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浅议
人文社会科学争议
人文社会科学争议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的贡献,然而,这个领域也经常引发一系列的争议。
这些争议使得人们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定义、方法和应用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本文将讨论一些人们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争议的观点,并探索这些争议对于该领域的影响。
一、科学性争议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思想、行为和社会关系等非物质实体,因此无法进行严格的实验和重复观察。
这导致一些人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提出质疑。
他们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缺乏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无法达到自然科学那种严谨的标准。
然而,人文社会科学也包含了许多定量研究方法,如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这些方法可以加强其科学性。
因此,人文社会科学是否具备科学性仍然存在争议。
二、价值观争议人文社会科学往往涉及到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这使得其研究结果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学者可能出于个人的意识形态倾向,对同一问题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这引发了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和中立性的争议。
然而,尽管人文社会科学无法完全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但科学方法和研究伦理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三、学科边界争议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历史、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
然而,这些学科之间的边界并不清晰,存在着交叉和重叠的情况。
因此,人们对于各学科的定义和范围产生争议。
一些学者主张将人文社会科学进行更细致的分类,以便更好地研究其内部的专业领域和科学方法。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这样的细分会导致学科的碎片化和孤立性增加,不利于学科的整合和发展。
四、应用导向争议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还要为社会发展和问题解决提供参考和指导。
然而,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应用方面,也存在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应该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而另一些人则主张人文社会科学应该保持学术独立性和自由性,不受应用需求的束缚。
浅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和反思
浅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和反思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问题,其中价值中立论又是在西方影响较大的一种社会科学的方法。
本文追溯了价值中立的由来,阐释了价值中立问题形成的阶段,概括了价值中立问题的内涵,讨论了价值中立问题的应用范围和限度,认为价值中立原则仍然值得今天的中国社会科学所借鉴。
关于科学的价值中立的观点,在西方哲学思想中在较长时期内影响了占主导地位的科学观和认识论。
一般认为马克思·韦伯引入了现代的事实—价值两分的观点。
他在《社会学与经济学中“价值中立”的意义》这一经典论文论述了两方面的观点。
第一点他吸取了休谟的思想,认为在规范与描述之间、在断言某物实际上是什么与理想上应当是什么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为我们加于事物的价值不属于这些事物的真理性,科学关心的是描述实际发生了什么,并且解释为什么。
自然,科学能够而且必须注意个人和团体在事实上怎样做出评价,但他们却不能从根本上真实地记录这个或那个事物是内在地有价值的,因而是在范畴上应当被评价的。
韦伯的第二个论点是有规定性的。
他从不认为价值是无足轻重的,也从不宣称每个人,特别是社会科学家应当总是避免价值判断。
与此相反,他坚持提出指认与评价的区别,二者不容混淆。
一个人在表达价值判断时,不应当自称这种判断是得到科学地确认的;因为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
当社会科学家推崇某种行动时,他们应当尽力地说明自己所说内容中哪些是科学的发现,哪些是具有很不同地位的政策建议。
这是知识分子的真诚品质与尊重真理的原则所必然要求的。
一、“价值中立”问题的由来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原则的提出,和实证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极端争执有关。
实证主义的开山祖师、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就强调社会学要仿效自然科学,主张像物理学研究自然现象那样客观的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不带价值判断地揭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规律。
因此,在孔德那里社会学应该是和自然科学一样完全“价值中立”的,根本不应该有价值的因素,尽管他没有使用“价值中立”这一术语。
人文科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研究
人文科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研究近年来,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人文科学成为研究社会问题的重要视角之一。
本文将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探讨社会问题,并分析其研究方法和对社会的意义。
一、人文科学的概念及特征人文科学是一门关注人类行为、思维和文化的学科,旨在研究和理解人类的本质与意义。
与自然科学相对应,人文科学关注的是人性、人类相互作用和文化现象的层面。
人文科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关注人的主体性和主观性,强调人的主观意义和情感体验。
其次,人文科学强调历史性和文化性,认为社会问题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
再次,它注重社会现象的解读和理解,强调深入挖掘社会背后的内在动力和意义。
二、人文科学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人文科学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多样。
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和哲学等学科都可以运用人文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首先,社会学在人文科学研究社会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学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了解社会现象的内在关系和规律性,从而对社会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解决。
其次,心理学通过研究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特征,为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个体为何产生某种行为,进而推测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另外,人类学作为一种研究人类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学科,也可以为社会问题提供重要的视角。
人类学通过长期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等田野研究方法,揭示了背后文化和价值观念对社会问题的影响。
最后,哲学作为思考人类意义和价值的学科,同样可以为社会问题的研究提供深刻的眼光。
哲学通过逻辑推理和思辨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探讨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三、人文科学研究对社会的意义人文科学研究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人文科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有助于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解决方案。
