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8 LC正弦波振荡器和选频放大电路

合集下载

高频实验报告LC正弦波振荡电路

高频实验报告LC正弦波振荡电路

高频实验报告LC正弦波振荡电路高频实验报告LC正弦波振荡电路实验实验名称:姓名:余丽芳学号:110404213班级:通信二班时间:2014.01.03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学习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相关理论。

2(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熟悉其各元件功能;熟悉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

3(熟悉LC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加深对LC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理解。

二、实验使用仪器1(LC、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实验板2(60MH双踪示波器万用表3.三、实验基本原理与电路1.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振荡器实质上是满足振荡条件的正反馈放大器。

,,振荡器是指振荡回路是山,,元件组成的。

从交流等效电路可知:山,,振荡回路引出三个端子,分别接振荡管的三个电极,而构成反馈式自激振荡器,因而乂称为三点式振荡器。

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感,则称为电感反馈,,振荡器或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容,则称为电容反馈,,振荡器或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在儿种基本高频振荡回路中,电容反馈,,振荡器具有较好的振荡波形和稳定度,电路形式简单,适于在较高的频段工作,尤其是以晶体管极间分布电容构成反馈支路时其振荡频率可高达儿白,,,,,,,。

普通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不仅与谐振回路的LC元件的值有关,而且还与晶体管的输入电容C以及输出电容C有关。

当工作环境改变或更换管子时,振荡频率及其稳ioCC定性就要受到影响。

为减小、的影响,提高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提出了改进型电i。

容三点式振荡电路一一串联改进型克拉泼电路、并联改进型西勒电路,分别如图2-1和2-2所示。

EEC CRRCRRbl C 3 bl CCC1 1L L C CCb Rb Rb2 b2 RRe e CC2 2 C图2-2西勒振荡电路图2-1克拉泼振荡电路串联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一一克拉泼电路振荡频率为:1 ,, OLC,其中由下式决定C,1111.,, CCC, CC, C, lo2i~选,时,,振荡频率可近似写成C, C, C,, CC,, C, 0121.,OLC这就使儿乎与C和值无关,提高了频率稳定度。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实验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实验

正弦波振荡器(L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容三点式LC 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的功能; 2.掌握LC 振荡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3.熟悉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调幅的工作原理。

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1.100M 示波器 一台2.高频信号源 一台3.高频电子实验箱 一套三、实验电路原理1.基本原理振荡器是指在没有外加信号作用下的一种自动将直流电源的能量变换为一定波形的交变振荡能量的装置。

正弦波振荡器在电子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信息传输系统的各种发射机中,就是把主振器(振荡器)所产生的载波,经过放大、调制而把信息发射出去的。

在超外差式的各种接收机中,是由振荡器产生一个本地振荡信号,送入混频器,才能将高频信号变成中频信号。

振荡器的种类很多。

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振荡器的特性来看,可以把振荡器分为反馈式振荡器和负阻式振荡器两大类。

此实验只讨论反馈式振荡器。

根据振荡器所产生的波形,又可以把振荡器分为正弦波振荡器与非正弦波振荡器。

此实验只介绍正弦波振荡器。

常用正弦波振荡器主要由决定振荡频率的选频网络和维持振荡的正反馈放大器组成,这就是反馈振荡器。

按照选频网络所采用元件的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分为LC 振荡器、R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类型。

(1)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基本工作原理以互感反馈振荡器为例,分析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其原理电路如图2-1所示。

b V bE cE -1L 2L f V bV '+-图 2-1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原理电路当开关K 接“1”时,信号源b V 加到晶体管输入端,构成一个调谐放大器电路,集电极回路得到了一个放大了的信号F V 。

当开关K 接“2”时,信号源b V 不加入晶体管,输入晶体管是F V 的一部分b V '。

电子信息专业电子线路实验之-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

电子信息专业电子线路实验之-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

实验三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晶体管(振荡管)工作状态、反馈大小对振荡幅度与波形的影响。

2、掌握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振荡性能的测量方法。

3、研究外界条件变化对振荡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4、比较L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加深对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 调试LC 振荡电路特性,观察各点波形并测量其频率。

2、 观察振荡状态与晶体管工作状态的关系。

3、 观察反馈系数对振荡器性能的影响。

4、 比较L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 一台2、万用表 一块3、调试工具 一套四、实验原理正弦波振荡器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电路,产生正弦信号的振荡电路形式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是RC 、LC 和晶体振荡器三种形式。

在本实验研究的主要是LC 三端式振荡器及晶体振荡器。

LC 三端式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如图(4-1)所示:根据相位平衡条件,图中构成振荡电路的三个电抗中间,X 1、X 2必须为同性质的电抗,X 3必须为异性质的电抗,且它们之间应满足下列关系式:()213X X X +-= (4-1)这就是LC 三端式振荡器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准则。

