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交往篇(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答: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2、形式训练说(名词解释/简答题P142)
简答题:简述形式训练说?
4、相同要素说(名词解释P143)
答: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心理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4、“皮格马利翁效应”(名词解释P47)
答:教师接收了“权威诺言的暗示”,对学生态度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偏爱心理和情感。
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把这个效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5、教学效能感(词解释P51)
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
1、什么是学习?(P82)广义的学习是指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2、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P97)
3、消极强化(名词解释P97)
答:消极强化是通过讨厌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论述题P101)
论述题:有人认为课堂讲授法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学习,故教学中应少用或者不用教授法,
答: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6、三种反思(P58):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
7、简述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简答题P58)
8、简述教学反思的方法(简答题P61)
9、教学监控能力(名词解释P61)
答: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论述题:请结合所任教的学科,谈谈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知识点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1、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P272、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验证阶段)四个环节。

P593、发散思维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即(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P2564、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形式训练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P1425、研究表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知识点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1、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P272、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的验证阶段)四个环节。

P593、发散思维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即(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P2564、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形式训练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P1425、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P1996、价值内化的五个水平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P293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P228、反思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三种类型。

P589、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种类型。

这是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分类反思。

P11610、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驱动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驱动力)三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干扰)和(后摄干扰)。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篇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一、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理解)1、恒定平稳的职业生涯2、独立孤寂的教学科研3、年龄差距的日渐拉大4、教学成效的难以衡量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理解)1、生存关注阶段关注生存状况,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状况,关注自己所获得的技能与岗位需要的适应状况2、任务关注阶段关注教学任务本身,提高教学质量3、发展关注阶段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因材施教三、专家型教师的专长表现(理解)1、拥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能有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2、能高效率的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熟练掌握技能使其自动化善于监控自己的认知执行过程3、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对熟悉情境的识别加工比新手快知识和经验更具实践性和实用性行为和态度更具评价性四、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运用)1、能对教学情境进行准确分析并具有很强的教学监控能力2、教学具有灵活性并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3、具有较强的反省意识和出色的教学科研能力五、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运用)1、系统的学习理论2、进行教学观摩3、从事科学研究4、自觉教学反思六、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运用)1、提高社会对教师的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2、建立合理高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规章3、教师要不断提升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自觉反思,增强自信心七、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运用)1、外在社会的期望和内在自我的迷失社会的高期望值带来教师对自己的高要求2、过高的内控制点导致“工作狂”的状态为追求高目标而狂热投入工作3、A型性格带来的不良应对高目标高成就动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八、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运用)1、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改变思想上的误区2、做好自我管理:对自我生活方式、时间、情绪的管理第二讲教师的素养和人格一、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理解)1、文化知识的传播者2、学生学习的发动者和促进者3、行为规范的示范者4、心理健康的教育者5、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二、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和主要表现(理解)核心:师爱表现: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全体学生的爱,对自己教学学科的热爱三、社会上常见的教师职业价值观(理解)1、“仅为谋生”的生计观2、“毁灭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观(角色观)3、“简单重复工作”的匠人观四、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运用)1、专业知识2、教学能力①教学监控能力内容: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策划与安排……………………组织与沟通………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评价………教学效果的分析与反思提高教师监控能力:改变角色,教学反馈,现场指导②教学反思能力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写反思日记,列问题单,收集学生评价,交流反思3、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对症下药,掌握分寸五、有效教师的人格特征(运用)1、激励性人格:热情,热心和幽默,可信任感2、以成功为导向:对成功高期望,鼓励与支持3、专业品行:有条理,适应性和灵活性,博学六、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运用)1、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2、………树立教师的威信3、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4、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第三讲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一、教师的压力源(理解)1、社会环境的压力①社会快速发展的冲击②教育领域变革的挑战2、教师职业的压力①教师职业生涯特点带来的压力②教师职业角色特点带来的压力③对教师高素质要求带来的压力3、教师自身心理素质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归因模式,教学效能感二、教师的压力应对(运用)1、防御性应对合理化(文饰作用),否认,反向,投射,自居作用2、直接应对①调整认知方式和期望水平②掌握调控技巧和抗压方法③寻求社会支持和心理帮助学生篇第四讲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教育(理解)策略:1、在学业和学生的社会交往方面形成连续的心理挑战氛围为解决课堂内外发生的冲突和做出决策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合适的时机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运用)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理想自我—处于观察者的地位现实自我—处于被观察者的地位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我是谁”的困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距离很远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自我统一性的确立人格发展臻于成熟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教育(运用)1、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2、……………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客观正确认识自我3、……………调整目标以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4、……………在实践中走出困境形成自我统一性四、人生价值观对行为的导向和调节功能(理解)1、定向功能:指导认知,导向行为2、识别功能:了解行为,判断行为价值3、动力功能:发动并维持行为4、调节功能:支配行为,控制行为五、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运用)1、