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知识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知识点

第一章社会保障理论概述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社会保障通过分散个人的风险,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内容;在中国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社会优抚制度;概念要素依法建立,立法先行突出以人为本具有经济福利性属于社会化行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功能、互助功能、其他功能社会保障的特点公平性:起点、过程、结果社会化福利性法制规范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刚性发展特征风险分散机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其他原则社会保障体系概述含义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社会保障体系有无漏洞通常是衡量社会保障制度完备与否的基本依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完整性协调性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根据业务内容: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根据是否与受保障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或收入关联根据政府介入程度及法律规范的强制性层次性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其他福利军人保障补充保障慈善事业、社区服务、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家庭保障第二章社会保障主要理论思想德国新历史学派劳资问题是一个伦理问题国家至上法律至上社会保障思想:倡导国家保险,缓和劳资矛盾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冯·施穆勒G. Schmoller主要观点: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形式变化可以避免其经济发展重点弊端;提倡社会改良,主张实施社会立法,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历史价值被政府接受,是德国率先实施的依据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主要观点:充分就业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是引起失业的根本原因;要想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就必须依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历史价值:被美国政府接受;需求管理成为很多国家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有效需求理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政策主张有效需求管理政策刺激消费,引导需求政策社保思想:有限再分配和有限保障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总需求,主要是从生产的角度考虑的,最终是为了维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是维持社会再生产的连续性,实施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措施,只是为了刺激需求和保护生产,以实现充分就业,其政策并非出于对民众福利的真正关心;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充分强调个人责任,国家承担有限责任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社会保障仅是“有限”保障;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旧福利经济学、卡尔多新福利经济学主要观点:旧福利经济学:福利是一个人获得的效用或感受到的满足通过国家干预,通过收入再分配的形式来实现福利最大化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理论——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历史价值:将社会福利与国民收入联系在一起,是福利国家产生的理论依据旧福利经济学基本观点经济福利边际效用价值论①国民收入大小;②国民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思想:政府干预,实施社保,收入均等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与“补偿原理”“社会福利函数”论“相对福利论”论社保思想:补偿变革损失,实现合理分配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分析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含义: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有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之分社会保障绝对水平是指每个独立个体所获得的社会保障给付量;微观: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中观: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宏观: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特点;粘性或者刚性特点、动态性特点、适度性特点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社会救助;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超度”客观原因:人口老龄化、失业率增高、医疗费用膨胀;主管原因:政策原因、认识误区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度”平等与公平公平的相对性不同的主义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时期或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的个人对公平的理解也有分歧社会保障中的平等参保资格上是否平等、在保险缴费、支付、水平上是否平等、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门槛是否人人相同、在社会保障模式层次上,促进收入平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社会保障中的效率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内部而言的效率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有效供给外部而言的效率外部效率衡量指标: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在职职工总收入中社会福利收入占工薪收入的比重,福利分配与工薪就业的关联度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一般公平原则:1生存保障原则;2正向分配原则;3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情相适应原则;4普遍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各子项目公平原则:1社会救助原则——选择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受助权利原则、最低生活原则2社会保险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统筹互济原则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各子项目公平原则:3社会福利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4社会优抚原则——励军荣军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不同主义的不同公平原则:1关于国家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2关于社会保障收支问题;3关于“劫富济贫”和福利收入均等化问题4关于社会保险的资格条件问题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社会保障基金征税方式与征费方式费改税的积极作用提高征收率和降低成本、提高社会保障统筹级次、有助于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基金安全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费改税的障碍面临着制度障碍和相应成本制度缺失成本与制度摩擦成本、配套管理制度亟待完善与我国现行的“统账结合”的制度构架相冲突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现收现付型、完全积累型、部分积累型现收现付式:不同人群的代际收入再分配,内涵:利用目前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为现在的保险受益人支付保险金,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以支定收,略有节余;优点:以支定收,只需考虑短期资金平衡,不必承担长期风险;缺点:当人口年龄结构和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或者经济发生动荡时,会增加现有人口和劳动力的负担完全积累式:个人生命周期内的收入平滑;内涵:未来用于支付保障待遇的基金为投保人在整个缴费期间的缴费额及其储备基金的投资收益,也就是通过一定的积累来满足个人未来的保障需求;特点:费率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可以由有关管理当局通过投资活动予以保值、增值;优点:能够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使基金的筹集与经济条件相联系,权利与义务关系紧密;缺点: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风险的客观存在又使资金的保值与增值压力倍增;每个劳动者分别设立账户且历经多年导致管理难度比较大;部分积累式:现收现付与部分积累的结合;内涵:将现收现付式和完全积累式实行有机结合,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现收现付,另一完全积累;特点: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平衡有机结合作为指导的基金管理方式;实践: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的就是部分积累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收支平衡,确保制度正常运行:现实生活中,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一般都采取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方式;合理负担,维持适度待遇水平:在企业、个人和政府之间进行合理的社会保障费用;综合平衡,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一定期间内社会保障项目支付的需要确定合理的支付准备金规模,剩余部分用于投资运营,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安全性原则:最基本原则,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收益原则:社保基金通过投资运营获得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率流动性原则:衡量标准是资产变为现金的能力属地化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类型:决策机构主要是由政府机关充当执行机构主要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组织担任监督机构由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担任社会保障管理方式集权制管理:在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把各个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中,集中对社会保障各项基金的筹集、待遇给付以及运营监管等实施统一的管理;分权制管理: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由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各自建立起一套执行机构、资金运营机构和监督机构,并且各机构间相互独立,资金不能相互融通;统分结合的管理:将相关性较强的社会保障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出来,由专门的部门进行分散管理第五章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结构模式,而不是指单一群体或个人年龄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衡量标准: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养老养老金替代率即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的比率;通常作为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重要评价标准;替代目标和公式缴费工资替代率缴费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指数化缴费工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社平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地方社会平均工资个人退休前工资替代率个人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退休前工资金替代率根据社会保险的原则,养老金标准的上限应该考虑退休人员已经形成的生活水平,下限应当高于贫困线,即养老保险金必须高于社会救济的标准;国际劳工大会的文件规定:缴费和就业30年并有一个符合养老条件的配偶,正常的养老保险工资替代率不得低于40%--50%;国外的养老金替代率一般在40%--70%之间,如美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为40%,法国为50%,日本最高为68%;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模式待遇确定型,缴费确定型待遇确定型DB计划,defined