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联网差别分析报告
中美网络安全博弈分析
中美网络安全博弈分析中美网络安全博弈是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领域进行的一种竞争与合作的状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中美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和信息技术强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竞争和合作影响着全球的网络安全格局。
下面对中美网络安全博弈进行分析。
首先,中美网络安全博弈的竞争方面表现为信息战和网络侵入。
中美两国在网络领域展开了信息战争的竞争。
通过网络攻击、信息窃取和网络制度的对抗,以获取敌方国家的核心信息和技术。
双方还展开了网络侵入的竞争,通过黑客组织,渗透对方国家的重要网络系统,以获取军事、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机密信息。
这种竞争体现了双方在网络安全领域的争夺和对抗。
其次,中美网络安全博弈的合作方面表现为信息共享和国际合作。
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方面有许多共同利益,例如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秩序和保护用户隐私等。
双方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来加强合作,交流网络威胁情报、共同应对网络攻击,提升网络安全能力。
此外,在国际层面上,中美两国还可以通过制定国际规范和协议,共同推动全球网络安全治理,减少网络安全风险。
再次,中美网络安全博弈的影响因素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方面因素。
在政治层面上,中美是两个国家的网络安全政策和战略体系的反映,在这个层面上的竞争和合作往往受到两国政府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和立场的影响。
在经济层面上,中美两国都有着世界最大的网络市场和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和合作在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在军事层面上,网络安全问题也涉及到军事安全,包括军事信息的保护和网络攻击能力的发展,因此军事因素也是中美网络安全博弈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中美网络安全博弈具有全球性的影响。
中美在网络安全领域的竞争和合作不仅仅影响两国自身的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还会波及到全球范围。
中美两国都是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两国网络安全的竞争和合作将直接影响到全球网络安全格局的演变,对于全球网络治理和信息安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美网络安全博弈分析
中美网络安全博弈分析网络安全是当今全球互联网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博弈极为复杂,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和技术等多个层面的因素。
双方的网络安全博弈体现了各自国家利益的竞争和不同理念的碰撞。
下面将对中美网络安全博弈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是技术竞争。
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研发能力。
双方在网络攻防技术、密码学、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技术创新和领先地位的争夺对于两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是政治影响力。
网络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影响力的争夺。
中美两国都试图通过网络渗透、信息操纵等手段来扩大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信任建设和国际合作在此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
再次是经济利益。
网络安全对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两国经济实力强大,信息技术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双方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为了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博弈不可避免。
最后是军事领域。
网络战对于军事战略和作战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美两国都在加强网络军事力量的建设,同时也进行着网络攻击和防御的博弈。
网络武器的发展和使用在战争中可能产生重大影响,这使得中美网络安全博弈具有更大的风险和复杂性。
总而言之,中美网络安全博弈在技术、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层面展开,双方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不可避免。
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建立相互信任、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合理利用技术创新等因素都将对中美网络安全局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加强国际规范的制定和遵守也是解决中美网络安全博弈问题的关键所在。
中国和美国的计算机技术比较
中国和美国的计算机技术比较近年来,中国和美国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全球关注。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涌现,中国和美国成为了引领全球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两大强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围绕着中国和美国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比较和探究。
一、追赶和超越回首20年前,中国在计算机技术方面与美国相比,无疑是处于绝对的差距之中。
然而在近十年来,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各种新的技术不断涌现。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已经在应用层面上追赶美国,与之相比,中国在人才、技术和产业应用大面积薄弱的问题,更多的是源于我们的起点低,但有了目标,事业前进的急速度可以大大加快。
但是,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和美国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美国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先进的教育系统和人才培养机制、产业创新等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
美国以硅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世界领先的技术研发和商业实践中心,拥有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企业,而中国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的转化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中国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需要不断超越自己,不断探索和打破国际技术的瓶颈,才能持续发展下去。
二、技术立足点的不同中国和美国在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前景中有一些显著的不同。
美国是计算机科学的发源地,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美国的计算机技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实用性和商业化为目标,尤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往往具有快速创新,市场开发和营销等多方面的优势。
