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序的根源及其治理

合集下载

试说明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试说明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试说明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时出现的一种无效情况,即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公平的交易。

市场失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外部性以及公共物品等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首先,市场失灵的一个常见原因是不完全竞争。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市场参与者无法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导致市场上有限的供给和需求。

这种情况下,价格无法反映真实的供需关系,从而导致资源无法有效配置。

解决不完全竞争导致的市场失灵的办法是鼓励竞争、完善反垄断法规,并提供市场准入机制,确保市场参与者具有自由参与市场的权利。

第二个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中,买方和卖方所拥有的信息水平不一致。

这种情况下,交易双方难以做出准确的决策,从而导致市场无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的办法包括改善信息披露机制,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以及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第三个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行为对于非市场参与者产生的不利或有利的影响。

正面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行为对于非市场参与者产生的积极影响,如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负面外部性则是指市场交易行为对于非市场参与者产生的消极影响,如环境污染、噪音扰民等。

解决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的办法包括内部化外部性成本和对正面外部性进行激励,通过征税、补贴以及建立环境保护和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等措施。

最后一个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一种无法排除非付费人员使用,并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使用的物品。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质,市场往往无法提供充足的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

解决公共物品导致的市场失灵的办法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并通过政府干预和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时,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该加强监管机构,制定并执行合理的法律法规,确保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

市场失灵现象的经济学原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市场失灵现象的经济学原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市场失灵现象的经济学原因及治理措施研究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

然而,市场在实践中并非完美,时常出现市场失灵现象。

这些现象使得市场无法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给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探究市场失灵的经济学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成为经济学家们的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首先,市场失灵的经济学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市场交易双方在进行买卖时,往往信息的获取和掌握程度有所差异,导致一方在信息上占据优势。

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上,买家往往难以确切了解车辆的质量状况,而卖家则更加清楚其中问题。

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交易的不公平和资源配置的偏离最优。

对于这种情况,健康的市场需要建立起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保证交易双方能够平等获取相关信息。

其次,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二是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市场参与方的行为对无关方产生的影响。

正面的外部性如教育和创新对整个社会的积极推动,而负面的外部性如污染则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市场难以自发解决问题,需要政府及时干预。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环境法规,鼓励绿色生产和环境保护,以调整市场行为,遏制负面外部性。

此外,市场失灵的经济学原因还包括市场势力不对称和市场垄断。

市场势力不对称是指市场上存在相对强大的一方,而其他市场参与方受制于其决策和行为,导致资源配置有失公允。

市场垄断则是指市场中存在唯一或极少的供应商,市场竞争不充分。

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市场失灵,影响最优资源配置。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需要通过适当的政府管制和监管机构来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垄断,促进真正的市场竞争。

有效治理市场失灵的措施不仅包括政府的干预,还需市场参与方的积极参与和行动。

企业应该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避免带来负面外部性。

同时,消费者应该注重自身权益保护意识,善用信息途径,不仅在购买时提高警惕,也要在投诉维权时积极行动,促进市场的正常运作。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为治理市场失灵提供了新的手段。

论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0528

论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0528

论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论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市场失灵的概念:当市场价格不能真正反映商品的社会边际估价和社会边际成本时,市场机制转移资源的能力不足,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公共物品的存在以及外部经济效果三个方面。

(1)不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产生的原因:物质技术条件、人为的和法律的因素以及地理位置、稀缺资源等。

垄断造成的后果: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从而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此外,垄断还可能造成其他的社会成本。

如,完全垄断厂商缺乏降低成本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寻租行为等。

(2分,可以借助于图形进一步说明)。

(2)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产生"免费乘车者问题"。

(2分)(3)外部经济影响或外在性。

外在性是指未经交易由一方对他人强加的经济影响。

后果是使得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或者说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二者出现差异。

与社会最优相比,正的外在性导致产量生产不足;负的外在性导致产量生产过多。

(2分)除了上述三个制约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外,市场结构不合理、信息不完全等其他因素也可能引起市场失灵。

针对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采取不同的矫正措施:(1)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

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依据反垄断法来执行。

对反垄断法及其执行的进一步说明。

行业的管制主要是对那些不适合于过度竞争的垄断行业,如航空航天、供水等行业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这时,政府往往在保留垄断的条件下,对垄断行业实行价格控制或者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等管制措施。

对上述政策的进一步说明。

(2分)(2)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消除公共物品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的关键。

做到这一点,可以依靠市场和非市场的集体决策两种方式。

利用市场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的过程是通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对公共物品偏好的条件下的个体需求曲线,在既定的供给量下加总所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从而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市场失灵原因分析与解决

市场失灵原因分析与解决

市场失灵原因分析与解决市场是一个复杂而又高度敏感的系统,它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然而,市场也有时候会出现失灵的现象,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的分配。

那么,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市场失灵的现象较为常见。

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调节下,资源配置不合理、价格变动不合理或者市场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

一般来说,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外部性问题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于旁观者产生的效果。

