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小课题-幼儿园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课题研究报告

幼儿园小课题研究报告

幼儿园小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们开展了本次小课题研究。

二、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人们对幼儿园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

然而,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教育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幼儿参与度不高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观察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取了我园小、中、大班各两个班级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共计 180 名幼儿。

(二)研究方法1、观察法通过对幼儿在课堂、游戏、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情绪等方面的变化,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求。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幼儿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幼儿园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3、访谈法选取部分幼儿、家长和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教育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一)幼儿学习兴趣与参与度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部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的问题。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

2、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幼儿缺乏自主探索和实践的机会。

3、教学环境不够宽松、自由,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压抑和紧张。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部分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培养。

2、教学资源不足,如教具、图书、玩具等数量有限,种类单一,不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和游戏需求。

(三)教师专业素养与教育理念1、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如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对幼儿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了解不够深入等。

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小课题: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幼儿入厕

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小课题: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幼儿入厕
3. 幼儿便后不能用正确方法主动洗手
幼儿入厕没有养成洗手的习惯,后经常会忘记洗手,有的幼儿虽然洗手了,但是方 法不正确。为了增加幼儿的正确洗手、入厕等生活常规,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可以 运用听故事、念儿歌的形式向幼儿进行卫生教育。
4.幼儿不能便后独立整理衣裤
要让家长尽量给幼儿多一点的锻炼机会,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步提高幼儿自 我服务的能力。
4.家长对幼儿入厕习惯养成关注不够。 5.未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 制定对策:针对大中小班幼儿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我们制定了“四个环节、四个原则、 四个方法”的实施对策,做到将集体教学和随机教育结合;身体健康知识与心理健康齐抓; 自理能力与行为习惯养成并重;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共管。 四个环节:让教育活动成为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前提环节;让晨间接待来园成为对幼儿进 行养成教育的有利环节;让游戏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让生活活动成 为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环节。 四个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一日生活原则、教育性原则、家园共育原则 四个方法:情景教育法、家园对照法、儿歌故事法、奖励评比法 对策实施: 一、注重良好环境的创设,让环境起到隐性的教育功能 1.主题墙环境 2.盥洗室环境 各班均将洗手的方法、提衣裤的方法照成照片在盥洗室粘贴,提醒幼儿整理好衣裤 并按规定的要求清洗双手。为使幼儿能节约用水、用纸,教师创编了洗手歌,用儿歌进 行时间上的隐性提示。在节约用纸方面教师也将用纸量和折纸的方法照成照片。 二、开展入厕健康教育,让健康知识深入幼儿内心 三、抓好随机教育,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入厕习惯 对大中小各年龄段幼儿入厕情况的观察和了解后,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入厕
常规习惯方面存在着差异。我们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具体如下:
1.刚入园幼儿不乐意主动在园入厕

走近小课题-幼儿园版

走近小课题-幼儿园版

走近“小课题研究”一、“小课题”的产生背景学前教育科研工作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必须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实际,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

为了真正尊重教师的优势,让教师的研究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自我发展,从教育科研机构到幼儿园本身,都在倡导在幼儿教师中开展小课题研究。

教师应该有自己的小课题;应该有自己结合实践工作的反思和记录,这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需。

小课题研究是与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属于园本研究的范畴,是一种重要而可行的园本教研方式。

二、“小课题”的概念“小课题”也叫“微型课题”,是校级/园级课题的最基本形式,是一种有别于“学术派”的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它关注自身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选题,关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困惑。

“小课题”其实离我们很近,有多近呢?每一天,我们的老师几乎都在进行“小课题”的研究和探讨。

比如:如何帮助插班幼儿尽快融入班集体;培养小班幼儿准确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等等。

三、什么是“小课题研究”我们给它这样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确实,“小课题研究”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四、“小课题研究”的特点(一)“属己”性:上例可以看出,小课题研究不是为了建构某种宏大的理论,也不是为了发现某种普遍规律,而是完全出自教师自身的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美好愿望,又包括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成长动机,在于提升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能够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的召唤水乳交融,这是教师应对“专业困境”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姿态,因而具有鲜明地“属己”性。

