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外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合集下载

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研究进展

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研究进展
5.基于腓动脉穿支的小腿外侧皮瓣
用途:
下肢重建
常见穿支皮瓣
5.基于胫后动脉穿支的小腿内侧皮瓣
用途:
下肢皮肤缺损、 功能重建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以皮神经血供为基础Fra bibliotek血管为节段性网状分布
常见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1.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用途:
修复足、足跟、踝、 胫前区等处的皮缺损
常见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肌皮瓣
血管供应:
供应肌肉的动脉除发出众多的肌 支外,还发出很多穿支,形成皮下血 管网,供应该肌肉表面的皮下组织和 皮肤,这就是肌皮动脉的解剖学基础
肌皮瓣
分型(血供特点 ):
I型——单支营养动脉型,如阔筋膜张肌皮瓣 II型——主要营养动脉加次要营养动脉型(可多支), 如股薄肌皮瓣 III型——两支主要营养动脉型,如臀大肌皮瓣 IV型——多支节段性营养动脉型,如缝匠肌皮瓣 V型——主要营养动脉加多支节段性营养动脉型,如胸 大肌皮瓣
2.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用途:
顺行:修复膝前皮肤缺损
逆行 :修复足、足跟、 踝、胫前区等处 的皮缺损
常见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3.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
用途:
再造拇指,虎口扩大成形 以及修复1~4指软组织缺损
筋膜皮瓣
顺行筋膜皮瓣 逆行筋膜皮瓣
常见穿支皮瓣
1.基于腹壁下动脉肌皮穿支的腹直肌皮瓣
用途:
乳房再造 胸壁皮肤缺损
常见穿支皮瓣
2.基于臀上血管的臀上动脉穿支皮瓣
用途:
乳房再造 褥疮修复
常见穿支皮瓣
3.基于胸背血管的背阔肌穿支皮瓣
用途: 躯干及肢端重建
常见穿支皮瓣
4.基于旋股外侧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皮瓣的临床基础

穿支皮瓣的临床基础

皮瓣坏死
总结词
皮瓣坏死是穿支皮瓣移植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可能导致手术失败和患者残疾。
详细描述
皮瓣坏死通常发生在术后7-10天,表现为 皮瓣颜色变暗、质地变软、失去弹性。皮瓣 坏死的原因包括血管危象、感染、血液循环 障碍等。防治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 环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和感染等 并发症,同时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
降低复发率。
在先天性畸形和组织缺损的修 复中,穿支皮瓣能够提供形态 和功能相近的组织,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
06
CATALOGUE
穿支皮瓣的并发症与防治措施
血管危象
总结词
血管危象是穿支皮瓣移植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皮瓣坏死。
详细描述
血管危象通常表现为皮瓣颜色苍白或青紫,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或消失,皮瓣质地变硬,弹性消失。发生血管 危象的原因包括手术操作损伤、血管蒂扭曲或受压、动脉痉挛或栓塞等。防治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环状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如采取保暖、解痉、抗凝等措施,必要时进行手术探查。
05
CATALOGUE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价
穿支皮瓣在烧伤修复中的应用
穿支皮瓣能够提供足够的皮肤覆盖,减少瘢痕 形成,改善创面愈合质量,降低感染风险。
穿支皮瓣在修复大面积烧伤和复杂创面时,能够降低 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烧伤修复是穿支皮瓣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尤 其在深度烧伤和复杂创面的修复中具有显著效 果。
手术操作技巧
选择粗大、健康的穿支血管,以保证皮瓣 的血供和成活率。
手术操作应轻柔、细致,避免损伤血管和 神经,同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常见穿支皮瓣的应用
手部皮肤缺损

皮瓣外科成就、现状与发展方

皮瓣外科成就、现状与发展方

3
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鲁开化(1982)
王炜(1982)
Stock(1983) Biemer(1983)
4
上臂皮瓣
5
肩胛皮瓣
杨立民(1983)
Dolmans, 1979 Song(宋儒耀)1982
Gilbert(1982) Nassif(1982) Urbaniak(1982) Barwick(1982) Hamilton(1982)
1985年顾玉东,在临床上静脉干动脉化的游离皮瓣同时修复肢 体主要动脉和神经的缺损
1984年Honda,仅吻合静脉血管的指背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组织 缺损的经验。
19营养的筋膜皮瓣临床应用 “静脉-静脉”的静脉皮瓣,“动脉-静脉”的静脉皮瓣陆续
现在已不是继续开发新的轴型皮瓣的时代, 而且也很难再开发出新的皮瓣。
皮瓣外科的发展历程: 数量上,由少到多 质量上,由多到少
总结成果的时机,已经成熟。
主干动脉皮瓣&逆行岛状皮瓣
1981年杨果凡,首次报道了前臂桡动脉游离皮瓣 1982年宋儒耀,用英文在世界上作了介绍,引起国外学者的
极大兴趣,被誉为“中国皮瓣”。 动脉干网状(动脉主干带肌间隙分支)的血供类型尺动脉皮
筋膜皮瓣&筋膜瓣
1981年Ponten,介绍了在小腿筋膜皮瓣(fasciocutaneous flap),皮瓣平均长宽比例达2.5:1,超级皮瓣(super flap)
1982年 Barclay,在小腿将筋膜皮瓣的长宽比例做到3:1。 Tolhurst(1982)在肩背部将筋膜皮瓣的长宽比例扩大到4:1。 1982年Haertsch通过解剖学研究,深筋膜下间隙(subfascial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传统筋膜皮瓣的特 殊范例(neuro-fasciocutaneous flap)。