例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都是市场外部性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市场的价格机制并不能完全考虑到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资源配置和价格都会产生扭曲。

2. 公共物品问题公共物品是指免费且共享的物品,例如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这类物品往往不能通过市场交易来获取收益,因此,缺乏足够的利益激励来保证其得到合理的供给和维护。

3. 垄断问题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卖家供应一种产品或服务。

在垄断的情况下,卖方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限制市场的竞争,导致资源配置和价格都无法有效地反应市场需求和供给关系。

4. 不完全信息问题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往往是造成资源配置偏差、市场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卖家往往知道更多的信息以及隐藏的外部成本,而买家并不清楚自己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

以上四个原因,经常导致市场失灵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二、市场失灵的解决方法1. 政府干预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诸如税收、补贴、管制等手段进行干预。

例如,针对外部性问题,政府可以征收环境税以纳入外部成本,以此调整资源配置和价格。

2. 最小化政府管制另一种解决市场失灵的方式是最小化政府干预。

政府的过度干预往往会导致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因此,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放松管制、减少税收等来减轻市场的扭曲。

3. 建立仲裁机制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建立仲裁机制可以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什么是市场失灵以及如何解决它

什么是市场失灵以及如何解决它

什么是市场失灵以及如何解决它市场失灵是指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情况。

市场失灵会导致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公平性问题以及经济波动的加剧。

本文将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市场失灵的方法。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所产生的一方经济行为给其他无关方带来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交易价值中无法体现。

正面的外部性如教育和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负面的外部性如环境污染和噪音扰民。

由于外部性无法通过市场价格体现,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即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并且无法排斥非付费者的使用。

由于公共物品无法通过市场供给,私人企业没有动力提供这种商品,导致市场失灵。

3.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主体通常并不拥有完全信息,缺乏对产品质量、市场走势以及其他交易参与者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从而使市场失灵。

4.市场力量垄断:市场力量垄断是指一个或几个企业掌握了市场的供给能力,能够操纵价格,限制市场竞争程度。

垄断企业可能利用其市场优势来获取更大利润,导致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失灵。

二、解决市场失灵的方法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需要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建立法律法规: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市场操纵、垄断和欺诈等违法行为。

通过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可以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保护消费者权益。

2.提供公共物品:政府应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市场无法有效供给的需求。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以及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提供,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

3.税收与补贴政策: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政策来纠正市场失灵。

对于外部性问题,可采取税收政策使污染者承担外部成本,或者采取补贴政策鼓励环保和创新。

税收与补贴政策能够激励市场主体行为的调整,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案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案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案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出现问题,无法实现最优结果。

虽然市场经济在信息传递、资源配置、价格形成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其也会存在各种原因导致失灵。

本文将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原因分析1.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指在市场交易中,卖方和买方之间的信息存在差异或不对等,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等导致的市场失灵。

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上,卖方了解车辆的情况,而买方往往无法完全了解车辆的真实状况,这就导致了市场价格的扭曲与失灵。

解决方案:建立信息透明度机制,通过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加强信息披露的规范,提高市场参与者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

2.外部性外部性指生产或消费活动对除直接参与者外的其他个体或社会产生的影响。

例如,污染问题常常被视为市场失灵的典型案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忽略了对环境的影响,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解决方案:通过引入环境税、排放标准和补贴等手段,对污染企业进行约束和激励,引导其减少污染排放,从而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公共产品指那些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供给的产品,如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由于这些产品的特殊性质,市场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供给,导致市场失灵。

解决方案:加强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和投资,通过政府的干预来满足公共产品的供给需求,同时提高公共产品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二、解决方案1.加强市场监管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不规范,为了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需要加强市场监管。

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2.提高信息透明度改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解决市场失灵的有效途径之一。

政府应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和规范,要求市场参与者提供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同时提供信息查询渠道和评估机构,帮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信息。

3.引入外部性考虑在市场的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中要加入外部性因素的考虑。

通过建立环境成本和社会效益的评估机制,引导企业和个人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充分考虑外部性因素,为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付出相应的代价。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案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案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案市场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呈现出的效率和适应性可以说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然而,我们也不可否认市场失灵的现象,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成本是相当高的。

市场失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表现形式,例如,贪污腐败、恐慌和崩溃、奇异现象等等。

那么,市场失灵为何会发生?我们应该去理解和寻找到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市场失灵的原因1.不充分或不可靠的信息。

市场要求完善和充分的信息,这对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缺乏充分和可靠的信息会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称,即一些市场参与者拥有更多有利信息。

市场的不对称性会使一些市场参与者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从而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

2.厂商市场力量过于强大。

过度集中力量的厂商,会通过技术壁垒、价格协议和市场份额障碍等手段,降低市场的竞争度。

当市场集中度过高,市场参与者可对消费者推高价格,这是不合理的。

市场集中度过高还有可能导致市场抑制行为,或被少数人控制。

这种情况通常会阻止竞争者进入市场,加剧市场的失灵。

3.公共问题的出现。

公共问题通常不受个别人或企业的操纵与控制,也不会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整和改变。