家长进幼儿园课堂有趣的课题

家长进幼儿园课堂有趣的课题

家长进幼儿园课堂有趣的课题家长进幼儿园课堂是一种亲子教育的形式,通过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加深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情况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下面是一些有趣的课题,供家长进幼儿园课堂参考。

1. 幼儿园生活技能教学- 如何教孩子穿衣服、系鞋带、洗手等生活技能,让家长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教师的示范。

- 家长与教师互动交流,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习惯和自理能力的方法和经验。

- 讨论如何帮助孩子逐步掌握独立完成吃饭、上厕所等生活技能。

2. 创意手工制作- 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手工艺品(如纸风车、贺卡、剪纸等),通过亲身参与感受制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 教师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创意头脑风暴,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家长与孩子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和心得,互相欣赏和鼓励。

3. 动手科学实验- 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观察水的变化、测量物体重量等。

- 家长和教师共同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办法。

- 围绕实验设计问题,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互动故事时间- 家长带来自己喜欢的读物,与孩子们进行故事分享。

- 家长与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通过改变语调、动作等来讲故事。

- 引导家长与孩子探讨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价值观。

5. 室外亲子游戏- 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如:拔河比赛、接力赛等。

- 教师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游戏,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和合作意识。

- 家长与孩子分享户外活动的乐趣和体验,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家长进幼儿园课堂的目的在于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也可以提升家长的育儿能力和亲子教育意识。

通过以上有趣的课题,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和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家长互相交流,分享育儿心得和教育经验,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走进我的小家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走进我的小家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走进我的小家一、教学主题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走进我的小家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及家庭成员。

2. 发掘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展示和分享,加深幼儿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4. 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

5.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家庭的基本概念和家庭成员。

2. 家庭的结构和功能。

3. 幼儿生活经验的展示与分享。

4. 合作沟通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5. 探索小家的构造、物品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幼儿生活经验的展示分享和探究小家的构造和功能。

难点:培养幼儿的合作沟通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 观察法和展示法2. 交互式教学法和合作式学习法3. 视听教与积累教相结合的多媒体手段4. 幼儿亲身操作和实践探索六、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主题:走进我的小家。

并展示幼儿们生活过的小屋子。

2. 介绍小家的构造(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小家的构造、颜色、物品等,让幼儿了解小家的功能及物品的使用方法,并鼓励幼儿们自己打造小家。

3. 分享幼儿的小家(1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和家长分享自己家中的小家,让幼儿们聆听别人的讲述,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幼儿的表达和沟通技能。

4. 探索小家物品的功能和使用方法(2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对小家的物品进行探究,并鼓励幼儿们自己尝试使用小家物品,培养幼儿的探究和实践能力。

5. 家庭成员的学习(15分钟)教师以PPT的形式向幼儿展示家庭成员、基本概念并引导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功能和关系。

6. 结束活动并回顾(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提醒幼儿将本次学习的内容和经验分享给家长。

七、教学评价1. 教师根据幼儿探究的情况,对幼儿进行个别评价。

2. 活动结束后,教师向幼儿发放一张问卷,了解幼儿对本次活动的看法和收获。

大班案例:走进课堂做研究

大班案例:走进课堂做研究

大班案例:走进课堂做研究案例背景:某幼儿园大班的教师发现,近期孩子们对动物的认知兴趣逐渐增强,他们喜欢观察、讨论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决定组织一次“走进课堂做研究”的活动。

活动目标:1.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提高孩子们对动物的认知水平,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活动准备:1. 教师提前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制作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2. 教师与孩子们一起讨论,确定研究的动物主题,如“鸟类”、“昆虫类”等。

3.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如放大镜、显微镜、标本等。

4. 教师提前联系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安排实地考察活动。

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动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孩子们观察、讨论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然后,教师提出本次研究的主题,让孩子们分组进行讨论,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