若X 1和X 2均为容抗,X 3为感抗,则为电容三端式振荡电路;若X 1和X 2均为感抗,X 3为容抗,则为电感三端式振荡器。

下面以电容三端式振荡器为例分析其原理。

1、电容三端式振荡器共基电容三端式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如图4-2所示。

图中C3为耦合电容。

图中与发射极连接的两个电抗为同性质的容抗元件C1和C2,与基极连接的为两个异性质的电抗元件C2和L ,根据判别准则,该电路满足相位条件。

若要它产生正弦波,还须满足振幅起振条件,即:01A F ⋅>(4-2)图4-1 三端式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式中A O 为电路刚起振时,振荡管工作状态为小信号时的电压增益;F 是反馈系数,只要求出A O 和F 值,便可知道电路有关参数与它的关系。

LC正弦波振荡器虚拟实验报告_SEUradio

LC正弦波振荡器虚拟实验报告_SEUradio

f0
1 2 π LC 以及实验数据可得,C2 减小,谐振频率增大。
(2)由理论式 A=L1/L2 以及实验数据可得,L1 增大,放大器的电压增益 A 增大,振荡 频率减小。 (3)三次实验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分别为 179.12,178.76,178.46,满足正反 馈要求。
3、影响电容、电感三点式振荡频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电容、电感三点式振荡频率的主要因素为回路电容、回路电感的大小。
相位 差 179.12 178.75 178.46
谐振频率 f0 测量值 (kHz) 5.132 7.198 10.917 理论值 (kHz) 4.983 7.047 10.983
(5mH,100uH,200nF) (5mH,100uH,100nF) (2m昕
思考和分析
1、根据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测量数据表格,回答:
(1)分析电感值L1改变对谐振频率有何影响? (2)分析电容值C2改变对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和振荡频率有何影响? (3)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为多少,是否满足正反馈要求? 答: (1) 由理论式
f0
1 2 π LC
=
1 C1C2 及实验数据可得 L1 减小, 谐振频率增大。 2 π L C1 C2
(2)由理论式 A=C2/C1 以及实验数据可得,C2 增大,放大器的电压增益 A 增大,振荡频 率减小 (3)三次实验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分别为 164.176、168.75、169.57,在误差 范围内满足正反馈要求。由实验示波器所示波形可见波形稳定。
2、根据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的测量数据表格,回答: (1)分析电容值C2改变对谐振频率有何影响? (2)分析电感值L1改变对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和振荡频率有何影响? (3)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为多少,是否满足正反馈要求? 答: (1)由理论式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正弦波振荡器是电子学中常见的一种电路,它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来探索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电子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了解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2. 学习如何搭建一个简单的正弦波振荡器电路;3. 观察并测量正弦波振荡器输出的波形特性;4. 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

二、实验器材和原理1. 实验器材:- 信号发生器- 电容- 电感- 晶体管- 电阻- 示波器- 电压表- 电流表2. 实验原理: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反馈回路中的放大器和RC(电阻-电容)网络来实现自激振荡。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个简单的放大器电路和RC网络来构建正弦波振荡器。

三、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实验原理,我们将放大器电路和RC网络按照图中的连接方式搭建起来。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且稳定。

2. 调节电路参数:通过调节电容、电感和电阻的数值,使得电路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调节电路参数时,可以使用示波器来观察输出波形,并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数值。

3. 观察和测量输出波形:连接示波器,并调节示波器的设置,使其能够显示电路输出的正弦波信号。

观察输出波形的频率、幅度以及波形的稳定性。

4. 分析波形特性:通过改变电路参数,观察和测量不同条件下的输出波形特性。

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并通过示波器观察到了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数值,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

频率稳定性是指正弦波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是否能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值范围内。

幅度稳定性是指输出信号的振幅是否能够保持稳定。

LC正弦波振荡电路详解

LC正弦波振荡电路详解

LC正弦波振荡电路详解————————————————————————————————作者:————————————————————————————————日期:LC正弦波振荡电路详解LC正弦波振荡电路与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原则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选频网络采用LC电路。

在LC振荡电路中,当f=f0时,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数值最大,而其余频率的信号均被衰减到零;引入正反馈后,使反馈电压作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以维持输出电压,从而形成正弦波振荡。

由于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较高,所以放大电路多采用分立元件电路。

一、LC谐振回路的频率特性LC正弦波振荡电路中的选频网络采用LC并联网络,如图所示。

图(a)为理想电路,无损耗,谐振频率为(推导过程如下)公式推导过程:电路导纳为令式中虚部为零,就可求出谐振角频率式中Q为品质因数当Q>>1时,,所以谐振频率将上式代入,得出当f=f0时,电抗当Q>>1时,,代入,整理可得在信号频率较低时,电容的容抗()很大,网络呈感性;在信号频率较高时,电感的感抗()很大,网络呈容性;只有当f=f0时,网络才呈纯阻性,且阻抗最大。