这种情况需要政府介入,进行政策调整和监管,保护公共利益。

例如,污染、自然资源、道德行为等等。

4.市场外部性。

市场外部性是指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又不以出售商品和服务的方式进行。

一般来说,市场对外溢问题很难进行强制规定和惩罚。

市场外部性是一个需要政府进行调节的问题,以确保经济与社会需求相符、获得最大的效益。

市场失灵的解决方案1.完善信息透明度。

完善信息透明度是解决市场失灵的第一步。

建设完善的信息平台,使消费者和市场参与者有同等的获取信息的权利。

政府应加强监管,对于虚假广告、不明确的价格和其他不透明的信息应进行打击,以维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2.促进市场竞争。

政府应具有反垄断规则,消除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不规范竞争、保护小供应商的权益。

论我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及原因与对策

论我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及原因与对策

论我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及原因与对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我国开始逐渐实现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从1992年算起,到2009年,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

在这近20年的建立过程中,中国的社会经济借助于市场这一资源调节和配置手段,加之国家有力的宏观调控,有了长足的发展。

据最新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的GDP总量在今年已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且人均GDP已达到2000美元,进入了小康社会(但当前我国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但在取得这些骄人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当前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的市场经济还是不完善的,不成熟的,存在许多问题的;而且我国当前要建立和完善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下的市场经济,它必须与中国的现实国情相结合,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有一定的差异(虽然它和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不能决定社会性质)。

就像邓小平同志所讲的一样,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摸着石头过河。

那么在建立的过程中,就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中国市场经济中主要问题如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市场经济下的三农发展问题等都制约着中国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尤为突出。

所以,笔者将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市场秩序混乱问题的原因与对策作为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浅析。

(一)市场经济秩序是指为保证社会经济系统的顺畅运行的社会共同约定。

具体说,市场秩序是对各类市场主体和客体的规范化状况,以及市场主体在经营活动中对市场经济的各种规则和公共习惯的认同、遵守状况的客观描述与反映。

解决市场失序问题的措施

解决市场失序问题的措施

解决市场失序问题的措施目前,市场失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而解决市场失序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阐述一些既能保障市场秩序,又能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并对每个提出的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加强监管力度在解决市场失序问题时,加强监管力度是首要的措施。

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政策,并加大执法力度。

同时,建立健全监管机构,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加强监管措施的执行力度。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严厉的处罚,以达到震慑效果。

二、加强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市场失序问题的一个原因是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

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市场准入应加强审查程序,要求企业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确保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质符合市场准入标准。

对于存在问题的企业,应限制其进入市场或予以淘汰。

同时,对于出现异常行为的企业,应设立严格的退出机制,及时清理无序竞争现象,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信息公开机制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

政府应加大信息公开工作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布重要的市场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

同时,企业也应主动公开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通过信息公开,可以提高市场参与者的知情能力,减少市场失序问题的发生。

四、加强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的作用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在解决市场失序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加强对这些组织的引导和监督,鼓励其制定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加强行业自律。

同时,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也可以通过组织培训、信息共享等方式,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减少市场失序问题的发生。

五、加强宏观调控市场失序问题不仅是个别企业的问题,更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问题。

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调控力度。

在经济上,要适时采取措施调整供需关系、调整价格水平,以稳定市场秩序。

在金融上,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出现。

市场失效的原因及其对策

市场失效的原因及其对策

市场失效的原因及其对策市场经济是指个体或企业在市场上通过供求双方的交易达成社会目标的协调。

这种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价格作为资源分配的信号,以自由竞争的机制推动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但在市场机制的运作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市场失效。

一、市场失效的原因及表现1、居民需求与供应不对称。

市场供应的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居民需求与实际供给之间的差距就会出现。

2、外部性造成的不利影响。

像环境问题和卫生问题这样的外部性会对市场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负面的,如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造成了环境的恶化。

3、负向筛选引起的逆向选择。

在市场经济中,卖方通常拥有更多的信息。

如果此类信息对购买者来说是关键性的,那么会导致质量差的产品或服务占据市场。

购买者可能会察觉到这样的欺诈行为,并选择不在市场上交易。

这就是负向筛选。

4、权力市场的形成和利益的不平衡。

部分市场之所以失去效率,是因为资金在生产和流通是受到有力既得利益群体的保护。

例如在电力市场中,拥有处在垄断地位的企业会通过关稳定价格和提供能源留下用户扭曲市场。

二、市场失效的对策1、政府调控。

政府可以通过价格管制、财政支持和监管规定等政策手段来干涉市场。

监管机构还可以对产品安全性进行评估,并为此授予商品合格认证。

2、设定纠正机制。

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机构可以成立独立的公众利益团体,调查市场短板和监控违规行为。

