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壳焙烧工艺

合集下载

焙烧炉工艺

焙烧炉工艺

四、【焙烧炉工艺】
1、工艺要求
焙烧温度:950-980℃保温时间:>30分钟
2、操作程序
1)检查焙烧炉和控温表是否正常,炉床是否平整干净。

2)仔细检查需要焙烧的型壳,型壳应完好无缺陷,有缺陷的
型壳必须修补好。

3)清理干净型壳浇口杯缘,严防砂子掉入型壳中。

4)小心将型壳浇口杯向下装入焙烧炉中,后浇注的型壳先装
炉,型壳离炉门不能低于20厘米。

5)点火升温,炉内温度约在600℃时关上炉门,继续焙烧,
至炉内温度在950-980℃之间,型壳保温时间大于30分钟,焙烧好的型壳应为白色或蔷薇色。

6)焙烧炉要与熔化炉配合,确保浇注时型壳烧好,并保持高
温,当钢水合格可浇注时,打开炉门,叉出型壳浇注,要求型壳从焙烧炉中叉出必须保持红壳,并且做到快速埋壳,快速浇注。

3、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焙烧温度和时间,并记录,如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型壳会烧坏,导致型壳强度降低和变形,如温度过低,时间过短,型壳浇不透,其透气性差,导致浇注不良,光洁度不好。

1、定期检查温度表,确保指示温度正确。

2、杜绝型壳返烧二次以上,烧好的型壳没有加注的要加温至型壳透亮才可浇注
3、定期清理焙烧炉底,焙烧炉点火时,炉前严禁站人,焙烧炉操作工必须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模壳焙烧工艺L-03

模壳焙烧工艺L-03

模壳焙烧工艺守则
本规程适用于硅溶胶作粘结剂模壳的焙烧。

一,单壳焙烧
模壳口朝下,放置于炉膛内,焙烧温度900-1050度,到温后保温1-2小时后开始取出浇注.当需要装箱时待小于450度时出炉,装箱.
二,装箱焙烧
1,认真仔细检查模壳质量,凡有型腔开裂,剥落,起皮等现象的模壳不予装箱.
2,清除浇口翻边及浮砂,模壳口朝下,四周均匀拍摇模壳,清除夹灰,夹砂及型腔表面的浮尘.
3,用压缩空气吹净型腔内夹灰及其表面浮尘后100%进行清水清洗模壳型腔,去除内部渣滓。

4,再次轻轻拍摇模壳后装箱,填砂至封住横浇道为止,填砂后用石棉板盖住浇口。

如有浇口损坏,杯口有砂粒外露者,则停止使用,待经修补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再次使用。

5,小于500度装炉,箱式电阻炉焙烧至950-1050度, 具体温度如下:离心110J=975度,J114、12GJ=950度,真空产品J95、J92、J70=1000度,其他900~950度。

并保温2小时后方可浇注。

焙烧工艺流程

焙烧工艺流程

焙烧工艺流程焙烧工艺流程是指将陶瓷原料进行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和形态变化,形成成品陶瓷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700字左右的焙烧工艺流程的范例:焙烧工艺流程是将陶瓷原料通过热处理,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和结构变化,最终形成成品陶瓷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一个常用的焙烧工艺流程。

首先,陶瓷原料的准备是焙烧工艺的第一步。

常见的陶瓷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等。

这些原料需要被破碎、筛分和混合以获得均匀的原料颗粒。

接下来,原料将被送入研磨机进行研磨。

研磨的目的是将原料粉碎成细小的颗粒,并增加其表面积,使其更容易在焙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

研磨后的原料将被送入搅拌机,与一定比例的水进行混合。

搅拌的目的是将原料与水均匀混合,形成可压制的粘土状物质。

混合后的原料将被送入制砖机进行压制。

制砖机将原料压制成一定形状的坯体,例如砖、瓷砖等。

压制后的坯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干燥后的坯体将被送入窑炉进行焙烧。

窑炉是焙烧的关键设备之一,其温度控制和气氛控制对焙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结构变化至关重要。

