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第6节 立足文本 展现自我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精准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
课时61精准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课堂讲义复习任务 1.掌握多层面、多角度分析原则。
2.掌握常见意蕴分析题的分析要领。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 新高考Ⅰ《石门阵》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分)物象意蕴①探究题有时冠以“探究”字样,更多的是以“分析”字样出现。
②命题点多选在标题、关键句子或物象意蕴的分析探究上。
2020 新高考Ⅱ《大师(节选)》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6分)句子意蕴2017 浙江《一种美味》“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5分)标题意蕴2016 全国乙《锄》“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8分)句子意蕴知识图要活动一一文练透[提升多层面、多角度分析能力]小说主旨意蕴类分析是一种基于文本内容的分析,分析的内容多是小说的主旨(主题)及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它既可以要求直接分析主旨,还可以要求挖掘主旨的丰富性或深刻性。
表现为三类分析题:分析主旨、分析思想意蕴、分析情感意蕴。
另外,主旨意蕴类分析还有间接形式,像标题意蕴分析、重要句子意蕴分析、创作意图分析都是此类。
小说好读而难懂。
好读在于小说中的故事很精彩,很有趣;难懂在于故事背后的主旨(意义点)难以把握。
因为它不会像散文的主题那样直接告诉你,而是藏在形象中,因而带有隐晦、复杂、丰富的特点。
这也为分析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棋王(节选)阿城[前情概要:王一生延误了区象棋比赛的报名,等他到了,比赛已近尾声。
于是,有人提出和比赛的前三名进行一场友谊赛,后来又有好几人报名,连王一生在内,共十人。
] 到了棋场,竟有数千人围住,土扬在半空,许久落不下来。
出来一个人,半天才明白是借场子用,急忙打开门,共进去了九个人。
三维设计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散文阅读no.3备考怎么学学案3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文中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2 分)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 本题属于深层义的理解。“清洁的”做“精 神”的定语,是理解的核心。本段文字主要是对庄子精神的深 刻理解,所以我们可以从文段中找到解说庄子精神的关键的词 语来加以解释。 [参考答案] “清洁的精神”是一种洁身自好、拒绝诱惑、 (1 分)不屈从权势的精神。(1 分)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2014年天津高考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2014年安徽高考 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2014年山东高考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其他设问方式: (1)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3)请简析该句的内涵。 (4)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某句的理解。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常见设问方式]
2014年湖南高考 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
2013年浙江高考 么特别用意? 标题“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自然”的含
2010年四川高考 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辨析。 其他设问方式: (1)文中画线部分中的“×××”指什么? (2)文中以“×××”词来比喻什么?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3)“×××”一词强调的是什么?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例一] 阅读下面的文段,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幽雅的歌舞厅里,一会飘出“贝.多.芬.”,一会儿又飘出 “莫.扎.特.”,令人顿生“三月不知肉味”之感。(2 分)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1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以集体备课组教研计划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针对上学年教与学的不足,形成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高三年级部工作计划为参考,继续推进高中新课改,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
通过考点突破第一轮的复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扎实打好基础,积极备考。
二、教学目标及工作任务(一)教学目标1.立足于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2.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知识视野和精神境界,引导学生热爱汉语,热爱中华文化。
3.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为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的工作任务1.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继续规范学生的学习语文行为,促进学生快乐自觉地学习语文。
2.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争取高效完成本期的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3.加强基础练习,改进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三、教学工作(1)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1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重点讲成语第2周:辨析并修改病句第3周: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第4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第5周:阅读评价中外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第6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及虚词的用法第7、8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第9周:筛选文言文信息第10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11周:半期考试,分析总结第12周:翻译文言句子及文言语段断句第13周:鉴赏诗歌形象第14周:鉴赏诗歌语言第15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第16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第17周: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第18周:阅读鉴赏中外小说第19周:阅读鉴赏中外小说第20周:阅读鉴赏中外散文第21周:阅读评价中外传记第22、23周:作文专题训练及期终考试以上时间安排并非固定,在教学过程中可作适当调整。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3
