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养生技术”的核心理念:“三、五、七、九、十一”
道家养生十原则
龙源期刊网 道家养生十原则作者:王亚微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7年第11期衣不过暖。
“衣不过暖”指的是不能过度依赖多穿衣来实现保暖作用,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生命活力。
“穿到七分暖,神敛心也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食不过饱。
“食不过饱”指的是不宜大吃大喝,要经常让身体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多食不利于养生。
住不过奢。
道家养生中的“九守”,就是要人们守住奢侈之风,与道沉浮,自可长生不衰。
行不过富。
行指出行、行为、行事、行动,意思是出行不能依靠豪华舟车、行为不能一掷千金、行事不能重财轻德、行动不能以金钱来开道。
劳不过累。
道家养生十分注重形体修炼和体力劳动,但也强调“劳作有度,不使伤身”,“五劳七伤”为道家养生之大忌。
“五劳”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逸不过安。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道家所提倡的飘逸洒脱、安贫乐道,并非让人们内心空虚、安然守旧,而是要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让身心得到净化。
喜不过欢。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喜极而泣。
“喜不过欢”是提醒人们喜与欢不宜太过。
怒不过暴。
与人相处时不分是非曲直,动辄发火,是没有涵养的表现,也是道家养生大忌。
名不过求。
功名有如过眼云烟,有的人今天看似飞黄腾达,明天则有可能沦为阶下之囚。
因此,不必过于在意和强求。
利不过贪。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大凡利益熏心、贪得无厌之徒,肯定是一个不懂养生之人。
“五心”养生
“五心”养生“五心”养生,就是取人体的“五个中心”穴位进行按摩,以达强身健体目的。
头心百会穴在头的正中间,即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督脉之上,别名“三阳五岳”,意思是众多的经脉交会于此,百会百会,百脉之汇,它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集中了众多经脉的功能。
道家称百会为“一身之宗,百神之会”,人体的足三阳经和督脉以及肝经在这里会合。
中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百会穴位居此地,自然要负起保障一方安宁的作用,所以,凡脑部的疾病如头痛、头晕等都可以找百会穴。
既然百会是诸阳之会,我们只要按摩它,就可以提升一身的阳气。
所以,对于一些中气不足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最典型的就是胃下垂。
每天用手指头在百会穴上旋转按摩30~50次,可以很好地帮助提升中气,固护阳气,将气血不能托起的胃慢慢托起来,继续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
百会穴能够治疗的疾病很多,尤其是头部相关的病,如头痛、眩晕、头重脚轻、高血压、失眠、健忘、焦躁、老年性痴呆、中风后偏瘫等等,是头部保养首屈一指的重要穴位。
按摩百会穴之前,要全身放松,闭目仰卧在床上,之后用右手拇指外侧或右手掌心,顺时针方向按摩百会穴3~5分钟,每晚睡前一次,同时摈弃杂念,心中默念次数,会使您很快入睡。
因此,常按百会穴会使睡眠又快又香,有高血压的朋友,也可以用手掌心紧贴着头顶百会穴,以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揉,力度不必太大,以穴位有胀痛感为度,每天做上5分钟,不久血压就会降下来并稳定。
胸的中心膻中穴膻中穴位于两乳的中点,是心包经的募穴,募穴也就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多用于诊断和治疗本脏腑病症,所以膻中穴又称为气会。
膻中穴是和人体最重要物质活动的基础——气,密切相关的,凡和气有关的疾病如气虚、气机阻滞等都可以找它来调治,尤其是那些有心脏病等的人,往往有气运行不顺畅,气滞血瘀,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
这时候刺激膻中穴,可提高心肌的供血,实际上临床实验也发现,刺激膻中穴可以扩张血管,调整心脏的功能。
如果用拳头捶打膻中穴可以驱散邪气,驱散胸中的抑郁之气,当然还能排泄毒气。
道家养生十一大秘诀
道家养生十一大秘诀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至元代祖师创立道教龙门派,经十二代传到牛金宝。
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
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功称为性命双修养生功。
道家养生主要在于以下11个方面。
1、“大德必得其寿”:养生名言。
孔子在《中庸》中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
”意即: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可获得高寿。
其理在于,讲道德,重仁义,不谋私利,不患得患失,有利于心志安定,气血和调,使人体的生理活动按正常规律进行,从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
《素问·上古天真论》:”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2、“省嗜欲”:道家养生名言。
即节制欲念。
以为“省嗜欲”为老子“虚静恬愉”的核心。
《淮南子·精神训》“气血者,人之华也。
而五脏者,人之精也。
夫血气所专于五脏而有外越,则胸腹充而嗜欲省矣,胸复充而嗜欲省,则耳清,听视达矣。
”“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意志虚静恬愉而省嗜欲,五脏定宁充盛而不泄,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则所以修得生也”,必获高寿。
相反,耳目沉溺于五音六色,则神驰精耗损寿,“耳目淫于声色之乐,则五脏摇动而不定矣。
五脏摇动而不定,则气血滔荡而不休矣。
