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地质调查作业细则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是为了规范和指导矿井地质工作的进行,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
本细则适用于各类矿井地质工作,包括矿山地质调查、矿山地质勘探、矿山地质监测等环节。
二、任务目标本次矿井地质工作的目标是全面了解矿井地质情况,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标如下:1. 收集和整理矿井地质资料,建立完整的地质数据库;2. 进行矿井地质调查,确定矿井地质构造、岩性、断裂和褶皱等情况;3. 进行矿山地质勘探,探明矿床的规模、品位、储量等重要参数;4. 进行矿山地质监测,及时掌握矿井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
三、工作内容1. 收集矿井地质资料收集矿井地质资料包括但不限于矿山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勘探报告、地质监测数据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建立完整的地质数据库,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 矿井地质调查根据矿井地质调查方案,采取地面观察、野外勘探、地质钻探等方法,对矿井的地质构造、岩性、断裂和褶皱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地质剖面测量、岩石采样、地质构造解析等,通过这些工作,全面了解矿井的地质情况。
3. 矿山地质勘探根据矿山地质勘探方案,采取地面地质勘探、地下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探明矿床的规模、品位、储量等重要参数。
勘探内容包括岩石采样、地球物理测量、地下钻探等,通过这些工作,为矿井的开采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4. 矿山地质监测通过对矿井地质灾害的监测,及时掌握矿井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预警和控制措施。
监测内容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震监测、岩层位移监测等,通过这些工作,确保矿井的安全运营。
四、工作流程1. 制定矿井地质工作计划根据任务目标和工作内容,制定矿井地质工作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2. 收集矿井地质资料组织人员对矿井地质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完整的地质数据库。
3. 制定矿井地质调查方案根据矿井地质工作计划,制定矿井地质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的区域范围、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引言概述:矿井地质工作是矿山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矿山的开采效率和安全生产。
为了规范矿井地质工作,提高矿山开采效率和安全性,制定了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的内容和要求。
一、矿井地质勘查1.1 矿井地质调查:对矿井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包括矿层赋存情况、煤层倾向和倾角、煤层厚度、煤质等信息。
1.2 矿井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手段,获取矿井地质信息,包括地质构造、断层走向、矿层变化等数据。
1.3 矿井地质预测:根据矿井地质勘查和勘探结果,对矿井地质条件进行预测,为后续的开采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矿井地质监测2.1 矿井地质监测点设置: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和开采情况,合理设置地质监测点,监测矿层变化和地质灾害情况。
2.2 矿井地质监测频次:制定地质监测计划,确定监测频次和内容,及时掌握矿井地质变化情况。
2.3 矿井地质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编制监测报告,提出合理的处理建议。
三、矿井地质预警3.1 矿井地质灾害预警:根据地质监测结果,及时预警矿井地质灾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3.2 矿井地质变化预警:对矿井地质条件变化进行预警,及时调整开采方案,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3.3 矿井地质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矿井地质预警机制,提高对矿井地质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四、矿井地质信息管理4.1 矿井地质数据采集:对矿井地质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建立完善的地质信息数据库。
4.2 矿井地质信息共享:促进矿井地质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推动矿山管理水平提升。
4.3 矿井地质信息安全:加强矿井地质信息安全管理,确保地质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五、矿井地质工作质量评估5.1 矿井地质工作评估指标:建立矿井地质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地质工作进行评估。
5.2 矿井地质工作质量检查:开展矿井地质工作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工作质量。
5.3 矿井地质工作总结:对矿井地质工作进行总结和经验分享,不断提升地质工作水平和效率。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引言概述: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是指在矿井地质工作中,为了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指导原则。
这些细则包括了矿井地质调查、勘探、预测、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正文内容:1. 矿井地质调查1.1 勘查范围确定:确定矿井地质调查的范围,包括矿区边界、地质构造、矿床分布等。
1.2 采样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包括钻探、采矿、地质剖面等,以获取准确的地质数据。
