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致新发糖尿病的研究

合集下载

他汀类药物在老年人中的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在老年人中的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在老年人中的安全性孙春丽;吴锦晖【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2(038)006【总页数】3页(P407-409)【作者】孙春丽;吴锦晖【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6他汀类药物在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所起的作用十分肯定,同时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也奠定了它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地位。

因此,在临床上应积极推广使用他汀类药物。

但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在积极应用的同时应当更加谨慎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正确评价不良反应,减少不必要的停药。

大多数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良好,一般副作用通常较轻且短暂,其副作用包括头痛、失眠、抑郁、皮疹以及消化不良、腹泻、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患者大多能耐受,很少需停药。

若停药,不良反应均能消失。

只有极少数患者在骨骼肌、肝脏、肾脏、心脏、神经系统疾病与糖尿病、新发肿瘤等方面存在安全性问题。

本文旨在回顾这几方面的研究资料,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循证医学证据20世纪后期 4S、CARE、LIPID、WOSCOPS和AFCAPS/TexCAPS等大规模临床试验为他汀类药物防治冠心病提供了坚实的证据,研究结果一致肯定了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取得益处,并提示该类降脂药物长期应用的良好安全性。

随后AVERT、MIRACL、LIPS、HPS、PROSPER、ASCOT、PROVE-IT、TNT和IDEAL等一系列临床试验更广泛、更深入地探讨了他汀类药物在不同阶段不同范围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试验结果使他汀类药物的用途从稳定性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扩展到冠心病急性发病时,以及不同危险的人群。

其中PROSPER试验的结论指出:调脂治疗防治冠心病的临床益处并不受年龄的影响,对心血管高危的老年患者也应进行降脂治疗。

CCSPS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患者治疗后获益更显著[1]。

他汀类药物会使血糖升高吗 看专家怎么说

他汀类药物会使血糖升高吗 看专家怎么说

他汀类药物会使血糖升高吗瞧专家怎么说随着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尤其是发现使用他汀类会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他汀类药物会升高血糖?我们先来瞧瞧几个大型研究的结果早在2010年2月27日,柳叶刀发表一片篇名为《他汀类药物和糖尿病的风险:随机他汀类药物试验的协同荟萃分析。

》的文章。

该荟萃文章阐述了经过分析13项他汀药物的研究,得到的结论是:1.他汀类药物治疗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9%。

2.每255例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为期4年的患者, 导致糖尿病多发生1例。

3.尽管他汀类药物治疗会引起糖尿病发生的风险略有增加, 但无论从尽对数字还是与冠状动脉事件的减少相比, 这种风险都很低。

4.非凡强调中度或高度心血管风险或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的临床应用不应改变。

2011年6月22日,JAMA也发表了一篇《与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相比,强化剂量的事件性糖尿病风险进行Meta分析》文章中再次阐述5个他汀药物试验的汇总分析,对比了高强度他汀治疗与中等强度他汀治疗的人群,其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该分析得到的结论是:1.与中等剂量他汀治疗组相比,强化他汀治疗组的糖尿病风险增加12%,但同时心血管事件风险比中等剂量他汀治疗组降低 16%。

2.他汀类对心血管疾病的总体益处与糖尿病风险之比是9∶1,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远大于其新增糖尿病风险。

最后我们再瞧瞧柳叶刀上发布的另外一项研究结果2012年8月11日,柳叶刀发表的文章《一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心血管益处和糖尿病风险:来自JUPITER试验的分析》。