气血滔荡而不休,则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矣。
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则祸福之至,虽如丘山,无由识之矣。
嗜欲者,使人之气越,而好悟者,使人之心劳。
”3、“百药律”:道家戒律。
《玄都律文》载治“百病律”百病之百药。
如行宽心和是一药,起居有度是一药,近德远色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尊奉老者是一药,恬淡宽舒是一药,恬淡无欲是一药,仁顺谦让是一药,好生恶杀是一药,廉洁忠信是一药,除情去爱是一药。
“百病律”、“百药律”皆以疾病医药为喻,举百种有害于养性者为病;列百种有助于养生者为药,并谓“人有一善,心定体安;人有十善,气力强壮; 人有二十善,身无疾病;修积千善,则成仙人。
心身养生技术规则
心身养生技术规则2015-04-24 中国心身养生部落发布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二十一世纪,是崇尚自然、尊重科学、追求真理、构建和谐社会的世纪。
本技术是适应时代需求而孕育出的新型实用技术,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和医学的中华本土心理养生咨询技术;以重德为本、平衡做人为原则,以获得心身健康为目的。
三大理论: 中华传统文化理论,中医阴阳五行学说,钱学森教授人天观学术思想。
主要原理: 在大宇宙范围内,人体始终处于物质、信息、意识的动态交换体系中,应用本技术手段,促进人体综合平衡,达到心身健康。
核心手段: 以平衡意识和经络运动相结合。
核心手段的具体内容为:以“技术规则”和“健康铭言”为核心,理练“平衡养生操”, 聆听“平衡养生音乐”, 智用“五行健身掌”, 修心悟德“善用平衡意识”。
1、转变观念:树立辨证的、客观的、务实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树立科学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净化自我,发现自我。
认识人体是开放、复杂的巨系统,宇宙是更复杂的超巨系统;人体与人体、人体与万物、人体与宇宙之间,信息相通而且无限开放,充满无限生机。
2、提高素质: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以众人为师为亲,以自然万物为师为亲,以真以诚以善待人。
重德为本,良好悟性,无私奉献。
3、家庭配合:全家人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学习;力争达到家庭内部和谐,共同学习,共同受益。
长期坚持应用本技术,可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增强自身抵抗力。
4、认真专注:思想专一,心态稳定。
本技术可与常规医药和传统健身活动相结合,切勿同时接受其它非正规人士或疗法的指导调理,以免影响总体效果和发生其它不良反应。
5、防患未然:坚持预防为主,避免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防止外邪(风、寒、暑、湿、燥、火、瘟疫等)对人体的侵袭。
切忌体力和脑力超负荷。
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
倡导科学文明的饮食结构。
注意房事节制,体弱、重病、疾病初愈者尤甚。
中医养生核心思想是什么
中医养生核心思想是什么中医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
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其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
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凉温热,做适当的调整。
其二,阴阳平衡的健康观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
什么是阴呢?阴就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
什么是阳呢?阳就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
身体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
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体观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经络养生、体质养生、气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情志养生、睡眠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养生、顺时养生、四季养生、部位养生、药物养生、沐浴养生、减毒养生、静坐养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中医养生七字诀
中医养生七字诀中医养生七字诀是指天人合一、阴阳调和、藏精积德、顺应自然、动静有度、三餐有节和心身合一。
这七个字不仅是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以此为指导,可以帮助人们健康长寿。
天人合一,是中医养生的基础理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天地之间的综合体,是人与自然的互动体。
它包括五脏六腑、经络穴位、气血等方面。
为了保持健康,我们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自己的身体和自然,保持身心平衡。
阴阳调和,指的是阴阳两个方面的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阴阳失衡,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阴阳调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饮食、运动、按摩、药膳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总的来说,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藏精积德,是指保护身体能量和修养自己的品德。
中医认为,人体的精气和元气是健康的基石。
如果我们的精气元气受损,就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
