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业改革的策略选择困局
我国地方报业产业发展的困局和突破口
我 国地方报业的品牌价值一直在不 断 乎 没有 区别 。 由于 产 品没 有 特 色 ,经 专业技术和专业人才 ,对于新媒体所 上升 ,品牌 的平 均价值高 ,具有转化 营 的经 验 少 ,无 法 与正 规 的旅 行 社 开 涉及到的诸如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 成 为产 业 优 势 、并 产 生 经济 效 益 的可 展竞争 。这是规模较小 、实力较弱的 智能等技术 ,只能通过外购 、外包等
地方报业经过多年的经营 ,自身 地方报业在开发产业产品和项 目时, 特 点 。
的品 牌早 已形 成 ,是 报 业产 业 化进 程 需要 以市 场为 导 向 ,以消 费者 为 中
对于报业来说 ,新媒体是一种新
中最重要 的资产之一 。部分报业品牌 心 ,在充分调研相关市场需求状况 、 的媒体形式 ,其生产经营的规律性还
展双受 限、双下 滑的现象。报业产业经 营还处 于探 索 阶段 ,发 展产 业 过程 中 是 专 业 化战 略 ,即立足 自身 的报业 优
营的效果不好 ,无法取得预期的经济效 遇到了以下几个普遍存在的困局 : 势 ,选择与传播相关的经营项 目,集
益 ,就无 法 支持 报 业 的事 业发 展 。 因
探 索 与争 鸣
S Rt,}SEARC, ̄{
我 国地 方报 业产业发展 的困局和 突破 口
口 赵 泽 润
【摘 要 】地方报业是我国地方重要 的公立媒体 ,承担着政策宣传、舆论 引导、信息传播和产业 发 展 等重要 任 务 。在 竞 争越 来越激 烈 的媒 体 环境 下 ,地方报 业 的传 统 经营项 目,特 别是 发行 和广 告业 务受到的冲击较大,发行和广告收入普遍下滑 ,报业整体收入减少。在发行和广告以外的领域开展产 业经营,就成为地方报业解困之道。由于多种 因素的影响,经营产业同样遇到 了困局 ,如何解 困,需 要地 方报 业积 极 寻找 突破 口。本 文 立足 国 内部 分地 方报 业产 业经 营的 案例 ,剖析 我 国地 方报 业产 业发 展的困局 ,尝试提 出突破这些困局的突破 口,为地方报业发展产业提供参考。
解决报业困境的建议 报业的困境与前景
《解决报业困境的建议报业的困境与前景》摘要:有人曾说,报业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个暴利产业”,有人把中国报业比喻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蛋糕”,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体”,“第五媒体”也即将出世,即我们所说的“3G手机”,新兴媒体的网络广告、户外广告、广播广告、楼宇广告(如分众传媒在不少楼宇设置的屏幕广告)、电梯广告、直投广告都在瓜分、蚕食着报纸的广告份额有人曾说,报业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个暴利产业”,有人把中国报业比喻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蛋糕”。
这话是可以用报业经济发展的实践来佐证的。
近20年来,中国报业都是高歌猛进,一路飘红,报业广告收入平均增速高达30%以上,与GDP的增长速度相伴而行。
不少省级党报、一些有影响的都市报都成为当地的税利大户。
报刊业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1900余种报纸加上9500种期刊,年销售额达300多亿人民币。
目前,我国出版日报约1000种,日报占报纸总量的比例由1990年的20%上升到目前的50%左右。
据世界报业协会统计,我国出版的日报数量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日报出版量的14.5%,日报出版规模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无可争议的日报出版大国。
我国是日报出版大国,但并非日报出版强国。
全国报业广告经营额不及美国一个报业集团,美国一个报业集团年广告收入480亿人民币,2004年全国所有媒体的广告经营额600多亿人民币,可见,我国的报业还属“幼稚产业”,个体规模和经济总量还很小。
“暴利行业”遭遇寒冷报业的“盛唐”不仅引起就业者的关注,也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更引起了办报者自己的关注:紧紧抓住大好时机,在扩大报纸规模上各有高招……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进入2005年春天,高歌猛进20年的中国报业却遇到寒冷,从春天开始,全国各大报社的广告营业额普遍大幅度下滑,平均跌幅达15%以上。
2005年上半年全国广告投放总量同比增长20%,但报纸广告同比仅增长7.08%,等于负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
报业由浅入深的转制及困局突破
报业由浅入深的转制及困局突破/ 刘 庆 范以锦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报业对机制、体制的触动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索:由单纯的意识形态部门和事业单位,转变成同时具有产业属性的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单位,再到报业集团的成立;从报办集团到集团办报的体制思路的创新,到采编经营“两分开”之后的转制,直到非时政类报刊的整体转制的重大突破。
由于媒体行业的特殊性,其转制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非常复杂,其经历的困局和突破值得总结思考。
媒体业要真正成为现代企业,依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报业集团 体制创新 两分开 转制媒体体制对媒体发展的制约,媒体人感受殊深。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逐步松动中,转制也一直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索。
以报业为例,今天报业的实体组织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但由于媒体行业的特殊性,其转制过程中所面临的制度环境非常复杂,每一步的前进,都是对诸多困局的突破。
直至今天提出了非时政类报刊转制,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当然,媒体业要真正实现成为现代企业这一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本文通过对30多年来报业转制过程中的困局与突破进行梳理,为媒体的整体转制提供一些依据和思路。
一、产业发展组织框架初探: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到报业集团成立报业媒体对机制、体制的触动,应该从1978年开始。
当时,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几家大报实行企业化管理,中国的报业从单纯的意识形态部门,转变成同时具有文化产业属性的事业单位。
其实早在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在北京召开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就提出报纸实行企业化经营的方针。
中共中央批准了通知,要求“条件好的公营报纸争取自给”“多登有益广告”。
1950年,中宣部发布了《关于报纸实行企业化经营情况的通报》,明确指出“企业化经营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可以实现的”。
但是,“三大改造”完成、尤其是反右之后,报纸不再提企业化经营,报社成为完全的意识形态属性的事业单位。
现在重提“企业化”管理,就是不再由财政统收统支,要求媒体企业尽量自负盈亏。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28 2012年第11期新闻与传播研究NEWS RESEARCH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陈树生【摘 要】在媒介融合时代到来的同时,关于“报纸消亡”的论调也甚嚣尘上。
中国报业的出路何在?本文就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报业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思路。