“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
常见的“民族心理”有:1.富有凝聚力;2.富有同化力;3.爱好自然,追求光明;4.主静,爱好和平;5.中庸,稳重;6.具有一统性;7.知足。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
“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尊重、关心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深怀忧虑。
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具有自我批判精神。
“探究文学作品中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可以从“一积累,两善于”入手。
“一积累”指积累有关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的相关内容。
“两善于”指:1.善于选择审视角度。
从社会的角度、政治的角度、教育的角度、个体人格成长与形成的角度来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根据文本内容多方位联系,选择与文本关联较紧密的方面,作为考察的视点。
可以假设自己具有多重身份,然后分别以不同的身份对文本进行审视,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发掘的目的。
2.善于进行层面切割。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获得个性化的理解;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分析文本的历史意义;联系社会现实,分析其现实意义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父亲的鞋子李汉荣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
“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让孙女儿吃些,好长身体。
”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
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来斤,面条有三十多斤。
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
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里路,父亲也是快80岁的人了。
高三语文一轮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一分册(现代文阅读)目录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一讲、解读考纲剖析真题第二讲、认清命题技巧第三讲、明辨考题陷阱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第一讲解读考纲剖析真题第二讲小说情节、结构和思路第三讲小说环境第四讲小说形象鉴赏第五讲鉴赏表达技巧(含语言)第六讲概括主旨探究各种要素第三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阅读第一讲概括内容要点、鉴赏作品形象第二讲理解词句第三讲文本探究第四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一讲解读考纲剖析真题第二讲筛选整合归纳信息第三讲分析人物形象、事迹及成因文本特征、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第四讲:评价有关内容(观点、倾向、社会价值及影响)第五讲:探究思考,提出见解第六讲:新闻访谈类阅读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一讲解读考纲剖析真题考纲表述《2017年考试大纲》提出“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具体能力要求如下: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查形式一般前2题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第3题采用简答题的形式。
此专题的考查形式近年来呈现出一种较为稳定的模式。
考情分析1.所选文章的内容几乎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理论、历史、美学、建筑等各个方面。
每题3分,共9分。
2.信息筛选、内容归纳、分析观点是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考查的重点。
命题预测1.选择的文本的题材仍会非常广泛,不固定于某一特定内容。
2.不会再于单一考点上设题,考查更趋综合性。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础知识一、论述类文章的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
论点的特点:第一,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一、(2018·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谢希德的诚与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
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
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
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
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
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考情纵览阅读素养1.形散而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表达事件的发展,也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这些都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4.分类按内容和性质分有以下几种: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整体感知,精准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
要在考场上轻松解读散文内涵,把握命题意图,需遵循以下阅读步骤:1.圈点勾画,理清思路文必有思,思必有路。
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散文,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3篇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中语文知识,巩固基础;2. 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5分钟)1. 教师进行简单提问,复习学生上次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回忆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分别进行相关语文知识的讲解,带领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2. 整理知识总结,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综合练习(30分钟)1. 进行综合练习,包括语法、作文等方面的练习。
2. 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四、文学鉴赏(30分钟)1. 教师讲解一篇名篇或优秀作品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2. 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作品的结构和主题,并进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重要知识点。