同时,在国家的投资和政策导向上也存在较大的引导和盘算。
而中国在计算机领域的优势在于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和较低的生产成本。
中国独特的互联网生态环境,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市场环境,为科技创新和市场用户的需求提出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机会。
同时,中国生产成本的优势也吸引了很多跨国企业来华投资,进而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
这种互动合作方式,成为了中国高新技术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模式。
三、文化方面的差异中国和美国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对两国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美用户搜索习惯差别分析
中美用户搜索习惯对比你应该了解的,关于中国用户的一种不同的、独特的行为模式版权所有:enquiro research志愿摘译:UCD翻译小组Li DouisLi HeJackucd第一部分:背景研究方法2007年4月,Enquiro公司设计并组织了一次针对中国学生的眼动追踪研究。
这些学生参加了一项学生交换计划,在奥肯那根大学学习ESL(英语预科班)课程。
总共有50个人参加了测试。
受访者需要接受五个任务的随机分配,并被详细问及了他们的习惯、偏好和成功完成任务的水平。
这些中国学生,年龄介于18和26之间,属于狂热的互联网用户,他们的主要语言是汉语。
其中英语口语水平最高的是ESL二年级(总共三年)。
大多数学生在加入ESL计划之前,对北美文化的接触有限。
为了尽可能的让测试环境符合中国情况,实施了下列规范:●整个测试过程中使用中国的IP●安装中文浏览器●所有的程序设置为中文版●测试中使用的脚本下载到所有的计算机●所有的任务说明都翻译成中文●使用带有中文字符的键盘整个实验的设计都翻译成中文,包括任务说明。
测试假设在开始按照公认的北美交互标准进行比较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通过比较中国各大搜索引擎的搜索模式,给中国用户的搜索模式设立一个参考标准。
为此,我们对测试工作提出两个可行性假设:1. 中国两个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和谷歌(加起来超过90%的市场份额)之间,在用户交互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
2. 中国人使用搜索引擎的方式与北美用户大致相同。
谷歌与百度的用户参与度比较根据07年1月数据,百度占中国搜索流量的62%,而谷歌(指,下同)所占比例仅略高于20%。
同样因语言与文化水土不服而败下阵来的外国IT公司包括雅虎和eBay,他们都吃了捉摸不透中国用户行为模式的亏。
雅虎通过与阿里巴巴重组而重新起步,但跨越文化鸿沟的代价是所有权与管理权威。
从北美视角来看,百度成功有三个主因:1.对MP3下载大开绿灯;2.得到中央政府支持;3.“百度,更懂中文”的广告营销策略,强调只有本土公司真正了解中国文化除了这些原因之外,造成谷歌现时之失败是因为中国用户与北美用户在交互方式上存在差异吗?还是因为谷歌不懂怎么在中国做生意?调查发现,两方面的因素都有。
中美互联网监管差异
中美互联网监管差异互联网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法律和监管体系的差异,中美两国在互联网监管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美互联网监管的差异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隐私保护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中美互联网监管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美国,个人隐私权受到广泛尊重和保护。
美国政府和企业在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时,必须经过用户的明确同意,并且有着严格的隐私政策法规。
相比之下,中国的互联网监管更加注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国政府强调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但也会在必要时采取收集和使用数据的措施,以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
二、言论自由和网络审查言论自由和网络审查是中美互联网监管中最引起争议的方面之一。
在美国,言论自由被视为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互联网平台通常以中立的方式管理内容。
尽管有一些违法和有害信息,但检举和删除行为受到监管的限制。
中国对互联网内容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过滤,以确保信息的合法性和良性传播。
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平台实行了严格的审批制度,并对敏感信息和不良内容进行监管和删除。
三、网络安全和防火墙在网络安全方面,中美互联网监管也有所不同。
美国将网络安全视为全球合作的问题,注重与其他国家分享信息和技术,以共同抵御网络威胁。
此外,美国互联网公司也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网络安全研发和防御。
中国则更加注重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主权。
中国政府实行严格的网络防火墙,以阻止境外访问一些被认为是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网站。
此举引发了国内外的一些争议,但也确保了中国网络空间的稳定和安全。
四、监管责任和合规要求中美两国在互联网监管的监管责任和合规要求上也存在差异。
在美国,互联网公司普遍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和商业自由度,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专门的法律法规,以保护用户权益和公共利益。
相比之下,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公司的监管更加严格。
中国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合规要求,要求互联网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中美网络战
政治冲突
• 美国主要开展和发动宣传战、网络战。美国情报部门收买 和培养一部分人,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败坏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声,挑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与中 国人民的关系,挑拨我国与周边邻国的和睦关系,甚至对 中国共产党的反腐成果和国家建设成就评头品足,说三道 四,在国内外的网络上,到处充斥着针对中国的反对现实 社会、反对国家体制、反对政府的奇谈怪论,妄图唱衰中 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降低中国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在中 国人民中的威信。
• 3、互联网增长速率 • 提及互联网的增长速率,对中国来说,在2000年至 2010年之间的增长速率是1767%,这个速度的确是令人 难以想象的。在此期间,美国只在原基础上增长了一倍。 然而,中国当时还是比较落后的国家,互联网方面还有很 大的增长空间。
• 4、因特网接入速度 • 在这一方面,美国就远远超出中国了。在美国的互联网接入平均 速度基本上是中国的5倍,美国基本上的网络接入都是用宽带接入。
美国情报部门收买和培养一部分人通过网络戒其他渠道败坏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声挑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的关系挑拨我国与周边邻国的和睦关系甚至对中国共产党的反腐成果和国家建设成就评头品足说三道四在国内外的网络上到处充斥着针对中国的反对现实社会反对国家体制反对政府的奇谈怪论妄图唱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降低中国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
谢谢!
美国为什么要对我们进行网络攻击?
