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选择题1.
专题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选择题期末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实践是(A)A.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B.是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C.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D.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日常生活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B)A.绝对精神B.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D)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4.实践的中介是(A)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组合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B)A.物质关系和意识关系B.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C.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D.价值观下和审美关系6.( B )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A.物质B.实践C.运动D.联系7. 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
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
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这主要说明(C)A.认识对象来源于实践B.认识内容来源于实践C.逻辑格式源于实践D.客观公理来自实践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9.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B)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10.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C)A.人的智力为自然界立法B.自然界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现实基础C.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D.自然界的改变决定了认识能力的改变11.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军事发展的需要,产生并推动了高能物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遗传工程学、现代材料学等学科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题1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6、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9、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马原单项选择1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
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A.马克思、爱因斯坦B.牛顿、爱因斯坦C.马克思、牛顿D.达尔文、牛顿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反杜林论》D.《国家与革命》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反杜林论》D.《国家与革命》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阶级性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根本的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分析与综合 C .归纳与演绎 D.历史与逻辑的方法17.从( )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共产主义学说
C. 社会主义学说
D. 科学社会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唯心主义
D. 形而上学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
A. 阶级斗争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社会演进理论
D. 劳动价值理论
4.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是:
A. 社会形态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阶级斗争理论
D. 生产力理论
5.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A. 阶级分析
B. 实证研究
C. 历史唯物主义
D. 综合分析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劳动价值论?请简要说明其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 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理论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4. 请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学理论的贡献。
5.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三、论述题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论,并分析其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留白,供回答)。
马原理概论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两大发现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D.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A】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A】3.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科学性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C.阶级性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B】4.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B】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A. 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B.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C.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D.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D】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有“高尚的理想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7.“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辩证唯心主义的物质观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物质观【A】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A】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 B.客观实在性C.时间和空间特性 D.可知性【B】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C.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D】11.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05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A.马克思和亚当 斯密B. 马克思和恩格斯C. 马克思和大卫 李嘉图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5.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 社会基本矛盾B.个人和群众的矛盾C. 阶级斗争D.革命和改革6.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政治关系B. 阶级关系C.生产关系D.思想关系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A.理论联系实际B.矛盾分析法C.阶级斗争分析法D.主客观相结合分析法8.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9.认识的目的在于()A.总结理论B. 运用C.归纳理论D.概括理论10.生产方式是()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1.国家政权属于()A.社会的上层建筑B.社会的经济基础C. 生产方式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1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18世纪90年代B. 19世纪9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 19世纪40年代13.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A. 人们思想观念高度进步B. 生产力高度发展C.上层建筑高度完善D.民主法治高度发展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最多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最少劳动时间15.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16.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 剩余价值D.价值17.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B. 人与人的关系C.生产关系D.交换关系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A.社会主义社会B.大同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9.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0.“举一反三”依据的哲学原理是()A.世界的普遍联系B.世界的永恒发展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D.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21.古诗云“王子求仙去,丹成入九天。
马克思原理经典选择题
马克思原理经典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
a) 社会主义b) 共产主义c) 唯物史观d) 阶级斗争答案:c) 唯物史观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
a) 唯物史观b) 阶级斗争c) 社会主义d) 共产主义答案:a) 唯物史观和b) 阶级斗争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a) 实现共产主义b) 泯灭私有制c) 实现阶级斗争d) 实现人民民主答案:a) 实现共产主义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一个没有阶级和私有制的社会形态,实现了人类的自由和平等。
4.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是()。
a) 资本主义b) 意识形态c) 剩余价值d) 阶级斗争答案:d) 阶级斗争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5.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 列宁b) 马克思c) 恩格斯d) 斯大林答案:b) 马克思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
马克思是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6.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著作是()。
a) 《资本论》b) 《共产党宣言》c) 《哲学的贫困》d) 《德意志意识形态》答案:a) 《资本论》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著作是《资本论》。
这部著作详细阐述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7.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
a) 自由b) 平等c) 公正d) 和谐答案:a) 自由、b) 平等、c) 公正、d) 和谐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自由、平等、公正和和谐。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说,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
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3.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社会阶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阶级是由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地位间的对立所确定的,包括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
4.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国家?-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利益的机构。
5. 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有何批判?-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剥削和压迫,导致了阶级对立和社会不平等,必然会走向崩溃,为新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的兴起创造条件。
6.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社会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是推翻旧的统治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手段,通过革命实现社会变革。
7. 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平等。