【关键词】报业;困境;对策;媒介融合在当今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
一些新兴媒体如互联网、手机等借助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传播功能,迅速蚕食着报纸的固有领地,使传统报业受到了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严峻挑战。
根据全球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从1995年到2003年,报纸发行量在美国下降了35%,在欧洲和日本分别下降了33%和2%。
微软前总裁比尔・盖茨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作出了“报纸将在50年后消失”的大胆预言。
2005年菲利普・迈耶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中说:30多年来,新闻报纸一直以缓慢却稳定的速度流失着读者。
并预测:“假如报纸继续按照目前的速度下沉,地球上最后一个读者阅读最后一份报纸将发生在2040年4月。
”①事实上,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我国的报业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一、新媒体背景下报业面临的困境 由于受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历史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中国报业长期处于无“业”状态,不管是从经营方式上还是从赢利模式上均存在严重缺陷。
市场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这几乎是中国各报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虽然他们也在不断地努力尝试集团化运营,并寻找报业新的经济生长点,但由于自身的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如起步晚、起点低、新旧观念与机制并存等种种原因,使之残留着不少致命硬伤。
因此,中国报业就几乎只能依靠广告业务而生存。
近年来,虽在跨地区、跨媒介经营上有所突破,但未能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面对手机用户和网民人数的不断攀升,规模小、一元化的中国报业远不适应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激烈竞争,由此导致以下几个问题。
我国上市报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报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报纸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读者更愿意通过网络来获取新闻信息。
而纸质报纸的发行量和读者数量也随之下降。
另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这也加速了报纸业的衰落。
对于我国上市报业而言,面对着此消彼长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急需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
二、问题及研究内容1.现状问题我国上市报业面临的现状问题主要包括:(1)纸质报纸市场萎缩,读者数量减少。
(2)电子报纸市场竞争激烈,新媒体崛起,互联网的免费模式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盈利空间。
(3)传统媒体的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广告经济不景气,比如近年来艺龙曾暴跌90%。
2.研究内容本文将分析我国上市报业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以下研究内容:(1)探究上市报业的电子化发展趋势,分析电子化对上市报业的影响。
(2)分析我国上市报业的盈利模式,并针对性地提出盈利模式创新和转型建议。
(3)研究上市报业与新媒体的协同发展模式,并提出合作建议,探索合作模式的可行性。
(4)分析上市报业品牌战略的构建现状,提出提升品牌价值的建议。
三、研究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包括:(1)分析我国上市报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选取重要的上市公司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我国上市报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探索上市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3)针对性地提出我国上市报业的盈利模式创新和转型建议,提高上市报业的盈利能力。
(4)研究上市报业与新媒体的协同发展模式,提出合作建议,深入探讨合作模式的可行性。
(5)提出提升品牌价值的建议,探索上市报业的品牌建设模式,推动行业品牌的升级。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数据和案例,通过访问行业专家、上市公司高管等获取实地分析的经验和见解,深入了解我国上市报业的现状和问题,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报纸改革调研报告
报纸改革调研报告报纸改革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我国传统媒体报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转型。
为了了解当前报纸的现状,并探索报纸改革的方向和策略,我们小组进行了一次相关调研。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调研目的是为了了解报纸在当前环境下的处境和困境,探索报纸改革的可能方向和策略。
调研方法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二、调研结果分析1. 读者需求多样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途径趋于多样化。
许多受访者表示,他们更习惯通过手机软件、社交平台等渠道获取新闻,而不再依赖于传统的纸质报纸。
这表明报纸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
2. 广告冲击互联网带来的另一个挑战是广告收入的下降。
由于广告商更倾向于在互联网平台投放广告,传统报纸的广告收入持续减少。
调查显示,广告冲击是报纸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
3. 品牌价值和社会责任即使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注意到一些受访者仍然选择阅读报纸。
其中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传统报纸拥有较高的品牌价值和责任感。
许多人认为报纸新闻更加可靠、权威,较少受到虚假信息的干扰。
此外,报纸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一种社会责任的表现,可以对重要事务进行深入调查与报道。
三、改革方向和策略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革方向和策略:1. 创新内容和形式:报纸应该根据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创新内容和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图表、图片、视频等形式,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吸引更多读者。
2. 互联网整合:互联网是报纸改革的助力工具,从传统立足点出发,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网上阅读版,构建专属APP,并将社交媒体纳入报纸内容宣传的范畴,提高新闻稿件的传播力。