2. 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教学,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有了较好的复习,对重点和难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文学鉴赏的活动,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文学素养。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下一步,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巩固复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蜀道难》这首古文诗,了解作者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2. 掌握古文诗的基本意义和诗歌形式,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读;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品味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蜀道难》的基本内容和含义;2. 分析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抒发,把握作者表达的主题;2. 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解析诗歌。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第6节 立足文本 展现自我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1)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第6节立足文本展现自我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
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
在那里,生活显得格外有韵致。
八月,我回到那里。
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
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
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
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
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
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
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
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莹莹的茄子、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鱼类。
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
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
浸会大学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八位作家进行文学交流,主题是“大自然和写作”。
为此浸会大学组织了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如去西湾爬山,去大屿山的小岛看渔民的生活。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_现代文阅读_第三章_专题三_考点一_word版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_现代文阅读_第三章_专题三_考点一_word版考点一分析情节结构——梳通文脉,把握作用情节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一、掌握小说情节的核心知识作为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事件、主要故事的策划或设计。
它是按照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的逐步展开。
(一)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情节是一系列具有前因后果的事件的展开,这些事件展开的过程就是它的运行过程。
不同的情节有它不同的运行轨迹和方式。
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通常以时空为本位,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情节。
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线结构: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2)双线结构:由两条情节线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次。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3)蒙太奇式结构:或叫“镜头组合式”,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
几个镜头的衔接,能造成一种意境,表达出一种思想和愿望。
这种形式富有立体感,同时可以省去冗长的交代和过渡。
2.外国小说模式外国小说在结构上赋予了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常见的结构模式:(1)“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读者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2)突转式结构:俗称“欧·亨利式”笔法。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第6节 立足文本 展现自我(共42张PPT)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3变.单原根文击据判此选断项处,内评编容价辑回赏归母析原类版文的文寻选找本项对特样应别式文关字注,圈筛画选的信名息称类术注语Fra bibliotek是是否否有改原
文依•据第。二级
• 4.根据•“第知三识级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 项挑选出来,• 第然四后级 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
• 探• 究单题击不此是随处心编所辑欲的母探版究文,而本是样立式足文本的探究,所以需要:①尊
重文的文本认本的知• 第所全规•提部律二第供材,级三的料文级全,章部特往材别往料是是,材对在料现解中实读的生文关活本键的时内浓,容缩不;,能它②断表尊章现重取的客义也观,往现必往实须是和立普普足遍遍
的认知规律。• 第四级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分析作者的“见识魄力”,需要结合文本相关内容作答。文章第③段 最后一句,作者认为游人不多的“这两处”更有“吸引力”,以及第
⑥人• 段们单最普击后遍此三认句为处作樱编者桃辑对的出“母现他版,们文就”是看本春法样去的式的否信定号,。都但是是需作要者勇摒气弃和了魄围力绕的在。
樱桃周• 第围的二悲级叹、哀愁的气氛,这也显示了作者的与众不同的见识。
“××ו”第进三行级探究,等等。 • 3.先列举作者• 第或四他级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问“你是如何认识的”。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二、解题方法探究 • 1.总览全文,整体把握
• • 对单作击品此进行处个编性辑化阅母读版和文有创本意样的式解读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第六节 • 第四级 • 第五级
【步步高】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二 第6节 尊重文本,立足自我——探究文本意蕴和艺术
