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创作方法、理论和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它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其他文学类学科的基础课程。
一、文学的定义和特征
1.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人类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形式的艺术性表达,诉诸于想象力和情感的一种创作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产物。
2.文学的特征
(1)艺术性:文学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2)虚构性:文学创作通常以虚构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呈现出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对独立的世界。
(3)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包括愉悦、悲伤、愤怒等。
(4)普遍性: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具有普遍性,能够触动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体验。
(5)多元性:文学包括多种文体和流派,以及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二、文学的分类
1.根据叙事方式的分类
(1)史诗:叙述英雄事迹和民族历史,常以韵文形式进行。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一、文学概论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文学概论的定义和意义2.文学的定义和特点3.文学概论的研究对象二、文学起源和发展1.文学起源的理论2.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关系和发展3.文学的历史演进和主要流派三、文学批评与文学评价1.文学批评的定义和分类2.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指标3.文学评价的标准和形式四、文学形式与文学体裁1.文学形式的概念和分类2.文学体裁的定义和特点3.不同文学体裁的研究与分析五、文学与社会1.文学与思想、文化之关系2.文学与社会政治之关系3.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六、文学与心理1.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2.文学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和作用3.文学创作与心理表现的关系七、文学与语言1.文学与语言之关系2.文学语言的特点和表现方式3.文学语言的变革与发展八、文学与艺术1.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2.文学中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手法3.文学的创新和实验性表达九、文学与个人1.文学与个人体验和情感表达的关系2.文学对个人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影响3.个人创作体验与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十、文学的意义与传统1.文学的传统与当代价值2.文学的文化传承和创新3.文学对人类认识的贡献和影响十一、文学的全球视野1.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创作与传播2.文学的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3.文学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和发展以上是文学概论复习的提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删减或拓展。
每个部分可以结合具体的文学理论和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以加深对文学概论的理解和掌握。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1.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
2.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3.文学的政治倾向性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4.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5.文学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间接性、精神性、超越性的特点。
二、解释基本概念:文学的倾向性;文学的形象性;文学的间接性1.文学的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首先,政治倾向性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表现。
其次,文学的政治倾向性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2.文学的形象性:形象性是指文学创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首先,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其次,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3.文学的间接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中的形象不具有直观性,它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中介,通过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三、问答题:1.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人的观念领域的反应,同时又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以及与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变革,所以,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2.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1)认识性。
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首先,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可以通过文学认识丰富的社会生活。
其次,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可以通过文学参悟生活的真谛。
第三,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可以通过文学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
文学概论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2、接受动机:由于期待视野的不同及期待视野的发展变化,在文学接受过程中,读者的动机是不一样的。
3、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
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它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
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做接受心境。
4、隐含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也就是说,是作者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者应该出现的读者。
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
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任务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6、净化: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另一重要标志,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的另一表现。
净化一语,最早见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在《诗学》中,他还进一步指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
我们认为,文学的净化就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概括的说,所谓净化,就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
7、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
具体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领悟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基于理解的体味;二是基于体味获取人生教益。
8、余味:就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