文章分析JUPITER试验的结果,得到的结论是:1.对于那些患有糖尿病风险因素的人,每54个新诊断的糖尿病病例,总共可避免134次血管事件或死亡。

2.对于没有重大糖尿病风险因素的试验参与者,他汀类药物分配组主要终点减少52%的风险,静脉血栓栓塞减少53%,总死亡率降低22%,且糖尿病无增加。

他汀类药物治疗中新发糖尿病的研究

他汀类药物治疗中新发糖尿病的研究

型糖尿 病 的风 险 。但 未对 低密 度脂 蛋 白胆 固醇
(o esyl ortncoet a,D — ) 平 、 1 dni i po i hls rlL LC 水 w t p e e 身
Gu n d n P o ica Cado a c lr n tue, a g o g rvn il riv s ua I s tt i
508 1 0 0.C ia hn
G aghu u nzo
体 质量指 数 (oym s i e , M ) bd a dx B I等可 能增 高 2 sn
型糖 尿病 ( p i e s ei s T D 风 险的 t e2da t lt , 2 M) y b e m lu 残余风险变异做出解释 。
编 写先 后 主 持 省 科 委 、 卫 生厅 多项 科 研 课 题 , 获 广 东 省 并
省科 学技术进步 奖二等 奖; 从事心脏介入 、 冠脉介入 治疗
1 5年 . 完成 P I 术 10 0例 以上 C手 0
[ 关键词 ] 新发 2型糖 尿病 ;阿托伐 他汀 [ 中图分类 号] R 4 . 5 4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 14 2 1 )6 0 4 — 5 6 1 5 4 (0 1 0 — 3 8 0
21 年 1 01 2月
循证医学
T eJu n fE ie c — a e dcn h o ra o vd n eB sdMe iie l
De 2 c. 011
第 1 卷第 6期 1
Vo . l No6 1 1 .
他汀 类药物治疗 中新发糖尿病 的研 究
评 价者 : 太 明 董 文献合成者 : 刘新 强
・评价 指 标 : 发 T D 心 血管 事 件 新 2 M,

2024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

2024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

2024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他汀类药物用千心血管疾病(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临床价值无可争议,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入减少CVD发病及死亡风险的益处已在大量研究及广泛人群中得到证实,是国内外众多指南一致推荐的血脂管理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基石药物。

近年来,随着他汀类药物应用人群的不断扩大、新型降脂药物的相继问世,医学信息的可及性增加和大众媒体科普宣讲的普及,有关他汀类药物使用的顾虑有增加趋势,他汀不耐受诊断与处理的问题逐渐突出。

尽管国内外多个学术机构/组织相继发布了他汀不耐受相关指南或共识,但他汀不耐受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并不完全一致,致使临床实践中他汀不耐受的诊断与处理尚欠科学,他汀不耐受被高估的清况时有发生。

多项研究提示,我国人群的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和血脂达标率明显低千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主要与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担忧及临床医师对他汀不耐受的诊断与处理欠规范有关。

为提高人们对他汀不耐受的科学认知水平,规范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提高我国人群血脂达标率,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特组成专家组,全面复习他汀不耐受的全球相关研究数据包括中国人群他汀类药物使用和耐受渭况的相关资料,参考国外他汀不耐受相关指南与共识,制定了《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提出了适合我国人群的他汀不耐受基本定义、科学诊断标准及干预策略,以期改善我国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提高我国ASCV D的防治水平。

1、中国人群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中国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治疗率达标率低,这是我国CV D负担持续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脑卒中筛查与预防项目(CNSSPP)数据显示,40岁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3%,其中3.4mmol/� LDL-C < 4.1 mmol/L者占18.4%,lDL-C � 4.1mmol/L者占8.1%但血脂异常患者中仅18.9%接受降脂治疗,.2%得到充分控制。