3、提高公众识别能力。

通过提供信息,各种平台建立信任机制和相似情况比较提升消费者的资质,以期更好地了解市场供应和品质保证。

三、总结市场失效是市场经济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市场失效不仅会阻碍货物和服务的交易,而且还会对消费者和经济体系造成负面影响。

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监管,并制定合适的规则和标准来规范市场经济的行为。

同时,积极引导公众了解市场,提高消费者购买能力,是重要的治理市场的首选方案。

市场失败与政策干预

市场失败与政策干预

市场失败与政策干预前言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被认为是分配资源最有效的机制之一。

然而,在现实中,市场也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和不完美,常常导致市场失败。

针对市场失灵的情况,政府往往会采取政策干预的手段,以修正市场失效,保证经济和社会的运行稳定。

本文将围绕市场失败和政策干预这两个关键概念展开讨论。

一、市场失败的原因市场失败是指在自由市场环境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原因,资源无法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买方和卖方在交易过程中拥有不同程度的信息优势或劣势,从而导致对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质量判断产生偏差。

这使得市场无法达到有效的资源配置。

2.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产生生产或消费活动所带来的效应会影响到与之无关的第三方。

正向外部性指的是产生的效应对第三方有积极影响,负向外部性则相反。

由于外部性存在,企业或个人在决策时通常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对其他人或社会整体的影响。

3.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物品或服务。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公共物品无法通过市场价格进行有效交换,原本应该由市场供给的公共物品可能无法得到充分供给。

二、政策干预的目标和手段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政府常常通过政策干预来干预市场,并引入一些调控措施来修正不完善的市场机制。

政策干预的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衡供需关系当市场出现供给过剩或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平衡供需关系。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投资等方式来刺激需求;而当通货膨胀过高时,则可以通过紧缩货币、调整税收等手段来抑制需求。

2. 纠正市场失灵政府通过出台法律法规或设立监管机构等方式来纠正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

例如,在金融领域加强监管力度以防范金融风险;对于环境保护方面存在负外部性问题的行业,可以设立排放标准并进行严格监管。

3. 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充分供给,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

市场失败与政策干预

市场失败与政策干预

市场失败与政策干预市场经济体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普遍的经济组织形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调节供求关系,实现经济的高效运行。

然而,市场经济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和不足,导致市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失败。

市场失败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保障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公平。

本文将探讨市场失败的原因、表现以及政府应对市场失败的政策干预措施。

一、市场失败的原因1. 外部性外部性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一种市场失灵情况。

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的影响超出了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直接交易,影响到第三方的利益。

正面外部性会导致市场低估产品的社会价值,负面外部性则会导致市场高估产品的社会价值。

例如,环境污染是一种负面外部性,企业为了谋取利润可能会忽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恶化,损害公众利益。

2.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一旦提供给一个人就会提供给所有人,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的供给。

私人企业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因为无法通过销售获取利润,这就导致了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

3. 不完全竞争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企业可以通过垄断、垄断定价等手段操纵市场价格,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垄断企业往往会限制生产、提高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竞争。

4.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信息的获取和掌握不对称,一方拥有更多信息而另一方信息匮乏。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交易的不公平性和低效率性,损害消费者利益,阻碍市场的正常运行。

二、市场失败的表现1. 资源配置失灵市场失败导致资源配置失灵,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优分配。

资源配置失灵会导致资源浪费、生产低效、社会福利降低,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市场垄断市场失败会导致市场垄断现象的出现,垄断企业通过控制市场价格和产量获取超额利润,损害消费者利益,阻碍市场的竞争和创新。

3. 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私人企业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导致公共物品供给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影响社会福利的提高。

论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论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论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导致市场结果与社会福利的最优化相差较大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垄断等。

首先,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正向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积极影响,如教育、技术创新等;负向外部性则相反,如环境污染、噪音扰民等。

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市场价格无法反映社会成本或效益,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为解决外部性问题,可以采取征税和补贴等财政政策手段,以内部化外部性成本或效益。

其次,公共物品的特性也导致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即一个人的使用不会排斥他人的使用,并且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福利。

这导致了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因为提供者无法从提供公共物品中获得利润。

解决公共物品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干预,以税收或政府支出来提供公共物品。

此外,信息不对称也是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等,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

买方缺乏对产品的真实信息,导致无法做出准确的购买决策。

卖方则可以通过隐藏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获得更多利润。

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加强产品质量标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信用评级机构等,以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效率。

最后,市场垄断也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垄断是指一些企业或个人占据市场上主导地位,可以通过控制市场供应来操纵价格和数量。

垄断市场存在较高的价格和较低的产量,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加强反垄断调查和监管,减少垄断行为,构建竞争性市场环境是解决市场垄断问题的关键。

总之,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垄断等。

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可以通过征税和补贴等财政政策手段、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反垄断调查和监管等方法来纠正市场失灵现象,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7090 市场失灵的原因与治理

7090 市场失灵的原因与治理

市场失灵的原因与治理引言: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虽然市场自身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但由于市场参与者的兴趣不均等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市场失灵问题依然存在。