在窑炉中,坯体首先经过预热区,使其逐渐升温。

然后进入烧成区,温度达到最高点,进行主要的焙烧过程。

在焙烧过程中,原料中的水分会被蒸发,不同原料之间的化学反应也会发生。

焙烧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温度来完成。

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取决于所采用的陶瓷原料和产品类型。

焙烧完成后,坯体将从窑炉中取出,并经过冷却处理。

冷却的目的是使焙烧后的陶瓷坯体逐渐降温,确保其结构的稳定和品质的合格。

最后,冷却后的陶瓷坯体将进行打磨和修整。

这一步骤是为了去除表面的不平整和缺陷,使成品陶瓷具有光滑、均匀的外观。

综上所述,焙烧工艺流程是将陶瓷原料经过破碎、研磨、混合、压制、干燥、焙烧、冷却、打磨等多个步骤,最终形成成品陶瓷的过程。

每个步骤的操作和控制都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焙烧的工艺流程

焙烧的工艺流程

焙烧的工艺流程焙烧是指将生胚粉煅烧至高温,使其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形成陶瓷坯料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焙烧的工艺流程。

首先,原料准备。

原料的选择对焙烧的质量非常重要。

要根据不同的制品要求选择相应的原料,通常包括黏土、石英、长石等。

原料经过破碎、混合等预处理工序后,得到均匀的混合物,即生胚粉。

其次,制备生坯。

将生胚粉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形成有一定塑性的泥浆状物料。

然后,通过挤压、模压、注射或手工成型等方法制成带有初始形状的生坯。

接下来,将生坯进行干燥。

干燥是将含有大量水分的生坯在一定条件下,迅速失去水分的过程。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机械干燥和迫使通气干燥等。

干燥的目的是降低生胚粉的含水率,以便后续的焙烧。

然后,进入焙烧阶段。

焙烧是将干燥后的生坯放入窑炉中,在高温下进行变质和结晶。

窑炉通常采用间接加热方式,其热源可以是电力、燃气或燃油。

焙烧的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的原料和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焙烧过程中,焙烧窑炉不断升温,使生坯里的水分和有机物逐渐蒸发和燃烧。

随着温度的升高,生坯开始变硬并发生收缩。

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原料中的无机物开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同时也发生物理变化。

最后,冷却和出窑。

焙烧结束后,窑炉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到适合裸露的阶段,然后生坯被取出进行冷却。

冷却可以采用自然冷却或通过水淬火等方法。

冷却后的坯体经过检验合格后,即可进行装饰和装配,最终形成成品。

以上就是焙烧的工艺流程。

不同的焙烧工艺流程会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和窑炉设备的性能和规格而有所不同。

然而,无论工艺流程如何变化,焙烧过程都是关键的,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04模壳焙烧作业指导书

04模壳焙烧作业指导书

1.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模壳焙烧的工艺要求、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和检查项目。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水玻璃模壳的焙烧。

2.工艺要求:
合格模壳焙烧出炉时,应是白色的,不冒黑烟。

3.操作程序:
3.1 焙烧炉模壳按计划一次装炉,烧好后存炉内保温,待浇注。

3.2 装模壳时注意炉号、材质,做好识别记号,浇口朝炉底板或朝炉侧面,严禁浇口朝上装炉,禁止踩踏模壳,损坏模壳。

3.3 当温度达到400。

C时保温30分钟,然后继续升温至900。

C±10。

C,保温1.5小时,模壳合格后,炉内保温,待浇注前10-15分钟搬出模壳进行浇注。

3.4 按炉浇注。

3.5 焙烧炉内模壳用完后,重新装炉,按3.1-3.4操作程序进行。

4.注意事项:
4.1 观察炉内升温情况和温度控制仪表,按3.3操作程序控制炉温。

4.2 严寒季节已做好的模壳存放在避风区域,防止模壳冻裂。

4.3 下班前清理场地,保证下一个班次的存储燃料,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做好第二天的生产准备。

5.检查项目:
5.1 焙烧炉在加热和保温过程中,每15分钟要观察测温议表一次,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并在温度记录纸和相关记录上注明焙烧的起止时间、炉次、数量、日期和签名。

5.2 模壳焙烧出炉,检查模壳质量应符合工艺要求。

编制:批准:。

水玻璃型壳工艺及特点

水玻璃型壳工艺及特点

水玻璃型壳工艺及特点一、原水玻璃技术参数(纯碱水玻璃)。

1.水玻璃模数:M=SiO2/Na2O×1.032 M=3.2~3.42.水玻璃密度(ρ)g/cm3=1.36~1.40 波美度:(°Be’)38~423.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SiO2≈27.20~29.10Na2O≈8.2~9.0Fe≤0.054.波美度°Be’与ρ的关系 ρ= 145/145~°Be’ 。