三种常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糖尿病的影响

三种常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糖尿病的影响

MNPS 加权时ꎬ考虑以下潜在相关变量:年龄ꎬ性别ꎬ
体重指数(BMI)ꎬ高血压ꎬ血脂异常ꎬ基线实验室检查
结果〔总胆固醇ꎬ三酰甘油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ꎬ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ꎬ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ꎬ随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年 4 月第 40 卷
1584
( P<0 05ꎬP<0 01) ꎬ在出院后药物治疗中使用氯吡
(2 ~ 4 mg) 对新发糖尿病( NODM) 发生率的影响ꎮ 方法 2 443 例无糖尿病的 AMI 患者进行随访ꎬ评价各组 NODM 的累积发
病率ꎮ 使用多项倾向评分校准潜在的混杂因素ꎮ 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对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 NODM 的风险比进
行评估ꎬ并与匹伐他汀组进行比较ꎮ 结果 与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相比ꎬ匹伐他汀组 NODM 的累积发病率显著降低
血糖和肌酐水平〕ꎬ出院后药物治疗〔β 受体阻滞剂ꎬ
格雷( 合资、国产) 、替格瑞洛、ACEI、ARB 差异有统
血管紧张素辅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
滞剂(ARB)〕及血管造影和手术特征 ( 支架总长度ꎬ
计学意义( P<0 001) ꎮ 然而ꎬ在 MNPS 过程后ꎬ使用
支架总数ꎬ支架直径)ꎮ 分析 NODM 的发生率ꎬ并在 3
ꎮ 虽然他汀类药物对大多
异常防治指南(2012 版) ” 的要求ꎬ2 443例接受 AMI
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ꎬ老
年人群中使用率更高
〔1〕
数患者来说相对安全且耐受性良好ꎬ但已报道了老
年患者发生率较高的副作用ꎬ如肌病ꎬ肝酶升高和新
发糖尿病( NODM)
〔2〕
ꎮ 最近ꎬ一项随机试验和观察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大,到底吃还是不吃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大,到底吃还是不吃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大,到底吃还是不吃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抑制剂,是患者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首选药物,近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提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导致慢性疾病逐渐增多,由于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导致高脂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多数患者对他汀类药物耐受较好。

近年来关于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不断增多,严重不良反应包括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其他不良反应有腹泻头痛与皮疹等,可发生面部头皮与四肢的感觉异常。

需要了解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机体的影响。

一、他汀类药物的功能特点他汀类药物是HMG-CoA还原酶竞争性抑制剂。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肥胖人口急剧上升使国内患心血管及病人群日益庞大,高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重要致病性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在减少再次行血管重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普伐他汀为开环羟酸结构具有亲水性,很少影响其他外周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

普伐他汀降血脂药物主要作用于肝脏不良反应少,可避免其他降脂药的亲脂性造成的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是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还原酶抑制剂,可以减少冠动脉硬化病变进展,他汀类药物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等。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阶段,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胆固醇升高为特点的高脂异常是ASCV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药理作用包括调脂与非调脂作用,1)调脂作用机制为化学结构中开放酸部分与HMG-CoA还原酶有特异竞争性抑制作用。

2)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体现在用于冠心病治疗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有效改善冠脉粥样硬化患者症状与心肌缺血客观指标,提示他汀类药物具有有益的非调脂作用,目前肯定有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等。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二、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多适应症广泛,当前用于临床的他汀类药物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与普伐他汀等。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陈清杰【摘要】Statins has accumulated a large number of consistent clinical research evidence in the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sis and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Most statins were well tolerated overall, bu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statins has also gone through a gradual process of change. The concerns and controversy about statin muscle toxicity, liver damage, nervous system adverse reactions, new tumors and diabetes has not stopped in recent years. Therefor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statins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in progress i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改善预后方面已积累了大量一致的临床研究证据.总体上大多数他汀的耐受性良好,但对他汀不良反应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近年来对他汀类药物肌肉毒性、肝脏损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新发肿瘤和糖尿病等的担忧和争论始终没有停止.因此现就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3(034)002【总页数】5页(P279-283)【关键词】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综述【作者】陈清杰【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冠心病科,新疆,鸟鲁木齐,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61 肌肉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或3-羟基-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广泛使用的药物,很大程度由于其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在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CVD)事件中有效。

他汀类药物用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用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用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人群逐渐从老年化转向年轻化。