1.3 地质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地质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地层、岩性、矿床性质等,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2. 矿井地质勘探2.1 勘探技术选择:根据地质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勘探技术,如地震勘探、电磁法勘探等。
2.2 勘探点位确定:确定勘探点位,包括钻孔位置、测量点位等,以获取更详细的地质信息。
2.3 勘探数据处理:对勘探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包括地震剖面解释、地质模型构建等,为矿井设计提供依据。
3. 矿井地质预测3.1 矿床预测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矿床预测方法,如地质统计方法、地球物理方法等。
3.2 矿床预测参数确定:确定矿床预测的参数,包括矿床规模、矿石品位等,为矿井规划提供依据。
3.3 矿床预测结果评估:评估矿床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矿井开发提供指导。
4. 矿井地质评价4.1 矿井地质条件评价:评价矿井地质条件的优势和不足,包括地质构造、岩性、矿床分布等。
4.2 矿井地质风险评估:评估矿井地质风险,包括地质灾害风险、矿床变质风险等,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4.3 矿井地质资源评估:评估矿井地质资源的潜力和价值,为矿井的经济效益提供指导。
5. 矿井地质监测5.1 监测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地下水位监测、地震监测等。
5.2 监测参数确定:确定监测的参数,包括地质应力、地震活动等,为矿井安全监测提供依据。
5.3 监测结果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为矿井安全管理提供支持。
路线地质调查工作细则
1路线地质调查(找矿)概念目的
▪ 根据有色地质工作的特点和实际,路线地质调查 和路线地质找矿的概念是指一项在找矿有望地区, 或有望矿床外围初期勘查阶段时,用比较稀疏的 地质路线对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地质问题进行系统 地质观察和研究的工作。
▪ 其目的是在勘查工作初期,应用较少的野外工作 和时间,尽快和有效的对调查区成矿地质条件进 行实地调查和论证,并进行矿产远景评估和优选 可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的矿点和区段。
▪ 9、通过路线地质调查,提交的文字报告中应对调查区段的 地质背景、矿体、矿化体、蚀变体的大致分布规模、成矿因 素、找矿方向有明确的概念,并提出可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 的远景地段和进一步工作的设想。
5、提交成果
▪ 1、阶段性路线调查外业工作完成后应在一周内提 交实际材料图及文字小结。
▪ 2、路线调查外业全部完成后,应在各项测试结果 报出后一个月内提交下列成果:
路线地质调查(找矿Y2008-01
路线地质调查(找矿)工作
▪ 是在找矿概查阶段常用的地质调查找矿工作 方法之一。
▪ 在以往该项工作的实施中,由于没有明确的 规范,存在一定的问题,为统一认识,统一 方法要求,需进一步明确该项工作方法要求, 以便在今后的找矿工作当中更好的发挥其作 用。
在以往该项工作的实施中由于没有明确的规范存在一定的问题为统一认识统一方法要求需进一步明确该项工作方法要求以便在今后的找矿工作当中更好的发挥其作根据有色地质工作的特点和实际路线地质调查和路线地质找矿的概念是指一项在找矿有望地区或有望矿床外围初期勘查阶段时用比较稀疏的地质路线对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地质问题进行系统地质观察和研究的工作
2、路线地质调查的种类和图件
▪ 按地质调查路线在区内布置的特点可划分两种: (1)由单条调查路线构成的线性路线地质调查; (2)由多条调查路线构成的面性路线地质调查。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一、引言矿井地质工作是矿山开采前的重要环节,它对于矿山的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制定矿井地质工作的实施细则,以确保矿井地质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二、目的本实施细则的目的是:1. 确定矿井地质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要求;2. 规范矿井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3. 提高矿井地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4. 保障矿山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范围本实施细则适合于所有矿山的地质工作,包括勘探、测量、地质调查、地质预报等环节。
四、组织和管理要求1. 矿山应设立地质工作部门,负责矿井地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2. 地质工作部门应具备一定的技术力量和设备,以满足矿井地质工作的需要。
3. 矿山应制定矿井地质工作的年度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4. 矿山应建立健全的地质工作档案,记录和归档矿井地质工作的相关资料。
五、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1. 勘探工作:a. 根据矿山开采规模和矿石储量,确定勘探的范围和深度。
b. 采用适当的勘探方法,如钻探、采样、地球物理勘探等,获取地质信息。
c. 对勘探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制定地质模型和预测矿藏分布。
2. 测量工作:a. 采用精确的测量设备和方法,对矿井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进行测量。
b. 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制作地质图和剖面图。
3. 地质调查工作:a. 根据矿井开采的需要,对矿井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调查。
b.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制定地质调查报告。
4. 地质预报工作:a. 根据地质调查和勘探结果,对矿井的地质灾害和地质变形进行预测和预报。
b. 制定相应的预防和管理措施,确保矿山的安全开采。