5.水玻璃的基本特点①水玻璃呈青灰色或淡黄色透明的粘滞性液体。

②水玻璃呈碱性。

PH值11~13.③水玻璃在低温时易冻结冰点在-2℃~-14℃。

④水玻璃无限溶于水。

二、国内常用的水玻璃制壳工艺1.表面层涂料面层涂料直接与蜡模接触,是形成均匀、光洁、致密的型壳和表层,因而直接影响铸件的表面质量。

因此要求面层涂料应具有良好的复制性,使之能精确地复制出蜡模的形状和表面。

此外,涂料还需要有良好的流动性,耐火度与抗渣性要好,粉料粒度要细而均匀,级配合理。

故面层硅粉SiO2≥98%粒度为270目的特级或一级精制硅粉。

三、背层涂料(即加固层涂料)加固层涂料的作用在于造成一个强固的型壳,以承受液金属的冲击,还为了增加型壳的透气性,加固层涂料的粘度比表面层低,撒砂粒要粗以增加型壳的透气性和强度,应能保证涂料层硬化充分。

加固层涂料有三种类型1)低强度型壳:水玻璃:石英粉(200目)=1.05~1.10 水玻璃ρ=1.30~1.32.2)曾强型型壳:水玻璃:石英粉:耐火泥(200目)=3:2:1耐火泥为生料,但Al2O3必须大于25%。

水玻璃ρ=1.32~1.343)高强度型壳 水玻璃:铝矾土(200目)=1:1.10~1.50 水玻璃ρ=1.32~1.34水玻璃: 莫来粉(200目)=1.10~1.50水玻璃: 匣钵粉 (200目)=1.10~1.50目前应用广泛的是增强型型壳与高强度型壳。

低强度型壳主要应用于铝合金与铜合金。

型壳制备-焙烧.

型壳制备-焙烧.

铜合金铸件铸造技术 课程
焙烧工艺参数
铜合金铸件铸造技C术o课mp程any Logo
水玻璃型壳: 焙烧温度: 850~900℃ 焙烧时间: 30 ~ 60分钟
硅溶胶型壳:
焙烧温度: 950 ~ 1100℃ 强度好,在做一个或 一个毫米一下的铸件 温度更高。
焙烧时间: 30分钟 型壳浇薄通常四个毫 米
铜合金铸件铸造技C术o课mp程any
注意事项
Logo
1)防止 型壳焙烧
不透
温度不够高 焙烧时间过短 炉温不均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如何 判断型 壳是否 烧透
高温时型壳内外颜色一致(红透),浇 注后型壳为白色说明烧透。 外壁红内壁暗红说明没有烧透, 浇注后型壳颜色是暗土色。
型壳制备工艺
——焙 烧
铜合金铸件铸造技术课程
铜合金铸件铸造技术 课程
焙烧
铜合金铸件铸造技术 课程
焙烧
如需造型(填砂)浇注,在焙烧之前,先将脱模后的 型壳埋在铁箱内的砂粒之中, 再装炉焙烧,如型壳高 温强度大,不需造型浇注, 则可把脱模后的型壳直接 送入炉内焙烧。焙烧时逐步增温,将型壳加热至800~ 1000℃。一般硅酸乙酯水解液型壳焙烧温度较高,水玻璃 型壳焙烧的温度较低,保温一段时间,即可进行浇注.
注意 在焙烧时,型壳内的残余模料、杂质、水玻璃型壳
上的部分NaCl都被烧去;型壳中的吸附水、结晶水全都逸 走;硅胶进一步分解为SiO2。通过焙烧,型壳强度增加, 其内腔更为干净。设备选用75kw箱式电炉。
铜合金铸件铸造技术 课程
焙烧设备:
油炉
电炉 煤气炉
煤炉等
铜合金铸件铸造技术 课程
现使用广泛的油炉