伴随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过快的生活节奏下人们难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机体健康状态下降情况下,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呈现出日趋高发的态势。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最大的困扰就是食物的摄入,但是让人不寒而栗的是糖尿病伴随的各种并发症,据医学统计因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就有150多种,其中急性代谢紊乱、败血症、肾病、动脉硬化、都严重的威胁着生命安全,而他汀类药物用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成为医学界的重点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糖尿病?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糖尿到底是什么?它的临床特点是什么?糖尿病很多人会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浅层的认为是因为吃糖吃多了而引发的一种疾病,实则不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代谢紊乱疾病,主要特征为高血糖。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血糖升高后因渗透性利尿引起多尿,继而口渴多饮;蛋白质的代谢不平衡,出现发力、消瘦;为了补偿损失的糖,患者常感到饥饿,多食;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

而早期的糖尿病症状如:皮肤干燥、瘙痒(涂身体乳也没有办法缓解的);视力变得模糊;伤口久不愈合;睡眠障碍等等。

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遗传因素:这类主要是有家族病史,多半由基因的遗传导致。

肥胖:网络告诉发现的今天,吃播文化让更多的人愿意享受美食,却又没有节制,?特别是腹型肥胖者。

活动不足:因为工作原因或者各种原因导致的缺乏锻炼。

饮食结构:糖油混合物带来充分的多巴胺,是让人拒绝不了的诱惑。

病毒感染:由于免疫力的下降导致病毒的感染,破坏胰岛素细胞。

糖尿病主要分为三类:一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又称外源性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大多是因为基因的缺陷,胰岛素分泌不足,产生了高血糖的情况,会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占了糖尿病中的90%。

由于没有很好的控制食量,身体自然肥胖,后天出现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好在这类患者大部分胰岛功能尚可,但存在缺陷,需要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治疗手段辅助控制血糖。

再谈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及防治

再谈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及防治

Re va l u at i on of t h e r el a t i on shi p.u s e o f s t a t i ns f or n e w on se t di ab et e s
S u×i n .Z h a o
Wan g,Zha o Shu i - pi n g. T he Sec o nd Xi a ngY a Ho s pi t a l of Ce nt r a l S ou t h Un i v er s i t y , Ch an gs h a 41 0 01 2 ,Chi n a
【 A b s t r a c t 】 S t a t i n s , a s a k i n d o f m o s t p o t e n t l i p i d — l o w e r i n g m e d i c i n e , h a v e b e i n g a n e s s e n t i a l d r u g
临 床 药 物 治 疗 杂 志2 0 1 3 年5 月 第1 1 卷 第3 期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a t i o n J o u r n a l , M a y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3
・ 合理 用药 ・
再 谈 他 汀 类 药 物 与新 发糖 尿病 的 关 系及 防治
以下 糖 尿 病 患 者 ,若 其 L D L — c > 1 0 0 mg・ d L 。 。 或 具
活方式进 行减 重并 不能 降低 L DL — C,不 能 带 来
心血管方 面的获益 。
2 0 0 8年 的 C T T荟 萃 分 析 " 0 评 估 了 糖 尿 病

他汀类药物发挥多效性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进展

他汀类药物发挥多效性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进展

他汀类药物发挥多效性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进展舒洁综述;刘佳审校摘要:他汀类药物作为有效的降脂药物,在糖尿病肾脏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研究发现,这类药物具有非依赖降脂的肾脏保护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抑制甲羟戊酸代谢产物-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如焦磷酸法尼酯(FPP)和牛龙牛JL(基)焦磷酸(GGPP)的合成,使依赖FPP、GGPP修饰的小GTP蛋白不能定位于细胞膜,从而抑制细胞内信号传导起到抗炎抗增殖等非降脂肾脏保护作用,其中Rho/Rho激酶信号通路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肾病的多效性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糖尿病肾病;小GTP蛋白;Rho激酶中图分类号:R3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69(2009)ll4)639-04RecentprogressofpleiotropiceffectsofstatinsindiabeticnephropathySHUJie.LIUJia.theFirf;tAf-filiatedHospitalofNanjingMedicalUniversity,JiangsuProvinceHospital,Nanjing210029,ChinaAbstract:Statinsaspotentinhibitorsofcholesterolsynthesisaleextensivelyusedinthetreatmentofdiabeticnephropathy.Studieshavedemonstratedthatstatinsmayalsoexertrenoprotectionbeyondtheircholesterol—low・efingpropertiesbypreventingthesynthesisofisoprenoidintermediates,suchasFPPandGGPP,whichformadductswithavarietyofsmallGTPaseproteins.Therefore,inhibitionofsmallGTPaseproteinswhosepropermembranelocalizationandfunctionaredependent01"1isoprenylation,mayplayanimportantroleincontrollingmanycellfunctionslikeinflammationandproliferation.AmongsmallGTPaseproteins,RhoanditseffectormoleculeRho—kinasealeinfluential.Thisarticlesummarizedtheadvancesinthestudiesonthestatinsappliedtotreatdiabeticnephmpathy.Keywords:Statins;Diabetickidneydisease;SmallGTPProtein;Rho-kinase(hatJInternMed,2009,36:639-642)糖尿病肾病是当今世界上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位因素。