8.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基础,社会变革又反作用于经济发展,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9. 马克思主义主张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路径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逐步消灭阶级和剥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10. 马克思主义对于个人自由有何看法?- 马克思主义主张实现个人自由的前提是消除阶级和剥削,建立平等的社会制度,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一、单选题1.人类认识事物的次序是A.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 B.从实践到感性再到实践C.从同一到斗争再到同一D.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2.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A.直立行走B.抽象思维C.制造劳动工具D.语言的产生3.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4.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A.地理环境B.生产资料C.生产劳动D.社会意识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
相对和绝对的关系6.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A.上层建筑B.精神文明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文化教育水平7.矛盾的客观性是指A.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B.矛盾只存在于社会领域中C.矛盾只存在于自然界中D.矛盾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中的反映8.矛盾是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
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B.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 D。
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9.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定了前进性B.事物发展的间断性而否定了连续性C.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定了曲折性D.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定了周期性10.社会的物质文明是指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总和C.表现精神文明的物质设施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1.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是A.哲学B.艺术C.政治法律思想D.宗教12.“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这个观点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C.唯物史观的正确观点D.辩证法的正确观点13.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C.由偶然向必然转化D.由简单向复杂转化1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辨证形式 B.趋势和道路C.不同状态D.源泉和动力15.真理是A.标志主观的范畴B.标志客观的范畴C.标志客观规律的范畴D.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1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1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段话说明了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18.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是指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19.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机械论20.量变的复杂性是指A.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B.量变的程度发展不同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D.量变有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和突破度的范围的变化21.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A.头脑中自生的B.第二性的C.从书本上学来的D.第一性的2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23.社会存在主要是指A.人口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生产资料24.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世界B.主观世界C.人民群众的实践D.个人的实践25.“英雄人物的活动是理解历史活动的基本线索”是A.唯物史观的观点B.唯心史观的观点C.历史主义的观点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能接受的观点26.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A.前进的、上升的B.周二复始的循环C.直线式的继续发展D.不可认识的27.人的本质在于A.人能够改造世界B.人具有阶级性C.人能够制造生产工具D.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8.人类劳动的根本标志是A.使用工具B.有目的的创造活动C.社会性活动D.制造工具29.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矛盾30.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A.是否受到多数人的拥护B.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D.出现时间的先后31.真理的内容是A. 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d.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32.“防微杜渐”的哲学依据是A.对立统一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33.原子衰变过程极其短暂,而由猿到人的转化过程长达几百万年,这是A.质变过程的条件性的表现B.质变过程的客观性的表现C.质变形式的普遍性的表现D.质变形式的多样性的表现34.在世界的本源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A.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35.认为一切物质都是有意识的,必然导致A.唯灵论B.唯心论C.物活论D.唯意志论36.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A.形而上学的方法B.相对主义的方法B.抓中心带动全盘的方法D.庸俗进化论的方法37.“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选择题 (1)
22232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正确答案:ABCD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B、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C、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D、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32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正确答案:BCD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326、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
这一事实说明正确答案:ACD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C、规律是客观的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327、任何真理都是正确答案:ABA、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B、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C、一元与多元的统一D、正确和错误的统一32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正确答案:ABCD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D、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329、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是正确答案:ABCA、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B、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C、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D、从个人的愿望和要求出发330、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正确答案:ABCA、实事求是B、理论联系实际C、从联系中把握事实D、从各种零散的现象出发331、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正确答案:ABCD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B、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C、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D、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332、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正确答案:ABC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333、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正确答案:BCD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D、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3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正确答案:ABCD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335、认识主体的属性有正确答案:ABCDA、生物性B、意识性C、社会性D、实践性336、“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期末马原试题及答案
期末马原试题及答案【正文】二〇二一年期末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A. 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B. 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革命C. 阶级斗争和剩余价值理论D. 科学社会主义和公有制经济答案:A2.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可知的C. 世界是感性的D. 世界是发展的答案:D3.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指出,帝国主义是()。
A. 资本主义发展的终极阶段B. 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阶段C. 资产阶级专政的形式D. 全球化经济的标志答案:A4.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 社会主义制度B. 公有制经济C.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D. 实现共同富裕答案:C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
A. 邓小平理论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科学发展观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D......第二部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其核心是辩证法。
2.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有哪些重要观点?答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过程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重要观点。
3. 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实践?答案: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通过改造社会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4. 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有哪些特点?答案: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具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和危机加深等特点。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是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三部分:论述题(共50分)1. 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精神支柱,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选择题(1)