皮瓣移植在手外伤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PPT课件

皮瓣移植在手外伤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PPT课件
案例二
患者女性,28岁,因烧伤导致左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采 用带蒂皮瓣移植术进行修复后,术后出现皮瓣感染。原因 分析为术后护理不当,导致感染发生。对策为加强术后护 理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对策探讨
针对以上失败案例,我们需要加强手术技术的培训和提高 ,同时加强术后护理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以减 少类似失败案例的发生。
手外伤皮瓣移植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挑战
手外伤复杂多样,皮瓣移植手术难度大,术后易出现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效 果。
应对策略
加强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皮瓣类型;注重术中操作技巧,减少手术创伤; 加强术后护理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护理工作改进方向和建议
01
02
03
04
提升护理技能
感谢观看
经验总结与启示
经验总结
在皮瓣移植手术中,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充分评估、选择合适的皮瓣类型、精细的手术操作以及术后 良好的护理管理。同时,对于失败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
启示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不断提高皮瓣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同时,加强 团队协作和沟通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 力学习和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优化和改进。例如,预制皮瓣和基因工程化皮瓣等新型技术为复杂创面
的修复提供了更多选择。
皮瓣移植技术优缺点
优点
能够提供与受区皮肤色泽、质地、厚度相近的组织,修复后外观和功能恢复较好。
对于骨外露、肌腱外露等深部组织外露的创面,皮瓣移植能够提供良好的覆盖和保 护作用。
皮瓣移植技术优缺点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徐传达课件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徐传达课件

手术技巧提升
针对手术操作中的难点 和关键点,加强技术培 训和经验交流,提高手 术成功率。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 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 股前外侧皮瓣的研究和 应用。
对临床应用的展望与建议
1 2
严格适应症选择
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股前外侧皮瓣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个体化治疗方案
优化皮瓣设计
根据受区组织缺损情况,优化皮瓣设计,提高皮瓣移植后的外观和 功能恢复效果。
血管蒂保护
加强血管蒂的保护,减少血管蒂扭曲和损伤,确保皮瓣血供。
05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股前外侧皮瓣的发展前景
扩大应用范围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股前 外侧皮瓣的应用范围有望进一步 扩大,为更多患者提供治疗选择 。
03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 应用研究
股前外侧皮瓣在整形外科的应用
修复面部畸形
01
股前外侧皮瓣因其质地、颜色与面部皮肤相近,常用于修复面
部畸形,如唇裂、鼻畸形等。
重建乳房
02
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乳房重建,股前外侧皮瓣可提供良好的
组织供区,重建乳房形态。
软组织缺损修复
03
股前外侧皮瓣可用于修复各种原因导致的软组织缺损,如创伤
股前外侧皮瓣的缺点
损伤大
股前外侧皮瓣需要切取部分大腿肌肉,对患者损伤较大,术后恢 复时间较长。
术后臃肿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后可能出现臃肿现象,影响外观。
血管蒂扭曲
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蒂较长的情况下,易发生扭曲,影响皮瓣 血供。
股前外侧皮瓣的改进方向
减少供区损伤
通过改进手术技巧和手术器械,减少供区损伤,减轻患者术后恢 复负担。

皮瓣移植术

皮瓣移植术

皮瓣移植术皮瓣移植术是一项重要的外科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修复各种原因造成的皮肤损伤和缺损。

本文将详细介绍皮瓣移植术的历史、技术、疗效评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皮瓣移植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年左右,当时古埃及人已经开始使用皮瓣移植技术来修复受伤的皮肤。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代皮瓣移植术的创始人之一是美国外科医生Joseph逝,他在19世纪末期成功地进行了多次皮瓣移植手术。

自此以后,皮瓣移植术成为了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皮瓣移植术的技术包括供皮区的选择、皮瓣的设计和制备、皮瓣的移植等步骤。

其中,供皮区选择的原则是损伤最小、易于取材、易于成活。

皮瓣的设计和制备需要根据缺损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供皮区的实际情况。

皮瓣的移植需要通过显微手术来实现,确保皮瓣与受区紧密贴合,减少血液供应的损失。

皮瓣移植术的疗效评估主要通过术后恢复情况和美学效果两个方面来进行。

术后恢复情况包括伤口愈合时间、瘢痕增生程度、皮肤感觉恢复等指标。

美学效果则涉及到皮瓣的颜色、质地、纹理等方面的匹配度。

一般来说,如果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美学效果满意,那么皮瓣移植术就可以被认为是成功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皮瓣移植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目前,已经有一些新的皮瓣移植技术被研发出来,比如三维打印技术、组织工程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提高皮瓣移植的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皮瓣移植术是一项重要的外科技术,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修复各种原因造成的皮肤损伤和缺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这项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风筝皮瓣是一种常用于面部肿物切除后创面修复的重要方法。