benefit指按预先确定的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替代率与支付养老金标准,支付雇员退休时的待遇;“以支定收”例如:养老金水平=该职工退休前若干年的平均工资系数工作年限优点:收益额明确,退休后有收益有保障;缺点:有通货膨胀及待遇刚性增长等风险;缴费确定型DC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是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缴费标准,按照这个缴费标准投保费率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存入劳动者的个人账户;“以收定支”养老金水平取决于缴费年限的长短、资金积累的规模及其投资收益的多少优点:简便灵活、雇员选择权;缺点:保值增值难度大养老保险三支柱方案、五支柱方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含义: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目前定位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补充;基本模式;建立了以受托人为中心的信托模式;企业年金由企业发起设立年金计划,并成立年金理事会,确定受托模式后,由受托人代表委托人选择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和账户管理人;通过四个资格管理人之间的相互监督,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第六章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医疗服务价格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都较小,收入弹性较大供方信息垄断医疗服务需求易受心理作用影响医疗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特点医疗服务具有异质性特点医疗服务市场的失灵医疗保险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风险选择risk selection、撇脂cream-skimming、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与医疗服务市场相连:第三方补偿机制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国家卫生服务模式:特点:普享的福利制度:本国全体公民资金流向:公民纳税——二次分配——医疗服务提供方——为居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不存在“第三方付费”:政府举办医疗机构,较强的计划性,市场机制基本不起调节作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概念: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由雇主和雇员按一定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用以支付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特点:国家立法强制居民参保和筹集医疗保险基金,强调权利与义务先对应,第三方支付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专款专用,与就业和收入相关联,保障范围扩大,被保险人自付一定费用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概念:以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本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制度,辅之以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障的一种医疗保障模式;是把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按市场法则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险模式特点:自愿的契约关系,特殊商品,市场调节,政府责任是制订与监管医疗保险的法律法规,第三方支付,强调精算公平储蓄医疗保障模式概念:将医疗费用损失风险自留的一种形式,通过个人账户的积累,以解决家庭成员患病所需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障制度特点:法律强制性储蓄的方式,要求每个有收入的国民在年轻时就要为其终生医疗需求储蓄资金;不能分散风险;强调基金积累,突出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和责任;个人储蓄账户只能用于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医疗消费;患者根据自己经济支付能力自主选择医疗服务项目,享受的医疗服务水平越高,个人自付的费用就越高复杂性:多种制度,主导制度分类依据·:兼顾资金筹集方式、对医疗机构的支付方式、医疗费用的分担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医疗保险费用分担方式起付线方式起付线方式又被称为扣除法,是指被保险人只有在支付一定数额的医疗服务费用后,保险机构才负责支付部分或全部的医疗费用;共同付费方式共同付费方式又称按比例分担,即被保险人和保险机构按一定比例共同支付医疗费用,这一比例又称共同负担率或共同付给率;最高保险限额方式该方法是先规定一个医疗费用封顶线,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只偿付低于封顶线以下的医疗费用,超出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由被保险人或由被保险人与其单位共同负担;混合式混合支付法是将上述多种支付方式综合起来应用的偿付方式;医保支付方式医疗服务付费方式按服务项目支付Fee for Service第三方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协议,按医生和医院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数量向医疗服务机构支付医疗费用的形式;按住院床日费用支付Per Diem日均住院费用付费,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院实际提供的住院天数,按每一住院日的费用偿付标准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单病种支付Per Case医院对单纯性疾病按照疾病分类确定支付额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根据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标准,将住院患者的疾病分为若干组,每组分为几级,对某组某级疾病的诊疗全过程一次性向医疗机构偿付费用;按人头付费Capitation根据医疗结构服务人数,按照每人定额定期由第三方向医疗服务方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为被保险人购买医疗服务的制度;总额预付制度Global Budget协商确定一定时期内提供一揽子医疗服务项目所需的资金总额医保两定点、三目录两定点: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处方外配药品购买;三目录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目录;起付线社会统筹基金开始分担的医疗费用的金额起点, 为当地员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共付制社会统筹基金分担医疗费用时,要求个人分担一定比例;封顶线社会统筹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员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第七章失业保险制度失业失业的概念: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状态失业三要素:年龄、工作能力、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状态失业的基本类型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信息不完全、市场组织不完善所导致的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停地转换工作而引起的难以避免的摩擦所造成的失业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和流动选择机制引起历时较短,自愿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兴衰转移而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职位空缺和失业者并存原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变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持续时间较长周期性失业:有效需求不足事业,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劳动力供大于求所造成的失业难以预料,后果严重,难以治理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由于季节性变动而导致的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所形成的失业现象,可以预料,容易解决失业陷阱在失业保险制度作用下,当失业者失业期间享受的失业保险金收入和其他补助与找到工作的净收入相比具有很高的替代率时,失业者宁愿选择失业而不愿再就业;/缩小了失业者和就业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支付期限较长,客观上促使长期失业者形成;/等额发放不利于失业者再就业如何应对失业陷阱降低失业保险金的替代率、短失业保险金发放时间、随给付期限累退发放失业保险金、对失业者提前就业给予奖励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失业保险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失业保险向失业预防和就业援助相结合转变失业保险条例经济体制转型与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创建的客观必然性以三个法规为线索的失业保险制度发展脉络初创: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1986年发展: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1993年完善: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从三大法规的变化看失业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资助企业创造就业机会,抑制企业解雇员工,稳定就业均等金额给付不论失业前收入水平多高,都规定给付同一绝对金额的津贴均等比例给付按失业前一段时间平均收入水平的同一比率给付津贴递减给付失业津贴占原工资的比例与失业前的工资水平成反比根据失业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给付金额或降低给付比率均等金额线付与均等比例给付相结合失业津贴分为两部分:固定部分、与原工资相联系的部分给付期限最高限额为连续领取8~39周,通常为26周给付期限与失业者的年龄条件、缴费时间以及失业率有关失业保险给付期限计算方法连续计算,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最长期限连续计算累计计算,在一定时间内累计,超出不再享受第八章其他保险工伤保险实施原则无责任补偿原则也称无过失补偿原则;劳动者意外遭遇工伤事故,不论事故责任人是谁,不论雇主、雇员哪方过失,甚至没有过失,劳动者均应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待遇给付与责任追究分开本人犯罪或故意行为除外;个人不缴费原则工伤保险的保费由企业承担,个人不缴费待遇标准从优原则工伤保险待遇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优厚只要符合工伤标准,待遇给付即可获得,不考察年龄、缴费期等其他因素补偿、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从经济补偿转向事故预防、医疗康复及职业康复相结合,这是现代工伤保险的标志也是发展趋势职业病工伤是职业性伤害的简称,内容包括工作意外事故和职业病所致的伤残及死亡;工伤包含伤、残、亡三种情况,均为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引起的后果;“伤”指致使身体器官或生理功能受损;“残”指经治疗修养无法复原,以致器官丧失或功能障碍,引起永久性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亡”指死亡;职业病的范围是由国家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即工伤保险范畴内的职业病是国家认定的法定职业病我国工伤认定在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前,首先必须对受伤者进行伤残鉴定,以确定其伤残等级,然后按照伤残等级支付保险待遇工伤保险条例对保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规范工伤保险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制度指导思想:从原来纯粹的生活保障,逐步转向工伤保险、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大环节的一体化保障,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统一的、普遍适用的、社会化的工伤保险制度制度的主要内容: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工伤范围及职业病认定因工伤残等级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给付第九章社会救助制度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贫困与贫困度量贫困的界定贫困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既属于社会学范畴,又属于经济学范畴,甚至还涉及心理学领域贫困的度量恩格尔系数市场菜篮子法生活形态调查法我国现行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9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保障对象界定;条例规定,低保对象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保障标准确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保障资金来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第四阶段:深化阶段1999年至今恩格尔系数社会救助制度的含义由政府主导或在政府的推动下,通过再分配的形式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制度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行为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遭受生活困境的社会弱势群体,即依靠自身能力难以摆脱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社会救助是一种补救性质的制度,其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避免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社会救助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国家责任。