3. 加强专业新闻报道:面对虚假信息泛滥和低质量内容泛滥的现状,报纸应当加强专业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坚持真实、客观、准确的原则,提供可靠的新闻信息。
4. 服务地方社区:报纸在地方社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报道地方新闻、民生热点和公益事务。
报业发展战略及改革策略
加强舆论引导,提高报纸的社会影响力。
强化广告营销
通过创意广告和营销活动,提高报纸品牌的曝光 度和市场占有率。
03
报业改革策略
优化体制机制
优化采编机制
建立更加灵活的采编机制,适 应市场变化和读者需求,提高
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时效性。
推进媒体融合
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形成全媒体采编和传播体系,扩 大报业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将在新闻采编、发行和营销 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02
报业将运用数据分析技术,了解受众需求和行为习惯,优化新
闻报道内容和形式。
数据分析将为报业提供精准的市场定位,提高发行和广告营销
03
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国际化战略
加强与国际报业的合作,引进先进 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报业发展空 间。
创新驱动的战略
内容创新
注重原创报道和深度分析,满 足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技术创新
运用数字化、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报纸
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经营创新
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如会员制 、付费阅读、广告创新等,提
高盈利能力。
线上媒体将促进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例如短视频、直播、H5等多媒体形态。
新闻传播方式将更加多样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涌现,将 推动新闻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
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直 播平台等将成为新闻传播的
重要渠道。
数据新闻、可视化新闻、互 动新闻等新型新闻报道方式
将更加普及。
报业将更加注重数据分析与运用
01
传统报纸需要转型为数字报纸,建立自己的新闻网站、APP等数字媒体平台。
我国报业当前面临的几个问题
第二 个是 中央媒体改革力度对我们地 市报的挑战。中央媒 体改革力度也相当大, 中央电视 台焦 台长上任后加快 了改革的 步伐 , 打通 了以前各新 闻频道的节 目。 目前组建 了一个 20 0 0多
和心雄 嚣 7 市人
本期 特 别 视 点
台还 没 有打 开
、
一集权威 快
、
。
面 对 新 媒 体 的 挑 战 我 们不 能 坐
, ,
为 了 办 得 好 看 为 了 追 求 效 益 却 忽 视 了 规 范 管理 结 果 给报
业 高 管 人 员 带 来 了 麻 烦 埋 下 了 隐患
,
计 而 待 之 《 国 计 算 机 报 》 《 算 机 世 界 》 以 前 年广告 额 收 入 都 中 计 是 几 亿 元 呀 ! 这 种挑 战扑 面 而 来 大 家 是 可 以 体 会 到 的 《 算
且从人员上直管 , 那么地市报下一步发展的潜力就面临着极 大
的挑战 , 这行政体制改革 的挑战也算是改革带来 的一些挑战机 遇, 同时 , 中央政府来说 , 从 面上的文化体制改革从 2 0 年起 03 步 以来 , 改革 的步伐不断地加快 , 应该说方兴未艾 。 目前来看 ,
我 国文化体制改革 已经全面铺 开 , 而走在文化体制改革前列的 不是我们报业 , 更不是地市报 , 走在前列的是传统 的出版这一
本 期 糟 别视 点
国家新 闻 出版 总署新 闻报刊 司副 司长 朱 伟峰
我主要讲 两个 问题 : 第一个是地市报 目前 面临 的一些问题
和机遇以及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 第二个就是通报有关近期中央 政府在报 刊管理方 面的一些政策 。 地市报是我国报纸的重要组 成部分 ,如果离开了地市报 ,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业的困境与坚守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业的困境与坚守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传统报业面临了巨大的困境。
传统媒体,在信息采集、生产、传播及商业运营等方面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很多报业机构不得不选择“转型升级”,而这种“升级”往往意味着削减人力、减少新闻质量和提高商业化倾向。
然而,仍有一些传统报纸在新媒体环境下坚守并取得了成功,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报业所面临的困境和坚守的策略。
一、传统报业的困境传统报业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减少了新闻收入和业务范围的缩小,新媒体的影响加大,新媒体对其人才资源的拉拢、新闻采编规范的松懈等。
1. 减少了新闻收入和业务范围的缩小随着新媒体的渗透,传统报业的经营模式和商业链条也发生了变化。
无论是在报纸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上,还是在传统的投资价值链上,传统媒体都存在着经济压力。
广告收入大幅度下降是目前传统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报业在广告收入方面占据了较大份额,然而随着信息和广告的数字化,数量上的增加并没有给报纸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
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快速下降的业务范围问题,这导致了它们的财务困难。
如固定成本、人员费用等同比例计算,严重影响了报业的盈利能力。
2. 新媒体的影响加大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媒体的作用和地位,造成了传统报业的困境。
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媒体产生了重大冲击。
面对新媒体的震荡和冲击,传统媒体的影响逐渐减弱。
市场分析表明,越来越多的读者转向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获取新闻,而不再依赖传统媒体的报道。
同时,传统报业编辑和新闻速度的滞后也使得传统报纸转载相关新闻并得到时效性和质量问题的相应珍惜。
3. 新媒体对其人才资源的拉拢、新闻采编规范的松懈等新媒体做为新兴业务,依赖于人才更高的手工制作、设计和技术,引入传统报社拥有许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这加速了传统报纸的困境。
与此同时,面对新媒体便利性和互动性的提高和增强,传统报业面临编采规范松懈的问题。
试论当前我国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3- 7 1 20 )6 -2 7 -2 10 -. 5 ( 06 0 - 0 5 -0 - 0
【 闻 与传 播 ・ 新 图书 与情 报 】
试 论 当前 我 国报 业经 济 发展 的战 略选 择
王 艳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上 海 20 3 ) 04 3
位, 从根本上转换 报业 经营管理机制 , 为我 国报业 产业化 、 市
提, 既是报业作为党 和 国家 舆论 阵地所 应承 担的政 治责任 ,
也是 报业巩 固主流媒体地位 的必 Nhomakorabea选择 。因此 。 只有适 应时
代的要求, 讲究宣传艺术, 提高引导水平。 使宣传报道成为广
大干部群众爱读爱看 、 于接受 , 能使人们 在潜 移 默化中 乐 才
维普资讯
2 0 (1 16期 ) 0 6年 总第 第 6期 1 月 5
中 州 lo h A a e cJ u a fZ o gh u c d mi o r 学 刊 n z o n
No ,0 6 v20
.