这时电路产生电流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成磁场能,而电感的磁场能又转换成电场能,两种能量相互转换。

实际的LC并联网络总是有损耗的,各种损耗等效成电阻R,如图(b)所示。

电路的导纳为回路的品质因数(推导过程如下)公式推导过程:电路导纳为令式中虚部为零,就可求出谐振角频率式中Q为品质因数当Q>>1时,,所以谐振频率将上式代入,得出当f=f0时,电抗当Q>>1时,,代入,整理可得上式表明,选频网络的损耗愈小,谐振频率相同时,电容容量愈小,电感数值愈大,品质因数愈大,将使得选频特性愈好。

当f=f0时,电抗(推导过程如下)公式推导过程:电路导纳为令式中虚部为零,就可求出谐振角频率式中Q为品质因数当Q>>1时,,所以谐振频率将上式代入,得出当f=f0时,电抗当Q>>1时,,代入,整理可得当网络的输入电流为I0时,电容和电感的电流约为QI o。

LC正弦波振荡器报告

LC正弦波振荡器报告

LC 正弦波振荡(虚拟实验)04008307 郭佩1、 电容三点式(1)121100,400,10C nF C nF L mH ===示波器频谱仪(2)121100,400,5C nF C nF L mH ===示波器频谱仪(3)121100,1,5C nF C F L mH μ===示波器频谱仪数据表格: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由表格数据可见,,增益测量值比理论值(A=C2/C1)大。

因为在仿真中,AF>1,因而测量得到的增益系数稍大一些;另一方面谐振频率测量值比理论值小,由于仿真软件的精度问题读数时会造成一定的误差,而且理论谐振频率的计算公式没有考虑寄生电容和电感,是一个近似计算,这进一步带来了误差。

2、 电感三点式(1)1225,100,2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2)1225,100,1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3)1222,100,1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数据表格: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由表格数据可见,,增益测量值比理论值(A=C2/C1)大。

因为在仿真中,AF>1,因而测量得到的增益系数稍大一些;另一方面谐振频率测量值比理论值小,由于仿真软件的精度问题读数时会造成一定的误差,而且理论谐振频率的计算公式没有考虑寄生电容和电感,是一个近似计算,这进一步带来了误差。

思考和分析答:(1)L1的改变将影响电路的谐振频率。

在C1、C2相等的情况下,L1越小,频率越高。

(2)在C1项等的情况下,C2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在C1、L1相等的情况下,C2越大,谐振频率越低。

(3)相位差为180,不满足正反馈要求。

答:(1)C2的改变将影响电路的谐振频率。

在L1、L2相等的情况下,C2越小,频率越高。

(2)在L2项等的情况下,L1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在L2、C2相等的情况下,L1越大,谐振频率越低。

实验8 LC正弦波振荡器和选频放大电路

实验8 LC正弦波振荡器和选频放大电路

Xce与Xbe呈容性,Xbc呈感性
电容三端式LC振荡器
简化的原理示意图
VF
放大器输出电压Vo=iFXC1 反馈电压为VF=-iFXC2, 反馈系数 iF
VF C1 1 F Vo C2 22
放大器A不接LC回路时的放大倍
数大于22,则满足振荡条件

f 1/ 2 L(C1C2 /(C1 C2 ))Hz 电路就能起振
• LC振荡电路:振荡频率多在1MHz以上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振荡频率非常稳定 并联晶振电路振荡电路 串联晶振电路振荡电路 • RC正弦波振荡电路:振荡频率低,1M以下
LC振荡电路
特点:选频网络由电感和电容组成,其选频作用主要由LC的并 联谐振来决定。 分类依据:
晶体管 集电极和射极之间有电抗元件Xce
晶体管 基极和射极之间有电抗元件Xbe
晶体管 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有电抗元件Xbc
满足正反馈,Xce与Xbe同性质,Xbc反性质 若Xce与Xbe呈容性,Xbc呈感性—电容三点式 若Xce与Xbe呈感性,Xbc呈容性—电感三点式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Xce与Xbe呈感性,Xbc呈容性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振荡的优缺点 (1)因电感L1、L2之间的耦合很紧,所以电路易于起 振,输出幅度大。
(2)调频方便,电容C若采用可变电容器,就能获得较
大的频率调节范围。
(3)因反馈电压取自电感L2的两端,它对高次谐波的
阻抗大,反馈也强,因此在输出波形中含有较多的高 次谐波成分,输出波形不理想。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所以,振荡器输出的是幅值稳定的频率为f(谐振频率)的正弦波。
振荡过程