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态。
9、兴味: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文学: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是一种话语活动,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行为,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2、文学性:指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独特性质,是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它存在于文学语言的联系和构造之中。
文学性不存在某一部文学作品中,而是一种同类文学作品普遍适用的构造原则和表现手段,如结构、韵律、节奏、修饰等。
3、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规律性的总结,以哲学的方法论和宏观的视野对文学的创作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
4、模仿论: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上来说,它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在古希腊时期形成,主张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5、表现论(说):表现论文学观的一种。
表现论主张文学艺术是作家内心世界的表现,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主要代表人物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等人。
6、实用说:实用说”是一种出现很早、影响久远的文学观。
“实用说”的文学观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如中国古代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说、西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等都把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摆在首位,但它同时也注意到了文学的审美特点。
兴:一说比兴;另说激发感情的意思。
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人间百态群:切磋,社会交际怨:讽谏上级7、文学的机制:指的是与文学创作和传播有着直接关系的社会环节,比如作家的身份、作品的出版制度、文学研究评价体制以及读者群体的构成等。
8、互文性:互文性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文本理论,其继承了了结构主义的优点,并吸取了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破坏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强调于文本本身的断裂性和不确定性。
9、叙事话语:指称大大小小的各种叙事活动,一部小说、叙述一件事或一部叙事作品中的某个组成部分,都可以称作叙事话语。
10、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
它是抒情内容直接融入其中的、不同于普通话语系统的特殊语言组织形式,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
抒情话语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表现复杂微妙的主观感受过程。
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文学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A)活动。
– A. 艺术– B. 科学– C. 商业– D. 运动答案:A2.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是指(B)。
– A. 作者的思想– B. 故事中的事件发展– C. 文学作品的风格– D. 作品的结构答案:B3.下面哪个选项是文学创作的特点之一(D)。
– A. 忠诚于现实– B. 追求利润– C. 不关注读者反馈– D. 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答案:D4.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分为(C)。
– A. 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 B. 文学语言和商业语言– C. 实际语言和艺术语言– D.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答案:C5.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文学的基本类型(A)。
– A. 报告– B. 小说– C. 诗歌– D. 戏剧答案:A第二部分:问答题1.什么是文学?答:文学是通过语言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并以艺术形式创作出来的一种人文活动。
它涵盖了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形式,用于表达人类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思想。
2.文学作品的要素有哪些?答:文学作品包含多个要素,其中包括人物、情节、主题、语言等。
人物是作品中的角色,情节是故事中的事件发展,主题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语言是作品的表达方式。
3.文学作品的分类有哪些?答:文学作品可以根据形式来分类,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
另外,还可以根据内容来分类,比如科幻文学、爱情文学、历史文学等。
4.文学作品的价值是什么?答:文学作品具有多重价值。
首先,它可以带给读者美的享受,通过艺术形式展现出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文学作品可以启发读者的思考,引发对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思考。
最后,文学作品也可以传递文化和价值观,帮助读者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文化。
5.如何欣赏文学作品?答:欣赏文学作品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首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中,尽量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其次,要注意作品的形式和语言,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
最后,可以从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共鸣,思考和个人经历的联系,并与他人交流、讨论。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文学: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是一种话语活动,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行为,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2、文学性:指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独特性质,是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它存在于文学语言的联系和构造之中。
文学性不存在某一部文学作品中,而是一种同类文学作品普遍适用的构造原则和表现手段,如结构、韵律、节奏、修饰等。
3、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规律性的总结,以哲学的方法论和宏观的视野对文学的创作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
4、模仿论: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上来说,它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在古希腊时期形成,主张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5、表现论(说):表现论文学观的一种。
表现论主张文学艺术是作家内心世界的表现,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主要代表人物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等人。
6、实用说:实用说”是一种出现很早、影响久远的文学观。
“实用说”的文学观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如中国古代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说、西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等都把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摆在首位,但它同时也注意到了文学的审美特点。
兴:一说比兴;另说激发感情的意思。
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人间百态群:切磋,社会交际怨:讽谏上级7、文学的机制:指的是与文学创作和传播有着直接关系的社会环节,比如作家的身份、作品的出版制度、文学研究评价体制以及读者群体的构成等。