同时,如果我们缺乏维护自己的品德,就会影响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抵制不健康的诱惑,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
顺应自然,是指遵循自然规律,生活方式与环境协调。
中医注重顺应四季,不同的季节需求不同,生活方式也要随之调整。
例如,夏天多饮水、不吃过火的油腻食物,而冬天则需要多注意保暖。
除了帮助身体调节内部环境外,还可以使身体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
动静有度,是指运动和休息的平衡。
有氧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益,但过度运动反而会导致肌肉疲劳、意外受伤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安排运动量和休息时间,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三餐有节,是指在每日饮食中坚持规律。
中医认为,饮食是人体的本质需要,也是健康的基石。
我们需要注重饮食均衡、量适当、品种丰富,不过度饮酒、吃油腻等不利于健康的食物。
同时,我们需要有规律的饮食,遵照三餐的时间安排,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
心身合一,是指身心健康的统一。
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
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中医养生,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体现了中医学对于保健和预防疾病的理念和方法。
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源自中医学对于人体和自然界的认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平衡和调节。
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阴阳平衡中医养生认为,人体健康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代表着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中医养生中的阴阳平衡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包括情绪、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平衡。
只有保持良好的阴阳平衡,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
二、整体观念中医养生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养生不仅仅是对某个部位或器官的保健,而是全面调养整个人体。
中医养生倡导“以整治部,以部治全”的理念,通过调整整个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维持整体健康的目的。
三、预防为主中医养生注重预防疾病,提倡“未病先防”。
“治未病”的概念意味着中医养生注重的不仅是疾病的治疗,更加重要的是在未患病之前,从调整饮食、锻炼身体、调节情绪等方面进行综合保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四、四季养生中医养生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将四季的循环变化融入到养生中。
中医养生倡导根据季节的变化,调节饮食习惯、起居作息、锻炼方式等,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比如,夏季养生强调清淡饮食、适量运动,冬季养生则注重保暖和养护。
五、个体化养生中医养生强调因人而异,注重个体化的养生方法。
不同的人体质、年龄、性别、环境等,需要采取不同的养生方式。
中医养生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针对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养生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包括阴阳平衡、整体观念、预防为主、四季养生和个体化养生。
这些理念的贯彻实施,有助于提升人体的整体健康水平,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实现长寿和健康的目标。
中医养生作为传统的保健方法,对于现代人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中医养生理念的学习和应用,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健康素养,并分享给身边的人。
张其成的养生大道:五心养生法
张其成的养生大道:五心养生法在安徽省桐城县,有一个著名的人文景点——六尺巷。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可以看出故事的主人翁的心胸是多么开阔。
在清代,有一位大学士,名字叫张英,这位大学士的家就在桐城这个地方。
有一天他接到一封家书,说的是家里盖房子,邻居家也要盖房子,并且把墙砌得挨着自家房子了,希望张英动用他的权力,让这户人家往后让。
张英看了这封千里迢迢寄来的家书,心里不是滋味,就回了一封信,这封信上就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是这么写的: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我们大家都知道万里长城现在还巍然耸立,可是当年修建长城的秦始皇却早就灰飞烟灭了。
意思就是说何必要为了这一堵墙来拼命呢?让他三尺又何妨?他家里的人接到这封书信之后,非常惭愧,也醒悟过来了,就主动向后让了三尺。
隔壁那户人家也受感动了,也主动让了三尺。
这样这条巷的宽度就有了六尺,后人把它叫做“六尺巷”。
要达到心胸的开阔,首先就是要能忍让,要宽容。
有一副对联:“让三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还有一副对联:“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在我的家乡——安徽的徽州,也就是现在的黄山市,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那里有一所房子,为了让路,墙角主动往后切掉一块,并在上面刻了五个字:“作退一步想”。