No 6 .
中图分类号 : 29 2 G 1.
年读者群流失现象 E益严重 。当前 , t 国家文化体制 改革 的深 4要创新用人机 制和考核分配机制 。 . 提高报业 核心竞 争
力 。建设现代报业 集 团, 就必 须改变 用人 机制 , 推行 聘用 制 和考 核淘汰机制 , 薪酬 分配 直接与 部 门和个人 的绩效 挂钩 , 最大 限度激发报业集 团员工 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 。
20 0 3年以来 , 我国形成 加 个有一定规模 的报业集 团 , 但
证其决策 和监督职 权 的权 威性 。 报 刊、 子 子公 司作 为集 团利 润 中心要保证其经 营的 自主性 、 灵活性和积极性 。 达到“ 统出
我国报业集团改革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中 图分 类 号 : 2 G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3 4 (0 0)3 0 2 — 3 10 — 2 0 2 1 0 — 1 1 0
公共选 择” 的结果 , 仍属于在 19 9 6年 ,以广州 日报报业集 团组建 为起点的集 团化发展 取向和不 同经济利益取 向基础上 “ 改变了我 国报业 的“ 生态环境 ”报业之 间的竞 争由单 一报纸之 原有体制 内对我 国报业进行结构性 调整的 “ , 边缘突破” 但集 团 , 间的个体竞争发展到报业集 团的集合竞 争 , 报业经 营由各类 报 化 的制度设 计对于我 国报业 乃至 整个传 媒产业 发展 和改革 中 纸的单一经营进入集团层面的整合经营。l 【 】 , 目前 经国家新闻出 的重要 意义是毋庸置疑 的。 版总署批准组建的报业集 团共有 4 , 有 2 O家 另 O余家经地方 政 府部 门批准组建的报业集 团。从我 国报业 近 1 的运 营情 况 3年
( ) 二 政府主 导的计划配置促进 了我 国报业 的快速 整合 从 经济学 的角度 来看 , 团是高度 市场 化的产物 , 映了 集 反
来看 , 全国或各省 市影 响力 最大 、 竞争力 最强、 发行及广 告收入 分 散的市场资源在竞争中受利益驱 动走 向集约经营 的过程 , 通
最高 的一批 报纸都集中于各大报业集 团之 内 , 以党报为龙头 的 常表现 为在 完全市场化基础上 的企业联合 与兼并 。 团的资源 集 报业集团已成为我国报业 发展 中的主导力量 。 本文 拟以文化 体 配置方式通 常有 两种 : 一是市场 配置 , 即以产权为基础 , 以资本
报业发展战略及改革策略
率和质量。
经营创新
03
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增长点,如会员制、定制化服务等,以满
足读者和市场的需求。
以人为本的战略
关注读者需求
研究读者需求,优化新闻报道和信息服务,提高读者满意度。
加强人才培养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加强与读者的互动
搭建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渠道,积极听取读者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提升。
激励机制不足
跨界合作有限
某些报业缺乏激励机制,员工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可能受到影响。
某些报业跨界合作有限,缺乏与其他领域的 交流和合作,需要积极寻求跨界合作机会。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报业发展面临数字化挑战和转 型压力
报业需要制定创新的发展战略 和改革策略
报业需要积极应对新媒介环境 下的信息传播变革
报业需要加强产业融合和多元 化发展
跨行业拓展
报业可以借助自身品牌和资源优势,向其他行 业领域拓展,如文化、教育、旅游等。
3
多元化经营
通过多元化经营,开发与主业相关的延伸业务 ,提高综合收益。
创新驱动的战略
内容创新
01
注重原创性、差异化和特色化,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吸引力
。
技术创新
02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新闻生产效
伍。
04
报业发展与改革的挑战与对策
外部环境的挑战与对策
竞争环境激烈
面对新闻出版业日益激烈的竞争,报业 需要寻求新的竞争优势。
技术更新迅速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出版业的革 新,报业需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不断 进行技术创新。
读者阅读习惯改变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读者的阅读习 惯发生了改变,报业需要适应这种变化 ,并采取措施吸引读者。
报业由浅入深的转制及困局突破
报业由浅入深的转制及困局突破作者:刘庆范以锦来源:《编辑之友》2013年第03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报业对机制、体制的触动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索:由单纯的意识形态部门和事业单位,转变成同时具有产业属性的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单位,再到报业集团的成立;从报办集团到集团办报的体制思路的创新,到采编经营“两分开”之后的转制,直到非时政类报刊的整体转制的重大突破。
由于媒体行业的特殊性,其转制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非常复杂,其经历的困局和突破值得总结思考。
媒体业要真正成为现代企业,依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报业集团体制创新两分开转制媒体体制对媒体发展的制约,媒体人感受殊深。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逐步松动中,转制也一直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索。
以报业为例,今天报业的实体组织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但由于媒体行业的特殊性,其转制过程中所面临的制度环境非常复杂,每一步的前进,都是对诸多困局的突破。
直至今天提出了非时政类报刊转制,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当然,媒体业要真正实现成为现代企业这一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本文通过对30多年来报业转制过程中的困局与突破进行梳理,为媒体的整体转制提供一些依据和思路。
一、产业发展组织框架初探: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到报业集团成立报业媒体对机制、体制的触动,应该从1978年开始。
当时,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几家大报实行企业化管理,中国的报业从单纯的意识形态部门,转变成同时具有文化产业属性的事业单位。
其实早在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在北京召开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就提出报纸实行企业化经营的方针。
中共中央批准了通知,要求“条件好的公营报纸争取自给”“多登有益广告”。
1950年,中宣部发布了《关于报纸实行企业化经营情况的通报》,明确指出“企业化经营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可以实现的”。
但是,“三大改造”完成、尤其是反右之后,报纸不再提企业化经营,报社成为完全的意识形态属性的事业单位。