实验8LC正弦波振荡器和选频放大电路

实验8LC正弦波振荡器和选频放大电路

实验8LC正弦波振荡器和选频放大电路实验8 LC 正弦波振荡器和选频放大器1. 实验目的1) 研究、学习LC 正弦波振荡器的特性。

2) 研究、学习LC 选频放大电路的特性。

2. 实验仪器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

3. 预习内容1)复习LC 正弦波振荡器的基础知识。

2)复习LC 选频放大回路的基础知识。

4. 实验内容1) 电容三端式LC 振荡器电路原理电路如图8.1。

这是一个电容三端式LC 振荡器,其简化的原理示意图如图8.2,它由一个放大器A和一个LC 回路组成。

设振荡回路内流过电容的振荡电流为i F 。

放大器输出电压为V o =i F X C1,反馈电压为V F =-i F X C ,反馈系数为221C C V V F 21o F -=-==(1) i F放大器反向输入端的反馈电压为V F =FV o =–(C 1/C 2)V o ,从输出、经反馈到反向输入端、经放大器反向、再到输出端,信号的相移为零,满足振荡器起振的相位条件。

若放大器A 不接LC 回路时的放大倍数V A 大于22,则满足振荡器起振的幅值条件1F A V> ,电路就能起振。

显然,对于图8.1所示电路,通过调整电位器R P2,使放大器A 的放大倍数大于22,该电路就能起振。

若电路起振后,V A 能自动地减小,达到稳定时使1F A V= ,那末,振荡器就能输出幅值稳定的正弦波。

图8.1所示电路具有自动调节放大倍数的能力。

电路刚起振时,电路输出V o 较小。

由于1F A V> ,信号在从输出端、经反馈到反向输入端、再到输出端的过程中被放大,集电极电压和电流不断被放大,电路输出V o 不断增大。

在此过程中,集电极电流逐步被限幅,由于发射极PN 结的非线性特性,使基极、发射极电流正半周幅值大,负半周幅值小,由此产生直流电流分量。

直流电流分量对发射极旁路电容C e 充电,使发射极直流电位上升,从而使V BE 下降,三极管Q1的电流放大倍数β下降,放大器A 的放倍数下降。

东南大学 信息学院 电子线路 模电 实验八 RC正弦波振荡器 word版

东南大学 信息学院 电子线路 模电 实验八  RC正弦波振荡器 word版

实验八RC正弦波振荡器姓名:学号:实验内容:一、仿真实验1.在Multisim中搭试图8-1 RC相移振荡电路的开环分析电路,理解起振和稳定的相位条件与振幅条件,并将电路截图为图8-3。

仿真设置:Simulate → Analyses → AC analysis…将开环仿真获得的幅频和相频图截图为8-4。

并以此获知电路的振荡频率为___648.9kHz___。

图8-3 RC相移振荡电路开环仿真图图8-4 RC相移振荡电路开环仿真幅频图和相频图2.在Multisim中搭建图8-1所示电路,并进行瞬态仿真,用示波器查看瞬态波形;用频谱分析仪查看输出信号的频谱。

仿真设置:Simulate → Run……注意观察振荡器的起振过程。

读出示波器上瞬态波形的周期和分析频谱分析仪上输出信号频谱,获得振荡器的仿真振荡频率,填入表8-1。

表8-1:RC相移振荡电路振荡频率计算值仿真值实测值振荡频率649.7 Hz 631.26 Hz 645.53Hz3.如果需要将图8-1电路的振荡频率减小10倍或增加10倍,请重新设计电路参数,并将改动的参数列表8-2。

(根据设计情况改变表格栏)表8-2:RC相移振荡电路振荡频率改动元件改动前改动频率减小10倍改动频率增大10倍R 10千欧,频率:631.27Hz100千欧,频率:62.7Hz1千欧,频率:6.51 kHzC 10nF,频率:631.27Hz100nF,频率:63.14Hz1nF,频率:6.26 kHz4.将预习中设计的文氏电桥振荡器,输入Multisim。

经过调试修改(可采用开环验证相位和幅度的起振条件),采用Simulate → Run,查看瞬态仿真波形和频谱。

将设计参数填入表格8-3。

将仿真获得的振荡频率填入表格8-4。

将示波器上的瞬态波形和频谱分析仪上的输出信号频谱截图于8-5,8-6。

表8-3:文氏电桥振荡电路振荡频率C1(uF)R1(kΩ)R2(kΩ)R3(kΩ)R4(kΩ)0.02 10 10 4 17表8-4:文氏电桥振荡电路振荡频率设计值仿真值实测值振荡频率800Hz 791.77Hz 800.263Hz图8-5 文氏电桥振荡器瞬态波形图图8-6 文氏电桥振荡器频谱图二、硬件实验2.瞬态波形观测在电脑中打开myDAQ的示波器界面,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电压刻度,显示输出波形。

LC正弦波振荡器仿真实验

LC正弦波振荡器仿真实验

LC正弦波振荡器仿真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LC振荡器的产生和稳定过程,并检验谐振时环路增益AF=1.(2)观察电容和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的谐振频率。