8、互文性:互文性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文本理论,其继承了了结构主义的优点,并吸取了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破坏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强调于文本本身的断裂性和不确定性。
9、叙事话语:指称大大小小的各种叙事活动,一部小说、叙述一件事或一部叙事作品中的某个组成部分,都可以称作叙事话语。
10、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
它是抒情内容直接融入其中的、不同于普通话语系统的特殊语言组织形式,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
抒情话语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表现复杂微妙的主观感受过程。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精品文档文学概论第三章1.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文学理论所把握的不是这四个要素中孤立的一个要素,而是四个要素构成的整体活动及其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
2.劳动说作为文学起源的种种学说之一,它认为劳动对于文学活动的产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3.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在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论述的重要问题。
从根本上说,文学生产随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要受其他意识形态生产的影响,并且又可以对物质生产等领域产生反作用。
但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甚至也不是直接关联的,其相互影响往往有着中介环节,所以在发展上可以不同步,这就是所谓的“不平衡关系”。
它的具体表现有两种典型状况:一是某种艺术类型在后来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反而衰落了,如古希腊时高度繁荣的神话、史诗,成为后代不可企及的范本;二是落后的地区,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可能超越经济发达的地区,如 19 世纪的俄国文学比英、法文学并不逊色,而俄国是欧洲的经济落后地区。
4.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
5.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经济因素,是对文学发展起最终支配作用的因素。
但这个最终支配性因素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
恩格斯在给约·布洛赫的信中指出,如果将这种最终决定性因素说成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就会将唯物史观变成了一种空话。
文学发展在最终意义上是受经济制约的,但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发展变化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学发展的动因可以粗略地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其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意识形态的变革往往首先表现在政治等领域中,正值意识形态的变革,又进一步对文学意识形态提出相应的变革要求。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一、文学的审美性1、*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2、*文学概论有哪几论:本质论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活动论3、*艾布拉姆斯所说的四要素/ 如何理解四种文学观念①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②四种文学观念:模仿说(作品与世界)、表现说(作品与艺术家)、实用说(作品与欣赏者)、客观说(作品本身)A、模仿说(文学与世界、社会生活的关系,中国古代“感物说”)a、特点:主张文学是社会现实的模仿,认为文学的成功取决于作家的理性力量,坚持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决定语言、形式,强调阅读者要全力理解作者的原意。
b、模仿: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师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示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基础。
c、亚里士多德:模仿不是指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摹。
文艺所描述的应该是可能发生的而不是已经发生的事情。
不排斥想象和虚构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
B、实用说(西方世界主要审美态度):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教化的手段。
a、特点:主张文学的根本在于服务于现实的功利需要,文学的成功取决于作家的现实关怀,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决定语言的形式,读者阅读是要全力实现作者的原意。
b、代表:①孔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②古罗马,贺拉斯“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C、表现说(中国:“诗言志”“诗缘情”,西方:18世纪末随着浪漫主义运动兴起)a、特点:强调文学表现自我情感,认为文学的成功来自作家的情感、想象力与天才;文学作品的情感而不是思想具有决定地位。
文学阅读是要全力理解作者的原意。
b、中西表现论的不同:①西方作品情感抒发比较直接,中国古诗情感抒比较隐晦。
②西方突出强调作者的决定作用,中国坚持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文学概论考试专用
《文学概论》一、判断题1. 艺术构思是整个文学创作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在头脑中把生活素材转化为整体内心形象结构的思维过程。
(对)2.作家笔下的世界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理解并根据这种理解进行重新创造的结果。
(对)3. 在现代叙事作品中,情节构成的几个要素不一定都齐全,而且在叙事中还往往会颠倒它们的顺序。
(对)4.一般说来,阅读身份主要是在现实的阅读活动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因而读者在进入实际阅读活动之前所具有的原来身份,不会在文学阅读中起重要作用。
(错)5.一个事件在叙述中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对)6. “灵感”作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超常的心理状态,在其偶然性的表面现象中,存在着必然的因素。
(对)7.形象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
(错)1. (对)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出现的不少文学理论著作中的分类意义重要,影响深远,首先是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了文体问题。
2.(对)阅读在现实的意义上是功利的、有目的的,因此有时他人的立场也会在阅读中产生意义。
3.(对)随着文学创作的不断尝试以及文学观念的逐步变化,情节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如情节的淡化,内化等。
4.(对)艺术积累、艺术构思、艺术表现三个阶段既彼此衔接,又常常是相互交错、相互渗透的。
5.(对)文学艺术在表现人类普遍情感的时候必须以独特的主观态度来表现。
6.(错)文学接受活动是“努力恢复原有的”信息的过程,这就说明在接受过程中不需要个人经验的介入。
7.( 错)我国古典小说理论主要是人物中心论。
8.( 错)作者就是创作某一文学作品的作家本人。
二、填空题1.在文学语言陌生化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写作技巧,如比喻、借代、对比、夸张等。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与(借喻)等几种。