六、质量和效率控制1. 矿山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矿井地质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2.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提高矿井地质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定期对矿井地质工作进行评估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七、安全和环保要求1. 矿山应制定矿井地质工作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地质工作人员的安全。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二、1:10000地质填图(一)工作方法1.1:10000地质草测采用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进行。
观测点插统一编号的小红旗作标记,点线密度不作具体要求,地质点密度为20-40个/km2(其它比例尺工作要求见下表),以能合理控制主要地质体为目的.对矿化、构造蚀变带等重要地段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密,以准确反映其特征。
2.观测点用半仪器法交汇于手图上,并按观测点的地质意义实地勾绘成图,在地质、构造线转弯处要定点控制。
3.填图中,对较难辩认的岩石、矿石及其它构造现象须及时采集标本进行鉴定或研究,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应做素描或照相.4.对重要的地质体、构造、接触带、含矿层、矿化蚀变带等须沿走向追索,必要时采用槽探工程予以揭露。
5.填图时,对大于20米的地质体应标绘于图上,对小于20米具有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6.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观察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尽描述、重点突出,充分收集第一性资料。
其内容及格式见附录7.地质点的分布应均匀地布设,但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野外记录要求单点描述,不得合并。
8.每天外业工作结束后,须及时校对记录和手图,对采取的各种样品及时核对、登记外送,完成手图着墨、转点以及野外记录本中所有数据的着墨工作。
9.要加强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和地质清图的日常整理,及时着墨.同时,要在地质图上编绘主要地质剖面图。
10.要加强地质填图的室内整理工做,特别是文字记录补正、图件整饰着墨等。
11.编写地质填图总结。
其内容如下:(1)概况a.目的任务b.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c.以往地质工作评述d.完成实物工作量(2)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3)测区地质a.地质b.构造c.岩浆岩d.变质岩e.围岩蚀变f.矿床(4)结语a.主要成果b.存在问题c.进一步工作建议(二)地质填图质量1.野外地质记录质量(1)记录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记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工程地质调查工作方案模板
工程地质调查工作方案模板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XXX工程地质调查项目地点:XXX地区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XXX地区,是一个XXX规模的工程项目。
由于地质情况复杂,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工作。
二、工作目标1. 了解项目区域地质构造及地质地貌情况;2. 掌握项目区域的岩石、土壤、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3. 分析项目区域地质环境对工程施工的影响;4. 提出工程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地质问题;5. 提出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风险及防治措施。
三、工作内容1. 野外地质调查(1)地质地貌调查:采用地面实地调查和航空遥感技术,了解项目区域的地貌特征,包括地形、地貌、地貌演化过程等;(2)地球物理勘查:通过重磁、电阻率、地震等勘探手段,探测地下的地质情况,为实地调查提供依据;(3)岩土地质调查:进行岩土样品采集和岩土工程勘察,获取项目区域的岩土地质情况;(4)水文地质调查:调查项目区域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情况,包括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水文地质勘探等。
2. 室内资料整理和分析(1)对野外调查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处理;(2)分析地质构造、岩土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绘制地质图、地形图、岩土剖面图等;(3)评价工程地质环境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提出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质问题。
3.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1)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评估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风险;(2)提出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施工的影响。
四、工作方法1.野外调查工作采用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航空遥感、遥感卫星影像等手段获取地质地貌信息;2.岩土地质调查采用现场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应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对岩土样品进行室内分析;3.水文地质调查采用地下水位监测、水文地质勘探等手段获取地下水信息。
