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单元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修1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学案(附答案)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学案(附答案)第一节自然资与人类程标准:以某种自然资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下,自然资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一、导与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自然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概念,理解可再生资与不可再生资的含义,并能加以区分。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原理,分析自然资的形成和分布上的特征。
3、情感目标:树立合理利用自然资,保护资环境的观念。
二、导与学过程(一)情景设置阅读本P13图4-1-1的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你生活中使用的物品与哪些自然资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二)认识自然资1、什么是自然资?_______自然资具有哪两个本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因此,讨论导入问题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属于自然资。
原因是前两者___________,后者___________。
自然资可分为哪两大类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请将矿产资、土地资、水资、气候资进行分类,并说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师生探究: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自然资的共性特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同学们思考:a、我国南北方在地形、气候、矿产方面有何差异?b、西北干旱区和西北湿润区在气候、物种有何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读P9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我国东部自然带分布有无规律?沿北纬40°自我国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植被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读P81页探究世界上有色金属、煤的石油以及地热资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小结:可再生资和不可再生资各受什么条影响制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______________ ________读P82分析:导致自然资之间相互联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资间的联系性表现最突出的是___________。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4 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4 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秋天下棋在全国也是一个好棋手。
让邱下棋,教两个人下棋。
其中一位很专注,但邱下棋是为了倾听;虽然有人听了,但他认为有只天鹅来了,他想帮助弓箭射击。
尽管我们都从中吸取了教训,但如果这足够的话。
为什么是它的智慧?他说:不一定。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人地关系视角下的高中地理单元4资源与环境4-4自然灾害与人类——以山东教育版《洪水》为例(1)(无回答)强制性1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一球是全国最好的球员。
让伊秋教两个人下棋。
其中一位致力于学习,只听一丘的教学;另一名男子虽然也在听义秋的指示,但他以为来了一只雁,想拉一把弓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一起学下棋,但后者不如前者好。
是不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好?1/7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类名组评估【学习目标】C级标准:了解洪水灾害的原因和危害。
b级标准:根据资料,分析某种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前学习]一、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的概念:发生在地球上并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的事件。
2.对下列自然灾害进行分类:暴雨、干旱、赤潮、风暴潮、海啸、海浪、地震、火山、泥石流、病害、虫害、洪涝、沙尘暴、滑坡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正常秩序,威胁人类和的安全。
二、认识洪水与洪灾1.洪水:河流泛滥现象的总称。
洪灾:洪水或者河岸、湖岸,对人类和带来损害而形成。
洪灾一定是由洪水形成的,但发生洪水不一定就形成洪灾。
只有当洪水给人类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灾。
2.洪水会带来什么危害?直接损失:造成、的损失,以及的伤亡,引起瘟疫和战争的爆发。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教学设计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其中核心内容是资源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根据核心内容的知识类型,教学应该按照事实性知识、概念、原理等课型设计并实施。
2、解析(1)对核心内容的解析本单元遵循高中地理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基本地理观念的培养为重点,其中最基本的地理概念是“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该问题的认识,不仅需要分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还要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因此课程标准在列出前三部分之后,又单独安排这一部分内容。
力求从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四个方面来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基于对课程标准的分析和理解,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组织上采取以点带面、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设计要求,在讲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自然资源、自然灾害、自然条件及其变化三个方面,通过解析不同的案例。
(2)对有关事实性知识的解析关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应把握其本质特点,即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自然资源共性特征需要结合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加以分析、理解,并把握这一概念的内涵: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
教材以土地资源为例,探讨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但是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二是必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
教材以我国洪灾频发的事实切入,旨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灾害及其危害的关注和思考。
自然条件的变化会对人类产生很大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影响,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及科学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教材重点讲述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相应对策。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单元目标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共性特征②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影响及其任何防灾减灾③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2)课堂教学目标第一节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共性特征,结合实例辨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②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③理解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第二节①自然资源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②通过学习洪灾,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简述自然灾害造成的主要危害以及防灾、减灾的方法和措施第三节①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全球气候的变化,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时间尺度及其特征②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解析(1)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旨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落实到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案 鲁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危害。
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对人类的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
而在我国的灾害中,洪灾和旱灾最为常见,并且影响较广。
选择以洪灾作为探究学习的案例,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组织教学内容:一、什么是洪水,洪灾以及洪灾会带来哪些危害;二、洪灾的形成原因;三、洪灾的预防措施。