一、中美互联网发展差异 二、中美之间的政治冲突
中美互联网差异
• 1、互联网用户数量 • 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互联网头号大国,下图是中美网民 的数量(这大部分由于我国的人口现状决定)中国网民占 亚洲的比例51%。
• 2、互联网普及率 • 相比中国来说,美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要高很多,一般的普 通公民都能利用到互联网。 • 但是,中国在这方面的增长空间要远远高于美国。假如中 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与美果相当的水平,那么,中国的 网民应该可以超过10亿了。
中美数字经济产业比较
中美数字经济产业比较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其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水平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数字经济产业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不同之处和发展趋势。
一、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美国作为全球数字经济领头羊,其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成熟、规模庞大。
美国以硅谷为代表的科技产业集聚地孕育了众多世界知名的数字经济企业,如谷歌、苹果、亚马逊等。
这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绝对的竞争优势,带动了美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
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数字经济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之中。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企业在全球数字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知名企业。
中国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有望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重要力量。
二、数字经济产业结构比较在数字经济产业结构方面,美国的数字经济产业主要以硅谷科技公司为代表,涵盖了互联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
这些领域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对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
而中国的数字经济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以互联网、移动支付、电子商务为主的产业结构。
中国的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在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未来有望与美国企业形成更激烈的竞争格局。
创新能力是数字经济产业竞争的核心之一。
就创新能力而言,美国的数字经济产业备受瞩目。
硅谷孕育着众多世界知名的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的风向标。
美国以其自由的创新环境和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了众多的科技企业和全球科技领军企业。
而中国的数字经济产业也在创新能力方面不断成长。
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备了与美国企业一较高下的实力。
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趋势方面,两国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国与欧美在无线通信中的差异
中国与欧美在无线通信中的差异中国与欧美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标准不同中国采用的无线通信标准是TD-SCDMA,而欧美则普遍使用的是WCDMA和CDMA2000等标准。
这些标准有不同的频段、带宽和传输速率等特点,因此会导致在不同的地区和场合下,通信效果不同。
2.商业模式区别明显中国的无线通信市场采用了“手机卖号”的商业模式,即消费者购买手机时,选择相应的运营商并购买手机号码。
而欧美则采用“手机卖机”的商业模式,即消费者购买手机后,再选择运营商并购买相应的套餐。
这种商业模式的差异导致了中国的无线通信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价格相对较低,但同时也导致了通信服务的质量相对较差。
3.服务内容和细节不同在中国,无线通信服务提供商主要集中在基础通信服务,如语音通话和短信。
而在欧美,无线通信服务提供商则更注重服务内容的增值,如提供互联网接入、无线支付和数字娱乐等服务。
此外,在细节方面,中国的无线通信服务商相对较注重广告宣传和营销策略,而欧美则更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4.政府监管力度不同在中国,无线通信市场相对较为严格的监管,政府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
政府对于无线通信市场的发展、管理和监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干预。
而在欧美,政府对无线通信市场的监管力度相对较小,大多数的规范和监管都由市场自行约束。
综上所述,中国与欧美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差异主要有技术标准、商业模式、服务内容和细节、政府监管力度等方面。
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个地区的无线通信市场的发展和竞争态势。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这些差异也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和演变。
网络空间中美战略博弈态势、动因及未来走向
网络空间中美战略博弈态势、动因及未来走向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进程的加速,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在网络空间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本文将分析网络空间中中美战略博弈的态势、动因以及未来走向。
需要指出的是,中美两国在网络空间中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相同。
美国作为全球的科技领导者,拥有强大的互联网企业和先进的网络技术,其网络战略主要侧重于维护自身技术优势和网络霸权地位。
而中国则更加注重网络安全和国家主权,强调网络空间的和平、安全和开放。
这种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了中美在网络空间中的战略博弈。
中美战略博弈的态势也日益紧张。
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强对中国网络安全的攻击和渗透,同时也在利用其技术优势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和制裁。
而中国则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推动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发展,以及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等。
这些举措加剧了中美在网络空间中的竞争和冲突。
尽管当前的中美战略博弈存在很多紧张和冲突,但双方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
例如,在应对全球性问题如网络安全、反恐等方面,中美两国都需要加强合作和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美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密切。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中美关系视为一种零和博弈的关系,而应该看到其中的互利共赢和合作共赢的可能性。
网络空间中中美战略博弈的态势是复杂而多变的,存在着很多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走向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技术进步的发展以及中美两国政策的调整等等。