其次,人文科学的研究可以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浅议科研选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浅议科研选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浅议科研选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科研选题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是一项灵活的研究艺术,是经济1价值,理论价值,学术价值社会价值的综合显现.在社会生活中,各门学科中存在着大量可供选择的问题,科研选题有多种来源多条渠道的选择.要从科研选题的意义,科研选题的依据,选题思路与研究方法,课题研究工作基础与选题的关系,选题存在的问题,科研选题要考虑课题完成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及课题总体方案等多角度来思考,从而确定科研选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科研选题响重大要素科研选题的意义.选题的指导思想,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战略方针,原则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满足科学发展的需要.选题要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选题目的必须明确设计新颖思路清晰.需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并在掌握一定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实验理论研究.科研选题的依据.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身体健康和社会生产的需要,也就是满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从而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要选择好的,有创造性的课题,必须首先清楚依据,这种依据是否符合科研选题的原则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选题的需要性.在选定课题和确定项目时既要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52文/强选萍张建平赵宗辽李战权陕西中医学院科技处本需要出发,优先选择那些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课题,同时也要兼顾科学技术自身的要求.开展科学研究首先要考虑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古今中外许多着名的科学家都是如此.发明大王爱迪生,仅向政府登记的发明就1328项.他有那么多的发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够首先考虑科学研究的需要原则,正确选择科学研究的项目,把社会发展实践的需要作为研究主题,因而做出了影响人类社会的许多重大贡献.研究课题的选择,不但要面向经济建设,而且要考虑科学技术的自身发展.选题要有创造性.科学研究的根本特点在于创造.创新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意在发明,前进.科学研究是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它必然要求有创新.要有自己的独创之处,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科学研究.具体来说,理论研究要求做出新发现提出新见解得.出新结论:技术研究就要求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的测试方法或者把原有技术应用到新领域.选题的创造性原则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有各种各样的表现. 选题须具备可行性.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谨求实的活动,要保证选题的;可行性,要加强科学情报研究,掌握科学动态,从而瞄准世界科学的前沿,以最快速度收集有用信息,做好索引和摘要,进行分类整理,以便随时查阅,1从而得以熟悉了解本专业上的发展现状,动向以及研究的前沿重点热点和焦点,作为科研选题的理论基础准备,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前瞻性思考,要以敏锐的目光,进行战略性远眺遥望,看出整个专业学科的新动向,发现方向性问题,找出关键,去探索"突破".只有这样进行选题,才有可能在国际上成为先进的,开拓性和有发展前途的.例如到理论和实验矛盾尖锐的地方去选题,到不同观点激烈争论的领域去选题,到科学技术的空白区去选题,到学科交叉的边缘地带去选题,到实践提出了迫切需要的方面去选题……选题要有科学性.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课题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科学的理论根据,这就是说,课题的理论要符合客观实际.选题遵循这一原则,可以保证科研的方向,课题就有成功的希望.巴甫洛夫说:"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他们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也不能飞翔.如果没有事实,那你的理论就成了虚狂的挣扎."选题要以被科学实践反复证实的客观规律为基础.有些人的选题确实也是以生产需要为出发点,但是违背了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因此.科学性原则要求真实性.科学性.选题要尊重事实,接受已有理论的指导,又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选题思路与矾究方法和总1m方案科研选题是否新颖是申报项目的关键因素之~.题目选得新颖,角度选择恰当,定位定得适宜,特点表达责任编辑:张文娟E-maiI:*****************■蔓晕艟砖暌翕明确,其申报项目的获准率就高,反之亦然.定位是科研选题的重要一环.从宏观上讲,申报哪类课题,首先要清楚这类课题的申报范围,你所计划研究的内容是否与资助的范围相一致, 按申报指南,要求认真研究选题范围, 在申报指南规定范围内选题.根据部门和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选题, 紧扣社会发展和产业政策,为科学发展和建设服务.科研选题要有指导方向.选题方向是一个宏观性的问题.对自然科学研究选题分为3个问题一是基础理论研究,要有新思路和高起点,要研究某一学科的前沿理论问题,其研究结果只能是第一,否则就失去了立项的意义;二是应用研究,要立足于解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三是产业化技术开发,要针对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或社会市场的需要,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满足社会的需求.科研课题选题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及总体方案.选取科研课题,要根据实际具备的或可行的条件来确定研究课题.要分析自己所具有的实验条件,协作单位水平,课题组成员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实验设备,器械,试剂药品信息资料,经费资源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环境是否有利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项国策服务.并且能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选择科研项目.要做好前期基础工作.可以说是能否立项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一是自己在该方面具有哪些研究基础,近3年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研究成果是很难立项的;二是要搞清楚自己所选择的研究内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责任编辑:张文娟E-mail:zhangwj@cutidcorn 状,都有哪些人在进行研究,在哪些领域研究,从哪些角度研究,用什么方法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领域没有涉及或研究得不够深入,针对前人的研究基础,自己计划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采取怎样的思路进行研究,同自己的研究基础结合起来,抓住问题的关键,在选题上具有新意和突破.要对选题进行科研论证,查新.对一个很有价值的选题,却不十分清楚它的研究现状,或似是而非.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必须了解清楚选题的来龙去脉,然后才可确定申报.论证和查新是搞清楚问题的必要手段.论证一是自我进行研究.查阅资料,充分掌握了解选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二是请同行专家论证,请教选题的研究价值,社会意义和现状与未来. 通过论证最后确定申报题目.在经过论证仍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就要通过国际联机检索进行查新.一方面能弄清楚某一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另一方面在选题确定后,查新证明在专家评审过程中是强有力的佐证.有利于课题的批准立项.科学研夯选题霹决响问题科研选题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具体研究课题.所谓研究方向,是指研究人员在一个较长时期从事研究活动的工作方向,它规定了研究者在一个时期内的研究领域和内容.所谓研究课题则是指科学领域中尚未认识和尚未解决的具体问题.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科研选题确立得正确恰当.即所选的课题有理论意义和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或者有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可行性论证充分,其研究过程就顺利.