他汀:心血管收益PK糖尿病风险

他汀:心血管收益PK糖尿病风险
而低剂量他汀类药物组4 , 4 t 8 例 患者 中有1 4 8 例新发 糖尿病 。同时 ,心血管事件在高剂量组 明显较低 。
管本研究中包括其他重要的糖尿病危险因素 ,例如高 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和血压 ,但是作者对它们在多变量
分析 中是否进行校正仍然不清楚。如果没有 ,那么与 他汀类药物 台 疗相关的剩余风险应该较低 ,或当更多
高 ,关于糖尿病 的诊断也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无论
件 的风 险在高剂量组较 低剂量 组低1 8 %。
患者是否具有糖尿病 的高风 险或已确诊糖尿病 ,治疗
的主要 目标之一是减少并发症 ,尤其是心血管疾病 , 而减少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治疗是使用他汀类药物减少 低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 。 ( 何斌斌 编译 中南大学糖尿 病中心/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
基 线 时伴 有 2 ~4 个 危 险 因素的 患者 中,在高 剂量
组3 , l 2 8 例 患者 中有4 4 8 例新 发糖 尿病 ,低剂量 组 3 , 1 0 3 例 患者有 3 6 8 例新发糖尿病 。然而 ,心血管事
的模型构成时 ,这种风险会不存在。在任何情况下 ,
即便糖尿病发病率在高剂量他 汀类 药物使 用者 中稍
物使糖 尿病 风 险增 3 1 1 9 %。此外 ,糖 尿病 的发病似 乎有剂量反应关系 ,与安慰剂或 中等剂量他汀类药
物相 比,使用他汀类药物积极治疗的患者患糖尿病 的风险更大。然而 ,少部分人认为 ,他汀类药物提 供 了重要的心肌保护作用。 因此 ,第二个值得关注
始无糖尿病 的冠心病患者 ,比较了他 们之间新发糖 尿病 的发病率 与心血 管 ( C V)风 险降低 情 况。这
伴有0 ~1 个新 发糖 尿病 危险因素 ,而部分患者则伴 有2 ~4 个该 类危 险因素 ( 如空腹 血糖 >1 0 0 mg / d L,高 血压病 史 ,体重 指数 >3 0 k g / m ,以及 空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产生机制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产生机制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产生机制宋媛媛;杜丽萍;王蕴怡;李翔;梁洋【摘要】他汀类药物作为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使HMG-CoA向甲羟戊酸的转化途径受阻,阻碍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代偿性地增加肝细胞膜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从而降低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达到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本文对他汀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副作用的细胞代谢途径、产生机制以及临床表现进行了综述,探讨了他汀类药物调脂过程中,在肌肉、肝脏等方面引起的副作用表现及其分子机制.【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5页(P174-177,182)【关键词】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致病机理;细胞代谢;分子机制【作者】宋媛媛;杜丽萍;王蕴怡;李翔;梁洋【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具有萘酯环骨架结构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唯一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调脂药。

代表性药物有:普伐他汀(pra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和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等。

