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辐射(第三章 放射性核素在地面水中的转移PPT95)

合集下载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ppt课件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ppt课件
11
课堂讲义
答案 D 解析 利用射线消除有害静电是利用射线的
电离作用,使空气分子电离,将静电导走, 选项A错误;γ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不 能用来进行人体透视,选项B错误;作物种子 发生的DNA突变不一定都是有益的,还要经 过筛选才能培育出优良品种,选项C错误;利 用γ射线治疗肿瘤对人体肯定有副作用,因此 要科学地控制剂量,选项D正确.
15
课堂讲义
【例2】 完成下列各核反应方程,并指出哪个核反应是首次发
现质子、中子和正电子的.
(1)150B+42He―→173N+( )
(2)94Be+( )―→162C+10n
(3)2173Al+(
)―→2172Mg+11H
(4)174N+42He―→187O+( )
(5)2173Al+42He―→10n+(
的能量转换成
的装置.
4
预习导学
二、放射性污染和防护
1.放射性的污染
(1)核爆炸产生γ射强线烈的中子流 和

对人体和其他生物
体有很强的杀伤作用;还产生大量的放射 性物质,对生物体和环境进行长期的辐射.
(2)核泄漏会使现场人员受到辐射性损伤, 对周围地区造成严重污染.
(3)医疗照射中如果放射线的剂量过大,也 会导致病人受到损害,甚至造成病人的死
输油管的漏油情况 C.利用钴60治疗肿瘤等疾病 D.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
用检测放射性的办法确定放射性元素在农作
9
课堂讲义
解析 A是利用了γ射线的穿透性;C利用了γ 射线的生物作用;B、D是利用示踪原子.
借题发挥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示踪原子: 一是利用了它的放射性,二是利用放射性同 位素放出的射线.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迁移规律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迁移规律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迁移规律放射性核素是指在自然界中具有放射性的核素,它们的存在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是指,它们从产生源地向周围环境扩散的过程。

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规律是指,在迁移过程中,它们的扩散和转移的规律。

1.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放射性核素经由大气降落,往往会进入土壤中,所以它们在土壤中的行为非常重要。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规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1 离子交换作用离子交换是指一种化学反应,它可以在离子之间传递原子。

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交换过程通常省略了放射性核素的化学反应,直接以可与非放射性同位素交换离子的方式实现。

1.2 扩散作用扩散是指溶质的高濃度向低濃度方向慢慢移动。

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扩散过程通常受限于土壤孔隙的大小和形状、水分和作物根的分布。

1.3 沉降作用沉降是指溶质在含有重物的溶液中向下沉降。

放射性同位素可以通过重力作用向土壤深层沉降,尤其是在土壤中的水分下沉时。

1.4 粘着作用粘着是指物质表面附着物质的作用。

放射性核素在土壤颗粒表面上的粘着作用通常是通过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来实现的。

2.放射性核素在水中的迁移规律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或地表水中迁移和转移的方式与在土壤中有很大的不同。

在水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规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2.1 分散作用分散是指微观的运动和混合过程。

放射性核素在流动的水中通过扩散、涟漪、湍流等分散方式扩散到远离源头的地方。

2.2 吸附作用吸附是指物质对所接触到的表面吸附。

放射性核素在水中通常会吸附在悬浮颗粒和沉积物上。

2.3 沉降作用沉降是指溶质在含有重物的溶液中向下沉降。

放射性核素在水中通常会沉降在水底沉积物上,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向水下深层移动。

3.放射性核素在大气中的迁移规律放射性核素在大气中的迁移通常会受到气溶胶、尘埃、云、雨和风等气象因素的影响。

放射性核素在大气中的迁移规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3.1 气溶胶作用气溶胶是指空气中存在的温度和湿度难以评估的沉淀物质。

放射性污染文稿ppt课件

放射性污染文稿ppt课件

.
4
污染来源及危害
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
医疗放射性
在进行大气层、
医疗检查和诊断过程中,患者
地面或地下核试验时,
身体都要受到一定剂量的放射性照
排入大气中的放射性
射,例如,进行一次胃部透视,约 接受0.015-0.03SV的剂量。
物质与大气中的飘尘 相结合,由于重力作
用或雨雪的冲刷而沉
降于地球表面,这些
原子能工业排放的废物
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 的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 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
16
生 活
多吃些防辐射的保健食物:如枸杞、菊花、