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DA.指导性B.实践性C.先进性D.与时俱进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是CA.革命性B.阶级性C.实践性D.科学性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4.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唯一特性是DA.普遍性B.特殊性C.科学性D.客观实在性5.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BA.实践B.运动C.静止D.空间和时间6.近代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这是B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7.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CA.客观实在性B.自觉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D.社会历史性8.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BA.物质B.意识C.存在D.实践9.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BA.生产实践B.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审美和文艺体育实践10.意识的本质是BA.大脑的机能和属性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大脑的分泌物D.思维的各种现象11.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A.意识是主体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1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A.事物普遍联系B.事物的一定.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B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D.否定之否定规律1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BA.事物的变化过程B.事物由旧质转化为新质C.事物的量变过程D.事物的运动过程16.辩证的同一是AA.以对立为前提的同一B.不包含否定的同一C.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D.不包含任何差别的绝对同一17.主要矛盾是指DA.急待解决的.比较明显的矛盾B.促使事物发生根本变革的矛盾C.贯穿于事物发展始终的矛盾D.在复杂事物中居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矛盾18.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CA.均衡论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19.“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的手”这句话体现了B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的部分同整体的联系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事物内部矛盾性的观点2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D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问题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问题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21.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C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2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表现为BA.外因决定内因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C.内因是客观的,外因是主观的D.内因是内容,外因是形式23.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是BA.量B.度C.质D.关节点24.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必须反对DA.庸俗唯物主义B.折衷主义C.宿命论D.形式主义25.“认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的观点,犯了哪种错误B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庸俗唯物论D.宿命论26.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者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上AA.只承认必然性B.只承认偶然性C.即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D.有时承认必然性,有时承认偶然性2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B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2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A.实践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2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BA.纯精神的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日常的活动D.利己主义的活动30.对不可知论及其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AA.社会实践B.科学理论C.唯物主义D.客观事物31.整个认识的起点是BA.概念B.感觉C.知觉D.表象32.承认我们一切知识都具有相对性,就会DA.陷入诡辩论B.导致怀疑论C.防止相对主义D.防止绝对主义33.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AA.只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B.是生动的具体的C.没有客观依据D.是人的感官自生的34.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BA.经验论B.教条主义C.诡辩论D.二元论35.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CA.真理的不确定性B.思维的非至上性C.真理的绝对性D.真理的相对性36.“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这种观点是AA.辩证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绝对主义D.相对主义3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本质上是AA.反映论B.唯理论C.经验论D.先验论38.唯物主义真理观和唯心主义真理观的区别是AA.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B.是否承认真理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真理的相对性D.是否承认真理的具体性39.“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辩证思维方法是AA.归纳与演绎B.分析和综合C.抽象和具体D.历史与逻辑的统一40.“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侧面和属性放到矛盾诸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考察”的辩证思维方法是BA.演绎B.分析C.思维具体D.系统方法41.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BA.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4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依据是否认CA.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B.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3.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DA.人类的精神作用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C.人们对理想的信仰与追求D.社会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44.在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问题上,下述哪个观点是正确的CA.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B.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C.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D.无伟人就无历史45.连接自然与社会的纽带是BA.人类精神B.劳动C.生产工具D.感官47.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CA.地理环境B.人口条件C.生产方式D.科学技术4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A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C.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的统一D.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分配方式的统一49.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或首要的生产力是BA.科学技术B.劳动者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50.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C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物与物之间的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51.生产资料包括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科学技术和劳动产品5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DA.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科学技术53.区分国家类型的根据是CA.人口多少B.领土多少C.国体D.政体54.上层建筑的核心是D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观念C.宗教信仰D.国家政权55.社会意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DA.统治阶级的意志B.多数人对它的态度C.强大舆论的压服D.社会的实践活动56.社会意识形态中阶级性最强的是DA.艺术B.道德C.宗教D.政治观点和法律观点57.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标准是DA.生产力B.上层建筑C.实践D.生产关系的性质58.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A.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D.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59.直接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的是C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60.区分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是CA.生产力B.科学技术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D.国家政权6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B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62.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CA.血缘关系B.思想关系C.生产关系D.法律关系63.社会革命的根源是D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任务组织的暴动C.阶级斗争D.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激化64.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A.社会基本矛盾B.社会文明的发展C.阶级斗争D.社会革命6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决定于A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它是否同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相适应C.它是否反映统治经济的利益D.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66.社会基本矛盾是D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6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CA.社会政治制度B.社会的经济制度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道德发展水平69.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时衡量社会进步的BA.唯一标准B.根本标准C.普遍标准D.特殊标准70.一定的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BA.政治法律制度和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B.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C.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D.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71.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表明AA.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符合B.上层建筑直接影响了生产力C.上层建筑是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D.国家政权成了上层建筑的核心7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C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B.自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C.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D.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7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CA.某些社会发展的共有规律B.只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作用的规律C.在一切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D.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7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是D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C.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承担者75.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切政治关系的总和D.人类追求幸福的本性76.人将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因素是BA.