现在重提“企业化”管理,就是不再由财政统收统支,要求媒体企业尽量自负盈亏。
中国媒体大变局
中国媒体大变局——报业的未来走势和京华时报的战略选择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中国报业经历2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目前陷入了一场深刻的经营危机。
以2005年为“拐点”,传统报纸停下了持续多年的上升脚步,进入一个抛物线般的下滑轨道。
广告增长率从持续了20年的高位跌落下来,就是这一趋势的显著标志,同时伴随着的是年轻读者的流失和发行市场的萎缩。
与此同时,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经过十来年的指数性增长,已经接近“临界点”。
未来两三年,网络媒体还将呈现爆炸式发展。
媒体环境和格局将因之发生更大的变化。
在这场媒体变局中,传统报纸的强势地位被从根本上动摇,市场蛋糕会越来越小。
报纸为生存而进行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整合和转型也势在必然。
在这样一个历史的交叉点上,如何正确判断当前的形势,清醒预测未来的走势,把握媒体发展的规律,采取相应的战略调整,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
●2005年:报业的一个“拐点”8月12日,作为“中国传媒海外第一股”的北青传媒发布盈利预警公告。
公告称,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公司主要收入来源的房地产广告收入下降,中期业绩将受重大不利影响。
公告发布之后,北青传媒股价一路走低,跌破发行价,至最低点13.5港元。
8月26日,北青传媒公布截至6月底的半年业绩,上半年净利润17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6630.9万元大降99.7%;营业收入总计3.6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138亿元下跌28.32%。
而据知情者透露,实际情况要比这些数字反映的糟糕得多。
如果不是预先将严重亏损的《第一财经日报》剥离给了报社,北青传媒的经营业绩更是惨不忍睹。
这是北京青年报的一个“拐点”。
两年前我们曾预测,北京青年报经营结构的严重失衡潜伏着危机,一旦房地产广告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北青的大厦根基就有动摇的危险。
当时认为这种危机可能会发生在2006年。
出乎人们预料的是,这一天提前来到了。
北京青年报的困境,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受国家政策影响房地产广告收入下滑”。
浅谈传统报业的营销困境与发展战略
浅谈传统报业的营销困境与发展战略浅谈传统报业的营销困境与发展战略一、引言传统报业作为媒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信息传播、舆论监督和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责。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报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从传统报业的营销困境入手,探讨其发展战略,以期为传统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二、传统报业的营销困境1. 读者流失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通过电子设备获取信息,而不再依赖传统报纸。
年轻一代更是沉迷于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对传统报纸的阅读需求逐渐减弱,导致传统报业的读者基数持续缩水。
2. 广告收入下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广告传播渠道,主流广告商更倾向于选择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与此同时,互联网广告的投放成本较低,效果更为直观,吸引了更多广告主的关注,进一步挤压了传统报纸的广告市场。
3. 转型困难传统报业长期依赖纸媒业务盈利,面对互联网冲击,其转型为数字化媒体的过程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传统报纸的编辑与记者团队需要面临新的技术、平台和内容类型的学习和适应,这对于一些老龄化的传统报纸而言尤为困难。
三、传统报业的发展战略1. 提升内容质量传统报纸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首先需要提升内容的质量。
通过深入调研读者需求和行为习惯,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优质内容,为读者打造独特的阅读体验。
同时,传统报业还应加大深度报道、专题策划等具有独家特色的新闻服务,以巩固核心读者群。
2. 推进数字化转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报纸提供了优秀的数字化发展机遇。
传统报业应根据自身资源和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数字化媒体平台,并推出相应的移动应用程序和电子报刊,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加大技术投入,推动新闻生产、传播与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数字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容质量。
3. 打造品牌优势传统报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需要具备较强的品牌优势。
通过品牌建设,传统报纸可以增加用户粘性和忠诚度,进一步巩固其读者基础。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业的困境与坚守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业的困境与坚守传统报业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困境,但同时也在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与使命。
本文将从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业的困境和坚守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业的困境1.1 技术变革带来的冲击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统报业面临着技术变革带来的冲击。
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获取更加方便快捷,大量用户转向了网络平台获取新闻信息,而不再依赖传统报纸。
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加加速了这一趋势。
1.2 读者需求转变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读者对于新闻信息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更加追求即时、个性化、多样化和交互性强的内容形式。