(3)研究影响震荡频率的主要因素。

(4)研究LC选频回路中电容或电感比值对维持振荡器所需的放大器电压增益的影响。

【实验内容】1.电容三点式震荡回路测量L1=10mH C2=400nfL1=5mH C2=400nfL1=5mH C2=1000nf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理论值:增益:分别算得三种情况下增益A应为4,4,10 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分别为4.08,4.03,9.97基本可认为是读数误差了。

谐振频率:分别算得三种情况下谐振频率为5.6KHZ,8.0KHZ,7.5KHZ,实际测得谐振频率分别为5.63KHZ,8.071KHZ,7.184kHz,大致相等,其误差也可以认为是振荡器的输出的微小变化所引起。

相位差:理论上都应为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Ui反向,即,实际测得主要为167.7,170.9,174.9,频率的误差和读数误差,计算累计导致。

2.电感三点式振荡回路测量L1=5mH C1=200nFL1=5mH C1=100nFL1=2mH C1=100nF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 理论值: 增益: 12L A L =分别算得三种情况下增益A 应为50,50,20, 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分别为50.2,50.0,20.0基本可认为是读数误差了。

谐振频率:0122f L L L M ==++忽略其互感系数,分别算得理论值应为5.033k ,7.047k ,10.983k,实际测得谐振频率分别为5.066k ,7.011k ,11.069k,大致相等,其误差也可以认为是振荡器的输出的微小变化所引起。

相位差:理论上都应为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 O 与输入电压U i 反向,即0()180A ϕω=,实际测得为181.68,177.47,181.54,主要为频率的误差和读数误差,计算累计导致。

正弦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振荡器实验报告一.基本原理1.正弦振荡器的组成:(1)放大电路:作用是放大信号;(2)反馈网络:正弦振荡的反馈网络选择正反馈;(2)选频网络:保证输出为正弦波,即让电路满足自激振荡条件并且在放大器的作用下产生正弦波,然后将正弦波转换成方波;(3)稳幅环节:使电路能从|AF|>1过渡到|AF|=1,从而达到稳幅振荡(4)所需元件及芯片:集成运算放大器(TL084CN)、二极管(IN4007)、固定电容(10nF)及各种型号电阻。

2.基本文氏电桥振荡器基本文氏电桥反馈型振荡电路如上图所示,它由运算放大器与具有频率选择性的反馈网络构成,施加正反馈就产生振荡,然后即可产生正弦波。

运算放大器施加负反馈就为放大电路的工作方式,施加正反馈就为振荡电路的工作方式。

图中电路既应用了经由R3和R4的负反馈,也应用了经由串并联RC网络的正反馈。

这个电路有两部分组成,即方框里的放大电路和由R1、R2、C1和C2组成的选频网络。

3.正弦振荡的建立与稳定由图知,1 RCωω==时,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可以形成正反馈系统,因而有可能振荡。

所谓建立振荡,就是使电路自激,从而产生持续的振荡,由直流电变为交流电。

对于RC振荡电路来说,直流电源就是能源。

由于电路中存在噪声,它的频谱分布很广,其中也包括有1 RCωω==这样的频率成分。

这种微弱的信号,经过放大,通过正反馈的选频网络,使输出幅度愈来愈大,最后受电路中的非线性元件的限制,使振荡幅度自动的稳定下来。

当正弦振荡建立起来过后,就可以产生正弦波,并且配合相应的选频网络选择需要的频率,这样就可以产生相应频率的正弦波。

5.正弦波转化成方波原理图6.方波转化成正弦波原理图二.实验步骤1.查阅相关的资料并且结合模拟电路的相应知识画出初始的原理图;2.画好原理图过后将原理图在multisim软件中进行仿真,当仿真得出正确的频率和波形的时候就开始画PCB的原理图,各图形分别如下:(1)multisim仿真原理图(2)multisim仿真波形(3)dxp软件所画原理图3.在完成以上步骤后即开始领取原件与电路板进行焊接,焊接结束后就仔细检查电路是否连接错误或者原件连接错误;4.焊接完成后即开始进入实验室进行调试,在调试的过程中我们经过多次的测试与重新焊接电路仍然没有调试出来。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实验目的1. 掌握LC 三点式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LC 电容反馈式三点振荡电路设计及电参数计算。

2. 掌握振荡回路Q 值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3. 掌握振荡器反馈系数不同时,静态工作电流IEQ 对振荡器起振及振幅的影响。

二、实验电路图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利用EWB 软件绘制出如图 1.7 的西勒振荡器实验电路。