决明子

尽量减少或禁止室内吸烟

科学选用取暖和炊事燃料
装修时尽可能封闭地面、墙体的缝隙,改 善墙壁及其他建筑结构的密封性,降低氡 气的漏出量
“放射性污染”知识汇报
第三学习小组
.
1
.
2
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目录
1 什么是放射性污染 2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与危害 3 居室内放射性污染 4 放射性污染的预防
.
3
什么是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是指环境中放射性物质 的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本底或超过规定 的卫生标准。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指各种 放射性核素,其放射性与化学状态无关 ,每一放射性核素都能发射出一定能量 的射线。放射性核素排入环境中后,造 成对大气、水、土壤的污染,可被生物 富集,使某些动、植物特别是一些水生 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可比环境中的增 高许多倍。
.
17
附篇
历史上重大的核事故
.
18
历史上的核事故
1979年3月28日三英里岛核电站事故 三英里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的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 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电站事故,尽管此次事故 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核辐射 PPT课件

核辐射 PPT课件
我们也不能再因为家愁国恨而冷眼看待了,而是 应该尊重生命,不论肤色,不论民族。因为生命,是 珍贵的,是平等的!
(3)“海陆空”全方位遭污染 : (4)放射性碘和铯袭向全球食品与水 (5)海洋食物链
正遭受放射性污染 (6)辐射将使鱼类变异 (7)辐射物会在人体内累积 (8)暴露安全缺陷
影响能源战略 (9)东电早知核站脆弱 (10)核电发展受到影响 (11)国际油价面临上涨
中国疾控中心表示,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核事故后 烟云能飘浮多远很难预测,它取决于风速和其它气象条件。在突发事件的早期 和中期,隐蔽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吸入剂 量约降低一半,隐蔽时间一般认为不应超过2天。
死亡人数:9.3万人 致癌人数:27万人 经济损失:180亿卢布
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核辐射
一:起因 二:扩散 三:危害 四:应对
人类生活在放射环境中 实际上,人类的生活没有一刻离开过放射性,这
些放射性是天然放射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宇宙射线; 2.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性; 3.人体内部的放射性。 微量的放射性不会危及健康。 人们的放射性活动 人类的很多活动都离不开放射性。例如,人们摄
78
日本核辐射危机:
时间:北京时间3月11日起
事故:日本地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
核电站情况: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个机组当 中,1号至4号均发生氢气爆炸。5、6号机组 正在进行定期维修。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 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 外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 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 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 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 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 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 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 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第3章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分布于迁移

第3章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分布于迁移

铀矿。目前认为是以铀的迁移富集为前提。
放射性元素的迁移
砂岩铀矿成因的基本因素有三个方面。
1、铀源 2、铀的迁移 3、铀的沉淀 二、形成分散流与分散晕
1、分散晕的定义:
2、分散流的定义: 三、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水中富集与迁移
铀矿产概况
目前铀资源的主要用途是核电的发展。
从表3-1可以看出铀、钍、钾在岩石中的分布 规律。
(1)在三大盐类中,岩浆岩的铀、钍含量高于沉积岩, 而变质岩介于岩浆岩和沉积岩之间,其含量取决于变质岩 前母岩是岩浆岩还是变质岩。 (2)在岩浆岩中,酸性岩的铀、钍、钾含量最高。中性 岩约为酸性岩的二分之一,基性岩约为酸性岩的四分之一, 超基性岩的含量最低。 (3)在酸性岩中,早期花岗岩的钾含量要比晚期的低, 如雪峰期比燕山期花岗岩的铀含量差几倍。岩石的时代越 新,铀含量就越高。这是由铀的化学性质活泼所决定的。 (4)在沉积岩中,泥质页岩的铀、钍、钾含量为最高。 砂岩中的铀含量变化较大,这与砂岩的成分有关。 (5)变质岩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与变质前岩石中的含 量及变质程度有关。
放射性元素的迁移
(6)各类岩石中的铀、钍比值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酸性
岩的铀、钍比值高,沉积岩较低,变质岩比较高,这主要是由
于变质岩中的钍含量较高所致。
铀、钍核其他金属物质一样,在固体介质中扩
散是很缓慢的。 一、铀的迁移和砂岩铀矿 铀随岩浆和热液活动,形成铀矿集中的矿床。 层间氧化带砂岩铀矿,是易于地浸开采的砂岩
均含量主要集中在地壳中。地壳组成的各类岩石中 放射性元素含量也是不同的。
碳酸盐和沉积岩中铀、钍含量最低,钙碱类火
成岩中铀、钍含量正比于硅钾含量,且超基性岩铀 、钍含量最低,基性岩稍高,中性岩较高,酸性岩 含量最高,碱性似长石岩类中铀和钍的含量很高, 如下表所示:

第三章 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分布与迁移

第三章 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分布与迁移
生物作用使铀分散迁移到周围的岩石、土壤、冲积 层、地下水、附近的地表水,在矿床周围形成铀含 量偏高区域。 2、分散流的定义:
矿体和分散晕中的铀,内于剥蚀作用向沉积区 发生迁移,在冲积层和洪积层形成铀含量局部富集 地段。
分散晕(原生晕、次生晕)
原生晕 在矿床形成过程中同时生成的
铀元素富集的过渡带
次生晕
放射性核素到底从那里来?
(二)放射性核素在岩石中的 分布
与岩性有关 与岩石的地质年代有关
岩浆岩>沉积岩 酸性岩 >中性岩 量越高
泥质页岩>砂岩>石灰岩>石膏 变质岩放射性元素含量与变质前原
来岩石物质成分及变质过程有关
(四)在土壤中的分布
Th:银白色金属,集中在地壳上部 花岗岩中,组成四价化合物, 在 近地表,钍非常稳定,几乎没有 迁移。
Ra:银白色金属,两性元素,很 容易进入天然晶体的毛细管和 微裂隙中。
在氧化环境下易沉淀
!!铀镭不平衡
K
在氧化带极易被淋滤,分解, 迁移
Rn: 没有发现化合物,密度为 9.27g/L
指矿体或原生晕暴露到地表风化带部分
①形成矿物碎屑沿斜坡向下迁移,称机械 分散晕。它受降水多少,温度变化和地形 地貌影响很大;
②铀在化学风化影响下,被水溶解,并与 水中物质作用,形成铀盐;随地下水和地 表水流进行迁移,通过渗透、扩散、毛细 管吸附等,赋存在松散覆盖层中.
取决于成土母质 常见值: U 2-4ppm Th 8-12ppm K 1-2%
在大气中的分布
二、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迁移
(一)U、Ra、Th、K特征
U:银色金属、强亲氧性、亲石元素 U+4及U+6
在深部还原带,以四价离子形式存 在,沉淀。

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与转化

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与转化

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与转化放射性核素是一种具有强放射性的元素,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来源可以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核武器爆炸、核电站事故等。

这些放射性核素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研究其在地下水中的迁移与转化至关重要。

地下水是地球上储存最广泛的淡水资源,因其对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放射性核素侵入地下水中却会对其安全性产生威胁。

放射性核素的分布在地下水中呈现高度不均匀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放射性核素会随着地下水的流动而向周围地区扩散,通过散裂、衰变等物理化学过程进行转化和迁移。

这一过程依赖于许多因素,包括放射性核素的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流动速度和方向等等。

在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与转化过程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离子交换和吸附放射性核素与水中含有的离子进行交换和吸附。

有些放射性核素具有电荷,例如铀、钍等,它们会与水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发生交换作用,与矿物质表面发生吸附。

这种离子交换和吸附的过程可使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水中减缓其扩散速度。

2. 溶解度和化学反应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水中的溶解度与其性质有关,例如铀在酸性环境下可较好地溶解。

当地下水中存在酸性物质或草酸等有机物时,放射性核素会发生化学反应并从其溶液中析出。

3.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地下水中的菌群和植物根部也会对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和转化产生影响。

通过菌群或植物的代谢作用,一些放射性核素可以被还原或氧化,转化为不同的形态。

以上这些过程在地下水中同时发生,很难完全隔离。

例如,在初始污染源附近,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会起主导作用,随着距离的增大,溶解和化学反应变得更为重要。