社会保障制度概况

社会保障制度概况

社会保障制度概况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

本文将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况进行解析。

一、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由职工、企业和政府三方面共同负担,向参保人提供经济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工伤保障、生育保障等方面的一种社会保障体制。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分为五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同时也是参保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险制度,其财政来源主要来自职工和企业共同缴纳。

失业保险是指在企业领取了规定年限的社会保险金后,困难失业者可以领取国家规定的失业救济金。

工伤保险是指在工作岗位上发生的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害或疾病,参保人可以享受治疗、康复、护理等医疗保障。

生育保险是指女职工在生育时可以领取国家规定的生育津贴、医疗费用报销等相关费用。

二、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政府为解决因意外事故、疾病、残疾、生产生活困难、灾害等原因而产生的生存和发展需求进行的援助。

社会救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特困人员救助:指为生活无着,没有劳动能力,无亲友资助且生活面临巨大困难的人群提供的救助,救助内容包括生活护理、生活保障等。

2.低保:指为解决因生产生活困难,生活无着,身体有残疾,不能工作挣钱而生活异常的人群提供的一种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救助标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一起制定。

3.灾难救助:指在突发自然灾害中受到损害或者受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时,政府为其提供的援助,主要体现在房屋安置、临时救助、恢复生产等方面。

三、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广义上指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给弱势群体的一种经济、文化、精神上的援助。

可以来自公共福利基金、慈善捐赠、企业社会责任等途径,涵盖的领域也很广,从社会福利、教育福利、文化福利等各方面进行覆盖。

社会福利主要包括:儿童福利、老年福利、残疾人福利、扶贫济困福利、教育福利、文化福利等。

社会保障总结

社会保障总结

第一章社会保障体系一、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制度结构、服务网络和工作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制度结构是核心。

二、社会保障内涵1、社会保障的宗旨是通过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保持社会稳定,即以政府干预弥补市场失灵,消除竞争机制运行中产生的社会不安全因素。

2、它是一种以社会共同责任为本位,有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分担保障责任的社会机制和经济机制,以区别于纯粹的“国家保障”和“用人单位保障”。

3、它主要以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为公民提供各类保障,其中既有属于共同保险性质的各类社会保险项目,已有转移支付性质的各类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项目。

4、它一般通过立法而确立。

三、社会保障的制度特征1、国家主导性社会保障是政府管理的一项社会事务2、法制性社会保障是通过国家立法建立起来的基本制度之一3、社会性社会保障的实施对象、责任和义务、管理具有社会化4、福利性社会保障的底限目标是消除和预防贫困,高限度目标是提高省会质量;具有非营利性质;而且是国家社会政策的核心支柱。

5、人道性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理念基础是:一个人自立为基点,承认帮助个人抵御在市场经济可能遇到的生活和劳动风险既是社会和政府的义务与责任,也是个人的权利。

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是自助者公助。

五、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具有:整体性、层次性、运动性、相互制约性和功能性。

社会保险:指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劳动岗位的人提供收入的保险计划。

由政府举办,强制从业职工在其就业年份里拨出一部分收入缴纳保险税费作为保险基金,满期限后,在丧失劳动力和失去工作岗位而导致收入中断或减少时,可按规定向政府领取保险津贴。