2. 观察与记录:教师带领孩子们到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细致观察。

同时,教师指导孩子们学会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3. 分析与讨论:回到课堂后,教师组织孩子们分享观察记录,引导他们分析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探讨其原因。

教师还可以邀请专家或家长参与讨论,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4. 实践操作:根据孩子们的研究主题,教师设计一些实践操作活动,如制作动物标本、模拟动物生活环境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加深对动物的认知。

5. 成果展示: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孩子们将研究成果以展板、报告等形式展示出来,让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和家长参观,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活动评价:1. 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了解他们对动物的认知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情况。

2. 通过孩子们的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和实践操作成果,评价他们在活动中的学习效果。

幼儿园大班生成主题活动教案:走近小学

幼儿园大班生成主题活动教案:走近小学

幼儿园大班生成主题活动教案:走近小学主题说明:再过半年,大班孩子就要迈进小学的大门,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的第一次转折,时间已经很“近”了。

就孩子而言,小学毕竟是一个陌生而又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就教师而言,面临的则使如何为孩子解除疑惑,如何满足孩子热切的期望,并从身心发展的许多方面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

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需要适时适宜地为幼儿创设环境,给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为他们入小学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

同时,需要在活动中运用生动的形象和故事,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及时纠正,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合作精神、规则意识、自我服务等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走进小学奠定基础。

环境创设:1、墙面创设“问题树”,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想了解的有关小学的问题。

2、墙面创设“我眼中的小学”,幼儿将自己对小学的印象画出来。

3、活动室可创设一个“向往角”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小学校园,唤起幼儿对小学的向往。

如:结构材料、大小纸盒及辅助材料等。

4、墙面布置幼儿与家长共同设计制作的“好苗苗”章。

家园共育:1、家长可有意识地布置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2、告知家长为孩子入学准备所需培养的习惯,以便配合教育。

3、双休日督促孩子试着按作息表有规律地生活。

4、家长与孩子合作,用挂历纸做两至三根纸棒。

5、收集超市和餐馆的部分用品。

(如:饮料罐、食品袋、糖果盒等。

)6、家长与孩子一同设计并制作一个:好苗苗“章,参加班里的布置与评选活动。

区域活动:生活区:1、提供书包、大小不同的书和本子、铅笔盒、铅笔、橡皮、尺等学习用品,让幼儿尝试分类并有序地整理书包和学习用品。

2、继续辨识自己和同伴的名字。

美工区:1、提供彩泥、牙签、树叶、垫板等材料,引导幼儿进行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泥工活动。

2、引导幼儿制作《犟龟》的连环图书。

语言区:1、提供角色头饰,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幼儿园走进小活动方案

幼儿园走进小活动方案

幼儿园走进小活动方案
今天,我们班要做一个特别有趣的小活动哦!老师说,要我们每个人想个小方案,帮幼儿园变得更好玩。

嘿嘿,我马上就有了一个好主意!我跳跳蹦蹦地跑到老师那里,咯咯笑着说:“老师,我有一个超级棒的活动方案!”
我想,如果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带一个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然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那不就特别好玩吗?玩具可以轮流玩,互相看看谁的玩具最有趣。

嗯,像玩具车、玩偶、拼图啥的,每个人都可以说说自己的玩具故事,嘻嘻,肯定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

老师听了说:“这个主意不错,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交流,看看大家的创意。

”哇!我得到了老师的夸奖,好开心呀!
活动当天,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

有的小朋友带了火车,有的小朋友带了芭比娃娃,大家玩的可开心了,嘻嘻,笑声像小铃铛一样叮当响,老师还说我们这是最棒的幼儿园活动呢!我觉得,我们以后可以经常做这样的活动,真是太好玩啦!
—— 1 —1 —。