《熔模铸造》试题及答案

《熔模铸造》试题及答案

1.撒砂属于熔模铸造工艺过程中的()。

(6.0分)A.蜡模制作阶段B.型壳制取阶段C.金属浇注阶段D.铸件清理阶段我的答案:B√答对2.以下关于型壳焙烧工艺目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6.0分)A.可去除型壳中水分和残留物B.提高型壳强度C.提高型壳强度透气性D.使蜡料融化流出型壳形成型腔我的答案:D√答对3.适用于熔模铸造成形的零件是()。

(6.0分)A.窨井盖B.叶轮C.铸铁管D.机床床身我的答案:B√答对4.硬化属于熔模铸造工艺过程中的()。

(6.0分)A.蜡模制作阶段B.型壳制取阶段C.金属浇注阶段D.铸件清理阶段我的答案:B√答对5.将蜡料注入压型属于熔模铸造工艺过程中的()。

(6.0分)A.蜡模制作阶段B.型壳制取阶段C.金属浇注阶段D.铸件清理阶段我的答案:A√答对1.铸件清理阶段包括()。

(8.0分))A.清理型壳B.切割浇冒口C.清理表面残留耐火材料D.清理工作现场我的答案:ABC√答对2.型壳制取阶段具体包括以下哪几个环节?(8.0分))A.压型B.结壳C.脱模D.焙烧我的答案:BCD√答对3.结壳硬化具体包括以下哪几项操作?()(8.0分))A.压型B.涂料C.撒砂D.干燥我的答案:AD×答错4.熔模铸造常用的浇注方法有()。

(8.0分))A.重力浇注B.真空浇注C.离心浇注D.压力浇注我的答案:ABCD√答对5.熔模铸造的工艺优势包括()。

(8.0分))A.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B.可生产形状复杂的薄壁铸件C.合金种类不受限制D.生产批量不受限制我的答案:ABCD√答对1.模样多用蜡质材料制作,又称“失蜡铸造”。

(6.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2.模样多用蜡质材料制作,又称“失蜡铸造”。

(6.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3.脱模之后的蜡料不得再重复使用。

(6.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错4.型壳焙烧后应该冷却后进行浇注。

(6.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5.熔模铸造适用于25kg以下高熔点、难加工合金铸件的批量生产。

型壳焙烧操作规程

型壳焙烧操作规程

型壳焙烧操作规程
1、工艺要求
焙烧温度1050℃~1250℃
焙烧时间≥40min,其保温时间(四层半≥15min;六层以上壳≥30min)
2、操作规程
2.1 检查焙烧炉和控制表是否正常、炉台是否平整干净、烟道是否顺畅;
2.2 仔细检查需焙烧的型壳(应完好无缺陷,有缺陷的必须修补好);
2.3 清理干净型壳浇口杯缘,严防砂子等掉进型壳中;
2.4 小心的将型壳浇口杯向下方装入焙烧炉中,后浇注的型壳先装炉,型壳距炉门不小于20cm;
2.5 关上炉门,按工艺要求设定焙烧温度点火升温。

温度升至1050~1250℃之间,型壳保温时间大于15min,焙烧好的型壳应为白色或蔷薇色,每个产品的具体操作工艺按工艺卡的要求执行,炉内两个油嘴的火焰长度由煤气旋钮开关控制,长度约300-350mm,火苗为蓝白色;
2.6 焙烧要与熔化炉配合,确保浇注时型壳烧好,并保持高温,当钢水合格可浇注时,打开焙烧炉炉门,叉出型壳浇注,要求型壳从焙烧炉中叉出至浇注不得超过10秒;
注:A、在连续生产时,型壳可热装炉;
3、注意事项:
3.1 严格控制焙烧温度和时间并做好记录,如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型壳会烧过头,导致型壳强度降低和变形;如温度过低、时间过短,型壳烧不透,其透气性差。

注意型壳的焙烧温度和浇注温度;
3.2 定期检查温度表,确保批示温度正确。

3.3 减少型壳返烧,注意工艺卡的具体要求。

3.4每天上班装壳前须清扫干净炉膛内的杂物。

每周至少清扫二次烟道内的杂物。

3.5做好焙烧温度、保温时间、材质和型壳数量的记录及交接工作。

编制:审核:批准:
第1页,共1页。

型壳的制备.