社会救助:指解决社会保险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社会问题的一种保障形式。

社会救助标准低于社会保险津贴的标准。

社会救助的主旨是反贫困。

社会福利:在此教材中从四方面定义,有公共福利事业、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员工的福利、特殊社会福利亦称民政福利。

社会优抚:指国家和社会对特定优抚对象——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残疾军人、退伍官兵及其家属给予的优待、抚恤和社会褒奖。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一·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强制性三·社会保障的功能(一)·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1·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应因现代生产方式下风险事故频发、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的现实而建立的。

社会保障给予遭受风险事故的家庭以经济的补偿和物质的帮助,使家庭恢复和增强人的生产和再生产,尤其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功能,从而使社会生产能够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

2·促进资金市场发展:(二)·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1·体现社会公平:社会保障就是保障社会公平的社会机制。

社会保障通过公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一方面以累进的方式向高收入阶层征收社会保障基金,另一方面以累进的方式想社会弱势人群提供资助,由此克服完全市场竞争造成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和缩小贫富差距。

2·保持社会稳定:社会保障作为国家实施的重要社会政策,是调节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冲突的重要手段,所以有社会的“减压器”,“安全阀”之称。

在一定限度内减弱社会产品分配不均等的现象,由此来协调劳资争议缓和阶级矛盾减少社会震荡促进社会安定,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

四·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1·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建立起来的,为劳动者在遭遇经济和社会性风险事故如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伤残时提供收入补偿,从而保障其正常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

包括职工养老保险公务员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

2·社会救助:是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幸事故的受害者,以及不是由主观原因引起贫困的人群提供物质帮助的活动。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doc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doc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哪一个?A.国家B.企业C.个人D.其他社会组织2. 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满足人们什么水平的生活需要?A.小康生活需要B.基本生活需要C.富裕生活需要D.现代化生活需要3. 实行特殊性保障原则的国家,其社会保障的对象面向哪…层面?A.全体社会成员B.部分社会成员C.全体劳动者D.部分劳动者4. 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依据是什么?A.社会立法B.企业和个人的口觉性C.思想教育5. 现阶段我国城镇职工按规定需要缴纳保险费用的社会保险有儿种?A. 一种B.二种C.三种D.四种6. 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哪一个?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7. 下述哪一个不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來源?A.单位缴费B.个人缴费C.财政补贴D•社会捐赠8. 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核心的保障是什么项冃?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D.社会优抚D.五种A.二种B.三种C. 9. 现阶段我国法定的社会保险有儿种?10・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主要保障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的基本生活 不受影响?A.年老、失业、下岗、工伤、生育B.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 C.年老、失业、下岗、疾病、工伤11・我国建国早期所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哪种社会保障模式?A.储蓄保障型B.福利国家型C.传统保障型D.国家保障型 12•以下哪个国家是储蓄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代表?A.美国B.英国C.德国D.新加坡13•最咼颁布《社会保障法》的是哪一个国家?A.美国B.英国C.徳国D.新加坡14.按照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规定,职工个人的缴费工资基数如 何确定?A.本人当月工资B.本单位职工当月平均工资C.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D.本单位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参考答案:1A, 2B, 3B, 4A, 5C, 6C, 7D, 8C, 9D, 10B, 11D, 12D, 13A, 14C二、多项选择题1.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以下哪些基本功能?A.实现共同富裕B.维护稳定社会C・保持社会公平D.促进经济发展2.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法定性B.互助性C.盈利性D.特殊性3.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资金主要通过以下哪些方式保值和增殖?A.存银行B.买国债C.证券投资D.期货投资4.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哪些保险项目?A.养老保险B.失业保险C.生育保险D.医疗保险E.工伤保险F.企业补充保险G.财产保险5. 现代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模式有哪几种?A•现收现付制 B.完全积累制 C.部分积累制D.社会统筹制6. 按社会保障的给付原则分类,社会保障资金的给付一般可分为哪儿种类型?A. 一律定额型B.所得比例型C.就业关联型D.二阶层型7•下列社会保险项目中,职工个人必须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有哪些?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D.工伤保险8•下列社会保险保障项目中,哪些保险项目依法必须建立个人帐户?A.基本养老保险B.失业保险C.基本医疗保险D.工伤保险9.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哪些?A.受保人不需缴费B.社会保险待遇较高C.保险待遇与劳动贡献挂钩D.社会保险覆盖全体社会成员10・在我国,由国家财政支撑的保障项冃包括哪几类?A.养老保险B.社会救助C.社会优抚D.社会福利E.失业保险参考答案:1 BCD, 2AB, 3ABC, 4ABCDE, 5ABC, 6ABD, 7ABC,8AC, 9ABC , 10BCD三、是非选择题(简要说明理由)1. 社会保障是社会的稳定器。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的社会保障制度。”
----------《宪法》 低水平、广覆盖
2004年3月1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修正案〉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
一、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和不同界定 社会保障是个复杂的组合概念,同时也是个
发展中的概念。 (一)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及广泛使用
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共13章,107条,1995 年1月1日起施行。
《工伤保险条例》实施日期 2004年1月1日
《失业保险条例》实施日期1999年1月22日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实施日期 1995 年1月1日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制度的决定》 1997年7月16日
保险
地位:核心内容
3、社会福利 广义:与社会保障相同 狭义:特殊人群提供的 内容:公共福利、专项福利 地位:最高层次
4、社会优抚
定义: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优抚对象 实行优待、抚恤及其他物质照顾和精神鼓励 的一种社会工作。
内容:国家抚恤、国家补助、拥军优属等等。
地位: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 Social Security
最早由美国提出 “罗斯福新政”
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
罗斯福认为:
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 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 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 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 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 政府” 。
内容:灾害救助和贫困救助
地位:最低的层次
2、社会保险
定义: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丧失 或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失去工作机会的 劳动者,按照权利和义务在劳动上对等原则, 实行确保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项社会保障制 度。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电子教案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电子教案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电子教案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1 社会保障的定义与功能介绍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解释社会保障的目的和功能强调社会保障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1.2 社会保障的历史与发展概述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介绍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1.3 社会保障的类型与模式解释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探讨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优缺点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在不同国家的应用第二章:社会保险2.1 社会保险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介绍社会保险的定义和目标强调社会保险的主要特点和原则解释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对象2.2 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分析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项目的具体内容探讨各种保险项目的实施方式和资金来源讨论社会保险项目的改革与发展趋势2.3 社会保险的管理与运营介绍社会保险的管理机构和运作方式分析社会保险的筹资机制和资金运用探讨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和挑战第三章:社会福利3.1 社会福利的基本概念与目标介绍社会福利的定义和目的强调社会福利的重要性和平等原则解释社会福利的覆盖范围和对象3.2 社会福利的主要项目分析教育福利、住房福利、就业援助等项目的具体内容探讨各种福利项目的实施方式和资金来源讨论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3.3 社会福利的管理与运营介绍社会福利的管理机构和运作方式分析社会福利的筹资机制和资金运用探讨社会福利制度的可持续性和挑战第四章:社会救助4.1 社会救助的基本概念与目标介绍社会救助的定义和目的强调社会救助的重要性和社会公正原则解释社会救助的覆盖范围和对象4.2 社会救助的主要项目分析贫困救助、灾害救助、特殊群体救助等项目的具体内容探讨各种救助项目的实施方式和资金来源讨论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4.3 社会救助的管理与运营介绍社会救助的管理机构和运作方式分析社会救助的筹资机制和资金运用探讨社会救助制度的可持续性和挑战第五章: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5.1 社会保障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目标介绍社会保障政策的定义和目的强调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性和社会公正原则解释社会保障政策的覆盖范围和对象5.2 社会保障法规的主要内容分析养老保险法、医疗保险法、失业保险法等法规的具体内容探讨各种社会保障法规的实施方式和资金来源讨论社会保障法规的改革与发展趋势5.3 社会保障政策的管理与运营介绍社会保障政策的管理机构和运作方式分析社会保障政策的筹资机制和资金运用探讨社会保障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挑战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电子教案第六章:补充社会保障计划6.1 补充社会保障计划的基本概念与目标介绍补充社会保障计划的定义和目的强调补充社会保障计划的重要性和灵活性解释补充社会保障计划的覆盖范围和对象6.2 常见的补充社会保障计划分析个人储蓄账户、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计划的具体内容探讨各种补充计划的优势和局限性讨论补充社会保障计划的发展趋势6.3 补充社会保障计划的管理与运营介绍补充社会保障计划的管理机构和运作方式分析补充社会保障计划的筹资机制和资金运用探讨补充社会保障计划的可持续性和挑战第七章: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7.1 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与共性分析不同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和共性探讨不同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势和不足强调比较研究的意义和价值7.2 主要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介绍美国、德国、日本、瑞典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特点分析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和挑战探讨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7.3 国际社会保障合作与发展介绍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主要领域和机制分析国际合作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和作用讨论全球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和挑战第八章: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8.1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和支持强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8.2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市场、消费需求、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探讨社会保障制度对贫困减少、社会公平、经济增长等方面的贡献讨论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与协调8.3 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分析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探讨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政策选择强调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可持续性第九章:社会保障与信息技术9.1 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应用介绍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强调信息技术的优势和潜力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和挑战9.2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探讨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分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进展讨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挑战9.3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强调社会保障领域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分析信息安全风险和隐私保护的挑战探讨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和政策制定第十章:社会保障的未来发展10.1 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和机遇强调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不平等等方面的影响探讨社会保障制度适应未来发展的变革10.2 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介绍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思路和方向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关键领域和措施讨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挑战与前景10.3 社会保障的未来趋势预测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强调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社会和谐、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引发对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思考和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1. 社会保障的定义与功能: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和目的,以及它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