在现代整形外科领域,由于其具有较好的血供和组织相容性,风筝皮瓣已被广泛应用于面部肿物切除术后的创面修复。

通过将背部或腹部的风筝皮瓣移植到面部肿物切除术后的创面上,不仅可以有效修复创面,并且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美观效果。

风筝皮瓣的应用涉及到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护理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的质量和细致程度都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情况。

对于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做好充分的背景介绍和研究目的的阐述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临床经验和研究数据,探讨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风筝皮瓣修复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的效果和安全性;2.探讨术前准备对手术成功的影响;3.总结术后护理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4.分析风筝皮瓣修复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5.评估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创面修复方法,进一步提升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之一,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在进行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前,医生和患者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1. 术前评估: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为手术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2. 术前指导:医生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过程、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让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

3.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术前准备,包括禁食禁水时间、禁用药物、清洁皮肤等。

(医学课件)皮瓣移植术

(医学课件)皮瓣移植术
皮瓣移植术
2023-11-05
目 录
• 皮瓣移植术概述 • 皮瓣移植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皮瓣移植术的手术方法与步骤 • 皮瓣移植术的并发症与防治措施 • 皮瓣移植术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 • 皮瓣移植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皮瓣移植术概述
定义和简介
定义
皮瓣移植术是一种外科手术,用于修复或重建皮肤和软组织 缺损,通过将自体或他人的皮肤、脂肪、肌肉等组织移植到 受损部位。
术前准备
充分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控 制血糖、血压和血脂,预防感 染。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及 时处理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并发症,如皮瓣坏 死或脂肪栓塞,需及时进行手 术治疗。
05
皮瓣移植术的成功案例与 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一位男性患者,因工作时不慎被机器压伤,导致右手掌缺失,经过皮瓣移植 术,成功修复了手部损伤,术后恢复良好,手部功能基本恢复,外观也得到 了改善。
简介
皮瓣移植术是整形外科领域的重要技术,可以用于修复各种 原因导致的皮肤和软组织缺损,如创伤、烧伤、肿瘤切除等 。通过皮瓣移植术,可以有效地恢复受损部位的功能和外观 。
皮瓣移植术的分类
01 02
自体皮瓣移植
使用患者自身的组织进行移植,包括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带蒂皮瓣 是指将组织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而游离皮瓣则是指将组织 从供区完全切取后转移到受区。
异体皮瓣移植
使用他人的皮肤、脂肪、肌肉等组织进行移植。由于免疫排斥反应的 存在,异体皮瓣移植需要严格的组织配型和免疫抑制治疗。
03
人工皮瓣移植
使用人工材料制成的皮瓣进行移植。人工皮瓣通常由生物相容性材料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

手术方法的改进
微创手术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腓肠神经 营养皮瓣的手术方法将更加精细和安 全,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
机器人辅助手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 度和稳定性,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恢 复时间,为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的手术 提供新的选择。
临床应用的前景
扩大应用范围
随着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技术的不断发展 和完善,其临床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不仅局限于四肢和头面部的修复,还 可应用于其他组织和器官的修复。
02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的手术 方法
手术前的准备
患者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 心理状态等进行全面评估, 确保患者具备手术适应症 和耐受能力。
术前检查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者的 全身情况和局部病变情况。
皮肤准备
清洁手术区域,去除坏死 和感染的组织,为手术创 造良好的条件。
手术过程
案例三:创伤后皮肤缺损的修复
总结词
有效减轻疼痛
详细描述
患者因创伤导致皮肤缺损,采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进行修复,术后疼痛得到有效减轻,伤口愈合良好 。
案例四:烧伤后皮肤缺损的修复
总结词
提高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患者因烧伤导致皮肤缺损,采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进行修复,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患者的生活质恢复移 植部位的感觉功能,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操作简便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的手术操作 相对简单,手术时间较短,减
少了患者的痛苦。
成功率较高
由于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的血供 丰富,手术成功率较高,移植
部位不易坏死。
局限性
供区损伤
手术需要从供区切取皮瓣,会 对供区造成一定的损伤,可能

背阔肌皮瓣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进展

背阔肌皮瓣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进展

背阔肌皮瓣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进展背阔肌皮瓣作为显微外科应用最为广泛的移植供区之一,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其临床应用的范围伴随着解剖学研究的深入而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背阔肌皮瓣由Tansini在1896年首次报道[1],此后越来越多的显微外科医生开始关注背阔肌皮瓣,并应用该皮瓣来解决各种临床问题。

1、背阔肌岛状瓣1.1 解剖学研究在二十世纪70年代前期,背阔肌的解剖学研究显示,它是一个扁平的三角形肌肉,主要由胸背动脉供血,其内侧和下半部分由胸内和脊柱旁血管供血,由胸神经支配。

1.2 临床应用D’Este[2]在1912年应用背阔肌岛状瓣修复一例乳腺癌切除术后胸壁缺损,手术获得成功,之后相继有许多报道用类似的背阔肌岛状瓣来覆盖胸壁缺损[3]。

利用背阔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由Schottstaedt(1955)和Hovnanian(1956)首先提出[4],Schottstaedt[5]应用背阔肌岛状瓣修复肩部及上臂软组织缺损,Bostwick[6]应用以肋间后动脉为蒂的背阔肌逆行岛装瓣修复脊柱区软组织缺损,并用此关闭脊髓膜膨出症术后创面。