幼儿园健康教育小课题

幼儿园健康教育小课题

幼儿园健康教育小课题
《营养均衡,健康成长》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中重要的阶段,其身体健康状况对整个人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幼儿园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而营养均衡则是其中最基础的一环。

幼儿园健康教育应该从儿童的饮食习惯入手。

在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身体非常活跃,能量消耗也非常大,因此,他们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来支持身体的健康发育。

在营养方面,我们可以向幼儿传达以下几点:
首先,多样化的食物:让儿童了解到多种多样的食物,可以带来不同种类的营养,这样他们就能吸收到更多种类的营养成分。

幼儿园可以通过带着儿童去农场采摘水果、蔬菜等形式,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新鲜食材的味道,激发他们对于食物的兴趣。

其次,均衡饮食:让儿童了解到每一餐都需要包含多种食物,如谷类、蔬菜、水果、蛋白质和脂肪等,才能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最后,适量的食物:让儿童了解到,每餐吃到八分饱就可以了,不要过饱或者过饿,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可以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饮食、睡眠和运动等,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营养均衡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因此,通过幼儿园健康教育,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助于他们建立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基础,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健康教育小课题

幼儿园健康教育小课题

幼儿园健康教育小课题
幼儿园健康教育小课题:促进儿童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儿童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促进儿童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问题分析:
1.儿童对食物的好奇心强烈:幼儿阶段的孩子对于新鲜事物充
满好奇心,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引导而选择不健康的食物。

2.饮食环境的影响:在幼儿园,孩子们经常在集体环境中用餐,与同龄人一起吃饭,容易受到其他孩子的影响。

3.家庭教育的差异:不同家庭对于食物的认知和教育方式不同,有的家庭会更注重健康饮食的培养,而有的家庭则较为放任。

三、解决办法:
1.增加健康饮食知识的学习:通过开展饮食主题讲座、观看教
育片、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健康饮食的概念、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等。

2.提供健康的饮食环境:幼儿园可以优化餐厅环境,营造温馨舒适的用餐氛围,加强餐前规范教育,防止孩子们互相传递不良饮食习惯。

3.合作家长共同努力:幼儿园可以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携手家长共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效果评估:
可以通过问卷、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孩子们的饮食习惯改变情况,了解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结语:
通过幼儿园健康教育小课题的实施,可引导幼儿正确选择健康食物,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小班幼儿小课题研究

小班幼儿小课题研究

小班幼儿小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01
研究主题选择方面的问题
• 课题研究内容过于宽泛,难以深入
• 课题研究内容与幼儿发展需求不符,缺乏针对性
02
研究方法运用方面的问题
• 研究方法过于简单,难以获取有效数据和信息
• 研究方法运用不恰当,影响研究效果和准确性
03
研究成果推广方面的问题
• 研究成果缺乏实用性,难以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 研究成果推广渠道单一,影响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
针对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
01
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
• 从幼儿发展需求出发,选择具有针对性和价值的课题研
究内容
• 结合幼儿园教育资源,保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02
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
•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 注重研究方法的运用,提高研究效果和准确性
小班幼儿小课题研究的实践案例三
01
研究主题:小班幼儿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02
研究目的:提高小班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幼儿的情感与审美能力
03
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04
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研究,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表现力得到明显提高,家长对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满意度也得到提升
04
小班幼儿小课题研究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 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
培养幼儿的情感与审美能力
•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和关爱
• 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小班幼儿小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 学会如何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和实施研究
• 提高教师的研究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

幼儿园小课题调查研究方案 幼儿园调查研究

幼儿园小课题调查研究方案 幼儿园调查研究

幼儿园小课题调查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1.1 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幼儿园教育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其社交能力和创造力,为其进入小学阶段奠定良好基础。

1.2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方式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讲故事、游戏、音乐等多种方式,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开发潜能。

1.3 课题背景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及这些方式对幼儿学习效果的影响,为幼儿园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2.1 理论目的通过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方式和方法的调查研究,探讨不同教育方式对幼儿学习的影响,总结出适合幼儿园教育的有效教育方式和方法,为幼儿园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2.2 实践目的通过研究发现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幼儿园教育的持续改进和提升,为教师提供更科学的教学指导。