因此,研究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对于建立有效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储存在地下水中的放射性核素,科学家利用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学科手段,结合实地调查和采样数据,进行定量模拟和验证。

通过这些工作,研究者可以了解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水中的分布、组成、反应和迁移,进而指导和优化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

研究放射性人工核素在环境水体中迁移过程

研究放射性人工核素在环境水体中迁移过程

研究放射性人工核素在环境水体中迁移过程在如今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自然界之中存在着一些危险的化学物质。

其中最具有威胁性的就是放射性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来自于自然界,也可以来自于人工的原因。

无论何种来源,这些放射性物质在进入环境中之后都会对周围的生物和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做出一些努力来控制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流动。

本文将探讨其中的一个方面:人工核素在环境水体中的迁移过程。

一、人工核素的来源和危害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工核素。

人工核素,也称为人造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在实验室内、核电站等地点利用核反应所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

其中最常见的人工核素有铯137、钴60、锶90和钚239等。

这些人工核素在进入环境中之后,可以通过空气、水和土壤等方式进行传播。

若被人体摄入或吸入,会对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二、人工核素在环境水体中的迁移在环境中,人工核素的迁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程度。

人工核素的溶解度随着其化学性质的不同而变化。

一些人工核素因为具有低的溶解度,会聚集在沉积物中。

而另一些人工核素则会溶解于水中,随着水流被带至其他地方。

2. 吸附性吸附性是指各种物质与表面发生相互作用的能力。

人工核素吸附性较大,可以与土壤、沉积物等颗粒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吸附性的效应会影响到人工核素在环境水体中的扩散速度。

3. 沉降沉降是指人工核素在水体中向下运动和沉积的过程。

人工核素因其密度较大,一旦进入水体,就会沉淀于底部,而无法被空气或水流携带。

这种沉降现象也会对环境水体中的人工核素进行一定的控制。

三、减缓人工核素迁移的技术针对人工核素在环境水体中的迁移过程,科研人员已经提出一些控制和减缓的技术。

其中最常见的控制技术是吸附/解吸技术。

这种技术是指在水体和沉积物之间添加一些特殊的材料,以防止人工核素的扩散。

这些材料可以是天然存在的,也可以是人工制造的。

此外,科研人员还尝试通过改变水体的流动方式来降低人工核素的迁移速度。

物理性污染控制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课件-PPT

物理性污染控制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课件-PPT

1.辐射对细胞的作用
物理因素
影响 因素
生物因素
辐射类型、辐射能量、吸收剂 量、剂量率、照射方式、受照 姿势及其在辐射场内的取向等。
种系的演化程度、机体结构、 个体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细 胞、组织或器官对辐射敏感 性各异
生物种系
LD50 / Gy
表5-1 生物死亡50%的吸收剂量值
人 猴 大鼠 鸡 龟 大肠杆菌
6人·Sv/GW·a 6000
1977年为300000 每百万人为1000,即1600000 最高年份为400000(1962~1963)
所有时间共计30000000 1980年为500,2000年为1000
2000 2000
第二节 辐射计量学基础 ● 一、辐射剂量学的基本量和单位
● 二、辐射防护有关的量和概念
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对土地的压力较大基本原则基本原则说说明明11保护人类健康保护人类健康必须确保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必须确保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22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必须确保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必须确保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33超越国界的保护超越国界的保护考虑超越国界的人员健康和环境的可能影响考虑超越国界的人员健康和环境的可能影响44保护后代保护后代必须保证对后代预期的健康影响不大于当今可接受的水必须保证对后代预期的健康影响不大于当今可接受的水平平55给后代的负担给后代的负担放射性废物管理必须保证不给后代造成不适当的负担放射性废物管理必须保证不给后代造成不适当的负担66国家法律框架国家法律框架必须在适当的国家法律框架内进行明确划分责任和规必须在适当的国家法律框架内进行明确划分责任和规定独立的审管职能定独立的审管职能77控制放射性废物产生控制放射性废物产生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必须尽可能最少化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必须尽可能最少化88放射性废物产生和管理间的放射性废物产生和管理间的相依性相依性必须适当考虑放射性废物产生和管理的各阶段间的相互必须适当考虑放射性废物产生和管理的各阶段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依赖关系99设施安全设施安全必须保证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使用寿期内的安全必须保证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使用寿期内的安全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牧业缩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