但是无论如何,中美两国都应该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网络空间的中美战略博弈态势在当今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间竞争与合作的新领域。
中美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其在网络空间的战略博弈不仅影响着两国的关系,也对全球网络治理和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中美网络安全博弈分析
中美网络安全博弈分析中美网络安全博弈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科技强国,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两国之间博弈的重要议题。
在这场博弈中,中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竞争关系。
首先,中美两国都面临来自互联网的威胁。
网络空间不像传统的物质空间,它具有充分的虚拟性和不受国界限制的特点。
这就为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攻击者提供了方便。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和科技强国,其网络基础设施是网络攻击者眼中的“肥肉”。
其次,中美两国在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领域都具备核心优势。
美国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方面历史悠久,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人才优势。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也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安全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两国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安全这个领域中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博弈也存在着一些特殊因素。
首先,中美两国的网络安全利益是相互交织的。
因为两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都有着深度的合作,相互的网络安全问题也会影响到彼此的利益。
比如,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遭到网络攻击,不仅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也会对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问题上需要进行合作而非对抗。
其次,中美两国在对外网络攻击上存在着难以触及的灰色地带。
网络攻击技术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得攻击者可以很容易地逃脱追责。
这就给中美两国在对外网络攻击问题上的博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另外,网络攻击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使得对网络攻击的防御和追溯更加困难。
因此,中美两国需要加强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网络攻击威胁。
最后,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博弈中还存在着信息对称不对称的问题。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强国,其拥有的网络技术和情报收集能力超过了中国。
这就使得美国在网络安全博弈中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能够更好地预测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而中国则需要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水平和情报收集能力,以及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共同构建网络安全的国际规则。
中美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财税金融【作者简介】曾诗雨(2000-),女,湖北襄阳人,本科在读,从事国际金融研究。
1中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1.1中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1.1.1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倒逼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出现了下滑,这表明了传统的发展动力正在衰退。
有学者预计,世界经济在今后10~20年内的增长速度相比前20年会显著降低,并且会出现较长的衰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分别在1.7%左右和5%左右,相较于之前有很大降低。
全球经济增长的疲软,倒逼了金融行业的变革,作为金融行业现如今的重要发展领域的互联网金融也随之亟需变革,走在创新发展的摸索道路上。
1.1.2新技术的出现,助力互联网金融的产业升级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下,我们已经步入了Web3.0时代,从网络技术的使用者转变为创作者,从Web2.0到Web3.0。
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涌现,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1.1.3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互联网金融的产业升级目前,随着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领导地位的日益提高,全球经济正加快向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经济活动转变的速度,数字经济可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销售渠道和消费途径,从而推动产业的升级。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数字经济中极具代表性的产业,针对互联网金融现有的发展状况以及如何创新的研究便变得尤为重要。
1.2中美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1.2.1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第一,美国互联网金融诞生阶段。
美国20世纪90年代发明了民用网络技术,这是网络金融发展的基础。
在各种风险投资的大力扶持下,互联网技术得到运用,渗透到了传统产业的方方面面:网络券商E-Trade 创立后,整个证券市场开始走向网络化;美国网络银行在1995年创立,逐步发展为美国排名第六的大银行;同年创立的网络保险公司INSWEB 使保险业迅速发展;1998年EBAY 创建了第一家专业的网络支付公司,于是有了网络货币基金。
中美电商9大差异
资深营销人带你一起看中美电商9大差异随着自贸区的设立、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和人民币的国际化,一些姗姗来迟的国外品牌越来越觊觎中国市场。
电商分销方式是它们考虑的首选途径。
对于境外品牌,中国的电商果真如此?最近接触的案子和朋友的探讨,总结发现以下典型的中美差异。
1.首先是商业环境差异:美国大部分地区地广人稀,管理不同产品的SKU缺货率是一大挑战,电商解决了商品 availability;美国人力成本贵,所以顾客DIY更便宜,分销货运成本很贵。
而中国的人口密集度,电商解决了affordibility,动不动数万人规模的物流公司解决了就业问题。
2.其次消费需求差别:美国网站上消费者的需求相对较明确,消费者的搜索需求更显重要,SEO和SEM的重要性高;加上搜索平台的自律性很高,搜索质量很高。
而中国的网民“闲逛”比例和冲动性购买更凸显,网站平台的搜索功能要比纯搜索网站更重要,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很重要。
3.用户体验和网站结构差异:网站注重逻辑性和结构化,多层分布,非常注重用户体验(逻辑性),页面洁净;中国网站结构旨在强化留住顾客——大部分网站页面多页滚屏、Sales push成份很高,层次简化减少点击页面层级切换,但单层信息量大,页面饱含大量促销信息。
4.互联网链接互通差别:美国网站,跨网站、跨平台无障碍链接,被链接出去标明网站强势地位并有助提升高谷歌搜索排名;而中国网站需要考虑所属阵营,可以跨平台但不易“跨队列”(BAT),从知名网站链接出来(譬如天猫到其他网站)十分有难度,但链接到知名网站有时也会不可思议地被屏蔽(譬如微信到天猫)。
5.客服服务差异:美国网购本质就是DIY,美国的真人客服简直是豪华配置,一般客服需求通过电话、邮件回复甚至在线机器人;在中国网购,客服是促销员,标配,没有那个旺旺这个QQ的互动其成交率大打折扣。