三、研究内容和方案3.1 研究内容对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包括对讲故事、游戏、音乐等多种方式的使用频率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收集幼儿园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数据,对不同教育方式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对比。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和教育方式,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探究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2 研究方案(1)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其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及其对教育效果的评价。

(2)对幼儿园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实地观察和数据收集,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数据。

(3)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对研究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出不同教育方式对幼儿学习效果的影响规律。

(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改进建议,为教师提供更科学的教学指导。

幼儿园大班生成主题活动教案走近小学

幼儿园大班生成主题活动教案走近小学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走近小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探秘小学》,详细内容为第一节《走近小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对小学生活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异同,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环境、课程设置、作息时间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3. 帮助幼儿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异同,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小学生活有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学生活图片、小学生课程表、小学生作业本、小学生作息时间表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小学生活,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的环境和场景。

2. 讲解:讲解小学生活的课程设置、作息时间等,让幼儿对小学生活有全面的了解。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讨论,让幼儿合作完成一幅关于小学生活的画。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小学生作业题目,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内容。

5. 随堂练习:让幼儿模拟完成小学生作业,体验小学生学习的乐趣。

7. 拓展延伸:让幼儿设想自己成为小学生后的生活,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板书设计1. 小学生活:学习环境、课程设置、作息时间2. 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异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你心目中的小学生活。

答案:幼儿作品,以他们自己的视角和认知描绘小学生活。

2. 作业要求:用画笔表现出小学生活的场景,如上课、做作业、玩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小学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引导幼儿观察和表达方面还需加强。

在课后,教师可组织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的意义,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幼儿园小课题研究实例分析 幼儿园研究案例

幼儿园小课题研究实例分析 幼儿园研究案例

幼儿园小课题研究实例分析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们经常会开展小课题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通过一个幼儿园研究案例,来探讨小课题研究的具体实践过程和成果。

一、研究课题的确定在某幼儿园,教师们发现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影响了教学效果。

他们决定以“如何提高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注意力集中度”作为小课题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 确定研究目的教师们希望通过研究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注意力集中度,提高教学效果。

2. 确定研究意义提高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注意力集中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也有积极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1. 资料调查教师们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力分散的具体原因和表现形式。

2. 文献综述教师们搜集相关教育心理学和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了解专家学者对幼儿注意力集中度问题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

3. 实地观察教师们在实际教学环境中进行观察,了解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注意力表现,掌握真实的教学情况。

四、研究过程1. 资料调查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教师们发现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注意力分散主要表现为:眼睛不停地四处看,手脚不停地动,口不停地说,情绪不稳定,难以集中精力。

2. 文献综述教师们学习到,提高幼儿注意力集中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游戏教学,分组活动,互动问答等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集中注意力能力。

3. 实地观察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们发现采用一些互动性强的游戏教学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度。

五、研究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们采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定期开展游戏教学,设置小组活动等,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注意力集中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改善。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小课题研究,教师们深刻地意识到,教学方法对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走进幼儿园主题教学4篇

走进幼儿园主题教学4篇

走进幼儿园主题教学4篇走进幼儿园主题教学篇1设计意图:物体的上抛、下落现象是幼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经常遇见的,如何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探索问题,我选择和设计了“物体的上抛、下落”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主动获得物体上抛、下落的经验。

在制作玩具的同时,为了让不同水平幼儿都在各自基础上获得发展,我为幼儿提供了难易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自制玩具,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的:1.感知不同质量的物体上抛、下落的不同现象,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2.激发幼儿自制玩具的兴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1.塑料袋、沙包、纸张、夹子若干2.难度不同的半成品材料,降落伞范样活动过程:一、操作、探索1.探索塑料袋与沙包上抛的不同现象2.让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说出易抛与不易抛的物体3.探索纸与夹子上抛不同现象4.探索纸与夹子从同样高度下落的不同现象5.探索怎样使纸能快一点落下的方法6.留下余兴:让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能使夹子下落的速度慢一些二、幼儿自制玩具1.讨论:怎样能使夹子下落的速度减漫。