1.3 优缺点因当时背阔肌的血管神经束走行、分布等尚未完全明确,故带蒂的岛状瓣的应用局限于修复临近部位的创面。

2、游离背阔肌肌瓣/肌皮瓣背阔肌的大体解剖在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大量报道。

2.1 解部学研究背阔肌属于V型肌肉,它的血供类型是由占主导地位的胸背血管和次级节段性血管肋间后血管共同支配[7]。

Gordon[8]等报道了胸背动脉的走行:从肩胛下动脉分出后,在距离肩胛下界约4cm和背阔肌外缘内侧约2.6cm处进入背阔肌深面,94%的胸背动脉于此处分为两支:内侧支(水平支)和外侧支(垂直支),其主干平均长度为8.7cm(6.0~11.5cm)。

内侧支(血管外径约为1.1mm)平行于背阔肌外缘内3.5cm处走行,外侧支(血管外径为1.0mm)平行于背阔肌外缘内2cm处走行;两支均始终位于背阔肌深面。

(医学课件)皮瓣移植术

(医学课件)皮瓣移植术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皮瓣移植术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缺损和创伤,如烧伤、溃疡、肿瘤等。
禁忌症
皮瓣移植术的禁忌症包括供区患有严重的皮肤病、慢性炎症、放射性皮炎等,以 及受区患有严重的血管病变、慢性炎症等。
02
皮瓣移植术的基本原理
血液循环和移植的基本概念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泵的作用下,通过血管、淋巴管等 循环系统,输送氧气、营养物质等,并排除二氧化碳等代谢 废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过程。
根据受区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皮 瓣,按照一定的手术步骤进行移 植。手术步骤包括切开、分离、 吻合血管等。
术后处理
包括抗感染、抗凝、制动等措施, 以保障皮瓣的成活和受区的功能。
皮瓣移植术的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皮瓣移植术的效果评估主要包括皮瓣的成 活情况、外形美观度、功能恢复情况等方 面。
VS
效果评估
皮瓣成活是皮瓣移植术成功的关键,也是 评价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外形美观 度主要考虑皮瓣的颜色、质地、形状等与 周围组织的匹配程度。功能恢复情况主要 关注皮瓣对受区功能的改善程度,如感觉 、运动等功能是否得到恢复或改善。
组织工程皮肤的优势
组织工程皮肤具有无免疫排斥反应、长期效果良好、能够定制等优点,为皮瓣移 植术提供了新的选择。
扩张皮瓣在皮瓣移植术中的应用
扩张皮瓣的概念
扩张皮瓣是一种通过扩张皮肤软组织而获得额外皮肤的皮瓣 ,通常需要多次注水扩张。
扩张皮瓣的优点
扩张皮瓣可以提供更多的皮肤,减少供区的损伤和修复难度 ,同时提高了手术效果和美观度。
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是皮瓣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血管蒂扭曲、受压 或者皮瓣远端蒂部血运不良所致。

中国皮瓣名词解释

中国皮瓣名词解释

中国皮瓣名词解释中国皮瓣是一种外科修复手术技术,用于修复人体组织缺损。

它是在中国外科医生的创新和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得名“中国皮瓣”。

一、什么是皮瓣手术?皮瓣手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技术,通过移植一块含有完整血供的皮肤、脂肪和肌肉组织,用于修复或重建身体上的组织缺损。

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和外伤后的修复手术中。

二、中国皮瓣的发展历程1. 早期发展阶段中国皮瓣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当时,中国外科医生积极学习国外的皮瓣技术,并在国内实践和改进。

这些医生利用国内资源,研发和改良了皮瓣手术技术,为中国的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2. 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外科医生在皮瓣手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他们提出了多种新的手术技术和应用方法,如游离皮瓣、轴型皮瓣和延迟设计皮瓣等。

这些技术不仅改善了手术的效果,还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和并发症的风险。

3.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国的皮瓣手术技术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还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和推广。

中国的外科医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国外专家共同研究和应用皮瓣手术技术。

这种学术交流和合作对于中国皮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皮瓣的种类和应用领域中国皮瓣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皮瓣种类和它们的应用领域:1. 游离皮瓣•游离皮瓣是最常见的皮瓣类型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头颈部、四肢和躯干等部位的修复手术中。

•它的特点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适用范围广,但缺点是受供区限制,损伤供区造成供区的缺损。

2. 轴型皮瓣•轴型皮瓣是一种根据皮肤血供血管的走行而划分的皮瓣类型,具有较长的血供范围和较低的供区损伤率。

•它常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等需要较大皮肤覆盖面积的修复手术。

3. 整合皮瓣•整合皮瓣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皮瓣组合在一起的皮瓣类型,以满足修复范围较大的组织缺损需求。