见效也快;反之,选题不当,不仅研究过程困难重重,甚至会半途而废,造成严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科研选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重复立项.有的是科研信息不畅,对所选研究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不准确,造成重复立项;有的则是站在本地区的角度试图填补该地区某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坚持立项研究.这无疑是对国家整体科技资源的浪费.这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失去了科学研究创新性的意义和价值,投入了无效的重复劳动,严重影响了高校科学研究的进步与发展.二是研究条件不具备,致使研究工作半途而废.科学研究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受一定的条件限制,其中有主观条件,也有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是指科研的主体——科研人员的知识结合,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等.三是选题的实用性不强,缺乏应用前景.一项科研课题,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有较多的实用性或较大的应用前景,这是确立选题立项的主要依据.尤其是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指导下,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从高校的一些科研选题来看,有的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甚至是为了研究而研究, 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而进行研究.为了"着书立论—而立项.结果缺乏有创新的研究成果,即使取得一些成果.也难以被社会采用.不能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提高科研选题质量,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时了解科研动态. 同时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培养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要善于研究合作,选择好科研课题,并进行细致的全过程研究,使科学研究不断地在新的起点上发展.曰2..6.7中自高校科技与f53。
借鉴与超越:我国学术界近十三年来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价值中立问题的研究综述
20 6 正 O
萍 乡高 等专科 学校 学报
J u n lo n x a g Colg o r a fPig in l e e
2 06 0
第 2期
NO. 2
借 鉴 与 超 越 : 国 学 术 界 近 十 三 年 来 关 于 社 会 科 学 我 方 法 论 中 价 值 中 .问 题 的 研 究 综 述 " e r
基于 社会 科 学 与 自然科 学 在研 究 上 所 存在 的 差
异 , 社 会 科 学 领 域 所 引 起 的 关 于 方 法 论 在
如下 , 抛砖 引玉 , 以供 参考 , 献 资料 主要来 源于 社会 文
学 领域 对这 一 问题 的讨 论 。
一
( to oo y 的 争议 远 甚 于 自然 科学 领 域 , 至 于 meh d lg ) 甚
的 同时 , 阐述 了孔 德 ( ・ o e 开 创 的实 证 主 义社 A C mt )
会 学 认 为社 会学 就 像 自然科 学 一 样 在价 值 问题 上是
中立 的 , 实证 主义 社会 学在 这 个 问题 上 的看法 更 为 反 复杂 。也有 学 者 ( 钧生 ,9 5 在评价 韦 伯社会 学 的 侯 19) 价 值 思想 时 , 出韦伯思 想 的社 会科 学研 究方 法论 的 提 中 心 问题 即 “ 值 中 立 ” 题 。另 有 学 者 ( 一 红 , 价 问 赵
第二期
学 , 持 价值 中立 ; 保 人本 主 义社 会 学 受新 康 德 主 义 价 值 哲学 的影 响 , 为必须 借助 价值 判 断或价 值关 系来 认
思 想 家 主张用 自然科 学 的模 式 与方 法 , 建立 社会 科 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力
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力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力量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对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层面,更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社会中的力量,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应用。
社会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它包括众多具体的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
社会科学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来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规律和问题。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指导社会政策的制定,并提供决策的依据。
人文科学则强调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和艺术等方面,它包括文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等学科。
人文科学通过研究人类文化和人类精神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人类的情感、思维和价值观。
人文科学的研究和探索,能够培养人们的人文素养,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通过研究社会和人类行为的规律,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动力。
例如,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揭示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政治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分析政治权力的运行和制度安排。
其次,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为社会问题解决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方法。
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社会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问题的根源,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洞察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从而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再次,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对培养人们的人文素养和拓展视野起着重要作用。
人文科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演变,培养人们的文化自觉和历史意识。
社会科学的研究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和自我,了解社会秩序和个体需求的平衡。
通过学习和研究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人们能够拓展视野,提升人文修养,塑造更完善的个体和社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统计学学术研究中的价值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统计学学术研究中的价值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是统计研究方法的指导方法,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统计学提供了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使统计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为各种唯心意识和阶级偏见所左右。
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关于统计理论和方法的启示,对于促进本专业的学习、提高统计研究的科学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存在决定意识,质与量辩证统一、对立统一、看待事物要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等,对统计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本文重点谈谈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统计学学术研究中的价值和运用。
一、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矛盾分析方法为基本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科学地界定了矛盾的概念: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我们把它称之为矛盾。