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不会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会为私利狗苟蝇营,他的精神是快乐的,身体是健康的。
以上说的四点——心态要平和、心情要快乐、心地要善良、心胸要开阔,是调心、养神的关键,也是现代心理学所强调的心态平衡的四大要素——淡泊、快乐、善良、宽容。
做到了这四个“心”,我们的神就会安宁下来,就不会郁闷、不会困惑了。
这样对我们的健康、长寿都是十分有利的。
心灵纯净《黄帝内经》调神的方法重点讲了四心:心地善良、心态平和、心胸开阔、心情快乐。
这样,在精神调养方面就全面了。
当今社会,我们过多地关注物质生活,多少人俗务缠身,多少人追名逐利。
由于心灵被污染,所以忙乱、烦恼、焦虑、孤独、忧闷,总觉得心太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是心灵纯净!心灵的清浊决定我们的生活质量,决定我们的幸福指数!纯净的心灵不仅能造就高雅的气质,更重要的是能获得精神的自由、人生的幸福!《黄帝内经》说的“恬淡虚无”实际上分两个层次,“恬淡”说明心态的平和,少私寡欲;而“虚无”则是更高一个层次,是心灵纯净、没有杂质的层次。
《黄帝内经》中的情志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中的情志养生之道“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这是调神摄的主工措施。
古人之所以强调,“静者寿,躁者失”,是因为心常静则心安,神安则五赃六腑的气机协调,精气日渐充实,自可延年益寿。
1、神志养生法:(1)少私寡欲:只有私欲少和没有“贪欲”的人才能淡泊名利,处世豁达,性格开朗,这样就会有助于心神的清静内守,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平时恬淡虚无,与世无争,自然会精神内守,阴阳平和,气血旺盛,邪无所容,百病不生《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就是教导我们要少么寡欲。
(2)知足常乐:老子说:“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无忧”和“知足”即是自我内心世界的自我体验和感觉,是情感世界自我调节的结果。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应该对自己的位置具有充分的满足感。
自己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具有充分的满足感,心情自然会愉快。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无忧无愁,知足常乐就会有一个好心情,就会感到人生的道路上充满着阳光和欢乐,这样的人自然会健康长寿。
(3)心胸豁达:心胸豁达是指性格开朗,心胸坦荡,气量大中。
长寿老人能够长寿的原因与其心胸豁达,性格开朗,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精神状态有关。
想使自己的心胸豁达的方法之一,就“走出小天地,溶入大自然”。
也就是说,不要总把自己封闭在家庭的小天里,要走出家门,去饱览自然界给我们的恩赐--青山绿水,风景名胜,去感受大自然的情趣。
花上飞蝶,草间昆虫,枝头歌鸟,水中游鱼及山野里的小动物,都能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使人有一种脱俗人雅感觉,有利于胸襟豁达和性格开朗,试想一个“上观黄山之云海,下望碧海之波涛,以苍松翠柏为伴,以闲云野鹤为友”的人,还可能为日常生活中三瓜二枣的得失而苦恼吗?在处理家庭问题和生活琐事上更应该豁达大度,夫妻之间要注重感情,淡化道理,强调优点,忽视缺点,忘记过去,重视现在,在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处理上要“难得糊涂”。
心身养生健康铭言
心身养生健康铭言1.健康为本:人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健康,失去健康将失去一切,拥有健康将是拥有一切基础的基础。
2.经络运动:生命在于有规律的经络阴阳平衡运动。
3.平衡做人:以“重德为本、平衡做人”为原则,就能获得心身健康。
4.九字三阶:“我要悟,悟药物,我医我”称为“九字三阶”,是获得心身健康的三阶段,分别对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人体潜能,激活人体固有的自愈能力”。
5.合理五补: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动补不如心补,心补不如脑补。
心补是较高层次,就是人要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慈善和博爱;脑补是最高层次,就是探索事物和追求真理过程中,人的观念要与时俱进的转变。
6.养生预防:病从口入不可怕,病从心入最可怕。
健康以养生预防为本。
7.信心勇气;得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寻找不到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更为可怕的是你没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8.来病祛病:疾病是不存在难易程度的,人世间没有治不了的病;病是得上去的,就一定能够祛除。
9.只想健康:不怕病反复,就怕心反复。
要少想病、不想病、只想健康;经常想自己或者亲人最健康、最年轻、最美丽的形象。
这样,有病实现自我康复,无病可强身健体。
10.贵在参与:是科学的东西,信则灵,不信也灵;贵在参与,贵在探索。
11.方法在心:方法在哪里?方法就在方法之中,更为良好的方法在方法之外,看你是否会捕捉到它、发现它、应用它。
成功不在于你赢过多少人,而在于你帮助过多少人。
让越来越多的人,携手传播中华圣贤智慧正能量,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孝敬者被孝,拥有正知、正见、正思维!也有您的功劳,让我们一起实现梦想!奉献无限大爱,积聚无量功德!!!。
中医养生理念简述
中医养生理念简述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健康和长寿。
中医养生理念注重平衡和调节,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为主要目标。
本文将简要概述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包括五行学说、阴阳平衡、养生方法等。
