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宫遗址

合集下载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1996]47号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1996]47号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1996〕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文化部提出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50处),现予公布。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物。

保护和利用好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望各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认真做好本地区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使之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250处)(一)古遗址(共56处)分编号类名称时代地址号11龙骨坡遗址更新世四川省巫山县22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旧石器时代山西省阳高县、河北省阳原县33鸡公山遗址旧石器时代湖北省荆州市44大洞遗址旧石器时代贵州省盘县特区55西阴村遗址新石器时代山西省夏县66兴隆洼遗址新石器时代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77查海遗址新石器时代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88良渚遗址新石器时代浙江省余杭市、德清县99薛家岗遗址新石器时代安徽省潜山县10 10 北庄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长岛县11 11 丹土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五莲县12 12 西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河南省郑州市13 13 王城岗及阳城遗址新石器时代-东周河南省登封市14 14 莠里城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河南省汤阴县15 15 石家河遗址新石器时代湖北省天门市16 16 雕龙碑遗址新石器时代湖北省枣阳市17 17 城头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湖南省澧县18 18 石佛洞遗址新石器时代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9 19 卡若遗址新石器时代西藏自治区昌都县20 20 姜寨遗址新石器时代陕西省临潼县21 21 齐家坪遗址新石器时代甘肃省广河县22 22 大甸子遗址青铜时代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23 23 白金宝遗址青铜时代黑龙江省肇源县24 24 旌介遗址商山西省灵石县25 25 吴城遗址商江西省樟树市26 26 曲村-天马遗址周山西省曲沃县、翼城县27 27 大工山-凤凰山铜矿西周-宋安徽省南陵县、铜陵市28 28 蔡国故城西周、春秋河南省上蔡县29 29 酒店冶铁遗址战国、汉河南省西平县30 30 戚城遗址春秋河南省濮阳市31 31 郑国渠首遗址战国陕西省泾阳县32 32 魏长城遗址战国陕西省华阴市、大荔县、韩城市33 33 北戴河秦行宫遗址秦河北省秦皇岛市34 34 固阳秦长城遗址秦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35 35 秦代造船遗址、南越秦、西汉广东省广州市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王墓36 36 五女山山城高句丽(公元前37-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668年)37 37 凤凰山山城高句丽(公元前37- 辽宁省凤城市668年)38 38 城村汉城遗址汉福建省武夷山市39 39 甘泉宫遗址汉陕西省淳化县40 40 骆驼城遗址汉-唐甘肃省高台县41 41 尼雅遗址西汉-西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42 42 洪州窑遗址东晋-唐江西省丰城市43 43 统万城遗址十六国陕西省靖边县44 44 磁州窑遗址北齐、隋、宋、元河北省邯郸市、磁县45 45 苏巴什佛寺遗址南北朝-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46 46 邢窑遗址隋-五代河北省内丘县、临城县47 47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陕西省西安市(包括青龙寺遗址)48 48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隋、唐陕西省麟游县49 49 灞桥遗址隋-元陕西省西安市50 50 锁阳城遗址隋、唐甘肃省安西县51 51 渤海中京城遗址渤海(公元698-926 吉林省和龙市年)52 52 扬州城遗址隋-宋江苏省扬州市53 53 华清宫遗址唐陕西省临潼县54 54 缸瓦窑遗址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55 55 钓鱼城遗址宋、元四川省合川市56 56 敖伦苏木城遗址元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二)古墓葬(共22处)分编号类名称时代地址号57 1大伊山石棺墓新石器时代江苏省灌云县58 2石棚山石棚青铜时代辽宁省盖州市59 3虢国墓地周河南省三门峡市60 4纪山楚墓群东周湖北省荆门市61 5献县汉墓群汉河北省献县62 6帽儿山墓地汉吉林省吉林市63 7汉楚王墓群汉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64 8汉梁王墓群西汉河南省永城市65 9合浦汉墓群汉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66 10 妻江崖墓群汉四川省三台县67 11 曹植墓三国山东省东阿县68 12 武侯墓三国陕西省勉县69 13 泰陵隋陕西省咸阳市70 14 永陵西魏陕西省富平县71 15 热水墓群唐青海省都兰县72 16 下八里墓群辽河北省张家口市73 17 明祖陵明江苏省盱眙县74 18 潞简王墓明河南省新乡市75 19 海瑞墓明海南省海口市76 20 明蜀王陵明四川省成都市77 21 大禹陵清浙江省绍兴市78 22 炎帝陵清湖南省炎陵县(三)古建筑(共110处)分编号类名称时代地址号79 1龙脑桥明四川省泸县80 2仙游寺法王塔隋陕西省周至县81 3治平寺石塔唐河北省赞皇县82 4开福寺舍利塔北宋河北省景县83 5兴圣教寺塔北宋上海市松江县84 6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北宋江苏省苏州市址85 7怀圣寺光塔唐广东省广州市86 8美榔双塔元海南省澄迈县87 9妙湛寺金刚塔明云南省昆明市88 10 娲皇宫及石刻北齐、明、清河北省涉县89 11 初祖庵及少林寺塔林唐-清河南省登封市90 12 桑耶寺789-799年西藏自治区扎囊县91 13 正定文庙大成殿五代河北省正定县92 14 龙门寺五代-清山西省平顺县93 15 府州城五代-清陕西省府谷县94 16 戒台寺辽-清北京市门头沟区95 17 阁院寺辽河北省涞源县96 18 开善寺辽河北省高碑店市97 19 晋城二仙庙宋山西省晋城市98 20 崇庆寺宋山西省长子县99 21 关王庙宋山西省阳泉市100 22 则天庙金山西省文水县101 23 南、北吉祥寺宋-清山西省陵川县102 24 孔氏南宗家庙南宋-清浙江省衢州市103 25 元妙观三清殿宋福建省莆田市104 26 青、白礁慈济宫宋-清福建省厦门市、龙海市105 27 赣州城墙宋、明江西省赣州市106 28 广饶关帝庙大殿南宋山东省广饶县107 29 济渎庙宋-清河南省济源市108 30 龙兴寺宋-清湖南省沅陵县109 31 梅庵北宋广东省肇庆市110 32 托林寺宋西藏自治区扎达县111 33 扎塘寺1081-1093年西藏自治区扎囊县112 34 张掖大佛寺西夏、清甘肃省张掖市113 35 北京东岳庙元-清北京市朝阳区114 36 慈云阁元河北省定兴县115 37 姬氏居民元山西省高平市116 38 牛王庙戏台元山西省临汾市117 39 绛州大堂元山西省新绛县118 40 榆次城隍庙元-清山西省榆次市119 41 霍州州署大堂元山西省霍州市120 42 真如寺大殿元上海市普陀区121 43 延福寺元浙江省武义县122 44 南阳武侯祠元-清河南省南阳市123 45 南岩宫元、明湖北省丹江口市124 46 德庆学宫元广东省德庆县125 47 七曲山大庙元-清四川省梓潼县126 48 韩城大禹庙元陕西省韩城市127 49 兴国寺元甘肃省秦安县128 50 大高玄殿明北京市西城区129 51 历代帝王庙明、清北京市西城区130 52 北京鼓楼、钟楼明、清北京市东城区131 53 蔚州玉皇阁明河北省蔚县132 54 万里长城-紫荆关明河北省易县133 55 毗卢寺明河北省石家庄市134 56 千佛庵明山西省隰县135 57 美岱召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136 58 万里长城-九门口明辽宁省绥中县、河北省抚宁县137 59 彩衣堂明江苏省常熟市138 60 诸葛、长乐村民居明、清浙江省兰溪市139 61 蒲壮所城明浙江省苍南县140 62 镇海口海防遗址明-近代浙江省宁波市141 63 棠樾石牌坊群明、清安徽省歙县142 64 老屋阁及绿绕亭明安徽省黄山市143 65 罗东舒祠明安徽省黄山市144 66 东山关帝庙明、清福建省东山县145 67 漳州石牌坊明、清福建省漳州市146 68 归德府城墙明河南省商丘县147 69 太昊陵庙明、清河南省淮阳县148 70 比干庙明、清河南省卫辉市149 71 襄阳“古隆中”明、清湖北省襄樊市150 72 荆州城墙明、清湖北省荆州市151 73 许附马府明广东省潮州市152 74 佛山祖庙明、清广东省佛山市153 75 莫土司衙署明、清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154 76 靖江王府及王陵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155 77 丘浚故居及墓明海南省琼山市、海口市156 78 平武报恩寺明四川省平武县157 79 真武山古建筑群明、清四川省宜宾市158 80 张桓侯祠明、清四川省阆中市159 81 大宝积宫与琉璃殿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160 82 白居寺明西藏自治区江孜县161 83 西安钟楼、鼓楼明陕西省西安市162 84 水陆庵明陕西省蓝田县163 85 武威文庙明甘肃省武威市164 86 鲁土司衙门旧址明、清甘肃省永登县165 87 南堂清北京市西城区166 88 觉生寺清北京市海淀区167 89 万荣后土庙清山西省万荣县168 90 袄神楼清山西省介休市169 91 五当召清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170 92 盂城驿清江苏省高邮市171 93 玉海楼清浙江省瑞安市172 94 二宜楼清福建省华安县173 95 魏氏庄园清山东省惠民县174 96 丁氏故宅清山东省龙口市175 97 开封城墙清河南省开封市176 98 周口关帝庙清河南省周口市177 99 内乡县衙清河南省内乡县178 100 马田鼓楼清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179 101 宁远文庙清湖南省宁远县180 102 满堂围清广东省始兴县181 103 雷祖祠明、清广东省雷州市182 104 东坡书院明、清海南省儋州市183 105 德格印经院清四川省德格县184 106 夕佳山民居明、清四川省江安县185 107 杨升庵祠及桂湖清四川省新都县186 108 中心镇公堂清云南省中甸县187 109 隆务寺明、清青海省同仁县188 110 伊犁将军府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四)石窟寺及石刻(共10处)分编号类名称时代地址号189 1森木塞姆千佛洞晋-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190 2马蹄寺石窟群十六国-清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91 3灵泉寺石窟东魏-宋河南省安阳县192 4龙山石窟元山西省太原市193 5贺兰山岩画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194 6龙兴观道德经幢唐河北省易县195 7天护陀罗尼经幢唐河北省石家庄市196 8瑞岩弥勒造像元福建省福清市197 9千唐志斋石刻西晋-民国河南省新安县198 10 草庵石刻元福建省晋江市(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50处)分编号类外称时代地址号199 1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清-民国天津市和平区200 2南开学校旧址清-民国天津市南开区201 3大连俄国建筑清辽宁省大连市202 4瞿秋白故居清江苏省常州市203 5马江海战炮台、烈士清福建省福州市墓及昭忠祠204 6胡里山炮台清福建省厦门市205 7烟台福建会馆清山东省烟台市206 8青岛德国建筑清山东省青岛市207 9谭嗣同故居清湖南省浏阳市208 10 魏源故居清湖南省隆回县209 11 广州沙面建筑群清广东省广州市210 12 康有为故居清广东省南海市211 13 梁启超故居清广东省新会市212 14 大邑刘氏庄园清、民国四川省大邑县213 15 纳楼长官司署清云南省建水县214 16 南甸宣抚司署清、民国云南省梁河县215 17 广州圣心大教堂1888年广东省广州市216 18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1889-1890年江苏省镇江市217 19 向警予故居1895年湖南省溆浦县218 20 硇州灯塔1899年广东省湛江市219 21 庐山会议旧址及庐山1902-1937年江西省九江市别墅建筑群220 22 上海外滩建筑群1906-1937年上海市黄浦区、虹口区221 23 张学良旧居1914年辽宁省沈阳市222 24 蒋氏故居民国浙江省奉化市223 25 李宗仁故居(包括李1921、194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宗仁官邸)县、桂林市224 26 李济深故居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225 27 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19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式建筑226 28 上海邮政总局1924年上海市虹口区227 29 圣索菲亚教堂1923-193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28 30 哈尔滨文庙1926-192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29 31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1926-1927年湖北省武汉市230 32 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1928年湖南省宜章县旧址231 33 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192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址县232 34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民国广东省广州市233 35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1931年江苏省南京市址234 36 湘赣省委机关旧址1931-1934年江西省永新县235 37 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1932-1934年江西省横峰县236 38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1934年河南省罗山县地237 39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1936年甘肃省会宁县238 40 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1938-1948年河北省阜平县区司令部旧址239 41 南岳忠烈祠1938-1942年湖南省衡阳市240 42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193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址市241 43 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1939年山西省兴县司令部旧址242 44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1940年河北省涉县部旧址243 45 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1941-1943年山西省左权县244 46 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1941-1945年山东省莒南县部旧址245 47 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1942-1945年湖北省大悟县址246 48 国殇墓园1945年云南省腾冲县247 49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1946-1947年江苏省南京市事处旧址(梅园新村)248 50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1949年安徽省肥东县(六)其他(共2处)分编号类名称时代地址号249 1沪州大曲老窖池明四川省泸州市250 2延一井旧址清陕西省延长县以下12处归入到已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1、镇朔楼明河北省张家口市归入清远楼2、沉香阁清上海市南市区归入豫园3、梁南康简王肖绩墓石刻南朝江苏省句容市归入丹阳南朝陵墓石刻4、戚继光牌坊明山东省蓬莱市归入蓬莱水城及蓬莱阁5、辟雍碑西晋河南省偃师市归入汉魏洛阳故城6、繁塔宋河南省开封市归入宋东京城遗址7、延庆观元河南省开封市归入宋东京城遗址8、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及多宝塔宋四川省大足县归入北山摩崖造像9、石门山摩崖造像宋四川省大足县归入宝顶山摩崖造像10、岭山寺塔宋陕西省延安市归入延安革命遗址11、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旧址1938年陕西省延安市归入延安革命遗址12、东千佛洞石窟北魏-西夏甘肃省安西县归入榆林窟——结束——。