自1987年洛伐他汀应用于临床始,他汀类药物迅速成为临床上的首选降血脂药。

33例非降糖药引起血糖异常病例分析

33例非降糖药引起血糖异常病例分析

循环的功能32。

未见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毒副作用的报道。

注射用纤溶酶是一种蛋白酶制剂,有一定的抗原性,临床使用前应先进行皮试,皮试阳性反应者应禁用。

本例患者按药品说明书规定进行皮试阴性后,仍在首次静脉滴注该药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提示对静脉应用该药的患者应加强巡视和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该立即停药,并积极给予对症处理31。

本例患者是老年人,有药物过敏史,有基础疾病,提示老年人因多病,治疗时应用药物的品种也较多,约有)/4老年患者同时用药4~6种,因此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大(约2%),且其发生率与用药品种数成正比31。

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在对老年患者使用此类药物时,应配备必要的抢救措施,同时严密监测患者反应,加强用药监护。

参考文献〔3李旭霞,李庆伟.抗凝血蛋白药物的研究进展3〕.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65,20(2):28A9”-〔2〕舒文琳,苏志坚・注射用复方骨肽致过敏性休克3〕.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3j9(7):477679-〔5〕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7-33例非降糖药引起血糖异常病例分析艾丽婧(福州市长乐区医院药剂科,福建福州359200)摘要:目的探讨非降糖药引起血糖异常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院26—年12月〜2620年”月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非降糖药引起血糖异常报告35例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年龄大于66岁的患者占多数(7973%),血糖异常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5天内(75.77%)。

原发疾病前三位分别为消化系统疾病(32.30%)、呼吸系统(27.27%)及心血管系统疾病(27.27%);诱发药物前三位分别为激素及其相关药物(35.35%)、抗微生物药(24.2%)及心血管系统药物(2.2%)。

35例药源性血糖异常报告中,血糖升高2例,降低20例,无糖尿病史患者发生药源性血糖异常病例数与有糖尿病史者基本持平,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糖尿病患者9例中7例导致血糖升高。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获益与糖尿病风险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获益与糖尿病风险

•综述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获益与糖尿病风险刘劲松1,曾小莉2,李娟3作者单位:1 730020 兰州,空军兰州招收飞行学员体检队; 2 610041 成都,西部战区空军参谋部门诊部;1100700 北京,陆军总医院干四科通讯作者:李娟,E-mail:zhenxi05@ doi:10.3969/j.issn.1674-4055.2016.12.38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动脉硬化学会(EAS)联合发布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新指南强调了在人群和高风险个体中降低血脂水平的重要性并建议所有高风险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与此相应的是对他汀类药物引起糖代谢异常病例在临床实践中也日益增多,如何在工作中平衡他汀类药物心血管治疗获益和糖尿病风险,本文试图做一初步探讨,为国内同仁提供参考。

1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背景及心血管获益1.1 他汀类药物的发现 1976年人们在桔青霉里发现了这种药物,命名为“美伐他汀”,其后从土壤中的土曲霉素获得了“洛伐他汀”,研究证实它可以安全有效的降低胆固醇。

在1987年,洛伐他汀获得了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投入临床使用,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史的重要里程碑。

1.2 降血脂作用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他汀类药物通过对其的抑制作用,使胆固醇合成减少,血清和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浓度均降低,促进浓度依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提高,加速LDL的分解代谢,并能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生成,使VLDL转化成LDL减少,从而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故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血胆固醇和LDL-C水平。

1.3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他汀类药物因能降低血脂,减少了脂质浸润和泡沫细胞形成,对延迟动脉粥样硬化有利;他汀类药物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内皮黏附分子水平,并可调节白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和细胞因子的生成,长期应用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甚至可使粥样硬化病灶缩小或消退;他汀类药物还可不依赖其降脂特性而参与影响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环节,直接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而稳定粥样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他汀类药物的用药安全性及研究新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用药安全性及研究新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用药安全性及研究新进展【摘要】他汀类药物作为口服的降脂药物,是临床中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类型。

随着药物应用指南的不断更新,他汀类药物除了心血管疾病,还被应用于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中。