通过对洪水和洪灾成因、灾害及预防等问题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了解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进而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
本节内容计划安排二个课时。
具体包括三大块主要内容:首先是洪水和洪灾的概念,联系和区别。
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洪水和洪灾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以我国多发的洪水灾情为例,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学习兴趣。
其次为洪水和洪灾形成的原因。
具体可以从洪水产生和致灾的发生规律入手,具体可以包括两个环节,首先应该分析清楚洪水形成的几种自然原因以及多种影响因素,然后指出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行为诱发和加剧了洪灾,说明自然原因是导致洪灾的主要因素,但认为因素也不能忽略。
再次,主要内容为洪灾的防治措施。
具体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防灾减灾的思路、方法和措施。
总体来看,本节的知识结构如下: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种类洪水: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自洪灾: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湖岸,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损害然洪水和洪灾直接损失灾洪灾损失间接损失害自然原因与洪灾形成的原因洪水的形成人人为原因类对人类造成损害做好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洪灾的防治措施工程措施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非工程措施二、目标及其解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其危害,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通过洪灾这一案例的学习,简述洪灾形成的自然、人为和社会经济原因;学会分析自然灾害的种种诱因;3.通过分析洪水、洪灾和泥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对自然灾害关联性的认识;4.通过探讨洪灾的成因,尤其是人为因素对洪灾的影响,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素材鲁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遥感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摘要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自世界各国先后进入工业户发展阶段以后,矿产资源消费快速增长。
进入21世纪,面对全球性的资源紧缺问题,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可持续性发展,作为高新技术之一的遥感技术,以效率高、质量高、效益更大、消耗更低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将发挥关键性作用。
在构造地质学的研究中,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尤其是在动态构造运动的监测方面取得了诸多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学习目标结合实例,了解遥感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遥感技术1.性质是①________________的核心技术之一。
2.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②______、③__________和④______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⑤______不同。
3.环节→→→信息获取传输接收与处理分析和应用4.特点探测范围⑥____、获取资料⑦计算机判读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环境,利用模式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技 遥感技术基础学年学期2010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班级地理081李玉2016/2/21课程内容一、分割(的一般原理二、非监督分割(、监督分割(七讲遥感图像分割2016/2/22一、分割(一般原理272第五章遥感勘查技术273前言遥感技术以其远距离、大范围、快速高效等优势成为现代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查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我国地质找矿与地质环境调查等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随着高空间与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地物几何形状及光谱特征的识别能力大大增强,使遥感地质发生了由粗到细,由定性到半定量乃至定量反演的飞跃度。
本届矿业大会上对遥感技术装备的宣传较少。
1。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案3 鲁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案3 鲁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案3 鲁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案3 鲁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一、教材分析《自然灾害与人类》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2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以洪灾为例掌握洪水与洪灾的联系,洪水形成的原因。
并且以此为基础学会分析其他相关的灾害。
本节内容是选修自然灾害与保护的基础,内容也比较简单一些.学生易掌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学会分析诱发洪水灾害的种种因素.2.能力目标:(1) 以长江和黄河为例,分析有关洪水及洪灾的形成理论.(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地理语言准确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
(2)让学生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因素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校的高一属于分层次教学,学生基础有差异。
对于A层次学生来说老师多引导学生,深挖学生的思维.对于其他层次一方面要有一定量的提示和补充,另外要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地理用词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四章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一、预习目标预习“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初步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二、预习内容(一)什么是遥感技术1.地理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包括:、、。
2.遥感的概念:“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地感知,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或上对地物进行感知。
3.遥感的原理:地球上的物体在不停地、和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不同。
4.遥感的环节:包括信息的获取、、接收与处理、几个环节。
5.遥感的特点:探测大,获取资料快、受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1.应用领域:、环境监测、、工程建设规划、军事侦察、、等。
2.发展趋势:趋于实用化、和。
(三)学看遥感影像1.在遥感影像上,不同地物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这些都称为标志,又称标志。
它分为标志和标志。
2.直接解译标志指能够直接反应和表现的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
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影像上的。
3.间接解译标志指能够间接反应和表现的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断其他的相关地物。
4.由于不同地区的差异、的差异,以及的季节差异,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季节的影像解译标志是不同的,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提出疑惑第四章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一、教材分析《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是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遥感的概念、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的初步判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要求:了解遥感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流程及其应用领域。
技能要求:能够运用遥感影像中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简单的解译。
情感要求:关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思考和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热爱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遥感工作原理难点:遥感影像的判读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一学生所学内容,尚未分科的平行班内不少是学理的好手,所以并不担心学生物理知识的不足。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件鲁教版必修1
检 流、地震
灾减灾
测 农业灾害:病虫害
其他灾害:森林火灾
4.遥感的工作过程
遥感的工作过程比较复杂,但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 为没有把遥感的过程想像成立体图,现图示如下, 以助理解。
(1)遥感的工作环节如下:
(2)列表比较遥感技术的主要装置和作用。
特点 作用
接收地物反射或辐射
传感 是遥感的 器 关键装置
(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体现了遥感技术在哪些方面的应用?
