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第二单元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主要让学生在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常见图形的特征,学会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拼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图形的特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空间想象力,他们能够识别和命名一些常见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的特征和命名还不够熟悉,对图形的组合和拼接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高,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激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常见图形的特征,学会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拼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常见图形的特征,学会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拼接。
2.教学难点: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图形组合和拼接的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图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图形的组合和拼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和图形的组合拼接过程。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和实物模型,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一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第1课时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角的角度相等。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授、互动讨论、操作实践和创意拼图等多种教学方法。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区别。然后,利用互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接下来,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最后,运用创意拼图法,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拼图作品。
-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相等,有四个角,角的角度相等。
2.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区别:
-长方形的长和宽不相等,而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长方形的角可以是直角或锐角,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
3.创意拼图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提供丰富的素材,如图片、实物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设计创意拼图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关键词:长方形、正方形、组成部分、功能、实例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特征的关键词,并结合示意图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
3.案例分析:
-重点知识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案例、背景、特点、意义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案例,标注出每个案例的特点和意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预习作业设计
找找并认认生活中的图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继续来研究它们上一堂练习课。
二、练习
1、第1题
(1)出示第1题,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分别摆出
教学
目标
1、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
课前
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教材主要通过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和拼一拼等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有关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平面图形之产的内在联系,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清楚是用积木的哪个面,画出了什么图形。
3、认一认。
(1)出示学生画出的长方形,提问:这个长方形是用哪个积木画出来的,用的是这个积木的哪个面?用这个积木其他的面也能画出长方形吗?
(2)依次出示学生画出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提问:这些图形又是用哪个积木画出来的,用的是这个积木的哪个面?用这个积木其他的面也能画出这样的图形吗?
(1)出境场景图,提问:图中的这们同学在干什么?
(2)你也能像这样,用一个长方体画出长方形吗?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动手画一画,并追问:你是用这个长方体哪几个面画的,一共画出了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一个正方体,提问:用这个正方体你能画出什么图形,用一个正方体能画出不同的正方形吗?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动手画一画,并追问:你是用这个正方体的哪个面画的,能画出不同的正方形吗?你是怎样比较的?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设计-第2单元 认识图形(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设计-第2单元认识图形
(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图形特征及名称;
2.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辨认和分类能力;
3.发现周围的图形的几何特征;
4.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识别和应用图形。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教授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认识和特征。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图形”这个词;
2.引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名称。
2. 认识图形
1.学生通过观看和手动实践,学习和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
2.通过比较和分类等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3. 拓展活动
1.通过实景教学,在班级中寻找和发现周围的各种图形,对图形的认知有更深的认识;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出更多有趣的图形,增强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形成图形的分类意识;
2.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识别和应用图形。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口头回答和书面作业,检查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通过实景教学,检查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识别和应用图形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1.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有更深的理解;
2.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科特征,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效果更好。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认识图形(二)》
认识图形(二)教学过程:一、分一分1.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套几何形体的积木。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些积木按形状分一分吗?2.小组充分讨论,再动手分一分。
如果学生有困难,则提示先把知道名称的积木找出来,再进行分类。
3.小组交流是怎样分的,并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二、认一认1.认识长方形。
(1)拿出一个长方体,学生用手把各个面摸一摸。
(2)在纸上用长方体不同的面印出长方形。
(3)用长方体的面描出长方形。
(4)通过交流,建立长方体的直观表象。
(5)教师把画好长方形的纸贴在黑板上。
启发:把你看到的和这张纸上的图形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先和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在班内交流。
)2.认识正方形、圆。
(1)拿出一个正方体、圆柱,把其中的一个面对着学生,让学生观察。
(2)用正方体,圆柱的积木印图,抽象出正方形,圆形,再把准备好的正方形、圆贴在黑板上。
(3)明确指出:像这种形状的图形是正方形、圆。
3.认识三角形。
(1)拿出一个三棱柱,把其中的一个面对着学生,让学生观察。
(2)用三棱柱的积木印图,抽象出三角形,再把准备好的三角形贴在黑板上。
(3)明确指出:像这种形状的图形是三角形。
四、说一说你还能在你的家里找到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吗?同桌之间先相互说一说,然后在班内交流。
五、练一练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学生先自由地画,再展示画出来的各种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指名说说是怎样画的。
六、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学生掌握的很好。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数的顺序》教学设计