但是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均会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且一些药物呈依赖性,患者在治疗中随着时间的延长需要增加药物剂量。

因此,研究他汀类药物的用药安全线便十分重要。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药物研究;安全性;新进展常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包括阿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虽然这些药物在临床中都存在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在治疗中不论是其自身在机体内造成的影响,或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出现的作用,都会产生一定的毒性,因此需要详细了解这类药物的安全性。

另外,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于恶性肿瘤和新发糖尿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也需要对此展开讨论。

1对肝脏的影响肝脏是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的部位,其能够经由肝脏细胞代谢排出。

不同他汀类药物有着不同的脂溶性和组织分配系数,但均会对肝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升高,便是他汀类药物对肝脏损害最常见的表现。

ALT水平的上升与他汀类药物所引发的肝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存在一定的联系,会导致肝细胞的凋亡。

在使用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时,肝转氨酶水平也会出现不同的程度的上升且剂量越大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越差。

使用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后,肝转氨酶水平上升的患者较使用常规剂量的患者多,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并不会使肝功能出现异常情况,但是剂量过多便会导致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而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饮食不当等也会造成ALT升高,他汀类药物与具有抗逆转录病毒作用的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如环孢素、红霉素、唑类抗菌剂、维拉帕米等,是导致他汀类药物在机体中的血药浓度上升,从而会增加肝毒性。

另外,虽然与他汀类药物使用后相关的肝损害严重程度呈剂量依赖性,但是降低剂量或者停止服药后,这一不良反应便会消失。

血脂控制新进展-降脂新策略

血脂控制新进展-降脂新策略
第180天
第210天
研究药物给药 第1次随访访视 每月一次随访访视
研究药物给药
主要终点评估
研究访视结束
第360天 延长随访时间
Khvorova A. N Engl J Med 2017, 376(1): 4-7. Ray KK, et al. 2017 ESC presentation.
两次注射300 mg Inclisiran时,LDL-C水平下降幅度最大
PCSK9抑制剂药物
• PCSK9抑制剂是一类单抗药物,作用于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 PCSK9可以和LDL受体结合,PCSK9—LDL受体复合体可进入内涵体或溶酶体降 解,从而导致细胞表面LDL受体的下降,进而使肝细胞对LDL-C颗粒清除能力下 降。PCSK9抑制剂可以通过阻断PCSK9和LDL受体结合,提高LDL受体数量,促 进LDL-C的降解 既往对PCSK9抑制剂的研究名称
• 方法:
对155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高强度瑞舒伐他汀(20-40mg)或高强度阿托伐他汀(40-80mg)患者 的170处非罪犯脂质斑块进行了分析。在用高强度瑞舒伐他汀(n = 72)治疗的患者和用高强 度阿托伐他汀(n = 110)治疗的患者中,进行OCT成像,将斑块微观结构进行比较。
对155例冠心 病患者,170 处非罪犯脂质
目前对LDL-C靶点的关注已经进展到分子水平 ESC ORION 1研究:长效siRNA抑制剂Inclisiran
研究背景:
多中心,安慰剂对照,双盲,随机II期研究,共纳入501例心血管高危患者LDL-C >70 mg/dl(有动
脉粥样硬化)或>100 mg/dl(无动脉粥样硬化),且接受最大剂量的他汀治疗30天以上。患者被随机

BMJ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

BMJ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

2、Meta分析
1、 statins可致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9%,老年受试者风险最高,年轻受试者未发现
发病率增加。
2、水溶性他汀类药物和脂溶性他汀类药物间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10 2011
1、与中等剂量statins相比,强化剂量组DM风险增加12%,但心血管事件风 险降低16%。 2、 statins致新发糖尿病风险成剂量依赖效应。 3、FPG、BMI、HBP和TG均为新发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素。伴上述因素的 患者糖尿病风险为25%,无危险因素者仅为2%。 3、与未发生DM的受试者相比,新发DM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 显增加。
BMJ 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风险
L.O.G.O
近几年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研究
降低T2DM患者痴呆风险
新发糖尿病风险
总体肝脏安全性良好
statins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减退
癌症