(2)由材料二可知飞机是系统中的________,电磁仪是系统中 的________。
(3)两段材料显示出遥感技术的优点是什么?
要点1
[读材料得]材料一显示了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材 料二显示了遥感在勘探矿产资源方面的应用。
[分析材料]遥感平台 传感器
单元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民生新闻】
2009年,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 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 数据指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 贸易策略,由此获利数亿美元。
美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料和数据,依 靠的是遥感技术。
【学习目标】 1.了解遥感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其 应用领域。
(2)A装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装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遥感技术应用的领域除灾害监测外,还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另外军事侦察、海上________、 海洋渔业也广泛应用该技术。
体进行感知和识别。这种方式的遥感技术,对地面物体的分 辨率是较________(高、低)的。
高考地理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学案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1.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3)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2)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3.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必要性: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
(2)途径考法1 以古埃及的农耕文明为切入点考查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1~3题。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 )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思路点拨]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注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如第1题中的“直接耕种”,第2题中的“来源地”等。
二是明确尼罗河流域不同河段的气候。
1.D 2.A 3.B [第1题,D对: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对原有沉积物上的植被破坏作用较小,因此不适合农业耕种。
若能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则表明尼罗河泛滥区植被缺失。
A、B、C错:尼罗河泛滥区用水便利、土壤肥沃和地势平坦是尼罗河地区发展耕作业的固有条件,优势不明显。
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单元分层突破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分层突破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①自然灾害②形成原因③可持续利用④土地资源(1)震级大小。
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就越大,造成的地震灾害就严重。
据统计,一次6级地震平均死亡3 993人,7级地震平均死亡13 377人,而8级地震的死亡人数达29 433人。
(2)与震中距的远近。
等震级的地震,离震中越近,地震灾害就越严重;距震中越远,地震灾害就越轻。
(3)震源深浅。
等震级的地震,震源越深,地震灾害就越轻,震源越浅,地震灾害就越严重。
一些震源深度特别浅的地震,即使震级不太大,也可能造成“出乎意料”的破坏。
(4)地质条件。
包括土质、地形、地下水位和是否有断裂带通过等。
一般来说,土质松软、覆盖土层厚、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有断裂带通过,可能使地震灾害加重。
(5)房屋建筑、工程设施和设备的抗震能力。
无数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造成人员死亡、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建筑物的破坏倒塌以及伴随的次生灾害。
房屋的抗震能力越强,倒塌的比例就越低,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就越小。
(6)发震时间。
相对而言,夜间发生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比白天要重,平均可达3至5倍。
唐山地震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地震发生在深夜3点42分,绝大多数人还在室内熟睡。
如果这次地震发生在白天,伤亡人数肯定要少得多。
(7)地震区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的程度。
地震灾害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成正比。
地震如果发生在没有人烟的高山、沙漠或者海底,即使震级再大,也不会造成伤亡或损失。
相反,如果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在大城市,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灾害。
(8)预测预报程度。
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如果能对地震前兆有所觉察,及时做出比较准确的地震预报,为防震抗灾赢得宝贵的时间,就可以把灾害引起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人类第一次准确预报的地震是1975年2月4日我国辽宁海城7.3级地震。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4.1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必修1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学习目标]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2.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理解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