市场失灵有哪些原因?如何治理市场失灵现象?本文从政策制定、法律监管和社会监督等方面探讨市场失灵问题。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1.不完全竞争当市场存在垄断或寡头垄断,或者缺乏竞争的市场行为时,市场的资源分配不可避免地出现失灵现象。

不完全竞争会使部分市场参与者获得高额利润,占有更多资源,而其他竞争者则难以参与市场,最终会影响市场的效率。

2.外部性当市场行为产生的效益和成本不只影响行为者本身而且会波及其他人时,发生了外部性。

例如,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污染了周围环境,牧场家庭饲养的动物影响了周围家居宅的生活等。

外部性使市场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和不公平现象,导致市场失灵的产生。

3.公共品和信息不对称当资源的供给者无法精确定义需要支付的价格且消费者无法左右商品质量,出现了公共品和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例如,租房市场上房源信息透明度不足,而需求方在租房之前难以对房源作出精确评价,从而资源分配会出现失衡。

二、市场失灵的治理1.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治理市场失灵的一种方式。

政府可以制定一些规范市场竞争、界定市场秩序、限制市场垄断和维护市场平衡的法规政策。

例如,商业法规制定并严格执法,保证市场公平竞争,遏制垄断行为。

2.法律监管法律监管能够规范市场行为,对垄断行为进行打击,惩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合法秩序。

此外,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环境,使得市场主体在行为上自觉遵守法律规章,维护市场的公正和透明。

3.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治理市场失灵的另一种方式。

对市场行为参与者的行为进行监督,透明化市场状态和资源分配情况,鼓励社会各方面人士对市场行为进行监督,维护市场的公正竞争和合法秩序。

三、自己的看法在治理市场失灵问题上,我认为需要全面从政策、法律和社会三方面入手。

政策制定主要是要建立市场规则,确定市场秩序,防止市场垄断,维护市场平衡;法律监管是从一定程度上保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使市场参与者能够合法运营;而社会监督主要是目前市场内部最主要的穷考力量,对市场行为的监督要全面、持续,同时将市场行为的监督程序公开、透明地展示,充分提高社会公众对市场失灵问题的社会意识和法律意识,才能够彻底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市场失败与政策干预

市场失败与政策干预

市场失败与政策干预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机制,能够有效地实现供需的平衡,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然而,市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市场无法有效资源配置时,就会发生市场失败。

市场失败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公平性缺失和环境问题等诸多负面影响。

因此,政府需要适时地进行政策干预,以弥补市场失败带来的问题,恢复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市场失败的原因市场失败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不完全竞争在现实情况下,市场往往存在垄断、寡头垄断等形式的不完全竞争。

垄断企业通过控制产量和售价来获取超额利润,从而偏离了效率竞争下的价格水平和产量水平,导致资源配置的失灵。

外部性外部性是市场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为会给第三方带来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受到市场价格机制的约束,从而造成资源在市场上得不到充分的反映。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配置。

私营企业不会提供这类产品或服务,从而导致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

不对称信息在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往往对交易对象的质量、成本、价格等信息掌握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损失和低效的资源配置。

政策干预的必要性面对市场失败所带来的问题,政府需要进行政策干预以纠正市场失灵。

政策干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可以依法建立健全市场秩序,明确各类主体权利和义务,维护公平竞争环境,防范垄断行为。

提供公共产品政府可以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并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提供公共产品。

实施税收政策通过税收政策引导资源向社会期望流动,在外部性问题上可以征收排污费、碳排放税等以内部化外部费用。

制定补贴政策对于一些正面偏差过大的产品或产业可以给予适当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市场退出失调。

政策干预的局限性在政府进行政策干预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治标不治本政府常常采取临时措施来解决市场问题,缺乏深层次改革。

民众抵触情绪政策干预可能触犯某些特定利益群体利益,导致民众抵触情绪,加剧社会矛盾。

政府垄断与市场失序

政府垄断与市场失序

政府垄断与市场失序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扮演着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角色。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可能导致政府垄断,反而使市场失序。

本文将探讨政府垄断与市场失序的关系,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政府垄断政府垄断指的是政府在某个领域或市场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无法被其他机构或个人所取代。

政府垄断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比如政府拥有某种资源、技术或法律法规等优势,或政府在某个领域设置过多的壁垒条款,极大地限制了其他机构或个人的参与。

在政府垄断下,政府往往不受市场供需的影响,能够单方面制定价格,限制竞争,并在不合理的情况下获得超额利润。

政府垄断的另一个不利影响是缺乏创新和进步。

由于缺乏竞争,政府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压力去创新和改进其产品或服务。

市场失序市场失序是指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出现的一种不公平和失衡状态,即市场利率高于或低于正常水平,导致商品供应或需求过剩或不足。

市场失序可能导致价格的波动和失业率的升高,并对整个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市场失序的形成原因复杂,其中包括市场信心、市场供需情况、政府调控等多个方面。