数的顺序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资源:1、实物投影;2、教师准备三张透明的“魔力框”(每个学习小组也准备一张)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上”,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①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
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在小组里照样子用“魔力框”框一框,交流自己的发现。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先出示分类标准:(1)个位是5的数;(2)个位是0的数;(3)十位是5的数。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全套教案
7.练习思考题
(1)和学生一起数一数左图中长方形的个数。
(2)发现图中由两个小长方形所拼成的大长方形,因此一共有3个长方形。
(3)鼓励学生用同样的想法独立数出另外两个图形中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个数。
(4)提醒学生有次序地观察和数数。
8.动手做
(1)(1)按书本要求把第99页上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剪下来,照样子拼出美丽的图案。
4.练习第4题
(1)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
(2)折完后,让学生把长方形沿折痕剪开,比一比两个三
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
5.练习第5题
(1)用一张长方形纸,怎样才能折出一个正方形?试着折
一折。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2)组织反馈,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
6.练习第6题
(1)出示第6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每组图形的排列规律。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认一认。
(1)出示学生画出的长方形,提问:这个长方形是用哪个积木画出来的,用的是这个积木的哪一面?用这个积木其他的面也能画出长方形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出事图形,
(2)依次出示学生画出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提问:这些图形又是用哪个积木画出来的,用的是这个积木的哪个面?用这个积木其他的面也能画出这样的图形吗?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全套教案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课题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内容
第16——18页
第二单元第(1)课时
备课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新版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完整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我们认识的数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五单元元、角、分小小商店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七单元期末复习第一单元课题:十几减9 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课件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先学提纲】1.观察书本P1例1,思考:13-9=?想想你是怎么计算的?2.尝试完成想想做做第1、第2题。
二、交流共享(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猴哥哥在森林里开了一家水果店,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课件出示),店里有几个桃子啊?生:13个。
师:怎么一下子就看出有13个的?生:盒子内有10个,加上盒子外的3个一共有13个。
师:对!10和3合起来就是13。
你看小猴子蹦蹦跳跳跑来买桃子了,它对猴哥哥说:“我买9个”。
如果你是这只猴哥哥,你准备怎么卖呢?还剩多少个?应怎样计算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9=□(二)探究交流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桃子,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师:你是小猴子你能把12个桃子卖掉9个桃子的实际操作过程描述出来吗?生方法一:我是这样卖的,从13个桃子里一个一个去掉9个桃子,1、2、3···9,还剩下4个桃子,所以13-9=4。
(师了解班上有多少人是这样想的)生方法二:我是这样卖的,我先把10个桃子里拿出9个,还剩1个,再把1个桃子和外面的3个桃子合起来还剩4个桃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单元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单元重难点:1、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各种积木、挂图、纸张。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8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情境图、积木教学过程一、搭一搭,画一画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2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科书第16~18页的内容),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五条:全国实行统一的道路交通信号。
交通信号包含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
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占用、损毁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围一围等操作实践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初步感受到图形间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经历探究图形特征的过程中,体验探究事物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几何形体的面的特征,体会“形”与“体”的联系。
教学难点: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法与学法:自主探究与小组研讨教学准备:一块钉子板,一根橡皮筋,一张格子纸。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中梳理回顾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玩这个游戏。
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个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介绍它们的形状,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1.引导认识长方形。
(1)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上有好几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2)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你能把这个面的样子在纸上画下来吗?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3)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你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5)找一找。
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5篇
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5篇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5篇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1一、认识图形(二)单元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
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教学过程:一、复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书P16-18页
课时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一个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学生尝试说出它们的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共同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课题)
1、搭积木。
(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积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搭一搭。
2、小结。
刚才我们初步的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了长方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体的面是正方形,圆柱体的两个底面是圆。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1”,仔细观察,说说图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要求学生在回答时用词准确)
(2)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说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
分小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拼搭的情况。
(2)分类:
教师从中取出1个长方体,让学生说出名称并要求他们把拼搭中的所有长方体都拿出来放在一起。
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把拼搭的积木进行分类。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的情况。
汇报分类结果,说说你是怎样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3)认识平面图形。
1、第1题。(摆)
(1)出示第1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图形?指指各种图形分别在哪里?