Ⅰ.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养生的基础理论之一,认为自然界和人体都包括五个元素:木、火、土、金、水。
每个元素都相互关联,并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养生中需重视调整饮食、作息等习惯,以适应五行的变化。
Ⅱ. 阴阳平衡中医养生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阴阳是世界上相对而言的两种相反力量,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内。
阴阳失衡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建议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情绪等,维持阴阳平衡,并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Ⅲ. 养生方法1. 饮食养生:中医注重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调养身体。
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食物和烹饪方法。
例如,一些温性的食物可以帮助寒性体质的人保持身体温暖。
2. 运动养生: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
中医推荐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等,以达到健身放松身心的效果。
3. 中药养生:中药作为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草药的药性来调理身体。
根据个体的体质和需求,合理使用中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4. 调理作息:合理的作息时间是中医养生的关键要素之一。
中医建议按照自然规律来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避免过度劳累。
5. 情绪调节:情绪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中医养生强调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放松、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以促进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总结:中医养生理念是一个系统而古老的医学体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五行学说、阴阳平衡以及各种养生方法,中医养生旨在提高人体自我调节的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并达到身心和谐、健康长寿的目标。
在现代社会,中医养生的理念和方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中医养生的身心双修理论和方案肾水...
中医养生的身心双修理论和方案肾水...中医养生的身心双修理论和方案1、修身天地人一体化是中医养生的基础。
人体就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中医自古以来坚持天地人一体论。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各部——外而四肢百骸,内而五脏六腑,彼此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以脏腑为核心,经络气血相联系的统一有机整体。
《黄帝内经》还详细描述了五脏之间的联系,提出了脏与脏之间相生相克的理论——依照五行学说,将五脏分属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胃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
相克为,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
由于五脏间的相生,所以五脏的生气才会生生不已,又由于五脏间的互相克制,所以又不会生而无制,从而保持五脏间的平衡。
正是由于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核心的有机整体,所以中医治病不针对病,大医者擅长把握全局调整身体五脏平衡。
一旦身心平衡,疾病可不治而愈。
一般药医的眼光仅在治病,就事论事已无真正中医的本色。
往往解决了局部又打破了整体平衡。
所以经常有人抱怨喝了几年中药汤却不见效果。
把握整体的核心——掌握脏腑中五脏之间的临床关系才是中医养生的命门所在:心与肺的关系:心肺共处于上焦,为娇脏,极易受损。
心主血,肺主气,心肺相佐,共司人体的血液循环。
心气足则肺气充沛,肺气充沛则而循环正常。
反之肺气不足就影响血液循环,心功能不好影响呼吸。
人病危的时候往往是心肺衰竭。
心与肾的关系:心居上焦属火,肾居下焦属水,在正常情况下,两者互相联系,保持协调,即“心肾相交”“水火相济”。
如果这种正常关系被破坏,就会出现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心肾不交”症状。
心与肝的关系:心主一身之血脉,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两者关系密切。
若心血不足,以致血亏肝虚,出现“血不养筋”, 可见筋骨酸痛、拘挛、抽搐等症。
心与脾的关系:脾的运化需要心血的滋养与心阳的推动,而心的功能也需要脾输布水谷精微滋养。
[名人养生]《鬼谷子》养生七法述要
[名人养生]《鬼谷子》养生七法述要效法自然的养生经典---《鬼谷子》养生七法述要《本阴符七篇》是一部代表鬼谷子养生学派的著作。
鬼谷子,晋平公时人,姓王,名翊,因隐居鬼谷,号称鬼谷子,是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养生家。
他天性“凝神守一,朴而不露”,以“黄老心术”论世事,讲求内外损益、养生持身之道。
鬼谷子养生以精神为宗,主张养生要寓于人的精神活动之中,强调静态养生以调理养护精神,安定心志为主,动态养生则借想像、动作以引导精神与身体,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下面概要地述及书中的养生方法。
一、养德安神,调摄心态养德,即温养阴德,指道德修养而言。