五、工作保障1. 人员配备:组建由地质学、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学和水文地质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工程地质调查小组;2. 资料和技术支持:准备所需的工程地质调查仪器设备及相关资料,并与相关地质科研单位合作,获取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3. 安全保障:严格遵守地质勘察和施工安全规范,确保工程地质调查工作的安全进行。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引言概述:矿井地质工作是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对矿山的开采效益和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矿井地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并实施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一、矿井地质调查1.1 详细调查矿区地质情况:包括地质构造、岩性、矿石分布等方面的调查,为后续的矿井设计和开采提供准确的地质数据。
1.2 地质勘探和采样:采用地质勘探方法,进行地质勘探和采样工作,获取更详细的地质信息,为矿井设计和开采提供依据。
1.3 地质调查报告编制:将地质调查和勘探的结果整理并编制成地质调查报告,包括地质图、地质剖面图、地质描述等内容,为后续的矿山规划和开采提供参考。
二、矿井设计2.1 矿井布置和分区:根据地质调查报告和开采要求,合理布置矿井的位置和分区,确保矿井的安全和高效开采。
2.2 矿井结构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和矿石分布,设计矿井的结构,包括井筒、巷道、支护等,确保矿井的稳定和安全。
2.3 矿井通风设计:根据矿井的布置和地质条件,设计矿井的通风系统,保证矿井内的空气流通和工人的安全。
三、矿井开采3.1 采矿方法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开采要求,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包括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等。
3.2 矿井开辟和支护:根据矿井设计和地质条件,进行矿井的开辟和支护工作,确保矿井的稳定和安全。
3.3 矿石的提取和运输:采用合适的设备和工艺,进行矿石的提取和运输工作,保证矿石的质量和产量。
四、矿井地质监测4.1 矿井地质监测系统建设:建立矿井地质监测系统,包括地质仪器设备的选型和布置,确保对矿井地质变化的及时监测。
4.2 矿井地质监测数据采集:对矿井地质监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包括地应力、地下水位、地震等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4.3 矿井地质监测数据分析和应用:对采集到的矿井地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
五、矿井地质工作管理5.1 矿井地质工作计划制定:根据矿井开采计划和地质工作的要求,制定矿井地质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公路工程各阶段地质勘察的内容及方法分析
公路工程各阶段地质勘察的内容及方法分析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人们对于公路工程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而,我国各个公路工程企业在工程地质勘察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且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许多企业在公路工程的各个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公路工程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各个企业必须了解并明确公路工程的各个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具体内容及方法,然后尽快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关键词:公路工程各阶段;地质勘察;内容;方法1公路工程各阶段地质勘察的具体方法1.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绘的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特殊地质以及既有建筑物等。
调绘工作沿线路中心“之”字型进行,调绘宽度结合各类工程的影响范围确定。
工程测绘应准确划分工程地质分区界线,覆盖层厚度等,根据测绘情况布置相关勘探。
不良地质、特殊岩土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重点工程地段,应扩大调绘范围;部分长大隧道、大面积矿区、水文地质排泄水点及采空区可采用1:1万地形图进行大面积工程地质调绘,构造复杂地区(断层破碎带、采空区等)应查明其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
加强隧道、路堑、陡坡以及花岗岩冲沟等地段的地质调绘,特别是滑坡、岩堆等不良地质以及断层、顺层、岩层中的软弱夹层发育情况的地质调查。
1.2挖探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各阶段的地质进行勘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挖探。
所以,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就要保证工程的质量,首先要提高我们对工程勘察中挖探技术的重视力度,还要保证工程对于挖探的资金支持。
在挖探技术中有坑探与槽探,主要是使用人工或者机械设备进行坑槽的开挖,这样可以有利于勘察人员对地质实际情况的观察与分析,再将分析到的数据与信息及时的反映出地质情况的原状结构。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作业指导书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作业指导书第一部分野外地质工作观察描述总贝y本细则参照以往地质工作经验及实测剖面、地质填图、工程编录工作对地质观察描述的基本要求,参考《含煤岩系、沉积岩标准鉴定手册》、《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第二分册)》及相关书籍中岩石描述的有关内容而制定,其宗旨在于掌握正确、规范的地质观察与描述方法、程序及内容,统一记录格式,从而提高地质编录质量及工作效率,同时也是考核工作人员编录工作质量的依据。
地质观察与描述的总体要求:1要求编录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对煤田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理论有所钻研,有一定的理论业务基础,对某一地区在开展工作之前,对该区岩石应有系统的认识,这是提高野外地质观察描述质量的基础。
2、描述内容应有主次之分。