6.交易议价行为:美国网站,除非你有促销码promotion code否则价格免谈,现实的交易中也是这样;基于亚洲市场流行的讨价还价习惯,很多中国网站延续议价功能作为网站优势,最好末了除了打个折再包个邮。
中国和美国互联网差异
Thank you
结语
• 5、美国互联网行业继续领先世界,特别是因为世界各国 因特网用户都需要使用其互联网服务。 (也许有人可能会 问,这种情况会将持续多久呢?也许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 的问题吧。) • 总的看来,美国在互联网科技及其服务技术领域远远超出 中国,但是,单纯就网民数量来讲,还是中国人较多,并 且这种状况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会维持下去。当然,中国的 互联网领域发展空间很大,毕竟以后上网的人越来越多, 对于网络的开发前景还是可观的。 • 幸好,我们的世界不会再2012年终结,我们可以看看以后 的格局会是怎样的一个变化呢?当我们时隔多年再回头看 看这篇文章以及文章中提及的状况,会不会有所改变呢? 美国还会依旧是互联网领域的老大吗?中国这个发展迅速 的国家会在互联网领域崛起吗?我们拭目以待。
分类信息网站对比
• 美国 • 中国 • 赶集网 ganji • Craigslist • 全球最大的分类信息 • 中国最大的分类信息 网站。网民停留时间 网站,美国手机用户 浏览时间最长的网站。 最长的分类信息网站
结语
• 1、 中国的互联网用户群的基数很大,更大 (是美国的大约1.76倍)。 • 2、美国互联网基础设施远远领先于中国的, 至少对终端用户来说是如此。 • 3、中国在互联网方面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 4、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运行的软件版本比美 国互联网用户落后,至少在操作系统和网 络浏览器方面。
互联网用户数量
• 十年前,美国是世界上的互联网头号大国, 而现在很明显已经不是,取而代之的是中 国。下图是中美网民的数量(PS:这其中的 最大原因就是中国的人口数量了)
互联网普及率
• 相比中国来说,美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要高 很多,一般的普通公民都能利用到互联网 但是,中国在这方面的增长空间要远远高 于美国。假如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与 美果相当的水平,那么,中国的网民应该 可以超过10亿了。
各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及对策
各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及对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面临着各自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各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并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各国互联网发展现状1.中国- 高速增长与监管挑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用户市场之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阶段。
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用户,同时也孕育了众多的互联网巨头。
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监管和安全方面的挑战。
因为互联网在中国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威胁也相对较高,因此,加强网络安全监管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任务。
2.美国- 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美国一直是全球互联网发展的领军者。
硅谷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许多互联网巨头如谷歌、脸书等都源自美国。
美国的互联网发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助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然而,一些互联网巨头垄断问题也引起了持续关注。
3.印度- 数字化和普惠互联网:印度互联网的发展相对较晚,但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印度政府推动数字印度计划,致力于促进数字化和普惠互联网的发展。
该国推出了许多基础设施项目以缩小数字鸿沟,特别是在偏远地区。
印度的互联网产业增长迅猛,但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仍然需要加强。
4.欧盟- 数据保护和隐私权:欧洲对于数据保护和隐私权有着严格的法规和监管。
在欧盟,个人数据的保护非常重要,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实施让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数据处理方式。
欧盟重视互联网用户的隐私权,致力于推动数字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各国互联网发展未来趋势分析1.数字化经济的加速发展: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的互联网发展将更加数字化。
数字支付、电子商务等新模式将进一步普及,改变传统产业的经营模式。
2.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网络舆情的国际比较分析
网络舆情的国际比较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范围内广泛讨论的话题。
本文将对网络舆情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究不同国家的网络舆情现状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美国的网络舆情美国作为全球信息技术的领先者,网络舆情在其国内具有较高的频率和影响力。
美国的网络舆情表现为广泛的参与度和多元的意见声音。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在塑造网络舆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企业和普通民众都会利用这些平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然而,美国的网络舆情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虚假信息的传播、网络暴力的增加等。
二、中国的网络舆情中国的网络舆情相比于美国有着独特的特点。
中国政府对网络舆情有着更严格的控制,对于不符合政府主导意识形态的言论进行审查和限制。
此外,中国的网络舆情也受到了网络封锁和网络差距的影响,一些偏远地区的民众并没有参与到网络舆情中来。
然而,中国的网络舆情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在灾难救援中,网络舆情可以快速传播信息、动员志愿者等。
三、欧洲的网络舆情欧洲各国的网络舆情相对来说比较多样化。
不同国家对网络舆情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各不相同。
比如北欧国家普遍倡导开放的互联网文化,鼓励公众多参与社交媒体讨论;而一些东欧国家则在网络舆情管控方面比较严格。
总体而言,欧洲的网络舆情相对自由,社交媒体平台在其中的影响力也较大。
四、亚洲的网络舆情亚洲的网络舆情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韩国和日本的网络舆情发展比较成熟,社交媒体平台使用广泛,公众参与度较高。
印度和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的网络舆情相对较为活跃,民众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
中国的网络舆情在亚洲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受到了政府的管理和审查。
五、网络舆情的原因分析不同国家网络舆情的异同主要源于国家制度、文化背景、国家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
美国坚持言论自由和公民参与,网络舆情活跃;中国对网络舆情进行严格管控,影响其发展情况。
欧洲各国则在网络舆情管理方面采取不同的策略。
基于网络经济学视阈下的中美互联网金融差异探讨
基于网络经济学视阈下的中美互联网金融差异探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行业的一大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两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网络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中美互联网金融的差异,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美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1.中美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截至目前已经达到数万亿规模。