《本经阴符七篇》中将道德修养放在养生的首位,有“德之为人,养神之所归诸道,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的理论,认为道德是培养人心、肝、脾、肺、肾等五种脏器的根源,也就是追求养生的根源,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心境高远,不谋私利,则精神内守,五脏安和,自然身体健康长寿;反之,如果欲求过多,思虑过甚,造成神不守舍,日不得食,夜不得寐,导致精神和躯体功能失调,因而发生疾病。
这与道家提倡返朴归真、清静无为的养生方法是一致的。
他认为:“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
静和养气,养气得其和。
”精神,古人称之为神,又称心神,认为神为一身之主宰,统帅五脏六腑,有神则生,无神则死,神强则健,神弱则病。
精神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基础,由内脏产生的,与人的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
精、气、神为人身三宝,三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但这三者之中,神起着主导作用,五脏得到养护的关键是调神,心神安定、宁静就能养气,养气就能使五脏得到平和。
<br> 二、人动我静人言我听“仙鹤神清因骨老,鸳鸯头白为情多”,若情欲激动过度,则可导致内脏功能失常,气血不调而发生疾病,惟有心志平和,性淡平易,才可以免忧虑,避外邪,才可以“怀天心,施德养”。
鬼谷子在漫长的修炼和洞察世事中总结出“人动我静,人言我听,知性则寡累,知命则不忧”,“心平则仁义著矣”的养生法则。
中医药养生理论的核心要点
中医药养生理论的核心要点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保健。
而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一直以来都被认为具有独特而有效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中医药养生理论体系庞大深邃,其中核心要点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整气血”、“慎食餐黄”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逐一介绍。
一、天人合一在中医药养生理论中,“天人合一”是一个重要观念。
这指的是人与自然界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相互影响。
根据这个观点,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和变化进行调养,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例如,在四季轮换时期,着重调整饮食、休息和运动等方面来适应气候变化。
二、阴阳平衡阴阳理论也是中医药养生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阴阳代表着事物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互为因果关系。
在人体中,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
阴阳失衡可能导致疾病和不舒适感。
通过采取适当的调理方法来调整阴阳平衡,可以促进气血畅通、增强身体力量。
三、调整气血在中医药养生理论中,《黄帝内经》指出“气行则健,气积则病”。
气是人体正常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正常的气机运行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均衡饮食、科学锻炼和按摩推拿等方法,可以调整和提升人体的气机运行水平,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和保持身心健康的效果。
四、慎食餐黄饮食对于养生非常重要,在中医药养生理论中也有所体现。
根据中医学说,五味平衡对于身体来说至关重要。
合理摄入多种食物,并尽量选择新鲜天然、质优价廉的农产品是保持身心健康的良方。
此外,中医药还提出“餐黄不过量”的原则,即不要吃得过于饱腹,保持适度的饮食节制。
综上所述,中医药养生理论的核心要点主要包括了“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整气血”和“慎食餐黄”。
这些理论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精华部分,与现代健康理念相契合。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核心要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并寻求更全面、平衡的生活方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养生实践中,并非每个人都适用于完全遵循中医药养生理论。
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
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推荐文章小学生的游记作文500字热度:致爱迪生的一封信热度:交换生个人简历范文模板热度:大学生的青春奋斗故事6个热度: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热度:情志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涉及情志的生理病理及其运用的内容不胜枚举,其养生学说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情志养生的基本原则,希望对你有用!情志养生的基本原则(一)恬淡成无、精神内守恬淡虚无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
精神内守是指人对自己的惫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锻炼,使之与机体、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而不紊乱的能力。
人的精神情绪稳定.藏守于形体,脏腑功能才能协调平衡,正气充沛,维持人体健康。
若情绪时时亢奋躁动不安,精神就会因之而涣散,不能控制形体。
我国历代医家十分盆视精神的稼定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气血是神的物质荃础,大盆、过分地耗散精神,可以使气血损耗,产生衰老。
神气清静则利于保持气血充足,可致键康长寿。