对价值我自由选择阶段2、对价值选择的珍视阶段3、对选择价值的行动阶段六、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条件(运用)1、思维发展要达到能抽象概括社会事件的水平,将概括化为自己信奉的观点2、自我意识分化能经常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能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并对自己提出某种明确的要求3、个体能意识到自己必须完成的社会任务极其意义七、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运用)1、人生价值目标的特点:取向多元化,注重实际2、人生价值手段的特点:重视能力与素质,注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缺乏利他和奉献精神3、人生价值评价的特点:双峰分布,乐观和悲观,积极和消极并存;标准多元化第五讲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一、大学生的学习特点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性(运用)①职业定性目标明确②课程设置进口专业发展的需要③专门的专业能力实践训练2、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理解)主动性选择性批判性: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使得其批判性增强探究性: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探究性能力3、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超越性(理解)超越原学习情境超越原自我水平二、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运用)1、学习方式不适应: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发展2、学习态度不积极:影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影响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建设3、学习过度焦虑:影响身心健康三、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运用)1、建立对专业的信任感2、培养专业兴趣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第六讲大学生的个别差异一、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运用)1、依赖型人格2、自我中心型人格3、褊狭型人格4、回避型人格5、表演型人格造成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经历学习篇第七讲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一、学习的定义和内涵(理解)定义: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比较持久的变化内涵:学习不是人类特有的学习的发生基于经验的过程学习的发生伴随着行为或行为潜能或思维的变化学习的变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理解)1、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学习可预期的信号原理:条件反射行为法则:习得和消退,泛化与分化2、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结果的学习①操作条件作用与经典条件作用的区别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3、行为的塑造行为塑造即通过小步子反馈或强化帮助有机体达到目标行为塑造技术广泛应用的是连锁塑造术,即将学生所要达到的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当学生完成每一步时都给予强化四、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理解)①认知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的认知结构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获得、转化、评价②结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了解)3、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运用)基本观点: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①新知识观知识只是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②新学生观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是有发展潜能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是有能动性的③新教学观核心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来解决学习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运用)1、学习的基本原则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学习者都有发展潜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融洽的学习情境2、罗杰斯的学习观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内容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最有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第八讲不同类型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理解)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理解)1、自动化基本技能的获得:认知、联系、自动化阶段2、促进自动化基本技能的教学措施掌握子技能,促进程序化三、大学生学习策略形成的条件(理解)1、内部条件:原有知识背景,学习动机2、外部条件:训练方法,变式与连续性练习,具有完整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四、做好策略学习的教学工作(理解)1、识别重要的学习策略并能对其进行结构分析2、加强策略的巩固程度3、增强主体的策略运用意识的体验4、突出条件化知识五、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理解)1、认识道德规范:晓之以理,知荣明辱2、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动之以情,好荣恶辱3、确立道德行为:导之以行,践荣弃辱六、当代大学生的品德现状(理解)1、认同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并呈现多元性表现原因:环境开放、个体差异2、存在道德认识上的困惑表现:认识模糊,认识片面,认识错位3、道德言行是有脱节原因:缺乏自律意识,缺乏道德反思能力,有很强的从众心理第九讲学习动机一、提高学习动机的四个内在因素(运用)1、学生的唤起水平:使学生维持适度的唤起水平2、学生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学生的目标定向①基本观点:目标给学习者提供一种衡量他们进步的标准目标可以增强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原来的方法不成功时,目标鼓励学习者采用新的策略去尝试②将大学生目标定向和学习动机较好结合起来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形成以自己为参照的成功评价模式强调对学习活动本身的掌握和理解4、学生的归因积极的归因模式:成功因为能力强,失败因为缺乏努力消极的归因模式:成功因为运气好,失败因为缺乏能力二、提高学生动机—外在因素的作用(运用)1、教师的特征:示范、热情、关怀、期待2、课堂气氛:安全有序、成功、理解、挑战性3、教学活动:课程导入、内容生活化、及时反馈交往篇第十讲师生交往及其影响因素一、师生交往的缺失(运用)表现:1、师生个体与个体交往减少,个体与群体交往增加2、师生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减少,面对符号的间接交往增加3、师生非正式体制外的交往减少,正式的体制内的交往增加二、师生交往心理结构涉及的因素(运用)认知,情感,言行三、积极师生交往的主要功能(理解)1、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2、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4、促进师生双方的学习品质生活四、影响师生交往质量的因素(运用)1、环境因素2、教育因素3、个人因素气质的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不良心理心理品质:自我中心、世故心理、多疑心理、自卑心理4、渠道因素第十一讲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一、引发正向交往行为的心理效应1、自己人效应(运用)①让学生认可老师为自己人的有效心理策略:强调师生双方一致的地方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地位教师要注意教育技巧尊重学生的个人空间2、反馈效应(运用)①反馈效应启示:提醒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馈客观评价学生的作业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3、犯错误效应(理解)启示: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坦然承认未知,不要掩饰自己的错误二、引发主体认知偏差的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第一印象和最近印象(运用)启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不局限于“第一印象”,又要以回顾的眼光看待学生,不受制于近因效应2、晕轮效应与恶魔效应—借一斑而窥全豹(理解)启示:恰当全面的认知学生3、刻板印象—四川人爱吃辣椒(理解)启示:注意反思和修正带有偏见的刻板印象4、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运用)启示:应客观实际,摒弃主观臆断三、引发负向行为的心理效应1、超限效应—到底有完没完(运用)表现:时间超限,如:拖堂内容超限,如:批评和表扬主观容量超限,如:讲课内容过多启示:注意把握“度”,做到“恰到好处”,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2、霍布森效应—想象与创新的杀手(理解)含义:提高选择机会时附加苛刻条件,以至于没有选择余地的心理效应启示:不要过于死板,答案容许有一定的模糊度,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3、搭便车效应—无功也受禄(理解)原因:异质分组使学生的动机、态度、个性有差异过多强调“合作”原则而忽视个人需求“平均主义”的评价模式启示:合作学习的人数不宜太多,4~6人为宜营造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明确任务与责任合理分工随时观察学情,监控教学活动破除“平均主义”机制4、习得性无助—我只能听天由命(运用)启示:不能让学生连续体会到学习的失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不能让学生本能的认为任何事都是徒劳的四、提高劝说力的心理效应1、登门槛效应—先提小要求再提大要求(提高求)(理解)2、门面效应—拒绝大要求接受小要求(接受要求)(运用)第十二讲师生交往的技巧一、人际吸引的因素(理解)外貌吸引,相似性吸引,接近性吸引,奖励性吸引,敬仰性吸引二、人际影响的技巧(运用)1、陈述理由:以理晓人2、说实话:其情感人3、情感诉求:以情动人5、讨论:以德服人三、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具备的特质(运用)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①多角度认识自己:横向比较,纵向比较,他人评价,自我分析②具有同理心③体察入微了解学生:警惕对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善于利用空白效应,抛砖引玉④理解和尊重自己的同事2、热情友善,主动交往3、真诚信任,宽容礼让4、知其所欲,善事于人四、教师冲突产生的原因(理解)1、师生双方观点的差异2、师生双方或一方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一方行为与对方差距太大五、平息师生冲突(运用)1、避免发生直接冲突:冷静、沉默,避免与学生正面开战2、熄灭争吵:教师要耐心倾听,不符合,不急表态3、巧妙和解:弄清原因,主动解释,及早道歉,宽容学生。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心理学题型:填空1*15;名词解释5*4;简答6*5;论述1*20;案例分析1*15第一编一、填空和名词解释美国心理学家XXX,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