而美国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也不容小觑,以P2P借贷和支付为主要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同样拥有庞大市场规模。
在产品方面,中美互联网金融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以支付、P2P借贷、互联网保险等为主,服务对象广泛,金融包容性较强;而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更多以P2P借贷、股票交易、互联网基金等为主,服务对象相对更为专业和投资性。
二、中美互联网金融差异的原因1.政策环境差异中美两国的政策环境、监管体系存在明显差异是导致互联网金融差异的重要原因。
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开放的政策环境,而美国政府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更多的是监管层面的支持和引导。
2.金融体系差异中美两国的金融体系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中国传统金融行业相对封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填补了传统金融的空白,形成了互补性的发展模式;而美国的金融市场相对更为成熟和开放,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在现有金融体系下的补充。
3.文化与社会差异中美两国的文化与社会背景也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对象、产品形态上更加注重大众化和本土化的发展路径;而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则更注重创新、专业和风险投资。
1.中美互联网金融将继续走向国际化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日益一体化,中美互联网金融将在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两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将积极寻求跨境合作与融合,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广泛、更便捷、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在政策环境、金融体系、文化与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下,中美互联网金融的差异将逐渐缩小,两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均衡和多元的发展态势。
中美网络安全路线对比
中美网络安全路线对比
中美网络安全路线对比
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政策制定、法律法规、技术应对等方面。
首先,在政策制定方面,中国采取了严格的网络监管措施。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多次发布立法和规定,对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存储、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而美国则更加注重市场的自由和企业的自主发展,网络安全政策相对宽松。
尽管美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网络安全,但监管程度不及中国严格,主要依靠市场竞争和企业自律来保障网络安全。
其次,在法律法规方面,中国设立了网络安全法、通信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网络安全的责任主体和违法行为的处罚。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对网络信息的审查和过滤,以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美国则依靠《计算机欺诈和滥用法》等法律规范网络安全问题。
相对于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网络信息审查,美国更注重保护个人和企业的隐私权和自由表达权。
最后,在技术应对方面,中国加大了对网络技术发展的投入和研发力度,并加强了网络防御体系的建设。
中国积极推动自主可控的网络技术发展,提出了“网络强国”和“互联网+”战略,加速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化进程。
而美国则注重在网络攻防技术上的发展和创新,美国的技术公司在网络安全领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路线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更加注重网络监管和社会稳定,采取了严格的网络安全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大了网络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而美国则更注重市场自由和企业发展,法律法规较少,技术发展和创新更为突出。
当前全球网络安全形势严峻,中美两国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
互联网行业国际对比分析
互联网行业国际对比分析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经济领域之一。
各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本文将分析互联网行业在世界各国的国际对比,从多个角度分析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一、互联网用户数量互联网用户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互联网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用户,达到9.9亿人。
其次是印度,互联网用户数量为6.1亿人。
而美国则位列第三,互联网用户数量为3亿人。
二、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是反映一个国家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指标,即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比例。
根据数据统计,以2021年为例,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是冰岛,超过99%的人口使用互联网。
其次是卢森堡和挪威,都有约90%的人口使用互联网。
相比之下,印度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6%,发展潜力巨大。
三、互联网速度互联网速度是互联网行业的关键指标之一,即消费者接入互联网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
据测算,韩国的互联网速度最快,平均下载速度超过100Mbps。
其次是香港、挪威和瑞典,下载速度都在70Mbps以上。
而相对而言,印度的互联网速度相对较慢,平均下载速度仅为25Mbps左右。
四、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是互联网行业中最为热门的领域之一,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以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最大,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总部设在中国,电商平台淘宝以及天猫等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而美国则以Amazon为代表,在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也占据重要地位。
五、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非常普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占据主导地位。
而美国则以PayPal为代表,是全球最大的在线支付平台之一。
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非洲国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潜力较大,能够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六、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互联网行业的新兴领域,各国都在积极投入研发人工智能技术。