2.历史上对文化的解释中贯穿着一个核心意义,即文化是(人)的文化,(人的意义)是文化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3.在西方,对文学的分类是由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2、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 ----- --------→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是明喻;兴其实是暗喻.."虚静"说老子道德经里最早提出"虚静": "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庄子·大宗师: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 "虚静"..庄子认为只有达到虚静;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神思"说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滋味"说钟嵘最早以 "滋味"论诗:"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物感"说毛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嵘诗品: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妙悟"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沧浪诗话"童心"说"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李贽:焚书卷三童心说"性灵"说袁枚随园诗话:"诗者;人之性情也.." "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 "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神韵"说王士禛提倡神韵说;要求诗歌"天然澄淡"、"风神韵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强调"兴会神到"、"得意忘言".."出入"说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西方文论:亚理斯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荣格"原型"说、"投射"说、克罗齐"直觉"说3、文学社会学孟子"知人论世"说丹纳三因素说: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着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4、文学符号学5、文学价值学6、文学信息学7、文学文化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论1、康德18世纪德国着名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主要着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0判断力批判 1790审美判断趣味判断:无利害感;没有概念的普遍性;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没有概念的必然性2、黑格尔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主要着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美学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3、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着作: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人本主义人类学原则;坚持反映论和审美意识的观点..但没有看到社会实践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二、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1、文学活动论人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艺术是人的精神性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是"人学"2、文学反映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艺术生产论艺术生产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只有产品进入资本运作过程中;作家的劳动才是艺术生产..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特殊性的一面:文学的审美特征5、艺术交往论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做为活动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第一节、文学活动及其构成一、世界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文艺摹仿说基本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或世界的摹仿..文艺摹仿说起初是在人对动物行为的摹仿上来立论的..如德谟克利特..西方传统:柏拉图:宇宙间的三类事物:理式;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镜子、艺术等艺术与理念世界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摹仿的摹仿"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诗学:"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中国传统:周易o系辞下"观物取象":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荆浩:五代大画家荆浩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叶燮:原诗中说:"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二、作者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1、中国传统"诗言志"说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荀子·乐论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白居易与元九书:诗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感伤诗"是"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2、西方传统★表现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文学表现与日常表现的区别:文学表现要经过深思熟虑苏珊·朗格:"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是情感;但并不是像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正在大哭或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艺术家将那些正常人看来混乱不整和隐蔽的现实变成了可见的形式;这就是将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三、作品作品与现实的差异: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形式主义文论1.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 "文学性""陌生化"效果强调作品的形式之于作者的意义2、英美新批评兰塞姆创造了一个术语: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3、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注重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共时与历时/横组合关系与纵组合关系/ 语言与言语/代码与信息/能指与所指/秩序与序列等四、读者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姚斯走向接受美学: "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伊瑟尔:提出"隐含的读者" ;开启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都已设定了阅读对象;这些对象需要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召唤五、文学活动是一个交往结构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文学活动四要素的交往性:马克思:"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中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这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系;表现为互不可缺.."哈贝马斯:"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第二节、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活动与文学活动一、人类活动的性质1、生命活动:动物性的一面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id对理性的"自我"ego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2、生活活动:自觉意识的一面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从发生学层面看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发展、延续的基础从认识论层面看生活活动:马克思主义:从主客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人的生活活动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产生前提..1、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动物对事物感觉的角度是单一的:生命本能的人的感觉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是多样化的:功利的、伦理的、道德的、诗意的人的活动的多种意义:经济技术、革命实践、审美创造2、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达到了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3、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人在审美王国和诗意世界中体悟自身的价值三、文学活动的地位人类活动系统: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精神活动的分类:人脑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来分:1、理论性或认识性的精神活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2、宗教性或幻想性的精神活动3、伦理性或意志性的精神活动:道德意识;伦理观念4、审美性或情感性的精神活动:艺术;文学精神活动与经济基础关系来分:1、非意识形态的精神活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某些领域;如逻辑学和语言学2、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观念性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恩格斯称之为"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仪式发生说认为文学活动的发生起点是巫术仪式..