2.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探索自己制作玩具。

3.幼儿制作玩具,教师个别指导。

三、玩玩具,体验成功的喜悦。

走进幼儿园主题教学篇2活动名称:有趣的纽扣设计意图:鉴于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幼儿园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幼儿园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幼儿园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1.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2.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3.大班留守儿童口语交际障碍的成因及对策4.农村留守幼儿卫生惯的问题与对策
5.故事对大班幼儿行为惯影响的研究
6.幼儿非正规性科学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7.在添画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8.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与研究9.利用农村教学资源引导幼儿玩数学游戏的行动研究10.利用游戏活动促进大班幼儿体商的实践与研究11.幼儿园大班音乐综合活动课教学12.协同农村的家长和孩子亲子共读的经验13.农村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实践研究14.电视广告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利与弊
15.探析-3岁婴幼儿家庭语言教育环境16.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17.浅谈小年龄段幼儿的安全意识-如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18.幼儿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探索与研究19.托班幼儿入园适应集体生活的探讨20.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探究21.如何通过幼儿看图说话来增强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
22.探究优化幼儿-日生活活动细节的过渡23.0-3岁婴幼儿教育机构环境的融合与优化24.如何加强区域性体育游戏情境化的研究25.早期阅读促进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26.创造数学区促进幼儿操作能力发展的研究27.托班幼儿入园适应性的实践研究
28.如何培养幼儿提出问题的能力
29.实施科学的早期阅读培养,让孩子自主快乐成长30.幼儿数学智能在区域活动中的开发
31.对小班幼儿进行性教育的探索
32.家园共育助教活动的研究
33.动画片对幼儿思维发展的影响探索。

小课题参考题目(包含小学幼儿园)

小课题参考题目(包含小学幼儿园)

小课题参考题目(包含小学幼儿园)幼儿园1.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2.幼儿园儿童的口腔保健常识教育3.幼儿园儿童的教育游戏设计4.父母应如何与孩子共度早教时光?小学1.如何开展小学生小手工课程?2.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小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4.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幼儿园1. 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时期是语言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后期学习的基础阶段。

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是几个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用生活化的方式,让幼儿接触新事物。

•鼓励幼儿尝试新事物,让他们从尝试中发现乐趣。

•给幼儿提供一些简单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

•建立日常习惯,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

•坚持正面反馈,给予幼儿嘉奖和鼓励,让他们有信心继续学习。

2. 幼儿园儿童的口腔保健常识教育口腔保健是幼儿的基本健康保障之一。

一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口腔保健常识,容易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

因此,提供口腔保健知识教育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组织幼儿园儿童参观口腔诊所,让幼儿了解口腔医学知识。

•播放口腔保健动画片,让幼儿了解口腔保健常识。

•在幼儿园内定期开展口腔保健常识讲座,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口腔保健知识。

•教育幼儿刷牙的正确方式,以切实做好日常口腔保健工作。

3. 幼儿园儿童的教育游戏设计游戏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各样的游戏,可以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

特别是在幼儿园阶段,游戏更是让幼儿放松、交流的重要方式。

•设计各种形式的游戏,例如图片比对游戏、扔沙包游戏、数数字、认字匹配等等。

•创造和谐的游戏环境,让孩子有更好的游戏体验。

•增设游戏中的趣味性,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获得收获和乐趣。

•合理设置竞赛和奖励制度,增强孩子们的参与感。

4. 父母应如何与孩子共度早教时光?早期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

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加入早期教育的元素,并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幼儿园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幼儿园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文档标题:幼儿园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一、前言
在幼儿教育中,科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发现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帮助幼儿园教师和研究人员更好地进行科研活动,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幼儿园小课题的研究参考题目。