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相互区别;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联系,它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性质包括: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在研究中,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这是正确对待问题的前提,是我们进行一切研究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其内在矛盾也是多方面的,且具有不同的性质。
有的具有阶级性,有的则不具阶级性,有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有的则属于敌我矛盾,而且它们又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
所以,既承认矛盾分析法,并正确地运用它,才能使我们从社会经济复杂多样的现象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来,才能保证统计学的真正科学性。
统计研究的任务就是从调查得到的大量的、表面的、现象的事实材料中,逐步分析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但是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常常是不一致而又有其内在关系的,如果现象材料把握得不准确,就必然影响事物本质的揭示。
在分析研究阶段,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矛盾,但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却又各不相同,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做事。
浅议社会学研究的两大方法论取向
、
方法论对社会学研 究的重要意义
由于社会学研 究对 象较强 的主观性和社会学研 究 目标较强 的
方法论是指关于认识和 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 是人类 认 客观性间的矛盾 , 社会学应在不 同方法之 间矛盾 的选择 中不断 识和行动方式 的总指 导。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 问题包括 : 地诠释社会 。在实践 中社会 学研究通常是 以实证主义和 以诠
影 响因素有一 个基础分 7 ( 0分 卫生情况 除外) 我们假 设出每 ,
参
考
文
献
个奖项应 加 的分值 , 每张投票 的分 值, 每个 学生干部 的加 分等 [ 姜启源 , 1 】 谢金星 .数学建模 .高等教育 出版社,038 20 ( )
等, 最高加 分不超过 3 分 。对于卫生情况 , 0 我们假 设每 个寝室 [ 彭永利. 2 ] 对高校奖学金评定量化方法的探索.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奖学金评定模型 的建立 , 根据计算出的综合成 绩分数 以及 为方案层 。先计算 出判断矩阵 , 再求出权重 向量 , 使解得的结果
综合成 绩、 卫生 、 学生工作 、 获奖情 况、 生民主投票在 奖学金 更加有层次性和准 确性 。并且层 次分析法 的基本原理、 学 步骤及 评 定过程 中所 占的权重, 再根据每一个影响因素换算出的分数 计算简便 , 结果简单 明确 , 易被决策者 了解和掌握 。综上 , 利用 值即可得 出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 。首先要求算出每位 学生 的最 “ 数学期望法 ” 层次分析法 ’ 和“ , 在求解平均值 、 并对结果进行排 这种方法可 以推广到一般的求值排序 问 终成 绩, 在此我们称 为奖 学金 成绩 , M 表示。然后根据奖学 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用 金成 绩进 行排 名 , 奖学金也直接按照奖学金成绩的高低来确定 题 中去 , 具有一定 的实用价值 。但这两个方法在讨论考试课和
唯物史观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历史的发展规律、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社会关系为基础的历史观念。
唯物史观对社会科学方法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探讨唯物史观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一、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受一定的客观规律所制约的,而这些规律主要表现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这种客观规律的揭示为研究社会现象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使社会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理解。
二、唯物史观强调了历史的渐进性和必然性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社会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由过去向未来的必然推移。
这对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立和实践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使研究者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变革的时机和方向,更好地规划和实施社会改革的措施。
三、唯物史观促进了社会科学的理论革新和实践创新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现象的发生和变化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社会科学研究应当着眼于深层次的经济因素,揭示社会现实的根本矛盾和变革动力。
在这种指导下,社会科学理论和实践都将得到革新和创新,使社会科学的研究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内涵。
四、唯物史观强调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在唯物史观的理论框架下,社会科学研究不能脱离实践,而应当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群众、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使社会科学研究更加务实、更富有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唯物史观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揭示客观规律、强调历史必然性、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社会科学研究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金融学学术研究中的价值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金融学学术探讨中的价值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详细的方法论,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一般的哲学方法论,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详细的社会科学探讨具有干脆的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之间是一种一般和个别、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它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供应一般的方法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探讨领域的详细化。
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处于不同层次的两种方法论,它们对于详细的社会科学探讨都具有指导作用但历史唯物主义对详细的社会科学探讨只具有总体而间接的指导作用,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详细的社会科学探讨则具有干脆指导作用。
因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联结历史唯物主义和详细的社会科学探讨的中间环节和桥梁。
对于详细的社会科学探讨具有干脆指导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作为一般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主动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探讨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其核心是详细的社会实践观)为基础,通过融合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人文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构建而成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详细的方法论,对于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的金融学学术探讨具有干脆的指导意义。
作为金融学学术型探讨生,假如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运用于学术探讨过程中,定会使我们受益匪浅、事半功倍。
本文将分别探讨以实践为基础的探讨方法、社会系统探讨方法、社会冲突探讨方法,三大社会科学方法在金融学学术探讨五大步骤(选题立项、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规律总结)中的运用和价值。