所谓“拓展”,就是题目把涉及的内容向文本外扩大、
延伸。要求学生从文本出发,按照题目设定的某种拓展方
本
向去思考、回答。它也可以看做是阅读延伸题,是目前高
课
栏
考广泛采用的一种探究题型。其特点是:
目 开
①能对文本作出深层赏析。
关
②能应用所读知识,解决新问题。
③能让学生的阅读不只是局限于文内,而是拓展发散,
栏 目
概括地说,角度和层面是指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为表达
开 关
此内容而选用的艺术手法,即“内容”和“形式”两大方
面,在这两大方面内,又包括较多的具体的角度和层面。
面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的考点要求,同学们答
题时既要对某一角度和层面进行深入探究,又要思路开
阔,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多想想。
考点:体验·解读
第6节
(2)作品的意蕴
本 课
作品的意蕴是指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
栏 目
容,属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构成“意
开 关
蕴”的主要方面。就主题思想来说,很多作品的思想又不
是确定的,甚至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读者感受到的思想
有时也是不同的。更有随着读者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转换,
更能发现作品的新意蕴。不过,考试中的“意蕴”是实实
关
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
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
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
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考点:体验·解读
第6节
本
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课
栏 目
2019年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三第6节立足文本 展现自我(共42张PPT)
• 本考点就是要求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善于进行层面切割,实现多元化 鉴赏和品读文学作品的目的。这一考点往往出现在阅读题目中的最后 一题,以简答题或论述题形式呈现。 • 3.个性化解读 •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 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个 性化解读”,就是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挥想象能力、思 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 提出自己的见解。
• (1)“从不同的角度发掘”,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做多侧面的 考查。具体说有作者角度(作者的思想观点、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 都可能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作品主题的表现)、作品角度 (对作品中的形象、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的研究探讨,有助于更好地 把握作品主题)、读者角度(主要是读者的阅读感受)。 • (2)“不同的层面发掘”,就是要求对文本作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 一般可从情感、哲学格美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意识与超越的人格美。 它展示出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漂流、与时事共沉浮的理想人格美;从 社会价值上看,它是富于正义感而又无能为力的知识分子从心底发 出的反叛丑恶现实的一纸含蓄的宣言。
• (三)意境美 • 诗般的意境美,也可说是作者想表露的情感美。在作者笔下,荷叶清 纯,荷花素丽,荷香清淡,月色如雾,月光如水,月影如乐……而这 一切,无不是作者那朴素无华的品格与赤子之心的象征,把真挚的情 感悠悠地流淌在整篇文章之中,似是万物有情,又似是个中无我,让 我们看见了一个较为真实的作者。人与周围的景物同被笼罩在月色下, 从而达到人景和谐、天地交融的意境。 • 以上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究了《荷塘月色》“美”的意蕴。
2019年高中PPT课件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走向审美鉴赏的文学类文本阅读_散文课件
型,但赋分增加;二是注重散文本位考查,依文命题特点突出,设问灵 巧,呈现“非规范”特点。 素养 在文学鉴赏和语文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及 审美品位。
现基础 性、综 合性。
[真题体验]
[考题一] (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 到橘子林去 李广田
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 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把过去的事拿来问你,提醒你。
“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 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你 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
我这才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领她到西郊去。那里满坑满谷都 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只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
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 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为止。
赶马车的人把那一只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钉着铁掌。钉完了铁掌,便把 马蹄子放下了。那匹马把整个的身子抖擞了一下,我说那简直就是说一声谢谢,或者 是故意调皮一下。然后,人和马,不,是人跟着马,可不是马跟着人,更不是人牵着马,都 悠悠然地走了,走到那破烂的茅屋里去了。那茅屋门口挂一个大木牌,上边写着拙劣 的大字:“叙永骡车店”。有店就好了,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
“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这地方阴雨的日 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 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 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第6节 立足文本 展现自我课件
——自主(zìzhǔ)探究题
第一页,共39页。
真题体验(tǐyàn)延 伸
第二页,共39页。
• [2013·安徽高考]文本见本专题第一节“真题体 验延伸”《樱桃》
• 设问及现场(xiànchǎng)答卷
设问:第⑦段称赞齐白石的“见识与魄力”,其实,作者当时 根据自己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写成的这篇文章,同样 显示了他的“见识与魄力”。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谈谈作. 者.的“见识与魄力”。(8分)
• 3.个性化解读 •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