型壳的制备.
焙烧的目: 去除型壳中的水分、残留模料、NH4Cl及盐分等,
避免铸件出现气孔、浇不到等缺陷。同时,可进一步 提高型壳的强度和透气性,并达到应有的温度
焙烧方法: 一种是将型壳先装在铁箱内,在型壳周围填砂焙烧 另一种是高强度型壳,可直接装入炉内焙烧
2.模料的回收 (1)蜡基模料的回收
1)酸处理法
是在回收的模料中加入盐酸或硫酸,使硬脂酸盐还 原成硬脂酸
2)活性白土处理法 即用酸处理过的粘土,吸附旧模料中皂盐的处理方法
(2)松香基模料的回收 处理过程主要是水分蒸发和离心分离处理,直到检验 合格,一般在处理后的旧模料中加入20%~30%新蜡
(五)型壳的焙烧
撒砂粒度:
图9-4 撒砂用的沸腾砂床
1、2层涂料上撒砂粒度为21组、30组,后几层用60组
小铸件型壳涂料层数一般为5~6层,大件型壳为6~9层
(三)型壳的干燥和硬化 1.硅酸乙酯水解液型壳的干燥和硬化
将模组放在通风柜中干燥,加速溶剂挥发,一般面层 风干时间为1.5h,加固层为2h
风干后通入氨气,加快涂料层的干燥速度和胶凝速度, 氨干时间为20~30min
型壳的制备
二、型壳的制备
对型壳性能的要求: (1)具有高常温强度,适宜高温强度和较低残留强度 (2)具有好的透气性(特别是高温透气性)和导热性 (3)线膨胀系数小,热膨胀量低且膨胀均匀 (4)优良的抗急冷急热性和热化学稳定性
制壳的主要工序: (一)模组的脱脂 为了改善涂料对模组的润湿性和涂挂性,常将模组 用中性肥皂水、表面活性剂或乙醇洗涤,然后用水清 洗干净
23~35
85Βιβλιοθήκη 4 硅砂粉+粘土23~35
85
5 硅砂粉+粘土
23~35

精密铸造型壳焙烧工艺规程

精密铸造型壳焙烧工艺规程

型壳焙烧工艺规程
1工艺要求
焙烧温度1050℃~1250℃(按熔炼工艺卡执行)
焙烧保温时间保温时间(四层半≥20min;六层半至七层半壳≥30min,八层半以上≥40min)2、操作规程
2.1 检查焙烧炉和控制仪表是否正常、炉台是否平整干净、烟道是否顺畅;
2.2 仔细检查需焙烧的型壳应完好无缺陷,有缺陷的必须修补好;
2.3 清理干净型壳浇口杯缘,严防砂子等掉进型壳中;
2.4 小心的将型壳浇口杯向下方装入焙烧炉中,后浇注的型壳先装炉,型壳不得放在炉口处(距炉门约45cm);
2.5按工艺要求设定焙烧温度点火升温至600℃左右再关闭炉门。

焙烧好的型壳应为白色或蔷薇色,每个产品的具体温度见熔炼工艺卡,炉内两个喷嘴的火焰长度由风煤气压力比阀门控制,长度约700-900mm,火苗为蓝白色;
2.6 焙烧要与熔化配合,确保浇注时型壳达到要求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当钢水合格可浇注时,打开焙烧炉炉门,叉出型壳浇注,一般要求型壳从焙烧炉中叉出至浇注不得超过10秒;有特殊要求时按熔炼工艺卡执行。

注:在连续生产时,型壳可热装炉;
3、注意事项:
3.1 严格控制焙烧温度和时间并做好记录,如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型壳会烧过头,导致型壳强度降低和变形;如温度过低、时间过短,型壳烧不透,其透气性差。

注意型壳的焙烧温度和浇注温度;严禁低温关炉门,防止爆炉及伤人事故。

3.2 型壳只许返烧一次,多次返烧时,模壳放在炉门口附近。

损坏的模壳尽量采用热补。

3.3每天上班装壳前须清扫干净炉膛内的杂物。

每半月至少清扫一次烟道内的杂物。

2015-11-11
编制:审核:批准:。

模壳焙烧原理

模壳焙烧原理

模壳焙烧原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模壳焙烧是一种常见的焙烧技术,通常用于生产金属、陶瓷和其他材料。

它具有独特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在高温下将材料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性能。

模壳焙烧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热传递原理,二是变形原理。

在模壳焙烧过程中,通过加热加工模具和所需材料,使其达到一定温度,然后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递给材料,使其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经过一定时间的处理后,将材料取出,形成所需的产品。