核环境监测与评价放射性物质在岩石土壤和地下水中行为PPT教案

核环境监测与评价放射性物质在岩石土壤和地下水中行为PPT教案
放射性核素的电极电位及pH值有关; 酸碱反应:
放射性核素(金属)在土壤中水解生成H+离子,水 解反应受地下水的pH影响十分明显; 离子交换和吸附:
它们对放射性核素的水迁移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其吸着程度与地下水的pH值及化学组成、介质的性 质及成分有很大的关系;
第28页/共43页
配位作用: 土壤中含有许多有机和无机配位体,它们能与放
6262放射性物质在岩石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物理化学与生物放射性物质在岩石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学行为学行为放射性物质在岩石中的行为放射性物质在岩石中的行为11放射性物质在岩石中的存在形态放射性物质在岩石中的存在形态原生的天然铀钍元素原生的天然铀钍元素可形成独立或共生矿物存在于岩石可形成独立或共生矿物存在于岩石中有的被其它矿物吸附有的以溶解状态存在于矿物包裹或中有的被其它矿物吸附有的以溶解状态存在于矿物包裹或粒间及晶体裂隙的水分中
第10页/共43页
2、放射性物质在岩石中的行为
1)原生放射性物质在岩石中的迁移
地壳浅部的表生带内因太阳能的作用,存在着剧烈的元
素迁移、分散和富集作用,以至形成具有开采价值的矿床, 并使铀元素得以强烈迁移。
铀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四价和六价两种价态存在,在有氧化
剂的存在时,四价铀氧化成六价铀,进而与氧结合成铀酰络
6.3 放射性物质在包气带及饱水带地 下水中的迁移 地下水中物质迁移的基本理论 1、多孔介质
包气带土层、潜水层和承压水层介质 都是有一定孔隙度的多孔介质。
a 多孔介质是一种多相物质,在其所占 据的空间中,除固体相外,至少有一相不 是固体(为气相或液相);
b孔隙所占的空间在整个多孔介质内接 近均匀分布,且比较狭窄,因此,固体骨 架的比表面较大;
第14页/共43页

第三章 天然放射性与人工放射性

第三章 天然放射性与人工放射性

2) 公众照射
核试验产生的沉降物可分为局部性的和全球性的。约有30多种元素, 200多种放射性核素,局部性的沉降通常在爆炸后的头24小时内, 它主要影响爆心下风向较小的区域;而全球性的沉降则发生在爆 炸后的很长时间,它将影响整个地球。 核试验沉降物中最重要的放射性核素是90Sr (T1/2 = 28.8年) 和 137Cs (T 90 1/2 = 30.0年) 等,它们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Sr浓集 在骨骼中,而137Cs则均匀分布在全身。至于131I (T1/2 = 8.06天) 和89Sr (T1/2 = 51天) 等放射性核素由于半衰期较短,长期危害不大。
2) 公众照射
公众照射是指由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活 动导致公众接受的和公众本身家居生活、出 外旅行等所接受的辐射照射。 对核工业以外的人为活动引起的公众照射尚 缺乏系统的研究
2) 公众照射
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看来,有两点是值得引起大家注意 的: 人们普遍认为公众照射主要来自核工业,而实际上核工业 对公众产生的照射远低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某些 活动(如燃烧煤等)。 人们在研究人为活动引起公众照射增加的同时,实际上往 往忽视了人为活动也可以减少公众照射。因此,用平衡的 观点,研究人为活动引起的公众照射的变化才是合理的。
中子
K
其它核素 总 计
自从有人类以来一直受天然辐射源 的照射,称为天然本底照射,它已是人 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生存环境。有实验证 明,生物如果在完全没有天然辐射源照 射的条件下,是无法生存的。
2. 人工放射性 人工放射性
由于放射性在医学上的应用,核武器试验以及核 能利用等原因,人们除受到天然辐射源的照射外, 还会受到人工辐射源的照射。 人工放射性照射主要来自医疗照射、公众照射和 职业照射三个方面。