•它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等需要大范围修复的手术。

4. 更多应用领域•中国皮瓣还可根据血供血管的位置和特点进行分类,如动脉型皮瓣和静脉型皮瓣。

从皮瓣外科发展历史认识穿支皮瓣

从皮瓣外科发展历史认识穿支皮瓣

国内 穿支皮瓣研究状况
第一届穿支皮瓣研讨会 第二届穿支皮瓣研讨会 2005年 银川 2007年 昆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第3期
第三届穿支皮瓣研讨会 第四届穿支皮瓣研讨会 第五届穿支皮瓣研讨会 2010年 银川 2011年 广州 2011年 宁波
穿支皮瓣专辑。
全身穿支血管分布
头颈部 穿支血管20支 0.7-1.1mm
推动了动脉干网状 供血皮瓣的研究

尺动脉皮瓣、骨间后动脉皮瓣、胫后动脉 皮瓣、胫前动脉皮瓣和腓动脉皮瓣

1982年王炜、鲁开化报道了前臂桡动脉逆行 岛状皮瓣
推动了逆行岛状皮瓣的研究

小腿外侧皮瓣 (顾玉东,1983) 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张善才,1984) 尺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李柱田,1985) 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路来金,1987)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李平津,1988) 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陈宝驹,1988)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研究
逆行岛状皮瓣血供示意图
迷宫学说
(孙博 1983年)
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筋膜皮瓣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1981年Ponten,小腿 筋膜皮瓣,皮瓣平均 长宽比例达2.5:1。 深筋膜有丰富的血供, 将深筋膜包含在皮瓣 内,可明显增加皮瓣 血供。
前臂筋膜皮肤的链式血供模式图 (张世民 1994年)
从皮瓣外科发展历史 认识穿支皮瓣
前言
在外科领域,采用转移皮瓣修复创面 有悠久的历史。从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 随意性皮瓣,到轴型皮瓣、肌皮瓣、肌 间隔皮瓣、穿支皮瓣,经历了皮瓣发展 的不同阶段,因此应从皮瓣外科的发展 历史来认识穿支皮瓣。
皮瓣外科发展沿革

皮瓣血供模式分类方式初步报告

皮瓣血供模式分类方式初步报告

皮瓣血供模式分类方式初步报告魏在荣【期刊名称】《遵义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5)004【总页数】3页(P344-346)【关键词】外科皮瓣;血供模式;分类【作者】魏在荣【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手外科,贵州遵义 563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公元前6~7世纪,印度医师Susrata Samhita运用额部带蒂皮瓣行鼻再造和耳垂修复,公元初期希腊Celsus在临床使用了滑行推进皮瓣和皮下组织蒂皮瓣,15世纪中期意大利Antonio将前臂固定于头部以上臂皮瓣鼻再造,16世纪意大利Tagliacozzi发明了皮瓣延迟术。

皮瓣外科经过20多个世纪的发展,发展缓慢,成果较少,直到20世纪50年代轴型皮瓣的发现,特别是小血管吻合的成功,推动了显微外科技术进步,使皮瓣外科得以迅速发展。

近几十年皮瓣外科发展迅速,皮瓣的种类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对皮瓣进行恰当的分类,以利于交流、学习、传播。

目前皮瓣分类方式众多,见仁见智,目前以1973年McGregor和Morgan根据血供特点将皮瓣分为轴型皮瓣和随意皮瓣两大类最为常用。

虽然上述分类方式是最具代表性和最实用的分类方式,但是新近较多的皮瓣供区与上述分类不符,很难把这些皮瓣概括进去。

因此需要探讨一类更加适宜的分类方案。

1 皮瓣的相关概念皮瓣(skin flap)是指包括皮肤的、具有血液供应的组织块[1]。

皮瓣根据外形分为蒂部和瓣部两部分。

皮瓣蒂部是其血供来源,蒂部解剖结构形式多样:皮肤皮下蒂、肌肉血管蒂、筋膜蒂、单纯化的血管蒂等,其供血血管解剖形式也多样:轴心血管蒂、穿支血管蒂、链状血管蒂、皮下网状血管蒂。

瓣部是包含皮肤组织的组织块,其解剖结构可包括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肉组织、骨组织等,皮肤和浅筋膜是必须包含的;其供血血管解剖学形式:轴心血管、链状血管、网状血管。

链状血管(linking vessel):深部轴心血管发出穿支,穿支在深筋膜层分出上行支、下行支,相邻穿支的下行支、上行支相互吻合形成链状血管[2-5],上述吻合是真性吻合[6]。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皮瓣功能评定标准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皮瓣功能评定标准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皮瓣功能评定标准是对皮瓣功能进行评估的指导性标准,它是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皮瓣功能的影响因素和评定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旨在提高皮瓣功能评定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1. 背景介绍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皮瓣移植已经成为修复各种缺损和创伤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对于皮瓣功能的评定,既关乎手术效果的判断,也关系到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规范和提高皮瓣功能的评定水平,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2. 评定标准的内容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皮瓣功能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术前评定指标:包括患者的芳龄、性别、病史、疾病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估,通过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为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2) 术中评定指标:包括对手术中的皮瓣状态、血供情况、组织完整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 术后评定指标:通过对术后皮瓣的存活情况、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评估,为术后的康复和随访提供数据支撑。

3. 评定标准的意义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皮瓣功能评定标准的制定,对于临床显微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规范医生在手术前、术中和术后对皮瓣功能的评定方法,使其更加客观和科学。

通过对皮瓣功能的评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手术中的问题,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效果。