2. 按图设置各个元件参数,打开仿真开关,从示波器上观察振荡波形读出振荡频率,并做好记录3. 改变电容 C 6的值,观察频率变化,并做好记录。

填入表 1.3中。

4.改变电容C4的值,分别为0.33μF和0.001μF,从示波器上观察起振情况和振荡波形的好坏,并做好记录。

填入表 1.3 中。

5.将C4 的值恢复为0.033μF,分别调节Rp 在最大到最小之间变化时,观察振荡波形,并做好记录。

填入表 1.4 中。

四、暑假记录与数据处理1、电路的直流电路图和交流电路图分别如下:(1):直流通路图2)交流通路图2、改变电容 C 6的值时所测得的频率 f 的值如下:3、C40.033μF0.33μF0.01μFC6(pF)270470670270470670270470670F(Hz)494853.5403746.8372023.832756.832688.232814.4486357.7420875.4373357.21)、当C4=0.033uF 时:C6=270pF 时, f= 1/T=1000000/2.0208=494853.5HZ C6=470pF 时,f=1/T=1000000/2.4768=403746.8HZC6=670pF 时,f=1/T=1000000/2.6880=372023.8HZ2)、当C4=0.33uF时:C6=670uF 时, f= 1/T=1000000/30.4744=32814.4HZC6=270pF 时, f= 1/T=1000000/30.5280=32756.8HC6=470uF 时, f= 1/T=1000000/30.5921=32688.2HZ3)、C4=0.01时:当C6=470uF 时, f=1/T=1000000/2.3760=420875.4HZ 当C6=270uF 时,f=2、将 C4 的值恢复为 0.033μ F ,分别调节 Rp 在最大到最小之间当 C6=670uF 时, f=1/T=1000000/2.6784=373357.2HZ变化时的频率和波形如下:(3)、当Rp=30k 时, f=1/T=1000000/2.3760=420875.4HZ (4)、当Rp=20k 时, f=1/T=1000000/2.3520=425170.1HZ (5)、当Rp=10k 时, f=1/T=1000000/2.3664=422582.8HZ(6)、当 Rp=0k 时, f= 1/T=1000000/2.3280=529553.3HZ总结:由表一可知,当 C4 较大(既为 0.33PF )时,不管 C6 如何变化,电路所输出的波形的频率比较稳定,而且没有失 真。

模拟电子技术LC正弦波振荡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LC正弦波振荡电路


u


R1 R1 R2
UZ
t1

R1
R1
U
Ru2 O
Z
UZ
t2
t
当 u = uC = u+ 时,输出
T
T
2
2
又一次跳变, uO = + UZ
O
t
图 9.8.3 UZ
三、振荡周期
uC
电容的充放电规律:

R1 R1 R2
UZ
t
uC (t ) uC (0) uC () e uC ()
运放处于非线性状态
正弦波
(开环或正反馈) 信号发生器
注:正弦波振荡器中运放仍处于线性放大状态。非正弦波
end
例 图示为另一种形式的单门限电压比较器,试求出其门限 电压(阈值电压)VT,画出其电压传输特性。设运放输出的 高、低电平分别为VOH和VOL。
解: 利用叠加原理可得
vp

R2 R1 R2
VREF

R1 R1 R2
vI
理想情况下,输出电压发生跳变
时对应的vP=vN=0,即
R2VREF R1vI 0
使电容的充、放电时间常数不
同且可调,即可使矩形波发生器的
占空比可调。
uC
充电时间 T1 放电时间 T2
O
t 占空比 D
uO
T1 T2
O
T
图 9.8.6

t 9.8.5
T1 T2

(R RW )C ln(1
(R RW )C ln(1
D T1 R RW T 2R RW
门限电压
VT

LC振荡电路实验报告

LC振荡电路实验报告

LC振荡实验报告一、概述振荡器是不需外信号激励、自身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装置。

凡是可以完成这一目的的装置都可以作为振荡器。

一个振荡器必须包括三部分:放大器、正反馈电路和选频网络。

放大器能对振荡器输入端所加的输入信号予以放大使输出信号保持恒定的数值。

正反馈电路保证向振荡器输入端提供的反馈信号是相位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振荡维持下去。

选频网络则只允许某个特定频率。

f能通过,使振荡器产生单一频率的输出。

振荡器能不能振荡起来并维持稳定的输出是由以下两个条件决定的;一个是反馈电压。

U和输入电压。

i U要相等,这是振幅平衡f条件。

二是U和i U必须相位相同,这是相位平衡条件,也就是说必f须保证是正反馈。

一般情况下,振幅平衡条件往往容易做到,所以在判断一个振荡电路能否振荡,主要是看它的相位平衡条件是否成立。

振荡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它是无线电发送设备的心脏部分,也是超外差式接收机的主要部分各种电子测试仪器如信号发生器、数字式频率计等,其核心部分都离不开正弦波振荡器。

功率振荡器在工业方面(例如感应加热、介质加热等)的用途也日益广阔。

正弦波是电子技术、通信和电子测量等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波形之一。

能够产生正弦波的电路称为正弦波振荡器。

通常,按工作原理的不同,正弦振荡器分为反馈型和负载型两种,前者应用更为广泛。

在没有外加输入信号的条件下,电路自动将直流电源提供的能量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一定波形和一定振幅的交变振荡信号输出。