人有意识B.人的劳动C.人的自由D.人有理性77.商品是A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C.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D.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78.商品的二因素是DA.价值与价值量B.使用价值与效用C.价值与交换价值D.使用价值与价值79.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C.反方向变动D.同方向变动80.劳动的二重性是DA.两次劳动;B.一次劳动;C.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D.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81.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BA.劳动者和生产资料B.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D.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82.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C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D.价值尺度83.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DA.商品价格经常高于商品价值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商品价格总是与商品价值不一致D.商品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84.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的根本矛盾是DA.私人权力与社会权力的矛盾B.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矛盾C.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矛盾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85.经济危机是DA.社会化大生产共有的经济现象B.商品经济共有的经济现象C.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现象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现象二、多选题1.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DA.共性和个性B.整体和部分C.抽象和具体D.普遍和特殊2.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有BDA.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桥梁B.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屏障C.把理论当作实践的指南D.把理性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绝对3.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指BDA.劳动价值论B.剩余价值论C.科学社会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4.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反对ACDA.教条主义B.形式主义C.哲学无用论D.哲学万能论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CA.物质是运动基础B.运动是物质基础C.运动是物质的属性D.物质是运动的属性6.把运动与静止割裂开来,必然导致CDA.相对主义B.诡辩论C.形而上学的不变论D.庸俗唯物论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构成有ABC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手段D.实践过程8.实践的基本形式有ABCA.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文艺和体育活动9.“先有计划,后做工作;先有图纸,后造房子”,这说明CDA.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B.物质存在形态的多样性C.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D.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CDA.移入人的头脑被改造的物质的东西B.一种特殊的物质C.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人脑的机能和属性11.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ACDA.个性中包含共性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12.辨证的否定是ABCD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13.下列说法揭示因果关系的有ACDA.无风不起浪B.冬去春来C.摩擦生电D.天才出于勤奋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结构由以下几方面构成ABCA.认识的主体B.认识的客体C.认识的中介D.实践15.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是因为ABCD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6.下列属于唯物主义知行观的命题是ABDA.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B.知先行后C.知行合一D.“知行相资以用”.“并进而有功”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CDA.主要和次要的关系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18.理性认识的形式包括ABCA.概念B.判断C.推理D.知觉19.判断一个认识是否为真理,就看BDA.它是否有用B.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C.它是否是公认的D.它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20.辩证思维方法主要包括ACDA.归纳和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和具体D.历史与逻辑的统一21.唯物史观认为ABDA.劳动创造了人B.劳动是连接自然与社会的纽带C.劳动是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中介D.劳动是揭开人类历史之迷的钥匙22.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因为BCDA.生产方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改变标志B.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制度的更替2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BCA.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决定了社会规律的特点24.社会基本结构是ABCA.社会的经济结构B.社会的政治结构C.社会的意识结构D.生产力系统结构25.下列范畴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BCDA.生产劳动中的主体和客体B.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交换与分配的关系C.人们在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26.生产力的要素包括ABC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2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CDA.它是直接的生产力B.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D.它渗透到生产力基本因素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8.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有AB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B.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C.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29.生产关系是一种ABA.社会关系B.物质关系C.思想关系D.政治关系30.构成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要素有ABD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政治法律设施C.政治法律思想D.政治组织31.下列思想体系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CDA.逻辑学B.哲学和宗教C.自然科学D.语言学32.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ABCD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3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表现是ABDA.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关系不能长久第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发展方向只能其影响作用D.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方向35.社会主义改革的重大作用表现在CDA.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根本变革了旧的经济体制C.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D.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的状况36.群众路线是指ABCD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37.社会进步是指ABC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物质文明的发展C.精神文明的进步D.生产关系公有制程度提高38.共产主义是ABDA.一种科学理论体系B.人类最理想的社会C.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D.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实践39.商品的使用价值是ABA.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由交换决定的C.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的决定因素4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CD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41.商品的价值是ACD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B.商品的自然属性C.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商品的社会属性42.商品的价值是ADA.抽象劳动的结果B.具体劳动的结果C.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D.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43.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AC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B.价值的决定与价值的实现44.商品的价格是ABDA.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B.由价值决定的C.由使用价值决定的D.受供求关系影响的45.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ABCA.商品价值的变动B.纸币发行量的变动C.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D.银行存款利息率的变动4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BCDA.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C.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4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ABCD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D.创造出剩余价值48.剩余价值规律ABCD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4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ABC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50.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ACD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马克思主义基本练习题1-3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 • • • • • • • • • • • • • • • •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 A.亚当· 斯密 B.大卫· 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A.昂利· 圣西门 B.沙尔· 傅立叶 C.罗伯特· 欧文 D.托马斯· 莫尔 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 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 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
• • • • • • • • • • • • • • • • • • • • •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动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动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历年选择题+答案
06-07A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反杜林论》D.《国家与革命》2.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 )的统一。