放射性基础知识课件

放射性基础知识课件

个人防护措施与监测仪器
个人防护用品
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眼镜等,以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摄入 和接触。
监测仪器
为了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全使用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需要 使用各种监测仪器对工作环境和人员进行检查和监测。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放射性在科研中的应用案例
放射性示踪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生物活性分子,研究生物 体内的代谢过程、药物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等。
放射性标记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研究化学反应机 理、催化反应过程等。
放射性探测
利用放射性射线的探测,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 物理化学性质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化学反应速度以及影响反 应速度的各种因素。
示踪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 领域的应用
追踪生物体内的物质运动和变 化规律,研究生物体内代谢过 程和新陈代谢机理。
示踪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 应用
用于生产流程跟踪、质量控制 等领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
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工业及科研中的应用
医学应用
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如 PET/CT、放射免疫治疗等;同 时也可用于药物研发和实验动物
模型构建等。
工业应用
用于工业无损检测、材料改性、 防腐、控制反应过程等;同时也 可用于生产流程跟踪、质量控制 等领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
量。
科研应用
用于研究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动力学、生物学代谢过 程等;同时也可用于环境科学、
地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05
放射性安全与防护措施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操作规程
细胞与组织的辐射生物效应

放射性基础知识剖析课件

放射性基础知识剖析课件

放射性诊断的原理与方法
放射性诊断的原理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通过显像仪器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信息, 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放射性诊断的方法
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和X 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等。
放射性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放射性治疗的原理
THANK YOU
放射性安全与防护的伦理原则
最小化原则
在满足医学、科研等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放射性物质的用 量和使用频率,以降低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潜在风险。
合理化原则
在必须使用放射性物质的情况下,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确保操作安全、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责任原则
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法律法 规和伦理规范,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负责。
该公约是IAEA与各成员国政府签订的国际条约,旨在确保核设施、核材料和放射性材料的安全与保护,预防核事 故的发生。
我国放射性安全与防护法规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我国制定的专门针对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了放射性设施的建设、运行、退役等全过程的监管 要求。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该条例规定了放射性物品的包装、运输、暂存等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总结词
放射性衰变是指放射性元素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稳定的状态的过 程。
详细描述
放射性衰变主要有三种类型,即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每种衰变都有其特定 的规律和特点,如半衰期、能量释放等。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正确应用放射性物 质和评估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02