汉代园林的成就

汉代园林的成就

建章宫
• 宫区以北即为苑区,中凿大池周回10 万平方米以象北海,因其极广故称太液, 池中起派洲、蓬莱、方丈三神山,并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成 帝时常于秋日与赵飞燕在池中游乐。用沙棠木建造游船,以云母饰鹤首,称 作云舟。池西利用挖池土方建凉风台,台上置观。池侧亦有台观等建筑,如 避风台等。至晋人写《 西京杂记》 时,池周已长满了雕胡、紫萍、绿节之 类的水生植物,其间生活着众多的彪鸽、雁子、紫龟、绿鳌,池边滩地上也 能见到成群的科鹏、鹤鸽、鹤鹊、鸿貌等飞禽。然而池中仍有鸣鹤舟、容与 舟、清旷舟、采菱舟、越女舟等供人游赏。太液池南还有唐中池,池西还有 孤树池。由此可以‘想象,苑区在其全盛期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了。 • 建章宫太液池的兴建原是受了当时方士神仙思想的影响。原来的柏梁台 就是一处祭神的建筑,因而建章宫的设置也被建成一处求仙祭神的场所。太 液池的一池三岛布置主要依据了秦汉方士所描述的东海之中的仙域;庞大的 宫殿建筑组群象征着仙界的琼楼玉宇。宫中神明台财是武帝迎候神仙的地方。 高耸的台室内外雕镂绘制着云气,珍禽异兽以及仙灵的图像,陈列着祭器祭 物。台室周围环列十二尊巨大的金铜仙人,舒掌托奉铜盘玉杯。据方士们说, 用以承接云表甘露,取之和玉屑而服就能成仙飞升。然而武帝终未如愿,在 300 年之后连承露仙人亦未幸免遭拆除徙往它处的命运,令其“空将汉月出 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 尽管求神问仙的希望总不能成真,但建章宫太液池的前宫后苑布置以及 一池三山的园林格局一直被延用二千余年,甚至影响到日本。这一作用武帝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景区,昆明池、如祀池、郎池、东陂 池、池镐池、蒯池等池沼水景,在建章宫有太液池等。据《三辅故事》 记载:“昆明池盖三百二十顷,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鱼,刻石为鲸鱼, 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 女泛舟池中,张风盖,建华旗,作棹歌,杂以鼓吹,帝御豫章观临观 焉”。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昆明池也用以载欲载舞,皇亲贵族乘舟 听萧妓,真可以说是游乐临观,其乐无穷了。 • 上林苑中的植物配置也相当丰富,特别是远近群臣各献奇树异果, 单是朝臣所献就有二千多种。建军官是上林苑中最重要的宫城,而建 章宫北太液池是组景很好的园林景区,池中有蓬莱、瀛洲、方丈,像 海中神山。《两京杂记》中还记载:“太液池西有一池名孤树池,池 中有洲,洲上杉树一株,六十余围,望之重重如彩盖,故取为名”。 又有彩蛾池“武帝凿池以玩月,其旁起望鹊台以眺月,影入池中,使 宫人乘舟弄月影,名影娥池,亦曰眺蟾台”。这都说明太液池水景区 的水面划分与空间处理,以及水面的意境都是很有奇趣的。

西安周秦汉唐四大古都遗址(图)

西安周秦汉唐四大古都遗址(图)