对于学术研究和临床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促进显微外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4. 评定标准的应用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皮瓣功能评定标准已经得到了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在实际手术中,医生们可以根据这些评定标准,对术前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在手术中,可以通过对术中皮瓣状态的评估,及时调整手术措施,保证手术的成功进行;术后,则可以根据评定标准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并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5. 展望与总结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皮瓣功能评定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标志着显微外科学在皮瓣功能评定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对整形美容外科发展史的认识

对整形美容外科发展史的认识

对整形美容外科发展史的认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整形美容外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那么,整形美容外科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发展情况如何,将来的发展趋势又该是怎么的呢?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它的发展史.(一)远古时期的整形外科人类的文明古国,除中国外还有埃及和印度等。

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总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

所以,古代和近代的中国人,都不曾要求施行整形美容手术。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虽有极高的外科技巧,但他施行的也都是促使创伤愈合、消除化脓感染和治疗脏腑疾病的外科手术。

埃及,根据历史文稿中记载,古代埃及人并没有施行过以活体组织移植为手段的整形外科手术。

不过为了显示男人的高贵身份而进行的文身和为了戴耳饰而做的穿耳孔等最原始的“美容”,则一直都有。

印度,古代印度有割鼻之风。

丈夫可将其认为不贞的妻子的鼻子割掉;战争胜利者可将其战俘的鼻子割去;政府可对罪犯施以割鼻之刑,以示惩罚。

因此这个时期的缺鼻者不乏其人。

由于鼻的位置在颜面上最为突出,它的畸形十分显著,所以缺鼻之人大多渴望再获一个新鼻。

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当时印度社会最下层的制瓦工人就逐渐发明了额部正中皮瓣造鼻术。

公元前6世纪,印度人闻妙(Sushruta)在其有关医学的专著里对此技术曾作详细的记述,不过,这项技术尚属对器官缺损进行的再造外科,不是对正常人进行的美容整形外科手术。

(二)中古时期的整形外科在耶酥降生后的两百年间,罗马的著名医学家塞鲁沙(Celsus)和希腊的医学大师盖伦(Gallen),在他们的经典著作里都没有关于再造整形外科和美容整形外科的记述,他们提到的只是对于创伤的治疗。

公元3世纪以后,欧洲不断发生战争,许多文化被毁,故称为“黑暗时代”。

黑暗时代一直延续到14世纪才得以终止,因此,历史称15世纪和16世纪为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时期。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巴罗纳大学有位著名解剖学家、外科教授塔利亚考奇。

他的技巧非常高超,可用上臂单蒂皮瓣为缺鼻患者再造一个新鼻,并将这项技术很详细地写进了他的外科手术学专著内。

皮瓣的外科的研究进展

皮瓣的外科的研究进展

血 管 体 区 (n i o ) a go me 的概 念 是 T yo s a lr等 在 l8 9 7年提出的, 即菜一具体血管在正常情况下所供 养的
复合组织块 的界 限 , 动脉体 区和静脉体 区两个相互对 有
应的概念。血管体区的概念对推动皮瓣外科 的进一 步发 展有 巨大作用。9 0年 代 来 , a lr T yo 在这方面发表 了系
穿支皮瓣、 鼻烟窝皮瓣、 尺动脉腕上穿 支皮瓣等 。本 文就
皮瓣外科在四肢修 复重建 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血 管体 区的概 念 与 跨 区 血供 皮擗
吻合 V径粗 、 I 存在 同平面 的吻合 、 吻合 的层次多, 则潜在
界限大 头部的皮肤血管均为直接轴型皮血 管, 不仅 V径 I 粗, 且吻合均存在 于皮下组织中, 因此有的皮瓣 的潜在界 限可扩大 到 4个血 管的解 剖学界 限, 如一侧的颞浅动脉
以皮瓣 的蒂部和 ( 瓣部的各种不 同特征为标 准, 或) 如供 受 区距 离、 供模 式、 血 转移 方式 、 几何 形状、 的数 蒂 且、 蒂的方向、 蒂的构成 、 的构 成、 区部位、 瓣 供 复合结 构 等, 可将组织瓣划分为各种不 同的类型 在临床实践 中, 皮瓣 的组织构成和血供模式分类最为常用。在组织构成 上, 目前倾向于将皮瓣 分为肌皮瓣系列、 筋膜皮瓣 系列 和 皮下组织皮瓣三大类 。 血供模式上 ,hn 在 C ag等 在轴型
型皮瓣 。7 0年代随着显微外科的开展 , 吻台 血管的游离
皮瓣 、 肌皮瓣和肌骨皮瓣获得了发展 。 进入 8 O年代 , 皮瓣 外科硕果纷呈 , 既有科学理沧的进 展 , 又有临床应用技术
的 进 步 , 中 我 国 最 早 报 道 或 独 自报 道 的 皮 瓣 约 有 1 其 0

任意皮瓣形成术在皮肤外科中的应用体会

任意皮瓣形成术在皮肤外科中的应用体会

任意皮瓣形成术在皮肤外科中的应用体会1. 什么是任意皮瓣形成术?任意皮瓣形成术(Random pattern flap)是一种常见的皮肤修复术,通过将周围的健康皮肤组织转移至缺损区域,达到修复、重建皮肤的目的。