A.科学性与革命性B.世界观与方法论C.唯物论与辩证法D.政治与经济3.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4.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5.“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B.人的个体差异性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6.“我思故我在”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7.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8.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经验论和唯理论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9.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A.地理环境B.劳动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0.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12.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A.人之初,性本善B.人天生是政治动物C.人是符号动物D.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1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商品的不等价交换B.小生产者有人身自由C.资本的原始积累D.劳动力成为商品15.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16.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A.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B.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C.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D.资本生产和资本流通17.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A.垄断B.剥削C.国家调节D.对外掠夺18.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A.“参与制”B.公私合营C.建立垄断银行D.相互联合19.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首要特征是()A.议会制B. 分权制C.两党制或多党制D.普选制20、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A.人民当家作主B.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C.目的和手段的统一D.全体人民享受广泛民主权利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 )。
马克思--测试(单选题)(1)
一、单项选择题1、把意识仅仅看成是对物质世界被动的反映,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C )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这体现的是规律的( B )A.客观性B.普遍性C.重复性D.稳定性3、下列关于本质和现象的表述错误的是( C )A.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B.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C.现象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D.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4、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
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B.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C.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联系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楼房、草房、瓦房等的关系属于( B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B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7、区别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B )A.是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否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否具有新形式、新特点D.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8、发展的实质是( A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新制度的产生和旧制度的灭亡C.新社会的产生和旧社会的灭亡D.新思想的产生和旧思想的灭亡9、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 C )。
A.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C.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D.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10、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D )A.科学实验B.教育实践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物质生产实践11、空间的特点是( C )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四维性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C )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诡辩论D.客观唯心主义13、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会导致( D )A.先验论B.不可知论C.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14、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C )A.时间B.空间C.运动D.发展1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6、在实际工作中,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理论,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这倾向属于( C )A.本本主义B.人本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17、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B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单选题精选(1)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D)。
A、运动的绝对性B、本质的可知性C、发展的规律性D、客观实在性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B)。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选择1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绪论练习: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 )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2、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时间( A )A、1925年B、1933年C、1937年D、1963年3、黑格尔最卓越的哲学贡献是(C)A、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辩证法D、批判宗教神学4、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揭开了工人运动史上的第一页的工人运动是(B)A、英国的“人民宪章运动”B、法国里昂两次工人起义C、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D、十月革命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是(A )A、德国古典哲学B、希腊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哲学D、法国古典哲学9、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在于(A )A、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唯物主义权威。
B、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C、提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D、提出可知论。
10、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1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是(B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1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C )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和恩格斯D、马克思和威廉·配第14、马克思主义是(A)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会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1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C)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16、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D)A、逻辑性B、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1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A、自我批判B、与时俱进C、不迷信权威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18、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D)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B、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D、建立共产主义社会19、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选择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共产党人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
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对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认清世界本质、处理社会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结合选择题的形式,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核心观点。
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根本内容。
1.1 世界观: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核心。
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基本要素。
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尊重物质的第一性,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宇宙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客观存在。
选择题示例: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A. 唯心主义观念B. 唯物主义观念C. 辩证唯物主义观念1.2 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实践,随着实践的推进,我们不断深化对世界规律的认识。
以实践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
选择题示例: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A. 唯心主义方法论B. 唯物主义方法论C. 实践方法论二、社会基本矛盾和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
2.1 社会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矛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选择题示例:3.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 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C. 上层人民与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2.2 历史观:决定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是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将历史视为一个有阶级斗争、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演进过程。