在模壳焙烧的过程中,温度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通常将热传递到材料的温度称为煅烧温度,这个温度通常是根据所需材料的特性和具体要求来确定的。

在模壳焙烧的过程中,煅烧温度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特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煅烧温度。

模壳焙烧的热传递过程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在热传递过程中,要考虑到加热速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因素,以确保材料能够充分煅烧,并且保持所需的形状和性能。

通常在模壳焙烧的过程中,会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热传递,如辐射加热、对流加热和传导加热等方法。

变形原理也是模壳焙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模壳焙烧的过程中,材料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如收缩、膨胀和形成气孔等。

这些变形通常是由于热膨胀和化学反应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模壳焙烧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和产品特性,合理设计和控制变形,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模壳焙烧是一种重要的加工技术,具有独特的原理和方法。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考虑到热传递、温度控制和变形等因素,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壳焙烧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为各种行业的生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第二篇示例:模壳焙烧是一种常见的焙烧技术,主要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加工中。

模壳焙烧原理是利用模壳在高温环境下熔化并包裹金属材料,达到保护和改善熔炼效果的目的。

在模壳焙烧过程中,模壳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保护金属材料免受氧化等影响,还能提高金属熔化的温度和浓度,从而提高金属的成分纯度和质量。

模壳焙烧原理

模壳焙烧原理

模壳焙烧原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模壳焙烧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制造工艺,它是将金属原料或零部件放入模壳中,然后经过一定温度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使其形成所需形状和结构的一种工艺。

模壳焙烧过程中,金属将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实现其加工和改性的目的。

模壳焙烧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控制:模壳焙烧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温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金属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会发生相变,从而改变其结构和性能。

通过控制焙烧温度,可以实现金属的组织调控和性能改进。

2. 热传导:在模壳焙烧过程中,热传导是实现温度均匀性和热量传递的关键。

通过合理设计模壳结构和控制加热方式,可以使金属在整个焙烧过程中受热均匀,避免产生局部过热或过冷的现象。

3. 氧化还原反应:在焙烧过程中,金属与氧气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影响金属的化学性质和表面质量。

合理控制氧气含量和气氛气压,可以有效控制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防止金属表面氧化或发生腐蚀。

4. 热膨胀和收缩:金属在高温环境下会发生热膨胀和收缩,这会影响焙烧后金属件的尺寸和形状。

在模壳焙烧过程中,必须考虑金属的热膨胀系数和收缩率,通过合理设计模壳和控制加热过程,可以实现金属件尺寸的精确控制。

5. 冷却控制:焙烧后的金属件需要经过一定的冷却过程才能取出,这一过程也需要进行控制。

过快的冷却速度可能会导致金属组织不稳定或产生裂纹,过慢的冷却速度又会延长生产周期。

通过合理设计冷却方式和控制冷却速度,可以保证焙烧后金属件的质量和形状稳定。

模壳焙烧原理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综合考虑温度控制、热传导、氧化还原反应、热膨胀和收缩以及冷却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才能实现金属件的精确加工和改性。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不断优化模壳焙烧工艺,提高金属制品的质量和性能,推动金属加工行业的发展。

【2000字】第二篇示例:模壳焙烧是一种用于焙烧矿石或金属的工艺,其原理是通过高温加热使金属或矿石中的有害物质挥发掉,从而获得纯净的金属或矿石。

模壳焙烧原理

模壳焙烧原理

模壳焙烧是一种陶瓷制作工艺,其原理主要基于热力学和材料科学。

以下是其主要步骤和原理的简要介绍:
1. 初始状态:首先,将制备好的模壳置于焙烧设备中,确保其处于初始温度状态。

这个阶段,模壳主要由硅酸盐和铝酸盐组成。

2. 加温阶段:随着温度的升高,模壳开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在高温下,硅酸盐和铝酸盐会发生固相反应,这些反应会产生新的物质,如氧化物和盐。

这个过程中,模壳的体积可能会发生变化。

3. 化学反应:在高温下,模壳中的某些化合物会发生分解或转化为其他化合物。

例如,硅酸盐和铝酸盐可能会分解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等物质,这些物质进一步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4. 固相变化:在高温下,模壳从固态转化为高温下具有足够粘度的液态或半固态,这时的模壳能够更好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和传质。