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答:基于国外、港台地区、内地学者三个方面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三大部分,还有面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措施。

从层次上划分,则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一是经济保障,即从经济上保障国民的生活,它通过现金给付或援助的方式来实现;二是服务保障,即当代社会还需要适应家庭结构变迁与自我保障功能弱化的变化,满足国民对有关生活服务的需求,如安老服务、康复服务、儿童服务等;三是精神保障,即属于文化、伦理、心理慰藉方面的保障,这是更高层次的保障。

2、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目标?答: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文明进步的视角出发,综合考察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发现,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围绕着总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①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②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③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3、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答: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

传统的社会保障理论,一般只承认社会保障事后救助的单一功能,然而,范围广泛、项目齐全、形式多样的当代社会保障体系,早已远非历史上单一的救灾济贫可以比拟,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重功能作用。

这些功能并不因为某些人对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批评甚至完全否定而被抹杀,而是在实践中作为事实而客观存在。

4、社会保障具有哪些特征?答:社会保障具有的特征有:①公平性特征。

主要体现在:一是保障范围的公平性;二是保障待遇的公平性;三是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②社会化特征。

主要体现在:一是制度的开放性;二是筹资社会化;三是服务社会化;四是管理与监督社会化。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研究内容
对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如何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分配后的资源如何组织运行?
如何实现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和增值?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
一、社会保障的内涵 “社会保障”源于英文“Social Security”一词,又译为“社会安全”。
发展历史:
01
最初萌芽
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 贫法》
选择性
普遍性
选择性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
在我国,1993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保障制度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并明确指出:“建立多层次的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 储蓄积累保障。”
归纳起来,社会保障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方面,社会保险是社会 保障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
比较项目 保障对象
权利义务关系
表1-1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的比较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劳动者(国民)
无法维持生活的人
全体社会成员
部分义务对应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 法》。由于它简明、概要、表 达准确,被国际劳工组织接受,
一直沿用至今。
03
制度出现
1938年,新西兰通过一项法案, 把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的所有 单项法规合并在一起,称为社
会保障制度。
04
现代概念的出现
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 《费城宣言》正式使用“社会 保障”概念,逐渐形成现代意
(6)互济性。互济性体现在社会保障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上。社会 救助和社会福利的资金,来自劳动者为社会剩余劳动所提供的资金,体 现了劳动者对非劳动者无偿援助,其互济性十分明显。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是指国家为保障社会成员在生病、失业、养老等风险下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设立的一种机制。