在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对含煤地层的沉积模式,煤层的结构、构造,煤层的顶底板等应详细描述;在其它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对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如构造形迹、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关系、特殊的蚀变现象,必须重点观察描述。
3、对各种地质特征的描述,应抓住主要特征,把握住事物共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加强观察,提高对特殊现象的认识能力,记录时文字要简练、精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4、正确处理肉眼观察与镜鉴的关系、宏观观察与微观研究的关系。
对把握不准的岩石、矿物,要积极采集光、薄片进行镜下鉴定,鉴定结果报出后,要及时与肉眼观察资料进行对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观察、描述水平。
一、岩石观察描述(一)岩性描述岩性的观察描述是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的基础,只有在详细观察岩性特征、正确确定岩石名称后,才能进一步研究其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地质体的关系。
岩性描述内容:1、岩石颜色为岩石的新鲜面整体颜色(风化面颜色加括号写于新鲜面颜色之后)。
2、结构、构造侵入岩结构如粗粒、中粒、细粒、微粒、斑状、似斑状等,构造如块状、斑杂、流动、条带状等;火山岩结构如辉绿、粗玄、球粒、斑状、集块、火山角砾、凝灰等,构造如熔渣状、枕状、石泡、流纹、流线、流面、饼状、豆状等;碎屑岩结构如粗、中、细粒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等,并描述胶结类型、胶结成分、层理等特征;变质岩如变余结构、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变余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条带状构造等。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一、前言地质调查是研究地球物质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区域地质调查旨在对其中一特定区域的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地质资源等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研究。
为保证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制定本细则,以规范地质调查工作。
二、调查目的1.全面了解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地质特征;2.预测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提供防灾救灾的科学依据;3.探明区域的矿产资源潜力,为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4.为区域的土壤质量、水资源、环境保护等提供地质背景资料。
三、调查内容1.地质构造调查:a.对区域的构造形貌、构造类型进行描述和分析;b.采集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地质构造的地面展布数据;c.钻探取样,获取构造构造的深部延伸和演化信息。
2.地层调查:a.对区域的地层进行详细划分和描述;b.采集岩芯样品,获取地层的岩性、岩组、厚度等信息;c.对区域的地层发育规律进行研究。
3.岩性调查:a.调查区域的岩石类型、岩相特征等;b.对区域的岩石进行采样、制片、鉴定和测量。
4.矿产资源调查:a.对区域的矿产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b.采集矿石或矿物样本,进行分析和鉴定。
5.地质灾害调查:a.对区域的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进行调查和评估;b.针对灾害点进行现场勘察、监测和采样。
6.地球物理调查:a.进行重磁电、地震、电磁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应用;b.对区域的地下构造、矿产资源等进行探测。
7.地理环境调查:a.对区域的土壤质量、水资源、环境污染等进行调查;b.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供环境保护的科学依据。
四、调查方法1.实地调查:组织调查人员对调查区域进行实地勘查,获取直接地质观测数据。
2.采样取样:对研究对象进行样品采集,包括岩芯、岩石、土壤、水等。
3.实验分析:采用现代地质实验技术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获取详细的地质信息。
4.可视化展示:通过绘制地质剖面图、地质图、等,将调查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引言概述:矿井地质工作是矿山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矿山的开采效率、安全生产以及资源储量的合理利用。
为了规范矿井地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制定和实施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矿井地质勘察1.1 矿区地质调查:对矿区地质进行详细勘察,了解矿区地质构造、岩性、矿体赋存情况等。
1.2 矿山地质勘探:通过地下钻探、采样和实验分析等手段,确定矿体的形态、规模和品位。
1.3 地质资料整理:对矿山地质勘察和勘探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地质图、地质报告等。
二、矿井地质预测2.1 矿体预测:根据地质勘察和勘探结果,对矿体的赋存形式和分布进行预测。
2.2 矿床预测:通过地质统计学方法,预测矿床的规模、品位和开采条件。
2.3 矿山稳定性预测:对矿山的地质构造和岩性进行分析,预测矿山的稳定性,确保安全生产。
三、矿井地质设计3.1 矿山设计:根据地质预测结果,确定矿山的开采方式、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
3.2 巷道设计:设计矿井的巷道布局和尺寸,确保矿山的通风、排水和交通畅通。
3.3 支护设计:设计矿井的支护方案,保证矿山的安全稳定。
四、矿井地质监测4.1 矿山地质监测:对矿山地质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地质异常情况。
4.2 地质灾害监测:监测矿山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灾害发生。
4.3 矿山环境监测:监测矿山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五、矿井地质信息管理5.1 地质信息采集:建立矿山地质信息数据库,定期采集和更新地质信息。
