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说课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行路难》(其一)教案:借鉴成功教学案例,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行路难》(其一)教案:借鉴成功教学案例,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升级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借助现代化工具和能力提升方案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与学习成果。

其中,《人教版小学语文》《行路难》(其一)的教学案例,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以期从中借鉴、学习、完善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学习此篇课文,使学生: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行路难》的故事情节,能够理解其中表达的感情和寓意。

2.学会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手法进行阅读理解。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教学内容1.教学课文:《行路难》(其一)2.课文简介:《行路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全诗以七言古诗的形式描写了作者在远行的途中,经历了历经艰难和苦难,但依旧不曾放弃的志向。

整首诗句深情动人,极富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被誉为“千古绝唱”。

3.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诗歌手法,如韵律、比喻、排比等等。

2.带领学生分析作者的诗歌逻辑,如情感走向、人物塑造等等。

3.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丰富背景和历史背景,建立全面的文化背景观念。

4.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原文中不易理解的成语、词汇和句子。

2.帮助学生从文化、历史、人物等的角度全面理解此篇文学作品。

三、教学方法1.集体阅读排练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整篇文章进行罗列,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文学作品的内容、结构和情感。

2.全组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韵律、手法和技巧,然后分析它们对诗文意义的影响。

3.塑造人物尝试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化,让学生通过声音、面部表情和动作来演绎人物的性格、属性和行为方式。

4.Word Ladder 游戏通过Word Ladder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激发其分析问题和总结经验的能力。

5.课外阅读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类似的文学经典作品和历史书籍,让他们逐渐建立批判性和综合性思维,提高其对文化和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公开课教案_0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修辞、用典、警句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体会诗歌的意境。

3、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人在逆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过程与方法:1、粗读、精读、品读,准确、完整地感知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2、分析、讨论、探究,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美,提高鉴赏古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学习作者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引导学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重点1、理解并背诵全诗,体会诗人“仕路难行”之感以及“壮志”之心。

2、理解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能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

○难点1、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

2、诗中运用的典故及作用。

○课型及课时新授课、1课时○互动课堂步骤(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课题(播放幻灯片1)展示课题——行路难(其一)唐·李白2、教师介绍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及要达到的目标(播放幻灯片2)展示学习内容及目标学习内容:1、诵读 2、赏析 3、运用达到目标: 1、当堂背诵 2、理解诗意 3、学以致用(二)诵读诗歌、感受诗境(播放幻灯片3)展示诗句中的停顿及重点字词的读音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樽zūn 斗dǒu 珍馐xiū 投箸zhù 塞sè 歧qí路 ) 生1读……教师范读,并解释生字词……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

“直”同“值”,价值。

学生齐读生字词,并自由朗读诗句……生2读……生齐读……(三)走进诗歌、赏析诗歌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播放幻灯片4)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著有《李太白全集》。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比赛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比赛说课稿

作业布置
任选其一: (1)阅读其他遭遇困难却积极向上的 诗歌,制作属于自己的励志小诗集。 (2)将此诗改为一篇小说或散文,融 入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品味富于变化的不伤、
3 虽历经坚险却仍旧昂扬
向上的精神美。
四、教学过程
(一)活 力导入
(五)大 胆质疑
(四)感悟 收获
(二)反复诵 读
(三)与文本 对话
板块一:活力导入
让学生回忆分享自己遭遇困难 时的心情和做法,给其他学生以启 发。
板块二:反复诵读
自读 齐读
想象读 听读
师生配合读 个人展示
板块三:与文本对话
我从xxx句
诗中,读出了一
个xxxx的李白, 2
因为xxx.
1
你最喜欢的 句子是哪一句, 并从一个角度来 进行赏析说说原 因。
板块四:感悟收获
从诗人遭遇如此大挫折依旧扬 起希望的风帆,结合你的生活体验, 说说你的启示。
板块五:大胆质疑
这篇课文中,同学们还有哪些 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行路难(其一)》说课
说课流程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分析 4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本篇文章是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就是让学生掌 握鉴赏古诗和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 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了解我国古代优 秀文化,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文 章和诗歌的兴趣。
本首诗歌是我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佳作,是李 白离开长安的心情写照,突出地展现了诗人波澜起伏,跌 宕起伏的心情变化,最后传递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它不 仅鼓舞着李白度过被贬的失意时光,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 代人度过自己的坎坷时光。每个人都会有“不能食”“心 茫然”的艰难时光,希望通过对李白人生态度的学习,能 够在心理问题频发的今天,为每个学生的心里注入“长风 破浪”和“直挂云帆”的积极乐观之态度。