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社会保障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医疗保险:国家为居民提供医疗费用报销或补助,确保大部分人都能获得医疗保障。

2. 养老保险:国家为参保人在退休后提供养老金,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3. 失业保险:国家为失业者提供一定时间的失业救济金或生活补助,帮助他们渡过失业期间。

4. 工伤保险:国家为在工作中因事故或职业病受伤的人提供医疗费用和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

5. 生育保险:国家为女性提供一定程度的生育津贴或生活补助,促进生育政策的实施。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保险制度外,社会保障制度还可以包括低保制度、残疾人社会保障等其他形式的保障措施。

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的目标都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第 1 页共 1 页。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第一节社会保障含义一、概念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由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灾难发生而出现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二、特征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2、社会保障对象和获益群体是全体公民3、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消费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

4、社会保障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一)生存需求的制度。

救助对象包括三类:A孤寡老人)B 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失一时生活困难的人。

C 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或仅相当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个人或家庭。

主要内容:贫困救济和灾害救济(二)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核心部分,因其保障对象是劳动者,它所承担的风险最多,就是以国家为主体,对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有劳动能力无工作的情况下,通过立法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收入损失补偿的制度,包括生、老、病、伤、残、失业等所有风险。

包括老年、医疗、失业、工伤、生育、残障与死亡社会保险特点:1)强制性(法律强制推行) 2)互济性 3)储备性4)补偿性1、老年社会保险又称老年保险,国家越贫穷,其在社会保险体系中所占比例越大2、医疗社会保险国家越发达,用在其上的费用越低3、失业保险产生于福利国家,任易形成“养懒汉”的状况,故现侧至于就业培训比例与国家富裕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失业保险是工业化的产物,所占比例不大4、生育保险更多归于医疗保险或家庭津贴中,在我国是独立的。

(三)社会福利是一个中观福利概念(大福利=社会保障小福利=单位福利),是社会保障体制下的一个项目,不包括社会保险、救助。

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高层次,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制度,它是社保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关乎人的生命质量。

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概述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第一节社会保障的性质与特点一、社会保障的科学内涵1935年,美国制定了历史上著名的《社会保障法》,首先使用了“社会保障” (Social Security)一词。

后来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也相继使用了“社会保障”概念。

60多年来,“社会保障”已由少数发达国家才考虑的问题逐步演变成一种世界性的社会制度。

“社会保障”这个概念也被人们广泛使用。

但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保障” (Social Security)?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综合发达的观点,大体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强调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制度,目的是通过这种制度确保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预防各种可能危及社会秩序的社会问题的发生。

例如,美国的《社会保障法》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制度,目的在于确保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安全。

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目的是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

例如,英国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个人及其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如免费医疗)和家庭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

该计划包括社会保险计划、保健、福利事业和各种维持收入计划。

正因为此,直到今天,仍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统一概念。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也有很大差别。

尽管人们对社会保障的的观点不尽相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实践也有很大的差异,但在以下几个方面却有广泛的共识:1、社会保障是由国家承担主体责任的社会制度由国家作为社会保障主体承担主要责任是有道理的。

第一,国家是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是具体执行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惟有政府才有资格和能力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员实行基本生活保障。

第二,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职能,能够实现社会保障规模的最大化,从而达到最大的规模效益,降低种种分散化的保障制度过高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风险。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和管理的一系列用于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权益和福利的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增强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并帮助个人应对生活中的风险和突发事件。

1. 基本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和机会,不论其社会地位、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

- 公平原则:确保社会福利资源的合理分配,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 可持续原则:建立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长期和稳定的资金来源,适应社会经济变化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2. 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保障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 养老保险:为退休人员提供经济支持,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 医疗保险: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保障,减轻医疗费用压力,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 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期限的经济援助,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 工伤保险:为在工作中受到意外伤害的人员提供经济赔偿和医疗救助。

- 生育保险:为生育人员提供一定期限的经济补贴和医疗保障。

3. 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它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增强社会稳定性和安全感。

4.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为员工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个人也应增强风险意识,合理规划个人投保和个人储蓄。

5. 未来展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也需要不断适应和发展。

未来,应重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改革,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电子教案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电子教案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电子教案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1 社会保障的定义与功能1.2 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与结构1.3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1.4 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第二章:我国社会保障体系2.1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构成2.2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2.3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2.4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2.5 我国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第三章:社会福利与福利保障3.1 社会福利的定义与分类3.2 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3.3 福利保障制度的主要项目3.4 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四章:社会救助与扶贫政策4.1 社会救助的定义与功能4.2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构成4.3 扶贫政策与措施4.4 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五章:失业保险制度5.1 失业保险的定义与功能5.2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5.3 失业保险的申请与领取流程5.4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六章:养老保险制度6.1 养老保险的定义与功能6.2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构成6.3 养老保险的缴纳与领取6.4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七章:医疗保险制度7.1 医疗保险的定义与功能7.2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构成7.3 医疗保险的缴纳与报销7.4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八章: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8.1 工伤保险的定义与功能8.2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构成8.3 工伤保险的申请与理赔8.4 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8.5 生育保险的定义与功能8.6 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基本构成8.7 生育保险的申请与理赔8.8 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九章:社会优抚制度9.1 社会优抚的定义与功能9.2 我国社会优抚制度的基本构成9.3 社会优抚的主要项目与政策9.4 社会优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十章:社会保障法与社会治理10.1 社会保障法的定义与功能10.2 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10.3 社会保障法的实施与监管10.4 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关系10.5 社会保障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与功能解析: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政府为解决社会成员在面临生活中的各种风险和危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制度安排。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考试题型:混选20分名词解释20分(答题格式:主体对象方式目的)简答30分论述30分(答题格式:原理+自己分析)重点内容: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社会福利的区分)广义:狭义:(社会福利:(一)状态:人类社会,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的一种正常和幸福的状态。