西安周秦汉唐四大古都遗址(图)2007-11-23 13:33:5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世世代代先民留下的建筑,饱含着逝去的岁月传来的信息,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活的见证。

沧海桑田,荣辱兴衰,承载着多少光荣与梦想……华夏文明之绵长,长安古都之辉煌,古迹遗址之珍贵,保护遗址之迫切,一字一句无以表达,留住我们的根与来时的路……西安周秦汉唐四大遗址方位图古都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国都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13个皇朝先后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历经朝代最多的城市。

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博导孙福喜长安区文物局局长田小玲西安周秦汉唐四大古都遗址,总面积108平方千米,包括西周都城丰京、镐京遗址,秦代阿房宫遗址和早期秦都城栎阳遗址,汉代长安城遗址,唐长安城遗址和大明宫遗址。

这四大遗址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西周都城丰镐遗址—西安最早的都城位于西安户县的周文王之父周王季陵位于咸阳周陵乡的周文王、周武王陵(考古未确定)西周终结者——位于临潼区的周幽王陵丰镐是西周的都城,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南25公里的长安区沣河两岸,总面积约15平方千米。

丰在西岸,镐在东岸,之间桥舟相通,实际上是一个都城的两个分区。

丰镐的建立,揭开了我国许多王朝在西安建都的历史。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作丰邑,周武王作镐京,至公元前770年东周平王东迁洛邑止,近300年间,丰、镐两京一直是西周王朝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西周烽火台遗址二、秦阿房宫遗址—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宫殿遗址阿房宫是秦朝皇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创建于惠文王,扩建于秦始皇,遗址位于西安市三桥镇南。

大殿遗址现有夯土台基长1300米,宽500米,高20米,高出地面部分达10余米,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

当年的阿房宫规模宏大,大殿东西500步,南北50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阁道相连,南达终南山,宫前立12个铜人。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1996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1996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tabid/96/InfoID/22/frtid/96/Default.aspx国家文物局网站(国发〔1996〕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文化部提出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50处),现予公布。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物。