一、金融学、学术探讨、探讨方法简介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探讨对象,详细探讨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得、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
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社会科学是立国治国的根本,社会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央高度重视社会科学,正是抓住了立国治国的关键。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篇1浅析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摘要:一流大学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包括政府及学校制定的各项政策与办法。
政策与办法的合理制定与实施,能够促进大学的良好发展,继而使得大学促进社会的进步。
本文以“985”高校人文社会科研奖励办法作为研究对象,对人文社会科研奖励体系及办法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问题,借鉴国际经验,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奖励体系与办法进行补充与完善。
关键词:“985”高校人文社会科研奖励办法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知识就是力量”,培根在其《沉思录》中庄严宣告了科学研究与人类理性的伟大与光辉。
毫无疑问,科学与理性不仅推动并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也将照耀和指引人们继续阔步前行。
最近,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报告发现,在近30年的时间里,MIT通过科研所创造的收益相当于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的收入,这无疑彰显了科学研究巨大的造富能力。
虽然,较之于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不能直接创造经济财富,但它启蒙大众思想,狂掀社会思潮,再造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
同样,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国家政策的引导1986年11月颁行的《国家教委科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试行)》,而后由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在1992年下达了《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文件,从而保障了我国人文社会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此后,国家教委在1996年、2002年、2006年2011年分别颁行了旨在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相关文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分别在1993年、1997年、2001年、2007年颁布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有效的规整了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与发展。
软科学课题申报研究有关问题浅议
软科学课题申报研究有关问题浅议软科学是一门以研究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等非自然科学领域为主题的学科,常常涉及到一些被认为是复杂而主观的问题。
软科学课题申报研究时,我们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软科学课题申报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浅议。
首先,选择合适的研究问题是软科学课题申报的关键。
软科学的研究对象通常是人类社会及其相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选择那些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力的问题进行研究。
此外,问题的研究范围不能过于宽泛,否则会导致研究难度过大,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研究成果。
因此,在确定研究问题时,需要明确问题的界定和目标,保证研究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再次,研究计划和研究内容的设置也需要合理安排。
一个好的软科学课题申报研究计划应该包含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并且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
此外,还要设置合理的研究时间和阶段性目标,确保研究的进度和效果。
最后,软科学课题申报还需要注意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创新性是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观点。
实用性是指研究的成果能够解决或改善现实问题,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软科学课题的研究成果应该能够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总之,软科学课题申报研究需要关注问题选择、研究方法选择、研究计划设置以及研究创新性和实用性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才能够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和最终取得可观的成果。
科学价值问题研究——科学的价值中立、价值负载及其伦理反思
科学价值问题研究——科学的价值中立、价值负载及其伦理反思科学是一种超越人类传统语言、文化和宗教的知识体系,在现代社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科学的发展和研究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众多的物质生活福利,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和人类文化的本质。
科学在新时代暴露出来的崭新价值注入了新的思考,其价值观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
本文将从科学价值的中立性、价值负载及其伦理反思方向展开阐述。
一、科学价值的中立性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哲学辩论和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科学研究本质上是从真相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把握规律、拓展知识边界,探索自然和人类的奥秘,而价值的思维则是人的一种主观的、情感性的理智活动,强调个人或社会在情感上对事物的意义和价值的感觉。
两者的不同,使得科学性和价值性之前存在着本质区别。
科学的价值取向是中立化的,这种价值的中立性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科学独特的特点。
科学家从事研究工作,不应该带有任何主观的观点和价值判断,而应当以客观、严谨和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研究,不将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和想法传递给公众。
科学家要克服自己对研究对象的个人习惯、思维模式、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影响,使自己的观点具有普遍性和公正性,从而保证科学研究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在这种中立化的科学环境下,才能使科学研究的成果具有普遍的国际认可性,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的团结与合作。
二、科学的价值负载科学的中立性是有限的,科学事实必须同外部实践场域的需要相联系,否则科学的价值就会成为井中月。
科学发展是与人类实践加深和升华联系在一起的,科学研究结果可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医疗卫生以及环境保护等提供具体有用的技术和思路,直接造福人类的福利。
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不能回应社会的需求和解决社会的问题,就像一边倒的抽象学术,既无法给社会创造财富,也无法推向文明的发展。
这意味着,随着时代变迁,科学在理论与实践的实现上也在不断地参与与负担其最优价值成为主流。
结合材料分析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3篇
结合材料分析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3篇自我价值:是指在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我对社会作出贡献,而后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
包括人的尊严,和保证人的尊严的物质精神条件。
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结合材料分析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供大家参考选择。