5.2 地质信息共享:实现矿山地质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地质工作效率。
5.3 地质信息保密:加强地质信息的保密工作,防止泄露对矿山安全和经济造成损失。
结语: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矿山生产效率、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才能确保矿山地质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地质勘查主要技术环节作业细则
地质勘查主要技术环节作业细则地质勘查是指对地球表层及其下部岩石地质构造、成矿规律和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系统研究和探索的科学方法。
地质勘查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资料调查与分析、地质实验室分析、野外地质勘探、化探与物探、地面勘探、井工作业和岩芯分析等。
下面将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介绍。
一、资料调查与分析资料调查与分析是地质勘查的起点,通过收集、整理、筛选和分析各种地质资料,了解勘查区域的地质背景、岩性构造、矿产分布等信息,为后续的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二、地质实验室分析地质实验室分析主要包括对岩矿样品进行理化性质测试、岩石薄片鉴定、矿物分析等实验室工作。
通过实验室分析,可以获得岩石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矿物组合等信息,为后续的勘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野外地质勘探野外地质勘探是地质勘查工作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主要包括野外观察、野外测量、野外采样等工作。
通过野外勘探,可以直接观察、记录和采集地质现象和样品,获取勘查区域的地质信息,为后续的勘查工作提供直接依据。
四、化探与物探化学探矿和物理探矿是地质勘查中重要的技术手段。
化探主要通过对地表水、土壤、植物等进行采样和分析,探测潜在矿产的存在与分布;物探主要通过地震、电磁、重力、磁力等方法,探测地下的岩石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
五、地面勘探地面勘探主要指针对地下矿体进行详细调查和勘探,包括井工作业、巷道探矿、探槽等工作。
通过地面勘探,可以获取地下矿体的三维分布、形态、矿质参数等信息,为后续的勘查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六、井工作业井工作业是地质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钻探、工艺井和生产井等工作。
通过井工作业,可以获取地下的岩石结构、矿体分布、矿化程度等信息,为后续的勘查工作提供更为详细和准确的数据。
七、岩芯分析岩芯分析是指对通过钻探等方式获得的岩石样本进行切割、制备薄片和分析等工作。
通过岩芯分析,可以获取岩石的构造、岩性、成矿物质等信息,为矿床成因和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引言概述: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是指在矿井开采过程中,为了确保矿井的安全和高效运营,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这些细则涉及到矿井地质调查、矿井设计、矿井开采和矿井监测等各个环节,对于保障矿井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井地质调查1.1 采矿权区域地质调查:对于拟定的采矿权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包括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分布、地下水情况等。
通过调查,确定矿井的开采可行性和潜在风险。
1.2 矿井勘探:在矿井开采前,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包括钻探、测量等,获取更详细的地质信息。
通过勘探,确定矿井的地质条件,为矿井设计和开采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1.3 矿井地质预报:根据地质调查和勘探结果,对矿井地质情况进行预测和预报,评估矿井的地质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矿井设计2.1 矿井布局设计:根据地质调查和勘探结果,确定矿井的布局,包括矿井的位置、深度、采矿方式等。
合理的矿井布局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矿井的开采效益和安全性。
2.2 矿井支护设计: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和开采方式,设计矿井的支护方案。
支护设计要考虑到地质力学参数、矿井结构特点等因素,确保矿井的稳定性和支护效果。
2.3 矿井通风设计: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方式,设计矿井的通风系统,保证矿井内空气的流通和矿工的安全。
通风设计要考虑到矿井的风量、风速、风向等参数,合理布置通风设施。
三、矿井开采3.1 矿井开掘:按照矿井设计方案进行开掘工作,包括钻探、爆破、掘进等。
开掘工作要根据地质情况和支护设计方案,采取相应的开掘方法和措施,确保矿井的安全和高效开采。
3.2 矿井支护施工:根据支护设计方案,进行矿井支护施工工作,包括支架安装、锚杆固定等。
支护施工要按照规范进行,确保支护结构的坚固性和可靠性。
3.3 矿井排水:根据地质调查和勘探结果,制定矿井排水方案,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保持矿井内的地下水位在合理范围内。
排水工作要及时、有效,确保矿井的正常运行。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一、引言矿井地质工作是矿井开辟和生产的基础工作之一,对于确保矿井安全、提高矿井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规范矿井地质工作的实施细则,确保矿井地质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
二、任务背景矿井地质工作旨在对矿井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价,为矿井开辟、生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矿井地质工作,可以了解矿井地质构造、矿层赋存、地下水情况等基本信息,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三、工作内容1. 矿井地质调查矿井地质调查是矿井地质工作的基础,其目的是了解矿井地质构造、矿层赋存、地下水情况等基本信息。