而传统报纸由于纸质限制以及制作周期较长等原因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1.3 广告收入下降传统报业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维持运营,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主更倾向于选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投放,传统报纸的广告收入逐渐下降。
这使得传统报业的经营压力加大。
二、传统报业的坚守2.1 专业性和深度报道传统报纸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着信息爆炸和低质量信息泛滥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报纸通过深度报道、专业性分析等方式坚守着高质量新闻的核心价值。
他们通过投入更多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提供独立、客观、可信赖的新闻内容。
2.2 品牌价值和信任度由于长期积累的品牌价值和信任度,传统报纸在读者心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与网络平台相比,读者更倾向于相信经过严格筛选与审查的专业媒体所提供的内容。
这也是传统报纸能够继续坚守并吸引读者关注的重要原因。
2.3 多元化转型为了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挑战,传统报业积极进行多元化转型。
他们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开设了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并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与读者进行互动。
同时,他们也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业务模式,为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2.4 深耕本地市场传统报业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深耕本地市场来寻求突破。
报业发展现状
报业发展现状报纸是我国主流媒体之一,对于国家的经济和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报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境。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便捷化。
相对于传统纸质报纸,互联网新闻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实时更新,用户可以在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阅读新闻。
这使得传统报纸的读者群体逐渐减少,许多人转向了互联网新闻,导致了报纸发行量的下降。
其次,广告收入的减少也是造成报纸发展困境的原因之一。
随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的兴起,广告主们将更多的广告资金转移到了这些新兴媒体平台上。
相对于报纸的版面,广告主更倾向于选择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广告形式,因为这样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触达目标受众。
再者,新媒体的崛起和流量经济模式的影响也对报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头条新闻、短视频等方式获取大量流量成为了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方向。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大众的注意力被不断分散,人们更倾向于浅阅读大众化的短文,而不是深度阅读报纸的长篇新闻报道。
虽然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但是报纸仍然是我国媒体格局中的重要一环,也有许多报纸在艰难环境下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一些报纸积极创新,拓展了移动端、数字化和平台化等发展模式。
通过开发新媒体平台和APP,实现更便捷的阅读体验,加强与读者的互动。
例如,一些报纸通过推出微信公众号、手机新闻客户端等方式,进行内容推送和用户服务,以吸引更多年轻读者。
其次,报纸加强与互联网新闻的融合发展,打造不同媒体平台间的交互合作。
一些传统报纸采取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方式,通过携手打造新的内容平台和分发渠道,促进报纸的数字化转型。
例如,多家传统报社与互联网公司合作,通过共同开发新闻聚合平台,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新闻内容。
再者,一些报纸在内容上注重深度报道和专业性。
虽然流量化新闻模式盛行,但是一些报纸仍然坚持质量优先、深度报道,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新闻资讯。
这种专业性、深度报道是互联网新闻难以取代的优势,一些报纸通过加强这方面的力量,保持了一定的读者群体。
中国报业的困境与前瞻
中国报业的困境与前瞻目录摘要 (1)一引言 (1)二中国报业的困境 (1)(一)经营危机 (1)(二)信任危机 (2)(三)技术危机 (3)三中国报业的出路 (3)(一)转变单一经营为多种经营 (3)(二)充分发掘报纸相对于其他传媒的优势 (4)(三)加强新闻体制改革 (4)(四)新闻立法与新闻自律双管齐下 (5)(五)改善我国报业发展环境 (5)四中国报业未来走势 (5)(一)发行量大幅攀升 (6)(二)广告收入不断增长 (6)(三)资源大规模重组,集团化主导发展 (6)(四)报业扩容竞争将更加激烈 (7)(五)竞争走向品牌与质量之争 (7)(六)政府作用将逐渐由前台转向后台 (7)(七)内涵与深度将成为应对网络挑战的主要手段 (8)五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致谢 (9)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大众传媒也也逐渐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领域之一,但是作为传统信息传播媒介的报业发展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困境。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报业发展的一些现状,总结了我国报业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困境,然后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我国报业发展的出路与对策,最后再结合实际的市场环境和我国报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对我国报业在未来数十年的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前瞻性总结。
关键词:中国报业困境前瞻一引言二十一世纪的前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重点抓住并合理把握的重大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我国的传媒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和运作,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整体中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但是,作为媒体业发展时间最长,使用最广泛的我国报业发展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新的时代环境中,社会各界都进行着变革和进步,尤其是八十年来以后的这几十年时间里,我国报业发展上升的趋势已经逐渐消失,转而面对的是一系列的经营危机、信任危机以及技术危机等重重困境,严重地威胁着我国报业的发展与生存。