因此,通过精神内守达到的“神净”,为养神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亦是养生的首务。
提倡思想清净,思想专一。
排除杂念,心胸豁达,不见异思迁,想人非非,而是思想安定,专心致志的从事各项工作、学习。
(二)情绪平和、善于硫导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然喜、怒、优、思、悲、恐、惊过度均可引起人体气机的紊乱,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心情调摄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等等。
要给病人创造能够宁心寡欲的客观条件,避免外界事务对心神的不良刺激,如提供安静的居住环境,避免过强的噪声,制定合理的作息规律等。
悄绪不佳时.适宜的音乐,可转移放松情绪。
对愤怒者,要疏散其怒气;对悲痛者,要使其脱离产生悲痛的环境与气氛;对受屈辱者,要增强其自茸心;对痴情思者,要冲淡其思念的缠缩;对有迷信观念者,要用科学知识消除其愚昧的偏见等等。
要善于顺应自然规律.实现精神愈志的自我调控。
更年期的情志养生一、从事户外活动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不要没事一个人闷在家中,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打球,跳舞,打太极拳等,户外活动不仅是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且还是可以通过各种的活动来调节植物的神经,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
健康养生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健康养生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养生。
然而,对于健康养生的核心理念,却并非每个人都能清晰理解。
健康养生并非是一时的潮流,而是一种长期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那么,其核心理念究竟是什么呢?首先,平衡是健康养生的关键理念之一。
这包括身体内部各个系统的平衡,以及生活中各种因素的平衡。
在身体内部,我们的生理机能需要保持平衡。
例如,新陈代谢的平衡对于维持健康体重和良好的身体状态至关重要。
如果新陈代谢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又如,激素水平的平衡对于情绪、睡眠和身体的正常运作有着深远影响。
当激素失衡时,可能会出现疲劳、焦虑、失眠等症状。
在生活中,平衡则体现在工作与休息、运动与静止、饮食的荤素搭配等方面。
过度工作而缺乏休息,容易导致身心疲惫;长时间的静止不动,会使身体机能下降;而饮食如果过于偏重荤食或素食,都可能造成营养不均衡。
只有在这些方面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我们才能让身体和心灵都处于健康的状态。
其次,预防胜于治疗是健康养生不可忽视的核心理念。
许多人往往在疾病已经发生后才开始重视健康,但这时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治疗。
而如果我们能够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就可以大大降低患病的风险。
预防疾病的第一步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恢复精力;合理的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适度的运动,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心肺功能。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体检,我们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再者,个性化的养生方案是健康养生的重要核心理念。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都不同,因此没有一种通用的养生方法适用于所有人。
比如,有些人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或不耐受,那么在饮食选择上就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这些食物。
有些人的体质适合高强度的运动,而有些人则更适合较为温和的锻炼方式,如瑜伽或散步。
心身同治健康科普
心身同治健康科普心身同治是一种综合性的健康理念,强调心理和身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心身同治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来改善身体健康,通过调整身体状态来改善心理健康,以达到整体健康的目标。
心身同治的理念源于古代中医理论中的“心身一体”观念,即心理状态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内心平和、情绪稳定的人更容易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
而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例如,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易患疾病;而心情愉快、积极乐观的人则更能抵抗疾病侵袭。
心身同治的方法主要包括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身体。
首先,调节情绪是心身同治的重要一环。
人们应该学会适当地宣泄情绪,避免压抑情绪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可以通过一些适合自己的方式来释放情绪,如沉浸在音乐中、与朋友交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等。
同时,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调节情绪的重要方法。
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心身同治的关键。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等。