行路难(其一)课程设计

行路难(其一)课程设计

行路难(其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行路难(其一)》的诗意、诗史、诗法和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行路难(其一)》,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上述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第二课《行路难(其一)》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诗歌背景介绍:了解作者李白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产生背景。

2.诗歌文本解读: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表现手法等,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3.诗歌鉴赏方法: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诗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诗歌背景、文本解读和鉴赏方法进行系统的讲解,为学生提供知识框架。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诗歌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鉴赏方法。

4.实验法: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第二课《行路难(其一)》。

2.参考书:相关诗歌鉴赏书籍、李白研究资料等。

3.多媒体资料:相关诗歌朗诵视频、图片等。

4.实验设备:纸、笔、书法用品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说课稿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说课稿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这首古诗。

这首诗以豪放激昂的笔触,描绘了行路之难,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写了行路之难、处世之难和信念之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这首诗的意境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诗人的情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行路难》;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行路难》;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领悟诗文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李白诗歌,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尝试解读诗歌内容。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

5.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中“行路难”的理解。

行路难(其一)课程设计

行路难(其一)课程设计

行路难(其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行路难(其一)》全文,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式结构。

2. 学生能够解释诗歌的主题、意境和作者情感,了解唐代社会背景及李白诗歌创作特点。

3.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说明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知识,进行创意写作,提升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诗人在困境中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友情、忠诚等价值观,培养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的品质。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和欣赏他人观点,培养包容、谦逊的品格。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行路难(其一)》这首诗歌,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合作和创新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 了解唐代社会背景,特别是李白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 分析《行路难(其一)》的创作背景,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课文内容分析- 诗歌结构分析:了解诗歌的起承转合,把握全诗的节奏和韵律。

- 词汇、句式讲解:重点讲解重要词汇和句式结构,如“大道如青天”、“多歧路”等。

- 修辞手法分析:探讨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3. 诗歌主题及意境探讨- 深入剖析诗歌的主题,探讨诗人如何在困境中表达坚定的信念和追求。

- 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豪放与激情。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4句)。

第14课《行路难(其一)》教案

第14课《行路难(其一)》教案
第14课《行路难(其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4课《行路难(其一)》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代诗词单元。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朗读并背诵《行路难(其一)》;
2.了解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3.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技巧;
4.学会鉴赏古代诗歌,体会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
5.掌握以下生词:拔、抑、扬、摧、沧、廓、聊、鲍、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Biblioteka 时5分钟)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路难(其一)》的基本内容、意境分析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李白精神品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困难时,能够借鉴李白的不屈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解释:
-诗歌情感的理解:教师需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深入诗人情感,如通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探讨诗人内心的苦闷和迷茫。
-诗歌意象的把握:教师可通过图文结合、情境创设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等意象所蕴含的深意。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教师应提供具体例句,并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进而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对中国古代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从诗歌中体会美、感悟人生;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行路难(其一)》的主题和意境,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说课教学电子课件说课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说课教学电子课件说课

赏 理想与现实的痛苦促使诗人发出感叹,是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 析 传达出诗人面对世事多艰”“挂”两个动词富
有表现力,充满气势,充分表达
鉴 赏
终将。
出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 追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用典:运用典故,借用南朝宋 国宗悫的“乘长风破万里浪” 来形容自己的抱负。
了此篇《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
译 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无心饮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思 想 情 感
这样的痛苦与彷徨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
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慨问。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
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由此可见,在整首诗歌中,诗人流露了“苦闷——悲愤——开
朗(希望)——彷徨——乐观”等情感体验,也正是这复杂的心理
让我们更好地品读出诗歌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过程。
什么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由来无
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
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
诗人转而劝慰自己,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
展雄才;像伊尹一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当世。但理想和
现实总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

第14课《行路难(其一》教案

第14课《行路难(其一》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情境式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行路难(其一)》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
四、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行路难(其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困难,感觉前路坎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李白是如何在诗中表达面对困境的勇气和决心。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行路难(其一)》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路难(其一)》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意境和修辞手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以诗人的态度面对困难。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行路难(其一)》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活动。学生尝试仿写一段诗,表达自己面对困难的决心和态度。

课文《行路难其一》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课文《行路难其一》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课文《行路难其一》的教学设计课文《行路难其一》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行路难其一》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行路难其一》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要求】1、把握诗意,体会意境,感受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2、通过改写练习,提高习作能力;3、激发艺术想象,增强学生对诗歌本身的艺术美的感悟。