知识积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中,获得独特的感受 (gǎnshòu)和体验。“个性化解读”,就是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 造性阅读,发挥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要求考生立 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 (2)“不同的层面发掘(fājué)”,就是要求对文 本作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一般可从情 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发掘(fājué)。
第十六页,共39页。
• 本考点就是要求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善于进行层面切割,实现 多元化鉴赏和品读文学作品的目的。这一考点往往出现在阅读 题目中的最后一题,以简答题或论述题形式呈现。
因素,“美”的丰富意蕴。 • (一)唯美追求 • 《荷塘月色》一文描写的是作者逃避现实苦恼的一种方
第九页,共39页。
• 式,通过对艺术之美的追求,从现实中逃离,以达到忘我的 境界,实现精神的自由和扩张。从文章中也可以(kěyǐ)体会到 作者的这种感受,“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 (kěyǐ)想,什么都可以(kěyǐ)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 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kěyǐ)不理。这 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实际 上是唯美主义者的追求。作者寻找心灵片刻的宁静,在平静 和不平静之间找到了一个摆荡的平衡点;积极的人生观在起 作用,这就是紧紧地抓住“现在”,使现在过得充实而有意 义。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走向审美鉴赏的文学类文本阅读_散文突破
桃肉,闭了眼睛塞进嘴里,嚼起来味道和松江胡桃云片完全一样。我想念松江胡桃云 片,是为了想看。至少,半是为了想看,半是为了想吃。若要说吃,我吃这种糕是并用了 眼睛和嘴巴的。
我们中国的市上,仅用嘴巴吃的东西太多了。因此我拿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来按星 期致送松江的糕店,我在江湾的窗际遥遥地想念松江的胡桃云片。我希望中国到处的 市上,并用眼睛和嘴巴来吃的东西渐渐多起来。不但嘴吃的东西,身体各部所用的东 西,也都要教眼睛参加进去才好。我又希望中国到处的市上,并用眼睛和身体来用的 东西也渐渐多起来。
要情感的,所以要注意抒发情感的方式。相关知识见小说专题“知识建构”中的“表达 方式”。
[答题示例]
例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胡桃云片 丰子恺
凭窗闲眺,想觅一个随感的题目。 说出来真觉得有些惭愧:今天我对于展开在窗际的“一·二八”战争的炮火的痕迹, 不能兴起“抗日救国”的愤慨,而独仰望天际散布的秋云,甜蜜地联想到松江的胡桃云片。 也想把胡桃云片隐藏在心里,而在嘴上说抗日救国。但虚伪还不如惭愧些吧。
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月或 者五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 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仍然叫它 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 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被牛奶和油脂润透,不再畏惧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 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有 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
[即学即练]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平
【金版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第6节 立足文本 展现自我课件
• • • • •
• 类型二:“挖掘文本丰富意蕴”类 • 题目解题方法探究 一、考题常设问题 1.请结合文意,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 ×××内涵的理解。 2.请探究文本中的×××包含了哪几层深意。 3.×××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意义(价值、地 位)? 4.结合现实,谈谈×××的积极意义。
• 5.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 从×××中获得的启示。 • 6.文章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谈谈你的看法。
• 类型一:散文选择题解题方法探究 • 答题时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 1.快速浏览各个选项,将选项大致分成筛选 信息(概括内容)和评价赏析两类。 • 2.圈画出评价赏析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 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内容的名称 术语。
• 3.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文字, 筛选信息类注意是否改变原文判断,评价 赏析类的选项特别关注圈画的名称术语是 否有原文依据。 • 4.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 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 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
• 2.善于进行层面切割 • 一般说来,对一个文本我们可以对它作字面上的解读,这是 浅层面的。可以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解读, 这就可以获得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理解,相对来说这就深了一 层。可以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对文本进行解读考查,看它具 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这还不够,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的生活 实际,对文本进行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除此以 外,我们还可以把文本里呈现出来的人或事抽象化、符号化, 这样就可能获得更宽广的普遍适用的一般性意义。
• 2.答案简明而规范 • 考试时间不允许考生信马由缰,长篇大论(有 明确字数要求的除外),所以答题时需要三言 两语点到要害。在组织语言作答时应考虑到 答案的规范性,一般宜用“总——分——总”式 回答,或分条作答。要注意叙(对文章内容的 复述或引用)、析(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 点等进行揭示)、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三 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走向审美鉴赏的文学类文本阅读_散文突破
“有,有,前五天接了他的信。我回复他,告诉他弟弟死了,只怕送不到他手里, 我寄了航空双挂号。我说如今只剩你一个了,你在外头要格外保重。打国仗的事情 要紧,不能叫你回来,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回来吧。”
“你明白。”我着实有些激动。
“我当然明白,国仗打不胜,谁也没有好日子过,第一要紧是把国仗打胜,旁的 都在其次。——他信上说,这回作战,他们一排弟兄,轻机关枪夺了三挺,东洋鬼 子活捉了五个,只两个弟兄受了伤,都在腿上,没关系。老师,我那儿子有这么一 手,也亏他的。”
“有的吗?我自己摸摸心,考问自己,没占过人家的便宜,没糟蹋过老天爷生下 来的东西,连小鸡儿也没踩死过一只,为什么处罚我这样地凶?老师,你看见的, 长得结实干得活儿的一个孩儿,一下子没有了!莫非我干了什么恶事,自己不知道? 我不知道,可以显个神通告诉我,不能马上处罚我!”