保护和利用好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望各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认真做好本地区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使之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250处)(一)古遗址(共56处)编号分类号名称时代地址1 1 龙骨坡遗址更新世四川省巫山县2 2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旧石器时代山西省阳高县、河北省阳原县3 3 鸡公山遗址旧石器时代湖北省荆州市4 4 大洞遗址旧石器时代贵州省盘县特区5 5 西阴村遗址新石器时代山西省夏县6 6 兴隆洼遗址新石器时代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7 7 查海遗址新石器时代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8 8 良渚遗址新石器时代浙江省余杭市、德清县9 9 薛家岗遗址新石器时代安徽省潜山县10 10 北庄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长岛县11 11 丹土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五莲县12 12 西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河南省郑州市13 13 王城岗及阳城遗址新石器时代-东周河南省登封市14 14 莠里城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河南省汤阴县15 15 石家河遗址新石器时代湖北省天门市16 16 雕龙碑遗址新石器时代湖北省枣阳市17 17 城头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湖南省澧县18 18 石佛洞遗址新石器时代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9 19 卡若遗址新石器时代西藏自治区昌都县20 20 姜寨遗址新石器时代陕西省临潼县21 21 齐家坪遗址新石器时代甘肃省广河县22 22 大甸子遗址青铜时代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23 23 白金宝遗址青铜时代黑龙江省肇源县24 24 旌介遗址商山西省灵石县25 25 吴城遗址商江西省樟树市26 26 曲村-天马遗址周山西省曲沃县、翼城县27 27 大工山-凤凰山铜矿西周-宋安徽省南陵县、铜陵市遗址28 28 蔡国故城西周、春秋河南省上蔡县29 29 酒店冶铁遗址战国、汉河南省西平县30 30 戚城遗址春秋河南省濮阳市31 31 郑国渠首遗址战国陕西省泾阳县32 32 魏长城遗址战国陕西省华阴市、大荔县、韩城市33 33 北戴河秦行宫遗址秦河北省秦皇岛市34 34 固阳秦长城遗址秦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35 35 秦代造船遗址、南越秦、西汉广东省广州市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王墓36 36 五女山山城高句丽(公元前37-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668年)37 37 凤凰山山城高句丽(公元前37- 辽宁省凤城市668年)38 38 城村汉城遗址汉福建省武夷山市39 39 甘泉宫遗址汉陕西省淳化县40 40 骆驼城遗址汉-唐甘肃省高台县41 41 尼雅遗址西汉-西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42 42 洪州窑遗址东晋-唐江西省丰城市43 43 统万城遗址十六国陕西省靖边县44 44 磁州窑遗址北齐、隋、宋、元河北省邯郸市、磁县45 45 苏巴什佛寺遗址南北朝-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46 46 邢窑遗址隋-五代河北省内丘县、临城县47 47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陕西省西安市(包括青龙寺遗址)48 48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隋、唐陕西省麟游县49 49 灞桥遗址隋-元陕西省西安市50 50 锁阳城遗址隋、唐甘肃省安西县51 51 渤海中京城遗址渤海(公元698-926 吉林省和龙市年)52 52 扬州城遗址隋-宋江苏省扬州市53 53 华清宫遗址唐陕西省临潼县54 54 缸瓦窑遗址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55 55 钓鱼城遗址宋、元四川省合川市56 56 敖伦苏木城遗址元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二)古墓葬(共22处)编号分类号名称时代地址57 1 大伊山石棺墓新石器时代江苏省灌云县58 2 石棚山石棚青铜时代辽宁省盖州市59 3 虢国墓地周河南省三门峡市60 4 纪山楚墓群东周湖北省荆门市61 5 献县汉墓群汉河北省献县62 6 帽儿山墓地汉吉林省吉林市63 7 汉楚王墓群汉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64 8 汉梁王墓群西汉河南省永城市65 9 合浦汉墓群汉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66 10 妻江崖墓群汉四川省三台县67 11 曹植墓三国山东省东阿县68 12 武侯墓三国陕西省勉县69 13 泰陵隋陕西省咸阳市70 14 永陵西魏陕西省富平县71 15 热水墓群唐青海省都兰县72 16 下八里墓群辽河北省张家口市73 17 明祖陵明江苏省盱眙县74 18 潞简王墓明河南省新乡市75 19 海瑞墓明海南省海口市76 20 明蜀王陵明四川省成都市77 21 大禹陵清浙江省绍兴市78 22 炎帝陵清湖南省炎陵县(三)古建筑(共110处)编号分类号名称时代地址79 1 龙脑桥明四川省泸县80 2 仙游寺法王塔隋陕西省周至县81 3 治平寺石塔唐河北省赞皇县82 4 开福寺舍利塔北宋河北省景县83 5 兴圣教寺塔北宋上海市松江县84 6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北宋江苏省苏州市址85 7 怀圣寺光塔唐广东省广州市86 8 美榔双塔元海南省澄迈县87 9 妙湛寺金刚塔明云南省昆明市88 10 娲皇宫及石刻北齐、明、清河北省涉县89 11 初祖庵及少林寺塔林唐-清河南省登封市90 12 桑耶寺 789-799年西藏自治区扎囊县91 13 正定文庙大成殿五代河北省正定县92 14 龙门寺五代-清山西省平顺县93 15 府州城五代-清陕西省府谷县94 16 戒台寺辽-清北京市门头沟区95 17 阁院寺辽河北省涞源县96 18 开善寺辽河北省高碑店市97 19 晋城二仙庙宋山西省晋城市98 20 崇庆寺宋山西省长子县99 21 关王庙宋山西省阳泉市100 22 则天庙金山西省文水县101 23 南、北吉祥寺宋-清山西省陵川县102 24 孔氏南宗家庙南宋-清浙江省衢州市103 25 元妙观三清殿宋福建省莆田市104 26 青、白礁慈济宫宋-清福建省厦门市、龙海市105 27 赣州城墙宋、明江西省赣州市106 28 广饶关帝庙大殿南宋山东省广饶县107 29 济渎庙宋-清河南省济源市108 30 龙兴寺宋-清湖南省沅陵县109 31 梅庵北宋广东省肇庆市110 32 托林寺宋西藏自治区扎达县111 33 扎塘寺 1081-1093年西藏自治区扎囊县112 34 张掖大佛寺西夏、清甘肃省张掖市113 35 北京东岳庙元-清北京市朝阳区114 36 慈云阁元河北省定兴县115 37 姬氏居民元山西省高平市116 38 牛王庙戏台元山西省临汾市117 39 绛州大堂元山西省新绛县118 40 榆次城隍庙元-清山西省榆次市119 41 霍州州署大堂元山西省霍州市120 42 真如寺大殿元上海市普陀区121 43 延福寺元浙江省武义县122 44 南阳武侯祠元-清河南省南阳市123 45 南岩宫元、明湖北省丹江口市124 46 德庆学宫元广东省德庆县125 47 七曲山大庙元-清四川省梓潼县126 48 韩城大禹庙元陕西省韩城市127 49 兴国寺元甘肃省秦安县128 50 大高玄殿明北京市西城区129 51 历代帝王庙明、清北京市西城区130 52 北京鼓楼、钟楼明、清北京市东城区131 53 蔚州玉皇阁明河北省蔚县132 54 万里长城-紫荆关明河北省易县133 55 毗卢寺明河北省石家庄市134 56 千佛庵明山西省隰县135 57 美岱召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136 58 万里长城-九门口明辽宁省绥中县、河北省抚宁县137 59 彩衣堂明江苏省常熟市138 60 诸葛、长乐村民居明、清浙江省兰溪市139 61 蒲壮所城明浙江省苍南县140 62 镇海口海防遗址明-近代浙江省宁波市141 63 棠樾石牌坊群明、清安徽省歙县142 64 老屋阁及绿绕亭明安徽省黄山市143 65 罗东舒祠明安徽省黄山市144 66 东山关帝庙明、清福建省东山县145 67 漳州石牌坊明、清福建省漳州市146 68 归德府城墙明河南省商丘县147 69 太昊陵庙明、清河南省淮阳县148 70 比干庙明、清河南省卫辉市149 71 襄阳“古隆中”明、清湖北省襄樊市150 72 荆州城墙明、清湖北省荆州市151 73 许附马府明广东省潮州市152 74 佛山祖庙明、清广东省佛山市153 75 莫土司衙署明、清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154 76 靖江王府及王陵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155 77 丘浚故居及墓明海南省琼山市、海口市156 78 平武报恩寺明四川省平武县157 79 真武山古建筑群明、清四川省宜宾市158 80 张桓侯祠明、清四川省阆中市159 81 大宝积宫与琉璃殿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160 82 白居寺明西藏自治区江孜县161 83 西安钟楼、鼓楼明陕西省西安市162 84 水陆庵明陕西省蓝田县163 85 武威文庙明甘肃省武威市164 86 鲁土司衙门旧址明、清甘肃省永登县165 87 南堂清北京市西城区166 88 觉生寺清北京市海淀区167 89 万荣后土庙清山西省万荣县168 90 袄神楼清山西省介休市169 91 五当召清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170 92 盂城驿清江苏省高邮市171 93 玉海楼清浙江省瑞安市172 94 二宜楼清福建省华安县173 95 魏氏庄园清山东省惠民县174 96 丁氏故宅清山东省龙口市175 97 开封城墙清河南省开封市176 98 周口关帝庙清河南省周口市177 99 内乡县衙清河南省内乡县178 100 马田鼓楼清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179 101 宁远文庙清湖南省宁远县180 102 满堂围清广东省始兴县181 103 雷祖祠明、清广东省雷州市182 104 东坡书院明、清海南省儋州市183 105 德格印经院清四川省德格县184 106 夕佳山民居明、清四川省江安县185 107 杨升庵祠及桂湖清四川省新都县186 108 中心镇公堂清云南省中甸县187 109 隆务寺明、清青海省同仁县188 110 伊犁将军府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四)石窟寺及石刻(共10处)编号分类号名称时代地址189 1 森木塞姆千佛洞晋-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190 2 马蹄寺石窟群十六国-清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91 3 灵泉寺石窟东魏-宋河南省安阳县192 4 龙山石窟元山西省太原市193 5 贺兰山岩画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194 6 龙兴观道德经幢唐河北省易县195 7 天护陀罗尼经幢唐河北省石家庄市196 8 瑞岩弥勒造像元福建省福清市197 9 千唐志斋石刻西晋-民国河南省新安县198 10 草庵石刻元福建省晋江市(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50处)编号分类号外称时代地址199 1 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清-民国天津市和平区200 2 南开学校旧址清-民国天津市南开区201 3 大连俄国建筑清辽宁省大连市202 4 瞿秋白故居清江苏省常州市203 5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清福建省福州市墓及昭忠祠204 6 胡里山炮台清福建省厦门市205 7 烟台福建会馆清山东省烟台市206 8 青岛德国建筑清山东省青岛市207 9 谭嗣同故居清湖南省浏阳市208 10 魏源故居清湖南省隆回县209 11 广州沙面建筑群清广东省广州市210 12 康有为故居清广东省南海市211 13 梁启超故居清广东省新会市212 14 大邑刘氏庄园清、民国四川省大邑县213 15 纳楼长官司署清云南省建水县214 16 南甸宣抚司署清、民国云南省梁河县215 17 广州圣心大教堂 1888年广东省广州市216 18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 1889-1890年江苏省镇江市217 19 向警予故居 1895年湖南省溆浦县218 20 硇州灯塔 1899年广东省湛江市219 21 庐山会议旧址及庐山 1902-1937年江西省九江市别墅建筑群220 22 上海外滩建筑群 1906-1937年上海市黄浦区、虹口区221 23 张学良旧居 1914年辽宁省沈阳市222 24 蒋氏故居民国浙江省奉化市223 25 李宗仁故居(包括李 1921、194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宗仁官邸)县、桂林市224 26 李济深故居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225 27 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 19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式建筑226 28 上海邮政总局 1924年上海市虹口区227 29 圣索菲亚教堂 1923-193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28 30 哈尔滨文庙 1926-192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29 31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1926-1927年湖北省武汉市230 32 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 1928年湖南省宜章县旧址231 33 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 192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址县232 34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民国广东省广州市233 35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 1931年江苏省南京市址234 36 湘赣省委机关旧址 1931-1934年江西省永新县235 37 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 1932-1934年江西省横峰县236 38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 1934年河南省罗山县地237 39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 1936年甘肃省会宁县238 40 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 1938-1948年河北省阜平县区司令部旧址239 41 南岳忠烈祠 1938-1942年湖南省衡阳市240 42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 193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址市241 43 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 1939年山西省兴县司令部旧址242 44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 1940年河北省涉县部旧址243 45 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 1941-1943年山西省左权县244 46 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 1941-1945年山东省莒南县部旧址245 47 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 1942-1945年湖北省大悟县址246 48 国殇墓园 1945年云南省腾冲县247 49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 1946-1947年江苏省南京市事处旧址(梅园新村)248 50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1949年安徽省肥东县(六)其他(共2处)编号分类号名称时代地址249 1 沪州大曲老窖池明四川省泸州市250 2 延一井旧址清陕西省延长县以下12处归入到已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1、镇朔楼明河北省张家口市归入清远楼2、沉香阁清上海市南市区归入豫园3、梁南康简王肖绩墓石刻南朝江苏省句容市归入丹阳南朝陵墓石刻4、戚继光牌坊明山东省蓬莱市归入蓬莱水城及蓬莱阁5、辟雍碑西晋河南省偃师市归入汉魏洛阳故城6、繁塔宋河南省开封市归入宋东京城遗址7、延庆观元河南省开封市归入宋东京城遗址8、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宋四川省大足县归入北山摩崖造像及多宝塔9、石门山摩崖造像宋四川省大足县归入宝顶山摩崖造像10、岭山寺塔宋陕西省延安市归入延安革命遗址11、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旧址1938年陕西省延安市归入延安革命遗址12、东千佛洞石窟北魏-西夏甘肃省安西县归入榆林窟。

淳化甘泉宫游记散文

淳化甘泉宫游记散文

淳化甘泉宫游记散文淳化甘泉宫游记散文“大秦直道的起点,黄土高原的绿色明珠,悬挂空中的花篮······”电视上家乡的宣传片正在播出,优美的解说词,壮美的黄土风貌,我心醉神迷地盯着电视,心中充满了无比自豪。

作为土生土长的淳化人,自己却始终未能亲眼一睹甘泉宫遗址的风采,几丝遗憾从心底幽幽升起。

然而去过的人照着我直泼冷水:“莫意思啊,甭去了。

不就是两个大土堆嘛,没啥可看的。

”不,我一定要去看看,甘泉宫即使是逝去的美人,今天也一定依稀可见其当年的风采。

初夏时节,我们一行四人乘车从县城出发,车子向北沿着淳铁公路行驶,翻过平缓的屯庄沟,刚一上塬,就看见一巨大倒置斗型的土冢矗立前方,那就是云陵——汉武帝钩弋夫人墓,淳化人称其为“大疙瘩”。