5. 降温阶段:焙烧完成后,需要对模壳进行降温处理,以防止模壳因热应力而开裂。

模壳焙烧的原理可以概括为热力学和材料科学的应用。

通过控制温度、时间和气氛等因素,可以改变模壳内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使其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

此外,焙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残渣也会被收集和处理,以实现环保生产。

总之,模壳焙烧是一种利用热力学和材料科学原理进行的陶瓷制备工艺。

通过对模壳进行加温和降温处理,可以改变其内部化学组成和结构,使其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同时实现环保生产。

模壳焙烧操作规程

模壳焙烧操作规程

模壳焙烧操作规程模壳焙烧是铸造工艺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主要用于消除模具中的水分,提高其耐火性能,从而增加铸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为确保模壳焙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制定一套操作规程并按规程执行。

一、操作前准备1. 确认模壳焙烧设备状况,检查电气线路及加热系统是否正常,且无水或湿度过高的情况。

2. 将模壳放置在烤盘上,注意安装位置应考虑通风、易操作,且烤盘上应平衡、平整,不得偏移。

3. 确认焙烧期限并记录在日志中,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操作。

4. 工作人员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安全鞋、口罩、手套等,严禁穿拖鞋等高度开放式服装。

二、操作步骤1. 开启设备加热系统,将温度调至规定温度区域,并在进气口处设置热风机,2. 上下对称放置模壳并封闭加热腔室,注意要避免模壳变形、翻倒等不安全操作。

模壳周围保持距离至少30厘米。

3. 观察模壳情况,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处理。

在焙烧过程中严禁接触热壳或使用手部进行转移模壳。

4. 在规定时间内将模壳焙烧完毕,关闭加热系统和热风机,将烤盘和固定模壳的夹子取出。

使用手套移开热壳的时间至少需要15分钟以上,确保预热期完毕。

三、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了解安全操作规程。

2. 在焙烧过程中为了保证操作安全,人员不得贴身倚靠设备。

3. 良好的通风环境是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的前提,通过预备测试来保证通风系统正常工作。

4. 充分保护眼睛、皮肤和呼吸道,必要时佩戴防毒面具等防护设备。

5. 关于热壳的操作,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和充分的经验积累,以免因为不小心触碰和操作不当造成安全事故。

四、操作结束1. 取出焙烧好的模壳进行检查,并填写相应的检查记录。

2. 在二次使用前,检查模壳及烤盘是否有损坏、变形等现象,确保未受损并满足再次使用条件。

3. 清洗模壳、烤盘或者进行修缮的件,应在提前安排好时间及程序,消毒,并安排人员进行消毒操作。

以上为模壳焙烧操作规程,为了保障铸造工艺的正常运转,提高产品的质量,大家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安全、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型壳焙烧工艺
雅滋美特
我厂采用永硅溶胶制壳工艺,煤气炉烧壳,具体程序如下:
一、准备工作。

1、检查煤气发生炉运转是否正常,仪表指示有无问题,阀门是否灵活。

2、将脱完蜡的组树,按形状、大小种类及产品技术要求分组。

3、焙烧炉膛内,要清理干净,底要平整。

二、装炉。

讲准备好的型壳,先检查有无掉件,破损、裂纹及壳内掉渣等现象,在确认完好后(杯口朝下,用钢叉放入炉膛内,摆放整齐,踏实以防火焰将其吹倒(有裂纹或破损一定要补好再烧)。

二、点火焙烧
点火后应观察火焰是否稳定,温度是否逐渐上升,若一切正常则逐步放下炉门,放烟和潮气,待达到950℃~1100℃的前提下,保证15~25分钟,达不到这个温度,则型壳烧不彻底,会出现发气、透气性差。

浇注时就会出现壳温度低,排气、排渣补缩困难,壳的强度低还会被冲裂,冲破而壳漏。

三、浇注。

壳烧好后,打开炉门(烧好的壳表面发白),做好
安全措施,从取壳,摆放到浇注,不要超过10秒钟。

也就要坚持“红壳浇注”尤其是壁薄、形状复杂的小件,必须保证型壳与铜水的温度匹配,否则壳温降速很快,易造成浇不足,排渣,排气不畅及补缩不足等问题。

产生表面或近表面的缺欠。

四、停炉后,关闭有关风机,开启安全放气阀,清理现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