矿井地质调查包括地质勘探、地质测量、地质钻探等工作,通过对矿井地质进行综合调查,获取矿井地质的详细信息。
2. 矿井地质评价矿井地质评价是对矿井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确定矿井的稳定性和可开采性。
矿井地质评价包括地质工程力学分析、地质灾害评价、矿层开采条件评价等内容,通过评价矿井地质条件,为矿井的开辟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3. 矿井地质监测矿井地质监测是对矿井地质条件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及时掌握矿井地质变化情况。
矿井地质监测包括地质应力监测、地质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内容,通过监测矿井地质条件,及时预警和处理地质灾害,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四、工作流程1. 制定矿井地质工作计划根据矿井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矿井地质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等要素。
矿井地质工作计划应包括矿井地质调查、矿井地质评价和矿井地质监测等工作内容。
2. 实施矿井地质调查按照矿井地质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矿井地质调查工作,包括地质勘探、地质测量和地质钻探等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和质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进行矿井地质评价根据矿井地质调查的结果,进行矿井地质评价工作,包括地质工程力学分析、地质灾害评价和矿层开采条件评价等内容。
评价结果应提供科学依据,为矿井的开辟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4. 进行矿井地质监测在矿井开辟和生产过程中,进行矿井地质监测工作,包括地质应力监测、地质位移监测和地下水位监测等内容。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一、引言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是为了规范矿井地质工作流程,确保矿井地质工作的科学性、安全性和高效性,保障矿井的正常生产运营。
本细则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包括矿井地质调查、地质预测、地质监测等方面的工作要求。
二、矿井地质调查1. 调查目的矿井地质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矿井地质情况,为矿井设计、开采规划和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内容矿井地质调查应包括矿井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性特征、断裂构造等方面的内容。
调查过程中应采集地质样品,并进行实验分析。
3. 调查方法矿井地质调查应采用综合地质调查方法,包括野外地质观察、地质测量、地质勘探等手段。
调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地质知识和技能,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4. 调查报告矿井地质调查结束后,应编制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矿井地质概况、地质问题分析、地质风险评估等内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地质预测1. 预测目的地质预测的目的是根据矿井地质调查结果,预测矿井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为矿井设计和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2. 预测内容地质预测应包括矿井地质构造演化、地层变化、岩体稳定性等方面的内容。
预测结果应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3. 预测方法地质预测应采用综合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预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 预测报告地质预测完成后,应编制预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预测结果、预测依据、预测误差等内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四、地质监测1. 监测目的地质监测的目的是实时监测矿井地质情况的变化,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为矿井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 监测内容地质监测应包括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地应力、地震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监测数据应准确、可靠,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3. 监测方法地质监测应采用现代地质监测技术,包括测量仪器的选择和安装、监测点的设置和布设等。
监测人员应熟悉监测仪器的操作和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责任者
资料 分析
野外 踏查
异常 检查
(1) 分 析 异 常 特 征,进行分类 (2) 综 合 研 究 地 质、物化探异常 (3) 在 异 常 ( 区 ) 带上圈定成矿有 利地段
(1) 了 解 地 质 背 景 (2) 了 解 异 常 形 态
参照地质普查规 范及地球化学普 查规范
重要 关键 关键
实测剖 面比例 尺一般 为 1: 500-1: 5000
技术 负责 人
主任 工程
师
表 6 探槽工程原始地质编录作业细则
工
工
序
序
技术要求
主要操作步骤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事项
责任者
名
类
称
别
(1)研究设计工作部署,
工
明确施工目的;(2)实地
主任工
程 位置、方位及长度与设 关 查对地形、地物标志,正 工程位 设 计 与 实 地 位 置 核 程师、技
布情况,主要露关插旗标记;(2)沿岩层 走向可左右平移剖面实测位置,左右移 动不大于 100m,若平移距离大于 100m,
剖面 方位
可布置辅助剖面;(3)地表覆盖地段采用
槽、井探工程揭露
正确确 定标志 层
剖面线 平移时 岩层层 位衔接
主任 工程 师
主任 工程 师
5
剖面 测制
地形、工 程及地 质体主 要分界 线采用 全仪器 法测定