结合材料分析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1摘要: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是互为前提、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把二者割裂开来是错误的。
我们既要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又要重视人的自我价值,二者统一的基础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关键词:人的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关系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9―0060―02一、人的价值即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价值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表示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
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价值属于关系范畴,作为价值关系的主体只能是人,包含个人、集团、阶级、民族乃至整个人类,作为价值关系的客体,可以是物质的东西,也可以是精神的东西,还可以是实践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都存在一定的价值关系,人们的实践活动,都是为了追求、满足一定的价值需要。
价值客体的属性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它的多方面的属性可以满足主体的多方面的需要。
价值客体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不随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主体的需要是变化的,作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关系是多元的、变化的、可逆的,有的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价值关系的主体,自然是价值关系的客体,这是确定无疑的。
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具体的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客体位置就不是固定不变的了。
一个人对于他人和社会来说,一方面他是需要的主体,并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中,获得需要的满足;另一方面他又能以其自身的存在和活动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成为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客体。
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问题解决:探讨社会科学研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价值与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问题解决:探讨社会科学研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价值与意义引言社会问题是我们社会中一直存在的核心挑战,例如贫困、失业、环境污染、教育不平等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有系统的方法和有效的策略。
在这方面,社会科学研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会科学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还能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宝贵的见解和方案。
本文将探讨社会科学研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价值与意义。
价值1: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社会科学研究致力于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规律。
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科学家能够深入了解这些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他们通过观察、收集数据和进行分析,揭示了社会问题背后的复杂关系和机制。
例如,在研究贫困问题时,社会科学家可以探究贫困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如教育水平、就业机会、社会阶级等。
这种深入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核心,并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价值2: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社会科学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的本质,还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
社会科学家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他们能够根据研究结果,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举个例子,在环境污染问题上,社会科学家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人们对环保行为的态度和行为习惯,然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改善环境质量。
价值3:评估政策和计划的有效性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制定一系列政策和计划。
然而,并非所有的政策和计划都能够有效解决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政策和计划的有效性。
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社会科学家可以对政策和计划进行系统的评估和监测。
他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等手段,考察政策和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从而提供政策改进的建议。
这种评估能力使我们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完善政策和计划,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
价值4: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社会科学研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
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摘要】社会科学研究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促进社会进步和解决社会问题来体现其价值。
价值观的影响和伦理问题的存在也需要引起重视。
在实践中,社会科学研究为社会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尽管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但未来仍需关注其发展方向和价值问题的重要性。
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进行探讨是必要的,以便更好地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价值问题、社会发展、社会问题、价值观、伦理问题、实践、肯定、发展方向、重要性1. 引言1.1 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社会科学研究在当今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社会科学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和规律,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趋势,为社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科学研究可以促进社会各个领域的创新和改进,推动社会向更加公正、平等、和谐的方向发展。
社会科学研究还可以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社会稳定和进步做出贡献。
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其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变革、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应该重视社会科学研究,支持和鼓励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做出努力。
1.2 价值问题的探讨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价值问题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焦点之一。
许多学者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观念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的结果和结论,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方向。