一、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3.共同特征⎩⎪⎨⎪⎧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二、土地资源与人类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2.可持续利用措施(1)适度开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2)利益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代人的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3)环境保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
(4)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探究点一 认识自然资源1.为认识自然资源,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图片(如下图),但在辨别自然资源时遇到了分歧。
(1)你能帮他们判断所示图片是不是自然资源吗?并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将图片中的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并说明哪些属于可再生资源,哪些属于不可再生资源?(3)同学们在讨论时,有人说可再生资源永远可以利用,不用考虑保护;而有人说雷电资源永远也不会成为自然资源。
你如何评价他们的说法?如何理解自然资源的可再生与不可再生?答案(1)图片中所示的煤炭、草地、海鱼都属于自然资源,而水泥、汽油和雷电不属于自然资源。
水泥、汽油不是直接取自自然界,而是由人类加工制造的;雷电虽然存在于自然界,但人类目前还不能够有效利用。
(2)煤炭属于矿产资源,草地属于土地资源,海鱼属于生物资源。
草地、海鱼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3)两种说法均不对。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
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不可再生资源。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单元活动
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
率。
答案
探究点一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材料一 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 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 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地物的性质、特征 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材料二 遥感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4.遥感探测与传感器运载工具 的飞行高度有何关系?
答案 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 高度对遥感探测的范围、速度、 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大:一 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 探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 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对地物 的分辨率越低。反之,运载工 具飞得越低,探测的范围越小, 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周期越 长,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需 要注意的是,遥感对地物的分 辨率除与飞行高度有关外,还 与传感器的性能有关。
长状况。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
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① 红 外 线 ②X 光 ③ 可 见 光
④紫外线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答案
跟踪训 2. 根练据 图 中 的 原 理 , 可 用 遥
感技术直接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
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
树木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
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 不同 。
跟踪训 3.环节练:信息获取 → 传输 → 接收与处理 → 分析和应用
探测范围大____ 4.特点 获取资料快
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获取信息量 等
大
跟踪训 二、遥练感技术的应用
1.应用领域:资源普查 、灾害监测环、境监测
、工程建设及
规划、
海洋渔业
军事侦察、海上交通、
等。
经济建设
植被变化、海上冰山漂流等
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学业分层测评 鲁教版必修1
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导学号:63380161】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农作物长势检测及估产等;跟踪产品流向需要用到GPS。
【答案】 A2.(2016·泉州高一检测)由于遥感技术的发展,地理学者可以利用高空的地球资源科技卫星来探索地上多种地理现象。
下列哪种地理现象不可以利用卫星影像来进行分析( ) A.崇明岛近十年内面积扩大情况B.大亚湾核电站热水排放范围C.汶川震后堰塞湖的发展变化D.甲型H7N9流感疫情严重区域【解析】卫星影像主要是运用遥感技术,资源科技卫星可以通过接收电磁波获得遥感图片,拍摄出崇明岛近十年内面积扩大情况,大亚湾核电站热水排放范围以及汶川震后堰塞湖的发展变化,A、B、C可以。
但是甲型H7N9流感不是资源,所以不能拍摄疫情严重区域的影像,D不可以,故选D。
【答案】 D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助于防灾减灾。
据此回答3~4题。
3.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①旱情②水灾③滑坡④农林病虫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4.根据上述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②监测植物病害情况③区分落叶树与常绿树④监测草场退化情况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解析】第3题,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不同地物有不同的电磁波来对地物进行监测,因而旱情、水灾、滑坡、农林病虫害均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