英国人类学家詹.乔.弗雷泽 :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巫术有两条原理"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宗教发生说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点集中表现在欧洲中世纪..赫尔德:诗歌情感同宗教神秘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格罗塞 :艺术的起源:追求情感表达就是艺术的目的..实践活动追寻外在目的;审美活动以情感表达为内在目的;游戏介于二者之间.. 格罗塞把艺术也当成一种宗教..★游戏发生说认为文学源于游戏或本质上就是游戏..康德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换言之;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斯宾塞、席勒:"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动物的游戏局限在身体运动的方式;而人还有想像力的游戏;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游戏冲动创造了一个活的形象..德国学者谷鲁斯: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劳动说文学发生根本原因的揭示该派认为劳动是文学产生的原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中考证了舞蹈动作来自采集种子的劳动活动..二、文学的发展1、文学活动发展的动力和原因的探讨★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黑格尔的理念:文艺发展不过是作为世界本原的理念idea对文艺产生了不同作用而已..文艺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有由精神外化为物质形态再返回精神的自生长的要求;理念运动的不同阶段就有不同艺术类型来表现它..★弗莱 :循环动因文学的发展的内在动因与自然界四季"循环"一样;春天对应为喜剧;夏天对应为传奇;秋天对应为悲剧;冬天对应于缺乏正面目标的讽刺文学;★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学:从一百多个俄罗斯神话与民间故事分析出三十一种功能;各个不同的民间故事无非是这三十一个功能不同组合下呈现的不同样式..★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俄狄浦斯神话流传中形成了不同变种;不同"版本";它们都体现出大体相似的"主题";即"过分强调人的血缘关系与过低估价人的血缘关系"的矛盾..该神话的不同变种无非是由同一些纸屑组合成了不同图像..2、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并不是文学发展的惟一的因素;上层建筑一些观念以及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等往往有更直接影响;经济因素只是在最终的意义上作为文学发展的根源性的、最基本的因素;3、马克思指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平衡关系: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第一节、文学的含义一、文学概念三义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才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美的艺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书法、电影折中义文学:介乎两者之间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如一些政论散文..二、文学作为文化在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文学通常被作为一般文化形态即广义文学看待..1、魏晋前;文学泛指一切文章"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文学、德行、言语、政事为孔门四科;诗有多方面作用;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2、古希腊未产生一般文学概念;只有文学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演讲术、悲剧等..文学 literature :14世纪自拉丁文litteratura和litterae引进三、文学作为审美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在中国大致完成与魏晋时期;在西方完成于16-18世纪;成为特殊审美形态..1、中国魏晋时期;宋文帝"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文史正式分家..曹丕典论o论文:"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陆机:"诗缘情"钟嵘:"滋味"刘勰:"情者文之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萧统、萧绎、沈约:声律等方面的努力2、西方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查里斯·巴托把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 fine art之中;手工艺、科学不再是"艺术";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在创作上对审美的追求;四、文学作为惯例1、惯例;在这里是指人们在使用文学概念时;有意无意遵循或建立的某种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的规范..2、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像、虚构和情感等特性;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如..威廉斯便条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1、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商品意识形态 .."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2、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3、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4、文学审美事件与意识形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1无功利与功利无功利disinterested;又译无利害;指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审美的无功利性disinterestedness表现在;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地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interestedness;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2形象与理性审美形象的含义及特征:艺术形象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像、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 ;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 ..审美形象与艺术直觉:形象在直觉的瞬间真正活现出来; 直觉是主体对于对象的不依赖概念而获得的瞬间领悟;审美直觉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文学中的理性:理性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所构成的思维过程;与形象方式相对;形象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形象又依赖于理性的力量;艺术形象本身蕴含着某种理性;理性使艺术形象服务于特定时代的人类生活;形象与理性小结文学的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了文学是形象的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文学蕴含某种理性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表现为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在深层具有某种理性3情感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态度审美情感的特征: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 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与审美无功利、审美形象相互渗透;并通过它们而显现文学也是认识的:文学不仅表达主观情感评价;而且也表达客观理智认识;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必然包含认识因素;情感与认识小结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文学的情感性和认识性应当联系起来考察4小结文学具备审美与意识形态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这种双重属性存在于其特有的具体语言组织所形成的话语蕴藉之中;通过话语蕴藉显现出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语言活动..。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定义与特点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