选择题示例:4.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个人的主观意志B. 人民群众C. 历史先知的指导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根本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版练习题1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基础知识题1、首次提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观点的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朴素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2、哲学是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3、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是指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C.无产阶级世界观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D.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7.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8.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A.投身社会实践B.认识客观规律C.加强主观努力D.制订周密计划9.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10.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宿命论观点1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1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不可知论13、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A.形而上学不变论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D.庸俗进化论14、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自然界B.人类社会C.精神D.实践15、哲学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D.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1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18、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1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2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2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22、发展的实质是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3、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2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B.有否高尚的理想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25、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的分泌物B.人与生俱来的特性C.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D.观念的综合26、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有限性和无限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同一性和斗争性27、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28、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29、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A.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B.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D.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征30、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31、矛盾的客观性是指A.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B.矛盾只存在于社会领域中C.矛盾只存在于自然界中D.矛盾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中的反映32、矛盾的转化是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B.由坏到好的转化C.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33、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B.事物变化显著不显著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34、作为辨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B.新事物和旧事物达到合为一体C.新事物在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D.新事物优于旧事物35、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C、认识来源于精神D、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36、质量互变规律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源泉和动力D、必然和偶然37、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C、事物质变的临界点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38、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 实物B 具有体积和重量C 运动D 客观实在性39、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A. 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B. 事物中消极的方面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40、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 个人的主观努力B. 社会实践C.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题1.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答案】B【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教材6页。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答案】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材39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A 【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答案】B【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答案】A【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D【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们不能任意地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地改变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教材78-79页。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答案】C【解析】列宁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教材89页。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答案】B【解析】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的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
强调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来源,并不否认可以从他人和书本获得知识。
直接经验是认识中“源”,间接经验认识中的“流”。
教材95页。
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答案】D【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通过自由落体实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是错误的认识。
教材118页。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D.生产方式【答案】D【解析】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①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②生存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教材134页。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答案】C【解析】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教材137页。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唯一动力B.最终动力C.根本动力D.直接动力【答案】D【解析】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①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教材158页。
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答案】A【解析】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们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教材174页。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答案】D【解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教材190页。
1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答案】B【解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教材191页。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答案】B【解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劳动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的手段。
,教材199页。
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B.三权分立制度C.国家制度D.选举制度【答案】C【解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教材209页。
1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答案】B【解析】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①购买阶段,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②生产阶段,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它在资本循环中是决定性的阶段;③销售阶段,实现剩余价值。
教材225页。
2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I(v+m)>IIcB.I(v+m)=IIcC.I(c+v+m)=Ic+IIcD.II(c+v+m)=I(v+m)+II(v+m)【答案】B【解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Ⅰ(v + m)= Ⅱc,即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之和同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相等。
CD两项是简单再生产的引申实现条件。
教材233页。
2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A.不变资本的产物B.可变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答案】C【解析】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教材238页。
22.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A.平均利润B.超额利润C.垄断利润D.企业利润【答案】A【解析】商业利润在量上等于平均利润。
教材249页。
23.资本主义地租是()A.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B.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D.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答案】C【解析】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由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农业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即超额利润。
教材256页。
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A.产业资本家B.商业资本家C.大土地所有者D.金融寡头【答案】D【解析】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成为金融寡头。
他们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
教材270页。
25.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答案】A【解析】资本输出的形式有多种,从资本形态上来看大体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教材284页。
26.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A.无产阶级B.科学技术C.巨大的社会财富D.社会化的生产力【答案】A【解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同时,资本主义还造就了置自身于死地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
教材299页。
27.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A.《资本论》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D.《反杜林论》【答案】C【解析】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教材305页。
28.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A.列宁B.斯大林C.布哈林D.托洛斯基【答案】A【解析】1921年春,列宁结束战时共产主义,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
首先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
教材310页。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C.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
教材323页。
30.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教材22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A.民主社会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答案】BCD【解析】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体。
教材4-5页。
3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答案】ACD【解析】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教材37页。
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答案】ACD【解析】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ACD三项都体现了这个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