(1) 全 面 收 集 地 质、物化探、遥感 解译资料 (2) 编 制 综 合 图 件,进行分析研究 (3)确定调查重点 区带
异常区 及其特 征
成矿有利单元、遥感 解译成果与异常重 叠
主任工 程师、 物化探 技术负 责人
(1)对实地进一步 收集成矿与矿化 信息 (2)对圈定的重点 异常区带进行野 外踏查 (3)确定调查方法 与(1技)确术定措剖施面线方 位及起止点 (2)按有关技术要 求进行布点采样 (3)样品编号、装 袋、标识 (4)细致全面观察 与记录 (5)探索异常源 (6)必要的工程揭 露与编录
重要地 质现象
切忌单纯的岩性观 察
技术负 责人
(1)在观察的基础 上进行文字描述 (2)素描图绘制 (3)手图标记 (4)样品采取与编 号 (5)路线小结 注:(3)、(5)随路 线 进行,随时绘 制。
文字描 述、素 描图、 采样
避免单纯岩性描述, 技术负
描述内容重点应突 责人
出,素描图要齐全
地质 路线 整理
识别蚀 变种类
不同 蚀变 叠加
表 5 实测地质剖面作业细则
工序 名称
技术 要求
工序 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 事项
责任 者
剖面 位置 的选 择
剖面 布置
掌握工 作区内 基本地 质特征
基本垂 直地层 构造线 走向
一般 一般
(1)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剖面,详细 岩层出 踏勘,全面了解工作区内岩石地层出露 露好、 与分布;(2)研究区内基本构造格架和构 构造较 造形态发育分布情况;(3)确定标志层; 简单、 (4)选择岩层及岩相出露较完整、标志层 标志层 发(1育)沿、剖构面造线变方动向较实小地地检段查岩层露头分
录 指导书的有关要求
况;(2)学习掌握原始地 般
准
质编录规范、设计及有关
备
工作指导书要求
原有资料仅供参考
地质编 录员
(1) 填 写 工 区 ( 矿 区 ) 名
(1)测量读数必须
称、工程编号;(2)系统
复诵后作图;描述不
踏勘了解工程揭露地质 基 准 漏项,文、图相符并
情况,统一认识,确定分 尺、地 与实物吻合(2)通 地 质 编
度角、 清理场地;(3)破土掘进;
碎石堆放槽口外
槽探班
施 槽底控制在新鲜基岩下 键 (4)清理槽底
槽底、 0.3-0.5m ; (3) 槽深 长
工 0.5m 左右
基岩 一般不超过 3m,如超
过 3m 者则施工梯状
槽,或槽井结合施
工 (1)规格、深度完全满足
(1)系统检查工程内地质 深度及 工;(4)长槽中遇到 技 术 负
较大时应作两壁一 底素描图(3)槽探 拐弯应标明方位,另 弯大于 15°时,槽底 应裂开素描,(4)槽
(1)在仔细观察的
基础上进行编录、
描述
(2)绘制信手剖面 观察、
图及素描图
编录、
(3)手图标记
素描
(4)按格式记录样
品特征
(5)采样点位标识
避免单纯岩性描述, 描述内容重点应突 出,素描图要齐全
技术负 责人
2
原始 资料 综合 整理
(1)整理、检查各 种原始资料内容 是否统一正确、 齐全、吻合 (2) 各 级 质 量 检 查、抽查、验收 (3) 分 类 装 订 造 册
剖面投 影基准 线方位 的选定
导线测 量误差 校正
技术 负责 人
测量 技术 负责 人
剖面 地质 研究
依据不 同比例 尺正确 划分填 图单位
重要
正确划分填图单位,利用岩石地层学划 分岩组或岩性,建立地层层序(包括火山 岩);岩浆岩按岩石学划分岩石类型、岩 相带侵入岩的期次;变质岩划分变质相 带
正确划 分填图 单位
地 质
(1)编录必须现场进行; (2) 执 行 DZ/T0078-93
关
层界线;(3)量具检查、 质观察 挂基准尺丈量绘图,测量 描述、
常素描一壁一底,当 两壁地质现象变化
录员
编 录
《原始编录规范》,设计 及有关工作指导书
键
产状;(4)深入观察研究, 分层、 参照地质描述作业细则 作图、 逐层进行描述;(5)典型 布样、 地质现象用大比例尺素 采样
化石产出情况
次生 构造
重要
(1)接触带特征;(2)侵入岩岩相变化; 接触变
(3)原生构造;(4)内外接触带的蚀变 化
特点;(5)接触带产状变化
接触 面类 型及 特征
技术负 责人、 地质编 录员
关键
(1)结构面的性质;(2)破裂面内的充 填物特征;(3)构造产物;(4)破裂面 旁侧同序次或低序次构造面特征;(5) 压、张、扭配置构造的观察和综合考 虑;(6)各层序产状
控制点
注意 责任者
事项
一般
(1)岩石颜色(新鲜面、风化)结晶程 度;(2)结构、构造;(2)结构、构造; 结 构 构 (3)矿物成分及结晶状态、粒度形态、 造、矿物 含量及变化;(4)岩石变质程度、蚀变、 成分 矿化
切忌 印象 描述
一般
(1)岩相划分;(2)岩性变化;(3)层理、 构造、产
片理、产状及变化;(4)分层标志;(5) 状
关键
(1)工程原始编录;(2)经纬仪视距法测 定地形剖面线;将剖面线起止点准确标 定于地形图或航空照片上;(3)按导线顺 序详细观察,正确划分层位界线,准确 记录;(4)逐层进行地质观察描述;(5) 逐层采集岩矿、光薄片、化石标本、化 岩层层 学分析样品;(6)按剖面测制记录表格逐 位划分 项填好各项测量数据;(7)绘制信手剖 及接触 面;(8)剖面导线平距及测点高程计算: 关系 (9)地层厚度计算:D=L(sinαcosβsin 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距; α-岩 层真倾角;β-地形坡度角;γ-剖面方
相一致
1
表 2 地化剖面测量作业细则
工序 名称
剖面 布置
技术要求
(1) 剖 面 位 置 合 理,可与路线地 质调查相结合 (2)垂直地层、构 造线、矿化带、 异常或其它地质 体走向 (3)剖面线距、采
工序 类别
关键
主要操作步骤 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事项
责任者
(1)确定剖面起始 点 (2)按精度和目的 任务书要求测制 剖面线,确定观测 和取样点密度
剖面起 止点要 反复交 会检查
技术 负责 人
测量 技术 负责 人
剖面 图绘 制
采用垂 直投影 法绘制
重要
(1)垂直地层走向选定平面基准线方位 和高程基准线;(2)根据导线测量长度及 方位绘制导线平面图;(3)按地质分层在 平面图上绘制导线地质平面图并标上各 种地质要素(平面图宽度 3-5cm);(4)将 导线平面图上各种测点垂直投影到平面 基准线上;(5)利用导线端点所测算高程 展绘于地形剖面图上(平面图与剖面图 相距 10-15cm);(6)将基准线上各测点
重点异 常技术 措施
采样、 异常源
区分矿床异常和干 扰异常
物化探 技术负 责人
物化探 有目的地进行采样、
技术负 揭露
责人
3
资料 整理
(1) 野 外 原 始 记 录要准确、齐全 (2) 编 制 成 果 图 件,进行综合分 析研究 (3) 缩 小 找 矿 靶 区
重要
(1)整理记录及图 件 (2)校对样品,填 写送样单 (3)质量检查、抽 查与验收 (4)编制调查成果 综合图件,解译异 常 (5)确定异常源 (6)编写调查小结 (7)文、图、表吻
布 计符合 置
键 确布置工程(或用仪器测 置
对
量布置) (3)地面打木桩
术负责 人
编注工程编号标记;(4)
6
(1) 施 工 中 槽 壁 坡度
角始终保持
85-80 ° , 槽 底 宽
工 (1)按布设位置、方位和
(1)下达施工通知书;(2) 槽帮坡 0.8m;(2)新鲜浮土
程
设计规格要求施工;(2)
关
程 地质观察、编录作图和 一 界线、产状是否清楚;(2) 地质界 非 构 造 变 动 的 假 产 责人
验 采样要求;(2)保证编录 般 检查槽帮、槽底是否符合 线、产 状
收 和采样人员安全
规格要求;(3)敲帮检查 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