放射性辐射的生物效应
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与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液态排放物的流量(m3/s)
即为无稀释排放情况下的浓度
※ 完全混合后(x > 7D) Cw,tot = Ct Pr 式中: Ct为完全混合情况下RN浓度,A:部分混合指 Pr是部分混合修正因子(通过A查数)
2020/7/1
ER SurfaceWater transfer
15
第三节 河 流
部分混合指数A和部分混合修正因子
中RN浓度的估计值最大化)。
2020/7/1
ER SurfaceWater transfer
9
2020/7/1
ER SurfaceWater transfer
10
河流排放
第三节 河 流
计算水中RN浓度用的基本参数: 河流最低流量qr (m3/s) -- 应该是过去30年中河水年 平均N浓度可用下式计算:
QF Cw,tot = C0 =
i
式中:
Cw,tot 水中RN的总浓度(Bq/m3), C0 排放口处RN的总浓度(Bq/m3), Qi 核素i的年平均排放率(量)(discharge rate,
Bq/s),
F 排水量(flow rate, m3/s)。
2020/7/1
λi - Rni的放射性衰变常数(s-1),
x - 从排放点到接受点(receptor)的距离(m), U - 纯淡水的流速(m/s)。
2020/7/1
ER SurfaceWater transfer
14
放射性核素浓度计算(2)
(2)取水点与排放点在同岸 ※ 完全混合前(x < 7D)
Cw,tot = C0 = Qi/F
—— 其他过程:包括放射性核素衰变、挥发等其他可能减少 水中浓度的机制。
这些过程是瞬间的、动态的、同时在三维空间上发生的, 为了简化年平均浓度的计算,在模式中假定,某些过程
处于稳定状态。
2020/7/1
ER SurfaceWater transfer
4
第一节 筛选计算
水体排放的筛选计算
※ RN地面水中转移的筛选计算不必考虑水体的稀 释作用,因而不必考虑RN排放到何种水体中。
※ 部分混合指数A(partial mixing index) :
1.5 D x A
B2
※ 部分混合因子Pr (partial mixing factor)可根据A查表
※ 排放点同岸下游距离x处岸边RN的浓度为:
2020/7/1
Cw,tot = Ct Pr
ER SurfaceWater transfer
5
第一节 筛选计算
影响RN在河水中移动的过程
2020/7/1
ER SurfaceWater transfer
6
第二节 地面水稀释模式的特点
估算RN地面水转移的基本模式
—— 数值模式:把描述放射性核素扩散的基本公式转化 为有限差分或有限元的形式;
—— 箱式模式:把整个水体或水体的一些部分当成均匀 一致的隔室;
Lz = 7D
D=河水深度
2020/7/1
ER SurfaceWater transfer
13
第三节 河 流
放射性核素浓度计算(1)
(1)取水点在排放点的对岸,完全混合
Cw,tot Q qri exp(Uix)Ct
Cw,tot - 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总浓度(Bq/m3), Qi - RNi的平均排放率(量)(Bq/s), qr - 河水的平均流量(m3/s),30年最低
在长期常规排放条件下,可以认为处于均 衡 状态。
2020/7/1
ER SurfaceWater transfer
8
第二节 地面水稀释模式的特点
2.确保保守性假设
(a) 考虑关键组成员利用的水体或沉积物的地点时, (b) 不会有低估真实核素浓度和受照剂量的可能; (b) 流速和水深的取值代表30年中年平均情况的最低 (c) 值; (c) 按照水流中心线上的数据计算核素浓度(除非计 (d) 算沿岸浓度时); (d) RN沿着河流、港湾或大湖泊的岸边排放 (能 (e) 够限制混合过程); (e) 不考虑沉积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吸收(这样可使水
11
第三节 河 流
T3-1河流的流量、宽度和水深度的关系
2020/7/1
ER SurfaceWater transfer
12
完全混合
第三节 河 流
※ 完全混合的判据:
当同一横向和垂直方向上核素的最低浓度达
到最高浓度的一半时,可以认为实现了横向和垂 直方向上的完全混合。
※ 为达到垂直方向上的完全混合,要求的纵向 距离Lz(m) 需要满足下式:
2020/7/1
ER SurfaceWater transfer
7
第二节 地面水稀释模式的特点
模式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1.简化假设
(a) 水体几何稳定:地面水的几何形态(如河流 (b) 的横截面、海岸线)不随离释放点距离
的 (c) 增大而发生过大变化; (b) 流动特征稳定:流速、水深等不随时间和 (c) 距离变化而显著变化; (c) 水中和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处于平衡状态:
—— 分析模式:在假设条件下(对水体的几何、流动、扩 散等条件的假设)求解放射性核素转移基本方程的分 析解。 19号报告采用分析模式 (Analytical model)
* 模式考虑的关键组包括: 饮水、钓鱼、灌溉、游泳和将水体沉积物用于 娱乐或农业等活动的人群
* 模式对单一水体排放点和单一核素进行计算。在多排放点、多 核素排放的情况下,计算结果具有相加性:对每个排放点和 核素分别计算然后相加
环境与辐射
放射性核素在地面 水中的转移
影响地面水中RN转移的 物理、化学过程
—— 流动和混合过程:包括地面水流动过程中RN的顺流 (advection)转移过程和混合(湍流扩散, turbulent dispersion)过程。
—— 沉积过程:包括在顺流转移和扩散过程中RN的沉积和 再悬浮过程; 在水中悬浮物上的吸附和解吸过程; 在海滩和河底沉积物上沉积和再悬浮过程。
(a)河流宽度 B (m);最好还有河水深度D(m)、流速
(b) U(m/s);
(b) 从排放点到接受点的纵向距离 x (m);
(c) 放射性核素衰变常量λi(s-1)。
qr 、B、D之关系: 与最低河水流量相应的净淡水流速U (m/s)可以按以下公式
算出: U = qr /BD.
2020/7/1
ER SurfaceWater transf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