第4题,不同植被类型的电磁波特性不同,因而遥感可区分植被类型。
不同健康状况植物,电磁波特性也不同,因而遥感可监测植物病害情况,草场退化情况。
【答案】 3.C 4.B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学习目标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遥感技术1.性质:是①________________的核心技术之一。
2.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②______、③__________和④______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⑤______不同。
3.环节:信息获取→传输→接收与处理→分析和应用4.特点:探测范围⑥____、获取资料⑦______、受地面条件限制⑧____、获取信息量⑨____。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1.应用领域:⑩____________、灾害监测、⑪____________、工程建设及规划、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
2.作用:推动⑫____________、环境改善和国防建设。
3.发展趋势:⑬________、商业化和⑭________。
三、学看遥感影像1.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在遥感影像上,不同地物有不同的⑮________,这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⑯__________,又叫⑰____________。
译标志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遥感技术及其应用1.有关遥感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②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是目标物→传感器→成果③飞机遥感图像分辨率比卫星对地物的分辨率高④遥感技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以便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关于遥感技术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世界小麦产量进行估算B.监测洪水动向,调查洪水泛滥范围以及受涝面积和受灾程度C.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D.只能提供局部地区的信息,不能提供全球的信息考查点二遥感影像的解译3.如图所反映的是雪地、沙漠、湿地、小麦的反射光谱曲线。
读图回答问题。
(1)四种地物中反射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
(2)小麦在________到________波段最容易与其他地物区分开来。
(3)由此图可以看出遥感技术中运用到的物理学基本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中有何作用?方法技巧练如何判读遥感影像的地物下图是大豆和玉米在不同时间、空间反射光谱曲线变化的情况。
据此回答问题。
(1)分析可知,选择________日前后的图像资料,可以较准确地把种植大豆和玉米的地区分开。
(2)根据图中所表达的原理,在标准的假彩色卫星影像图上准确区分玉米和大豆的直接解译标志是____________。
方法技巧一般地物的判读标志航空像片与卫星影像都可以通过目视判读来解译,方法是使用不同地物的判读标志,确定影像对应的地物。
一般地物,如水体、城市、道路、农业用地、林地等的判读标志主要是影像的形状和色调特征,如下表所示:一、选择题1.关于遥感技术在地理区域研究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分辨各种地物的颜色,以便绘图B.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有用的图像和数字C.大范围、快速地反映地物的状态和变化D.广泛、大信息量地为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工作服务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内容说明航天遥感的什么特点( )A.监测范围广 B.时效快,精度高C.连续性强 D.准确定位3.就航天遥感而言,其探测的范围越大,则( )A.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 B.获得资料的周期越长C.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 D.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遥感”,顾名思义,就像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千里眼”、“顺风耳”所具有的神奇功能。
遥感技术就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地物进行感知。
目前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评估、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及其他地物变化的分析等。
它对于推动经济建设、环境改善和国防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结合材料,完成4~5题。
4.如果用遥感技术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预测引起火灾的原因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C.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D.及时探知火灾地点和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5.有的渔民已经开始利用遥感技术来寻找鱼群,如果普遍引用这一技术( )A.可以使捕鱼量持续增长B.可能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枯竭C.会增加渔业的生产成本D.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渔民的生活水平读图及材料,回答6~7题。
在卫星图像上可以判读水系的形态特征。
水系的形态与地质构造、岩性和地貌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树枝状水系表现为支流与主流以锐角相交,主要分布在岩性均一、基岩较软的地区(如砂岩、页岩、黄土及海岸平原沉积岩发育的地区)。
格状水系表现为支流与主流垂直相交,主要分布在垂直交叉的断裂、裂隙发育的沉积岩地区。