乡谚云:“淳化有个大疙瘩,离天只有丈七八。

”车子疾驰而过,瞥见疙瘩上那几棵洋槐树,如孱弱老汉的胡子,长了几十年了还是那么纤细。

不一会我们就到了铁王镇,镇上新建的房屋全是仿秦汉风格,布局合理,可惜和大多数小城镇一样,人口寥寥,生意冷清。

出了铁王镇,朝北顺着水泥路前行,是规模宏大的新建苹果基地,果树叶子墨绿,树形为合理的纺锤型。

果园实行无公害管理,新架设的太阳能杀虫灯成为果园的新保镖。

家乡的地形,是典型的渭北旱原,沟壑纵横,我们地理老师精辟地总结为:“远看是平川,几步到沟边。

隔沟能说话,相逢得半天。

”说话时就开始翻越核桃沟,山路十八弯,水泥路大肠般盘绕在无边的绿色里,沟中寂静,路畔不时有被惊动野鸡扑棱棱飞起。

司机不断鸣号缓缓前行,上坡后看见一个破落村子,走了五六里,就到达了梁武帝村(又名凉武帝村)了,村名就是武帝乘凉之意。

这里就是汉代京都咸阳的军事要地——云阳的林光宫,也是秦直道的起点。

如今村子新房矗立,昔日秦砖汉瓦的甘泉宫早已不见踪影,散落在田间地头精美的瓦当也不知去向,只有许多人家门前堆放着的石头磨盘和碌碡,提醒来访者这里曾经遍地是文物。

盐城市甘泉宫的宗教之旅

盐城市甘泉宫的宗教之旅

盐城市甘泉宫的宗教之旅盐城市甘泉宫是一座位于中国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的著名宫庙,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道教协会会员单位,也是江苏道教“江苏道教历史文化名宫”之一。

盐城市甘泉宫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宫庙,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甘泉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是由秦始皇命令修建的宫庙。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为了祭祀自己的祖先和天地,亲自主持修建了甘泉宫。

甘泉宫的规模宏大,宫庙内有殿宇、祭坛、后花园等建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乾阳殿和显精祠。

乾阳殿是甘泉宫的主殿,供奉着秦始皇的塑像和神位,是甘泉宫最为庄严神圣的地方。

甘泉宫作为一座道教宫庙,也是江苏省重要的道教圣地之一。

在甘泉宫的显精祠内供奉着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塑像和经书。

甘泉宫自秦汉以来,一直担当着道教教育和普及的重要角色,宫内有住持和道士们专门负责传承和普及道教文化。

每年的道教节日和重要的宗教仪式,都会在甘泉宫举行,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与和观看。

除了宗教活动,甘泉宫还是一座充满艺术和文化氛围的宫庙。

宫庙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道教、佛教和儒家的元素,展示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独特魅力。

乾阳殿的屋顶上雕刻着精美的泥塑,绘制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历史事件的场景,栩栩如生的造型和精细的雕刻技艺令人赞叹不已。

甘泉宫的后花园则种满了各种花卉和树木,是游客们休憩和欣赏风景的好地方。

除了宫庙内的景观,盐城市甘泉宫所在的亭湖区也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魅力的地方。

亭湖区是盐城市的市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

游客可以在亭湖区游览古建筑群、博物馆和名胜古迹,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盐城市甘泉宫的宗教之旅,不仅可以让人领略到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魅力,还能够感受到盐城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这个宫庙内,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温馨和宁静的氛围,远离喧嚣和尘世的纷扰。

透过参观和朝拜,人们可以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反思和寻求,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归宿。

汉甘泉昆明池遗址考

汉甘泉昆明池遗址考

夹 .米 底 3 村 ,北 l 里有 崖 窑里 村 。这 一 带地 表 由北 向南倾 色土 , 残瓦 和砖块 。高 41 , 围 1 5米 。 公
斜, 崖窑 里 以北 在 海拔 l2 0米 以上 , 原 村 以南 低 0 南 6号 : 5号 西 10米 , 在 0 西距 小 池 沟 东 畔 5 O米 。
.米 底 7米 。 泉 的昆 明池 , 三辅故 事》 《 《 、三辅 黄图》 《 异记 》 《 、述 、洞 31 , 围 2
冥记》 及雍正 《 西通志》 洪亮吉 《 陕 、 淳化县志 》 等书虽有
著录 , 均只寥寥数语 。甘泉昆 明池究竟 如何? 它在哪里? 查, 现将 调查 收获简述 如下 :
砂 石 。高 67米 , 围 15米 。 . 底 8
甘 泉 昆 明 池 的 遗 迹 和 遗 物
4号 : 3号南 10米 , 临 东西走 向道路 。西 、 在 0 北
中部 夹有 夯 土两 三层 , 合 土 内有 混 小 池村 位 于 淳化 县城 北 l 4公里 . 淳 化 县铁 王 南 两方 削取 较 多 , 在 . 底 5米 。 乡 政府 所在 的铁 王 街 西北 2公 里 .其地 北距 汉 甘泉 残 瓦 。高 28米 , 围 3
高西低 , 布汉代 瓦 片 。高 41 , 围 2 .米 底 4米 。
9号 : 8号 东 8 在 9米 , 居路 东 , 8号东西 对峙 , 与
中部夹有 夯土 、 卵石 、 铺 池 与 堤一 带 , 有汉 代 建筑 遗 迹 9座 , 部 高于 外 似 为左右 阙。呈南北 向条 形 , 基 地砖 和云纹 瓦 当。 部东 高西低 , 积大量 残瓦 、 石 基 堆 卵 延地 表 , 号分述 于下( 编 间距 为 约数 ) :

陕西淳化甘泉宫遗址(汉.国保)

陕西淳化甘泉宫遗址(汉.国保)

陕西淳化甘泉宫遗址(汉.国保)甘泉宫遗址位于陕西省淳化县铁王乡梁武帝村、董家村和卜家乡城前头村一带。

原为秦二世时所建林光宫,汉武帝时改建为甘泉宫,当年周围45公里地区还有高光、长定等宫、馆多处,为西汉皇室避暑胜地。

现保存大型夯土宫殿台基八处以及部分夯筑宫墙、宫室基址和水道遗迹。

遗址内出土大批汉代文物,瓦当上有“氏乐未央”等文字及花纹图案。

甘泉宫兴废年代待考。

现存遗迹有城墙、大型建筑夯土台基、陶窑等。

南城墙长1948米,西城墙长890米,北城墙长1950米,东城墙长880米。

城墙残高不等,周长约为5668米,夯土筑成。

在遗址中心区现存有西汉的石熊、宋代的石鼓各1件。

附近发现有五角形陶水管道、各种陶质建筑材料及生活用具等。

史书记载甘泉宫在汉武帝建元中增广后,“周回十九里一百二十步,有宫十二台十一”(关中记)。

另有记载说甘泉宫遗址“宫殿楼观略与建章相比,百官皆有邸舍”(括地志)。

宫的宏伟壮观由此可见了。

据史书记载,甘泉宫所在地是“黄帝以来祭天圜邱之处”,是黄帝升仙的地方。

又记“匈奴祭天处,本云阳甘泉山下,秦夺其地”。

黄帝祭祀神灵,朝诸侯的万灵明庭就在甘泉。

秦代在此造林光宫,汉代于其旁起甘泉宫。

《汉书·郊祀志》记载,武帝因齐人李少翁言,“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鬼神,而置祭具以祭天神。

”这些记述表明古代祭天神非常隆重,他是传说黄帝,秦、汉帝王在甘泉宫的重要活动之一。

黄帝祭祀神灵,朝诸侯的万灵明庭就在甘泉。

秦代在此造林光宫,汉代于其旁起甘泉宫。

《汉书·郊祀志》记载,武帝因齐人李少翁言,“作甘泉宫遗址,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鬼神,而置祭具以祭天神。

”这些记述表明古代祭天神非常隆重,他是传说黄帝,秦、汉帝王在甘泉宫的重要活动之一。

古代重视甘泉宫遗址,秦、汉两朝在此营建宫室,是因为甘泉一带在古代以地势险要闻名。

范睢《战国策》中记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

”甘泉山是屏障咸阳的前哨。

秦始皇为了防御侮,在甘泉宫遗址筑林光宫,又从甘泉至内蒙九原修直道,以利军备。

淳化梁武帝村甘泉宫

淳化梁武帝村甘泉宫

淳化梁武帝村甘泉宫离宫特观,接比相连。

云起波骇,星布弥山。

——(汉)刘歆《甘泉宫赋》淳化,梁武帝村,位于陕西省淳化县铁王镇。

'凉武帝'村名由来是取'武帝纳凉之地'也。

甘泉宫,一个令人神往之地,王昭君从这里出塞,秦直道从这里作为起点直达匈奴腹地,遥想当年,汉武帝在这里发号施令,卫青、霍去病自这里带领百万兵甲沿直道直上,将匈奴驱于阴山之北,终不敢南犯。