它与植皮、截肢、移植等手术一样,是重建外科学中必备的技术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创伤、肿瘤、先天性畸形等方面的治疗中。

2. 任意皮瓣形成术的操作原理在进行任意皮瓣形成术时,医生需要在患者身上选择一个带有丰富血运的皮肤区域,瓣的大小、严密度和形态均有多种选择。

随后,医生沿着特定的方向和角度,将包含皮瓣和其所需血管的组织完整地剥离出来,并进一步将其移植到缺损部位。

为了确保皮瓣完全与周围组织结合,医生需要注意盖住缝线痕迹,还需要让皮瓣在缺损部位与周围细胞充分愈合。

在术后的数日内,医生还需确保局部血液循环正常,控制创面渗血,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 任意皮瓣形成术的优点和缺点任意皮瓣形成术是一种可靠且简单的外科技术,其主要优点包括手术简便、符合多种修复外科技术要求、无需特殊的设备和技术支持等。

此外,它在治疗疾病和修复外观方面都有着优良的效果,可为患者带来显著的生活质量提升。

然而,任意皮瓣形成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术后瘢痕较为明显,这会影响患者的美观程度和心理压力。

其次,从重建质量来看,与其他皮肤修复技术相比,任意皮瓣形成术的修复质量较难做到与原皮肤组织的一致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往往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重建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任意皮瓣形成术的应用场景由于其简单易操作和广泛的应用范围,任意皮瓣形成术在临床中有很多用途。

在皮肤创伤修复方面,任意皮瓣形成术常用于切口切除术后的缺损患者,如注射药物后留下的皮肤瘢痕、肉芽肿等。

在口唇修复中,任意皮瓣形成术可以用于修复唇裂、舌系带畸形、舌缘肿瘤等。

在乳腺和肛门周围肿瘤治疗中,任意皮瓣形成术也可以用于缺损部位的修复。

5. 结语任意皮瓣形成术是外科手术学中常用的皮肤修复技术之一,具有简便易行、范围广泛、治疗效果可靠等特点。

皮瓣修复术的应用场景

皮瓣修复术的应用场景

皮瓣修复术的应用场景1.引言1.1 概述皮瓣修复术是一种医学技术,通过移植自体组织瓣片来修复人体组织损伤或缺损的手术方法。

它可以应用于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组织缺损修复,包括皮肤、肌肉、骨骼、神经等组织。

这种技术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重建和恢复功能的机会。

皮瓣修复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取下身体上一个部位的组织瓣片,将其移植到另一个需要修复的部位。

这种移植既可以来自患者自身的部位,也可以来自供体。

一般情况下,为了减少术后排斥反应以及提高修复效果,患者自身的组织瓣片被认为是最理想的选择。

皮瓣修复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来修复创伤引起的软组织缺损,包括手术切除的肿瘤、创伤性断裂等。

此外,它还被应用于先天性畸形的修复,如唇裂、腭裂等。

在整形外科领域,皮瓣修复术被用来重建面部和头颈部的缺损,使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外貌和功能。

此外,骨科、神经外科等领域也经常使用皮瓣修复术来修复相应的组织缺损。

总之,皮瓣修复术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恢复身体功能和改善外貌的机会。

它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部位的组织缺损修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皮瓣修复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章。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组织: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主题——皮瓣修复术的应用场景,并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引言部分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为后续内容的阐述进行铺垫。

其次,在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定义和原理以及应用场景。

2.1节将详细介绍皮瓣修复术的定义和原理,包括其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技术原理等内容。

通过对皮瓣修复术的全面介绍,读者可以对该术语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接下来的2.2节将围绕皮瓣修复术的应用场景展开论述。

文章将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包括医学、外科、整形美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究 及 肌 间隔皮 瓣 的研 究 , 其 中 以宋 业 光 和徐 达 传 首 先 报 道 的股前 外侧 皮瓣 为典 型代 表 。
上个 世 纪 9 0年 代 , 皮 瓣 可谓 是 “ 百 花 齐放” :
1 9 9 1 年 B e r t e l l i 和 1 9 9 2年 Ma s q u e l e t 报 道 了 皮 神
1 9 8 1年 , 杨 果凡 首次 报道 了前臂 桡 动 脉 游 离皮
个重视供区损伤和美观 的个性化选择时代 , 而穿
支皮 瓣 的广泛 应用 让供 区的损伤 和美 观影 响降低 到 最低 。这 种发 展趋 势与 朱家恺 主 编 的《 显微 外科学 》
瓣 的临床 应用 , 将 轴 型皮 瓣 的研 究 热 点 转 移 到动 脉 干 网状 的血供 类 型上 , 被 国外 学 者称 为“ 中 国皮瓣 ” , 但 由于该 皮瓣 切取 后造 成前 臂主 要动 脉 的损伤 以及
正如顾玉东院士所言 : “ 掌握每一种皮瓣 的最佳
应用 指征 、 选 择每 一类 创面 的最佳 修 复方法 、 争取 每