6.关于上述判读卫星遥感影像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判读水系形态只能利用间接解译标志B.根据水系形态推断地质构造和地貌是利用间接解译标志C.在洪水期和枯水期拍摄的卫星影像其水系形态完全相同D.河流和道路在卫星影像图上都是线状,无法应用直接解译标志加以判别7.放射状水系的分布地区一般不会出现在( )A.海岛 B.火山 C.孤山 D.平原8.关于假彩色卫星影像上地物颜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文要素(如湖泊、河流等)为灰白色或浅蓝色B.人工建筑(如城市、村庄、道路等)为深蓝色或者蓝黑色C.植被呈现翠绿色9.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的遥感飞机在玉树地震发生后,于2010年4月14日14点起飞奔赴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于当日15点30分获取了地震灾区第一批空间分辨率为40厘米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为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1)材料中地震灾区可能发生了哪些次生地质灾害?(2)运用遥感技术对该地区地质灾害防御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取信息量大等。
(3)试说明在此次救灾中遥感可以起什么作用?(4)遥感还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
答案知识清单①地理信息技术②吸收③发射④反射⑤特性⑥大⑦快⑧少⑨大⑩资源普查⑪环境监测⑫经济建设⑬实用化⑭国际化⑮影像特征⑯依据⑰判读标21间接志⑱目标地物信息⑲色调⑳纹理○基础达标练1.C [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是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接收与处理→信息解译与分析→遥感应用。
飞机遥感图像分辨率比卫星对地物的分辨率高。
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特点,因而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所以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例如,应用于灾情监测,以便及时安全地安排防灾、救灾工作。
]2.D [遥感技术作为地理学研究的现代化手段之一,不仅能迅速获得大量丰富的第一手地理信息,而且能科学、准确、及时地提供分析成果;不仅能提供局部地区的信息,而且能获得全球的信息。
这就为地理学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局部到整体、从过程到模式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
遥感资料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资料来源。
]3.(1)雪地湿地(2)0.7微米0.9微米(3)不同物体反射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4)遥感技术可以服务于资源勘探、动态监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关键要从图中信息读出不同地物的反射率是不同的,并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变化而明显变化。
方法技巧练(1)30 (2)色调和色彩解析第(1)题,从该图分析,在播种后经过一段时间,两者光谱曲线接近。
而在播种30日前后,绿色覆盖尚不完全时,光谱曲线的差异比75日、100日和140日显著得多。
第(2)题,不同作物的反射光谱是不同的,反映在卫星影像上表现为色调和色彩的差异。
综合提升1.A [根据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的颜色,首先对目标地物进行解译,然后才能进行绘图。
] 2.A [图中“我一次就可以把半个地球照进去”反映了航天遥感监测范围广的特点。
] 3.C [获得资料的速度、周期与探测范围关系较小,但探测的范围越大,分辨率一般会越低。
]4.D [遥感技术尽管可以用来进行灾害监测和预警,但不能预测火灾发生的原因、地点和造成的后果,而只能及时探知火灾发生的地点和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并制定灭火方案。
] 5.B [利用遥感技术能快捷而准确地找到鱼群,短期内可提高渔获量和经济效益,但不利于对渔业资源的持续性开发利用。
]6.B [判读水系形态可以运用色调、形状等直接解译标志,借助某些地物信息推断其他相关地物属于间接解译标志。
河流在洪水期流量和数量可能增加而导致水系形态变化。
河流和道路可以通过形状及其变化等直接解译标志区分。
]7.D [水系呈放射状,说明中部高四周低,海岛、火山、孤山都有可能出现。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出现的机会较少。
这也是一个利用间接解译标志的例子。
]8.D [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观地识别遥感影像上的目标地物,在假彩色卫星影像上,水文要素为深蓝色或者蓝黑色,人工建筑呈现灰白色或者浅蓝色,植被呈现红色。
] 9.(1)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2)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3)给救灾指挥部及时提供大量地面宏观灾情遥感图像,为指挥部科学评估灾情,采取有效救灾、防灾、抢险措施做出贡献。
(4)资源普查工程建设及规划环境监测灾害监测解析地震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遥感技术可以对灾害发生地快速监测,减少因天气等造成的观测障碍,从而为减灾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除救灾减灾外,遥感技术还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等领域。
教材P95问题森林火灾是世界和中国的森林分布区域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它对森林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还严重危害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卫星遥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在灾前,可根据气候状况和林木组成等预测火灾可能发生的地区、时段和火灾等级;在灾中,可准确地提供火源位置和火灾范围,以及火源的蔓延趋势;在灾后,查明火灾现场情况和过火面积、火灾损失,为森林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
目前,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
教材P97活动1.图4-4-3卫星图像上,呈深蓝色或蓝黑色的为水文要素(河流、湖泊);呈红色的为植被;呈灰白色或浅蓝色的为人工建筑(城市、道路、村庄)。
2.在1998年假彩色卫星影像上,宽度一致、色泽浅蓝的顺直线状物为道路。
作图略。
3.1991年的卫星影像是洪水期间拍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