2. 文学的特点:言语性、创造性、审美性、社会性、情感性、历史性、综合性等。
二、文学的分类1. 根据形式分类:散文、诗歌、戏剧等。
2. 根据内容分类:文学作品可以分为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
三、文学的发展阶段1. 原始文学:口头文学、神话、传说等。
2. 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希腊罗马古典文学等。
3. 中世纪文学:骑士文学、宗教文学等。
4. 文艺复兴文学: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等。
5. 近代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等。
四、文学流派1. 古典主义: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精神、规范和形式为准则。
2. 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感情、想象和自然。
3. 现实主义:注重描写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
4. 自然主义:研究人的本性、环境对人的影响。
5. 象征主义:强调象征和寓意。
6. 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学形式和主题进行颠覆和创新。
7. 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社会、文学和文化的种种问题。
五、文学理论1. 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2. 形式主义: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意义构成。
3. 修辞学:研究文学语言的修辞特征和修辞手法。
4. 印度诗学:又称考试齐拉善论,强调文学作品的修饰和词藻。
5. 文学批评:根据文学作品的要素和价值进行评判。
6. 话语分析: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和符号的构成和意义。
六、文学批评方法1. 形式主义批评: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意义构成。
2.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3. 修辞学批评:研究文学语言的修辞特征和修辞手法。
4. 印度诗学批评:又称考试齐拉善论,强调文学作品的修饰和词藻。
5. 文化批评:从文化视角分析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作用。
6. 心理批评:研究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
七、文学作品分析1. 作品内容:主题、情节、人物、环境和情感等。
文学概论考试必备知识点
名词解释1艺术真实:所谓艺术真实是指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写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
(158)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①、内蕴的真实,所谓的“内蕴”是指“本质”,用我们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术语来说就是“神似”(“神”指的是事物内在的生气,精神和种韵)②、假定的真实。
(艺术情境,外在特征)如果说表现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的东西,是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那么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的外在特征。
2、与科学其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①、主观的真实,文学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人生关注的立场上看待客体世界的,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②、诗艺的真实艺术真实不同于科学真实还在于它的诗艺性,科学的真实讲究实证性,精确性,一是一,二是二,艺术真实则讲究艺术技巧,即“诗艺”。
2,典型化:在汉语中,它的原义是指铸造用的模子,与“模范”的含义很接近,是指一类事物的样板。
我们常说的“某某同学是一个好典型”就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的。
但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术语,典型概念来自于西方文学理论。
它是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的意思,它强调的是形象的概括性与普遍性。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①、类型说(17世纪以前)--贺拉斯。
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②、个性说/特征说(18世纪以后)--希尔特③、典型说(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
2、文学典型有哪些美学特征呢?第一,典型人物具有“整体个性”的特点第二,典型人物能体现深广的社会历史蕴涵。
3文学文本笔记或文本的原意是指一部文学作品书写或印刷的形式,即文学作品的物理印刷品或制成品。
但是在具体运用中,现代批评家们使用的文本概念已不限于文学的或书写的文本了,而是泛指一切具有释意可能的符号链,不管其是否由语言组成。
这种广义的泛文本,几乎囊括了各种有待于接受主体从中读出某种意义的符号对象,与这相比,作为文学理论术语的文本反倒成了一种狭义的用法。
大学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范围及精细资料含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判断、选择题1、文艺学:广义:文学学,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狭义:就是指文学理论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一)对象——文学的普遍规律,即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等。
(其中有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二)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注释:文学活动发展论一一研究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的特征。
(纵向)文学活动本质论——从总体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横向)文学创作论一一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作品构成论一一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文学接受论一一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3、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4、文学活动的构成,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需要理解)第一,世界;①内涵:世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即自然万物和社会的历史与现实。
②主要学说:摹仿说(再现说):文学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摹仿和再现。
西方:柏拉图:艺术摹仿理念片类事物:永恒不变的理念、呈现为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镜中的映像和艺术品中描写的故事等;三个层次的世界:理念世界—一现实世界(感性世界)——艺术世界。
艺术世界摹仿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摹仿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艺术摹仿现实并再现现实也把艺术称作“摹仿”。
中国:没有西方那么发达,但对世界也有不同程度和不同侧面的强调。
陆机《文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司空图:“思与境偕”;王夫之:“情景”之论;王国维:“意境说”摹仿者摹仿的对象:一、“行动中的人”。