中西方社会网络结构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社会网络结构的比较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交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西方社会网络的发展和特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研究中西方社会网络结构的异同。
首先,中西方社会网络的用户群体有很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社交网络特别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他们乐于在社交网络中分享自己的生活、交流观点和感受。
而在西方国家,社交网络的用户群体更加广泛,包括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从年轻人到老年人都参与其中。
其次,中西方社会网络的应用功能也存在差异。
西方的社交网络如Facebook、Twitter等,更加注重用户的人际关系网络。
用户可以通过添加好友、关注他人等方式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
而在中国,社交网络更多地用于商业活动和职业发展。
例如,微信和微博等平台可以帮助人们拓展商业合作伙伴,发布招聘信息以及推广产品和服务。
第三,中西方社交网络中的隐私观念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社交网络中,用户更加注重个人隐私保护,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置自己的隐私设置,限制其他人对个人信息的访问。
相比之下,中国的社交网络更加开放,用户更愿意分享个人的生活和经历。
此外,中西方社会网络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社交网络通过广告投放和用户数据分析来获得收益。
而在中国,社交网络的盈利主要依靠增值服务,比如虚拟商品的销售、付费直播和游戏虚拟物品的交易等。
然而,尽管中西方社会网络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也有着一些共同点。
首先是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社交网络可以迅速将消息传播给大量的人群,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信息的传播速度都非常快。
其次,社交网络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联系和推广自己的个人和专业品牌。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们都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与他人建立联系,扩大人脉,提高专业形象。
综上所述,中西方社会网络在用户群体、应用功能、隐私观念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西方社交网络各有其特点,但无论在哪个社会网络中,人们都希望通过网络与他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交流观点和寻求帮助。
美国与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比较
美国与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比较美国是互联网金融的发源地。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美国互联网金融实现了快速发展。
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网络保险、P2P网络借贷、网络众筹、互联网货币基金和互联网金融衍生品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互联网金融体系。
从美国互联网金融20余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互联网技术对于金融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金融市场规模扩大,各类新的金融机构大量出现,客户群体数量增加;第二,基于标准化信息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第三,金融业发生“二次脱媒”,商业银行活期存款账户余额持续减少,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直接融资模式的市场份额提升。
但是,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未颠覆传统金融业。
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全面信息化和网络化较快地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并通过并购和整合反而提高了行业集中度。
而网络银行、P2P平台、众筹网站等新兴金融机构虽然交易规模有较大提高,但是其总体市场份额仍相对有限。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并不超前,且存在结构性差异。
各类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还未完成,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程度不同——P2P、众筹、货币基金等业态发展速度较快,但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等业态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在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版图中,既有与美国处于相似发展阶段的部分,也有仍处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发展阶段的部分,这种结构性差异将为发展速度较快的部分带来更广阔的空间,并在为发展相对滞后的部分提供某种后发优势。
除了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上,中国与美国也存在四个方面的区别。
首先,在互联网技术普及之前,美国已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一次脱媒,而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次脱媒与互联网金融兴起时段相近。
这将会加剧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使得二次脱媒与一次脱媒同步完成。
其次,中国拥有极为庞大的网络规模,仅2014年支付宝的用户人数就超过了美国总人口。
这将带来难以估量的互联网金融流量和网络外部性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互联网差别分析报告世界上有两个互联网,一个在美国,一个在中国。
这么归类,并不仅是因为那道看不见的墙的存在,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渐在这两个人口与经济大国成为基础设施的一员,其代表前沿科技的色彩正在褪去,公众开始坦然接受且习惯不间断连接网络的生活,如同重演“水电煤”的普及历史。
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的基因差异同时也在这两个互联网强国之间呈现出来,前者富有冒险和开拓精神,极力主张贸易自由,并对制定游戏规则情有独钟,而后者则奉行浓郁的保守理念,强于凝聚力和消化力,有着较高的领土意识。
因此,自从计算机革命以来,美国一直都是互联网创新的领导者,从物理规则到底层技术,均由那些胸怀改变世界理想的极客主导,进而再由商业社会进行检验,经历优胜劣汰之后,最终形成通行于全球的标准。
位于大洋彼岸的中国虽然迄今仍将互联网视作“双刃剑”,但是崭新文明的大门一旦打开,就再无彻底关闭的机会。
从某种角度而言,互联网之于中国承担了相当程度的人性解放的工具使命,因此中国网民对其的依赖或许更甚那些早已完成解放的西方国家,由此带来的消费豁口与产业颠覆,反而更加汹涌。
这也让中国的互联网很快从一个跟着美国亦步亦趋的拷贝学生转变成为一个演化出独立商业体系的平行生态。
厘清这种分道扬镳的事实,有助于我们理解中美互联网在应用层面的巨大差异,及其衍生出来的不同玩法。
在线短租:美式文化与中式解构今年夏天,在线短租平台Airbnb完成1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估值达到255亿美元,超过经营历史接近百年的万豪集团,而且与管理着逾4000家酒店的后者相比,提供住宿服务的Airbnb并不实际“拥有”任何屋宅资产。
成立时间比Uber还早两年的Airbnb,是共享经济的一杆旗帜。
颇为黑色幽默的是,私有产权是资本主义的制度基础,然而,出于物质过剩和优化效能等经济考量,“使用而不占有”成为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流行的新兴概念,而互联网的信息匹配能力,则成为实现这一切想象的必备工具。