这就是甘泉山下的甘泉宫,中国秦汉史上闪亮的一页。

远在战国时期,就建起了云阳宫,秦代又建林光宫,西汉初期扩建众多宫观,名日甘泉宫,山因水得名,宫因山得名,当时占地约173.5万平方米,有宫观百余所,是当时除长安城未央宫之外的第二大宫殿群,也是当时的陪都。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

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

自极庙道通郦山(即骊山),作甘泉前殿。

筑甬道,自咸阳属之。

是岁,赐爵一级。

治驰道。

'明《读史方舆纪要》引《括地志》云:'甘泉山有宫,秦始皇所作林光宫,周匝十余里。

汉武帝元封二年于林光宫旁更作甘泉宫。

'甘泉宫中为台室,又作画天一、地一、泰一各神。

《史记·孝武本纪》载:'乃作画云气车,及各以胜日驾车辟恶鬼。

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

'唐《括地志》描述甘泉宫道:'宫周十九里,宫殿楼观略与建章相比,百宫皆有邸舍。

'秦始皇时曾建甘泉宫前殿通于骊山,汉代更加扩建。

甘泉宫也称为云阳宫,位于淳化甘泉山,其故基原是黄帝的明庭甘泉之地。

汉武帝时扩建,周围十九里,离长安三百里,可以遥望长安城。

汉武帝常于五月开始在此避暑,八月回都。

门外有两个铜人,其南与甘泉苑相连。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这里就成了避暑行宫,每年五月,汉武帝都要带领精锐御林军和侍从浩浩荡荡一路自长安出发,来到这里避暑狩猎,读书练兵。

甘泉宫汉朝皇帝的乐园与中心

甘泉宫汉朝皇帝的乐园与中心

甘泉宫汉朝皇帝的乐园与中心甘泉宫,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是古代汉朝皇帝的乐园和政治中心。

这座宫殿曾经见证了汉朝的兴衰和辉煌,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甘泉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文帝时期,当时的剃发政策引发了一系列的民间不满,朝廷面临了民间起义的压力。

为了加强团结,西汉文帝决定修建甘泉宫作为政治中心,以展示皇权的威严和统治的稳定。

甘泉宫的设计模仿了古代传统的宫殿建筑风格,采用了典型的“方丈地”布局,中心建筑群围绕大型的中央广场而布置。

宫殿建筑以黄色为主色调,这是中国帝王的象征颜色,象征着权力和尊贵。

甘泉宫占地面积广阔,内有大量的庭院和园林,汉朝的皇帝们在这里享受乐园般的生活。

宫内修建了池塘、花园、假山等景观,湖水清澈见底,花木繁盛,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皇帝们经常在甘泉宫的园林中举行宴会和狩猎活动,享受着自然带来的乐趣。

除了作为乐园,甘泉宫还是汉朝的政治中心。

皇帝在这里接见官员、领导会议,制定政策和规划国家的发展。

甘泉宫的建筑充分展示了皇权的威严和中央集权的气势。

宏伟的殿堂和绚丽的装饰彰显了汉朝皇帝的威望和权威。

甘泉宫不仅是汉朝皇帝的居所和政治中心,还是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举行过许多盛大的宴会和演出,皇帝们赏识舞蹈、音乐和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

甘泉宫也是古代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他们在这里进行学术交流和文化创作,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甘泉宫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

随着汉朝的衰落,甘泉宫逐渐废弃。

后来的历史风云使得该地区的文化受到了破坏,甘泉宫也遭到了严重的损毁。

如今,甘泉宫作为一处历史文化遗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保护。

人们通过修复、保护和研究,努力保留和传承这一古代建筑和文化的瑰宝。

甘泉宫的重建工作正在进行中,希望将来能够重新展现汉朝的辉煌和宫廷文化的魅力。

甘泉宫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造诣,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和风云变幻。

甘泉宫名词解释

甘泉宫名词解释

甘泉宫名词解释嘿,甘泉宫这名字听起来就有点神秘呢。

它啊,在历史上可是个很有名的地方哦。

甘泉宫其实是古代的一个宫殿建筑群呢。

它位于甘泉山上,这地方在现在的陕西淳化西北。

想象一下,在那么一大片山地里,有这么一组华丽的宫殿,那气势可不小。

我有一次去那边旅游,虽然现在看到的只是一些遗址啦,但还是能感受到它当年的那种辉煌。

这甘泉宫在秦汉时期那可重要啦。

它就像是皇帝的一个超级大别墅兼办公地点呢。

你想啊,皇帝在京城待久了,也想换个环境,就跑到这甘泉宫来啦。

这里环境那叫一个好,山清水秀的,空气清新得很。

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鸟儿在里面叽叽喳喳地叫着,就像在演奏一场大自然的音乐会。

甘泉宫的建筑那也是相当讲究。

有高大的宫殿建筑,那屋顶啊,估计都是用很漂亮的瓦片盖着的,在阳光下肯定会闪闪发光。

宫殿里面的柱子说不定都是很粗很粗的那种,上面还有精美的雕刻呢。

我看到遗址上有一些残留的石头,上面有模糊的花纹,虽然看不太清楚了,但能想象得出当年这些雕刻是多么精美,就像工匠们把自己的心血都刻在这些石头上了。

而且啊,甘泉宫还有很多的功能呢。

它除了是皇帝休息的地方,还是举行一些重大仪式和祭祀活动的场所。

就像有什么重要的节日或者祭祀天地祖先的时候,这里就热闹起来啦。

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拿着各种祭祀用品,在宫殿前的广场上举行仪式,那场面肯定很壮观。

周围的老百姓说不定都会跑来看热闹呢,就像我们现在看一场盛大的表演一样。

甘泉宫在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见证了好多历史事件和皇帝的故事呢。

虽然现在它大部分都已经消失在岁月里了,但它就像一个古老的传奇,一直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让我们对古代的辉煌有了更多的想象和了解呢。

城与墙(九十九)甘泉宫遗址

城与墙(九十九)甘泉宫遗址

城与墙(九十九)甘泉宫遗址甘泉宫遗址或称汉甘泉宫,位于陕西咸阳市区以北75公里处的淳化县铁王镇梁武帝村,距咸阳市区100公里。

秦汉建筑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中国秦朝兴建的离宫之一。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扩建,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增建。

后经数次扩建,甘泉宫规模宏大壮观。

成为次于长安政治中心之外重要的避暑与理政的行宫。

汉武帝曾多次来此避暑及处理政务,汉武帝以后,汉宣帝曾六次来甘泉宫,并在此祭祀。

汉元帝即位后,也五次前往甘泉宫处政。

从汉平帝开始,由于国力转衰,皇帝往甘泉宫逐渐减少,甘泉宫逐渐湮没。

考古经过20世纪几次考察研究,甘泉宫遗址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

夯筑宫墙部分保存,最高处约5米,墙基宽约8米,城墙的西、南、北三面中部辟有城门。

城址内发现有大型夯土宫殿台基8处以及部分宫室基址、水道等遗迹。

城东北的通天台遗址内,发现有圆形夯土台基两座,高15~16米。

台基周围还有宫墙,柱洞,门枢石,陶水管道等遗迹。

遗址的西南部发现有陶窑10余座。

遗址内出土有石柱础、铺地砖、空心砖、筒瓦、板瓦、瓦当以及陶器、铜器、铁器、货币等遗物。

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汉宫殿形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勘探发现2015年,陕西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完成了甘泉宫遗址的勘探,发现围绕一号、二号墩台(通天台)分布的5处大型建筑遗址以及多处遗迹现象,包含夯土基址150处、柱础石177个、石砌基址6处、踩踏面4处、鹅卵石散水3处等。

本次考古勘探,目的是界定甘泉宫遗址的最远四至,了解外墙外遗址的分布与内涵。

通过调查确定了同时期遗迹12处,包含陶窑遗迹两处、夯土墙遗迹一处、墓葬封土或建筑台基42座。

其地表残存秦汉时期陶片较多,目前观察最早可到秦末汉初。

可喜的是外围调查中,发现10余件陶器戳印“云市”、“云亭”文字,进一步确证秦汉云阳县城位于甘泉宫遗址附近。

甘泉宫外墙外遗址的调查,不仅明确了甘泉宫遗址的最远四至、墙外遗址分布规律,证实了遗址范围超过1000万平米,也为探讨秦直道与甘泉宫遗址的关系、山前宫殿建筑的防洪设施等提供了有益线索。