我不敢多问,随口地说:“你把他埋了?” “埋了,就在邻居张家的地里。两口猪,卖了四千元,一千元的地价,三千元的 棺材——只是几块薄板,像个火柴盒儿。” “两口猪才卖得四千元?”
2.概括三法 第一,直接摘录概括,即选摘符合答题要求的原文核心词句。第二,拼接改写,即提
取部分原文词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第三,归纳转述,即有些文段(章)没有明显的 主旨句,或者主旨分散,需要分点归纳,独立提取,再合并转述。
3.分条作答 要注意答题点之间不能有交叉,也不能存在种属关系,要找准标准,表达力求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演练提能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
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
在那里,生活显得格外有韵致。
八月,我回到那里。
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
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
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
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
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
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
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
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莹莹的茄子、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鱼类。
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
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
浸会大学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八位作家进行文学交流,主题是“大自然和写作”。
为此浸会大学组织了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如去西湾爬山,去大屿山的小岛看渔民的生活。
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黝黑。
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
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
有一天下午,走出地铁站后,觉得困倦难当,就到对面的公园睡觉去了。
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里游人极少。
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
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
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绿。
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
当参加座谈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
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十一月上旬,我返回哈尔滨。
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
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
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儿媳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木头印章。
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灿烂。
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
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
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
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温暖和寒冷是一对反义词,既指自然界的温度,又指现实社会的某种现象。
B.文章开篇用拟人的手法写到北方一年四季的特点,是为了突出北方的寒冷。
C.作者自述怕狗的这件小事,表明了作者的胆小和家乡生活的不尽如人意。
D.“一扇落满晚霞的窗”既写出对印章的观感,也寄托着对艾芜先生的崇敬之情。
E.作者运用辩证和反衬的方法,表达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悟,突出了文章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对文本有整体的把握,还要进入鉴赏的层面去深入体会。
B项说“用拟人的手法写到北方一年四季的特点,是为了突出北方的寒冷”错,作者叙写东北四季分明,与下文香港“不凋的绿”形成比照,凸显对家乡的热爱,强化“寒冷也是一种温暖”的主旨。
C项对怕狗之事的解读有误,实际上作者是借此引出妈妈接我的情节,表现亲人间的温情。
答案:BC2. 文中两次点题,使“寒冷也是一种温暖”有了双重含义,请根据文意解释这两重含义,并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对第二次点题含义的感悟。
(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及探究的能力。
第一问,“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在文章中出现两次。
第一次,“寒冷”是指故乡的寒冷,但“温暖”是指亲情体验及对故乡、亲人的那种情愫;第二次,在文章结尾,属于文章的升华部分,“寒冷”是指文学大家的作品受冷落,“温暖”是指虽受冷落,但他们依然坚守,给作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感觉到心灵上的温暖。
第二问,需要结合第二层含义及自身的体验来谈个人的感悟。
作答时要观点明确,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两重含义:①故乡冬季寒冷,却带给作者自由的身心体验和温暖的亲情体验,寄托着作者依恋故乡,思念亲人的温馨之情。
②创作出具有深厚品质的文学作品的大家,虽然在当今社会遭遇冷落,但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不炒作、不谋利,给作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让作者觉得亲切。