文学概论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复习重点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地文学样式.......................。
深入细致地人物刻画,完整复杂地情节叙述,具体充分地环境描写3、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地文学体裁...........................。
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4.文本——由作者写成而有待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5.文本的基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一)文学话语层面。
指文学本文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
特点如下:内指性,心理蕴含性,阻拒性,妥帖性](二)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话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即“合情合理”)个别和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我们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其特征有二:一是特征性,即外在形态生动、具体、独特,内在本质深刻丰富。
总之,从整体到局部都很独特;二是有艺术魅力,能吸引读者。
典型魅力是由它的符合生活本质的真实性、富于独创的新颖性、包含着作家真情实感的诚挚性、内涵挖掘不尽的蕴藉性造成的。
7.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境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终审稿)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二、文学作品的基本题材: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2.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浓缩的反应现实生活,集中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3.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着作、论文、应用文章。
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书写真实感受。
5.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三、文本: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特点: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还有:(1)文学言语内指性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2)文学言语心理蕴含性(3)文学言语阻拒性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
四、文学意蕴三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艺术至境三美神:文学典型、文学意象、文学意境五、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1、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
2、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3、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4、文学的超越性就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与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5、文学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间接性、精神性、超越性的特点。
二、解释基本概念:文学的倾向性;文学的形象性;文学的间接性1、文学的倾向性:就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首先,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就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表现。
其次,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2、文学的形象性:形象性就是指文学创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首先,形象性就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其次,文学形象就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3、文学的间接性:就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中的形象不具有直观性,它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中介,通过读者的想象与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三、问答题:1、为什么说文学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人的观念领域的反应,同时又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以及与其她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与变革,所以,文学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2、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与实践性。
(1)认识性。
认识性就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与精神世界的特性。
首先, 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可以通过文学认识丰富的社会生活。
其次,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可以通过文学参悟生活的真谛。
第三,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可以通过文学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
(2)倾向性。
倾向性就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首先,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就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表现。
其次,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倾向性应当从场面与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3)实践性。
实践性就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首先,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
其次,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
第三,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通过改变人的精神与观念间接实现。
3、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审美属性,具体表现为情感性、形象性与超越性。
(1)情感性。
情感性就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首先,情感性就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其次,情理交融就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2)形象性。
形象性就是指文学创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首先,形象性就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其次,文学形象就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3)超越性。
文学的超越性就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与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首先体现为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
其次体现为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
第三体现为对人自我的超越。
具有认识性、倾向性与实践性。
4、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什么特点?文学与其她艺术的区别在于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具有间接性、精神性、韵律性。
(1)间接性。
间接性就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2)精神性。
精神性就是指文学具有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的特性。
(3)韵律性。
韵律性就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美与声韵美的特性。