【重点】感受意境,改写练习。

【难点】诗意理解。

【教学设想】营造轻松优美音乐艺术氛围,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练笔兴趣;进一步提高鉴赏能力。

【课前布置】将此诗改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诗歌初析、背景介绍(此环节过程播放音乐萨克斯《回家》等、放图片《太白醉酒》等)1、在音乐中朗读全诗;2、放人物简介,并用我那魔鬼般的语调读:李白,唐大诗人,少年时代便显露才华,有很多的号,非常出名,就好比如说,现在的那些歌星影星天王级别的,到处都有 fans。

他有着远大的抱负,老想在政治上发展,到底,混了个公务员,供奉翰林院,但不被重视,又遭人嫉妒,呆了一年,就被说“你明天不用上班啦”,离开长安,那就好比被逐出娱乐圈,挺大的打击,好在他在江湖中名声太响,fans 太多,到哪里都受欢迎要求签名的,他也正好趁此游历天下,写了好多名篇。

李天王51岁死于当涂,诗传九百多首。

3、放后世对李白的评价材料,一边让学生看,一边继续用魔鬼的语调讲析:文字显示,李白是继屈原后的又一伟伟大诗人,No one 式的人物,最响的称呼是“诗仙”是位浪漫主义诗人,创作很多经典,那诗歌,从来都“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气势恢弘的;他的诗,夸张,比喻,幻想很多,“抽刀断水水更流”“白发三千丈”“我要带你飞到天上去”“老鼠爱大米”什么的,很新,很酷。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及说明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及说明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及说明嘉兴海宁市第一初中杨云飞简要说明:《行路难(其一)》选自人教版教材八下第六单元,是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时的心情抒怀。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感情波澜起伏,跌宕变化,感染力强。

对古诗词教学,课程学习指导这样表述“朗读应该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能作客观评价”。

以此,本诗的执教理念是注重体验,以学定教。

设想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验诗意美,体验诗人的复杂心境。

有效利用学生的解读困惑,让学生体验古诗词阅读过程中猜读与推知的乐趣;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诵读中展开审美联想,在联想中加深独特体验,以此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理解过程,从而达到审美迁移,将诗歌艺术欣赏转移到生活审美。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反复吟诵,体验诗歌的音韵美,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2.研读赏析,推知诗人的复杂心境,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3.感悟诗人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美好情感,获得精神启迪。

二、教学重难点1.反复吟诵,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2.研读赏析,推知诗人的复杂心境。

三、教学流程(一)课前交流交流熟悉,增进了解。

(二)满含情感,深情导入(三)积蓄情感,诵读入境1.初读,读准字音;2.再读,读出诗意。

(四)体悟情感,研读探境1.默读诗歌,质疑思考,发现困惑。

问题预设:(1)面对美酒佳肴,诗人为什么“不能食”?(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有何深刻含义?(3)“多歧路”什么意思?……2.研读诗歌,根据学生提出的困惑,重点突破。

学法指导:(1)借助注释;(2)合作讨论;(3)背景帮助;(4)诵读体验。

(五)感同身受,背诵历境围绕板书,边画出情感跌宕的箭头,边师生齐背。

(六)作业巩固1.背诵、默写诗歌;2.整理、积累学过的李白诗歌中富有意境的名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写点赏析)。

季节中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命运与节奏,岁月如歌的谱曲与纳词,一定是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意,越会失去。

第14课《行路难(其一)》说课稿

第14课《行路难(其一)》说课稿

14《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行路难》这首诗歌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中的一篇。

这首乐府诗咏叹诗人的身世际遇,以形象的描述、丰富的意象、梦幻般的色彩,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振作奋起的豪情壮志。

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加深对李白的理解。

诗歌开篇以极夸张的笔法领起,极写宴会之丰盛。

后又化用南朝诗人鲍照《拟行路难》诗句,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反映诗人极度抑郁苦闷的心情。

随后作者又用两个象征,表现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最后写诗人在沉郁中奋起,坚定“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涵。

2.体会诗歌形象和富于变化的语言。

3.学习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并有感情的诵读诗词,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背诵古诗词。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味感悟诗词中优美意境,四、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对李白并不陌生。

学生已经学过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塞下曲》等,但这些诗作散落在不同单元,学生对李白的人生境遇、人格魅力并没有整体的认知;学生学诗就是读读背背,没有学以致用的意识。

五、说教法学法1、情境创设法:重回诗歌创作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知诗意,明诗情。

2、诵读法:在诵读中体会诗歌内涵,触摸诗人情感。

3、设疑讨论法:通过悬念设置,引领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明晰诗人的人生选择。

六、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出自名家之手的三首古诗词,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词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节奏。