二中国报业的困境目前我国的报业发展面临的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我国报业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报业的权威性不断下降,技术落后导致报业发展停滞不前等三个方面,下面我们对此进行研究总结。
论中国报业集团改革中的六大困境
[收稿日期]2004-04-06[本刊网址#在线杂志]/soc[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BX W009)[作者简介] 1.邵培仁(1953-),男,江苏淮安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从事传播学和媒介管理学研究; 2.陈兵(1975-),男,江苏启东人,浙江省科技厅5今日科技6编辑部副主任,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播学和媒介管理学研究。
论中国报业集团改革中的六大困境邵培仁,陈 兵(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8)[摘 要]如何科学、合理地解决中国报业集团改革中的各种难题,已成为当下中国新闻媒介产业改革的重点。
具体说来,中国报业集团改革中存在着六大困境:(1)报业集团的规模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2)报业集团是先做大还是先做强?(3)经营结构是个体理性还是群体非理性?(4)组织结构是层峰制还是扁平制?(5)战略取向是全球化还是本土化?(6)发展策略是多元主义还是专业主义?这六大困境是转型时期中国报业必须抓紧解决的。
报业集团必须辩证地分析管理改革中出现的困境与冲突,积极寻找出路,优化产业结构,使新闻传播更加有序,使信息传播的发展与受众的意识进步实现契合,推动中国媒介产业和报业集团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报业集团;改革;困境[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42X(2004)06-0108-07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当前中国媒介产业正处在痛苦的转型过程中。
各种媒介经营思想的纷繁杂陈,不同媒介改革观点的相互碰撞,新旧传播观念的激荡与调和,中外传媒体制的比较与权衡,再加上媒介要完成自身体制的转型与再造,面临国内媒介的竞争,应对国际传媒的进入,中国媒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给人以无所适从的感觉。
这既是旧的媒介产业范式陷入危机的标志,也是新的媒介产业模式得以降生的先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报业改革的策略选择困局 2010-7-9 10:01:45主题词: 报刊杂志(1074)报业经营(514)体制改革(1391)中国报业改革的博弈各方互相联系、彼此约束,任何一方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做出的策略选择都要受到其他各方的制衡。
在中国的报业体制改革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牵跑”效应,一条无形的绳索已经将博弈各方的腿脚绑在了一起,除非你退出,否则任何一方都不能各行其是,中国的报业体制改革面临着策略选择的困境。
一、党和政府:管理的窘境意识形态属性要求政府强化对报业的管制,管报纸、管干部、管导向、管资产,是中国报业体制改革中绝对不能动摇的原则。
而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那些政策限制最少的产业,往往就是发展最好的产业,这就造成了管理的必要性和报业发展的制度环境需要之间、监督管理和创新需要之间的矛盾;其次,国内外政、经时局的变化使中国包括报纸在内的文化体制改革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性。
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2003年后,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的论证调研、出台方案、试点工作几乎都是以非常规的形式展开,中办21号文件和国办105号文件是实行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重要政策依据,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但这毕竟与我们要实现的监管法制化,使管理有章可循的目标有出入,与报业运营、业外资本投资的规范化需要有距离;再次,为保证报纸能把社会效益放到第一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政府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报纸事业单位和编辑部门。
但很显然,这与读者对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需要并不完全对位,如何协调也成了政府策略选择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最后,文化的全球化趋势使文化产业的竞争在所难免,为使本土的报业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政府希望制定一些“倾斜性”的政策帮助本土报业,但这显然与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不符。
一方面,市场经验证明,政府保护的产业难以提高竞争力,只会越来越弱。
正如迈克尔??波特所说:“政府强力介入的产业,绝大多数无法在国际竞争中立足”;另一方面,在“国内政策国际化、国际政策本土化”的背景下,这种政策保护因与我们在WTO协议中应尽的义务不符而显得不合时宜。
诸如此类,政府的策略选择面临着诸多困境,尽管和其他各方相比,似乎政府的回旋余地更大,但无论采取何种次序组合,都难免受到其他各方的掣肘。
二、业外资本:获利的诱惑业外资本与政府不同,它无须承担报业体制改革的设计大任,只需静观其变,俟机出手,大赚特赚。
资本给人的感觉好像很超然,行业的敏感性使它不想有也不可能有太多的发言权,似乎它没将自己看成是报业改革的参与者,而只当自己是一个被动的卷入者,不过是报业体制改革给自己提供了获利的机会而已,称投机也许比投资更准确。
事实却并非如此,资本的基本特征是驱利性,而放眼全球,文化产业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领域,尤其是中国产业结构的失衡给文化产业留下了诱人的巨大增长空间。
新闻出版业更因过去的限制而充满了无限的获益潜力,资本不再冷眼旁观,而是密切关注中国报业体制改革,并积极参与到改革进程中来,有的投资行为甚至成为改革实践的一部分。
但是,资本对报业的投资策略选择同样受到了各种限制,尤其是来自政府的政策制约。
第一,资本的投资热情经常会被政策坚冰所冷却,资本特别是国外资本凭借着在发达国家成熟的证券、金融市场积累的经验,他们可以在资本运作领域翻云覆雨。
但是当资本力量遇到中国的传媒政策时,就变得无计可施,仿佛重拳打在了棉花团上,有劲无处使。
尽管今天的报业改革已经为业外资本提供了许多机会,但仍有许多领域是作为禁区不能进入的;第二,同为业外资本,在中国报业改革的制度设计中是有区别的。