甘泉宫的介绍遗址在哪里

甘泉宫的介绍遗址在哪里

甘泉宫的介绍遗址在哪里甘泉宫的介绍遗址在哪里宫名。

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

本秦林光宫(或说云阳宫),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改建为甘泉宫。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甘泉宫的介绍遗址在哪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甘泉宫的介绍地理位置汉代也有甘泉宫位于关中的北部山系中。

汉武帝经秦林光宫改建而成,林光宫秦二世造。

建筑特色甘泉宫为汉武帝仅次于长安未央宫的重要活动场所,它不只是作为统治阶级的避暑胜地,而且许多重大政治活动都安排在这里进行。

甘泉山,位于淳化县北约25公里处,出甘泉。

甘泉山南凉武帝、城前头、董家等村附近,历年来曾出土不少秦汉建筑遗物,且瓦砾遍地,秦林光宫、汉甘泉宫就在这一带。

为了进一步确定林光宫和甘泉宫的位置,我们于1978年至1979年内作了数次勘查。

甘泉宫遗址位于咸阳城北75公里处的淳化县铁王乡凉武帝村,距咸阳市100公里。

秦汉建筑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泉宫的宫墙遗迹在城前头村、凉武帝村、董家村附近,宫城城墙夯土残迹,历历在目,断续暴露在地面上,高1一5米不等。

城前头村的有的居户就筑在南墙中。

根据地面上暴露的城墙夯土残迹追踪,加之局部的钻探,大致已摸清宫城城墙的范围。

虽有小部分埋于地下的城基未能完全摸清,并不妨碍对整个宫城城墙分布的认识。

现将情况分述如下:西城墙根据调查所得,西城墙因地势关系被分为南北两段,南段西城墙,长610米。

因北受小沟所阻,折东而行,为北墙西段。

北城墙东行至城前头沟中断。

该沟宽约250米。

沟东的北城墙与沟西的北城墙并非处于一平行线上,而是向北错了280米,这段距离我们认为应当是西城墙的北段,惜己无迹可寻。

原因大约是城前头沟是后期形成的,湮灭了西城墙北段。

从而可见,西城墙的总长度应是610米+280米=890米。

西城墙为什么自西南角北行610米后便向东折行呢?而沟东的北墙与沟西的北墙又为什么北错280米呢?这要从地形上观察才能得到答案。

很明显,西墙北行610米后,即遇小沟。

瓦上春秋证秦汉——甘泉宫

瓦上春秋证秦汉——甘泉宫

瓦上春秋证秦汉——甘泉宫引言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给现代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珍,其中秦汉史在我国历史文化和考古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板块,而古代宫殿房檐上的瓦当则是秦汉史见证不可或缺的实物史证。

编者历经多次的亲身实地察堪几十个遗址,编辑整理出秦汉遗址史实事件及相关历史典故,接下来将要给读者逐个讲述秦汉遗址故事和呈献出与之相关的珍贵瓦当欣赏。

《三辅黄图》记甘泉宫“周回十九里一百二十步,有宫十二台十一”是汉代六大宫殿之一,规模仅次于长安城中的未央宫,排名第二。

甘泉宫遗址位于咸阳市淳化县铁王乡凉武帝村,面积达600万平方米。

所在的甘泉山,自战国以来就是咸阳和长安的北塞,《战国策》记有提出“远交近攻”战略的秦相范雎向秦昭王表明“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确定它为国家的军政要地。

甘泉宫通天台遗址此处乃汉武帝祭祀天地时,与上天对话的地方,非常珍贵的“天人合一”(益延寿,金乌神鸟,蟾蜍玉兔)瓦当套组就是出自于此处西侧的益延寿观。

《汉书》载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听方士公孙卿说“仙人好楼居”,于是在甘泉宫建高达三十五丈(今约75米)的一对通天台,又在通天台西建高三十丈(今约70米)的益延寿观,以期望和神明对话,祈求益寿延年、国泰民安之美好愿景。

《三辅黄图》记载“武帝时祭泰乙,上通天台,舞八岁童男女三百人,祠祀招仙人”。

甘泉宫正南闕楼遗址,只剩下两个不大的夯土台。

踱步甘泉宫遗址,随处可见残砖断瓦,那可是来自2000年前的宫室殿宇之物,一股深沉悠远的强大气场便环顾周身。

气势恢宏、宫室堂皇、苑囿连绵的甘泉宫在西汉时期是国家祭祀的中心,更像是西汉政权的陪都,汉武帝在位54年,来过甘泉宫多达75次。

建元三年汉武帝在甘泉宫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丝绸之路“凿空之旅”,又常常在此接受诸侯王朝觐,宴请外国使臣,制定用强之策“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宣帝在甘泉宫接受呼韩邪单于朝拜。

四夷尽服,汉帝国的生命气象强盛不衰。

西汉“陪都”——甘泉宫探秘

西汉“陪都”——甘泉宫探秘

西汉“陪都”——甘泉宫探秘甘泉宫后元元年(前88),汉武帝去世前一年,他让人送给霍光一幅画,画着周公背负着周成王接受大臣们朝拜的场景。

他授意霍光在自己死后,扶助自己8 岁的小儿子刘弗陵继承王位。

随后,汉武帝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治罪,关押起来。

钩弋夫人无法申辩,只能在临走时不住地回头望汉武帝,武帝对她说:“你是不能活的。

”后来就将她赐死。

过了一阵子,武帝问身边的人,宫外面的人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身边的人回答说:“大家都在议论,要立这个孩子做太子,为什么要杀掉他母亲呢?”汉武帝说:“是啊。

这不是他们这些无知的人所能理解的啊!从前国家之所以动乱,是因为皇帝年少,而他的母亲正在壮年。

皇后独居,骄横淫乱、独断专行,没有人能够禁止她,你们难道不知道吕后的所作所为吗?所以要先将她除掉。

”这件事在历史上开创了帝位传承中“子贵母死”的先例,也成为汉武帝坚忍残酷性格的典型表现。

汉武帝在处理他身后的这件大事时,没有选择在长安的皇宫,而是在位于今天淳化县的甘泉宫。

第二年正月,汉武帝在甘泉宫最后一次接受王侯大臣们的朝拜,两个月后,他便撒手人寰。

在史书的记载中,汉代的甘泉宫是可以与长安的皇宫相提并论的,汉代的许多国家重大活动都与它有关,有人甚至认为,甘泉宫是长安以外的一个“陪都”。

甘泉宫的沿革可以一直追溯到秦。

公元前272年,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在甘泉杀死了义渠王,取得了西戎的土地,设立了陇西、北地、上郡。

秦修建直道,甘泉是南边的起点。

秦二世时,在当时云阳县磨石岭上修建了林光宫,在亡秦的战乱中,因为距离咸阳较远,它没有受到严重的破坏。

元封二年(前109),在秦林光宫的近旁修建了甘泉宫。

武帝在位期间,常在一年中的五月到八月在这里避暑,许多国家大事就在这里处理。

甘泉宫规模宏大,功能完备。

据史籍记载,其周长19里220步,有宫殿13座,高台11座。

武帝喜好神仙,齐国人李少翁告诉他宫室的装饰要有神灵的图像,才能感召神灵降临。

武帝就在甘泉宫中建了一座高台,画了天地诸神的图像来祭祀,叫做通天台。

云阳宫·林光宫·甘泉宫

云阳宫·林光宫·甘泉宫

作者: 姚生民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文博
页码: 50-54页
主题词: 云阳宫 林光宫 甘泉宫 古代建筑
摘要:<三辅黄图>卷之二记云:"甘泉宫,一曰云阳宫."<关辅记>云:"林光宫,一曰甘泉宫."陈直校<三辅黄图>卷之二按引<元和郡县志>卷一云:"云阳宫,即秦之林光宫,汉之甘泉宫,在云阳县西北八十里甘泉山上."与以上相同的说法,见于<关中记>和<秦会要订补>等书.秦汉时期,在云阳县(今淳化县)甘泉山地区所建之"云阳"、"林光"、"甘泉",是各有其宫,还是三名为一宫.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以论述.。

乾县发现两处秦代大型建筑遗址

乾县发现两处秦代大型建筑遗址

出版物刊名: 文博
主题词: 建筑遗址;陶井;宫殿建筑;咸阳宫;秦梁;文物普查;乾陵;龙凤纹;秦文化;内函
摘要:<正> 前不久,咸阳市文物普查队在乾县南孔头村和乾陵西北瓦子岗分别发现了两处大型建筑遗址。

普查队初步认为此应是秦甘泉宫和梁山宫遗址。

南孔头村的遗址南部原应有相对的两组建筑,北部是一大型高台式宫殿建筑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两侧现存约9米的残土基。