涉及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社会问题的调控,社会需求的满足和实现人的发展潜能。

(二)制度:1、广义: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

2、狭义: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有关政策或立法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旨在改善生活质量的福利措施和社会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在劳动报酬和其他社会保障项目之外的给付和服务。

)2、社会保障构成体系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中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1)社会救济(最低层次)——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第六章)内涵:国家与社会面向有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救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

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外延:灾害救济、贫困救济、其他针对社会脆弱群体的扶助措施(2)社会保险(核心)——基本保障(第七章)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强调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采用收益者与雇用单位等共同供款和强制实施的方式,目的是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的稳定。

—待遇水平的确定与受保障者的收入水平直接关联,是收入关联制度—交费是受益的前提条件,供款与劳动者的薪资水平直接关联—解决劳动者未来的和不确定的风险(社会救助:解决脆弱社会成员的即期生存危机)(3)社会福利(最高层次)——高层次社会保障(第八章)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实施和有关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服务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责任主体本质:经济福利性社会化(开放式)供给:服务保障目标(4)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略)(此部分内容进一步理解详见第六、七、八章,重点掌握:内容、层次、资金来源、群体、给付方式)我国社会保障构成与特点:3、社会保障分类体系(主要了解有代表性的国家)(1)英国:英国是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的国家。

第1章:社会保障概述

第1章:社会保障概述

Social Security
5

社会保障的英文为Social Security,也有 人译为社会安全。作为一项法律概念,“社 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于1935年美国制定的 《社会保障法》(Social Security Act of 1935)中。此后,社会保障一词即被有关国 际组织及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以政 府和社会为责任主体的福利保障制度的统称。
3.保障制度规范化
4.管理服务社会化
Social Security
27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特点
1.基本保障 2.广泛覆盖
3.多个层次
4.逐步统一
Social Security
28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
(一)社会保障立法 社会保障立法就是要界定社会保障 各相关主体的社会保障关系、明确相关 主体的职责和权利,实现社会保障的各 项事务法制化。
Social Security
23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4年9月7日 发表《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 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 和生育保险。”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 2004白皮书.doc
Social Security
3
此定义包含三层内容: 第一:筹资手段——征税、收费、接收捐赠等 第二:方式——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 利、社会优抚等 第三:目标——防范风险并为丧失劳动能力和 暂时无收入者提高基本生活、为贫困者提高最 低生活、为军人提高特殊关照、为全体国民增 进生活福利
Social Security

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度内在规定性的表现,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 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 体。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 3.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
一、 社会保障模式的概念
• 定义:社会保障模式是对不同社会保障制 度的内在基本规定性及主要运行原则的概 括和总结,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某一历史 时期社会保障的战略方金筹集和供给方式的不同, 国际上社会保障的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四 种模式
• 1.投保资助模式 • 2.福利国家模式 • 3.强制储蓄模式 • 4.国家统筹模式
第二阶段:转向企业保险
• 没有积累的企业保险制度在计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日益暴露出其缺陷。在计 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不是责任主体,企 业支付给员工的保险金最终都是由国家承担 的。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社会保险实质上 就是前苏联模式下的“国家保险”,只不过 表现为待遇由企业发放的。
第三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表1-1 社会保障模式比较
制度 代表国家 基本特征 类型
费用来 源
福利 英国 国家 瑞典 型
全民保障;措施系统完善; 国家一般 津贴广泛而优厚,与个人收 性税收 入及缴费不联系;收支标准
统一;财政负担沉重
投保 德、美、 资助 日等 型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支付限 个人、单 期;保障基本生活;强调公 位、政府 平与效率兼顾
• 贝弗利奇计划的出台。
• 20世纪70年代后至今,社会保障制度进入调整 和改革阶段。以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为开端的 经济滞涨宣告了战后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的结 束,社会保障制度陷入了困境,福利国家的弊 端也日渐显现。在这种形势下,新一轮的社会 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展开。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Social Security
第二版 潘锦棠 ◎主编
社会保障学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1章 社会保障概述
1.1 社会保障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征税、收费、接受捐 赠等手段筹集资金,经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制度安排 ,为丧失劳动能 力和暂时无收入者提供基本生活、为贫困者提 供最低生活、为军人提供特殊关照、为全体国 民增进生活福利,以缓解其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 制度。
1.2 社会保障内容
1.2.1 社会保险 1.2.2 社会救助 1.2.3 社会福利 1.2.4 优抚安置
1.3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分类
1.3.1 三种福利体制
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丹)在《福利资本主义的 三个世界》中首次使用了“福利体制”这一概念。 他以福利分配的“非商品化”程度为标准,将西欧 和北美国家的福利体制划分为三种类型:“自由主 义”福利体制、“合作主义”福利体制、“社会民 主主义”福利体制。
1.3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分类
1.3.2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分类 1.福利国家型 2.社会保险型 3.国家保险型 4.个人储蓄型
1.4 社会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则
1.4.1 社会保障的一般原则
1、平等性原则 2、正向分配原则 3、普遍性和选择性原则 4、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相适应原则
1.4 社会保障原则
特点
1. 社会保障是一种保障民生和减轻人间苦难的社会制度 2. 社会保障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形式。 3. 社会保障学假设人性“善”,即人是可以利他的,推 崇“团结互助,同舟共济”。 4. 社会保障是依法进行的。 5. 社会保障的主要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6. 社会保障处理的是公共关系,即政府与国民的关系。 7. 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有所不同。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起源于15世纪的海上保险。17世纪中叶, 英国出现了承保火险的保险公司,18世纪出现了 人寿保险公司,后来又出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和健康保险业务。
没有商业保险的开展,就不可能有社会保险的产生, 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技术根底: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爱德华· 哈雷根据居 民死亡统计资料,较为精确地计算出了各年龄 人 口的死亡概率,并编制出了一个完整的生命表。
社会保障概论
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考查科目,总共17次课 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与 现状,以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未来的开展方向及对 个人的影响。
课程要求
本学期必须完成四次作业
期末成绩=平时考勤〔20%〕+作业〔20%〕+期末考试 〔60%〕
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开展
主要内容 1. 社会保障的概述 2.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开展 3. 社会保障与经济开展的关系 4.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改革
1935年,作为罗斯福新政的组成局部,美国通过了历史 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继美国之后,阿根廷、墨西哥 、巴拿马等美洲国家也先后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目的不同
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以保证社会平安为目 的的保险制度;商业保险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经 营活动。
1.2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开展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生产社会化、 经济市场化
随着社会化生产、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和开展, 社会保障制度必须逐步建立、开展。
一方面,市场经济是效率高的经济,利润最大化 的追求对经济的开展产生了强大的动力;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是风险大的经济,风险造 成的社会震荡又会成为经济开展的强大阻力和干 扰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何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续)
此外社会保障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 项基本权利 。
生存权是宪法中规定的人的基本权利。 而社会保障在公民遭遇生存困难的时 候为公民提供物质帮助,是保证公民 生存权利的必要手段。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
• 1.社会性: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 • 2.强制性:通过国家建立,强制推行。 • 3.互济性:社会成员之间互助互济。 • 4.福利性:参加者所得大于直接的付出。 • 上述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是现代社会保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特征 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社会保障体系与功能 社会保障模式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 特征
•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 特征
• 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于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 保障法》。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直译为社会安全。
• 16世纪,随着英国圈地运动的展开,大量自 耕农和佃农失去了土地,论为城市贫民和乞丐,
没有生活手段,社会矛盾尖锐。为了缓解社会矛 盾,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济贫法》。 这个《济贫法》被叫做是旧《济贫法》。