合理的饮食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恢复精力,增强抵抗力。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此外,避免熬夜、减少酗酒、戒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适当锻炼身体也是心身同治的重要手段。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素质。
适合的运动方式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和喜好来选择,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
运动不仅可以改善身体健康,还可以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
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心身同治是一种综合性的健康理念,通过调节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来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度锻炼身体是实现心身同治的重要方法。
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心态来提升整体健康水平,追求心身健康的平衡与和谐。
健康养生之“五心益寿”
zmc7e 养生之道
人们都知道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是很重要的,
那养生都需要保持那几种心情呢?很多人可能都 不知道了,那么就和大家说说什么是“五心益寿”。
第一个是信心:自信的人做事信心十足,心情 常处于平稳状态,有助于调理脑细胞的兴奋和血液
循环激,中年人或老年人拥有良好的自信心,是追
他在人们心里是个“老小孩”、“老顽童”他心情愉
快,生活充满乐趣,而且身体非常健康。拥有一颗 童心,能使人忘却烦恼和忧愁。所以说拥有一颗不
老的童心是非常重要的。
必然心理稳定、平衡,神经和内分泌调节功能处于 最佳状态,从而起到防治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心:心胸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 大,这是形容一个人的的心宽,同样你的心有多宽
寿命就有多长,宽大对人对事,是健康品质和高尚
素质的表现,也是防治心理性疾病的最佳方法。 第五个是童心:说起童心当然要属老顽童啦,
求身体健康长寿、战胜疾病和衰老的重要的心理基 础。 第二个是爱心:从古到今有爱心的人都是长寿
之人。有爱心的人与人为善,宽容大度待人,不要求 回报,常以人之乐为乐,并始终保持愉悦和平衡的
心境。一个人为如果有爱心、仁慈,定能心平气和,
可使身体内分泌系统调节功保持最佳状态。 第三个是善心:真善美是形容一个人行善事, 经常帮助弱者,助他脱离困境,一个乐善好施的人,
孙真人卫生歌:养生长寿歌
孙真人卫生歌:养生长寿歌孙思邈的《养生歌》(即《孙真人卫生歌》),不违惰性之欢,而俯仰可从;不弃耳目之好,而顾盼可行。
易则易之,简则易从,此乃一难得的养生瑰宝,是中老年朋友延年益寿的指路明灯。
孙思邈“博极医源”,曾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福寿论》、《摄养枕中方》、《孙真人卫生歌》等,为我国医药发展和养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因此,他在自己所写的两部巨著中,均冠以“千金”二字。
他告诫人们,要珍重生命,深刻理解生命的价值。
他写的《养生歌》第一句就说:“天地之间人为贵。
”他告诉世人:“箕裘五福寿为最。
”这五福之中“寿”列第一位,是人生中最值得珍重的。
善待生命是《养生歌》的主题歌,正如孙思邈在《摄养枕中方》中所说:“天有盈虚,人有安危,不自慎不能济也。
”他还说:“养生之士,不知自慎,未足以论养生之道也。
故以自慎为首焉。
”可见,养生首先要讲究“自慎”。
所谓“自慎”,就是慎重对待自己的生命质量。
简而言之,就是“自主健康”。
衰老、疾病是人体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自慎”就不足以抵抗。
孙思邈在《养生歌》中说:“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孙氏在《摄养枕中方》讲了人生不慎带来的严重后果。
他说:“养生者失去忧畏,则心乱而不治,形燥而不宁,神散而气越,志荡而意昏。
应生着死,应存着亡,应成着败,应吉着凶。
”因此,养生者首先要重视“自慎”。
我们应从珍重生命的“自慎”的角度,深刻理解《养生歌》的精髓。
《养生歌》全面讲述了养生之道。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著作中,提出了养性十法:一曰吝神,二曰惜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事,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
《养生歌》从10个方面对长寿经验做了精辟的论述,介绍了延年之术,却病之方。
其内容丰富,知识广博,议论详审,读后使人收获多多、益处多多。
《养生歌》论修身养性之道,述保精惜气之方,言永年夭生之理,明弃私去欲之义,议论警策而切实,语言浅近而易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是“三大理论”,是本技术之基础理论。
“三大理论”:中华圣贤智慧文化理论,中医阴阳五行学说,钱学森教授人天观学术思想。
“五”包含以下三部分,是本技术之核心方法。
其一“五①”,是“五个一”,是本技术之指导思想。
“五个一”:
◎一个信仰:天,地,君,亲,师。
◎一个理念:孝亲,尊师,重道。
◎一个原则:重德为本,平衡做人。
◎一个愿望:找回自我,从心做起,做好自己。
◎一个口号:中国人,中国心,中国人的心身问题,要用中华圣贤智
慧文化来解决。
其二“五②”,是“五驾马车”,是本技术之重要手段的具体内容。
“五驾马车”:技术规则和健康铭言,平衡养生操,平衡养生音乐,五行健身掌,善用平衡意识;“五驾马车”是五匹马共同牵引一辆车,五匹马皆是以平衡意识和经络运动相结合的。
其三“五③”,是“五个平衡意识对话思路”,是本技术之对话诀窍。
“五个平衡意识对话思路”:感恩,道歉,表决心,诚发善愿,修醒悟德。
“七”是7条“技术规则”。
“九”是“九字三阶”,是本技术之品牌特征。
“九字三阶”:我要悟,悟药物,我医我;分别对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人体潜能,激活人体固有的自愈能力;“我要悟”是先决条件,“悟药物”是重要过程,“我医我”是必然结果。
“十一”是11条“健康铭言”。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