了宋代官僚制度发生变化D。
说明了理学深刻影响宋代科举28.1847年初,经历流放重回政坛的林则徐在给友人的书信中提到:“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
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白银在)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但恐此等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该材料说明此时的林则徐A.仍主张严禁鸦片 B.彻底反省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C.仍主张师夷长技 D.考虑问题的主要出发点依然没变29.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上述记载A.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说明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D.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2.两汉时期,地方长官(郡太守)拥有自辟僚属和察举大权。
长官与僚属形同君臣,长官升调或僚属离职后,长官依旧自居“故主”,僚属则成为“故吏”。
这主要体现了A.依附关系根源于察举制B.家天下的观念根深蒂固C.早期官僚政治尚不成熟D.郡县制下地方权力很大3.《白鹿洞学规》指出:“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
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己也……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
”由此可知,白鹿洞书院的创设精神是A.协助士子应举B.建立道德典范C.支持经学研究D.赞助社会事业4.有学者指出:“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
”其主要原因是A.政治的迫害B.时代的动乱C.科举的没落D.学风的转变5.1912年9月30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参议院议决国庆纪念日案,兹公布之。
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又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为纪念日,是日均放假休息。
”这一规定A.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胜利B.满足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的诉求C.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D.符合黎元洪为代表的湖北派的意愿6.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国民政府于1934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
这场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远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三周历史周测试卷一、选择题(44分)1.下列有关汉代工商业管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实行抑商政策B、关税的数额相当高C、允许盐铁私营D、对“市”严格管理2.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①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③柜坊、飞钱开始问世④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3.下表为英、法等国所侵占的殖民地面积(单位:平方公里)判断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应当是A.18世纪中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4.列强在中国取得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5.黑奴贸易使A、使欧洲劳动力增加B、使美洲劳动力增加C、使非洲资本增加D、使美洲资本增加6.有文章评论道:巴黎公社的独立革命的失败,与当时的国际背景是紧密相关的,其中强势地位的资产阶级的疯狂反攻,撕碎了一切建立花园式伊甸园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幻梦。
这里用“空想”和“幻想”等词语,是想说明A.当时无产阶级的力量还很薄弱B.无产阶级专政的设想只能是一种空想和幻想C.巴黎公社领导人未能很好地利用国际形势D.巴黎公社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做的实验7.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①台儿庄战役,②平型关大捷,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等上述战役中,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有A.①④B.①②C.②④D.②③8.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这三者分别分别体现为()A. 国王议会内阁B. 首相内阁议会C. 国王上议院下议院D. 国王下议院上议院9.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增强殖民者国家实力B、满足殖民统治者奢侈生活C、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D、加强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物质基础10.根据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两者共同之处是A.可实行与祖国其它地区不同的社会制度 B.可拥有自己的军队C.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D.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11.雅典公民大会是全体男性公民参加,直接参政议政。
近代英国不是全体英国公民都参加议会,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间接参政议政。
造成这种重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后者A.并非小国寡民 B.国王统而不治 C.民主程度更高 D.民主具有阶级性12.2008年3月两会期间,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对中外记者说:“我现在忧虑的是,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美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它的经济走势会走到什么地步?”美元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世界中心货币的地位,其最早体现在A.布雷顿森林体系中 B.关贸总协定中C.北美自由贸易区中D.《北大西洋公约》中13.下列对辛亥革命胜利了的理由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14.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A.实现“凯恩斯计划”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15.下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特征是A. 国共合作,打倒北洋军阀B. 国共对峙,中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C. 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 国共内战,国民党进攻中原,挑起了内战16.近代中国人慨叹:“泰曲公法,于平等之国开设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己不完整17.右图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
它反映出A.双方皆缺乏和谈诚意B.共产党做好应对策略C.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D.谈判没取得实质进展18.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这主要是由于它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
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
”这说明()A.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B.美国已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发生动摇20.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东部,埃及的重要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平均年贸易量1496年为1200吨,1506年则锐减至300多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商业危机C.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中心D.中国茶叶取代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21.一战时期,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投资办厂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两次工业化浪潮都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22.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B .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 .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D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23.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摘记卡,请你帮助他完成。
(15分)三、简答题(30)24.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到二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
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贸易、金融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国家以及国外殖民地联在一起组成货币集团并相互对抗,使外汇交易向有利于这些大国的方向发展。
——《世界通史资料汇编》(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为改变这一局面,西方大国作出了什么努力? (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
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
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
——《经济发展史》(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材料三1997年,一场人们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机由泰国迅速波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甚至拉丁美洲各国以及欧美发达国家都受到冲击……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蔓延地区广,给东南亚及东亚乃至整个世界造成严重的创伤。
--—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材料四自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应对经济危机。
11月14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
——新华网(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纪律回归”的理解。
(2分)你认为应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2分)25.(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汉代以来,在东亚逐渐形成的以中国为中心的西太平洋贸易网,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古代东亚经济圈。
在整个东亚经济结构当中,中心与外围的层次关系非常明显,日本、朝鲜以至东南亚各国并不拒绝加入这个经济体系。
材料二:东亚经济圈走向鼎盛与成熟,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区域的扩大,经贸活动向域外传播和扩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贸易中心。
……宋代的造船技术益臻其极。
其与指南针技术的应用使中国商船远航于南洋、印度洋、波斯湾和非洲东部海岸。
元代对外贸易与交通持续发展,规模超过前代。
中央政府采取了开放的政策,不仅有中国商船抵达亚非数十国家,而且允许大量的外国人进入中国,从事商业贸易活动。
材料三: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越南、朝鲜相继脱离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关系,古老的东亚国际关系体系彻底解体。
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额的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
从东亚输出的商品来看,一般以茶叶、瓷器、陶器、古董、药材、香料、书籍等生活消费品为主,西方国家对中国输出的商品一般是工业革命后的商品。
——以上材料改编自《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东亚经济圈形成的特点。
结合材料和宋元时期中国的发展情况,分析古代东亚经济圈形成的主要因素。
(8分)(2)材料三反映出近代东亚经济圈的发展状况是什么?结合材料和19世纪中国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10分)(3)结合以上材料和世界发展的趋势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任三个角度分析当前东亚经济圈复兴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8分)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依据所学可知,汉代的时候,实行盐铁专营政策,不允许盐铁的私营。
继续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业征收较高的税收,对市也进行严格的管理。
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故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汉代商业的发展2.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答题的重点在宋代商业革命。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①正确;联系所学史实,宋代商业的特点有,突破了传统商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据考古发现,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②④对;第③小项描述现象是唐代出现的。
所以答案为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名师点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①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定时、定点,后打破时空。
②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为农副产品、手工业品为主。
③交易媒介的变化:最初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
④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以地缘为纽带的业缘组织。
3.C【解析】从殖民地面积上来看,英国的最多,说明这一时间是19世纪末。
再就是,日本在19世纪晚期才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才有殖民地,以此可排除AB,俄国在一战时发生了十月革命,在一战后就没殖民地了,以此可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