遗址内发现了蛟龙纹空心砖、铺地砖、大批砖瓦残块和十多个陶井圈。

可能是秦梁山宫遗址的瓦子岗上,东有一高大夯土台基,高约5米,东西长37.4、南北宽25米,其夯土厚度和夯涡与秦咸阳宫一致。

此外,当地农民又陆续发现了直经15米的环形建筑遗址和卵石。

秦林光宫、汉甘泉宫、石门、云阳

秦林光宫、汉甘泉宫、石门、云阳

秦林光宫、汉甘泉宫、石门、云阳甘泉宫,位于淳化甘泉山,其故基原是黄帝的明庭甘泉之地。

据史书记载,甘泉宫所在地是“黄帝以来祭天圜邱之处”,是黄帝升仙的地方。

又记“匈奴祭天处,本云阳甘泉山下,秦夺其地”。

黄帝祭祀神灵,朝诸侯的万灵明庭就在甘泉。

秦代在此造林光宫,汉代于其旁起甘泉宫。

明《读史方舆纪要》引《括地志》云:“甘泉山有宫,秦始皇所作林光宫,周匝十余里。

汉武帝元封二年于林光宫旁更作甘泉宫。

”唐《括地志》描述甘泉宫道:“宫周十九里,宫殿楼观略与建章相比,百宫皆有邸舍。

”。

《雍录》云:“甘泉,古帝王之所常都”。

秦、汉两朝在此营建宫室,是因为甘泉一带在古代以地势险要闻名。

范睢《战国策》中记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

”甘泉山是屏障咸阳的前哨。

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在甘泉宫遗址筑林光宫,又从甘泉至内蒙九原修直道,以利军备。

秦始皇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

汉武帝时“烽火两通”。

武帝在这里“朝见诸侯王”,“飨外国客”。

不难看出,甘泉宫在秦汉军事、政治以及外交等方面处于重要地位。

甘泉宫是西汉的六大宫殿之一。

其他五宫,长乐、未央、建章、桂、北,全部集中在长安。

长安以外的离宫,名气最大,要数甘泉宫。

甘泉宫是因秦旧宫而建,是一个宫殿群,也是一座大型园林,当时叫“甘泉上林苑”。

当时占地约173.5万平方米,有宫观百余所,是当时除长安城未央宫之外的第二大宫殿群,也是当时的陪都。

园林是仿长安上林苑(原为秦苑),既是避暑胜地,也是校猎的围场。

苑南有大湖,和长安一样,也叫“昆明池”。

苑中宫观,是以秦林光宫和汉云阳宫为主要宫殿。

此外,还有武帝祷祠神君的寿宫和武帝用事太一的竹宫,以及诸多宫、观。

甘泉苑南,今淳化县城附近,原来还有梨园和棠梨宫。

汉武帝每年的五月到八月到此避暑、校猎,避暑期间,皇帝还在此处理政务(如受郡国上计),接受诸侯王朝觐,特别是处理藩务,宴享外国宾客,派遣使节出塞。

如张骞出使西域,就是从这里出发。

汉宣帝接受匈奴单于和蛮夷君长朝觐,也在此处。

陕西地域文化资源

陕西地域文化资源

古建筑类文化资源历史遗址文化资源文化资源空间,指城市中依法留作活动用途的、具有神圣性质的特殊场所和地段。

它不但是城市信仰活动的物质载体,也是城市格局转型的客观表达。

当代市空间,包括佛教寺庙、道教官观、基督救教堂、天主教教堂以及伊斯兰教清真寺五类。

本文讨论的空间,即当代城市围仍依法进展活动的城市空间领域。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相关信息,截止到2021年,全市信教群众36.4万余人,职业人员约500余人,活动场所386个,全国重点佛寺及道观10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本文所说的城市地区,即按第四次城市规划,以唐长安城为中心,以绕城高速为根本轮廓,东至灞河.西到绕城高速路,南至长安,:北到渭河的城市区域。

总面积计10108平方公里。

据笔者统计,截至201 1年,城分布着42处空间。

其中,佛教空间8处、道教空间3处、天主教空间6处(包括大小神哲学院)、基督教空间3处、伊斯兰救空间22处。

尽管同历史上鼎盛时期相比,当代空间在数量上已经大为减少,空间在种类、形式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特征上仍旧具有极重要的地位的以道教佛教为主,也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道教与佛教在分布最广,民间信仰也最为广泛,尤其是在南山有数不胜数的佛寺道观,几乎每个山头都有庙,地区大局部农村都有自己本村的庙,初一十五各个佛寺道观都是香火鼎盛,其中香火最盛者为东关长乐坊的万寿八仙宫,大年三十晚上到初一的人流通常有10多万人进香。

伊斯兰教主要为地区的少数民族信仰,以回族为主。

清真寺主要集中在回族的几个聚集区,主要在城的几个点。

其它地方很少见到,农村地区没有清真寺,因此民众对伊斯兰教及清真寺大多了解不多。

天主教基督教近几年有广泛的传播,但信仰不广泛,集中在特定的人群中。

地区的教堂也主要集中在城,近年来随着基督教的传播,一些农村地区也建有一些简陋的教堂,但数量较少。

总体来说分布规律是西多东少,城中轴线西侧建筑分布广且城区建筑分布在两条核心主道两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泉宫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咸阳城北75公里处淳化县铁王乡凉武帝村,距咸阳市100公里。

秦汉建筑遗址。

总面积约600万平方米。

甘泉宫兴废年代待考。

现存遗迹有城墙、大型建筑夯土台基、陶窑等。

南城墙长1948米,西城墙长890米,北城墙长1950米,东城墙长880米。

城墙残高不等,周长约为5668米,夯土筑成。

在遗址中心区现存有西汉的石熊、宋代的石鼓各1件。

附近发现有五角形陶水管道、各种陶质建筑材料及生活用具等。

史书记载甘泉宫在汉武帝建元中增广后,“周回十九里一百二十步,有宫十二台十一”(关中记)。

另有记载说甘泉宫遗址“宫殿楼观略与建章相比,百官皆有邸舍”(括地志)。

宫的宏伟壮观由此可见了。

简介
甘泉宫是富丽豪华宫殿群的总称,凉武帝村一带是甘泉宫的主体建筑所在,在此周围还有许多附属宫、观、台建筑,甘泉宫的规模仅次与长安未央宫,史书记载甘泉宫在汉武帝建元中增广后“周回十九里一百二十步,有宫十二台十一”(关中记)。

两千年前的古宫殿,沿至今天,在遗址上能见到的是零散的建筑台基和城墙残迹,见到的遗物主要是建筑材料,如铺地砖、空心砖、子母砖、板瓦和筒瓦。

石刻有汉代石熊、宋代题记石鼓。

这些文物,是研究古宫殿的珍贵实物资料。

历史记载
据史书记载,甘泉宫所在地是“黄帝以来祭天圜邱之处”,是黄帝升仙的地方。

又记“匈奴祭天处,本云阳甘泉山下,秦夺其地”。

黄帝祭祀神灵,朝诸侯的万灵明庭就在甘泉。

秦代在此造林光宫,汉代于其旁起甘泉宫。

《汉书·郊祀志》记载,武帝因齐人李少翁言,“作甘泉宫遗址,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鬼神,而置祭具以祭天神。

”这些记述表明古代祭天神非常隆重,他是传说黄帝,秦、汉帝王在甘泉宫的重要活动之一。

古代重视甘泉宫遗址,秦、汉两朝在此营建宫室,是因为甘泉一带在古代以地势险要闻名。

范睢《战国策》中记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

”甘泉山是屏障咸阳的前哨。

秦始皇为了防御侮,在甘泉宫遗址筑林光宫,又从甘泉至内蒙九原修直道,以利军备。

甘泉宫遗址山高气爽,是避暑胜地。

而秦始皇到甘泉林光宫,不仅是为了避暑,更有威慑匈奴的安边作用。

西汉时期,甘泉宫遗址的规模仅次于长安未央宫。

史书记载甘泉宫在汉武帝建元中增广后,“周回十九里一百二十步,有宫十二台十一”(关中记)。

另有记载说甘泉宫遗址“宫殿楼观略与建章相比,百官皆有邸舍”(括地志)。

宫的宏伟壮观由此可见了。

《汉书·郊祀志》记载汉代皇帝到甘泉宫:“高祖时五来,文帝二十六来,武帝二十六来,武帝七十五来,宣帝二十五来,初元元年以来亦二十来。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年(646年)曾到甘泉宫。

秦汉下降至唐,帝王们往返于甘泉宫遗址,是因为有许多重大朝政决策安排在这里进行,如朝见诸侯,宴飧外国使臣等,而防外侮,安边始终是重要活动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