二、参考题目
1. 幼儿园游戏教学法对儿童学习能力的影响
2. 幼儿园阅读环境的创设与儿童阅读兴趣的关系
3. 幼儿园艺术教育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4. 家庭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力
5.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6. 幼儿园数学启蒙教学策略的研究
7. 幼儿园体育活动对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
8. 幼儿园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9. 幼儿园生活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践研究
10. 幼儿园课程中的环保教育内容设计研究
三、结语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研究题目,实际操作时还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和研究人员能够创新思考,提出更多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研究题目。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在幼儿园小课题研究中取得成功!
四、参考资料
(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列出一些相关的参考文献或者网站链接)
注意:这只是一个模板,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走进的活动方案幼儿园

走进的活动方案幼儿园

走进的活动方案幼儿园1.活动主题:探索自然世界活动目的:通过亲身体验自然,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准备一些自然材料,如花瓣、草叶、果壳等,供幼儿进行观察和探索。

-准备一些室内室外的探索活动任务,如找到不同颜色的花瓣、找到最长的草叶等。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幼儿观察自然材料,教师引导幼儿用触摸、嗅闻等方式感受材料的特点,并帮助幼儿进行简单分类和比较。

-第二阶段:幼儿进行自由探索,教师为幼儿布置不同任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任务,发现和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三阶段:整理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将他们的发现和经验进行整理,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分享和交流。

活动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幼儿的成果展示,评价活动的效果。

2.活动主题:动物乐园活动目的:通过模拟动物乐园的游玩场景,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并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爱护和关爱意识。

活动准备:-准备一些动物类的玩具和图片,以及相关的故事书籍。

-准备一个模拟的动物乐园场景,包括一些小型动物雕塑和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幼儿观看故事书,教师讲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第二阶段: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教师组织游戏,幼儿可以扮演动物或动物乐园的游客,通过互动体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第三阶段:综合讨论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和想法,并总结出一些关于动物保护和关怀的小课堂。

活动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表现和小课堂的讨论情况,评价活动的效果。

3.活动主题:小小科学家活动目的: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漏斗、磁铁、气球等。

-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指导书,以及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教师通过展示科学实验视频,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并简单介绍实验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小课题研究”一、“小课题”的产生背景学前教育科研工作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必须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实际,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

为了真正尊重教师的优势,让教师的研究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自我发展,从教育科研机构到幼儿园本身,都在倡导在幼儿教师中开展小课题研究。

教师应该有自己的小课题;应该有自己结合实践工作的反思和记录,这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需。

小课题研究是与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属于园本研究的范畴,是一种重要而可行的园本教研方式。

二、“小课题”的概念“小课题”也叫“微型课题”,是校级/园级课题的最基本形式,是一种有别于“学术派”的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它关注自身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选题,关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困惑。

“小课题”其实离我们很近,有多近呢?每一天,我们的老师几乎都在进行“小课题”的研究和探讨。

比如:如何帮助插班幼儿尽快融入班集体;培养小班幼儿准确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等等。

三、什么是“小课题研究”我们给它这样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确实,“小课题研究”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四、“小课题研究”的特点(一)“属己”性:上例可以看出,小课题研究不是为了建构某种宏大的理论,也不是为了发现某种普遍规律,而是完全出自教师自身的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美好愿望,又包括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成长动机,在于提升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能够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的召唤水乳交融,这是教师应对“专业困境”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姿态,因而具有鲜明地“属己”性。

(二)真实性:幼儿不愿主动交流怎么办?幼儿攻击行为频繁发生怎么办?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怎样实施更有实效?等等。

也许这些问题有些小家子气,但它们恰恰又是众多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遭遇的最为真实的难题,是影响着教师顺利组织教学活动的现实问题。

(三)微观性:小课题着眼于“小”,它切入点和开口都很小,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一点”,以及某个细节。

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深度,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涵。

(四)即时性:一方面,小课题是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具有随机性、偶发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约而至。