旧《济贫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地方行
政和征税机构;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劳动场所,
障制度内在规定性的表现,它们之间既 有区别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是一个 统一的有机整体。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与发展
• 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 3. 社会保障的全面发展
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续)
• 农业社会中的社会保障主要是慈善救济。 • 慈善救济是在社会出现贫富分化后,富人或教会出于各种
功利主义或宗教信仰的动机,居高临下的一种施舍。 例如: 在中国封建社会,一些乐善好施的地主及佛门弟子经常 “施衣”、“施粥”,积德行善。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占 统治地位。教会也举办慈善事业。如:办教会学校、教会 医院、孤儿院 。 • 慈善救济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大多数带有浓厚的迷信和宗 教色彩, 行善者多是为了求得报答和赎罪;二是大多数的 慈善救济是临时性的。但慈善救济把保障行为扩大到了家 庭以外的社会,具有社会性。这比较以前的农业社会的家 庭保障是一种进步。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 初步发展
•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 30年代内逐步形成的。其产生的标志是社 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社会保险制度首先 在德国颁布实施。德国是世界上最早以立 法的形式推出社会保险的国家。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
初步发展(续)

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德国。
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续)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阶段产生于工业 革命最先兴起的英国,其标志是17世纪初 颁布的《济贫法》(Poor Laws),它使 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的措施以社会救 助的形式出现了。
1.社会保障制度Βιβλιοθήκη 萌芽(续)• 英国政府举办的社会救济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1、旧济贫法
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 任何社会都存在着生老病死的风险,因此 任何社会都需要有一定的保障。不同社会 经济条件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保障形式。 比如原始社会的氏族保障、奴隶社会的主 仆保障、封建社会的家庭保障等等。但这 些保障形式都不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 保障的现代形式,它是工业化的产物。真 正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大工业诞生之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但社会保障的 萌芽却早在农业社会中就产生了。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德国新历史学派有密切的联
系。19世纪70年代,以施穆勒、布伦坦诺为代表的德国 新历史学派提出了“福利国家理论”。
解决不好,不仅会造成社会动荡,危及政府的统治;而且
也会阻碍工业化的进展。于是1834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
《新济贫法》。

新《济贫法》的主要原则: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认
为救济不是消极行动,而是一项积极的福利举措,并由经
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人员从事此类工作。
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续)
• 英国政府举办的济贫事业,本质上仍 然属于慈善救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社会保障制度。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 会保障制度,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 场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保险制度。 但政府的济贫事业却是政府对全体公 民承担保障责任的开始,因而为现代 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强制他们去劳动;为老人、盲人建立收容所;组
织穷人和儿童学艺;提倡父母和子女的社会责任; 从比较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
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续)
• 英国政府举办的社会救济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2、新济贫法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展开,英国的贫民日益增多,并聚
集于城市,成为当时政府最为棘手的社会问题。贫民问题
社会保障概念的要点
•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 2.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国民。 • 3.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
活。 • 4.社会保障制度需依法建立。
为何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理由有这样几个: • 第一,政府有责任实现社会稳定,而
社会保障正是一项维护社会稳定的基 本制度。 • 第二,政府有能力对社会弱势群体实 施有效的保护。 • 第三,只有政府才能强制推行社会保 障。
• 由于“社会保障”这个词简明扼要,表达准确,所以很快 被国际劳工组织所接受,在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 发表的《费城宣言》中正式使用。此后,社会保障一词被 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和使用,并一直沿用至今。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 一般来讲,社会保障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 措施设立的保护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安全项目 的总和。它是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 依据保护与激励相统一的原则,对公民在年 老、疾病、遭遇灾害而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 下,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由政府和 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保障 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