价值问题的探讨涉及到研究者对于社会现象的认识和评价,以及研究成果对于社会和个体的意义和影响。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价值问题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讨论,更是实践中不可避免的挑战和问题。
研究者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审慎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对研究的影响,努力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问题也与伦理问题密不可分,研究者需要遵守伦理规范,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和尊严,确保研究过程的公正和透明。
从市民社会概念复兴谈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
QU从市民社会概念复兴谈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孙媛摘要近代以来,实证主义社会学家们首先提出了“价值中立”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原则,新康德主义者质疑“价格中立”的唯科学主义倾向,提出了相反的“价值关联”原则.文章通过分析20世纪末市民理论等思想的复兴,试图阐明社会科学研究中,容易受研究者价值判断彩响的两个方面:研究框架的选择和研究对象餉解释,同时探讨“价值中立”和“价值关联”两种原则的融合发展.关键词价值中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市民社会思想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20)250-0164-02“价值中立”通常指研究主体在依据自身的主观愿望,在选择了所要研究的问题之后,应客观地描述关于问题并得出的结论,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原则,发端于以孔德、斯宾塞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家,系统地阐释于马克思•韦伯。
实证主义社会学家最先对“价值中立”原则做出了阐释。
他们的主张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以普遍的规律及客观存在的现实为主,研究者们需要通过“价值无涉”的方法去观察、研究和解释研究资料。
这种观点建立在一种假设之中,也就是承认了客观事实可以通过人类的研究活动如实地、不加粉饰地呈现,并且得到概括。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理想的原则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客观世界的作用,以及社会科学研究区别于自然科学研究的特殊性。
首先,在社会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例如田野调查、小组访谈、问卷调查,研究者都会基于其自身的价值倾向,通过问题设置、动作、表情等方式,影响到最终的研究结果。
即便是在文本分析这样看似客观的研究方法中,研究者也不免会受主观好恶甚至是意识形态的左右,有选择的解释研究资料。
其次,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无感情、无思维的自然界,而是本身就带有情感和主观性的人以及社会关系。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在对话的过程中难免有传播和理解上的误差,而研究对象也会因其个人感情对事实加以筛选、保留甚至是歪曲。
笔者认为,在社会科学研究的程序上,主观价值判断对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研究框架的选择以及对研究对象的解释。
浅议社会伦理的最高价值
一
、
自由彰显着 对人 的天性 的尊重
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 也是现代社会伦理的最 高价值 ,
取得的 自由度的大小 , 既是他能力大小 的标志 , 也是其能力发 展水平高低 的指示器。从一定 意义上说 , 追求思想 、 意志 、 行 动的最大可能的 自由, 是一个人的一种 内在需要 ; 而一个人实 际获得思想 、 意志 、 行动方面最大可能的 自由度 , 则表明他有 能力实现 自己的理想和愿 望, 有能力突破障碍其思想 、 意志和 行动达到 自由状态的各种强制 因素 。在此 ,自由不是一个人 所要努力争取 的物或 “ 东西” 不是一个人 为了达到某种 目的 , 所运用的手段 和工具 , 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 明一个人达到 标
一
质特征之一。 诸如公平 、 、 ” 正义 平等之类 的伦理价值 , 如若失
去 自由的平台 , 无疑如置身 于空 中楼阁 , 一切将成为空谈 。 无 论是经济意义 、 政治意义还是思想意义上的 自由, 它都是社会 伦理 的内在蕴涵 ; 不管是在私人领域 , 还是在公共领域 , 自由
个人有无对 未知情况进行选择的机会 , 就成为他 是否 自由 再次 ,自由是衡量主体实现 自我潜能的尺度。一个人所
的 自由 , 是 一 切 人 的 自由 。社 会 是 一个 开放 复 杂 的 巨 大 系 而
各种合情 、 合理 、 合法 , 因而可以 自由行动 的权利。
当然 ,自由与权利还有 区别。 自由只是人所拥有的众多 权 利 中 的一 种 , 自由外 , 个 人还 有 平 等 、 除 一 民主 、 重 、 益 、 尊 利
如果说在传统社会 自由是一种稀缺的价值 , 那么在现代社会
自由则变得不可或缺 , 已经成为现代经济 、 它 政治 、 文化的本
浅议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运用
浅议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运用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正式到来,学术界逐渐把视野放在了自然社会与社会科学的融汇创新,并引发了所有人的高度重视。
但现阶段,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社会科学的研究相比落后,这也就需要相关学者加强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运用研究,对促进我国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了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中应用的局限性和原则,按照研究对象的差异性将知识分类规划,并提出几点有效的运用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科学方法;社会科学;运用;策略若是按照研究对象的差异性将知识分类规划,那么可以统称分为三类: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则是自然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则是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思维和精神,则是人文科学。
作为阐述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其有着较为独特的发展规律,所以就需要相关学者针对其独特的发展规律更深入地进行探讨,其中就包括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运用问题。
1.自然科学方法的局限性和应用原则社会科学中的“科学性”成为可以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的依据,而其中的“人文性”却造成了自然科学方法运用的局限性,所以在社会科学中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掌握好分寸与尺度。
社会现象十分复杂,自然科学方法很难精准把握,其局限性无法解决人的精神问题,这种情况就导致社会科学中可以运用自然科学方法,但是却又无法替代社会科学本身[1]。
若想掌握好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运用尺度,应遵循的原则体现在以下几点:(一)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主要是指通过最终的研究目的来判定自然科学方法是否适用于社会科学中,其中自然科学方法主要是一种手段,其本身并不算一种目的,所应用的时机也仅仅只是即将达成这种目的的时候。
研究自然科学无非就是求“真”,“善”,“美”,在求“真”方面,自然科学方法有着极大的运用价值,而在求“善”和“美”的时候,自然科学方法显然比不过社会科学自身的方法。
(二)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指的是对比使用自然科学方法和不使用自然科学方法的结果,得到更加严谨的推理和更加有力的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浅议社会科学研究究竟是否需要将事实与价值分开,或有意识地排除价值判断?这似乎是个显而易见的简单问题。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们暗含的价值观总是或隐或现地影响研究本身。
这一问题在东方国家的社会科学研究中成其突出。
因此。
本文先论述当代西方哲学对这一问题的若干代表性论点,然后再对我国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某些普遍倾向作针对性的评论。
科学价值中立说关于科学的价值中立的观点,在西方哲学思想中在较长时期内影响了占主导地位的科学观和认识论。
一般认为马克斯?韦伯引入了现代的事实—价值两分的观点。
他在《社会学与经济学中“价值中立”的意义》这一经典论文论述了两方面的观点。
第一点他吸取了休谟的思想,认为在规范与描述之间、在断言某物实际上是什么与理想上应当是什么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为我们加于事物的价值不属于这些事物的真理性,科学关心的是描述实际发生了什么,并且解释为什么。