另一方面,小课题的研究周期显得很灵活,半年、一年或多年,时间周期不等。

五、选题方法(一)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

比如:如何提高大班幼儿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中班幼儿不能独立完成所布置任务的问题;如何让集体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幼儿间的差异等。

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呢?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

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

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

如部分幼儿不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幼儿的学习集中力,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促成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策略研究。

(二)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

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

(三)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四)从幼儿的反应中寻觅课题教师要多了解幼儿的反应,通过观察幼儿的言行,与幼儿交流,更好地发现幼儿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五)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

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

一般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时,需注意可操作性。

(六)总结经验形成课题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

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七)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

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关系。

如何让课题变“小”/细化课题的方法:短语+研究短语中心语的限制越多,课题越小。

如:幼儿提问研究幼儿英语提问研究幼儿英语教学提问研究幼儿英语教学有效性提问研究幼儿英语教学日常口语有效性提问探究六、研究过程(一)搜集资料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二)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小课题研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从而突出研究重点,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必须明确课题要解决什么教育实践问题,该课题对教育教学质量有哪些方面的改善。

(三)实施研究教师要先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

应特别强调,“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

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

况且,所有这些真资料也将成为教师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

因此,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

要特别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可以提升教学实践水平。

要注意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

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教师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改变思维方式,转变行为,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要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

同时,要注重课题研究操作的个性化,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开展研究,有能力的教师尝试运用学术型研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但不强制要求。

七、结题成果的呈现(一)常用成果呈现方式——研究报告、论文研究报告、论文不是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唯一表达方式。

幼儿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现实场景之中的。

其研究也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日志、叙事、案例、反思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

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

因此,我们都应做研究型的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让研究为我们的教学生涯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

(二)其他可选方式1.“教育日志”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是用语言符号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为,记载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意识地表达自己。

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教师可以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2.“教育叙事”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你从一个或多个故事中体验到教育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做。

3.“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含有问题和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

写作教育案例对教师有以下好处:①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②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③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升教学专业水平;④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4.“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

美国学者布鲁菲尔德认为:“反思性实践过程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是怎样思考和工作的。

”教育反思的类型很多,有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即时反思与延时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等。

八、“小课题研究”案例(一)“小课题”内容案例1.如何调动起幼儿主动提问某新手老师最近为大班班上的幼儿不愿在其教学活动中主动发言而大伤脑筋,的确,那样的教学活动常常如入无人之境。

经过一番思考,老师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教学活动时间紧,发言机会少,导致一部分幼儿的积极性被挫伤。

于是,老师根据查阅相关文章后的启示,尝试“站起来就说”。

他对本班幼儿做了一个征求意见调查,54%的支持率让他颇感欣慰。

然而真正实施起来,竟无一人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

在征求部分幼儿意见的基础上,老师感到光凭激励还不够,还得“及时强化”,于是他又公布了一项新规定:每周每个孩子主动发言不少于两次,逐周累计发言次数,奖励前三名贴纸和软糖。

此举见效显著,教学活动气氛随即活跃。

然而,该老师很快发现:少数孩子是前半周看热闹,后半周胡乱找几个问题提提,答答,完全应付了事。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采取了“要点提问法”、“即时提问法”,对那些一次都没主动发言以及心不在焉的幼儿突然提问。

伴随着这样的“软硬兼施”,孩子们的强迫感日渐消失,慢慢习惯了“站起来就说”的形式。

2.与“幽灵饭菜”过过招某中班老师的班级中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发现在桌子下、角落里等多个隐蔽位置发现大量饭菜,如同“幽灵”一般难以捉摸,这种现象持续几周,采取集体“训话”方式要求孩子不可以将饭菜倒在教室内也未能将情况好转。

该老师一次偶然发现,原因为部分幼儿将不想吃的饭菜偷偷倒在教室,她控制住了自己的丝丝恼怒,先是不动声色地与个别幼儿接触,了解具体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