5、谈谈您对文学性质的理解。
在人类活动的构成中,文学就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经济基础之上、并未经济基础服务的观念性上层建筑,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认识性、倾向性与实践性。
与其她意识形态区别,文学属于艺术领域,就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意识形态,具有情感性、形象性与超越性。
而文学与其她艺术的区别,则在于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具有间接性、精神性、韵律性。
第二章课后习题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就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①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就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
作为实践活动,文学创作探索伦理问题,其核心就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并激发人的丰富情感。
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饱含真情实感的形象“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呈现美的境界,体现为“文体升华”。
总而言之,真善美即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
②真善美就是文学创造活动中“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它们相互融通,属于人类三个根本的精神世界:认识、伦理与世界。
③“真”就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就是与“善”“美”共生共存的审美化的真实;“善”就是高尚的品格与利她的取向,求真就是尚善的基础,没有真,善就流于无历史内容的虚伪的“爱的呓语”;真与善的表现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在追求真与善的同时,还要完成美的创造;作为文学创造的审美追求,“善”就是其价值结构的核心,不就是善的就不可能就是“美”的,并且“善”与“美”的存在与呈现都要以“真”为根据与基础。
④因此,真善美及其统一便构成了文学创造审美追求的价值追求。
2、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①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A、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与感悟;艺术真实就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B、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
艺术真实就是主观的真实、诗意的真实。
②A、一切现实中存在的与历史上出现过的事物与现象,都就是生活真实,包括一些假象。
生活真实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则就是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内蕴(本质及其必然性)的揭示,作为自己求“真”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在其创造的假定性的情境之中。
因而,艺术真实就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体现着主体对生活的能动性认识与把握。
B、就揭示与表现客体世界内蕴的价值追求而言,文学创造与科学活动就是相通的;但就是科学活动讲求客观性。
文学创造的认知则具有浓厚的主观性(主体性),即追求建立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的真实。
与讲求实证性、精确性的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就是作家“诗艺”性创造的产物,因而极富情感的感染力与心灵的震撼力。
3、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一段话作出评述。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就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鲁迅语)①艺术概括就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与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②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所提供感性形态的假定性情境,就是与社会生活的个别性、偶然性相联系的;而它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蕴,特别就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又就是与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必然性相联系的;④艺术概括所发掘与表现的普遍性能创造巨大的艺术效应;⑤艺术概括就是以对特殊的即富有特征的事物的观照与描述为途径的,即从个别到一般;同时作家还要对这些事物加以提炼、加工与改造,即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⑥这一内在矛盾在文学创造中就是通过艺术概括的手段达到对立统一的,换句话说,艺术概括就是创造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
鲁迅的这段创作谈道出了艺术概括的基本内涵。
6、为什么说人文关怀就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您对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①人文关怀就是一种崇尚与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人的一切精神创造都就是从人的需要出发的价值活动,体现着人的尺度与目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就成为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因而作为文学创造的审美追求,人文关怀从来就就是也应该就是文学创造的永恒主题,必然成为其尚“善”的价值取向的核心,即终极价值追求。
②“真”就是“善”的价值根据,“善”就是“真”的价值取向,作家就是在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认识与描述中寄寓人文关怀的,因而其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情关注,同历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
两者您中有我,我中有您,或者换一种说法:“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维度”,就是“真”与“善”两个价值取向的交汇;文学作为审美创造的自由空间,作家完全有权利而且能够在不同的历史理性视点上去展现人文精神;文学的价值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真善美固然需要历史理性的支撑,然而作家各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历史理性又就是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巨大的意蕴空间,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完全有权利依据自己的艺术个性让人文精神在特定的历史视点上展现;单一历史视点的强调,不仅违背艺术规律,有时还会导致对人文精神的伤害;文学就是人文领域,理应多一点向真向善向美的人文情怀的倾注,烧夷弹非艺术非审美视点的理性主义的偏执。
7、谈谈审美理想的含义与作用。
①审美理想也称美的理想,就是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社会实践与审美活动中形成的、由个人审美经验与人格境界所肯定的、融合了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关于美的理想观念或范型。
审美理想的形成深受文化传统、社会语境与阶级身份的影响,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与阶级特征;审美理想又与个体的秉性、经历与修养密切相关,因此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
②审美理想的特征:审美理想就是以理念形式存在的鉴赏的原形与最高典范;就是直观形象与理性观念的结合;就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③作用或功能:审美理想就是作家进行审美评价的最高标准。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一切,美或丑,崇高或卑下,悲或喜,都需要审美理想的观照,也不管就是否自觉,作家创作总离不开审美理想的引导与调节;审美理想对生活的这种观照与评价功能特别体现在作家对生活丑的艺术表现中,只有在审美理想的照耀与穿透下,才能否定丑的同时确证美。
8、阐释“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①“内容形式化”体现为内容的有序组织与游行呈现,作家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艺术话语,把在艺术构思中产生的“作品的轮廓”外化或物化为艺术文本“形式内容化”体现了形式生成作用。
内容因此而深化或升华而产生审美新质,作家可以利用语言手段,让文学语言偏离习惯性语言,从而更新人们的经验而获得一种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