镇江新区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2 练习四》教案
6.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7.学具:练习本、铅笔
七.教学过程
8.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
教师通过黑板,呈现教材中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题目,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答。
3.操练(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
问题1:学生对题目情景的理解存在困难。
解决办法:让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改进措施:在设计题目时,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题目的意思。
问题2:学生在计算时会出现错误。
解决办法:及时进行纠正,并让学生多进行练习,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改进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然而,专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首先,教师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情景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加减法。其次,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计算方法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最后,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实录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专家的建议将进一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8.板书(5分钟)
教师通过板书,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
苏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一)》教案
苏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一)》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5、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看图明白得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看、认真分析的良好适应。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辅助分析求另一个加数数量关系,从而确定解题方法,突出检测的方法。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12-87+917-816-715-511+22.★★★★★★★★★和●一共有多少个?3.△△△△△△△△△△△还剩多少个△?二、合作探究,展现汇报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看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
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伙儿想一想该如何样列式?什么缘故如此列式?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讨论: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
那个条件有用吗?[介绍余外条件。
]如何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我是如此检查的: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
3.讨论:针对图文应用题,我们应如何样解答?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明白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
(2)、(3)两题是明白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那个地点有几个条件?有没有余外条件?]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2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2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篇1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例1………………………………3课时左右例2………………………………4课进左右例3………………………………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课题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设计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017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苏教版)
2017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掌握1-10内的数的顺序大小。
2.能够识别数的大小写及阿拉伯数字,并会用数之间的大小比较关系描述实物的数量。
3.能够认识并会使用“多少”、“比”等词语。
二、教学目标1.知道1-10内的数的相对大小。
2.能用大小关系描述实物的数量。
3.能够用“多少”、“比”等词语描述实物的数量。
三、教学重难点1.1-10内的数的相对大小。
2.能用大小关系描述实物的数量。
3.能够用“多少”、“比”等词语描述实物的数量。
四、教学步骤1. 热身用大屏幕或者幻灯片放显微镜,让学生观察水珠和砂粒,让学生观察图形并用书写形式表达出来,并让学生知道经过一个数字更大或更小。
2. 讲解新知让学生了解1-10内的数的相对大小,并且有足够的老师讲解实例。
3. 师生对话讲解一些例子,让学生能够理解实物数量的大小关系,能够用“多少”、“比”等词语描述实物的数量。
4. 师生互动让学生在黑板上或者在本子上解释某些数据的大小关系,让学生动手实践并把复杂的例子拆分成更小的部分。
5. 总结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和总结重点来回顾课程。
五、教学方法讲解新知、师生对话、师生互动、总结。
六、教学工具幻灯片、黑板等。
七、教学评估能力评估:对1-10内的数的相对大小有清晰理解,并且能用大小关系描述实物的数量;能够用“多少”、“比”等词语描述实物的数量。
知识评估:知道1-10内的数的相对大小。
八、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数一下自己的玩具有几个,把数量写下来。
•再次练习用大小关系描述实物的数量,练习用“多少”、“比”等词语描述实物的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单元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单元重难点:1、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各种积木、挂图、纸张。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8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情境图、积木教学过程一、搭一搭,画一画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二、摸一摸,认一认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三、辨一辨,说一说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想一想,做一做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己画,画好后展示画出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2)学生自己用一个正方形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你画出了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怎样画的?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板书设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1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钉子板、小棒、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老朋友要来看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上课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他还带来了礼物,想送给那些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
你们看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介绍完老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记得在上校本课时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1、认识三角形(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两部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①请一位折出长方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折出来两个什么图形。
(举起折好的图形)师:折得真不错。
送学生小礼物,能告诉大家你的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吗?②师:谁还折出了不同的图形?请一位折出三角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
师:折得真好。
你也能获得一个礼物,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教教大家你是怎么折的吗?(全体同学和和老师跟着这位同学折三角形)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
对了,这就是板书:三角形(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①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别人说过的你就不能再说了。
学生回答。
这里老师应强调是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三角形,而不是某一物体是一个三角形。
适当送礼物给举例多,说话完整的小组。
③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
教师巡视(3)交流:我发现你的手真巧,他是这样折的,送学生小礼物并让学生告诉大家是什么形状的小书签。
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
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小朋友将拼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一一讲评。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
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①请一位拼成三角形的同学到投影仪前展示所拼出的图形。
师:他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生答:三角形。
②师:谁还拼出了其他的图形(请一位拼成长方形的同学到投影仪前展示)?师:他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生答:长方形。
③师:你是怎样拼的?④XX同学,请你到投影仪前展示你拼的图形。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
(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小朋友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他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
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变的)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想一想?(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三、巩固新知1、完成试一试(课件出示)在这些地方你找到平行四边形了吗?(1)指名学生回答,课件闪动(2)请你用水彩笔凃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桌互相检查。
(3)你还能在这些地方你找到什么?2、小朋友们,看过变魔术吗?今天我么就来当小小魔术师,来变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道具,在桌子上的篮子里(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钉子板、小棒)我们来比一比哪个组变出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多。
围好后把钉子板举起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展示并让学生评价,(这个三角形看上去扁扁的,很可爱?。
这个三角形看上去高高的,很神气……)你是怎样创作的,到实物投影上演示。
并奖励各种形状的书签。
3、以错为例,师出示钉子板:“刚才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围的,是平行四边形吗?怎样改它就是平行四边形?”要求不能重新围,怎样才能正确围出平行四边形呢?(钉子板上下的钉子数相同)请你再重新变一个平行四边形。
四、实践活动瞧,我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拼成的一幅画,是什么?漂亮吗?这个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各有多少个吗?梯形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其实我们现在只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部分,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图形等着我们去认识呢。
你想成为小小设计师吗?请你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若干,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片作为明天的礼物送给你的妈妈,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对,三八妇女节,相信你妈妈收到你的礼物一定会感到很幸福的。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把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请一部分同学上讲台前,举起自己小组拼成的图画,说说你们拼的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图形?五、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课后反思:第三课时:练习四教学内容:教科书22~23页练习题。
教学目标: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