次 手术 的最 佳结 果 , 就 是 献 给 每 一 位 患 者 的最 佳
爱心 ” 一样 , 我 们 临床 医生一 定要 在老一 辈专 家指 引
下, 认真学习, 积极 进 取 , 利 用 现 在 科 学技 术 进 步 的 成果 和手 段 , 针对 每位 患 者 进行 “ 个性化” 的皮 瓣 筛
选和 改进 , 精 准检 测 、 精准操作 , 从 而 达 到精 准 治 疗
的 目的 , 这是 我们 皮瓣 外 科 永 无 止 境 的追 求 和 奋 斗
目标 。
收稿 E t 期: 2 0 1 5 — 0 8 — 2 0
作者单 位 : 2 0 0 0 4 0 上海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 通信 作 者 : 徐雷 , E - ma i l : x u l e i 6 8 @f u d a n . e d u . c n
供 区外 观的破 坏 , 临床 应 用 已逐 渐减 少 。针对 此 问 题, 钟世镇 院士 1 9 8 2年 报道 了肌 间 隔血管 的解 剖研
书中介绍的临床常用皮瓣原则完全吻合 。本期另 外两 篇文 章是 手部 常用 成 熟 皮瓣 修 复 手 部 创 面 , 这 与顾 玉东 院士 提 出 的皮 瓣 就 近 原则 也 不 谋 而 和 , 对 基层 医院开展 皮瓣 外科 手术 具有 重要 指导 意义 。
发展 史 上具有 里 程碑 的意 义 , 自此 临床 皮 瓣 得 到不
极大的肯定和鼓励。本期专题收录的 5 篇文章 中, 其中 3 篇是关于股前外侧皮瓣的应用 , 显示 出其强 大的生命力和灵活性 , 几 乎所有 四肢和躯体创面的 修复 都 可 以采 用该 皮 瓣 进 行 修 复 , 说 明 现在 对 皮 瓣

第6 卷第 5 期
O r t h o p a e d i c s , S e p t e mb e r 2 0 1 5 , 、 l _ 6 , I s s .5

・2 25 ・
专 家述 评 ・
皮 瓣 外 科 的过 去 、 现 在 和 未 来
徐 雷
报道穿支皮瓣的解剖 、 分类 、 命名 、 手术指征及其优 缺点 , 其 中侯春 林 教授 对 我 国穿 支 皮瓣 的发 展 作 出 了 巨大 的贡献 。
事情 , 说 明骨 科界 当下仍 然 十分 重 视 皮瓣 外 科 的发 展 和完 善 , 这 也是 对 从 事 皮瓣 外 科 工 作 的 临床 医生
1 9 6 3年 由 Oo l d wy n 、 L a mb等完 成 ; 1 9 7 2年 , 日本 的
Ha r i i 教授开创的世界第一例游离皮瓣在皮瓣外科
应 首选 带 蒂皮瓣 或 带血 管 蒂皮 瓣 ; ③ 供 瓣 区尽 可能 不 损伤 主 干动 脉 ; ④应 以次要组织修 复重要组织。 顾 玉东 院士 和侯 春林 教 授 提 出 的“ 点、割鼻而导致 的鼻缺损 , 印度外科医生 S u s r a t a s a mh i t a 采用额部带蒂皮瓣再造鼻和耳垂 , 开创 了 皮 瓣 外 科 。 1 8 8 9年 , 法 国解 剖 学 家 C a r l
Ma n c h o t 出版 了第 一本 《 人 体 皮肤 的动 脉 》 , 为 现代
皮瓣 外 科 的发展 奠定 了解 剖 学基 础 。2 0世 纪 6 0年 代, 显微 外科 出现 , 吻合 血 管皮瓣 的实验研 究 首先在
皮瓣设计与应用原则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皮瓣的临 床应 用 。 本 刊为皮 瓣移 植作 了一 期专 题是 一件 非 常好 的
经 营 养与皮 肤 血供 的相 互 关 系 , 提 出 了 神 经皮 瓣 的 概念 。2 0世 纪 8 0年 代 , 日本 Ko l i ma和 Ki mu r a提
出穿 支皮 瓣 的概念 并 应 用 到 临 床 , 近 年 有 大量 文 献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8 5 7 3 . 2 0 1 5 . 0 5 . 0 0 1
目前 皮 瓣供 区众 多 , 如 何 掌握 皮瓣 的应 用 原则 成 为 临床 医生 面 临的问题 之一 。皮瓣 移植 修 复 的基 本 原则 是 以最小 的代 价 获取最 理想 的效果 。具 体可 以分 为 以下 几 点 : ① 皮瓣 应从受 区附近就 近取 材 ; ②
皮 瓣移 植术 诞 生 于公 元 前 6 、 7世 纪 的印度 , 为
的应 用 已经从 “ 百 花齐 放” 的年代 进入 到“ 精 雕细 琢”
的时代 。随着精 准 医学 的发 展 , 皮瓣 外科 也 进 入 到

断发 展 和完 善 。 1 9 7 3年 3月 2 1日, 华 山 医 院杨 东 岳教 授 、 顾玉 东 院士成 功实 施 了国 内第 1例 、 世 界第 3例 游 离髂 腹 股 沟皮 瓣 移 植术 , 为 颌 面 部肿 瘤 切 除 后 的组织 缺损 进行 覆盖 修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