二、实验原理;1、反馈振荡器的原理和分析反馈振荡器原理方框图如图2.1所示。

反馈型振荡器是由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组成的一个闭合环路,放大器通常是以某种选频网络(如振荡回路)作负载,是一个调谐放大器。

为了能产生自激振荡,必须有正反馈,即反馈到输入端的自你好与放大器输入端的信号相位相同。

定义A(S)为开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F(S)为反馈网络的电压反馈系数:Af为闭环电压放大倍数:振荡开始时,由于激励信号较弱,输出电压的振幅oU则比较小,此后经过不断放大与反馈循环,输出幅度0U开始逐渐增大,为了维持这一过程使输出振幅不断增加,应使反馈回来的信号比输入到放大器的信号大,即振荡开始时应为增幅振荡,即:因此起振的振幅条件是:起振的相位条件是:要使振荡器起振必须同时满足起振的振幅条件和相位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8 LC 正弦波振荡器和选频放大器1. 实验目的1) 研究、学习LC 正弦波振荡器的特性。

2) 研究、学习LC 选频放大电路的特性。

2. 实验仪器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

3. 预习内容1) 复习LC 正弦波振荡器的基础知识。

2) 复习LC 选频放大回路的基础知识。

4. 实验内容1) 电容三端式LC 振荡器 电路原理电路如图8.1。

这是一个电容三端式LC 振荡器,其简化的原理示意图如图8.2,它由 一个放大器A和一个LC 回路组成。

设振荡 回路内流过电容的振荡电流为i F 。

放大器输 出电压为V o =i F X C1,反馈电压为V F =-i F X C , 反馈系数为221C C V V F 21o F -=-==(1) i F放大器反向输入端的反馈电压为V F =FV o =–(C 1/C 2)V o ,从输出、经反馈到反向输入端、经放大器反向、再到输出端,信号的相移为零,满足振荡器起振的相位条件。

若放大器A 不接LC 回路时的放大倍数V A 大于22,则满足振荡器起振的幅值条件1F A V> ,电路就能起振。

显然,对于图8.1所示电路,通过调整电位器R P2,使放大器A 的放大倍数大于22,该电路就能起振。

若电路起振后,V A 能自动地减小,达到稳定时使1F A V= ,那末,振荡器就能输出幅值稳定的正弦波。

图8.1所示电路具有自动调节放大倍数的能力。

电路刚起振时,电路输出V o 较小。

由于1F A V> ,信号在从输出端、经反馈到反向输入端、再到输出端的过程中被放大,集电极电压和电流不断被放大,电路输出V o 不断增大。

在此过程中,集电极电流逐步被限幅,由于发射极PN 结的非线性特性,使基极、发射极电流正半周幅值大,负半周幅值小,由此产生直流电流分量。

直流电流分量对发射极旁路电容C e 充电,使发射极直流电位上升,从而使V BE 下降,三极管Q1的电流放大倍数β下降,放大器A 的放倍数下降。

这时电路达到1F A V = 。

若出现1F A V< ,即集电极电流减小,输出电压减小,则由于发射极PN 结的非线性特性产生的直流电流减小,发射极电容上的直流电位减小,从而使V BE上升,三极管Q1的电流放大倍数β上升,放大器A 的放大倍数增大,电路重新回到1F A V= 。

称这种性能为自动稳幅性能。

综上所述,放大器A 提供了-180°相移,LC 振荡回路与放大器的连接方式又提供了-180°相移,所以,LC 振荡回路在整个电路中的相移必须为0,才能满足起振的相位条件。

使LC 回路的相移为0的频率只有其固有频率,Hz ))C C /(C C (L 2/1f 2121+π= (2)所以,振荡器输出的是幅值稳定的频率为f 的正弦波。

本实验电路的LC 回路的固有频率仅为十几kHz ,三极管的分布参数完全可以忽略。

若使LC 振荡器LC 回路的固有频率为几百kHz 到几十MHz ,三极管的分布参数,如c b C '、ce C 等,将成为制约振荡器输出信号频率进一步提高和提高频率稳定性的主要因数。

LC 振荡器是工作在中、短波频带上的电子系统常用的电路,其工作频率大致为几百kHz 到几十MHz 。

实验内容(1) 用EWB 做模拟,观察其起振过程,并分析电路起振与哪些元件参数有关。

(2) 先接成放大器A (不接LC 回路),调整Rp1、Rp2,使电路有较适合的静态工作点。

测量电路的静态参数V B 、V C 、V E ,估算其静态工作点。

为了使振荡器有较好的自动稳幅性能,建议静态工作点应适当的底一些。

测量其电压放大倍数。

考虑到LC 回路有损耗,建议A 的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

(3) 按图8.1接上LC 回路。

取C 1=0.01μF ,测量输出波形的频率和幅值,测量输出的二次谐波失真和三次谐波失真,调整Rp2(有需要时也可调整R P1),使二次谐波失真尽可能小,测量记录此时的输出波形的频率、幅值,二次谐波失真和R P2。