虽然政府调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市场失序,然而如果政府在调控时过度干预或不恰当干预市场,反而可能导致市场失序的加剧。

政府垄断与市场失序的关系政府垄断和市场失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政府垄断可能导致市场失序,而市场失序则会进一步加强政府垄断的程度。

例如,政府在某个领域或市场中形成了垄断,限制了其他机构或个人的参与,从而扭曲了市场供需关系。

政府可能会制定过高或过低的价格,从而导致市场失序,如过高的价格可能导致需求下降,过低的价格可能导致供应不足。

另一方面,市场失序也会进一步加强政府垄断的程度。

市场失序尤其是经济危机等重大事件,可能导致企业倒闭和失业率升高,这进一步削弱了市场竞争和创新,从而增加了政府在市场中的优势和地位。

可能的解决方案政府垄断和市场失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政府和市场长期的共同努力去缓解和解决。

市场整体趋势不稳定的原因

市场整体趋势不稳定的原因

市场整体趋势不稳定的原因
市场整体趋势不稳定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环境不稳定:全球经济的复苏速度不一,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市场预期的变化都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导致市场整体趋势不稳定。

2. 政治风险:政治动荡、战争、恐怖袭击等事件都会对市场产生不稳定的影响,打乱市场的预期和投资者信心。

3. 货币政策调整:货币政策的紧缩或放松都会对市场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市场整体趋势不稳定。

4. 金融市场波动: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较高,股市、债市、期货市场等经常出现大幅度的波动,这也会对市场整体趋势产生影响。

5.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灾、风暴等都会对市场产生不稳定的影响,打乱供应链以及企业生产和销售活动。

6. 不确定的因素增加:技术创新、新兴产业的兴起、地缘政治局势等都是市场不稳定的因素,因为它们可能导致市场格局的改变和风险的增加。

总之,市场整体趋势不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政治、金融、自然以及不
确定的因素都可能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使市场变得不稳定。

市场秩序认识及整改报告范文

市场秩序认识及整改报告范文

市场秩序认识及整改报告一、引言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公平竞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市场秩序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产品等。

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对市场秩序进行深入认识,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保障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市场秩序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市场交易的效率和公平性,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时,市场秩序也是社会公正、诚信的体现,有助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三、当前市场秩序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市场秩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产品、商业贿赂、偷税漏税等。

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损害了消费者权益,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对市场秩序的认识市场秩序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市场自身的缺陷,也与政府监管不力、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认识市场秩序的复杂性,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整改。

五、整改措施针对当前市场秩序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对违法者进行严厉惩处。

2.加强政府监管:强化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

3.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加强信用信息的公开和共享,鼓励企业守法经营。

4.加强社会监督:发挥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对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和舆论谴责。

六、结论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我们深入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监管、诚信体系建设和加强社会监督等措施,我们可以改善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市场失灵与市场监管

市场失灵与市场监管

市场失灵与市场监管市场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机制,它通过供求关系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

理论上,市场机制具有高效、公平的特点,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市场机制并非总是完美无缺,存在着市场失灵的问题。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最优化,需要市场监管来解决。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1.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给非参与者带来的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如环境改善等;也可能是负面的,如污染、拥堵等。

外部性导致市场无法准确反映社会成本和效益,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 不完全竞争在存在垄断、寡头垄断或者卡特尔等市场结构中,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市场力量不对称的情况,导致市场的竞争程度低下。

此时,市场无法实现最优价格和最优资源配置。

3. 信息不对称市场参与者在交易中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一方面,卖方可能掌握有关商品的更多信息,以追求最大利益;另一方面,买方由于信息不完全,可能无法识别商品的真实价值和质量。

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交易的非理性和不公平性。

二、市场监管的必要性市场失灵的存在意味着市场机制无法自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最优化,需要政府通过市场监管来弥补市场的不足。

1. 宏观经济稳定市场失灵可能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如金融市场的波动、物价的飞涨等。

政府通过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

2. 公共产品供给某些情况下,市场无法提供满足公共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如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通过市场监管,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需要。

3. 保护消费者权益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容易成为信息不对称的弱势群体。

政府通过市场监管,加强对商品质量、服务质量的监督,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

4. 调节市场竞争政府通过市场监管,防止垄断、寡头垄断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维护市场的竞争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三、市场监管的方式1. 宏观调控政府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对整个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以保持市场的稳定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失序的根源及其治理作者:胡凯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3期[摘要]市场失序的本质是对产权的侵害,根源是现有制度对产权保护不足,这与政府行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政府治理应内生于市场秩序的治理过程之中。

治理市场失序应以产权保护为基础加强制度建设,同时以法治约束政府,对政府干预保持审慎。

政府治理市场失序的方式包括法律和监管——法律为基础,监管为补充。

法律与监管治理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各自面临外部冲击时的可实施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必须比较不同制度安排的成本和收益。

[关键词]市场秩序;产权;政府治理;法治;监管[中图分类号]F069.9[文献标志码]A尽管中国30年来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距离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