2024年行路难说课稿

2024年行路难说课稿

2024年行路难说课稿2024年行路难说课稿1(约2663字)1、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古代诗词2、理解这首诗词的主要意思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2、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在初一和初二上期学习了一定量的诗歌之后,对诗歌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学习本诗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同时,小学就开始接触李白的诗歌,对诗人李白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学生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唐朝的相关史实,这也学习这首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最后本班学生由于是农村学生知识较窄,所以在教学中应多加以引导和启发、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代诗词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导入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学习古诗词要整体了解各首诗词的主要意思,记住其中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能够背诵活动2【讲授】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

少年抱负宏大。

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

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

有《李太白集》。

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活动3【活动】三、学生自学诗歌,感悟诗人情感1、自由朗读诗文2、完成下列问题羞:通“馐”,食物。

直:通“值”,价值。

箸:筷子。

顾:望。

安:哪里。

济:渡。

长风破浪:原来的表达是“乘长风破万里”,比喻的是一种境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云帆:是“高高的船帆”的意思。

2、请二到三名学生朗读诗文(赛读)3、听朗读录音,划分句子停顿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其一)》说课设计
?【教材分析】
《行路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的一首乐府诗。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提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疏通大意、落实背诵;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希望学生能根据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李白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著追求交织起来的复杂心态,感受到本诗抑郁和奋
发、失望和希望急剧交替变换的感情基调。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立足课本,拓宽视野,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在读懂本诗中李白怀才不遇的心情后,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把握李白诗歌的风格进而理解李白的性格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比较、艺术性创编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在读、说、赏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构思】
新教材入选这首诗歌,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体会作者强烈的苦闷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品读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

设计了分层推进式诵读──拓展积累式鉴赏的板块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老师讲述李白的人生故事──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的故事,同时展示在网络中找到了对于李白身世介绍的片断。

在老师娓娓道来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希望能走近李白了解李白,从而收到调动学生情绪,烘托课堂气氛的良好效果,并为下面理解本诗的情感底蕴奠定了基础。

二、分层推进式诵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的烘托了教学气氛。

1、朗读:
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2、译读:
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老师解疑。

3、品读:
以老师的问题为开头回答问题──透过诗歌我读到了……(读到了低沉抑郁的心情、读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用一组或几组反义词填空:《行路难》是一曲交织──与──的急剧变化的音乐。

从而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低沉──激昂。

4、竞读:
男女生比赛,自己说说朗读效果、情感的处理,
5、自读:
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时离开长安怀才不遇的李白,以
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

6、齐读:
女生齐读前三组诗句,男生齐读后三组诗句。

7、背诵:
叶圣陶说过:“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三、拓展积累式鉴赏
我设计了“听──读──说──找──写”五个小环节,
通过阅读老师搜集到的李白表现怀才不遇情感的同类诗歌,让学生做一下横向的比较,从而感受到李白诗歌自然豪放的风格和他独特的个性。

1、听:
老师播放这两首诗歌的录音,学生做标注。

2、读:
自己朗读,对照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分组讨论,老师解疑。

3、说:
以“我欣赏__________诗句,因为_____________”的
句式谈谈自己的理解。

4、找:
对比三首诗歌,找出意境相通的诗句。

5、写:
通过拓展赏析,请学生按照这样的格式写一组排比句,表达出朗读李白诗歌的感受。

徜徉于李白诗歌的海洋,我听到了_____________
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
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
语文课堂应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这个环节主要训练学生独立把握领悟诗歌风格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进行抒情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附录】
李白,字太白,……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

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酒徒饮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

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
容,恳求还山。

帝赐金放还。

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

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

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

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

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

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

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

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⑴,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⑵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⑴秋雁:喻李云。

⑵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简析】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朓清发自喻。

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

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

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

“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

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
的文艺观。

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寻求寄托。

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⑴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⑵,丹丘生⑶,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⑷馔玉⑸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⑹昔时宴平乐⑺,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⑻沽取⑼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⑽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⑴会须:应当。

⑵岑夫子:诗人的一位隐居朋友。

一说名勋。

⑶丹丘生:元丹丘,隐居不仕,与诗人交好。

⑷钟鼓:泛指音乐。

⑸馔玉:泛指美食。

⑹陈王:曹植。

曹操子,曾被封为陈王。

⑺平乐:观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故城西。

⑻径须:竟须,犹只管。

⑼沽取:指买酒。

取字语词,无义。

⑽将出:拿出,拉出去。

【简析】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

诗的开头六句,
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

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

“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

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

“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

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

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