感悟: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回忆雨僧先生季羡林①雨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
作为他的受业弟子,我同其他弟子一样,始终在忆念着他。
②雨僧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
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
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
别人写白话,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
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文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
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
他能同青年学生来往,但又凛然、俨然,所以矛盾。
③总之,他是一个既奇特又矛盾的人。
④我这样说,不但丝毫没有贬义,而且是充满了敬意。
雨僧先生在旧社会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⑤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他几门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
他讲课认真、严肃,有时候也用英文讲,议论时有警策之处。
高兴时,他也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空轩》十二首就是其中之一。
这引得编《清华周刊》的学生秀才们把他的诗译成白话,跟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无伤大雅的玩笑。
他一笑置之,不以为忤。
他的旧诗确有很深的造诣,同当今想附庸风雅的、写一些根本不像旧诗的“诗人”,决不能同日而语。
他的“中西诗之比较”实际上讲的就是比较文学。
当时这个名词还不像现在这样流行。
他实际上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⑥他坦诚率真,十分怜才。
学生有一技之长,他决不掩没,对同事更是不懂得什么叫忌妒。
他在美国时,邂逅结识了陈寅恪先生。
他立即驰书国内,说:“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也许就是这个缘故,他在清华作为西洋文学系的教授而一度兼国学研究院的主任。
⑦他当时给天津《大公报》主编一个《文学副刊》。
我们几个喜欢舞笔弄墨的青年学生,常常给副刊写点书评一类的短文,因而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
我们曾多次应邀到他那在工字厅的住处——藤影荷声之馆去做客,也曾被请到工字厅的教授们的西餐餐厅去吃饭。
这在当时教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条看不见但感觉到的鸿沟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至今回忆起来还感到温暖。
⑧我离开清华以后,到欧洲去住了将近十一年。
回到国内时,清华和北大刚刚从云南复原回到北平。
雨僧先生留在四川,没有回来。
其中原因,我不清楚,也没有认真去打听。
但是,我心中却有一点疑团:这难道会同他那耿直的为人有某些联系吗?是不是有人早就把他看作眼中钉了呢?在这漫长的几十年内,我只在六十年代初期,在燕东园李赋宁先生家中拜见过他,以后就再没有见过面。
⑨在“十年浩劫”中,他当然不会幸免。
听说,他受过惨无人道的折磨,挨了打,还摔断了什么地方,我对此丝毫也不感到奇怪。
以他那种奇特的特立独行的性格,他决不会投机说谎,决不会媚俗取巧,受到折磨,倒是合乎规律的。
反正知识久已不值一文钱,知识分子被视为“老九”。
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我有意不去仔细打听,不知道反而能减轻良心上的负担。
至于他有什么想法,我更是无从得知。
现在,他终于离开我们,走了。
从此人天隔离,永无相见之日了。
⑩雨僧先生这样一个奇特的人,这样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人,是会受到他的朋友们和弟子们的爱戴和怀念的。
现在编集的这一本《回忆吴宓先生》就是一个充分的证明。
⑪他的弟子和朋友都对他有自己的一份怀念之情,自己的一份回忆。
这些回忆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观察事物和人物的角度和特点。
但是又不可能完全不一样。
因为回忆的毕竟是同一个人——我们敬爱的雨僧先生。
这一部回忆录就是这样一部既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
从这个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中可以反照出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⑫我是雨僧先生的弟子之一,在贡献上我自己那一份回忆之余,又应编者的邀请写了这一篇序,这两件事都是我衷心愿意去做的。
也算是我献给雨僧先生的心香一瓣吧。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二日(选自《季羡林小品》,有删改)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述评结合,既有对雨僧先生生平琐事的详细叙述,也有高度的评价、赞赏,二者相辅相成,自然流畅地表达了对雨僧先生的爱戴、怀念之情。
B.文章第⑤段写雨僧先生开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几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
C.作者认为《回忆吴宓先生》是一个饱含了弟子、朋友怀念之情的“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它能够反映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D.文章⑧⑨两段的回忆包含了很多作者的听闻和主观的揣测,并没有写到自己亲见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
E.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全篇详细地记述了作者在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生活琐事,细腻动人,含蓄深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错,目的在于说明他讲课认真、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