作为旅游业发达的大国,中国的短租市场存在天然的市场空白,但是,由于过高的信任成本和传统文化,中国的个人用户很难跨越心理门槛,让陌生人住进自己家里。
据蚂蚁短租前任CEO翟光龙的介绍,中国短租市场的主体是一群“二房东”,他们在与真正的房东签订长租合同之后,再将房源转手介入短租生意。
另外,很多中国在线短租平台在创建初期,由于始终无法解决房源问题,大多不得不投入资本,以租户身份拿到自有房源,以极其优惠的价格进行市场推广和教育用户。
很多职业房东,也因担忧短租模式对于房屋的损坏或是盗窃等隐患,而更加青睐虽然经济收益看上去不及短租、却足够省事儿的年签租户。
中国在线短租市场的现状,和Airbnb提倡的“Renting from real people”背道而驰,也与共享经济的核心——即“大规模的业余化”——南辕北辙。
但是,也有创业者反对简单的用“水土不服”来判断Airbnb模式在中国市场上的受阻,他们一方面效仿Airbnb,雇佣摄影师去为优秀的个人房源拍照取景、同时起到核实和认证作用,另一方面,使用产品上的创新作为打消潜在用户顾虑的情感媒介,为交易行为增添心理溢价,用实际行动表明是“环境影响了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行为影响了环境”。
对于中国的在线短租市场,一些风投资本除了经营数据,往往更关心交易环节的安全问题,以及未来如何面对监管等趋势问题。
这个细节,足以说明Airbnb和它的共享经济在中国仍然任重道远,所有人都不会否认激活一个存量巨大的闲置市场将会产生超乎想像的商业价值,只是放在中国这样一个敏感而又难以预估的国情底下,其中的风险恐怕要远高于美国市场。
外卖送餐:汝之砒霜,吾之蜜糖拉近信息对称是互联网的重要功能,美国的Yelp——它在中国的对标是大众点评——就是一个典型的产品,用户评价餐馆,网站聚合数据,最终影响更多用户的选择决策。
GrubHub比Yelp多走了一步,它于2004年由芝加哥的两名程序员创立,在这个素以高等教育中心闻名的繁华城市,GrubHub除了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餐馆选项列表之外,还连接了各家餐馆的外卖系统,用户可以一键下单,等着送餐上门。
大学学生和独立餐馆是GrubHub发展初期的核心用户,前者的消费能力和活动范围都有限,后者则苦于接触顾客的渠道不够,GrubHub的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变相提升了餐馆的翻台率,经过多年经营,已于2014年在纽交所上市,市值达到30亿美元。
与大多数美国互联网企业一样,GrubHub的公司规模维持在一个小而美的范围内,它的精益求精全部围绕着技术的改善,比如优化算法,精准识别用户的饮食偏爱,进而提升效率和CPS(按成功交易付费)佣金。
GrubHub和它的同行相信技术驱动,同时忌惮昂贵的人力成本,若非必要,不会轻易涉足需要大量劳工才能完成的事业。
美国人的小心翼翼,换到人丁兴旺的中国,转瞬成为一个机遇。
与GrubHub高度相似、同样是发源于高校市场的中国外卖送餐平台饿了么,几乎是将整个未来都押在了自建运力这件事情上,其团队规模在2014年4月以来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翻了20倍,达到4000余人,针对那些没有兴趣承担送餐服务的知名餐馆,饿了么以自有物流进行输血,完成这项对用户而言体验十分关键的运输工作。
由于需要与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等后入场的重量级竞争对手抢夺市场,饿了么将短途配送视为“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并坚信这是拉大竞争差距的杠杆。
饿了么曾经派人去海底捞学习对方的服务和管理手段,主抓送餐员的培训,从制服的扣子应当怎样规范的扣上,到要求他们主动在送餐结束后向用户表达可以帮忙把垃圾带下楼的意愿。
饿了么将移动配送系统做成了开放平台,也就是为了消化那些饿了么无力顾及的长尾餐馆,让社会化物流——也就是兼职配送员——能够接入进来,成为配送大军的一员。
毕竟无论怎样扩建自有物流团队,想要覆盖中国几百个城市仍然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通过饿了么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帮助附近的餐馆“跑腿”,根据完成的订单量获得收入。
中国的创业者,常将O2O行业的竞争力比作“苦脏累活”,谁干得越多,谁就砌起了更高的壁垒。
看上去,这像是对于消费者的过度宠溺,或者说是重塑整条产业链的雄心,作为盛产“廉价劳动力”的国家,这也未尝不是一条值得一试的方向。
至于美国未来打算怎么做,或许你已经能够猜到了:他们再度立足于无人机研发的最前沿,无人机送餐的实验化应用,已经在湾区的一些咖啡馆和披萨店开始实施了。
叫车应用:野蛮生长的东西两极Uber正在成为令全球政府都感到头痛的一个新生事物,它所制造的麻烦与矛盾一点儿也不比自己宣称的造福成果要少。
就连美国总统大选,也在Uber身上发生了微妙的立场区隔,以工会作为重要票仓的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公开批评Uber以自由职业为饵剥夺了人们对于全职岗位的渴望,也逃避了福利保障等责任。
而推崇市场经济的共和党候选人杰布·布什在旧金山竞选时,特意通过Uber选择了一辆轿车代步,还在下车之后给了司机五星好评。
《从0到1》的作者、硅谷著名风险投资人彼得·泰尔在谈及Uber时,引述Google 的“不作恶”信条,称Uber是“作一点小恶,然后祈祷它不要被发现”。
Uber的激进策略,使它在赢得大批用户的同时,正在丧失那些中立群体本就不多的同情。
而Uber的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则显得像一个善变的商人,他一时尖酸刻薄的攻击竞争对手、谴责那些对Uber持负面态度的媒体,一时又在遭受封杀危机时发表理性而诚恳的演说,承认自己和Uber都不完美。
欧洲不少国家的政府讨厌Uber的不合作,后者常在社交网络开设“拯救Uber”等帐号,发动拥趸用支持行为对抗禁令。
或许是因为知道中国的政治环境和它所经历的大多数西方国家不同,Uber采取独立策略用以落地和适应中国市场,包括合资公司架构。
尽管Uber在中国沿袭了它一贯的小聪明,比如时刻注意保持挑战者的小公司的形象——即使它的估值已经超过了400亿美元——但是,当中国杭州的Uber司机因为愤怒于钓鱼执法而聚集起来与警方产生对峙时,Uber十分本土化的发送短信给这些车主,要求他们“率先配合快速离场”。
从一开始就在各个场合宣扬“我的对手就是一个名叫‘出租车’的混蛋”的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或许很难理解Uber在中国的模仿者首先是以出租车盟友的身份出道的。
这里面有两个背景:其一,是与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家”不同,中国的私家车占比有限,出租车是一个更加主流且深受依赖的出行方式;其二,是私家车营运属于违法行为,且有行政部门长期灌输的“黑车”帽子。
因此,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帮助出租车司机提高拉活效能的工具,虽然也曾受到部分地方政府的排挤,但总体而言还算稳健,在一轮接着一轮的补贴烧钱大战打完之后,滴滴和快的被资本撮合在了一起,1.6亿用户和每天近600万订单量(2015年5月数据)让它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叫车应用。
滴滴快的选择的是平台模式,分别以出租车、专车和拼车等可在平台内部切换的功能模块,来向用户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目前,滴滴快的和Uber除了竞争关系之外,它们同样也并肩站在与中国行政力量博弈的战壕里,尽管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曾对媒体表示“永远不允许私家车作为专车运营”,但是如何执法、如何应对民意、如何切断交易,都是无解之题。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政府只要能够找到合适的监管方式——或许还要加上一定的寻租空间——互联网专车的合法性其实不难实现,因为政府永远无法预见和计划市场,互联网专车并不会破坏社会稳定,打压或会适得其反。
最后《西方将主宰多久》的作者、斯坦福大学历史学教授伊恩·莫里斯认为,地缘决定了东方与西方文明在近代史上的分道扬镳,欧洲诸国对于大西洋的征服,让它们开启了自然科学(有助于航运)、市场经济(有助于商贸)和法制精神(有助于秩序)的竞赛,但是哪怕郑和的船队远比哥伦布先进和浩大,中国与美洲的距离还是要高上一倍。
伊恩·莫里斯的结论,是全球化将削弱地缘的深厚影响,“随着集装箱货船和喷气式飞机把浩瀚的太平洋变成一个小水塘,那些处于落后边缘的国家或地区,日本、新加坡、中国、印度,会成为更新的全球核心”。
互联网正在加剧将沟壑夷为平地的过程,不无乐观的讲,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已经在很多行业释放出了超过美国的能量——比如,由于没有传统零售业的包袱,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度其实要优于有着沃尔玛的美国——然而,这已并非是军备竞赛时期的比拼,互联网只是科技行业距离商用层面最为接近的一个表层,在那些普通公众感受不到的地方,比如人工智能、深度计算、生物医疗乃至航空航天,美国都是找不到敌手的佼佼者。
这些硬实力都是难以拷贝的,再比如说,中国的智能手机空前兴盛,但是一切繁荣的基础,都离不开美国企业弄出来的Andoi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