再取C 1=0.047μF ,重复上述实验。

2) LC 选频放大回路电路原理图8.3为LC 选频放大器。

与实验1的电路相比,两者的差别是:实验1的电路的集电极仅接了电阻负载,为宽带放大器;本电路的集电极接的是LC 1并联调谐回路,为选频窄带放大器。

对于交流信号,集电极接的LC 1并联调谐回路如图8.4(1)。

由于电感有损耗,实际电感 可等效为一个无损耗电感L 1和一个等效电阻RS 的串联,如图8.4(2) 。

L1、R S 、C 1的等效阻抗为11S 1S 11S 1111S 11S 1C j 1L j R C j R C j 1L j R C L C j 1L j R C j 1)L j R (Z ω+ω+ω+ω+ω+=ω+ω+ωω+= (3)记11o C L 1=ω,ξ=ωω-ωωω)(R L j o o S 1o 为广义失谐,1S 1SP C R L R =,11C C 1X ω=, 21C SP 21C SP 1C SP 11X R j1X R j 1jX j 1R Z ξ+-ξ-+ξ+ξ-=ξ+-ξ+=(4) 回路谐振时,Z 1虚部为0,由X C1=–R SP ξ可得谐振频率21o 112S o 212S 2o1o Q 11L C R 1L R -ω=-ω=-ω=ω (5)其中,11S 1C L R 1Q =为L 1C 1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

当L 1C 1回路的品质因数较大时,回路的谐振频率ω1≈ωo 。

当ω=ωo1时, Z 1虚部为0,用X C1=–R SP ξ代入(4)式,可得Z 1实部1S 1SP 1C R L R Z == (6) 现在可将图8.4(2)改画成图7.4(3)。

将R SP 与R C 并联,就得到了图8.4(4)。

当输入信号频率为L 1C 1并联谐振频率ωo1时,L 1C 1回路因谐振而等效为开路,放大器的集电极负载等效为纯阻,集电极阻抗 最大,为图8.4(4)中的R eq ,放大器放大倍数最大。

若输入信号频率偏离L 1C 1并联谐振频 率ωo1,L 1C 1回路因失谐而不再等效为开路, 集电极阻抗下降,放大器放大倍数下降。

从 而实现选频放大。

在本实验中,可如图8.5所示,测量f L 、 f H 。

记谐振时电路的输出电压幅值为V o1,频率为f o1;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值不变,降低其频率,当输出电压为0.707V o1时的频率为f L ;再升高输入信号的频率,当输出电压再 为0.707V o1时的频率为f H ,电路的品质因数 为LH 1o f f f Q -=(7)(7)式所示的品质因数是图7.4(4)所示电路的品质因数。

由于Q 可测得,R C 为已知,所以可以估算出电感的等效损耗电阻R SP 、R S 。

设Q=4。

Ω=⨯⨯⨯===--k 41001.010104C L Q R 6311eq(8)由于R eq =R C //R SP ,所以Ω≈-⨯=-=k 545.1841.541.5R R R R R eqC eq C SP (9)由(6)式可得电感的等效损耗电阻R SΩ≈⨯⨯⨯==--9.531001.0185451010C R L R 631SP 1S (10) 对于频率为f o1的输入信号,电路的放大倍数为2P be eq1Vo R )1(r R A +β+β-= (12)实验内容(1) 如图8.3接线。

将输入端短路,R P2=100Ω,调R P1,使V C =6V 。

(2) 用(8)估算R eq ,用(12)式估算A V o1。

测量其幅频特性曲线,求其品质因数和谐振时的集电极等效负载电阻R eq 、电压放大倍数A V o1。

(3) 取信号源频率为谐振频率,调整R P2,分析负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如电压放大倍数、谐波失真等。

(4) 根据测量估算得到的R eq , Q1分别取理想三极管和接近实验中所用实际三极管,用EWB 做仿真求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若取L=10μH 、C=10pF ,Q1分别取理想三极管和接近实验中所用实际三极管,用EWB 做仿真求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分析仿真结果的差异,并试述三极管哪些主要参数与选频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有较大的关系。

5. 思考题1) 绘制图8.1所示电路的交流微变等效电路。

2) 图8.1所示电路起振时要求1F A V > ,稳态时要求1F A V= 。

试述该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能自动调节,以满足上述要求。

3) 您在实验中使用什么方法改善图8.1所示电路的输出波形的?试分析其原因。

4) 试述晶体管低频等效电路与高频等效电路的主要差别。

若减小L 、C1的数值,电路的谐振频率将受到什么因素的制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