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并非可以平等地进入所有领域,虽然它们有着同样的投资获利需要,但必须接受进入次序的制度安排和准入规定。
这并不违背WTO协议,因为国民待遇是承诺义务而非普遍义务,政府有一定的主动权;第三,即使是目前有意投资报业的资本所希望的政策解禁,他们也未必就能将看到的蛋糕如愿吞下,因为他们会面临国内外实力更为强劲的投资者的激烈竞争,而此时的他们也不会因为先行进入而得到政策的格外眷顾,利益均沾和最惠国待遇是文化贸易的通例。
三、报业终端:权利的愿景在建国以来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报业的最大变化无外乎两点,一是编辑本位向读者本位转变,一是从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向自负盈亏的产业单位转变,后者的标志就是广告收入成了报纸最主要的赢利模式。
由是观之,作为报业终端的读者和广告商成了掌握报业命运的关键,在报业体制改革中他们似乎可以纵横捭阖。
其实,他们同样面临着策略选择困境,他们各自权利的实现同样受到来自政府和报业等其他博弈方的限制。
(一)知情权已经为新闻界所普遍接受,但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却往往难以落实。
一些官员和报人片面理解“舆论导向”,以此为借口封锁报道,特别是负面报道。
其实,健康的舆论导向未必只有正面新闻才能达成,文革时期报纸的新闻可谓“导向正确”,但却形成了畸形的舆论。
对广告商而言,缺乏知情权,他们也很难准确地了解对投放广告进行理性判断所需的报业信息。
(二)中国有两千来种报纸,但没有满足读者的选择权需要,因为读者希望看到的是那些内容结构完整,能提供多元化公共话语平台的报纸。
而我们的许多报纸往往只重视单篇或局部的新闻是否出彩,而忽略了整体的平衡。
对广告商而言,要考虑所选报纸的广告投放效果,而可供选择的报纸有限,且仍处于卖方市场阶段,广告商对报纸的选择并不自由。
(三)从一定程度上讲,报纸不是办给读者的,而是办给广告商的,因为发行多半是赔钱的,而广告收入才是报纸主要的经济来源。
广告商感兴趣的不是普通大众,而是所谓的“三高”新人或“四有”新人。
因此,现在的报纸多半都定位在中高端市场,即给城市中产阶级看的报纸,很少会关心作为普通的读者大众的声音或立场,他们的参与权得不到保障。
至于监督权,也因为知情权的需要难以满足而得不到保障。
在报业改革的各博弈方中,报业终端可谓人多但并非势重,由于读者的分散而难以形成组织性力量,加之广告商对特定渠道资源的依赖,使报业终端的博弈策略选择受限。
四、报业自身:平衡的艰难报业既是体制改革的博弈方,又是体制改革的博弈对象。
因此,体制改革怎么改,改什么,往哪改,报业应该最有发言权,它在博弈中的策略次序组合也应该最灵活。
但由于中国报业的起点是事业单位,这就决定了中国报业整体改革的发起者是政府而非报业自身。
报业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在改革实践中也不能任意发挥,也要按照政府制定的改革实施方案进行改革,这里有许多是规定动作,真正的自选动作并不多。
也就是说,报业在体制改革中的策略选择也受到明显的制约。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报业经历了恢复广告刊登、事业单位的企业化运营、自办发行、扩版增张、组建集团等数次大大小小的变革,今后还将在转企改制、投融资体制改革、跨域(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等方面有所突破。
而所有这些改革实践和改革要求的目的,都是要盘活报业自身的存量资产。
如果说报业体制改革中的其他博弈方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争夺或激活报业某一方面的资源能量,那报业则希望能将自身的政治资源、舆论资源、影响力资源、资产资源全部调动起来,但对这些资源重新整合时的策略选择往往互相牵制,因为这些资源并不能构成融合性的资源系列。
报业要努力在各方利益需要中寻求平衡,小心谨慎地进行资源结构组合,它不能对任何一方表现出过分的热情,因为这样有可能伤害其他方的利益。
首先,不能离资本太近。
其实,无论是经过打拼在市场上已站稳脚跟的报纸,还是那些刚刚创办、希望崭露头角的报纸,都希望与资本联姻。
因为对于那些实力雄厚并不缺少资金的报纸而言,融资可以催动它们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而对于那些先期投入较大、资金短缺的报纸而言,融资无疑可以降低它们的成本压力。
但这并非是一场无条件的完全自由的“婚姻”,因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对这桩“婚姻”保持着一定的敏感,它不希望看到由于这段“姻缘”而导致舆论失控。
所以绝对禁止让渡报业的核心资源是政府为这桩“婚姻”开出的条件,于是我们看到了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分开,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的制度性安排。
其次,不能离读者太近。
从理论上说,办报就是为读者服务的,离开读者还办什么报。
但我们也都知道,接近读者不仅仅是个技术理论问题,在现阶段的中国,读者的信息需要和体制允许的信息供应之间仍存有很大的差距。
况且,那些低级庸俗甚至非法的读者需要,也不应该被满足。
再次,不能离“宣传腔”太近。
多少年来,传统党报体制的大一统思想造成“千报一面”的现实让管理者苦恼,让广大读者反感。
改变这一事实是中国报业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晚报和都市报的创办、有关领导活动新闻的调整、“三贴近”思想的提出都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
在“导向”理论没有本质性改变的前提下,报纸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报道,还需要努力探索新的技巧。
最后,不能离广告商太近。
商业力量对新闻报道本质规定性的侵犯在报业发达国家早已不是什么新课题,只不过在中国目前的报业体制改革中,它不是以反动力量,而是以进步力量的面目出现而已。
它现在还不是问题,或者说有关各方还没有将它当作问题,但从发展的观点看,这也许是更为根本的问题。
而且事实上,有些问题已经浮出水面。
当然,这涉及到了编辑自主权的话题,我们这里不讨论。
作为体制改革主体的报纸,确实面临着许多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
比如在渴望和回避竞争的问题上,报纸的态度就很耐人寻味。
一方面,竞争总会带来风险,而规避风险是报业的本能反应,尤其是对于尚不够强大的中国报业而言更是这样。
国内报业普遍对国际报业巨头的恐惧,以及拒绝国内同业进入本地区经营就是最好的证明;另一方面,中国报业也深知没有国际间的竞争就不会促进政府进行体制改革;同样,没有国内报业间的竞争也不会促使母报给予子报更灵活的政策。
就这样,中国的绝大多数报纸是怀着复杂的心态迎接体制改革的,在改革中,它们还要在各种力量的博弈中寻找着自己的利益平衡点。
纳什的博弈论对我们的最大启发是,当参与博弈的各方都只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策略选择时,就很可能陷入一种“囚徒困境”,最后大家只能接受一个也许对谁都不太有利的结局。
其实,这里有一个处理个别理性和整体理性的关系问题。
生活中的很多博弈由于缺少必要的主控和沟通机制,很难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但在中国报业体制改革的博弈中,政府可以利用自己的主导地位建立这样的协调机制,尽管有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之嫌,但在现有条件下,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接受而且可能也是最好的选择吧。
我们期望着政府有关部门能展现出高超的领导水平和协调艺术,成功地完成中国的报业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