2012年2月FDA发布声明 要求他汀类药物更改安全性标签
该声明主要包括3部分
1. 肝酶监测 2. 血糖和认知功能 3. 药物相互作用

声明指出在他汀类说明书中需增加有关他汀类药物潜在的非严重性和可 逆性认知方面的副作用,如记忆力减退、意识模糊等,以及血糖和糖化 血红蛋白(HbA1c)水平升高。FDA仍然认为,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的益 处大于这些小的风险增加。

1、 CARDS研究
➢ 阿托伐他汀使T2DM患者CVD发生率减少37%; ➢ LDL-C达标者,CVD风险下降48%,LDL-C水平与CVD
发生率呈显著独立相关。 ➢ 虽然这些研究再次验证了血脂控制对糖尿病大血管病防
治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认,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也导 致不良反应增多。

警惕他汀类药物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

警惕他汀类药物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

龙源期刊网 警惕他汀类药物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作者:魏开敏来源:《家庭医学》2019年第07期他汀类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在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防治中,对降低致命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再血管化方面有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同时,他汀类具有很好的耐受性,主要不良反应是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肌痛和横纹肌溶解,但发生率很低,决定了他汀类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不过,近年来大规模随机试验的以荟萃分析为主的研究证实,他汀类具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欧洲和美国的权威机构都认可了这一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要求在有些他汀类的药品说明书加注可能有升高血糖的内容。

医学专家指出,他汀类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具有如下几个临床特点。

1.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群体是老年人,应用他汀类的主体对象是老年人,因而老年人群他汀类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远高于中青年群体,需要对此有所认识。

2.肥胖、高血压、基线空腹血糖≥5.56毫摩尔/升和空腹甘油三酯≥1.7毫摩尔/升的人群是具有潜在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并且合并潜在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数量越多.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的风险就越大。

3.给予大剂量或超大剂量他汀类进行强化治疗的患者,新发糖尿病风险远大于常规剂量治疗的患者。

因此,临床上要尽量避免大剂量使用他汀类药物。

不过,对的确需要他汀类强化治疗的患者来说,相比之下,强化他汀类治疗在防治心血管事件方面的重要性远大于血糖水平升高,故而要权衡利弊,不必对此顾虑太多。

4.连续服用他汀类时间越长.新发糖尿病风险越大,特别是连续用药超过4年者,几乎都会引起糖尿病新发。

对此要有所警惕,采取间隔方式用药可降低新发糖尿病风险。

5.他汀类的类型对新发糖尿病风险的影响不同。

例如,脂溶性的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显著高于水溶性的瑞舒伐他汀。

主要是水溶性他汀类不能被胰岛β细胞和脂肪细胞所摄取,故而不会对血糖產生明显影响。

因此,水溶性他汀类的新发糖尿病风险极小。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与新发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与新发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医药论坛·糖尿病新世界2016年09月糖尿病新世界DIABETES NEW WORLD他汀类药物是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软化血管的作用。

在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上,临床有大量研究报道指出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会诱发新发糖尿病[1],FDA 于2012年明确将诱发新发糖尿病纳入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2]。

然而,在他汀类药物诱发新发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确立,缺乏统一的定论。

有学者指出[3],他汀类药物在降脂作用的同时具有抑制脂肪细胞成熟的作用,降低脂肪细胞中葡萄糖受体的表达,从而导致机体会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升高,诱发新发糖尿病。

另有学者提出[4],他汀类药物会改变患者血液内的血钙浓度,抑制胰腺胰岛素分泌功能,导致患者机体葡萄糖代谢功能障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量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新发糖尿病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影响患者的器官组织,导致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5]。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新发糖尿病风险,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环节中解决的关键难题之一。

该文为探究非糖尿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剂量与新发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在参考大量近期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选择该院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设立对照组,探究不同效力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下患者新发糖尿病情况,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的无糖尿病史且均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他汀类药物剂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采用低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患者为采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每组患者25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