其中,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市场秩序混乱或市场失序是制约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因素。

市场失序表现为种种机会主义行为,它侵犯产权所有人的利益、破坏市场体系的一体性、降低社会福利水平、扭曲社会福利结构。

加强对市场失序的治理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拟透过市场失序的表象,探究市场失序的制度基础和实施机制,在分析其根源和本质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一、市场失序的表象在转轨期的市场秩序建设中,一方面存在阻碍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体制性障碍,如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垄断;另一方面产权保护、合同实施等市场秩序的微观制度基础也不健全[1],各种机会主义行为层出不穷。

按照市场交易的环节,市场失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违背市场准入退出规则的市场进出(1)市场主体的无序进出。

一般来说,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市场进出规则决定了市场同质主体的多寡,而后者决定市场竞争程度和市场结构,进而决定资源配置效率。

只有对于确属自然垄断的行业或业务环节,才有必要实施进入管制。

违背市场准入规则的市场进入包括无资格的主体违规进入和有资格的主体无法进入两种情况。

前者主要表现为未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擅自进入,如无照或违规开采资源、非法集资等;后者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或主管机构实施的准入歧视政策,对非自然垄断行业限制非公资本进入,甚至仅限制民间资本进入,形成对统一市场的纵向分割。

虽然中央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电力、电信等垄断行业,但某些地方政府执行不到位,甚至人为设置障碍。

从地方市场准入来看,存在排斥外地商品和服务、对本地商品和服务予以特殊保护从而分割全国统一市场的现象。

竞争会产生优胜劣汰,从而要求有相应的市场退出规则。

违背市场退出规则的市场退出包括应该退出市场的主体不肯退出和不该退出市场的主体被强行退出两种情况。

前者如典型的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破产难、清算难问题,应该取缔的不正规的或非法经营的活动等;后者如违规剥夺他人产权、提前中止经营合同、国有公司对民营公司的强行并购等。

市场准入或市场退出规则应该以有利于培育竞争、实现有效竞争为目的,违背这一初衷的市场进出规则必然破坏竞争。

(2)市场客体的无序进出。

市场客体即交易对象。

交易对象应能自由地进出市场,但前提是必须合法。

非法的市场客体进入市场将以低价冲击合法的客体,造成市场秩序混乱,损害主体利益和国家税收利益。

这主要包括假冒伪劣商品和走私物品对市场的冲击,其中尤以危及人身安全的食品药品和侵害知识产权的盗版软件为甚。

如2008年9月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0年3月曝光的山西问题疫苗事件等。

2.无序的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强调公平。

任何对公平竞争的限制都会造成对市场秩序的损害。

市场竞争有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种手段。

(1)无序的价格竞争。

在产品同质的情况下,降价是主要竞争手段。

但竞相降价以致价格低于边际成本的恶性竞争违背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如电信市场上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早期血战到底式的竞相降价、某些企业为占领家电市场的竞相降价等,在增加消费者剩余的同时,损害了出资人的利益。

此外,价格欺诈(如无从比较的市场最低价、优惠价、先提价再折扣等市场促销手段)行为也层出不穷,在商业企业竞争中尤为突出。

(2)无序的非价格竞争。

无序的非价格竞争主要包括对商品质量或性能的虚假广告宣传(尤其是虚假药品和保健品广告铺天盖地且堂而皇之、广告代言人唯利是图而不管产品功能是否虚构),以及搭售、指定购买、串谋、价格歧视等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所限制的行为。

3.违背平等自愿精神的市场交易(1)违背平等自愿精神的契约达成。

契约是交易主体之间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经过双方讨价还价而达成的一致,同时也是基于市场结构、交易双方信息拥有量的谈判力量对比。

违背平等、自愿精神签订的契约主要表现为强买强卖、“霸王合同”。

强买强卖是暴力(非市场势力)介入市场的产物,它包括合法的暴力介入如政府对农业用地和城市用地的低价征收,以及非法的暴力介入如欺行霸市。

“霸王合同”是市场垄断(市场势力)的产物,是对交易双方权利义务的不对等规定,如垄断部门提供的利己的格式合同,买方对此没有选择余地。

市场结构、信息优势对契约的影响,主要是渗透于价格条款的规定。

在卖方垄断尤其是有行政垄断背景的所谓自然垄断行业如电信、电力、铁路、航空等部门,其提供的高价格、低质量服务为人所诟病;信息不对称使信息占优方能借此牟利,如内幕交易、关联交易等,而卖方拥有的信息优势使其可制定缺乏标准和透明度的卖方定价,如居高不下的医疗服务价格,不真实的的商品房面积等。

(2)瑕疵履约。

履约是交易的核心环节。

由于双方履行义务的时间不一致,它在机会主义驱使下成为市场秩序建设中最易受损的环节。

履约中的瑕疵履约行为随处可见,如企业拖欠供应商货款或银行贷款、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应为职工上缴的社会保障基金、延期履约等。