自然,科学能够而且必须注意个人和团体在事实上怎样做出评价,但他们却不能从根本上真实地记录这个或那个事物是内在地有价值的,因而是在范畴上应当被评价的。
韦伯的第二个论点是有规定性的。
他从不认为价值是无足轻重的,也从不宣称每个人,特别是社会科学家应当总是避免价值判断。
与此相反,他坚持提出指认与评价的区别,二者不容混淆。
一个人在表达价值判断时,不应当自称这种判断是得到科学地确认的;因为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
当社会科学家推崇某种行动时,他们应当尽力地说明自己所说内容中哪些是科学的发现,哪些是具有很不同地位的政策建议。
这是知识分子的真诚品质与尊重真理的原则所必然要求的。
20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者一般都竭力提倡科学与价值、描述与规范、实然与应然判断的严格区别,要求社会科学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
亨普尔指出,有关科学的价值中立问题,可以说是围绕着两个不同的方面而展开,这就是:(1)科学家的实际研究行为,和(2)批判评价和论证科学断言和程序的方法论标准。
在科学家的实际行为层次上,价值评价作为科学研究的一个诱导因素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
道德的准则、审慎的思考和个性等等显然会影响科学家对所研究领域、问题和所采取的方法的选择。
社会和政治价值有可能削弱研究某些特殊问题领域的努力,也可能鼓励人们赞同某些并无可靠根据的理论。
当然,作为一种规律,科学研究中决定采取或放弃一个特定的假设或理论,将强烈地受到认知价值或准则的影响,这反映在他们坚持某种方法论程序的标准上。
正是在构成研究行为的重要的诱导因素这个问题上,价值评价与科学研究相关联。
因此,必须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科学史解释科学研究行为时考虑价值评价的作用。
然而,这种科学解释在谈到科学家受价值影响的时候,并不涉及任何价值判断。
也就是说,它在解释科学家接受或放弃一个理论时,并不论证这个理论的合理性,或表明这是个不合理的科学程序。
而合理性问题要求的是在可以获得的证据和其他系统的根据的基础上对理论进行批判的评价。
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传统的科学观,特别是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主张科学理论与证据关系有明确的客观标准,并认为这种标准可用证据与理论之间的肯定或否定的的逻辑关系来表示,由此而为科学的客观性与价值中立说提供了依据。
按此观点,恰当的科学研究及其结果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的成见、信念或态度的,因而可以把某些程序看作违反了科学规范,并可以用对科学以外的价值观的过度依赖来解释研究者违背恰当的科学行为的动机。
与上述科学哲学观点相类似,现代知识社会学(或科学社会学)的鼻祖卡尔?曼海姆也把自然的与文化的区别了开来,把数学、自然科学与宗教、道德、实践领域等其他方面明确区分开来。
“可以说,形式知识在本质上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
其内容并不受个别的主体及其历史社会条件的影响。
但在另一方面,显然存在着范围广泛的主体事务,它只能由某些主体、或在某些历史时期被接受,而且从个人的社会目的来看,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 他认为,自然科学具有可重复性,而宗教道德等文化的领域则具有不可比的特征。
所以他断言,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非真理的。
一般来说,意识形态的特征是对其范围广泛的对象进行高度明确的阐述,对其追随者有权威的明确的命令性。
与其他类型的信仰相比,意识形态更加系统化,围绕一个或数个突出的价值观而整合。
它往往抵制信念的变革,它的接受或推行还往往伴随着鼓动性的宣传。
谁接受它,谁就要完全服从它,谁的行为就必须完全渗透着意识形态。
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产生于特定的文化中,因此它不可能与该文化的重要因素完全分开。
意识形态故意掩盖人们的动机与利益,这就迫使利益与对抗着的人们相互欺骗,并用貌似普遍化的方式掩盖狭隘的局部目的和利益。
意识形态不会把系统地追求真理当作自己的一项义务,因而采取取教条主义的认识态度,不愿接受新经验和真理。
作为一种文化的产物,意识形态对社会科学的影响尤其明显。
曼海姆坚持认为,凡政治的或是涉及世界观的一切知识,不可避免地都是有党性的。
他因此而暗含的论点是,像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均无法摆脱意识形态和党性的束缚,所以他也承认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有不同的思想。
这些观点引起了美国实用主义者胡克的争论。
胡克在肯定了曼海姆的开创性工作以后指出,困难在于,曼海姆承认,表现阶级立场的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导致在科学意义上被认为“真”的那些关于事物性质的理论和发现,因此,问题就转移到这些“真理”是否取决于导致探索和发现这些真理的阶级立场和阶级利益这一点上。
“阶级立场和阶级利益既然随着历史时期而改变,曼海姆认为这问题就成为一个知识社会学的问题。
……现在假定科学的处理方法和客观性是同一的,使曼海姆感到头痛的问题是:任何一种的科学知识是怎样成为可能的?曼海姆在他的书中,不同的一页就有不同的答案,而使读者对于他真正相信什么完全感到茫然。
” 实用主义作为一种独特形态的科学主义思想,对此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胡克实际认为,即使存在阶级或党派观点的相对性,科学(包括社会科学)仍然存在超越主观价值的客观性基础,比如根据经验基础所作的证实或证伪的判定。
这是我们过去在认识实用主义时所忽视了一个重要论点。
因此,关于科学价值中立的观点,反映了西方一些思想家在科学发展以后对其根本任务的一种认识论的反思。
在科学知识系统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有必要主动排除意识形态等主观价值的干扰,以相对纯化的方式对待其研究,以便适应客观性的要求。
对绝对价值中立说的批评韦伯和逻辑实证主义者关于科学价值中立说的观点,在近数十年受到了西方哲学家主要是历史主义者和科学实在论者的批评或挑战。
库恩以来的历史主义学派深刻地批判了科学的积累发展观,论证了科学理论的根本转变不简单地只是对关于事实的增长了的知识作出的理性反映。
而科学不同学派之间的转换更像是信仰的转变,没有太多的合理性基础可言。
劳丹则提出了一种关于科学家理性行为的适中的观点,指出理性的行动者持有各种目的和关于世界的预设信念,为了合理地接受一个信念,他必须能够限定与自己的目标和信念有关的推理范围。
劳丹试图把科学合理性的一般要求与价值论、方法论和事实层次的共识统一起来。
科学实在论者普特南对事实与价值关系的看法具有某些独特的意义。
他公然声称自己要为一种几乎被推翻了的观点恢复名誉,这种观点认为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无论如何也是模糊不清、无法实现的。
因为事实陈述本身,以及人们据以决定什么是事实和什么不是事实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都预设了价值。
普特南指出,关于科学价值中立的传统观点是建立在科学的工具的成功和多数人的一致意见基础上的。
怀疑价值判断具有认识功能的一个理由是,它们不能用“科学方法证实”,而且在福柯所讨论的伦理学观点中还强调调,在伦理问题上,人们不可能取得普遍一致或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
许多人相信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可以作出使大家满意的论证。
但在事实上,对于任意选取的一个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人们不可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赞同。
许多人对于科学和很多理论都是可悲地无知,至于科学的工具的成功,由于科学的意义决非仅限于它的实际应用性,故不能由此而推出科学的合理性。
所以,用工具的成功与多数主义来证明科学真理的合理性和价值真理的非合理性,这是站不住脚的。
普特南强调,至少有些价值必定是客观的。
精确科学的理性上的可接受性取决于像“融贯性”和“实用的简单性”之类认识上的优点,因此,至少有些价值词项不仅仅代表使用这些词项的人的情感,而且代表了它们适用的那些事物的属性。
如果这些词项不代表理论的性质,而仅仅代表有关人对理论所持有的“态度”,那么像“正当的”、“充分确证的”、“最有效的解释”等等,必定也完全是主观的。
因为理性上可接受性不可能比它所依赖的参项更为客观。
因此,至少这些价值词项具有某种客观的用法,即某种客观的正当性条件。
同样,对于伦理学判断的主观方面也不能强调过分了。
如果说,在科学领域坚持科学是一项客观的事业,并不等于认为每一个科学问题都有一个确定性的答案,某些科学问题也许有一些客观的、不确定的答案,那么,在伦理学领域,某些价值见解是确真的,某些是确假的。
“总而言之,某些价值见解(以及某些意识形态)肯定是错误的,某些见解肯定不如其他见解,在这个意义上坚持伦理学探究是客观的,同坚持根本没有任何不确定性的情况这种愚见,是两码事。
”由此可见,普特南在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上,竭力从两方面来阐述二者之间的融合、统一与制约。
一方面,他不同意证实主义和旧实在论把事实与价值截然分开的观点,而坚持科学对客观真理的追求与融贯性、正当性、实用简单性和完美性等价值要求的统一,科学的客观性与多元性要求的统一。
另一方面,从伦理价值的角度来看,普特南又不同意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而认为至少有些伦理价值是有客观标准或依据的。
就认识而言,对于概念构架的任一选择,都是以价值为先决条件的,在选择一个描述日常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实的构架时,在众多的因素中首先会涉及到人们的道德价值。
因此,真理理论以合理性理论为先决条件,而合理性理论又以我们关于善的理论为先决条件。
普特南试图把事实与价值、真理与价值有机地、内在地统一起来,既不放弃实在论的客观真理论的基本前提,又不接受事实一价值两分的传统观点。
其观点属于一种形式的价值真理论,是对那种离开人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