上述各种市场失序现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比如,如果市场主体进入受到不适当的限制,它将会制约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形成,从而影响交易过程双方讨价还价的力量对比。

因此,应该把构成市场秩序的市场进出、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纰漏都可能导致市场失序。

二、市场失序的本质和根源1.市场失序的本质从上述种种表象可以看出,市场失序要么源于市场规则缺乏,要么源于规则难以实施或实施机制无力。

而不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市场无序,都会对相关市场主体的权利造成侵害。

(1)市场进出无序。

从市场主体的进出无序来看,无资格主体的市场进入如无照经营、非法集资等更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动机,潜藏着巨大的违规风险,一旦经营失败将会使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人蒙受难以获得法律救济的损失;行政部门对具有资金和技术能力的资本进入自然垄断行业和金融业设置人为障碍,既阻碍市场化进程,又造成垄断高价且低效的资源配置格局,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

如在我国通行的、几乎是全世界仅有的银联卡跨行查询、取款收费规定;地方保护主义行径的市场进入限制,既降低当地的消费者剩余,又造成因缺乏竞争而导致的企业配置效率损失,同时也分割了资源顺畅流动的全国统一市场;濒临破产而又难以实施破产的企业将会加大债权人的损失;提前中止经营合同、强行实施产权交易的政府行为,既损害私人部门的权益,又使市场化改革进程倒退。

从市场客体的进出无序来看,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一是会损害名牌商品或同类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形象,并最终将损害其盈利能力;二是会危及人体的生命健康安全,如近年的假酒、毒奶粉、假药品事件。

而侵害知识产权的盗版产品,在产品的生产边际成本很低甚至接近于零时被盗版,将使企业难以收回技术开发成本,因而会打击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

(2)市场竞争无序。

国有企业经营者在企业权利责任关系上的“负赢不负亏”程度愈大,经营者愈有可能卷入恶性竞争。

[2]而价格欺诈、非价格竞争(包括以虚假广告宣传引诱消费者以及各种市场垄断行为),都是赤裸裸的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

(3)市场交易无序。

市场交易中以强制力签订的契约、基于行政垄断力量或信息优势签订的契约,无不对市场弱势一方权益造成损害。

债务人不按期履约、有瑕疵履约、不履约则是对债权人利益的侵害。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论何种市场失序,都会造成对财产权利的侵害、尤其是弱势一方利益的损害。

因此,市场失序的本质就是对产权的侵害。

2.市场失序的根源以制度域[3]为标准,可将破坏市场秩序的主体分为经济域(个人、企业)和政治域(政府)两个方面,二者分别对应社会经济中的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

私人部门对市场秩序的破坏很大程度上是受机会主义动机驱使,如有利可图的无证开采经营、假冒伪劣、价格欺诈、商业欺诈等。

这些行为之所以能得逞,表面上看是由于市场监管不力,但从经济人的本性来看,其造假、欺诈带来的净收益预期是产生普遍违法违规行为的主要原因,它反映出的是政府监管背后的产权制度和契约制度漏洞,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诚实信用规则等方面的缺失或不完善。

而公共部门对市场秩序的干扰,如行政垄断、地方保护主义、国有企业强行买断和并购民营企业等,则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息息相关——公共部门通过设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自由契约、公平自由竞争的障碍,以牺牲全局资源高效配置为代价来保全局部的低效利益。

从这个角度讲,它折射出政府对市场秩序制度基础的主动偏离甚至破坏。

可以看出,转型期市场秩序混乱与政府行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因此,政府治理必须内含于市场秩序的治理过程之中,对政府的治理也是市场秩序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市场失序的治理既然市场失序的根源在于产权制度的缺陷,那么对市场秩序的治理就应该以完善产权制度为基础来展开。

但是,强大到足以保护产权和实施合同的政府也强大到足以剥夺公民的财产。

市场繁荣不仅需要适当的财产法和合同法,而且还需要一种限制政府剥夺公民财富的能力的政治基础。

这就是温加斯特所称的“经济制度的基本性政治悖论”[4]。

这样,政府在市场秩序建设中的作用既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而必须具体分析。

同时,政府保护产权的基本方式有事前监管和事后法律诉讼两种。

此外,在市场竞争秩序形成过程中的声誉机制是保护产权的一种方式[5];而另一种极端的保护产权方式就是政府完全控制工业[6]。

选择何种方式则取决于其保护产权的有效性。

1.政府干预经济的三个视角在新制度经济学兴起前,经济学理论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政府守夜人角色,指出政府除保护产权、法律和秩序外应该无所作为,即“看不见的手”理论;二是公共经济学的政府公共利益理论,它视政府为仁慈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代言人,为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政策,即“扶持之手”理论。

但前一种理论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冲动过于轻视,对政府能履行其有限职能也过于自信,它无法解释现实中存在的大量政府干预事实,对政府扰乱产权、法律和秩序的行为难以做出解释,显然,它只是一种规范意义上的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