1对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是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3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

4教学风格: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5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研究行为和研究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6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方面。

7教学反思:对于举动的反思;举动中的反思;为举动反思。

8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举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二、简答(一)高等教育心理研究的方法论原则(简答或填空)4教育性原则:研究方法应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能够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绝不能为了获取某些研究材料,而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教学反思过程1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试图改变这种状况,进入反思。

2观察与分析阶段:借助自述回忆、录音录像等获得观察数据,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的思想、行为、信念、价值观等。

3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旧思想,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政策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积极的验证阶段:检验上阶段所构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主要是人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可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这主要是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气质:个人在心理活动与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外在)动力性特征,及在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方面的个性特征。

气质受生理素质影响较大。

典型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

*性格: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无好坏对错之分,性格则有。

性格居于核心地位,影响和制约着能力与气质的表现和发展。

3、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观点应知道各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1)构造主义主要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

研究意识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认为一切心理现象(经验)可以分解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

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经内省而得到的经验即为意识)(2)机能主义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和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在本世纪初创立。

基本主张: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应该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不像结构主义那样,只研究意识的组成元素。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精辟要点复习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精辟要点复习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复习1.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答: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化.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即激发求知欲好奇心。

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以用作业的方式提出,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既可以是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也可以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束时进行。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尽量多用集体获小组竞赛,而少用个人竞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无论对优生还是对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归因于努力,可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生不至于过于自卑,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

2.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答: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

3.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答: 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直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和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的规律性。

3、心理发展的含义: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4、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和后天规律(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规律(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四)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5、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简答)(一)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二)大学生求知欲与识别力之间的矛盾(三)大学生渴望独立和依然依赖的矛盾(四)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五)大学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六)大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6、大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7、大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特点是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8、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一)大学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二)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三)大学生情绪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四)大学生情绪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五)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重要方面(六)大学生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9、学习的分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

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认知策略: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动作技能:平衡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态度: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10、桑代克的实验体现了学习的什么过程: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即试误过程11、强化的作用:增强反应概率12、如何有效使用惩罚?(有效地使用惩罚要注意以下几点):(简答)①要就事论事,使被罚者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所在,即要将罚与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受罚者的消极情绪与自己的所作所为联系在一起。

2020年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供参考)

2020年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供参考)

2020年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供参考)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1.什么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科,是狭义的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a.研究来自大学生方面的心理问题:包括在高等教育条件下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一般特点,教学的心理过程,大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形成品德、个性以及个体差异等问题。

b.研究来自大学教师方面的心理问题:包括大学教师本身的心理素质,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以及因材施教等。

C.来自高等学校师生交往和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体系包括哪些?答案: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b.高等学校学习心理研究c.高校德育、自我意识及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研究d.高校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

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原则答案: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知识点: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诞生的标志:始于20世纪初(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学》。

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植物的灵魂——体育;动物的灵魂——智育;理性的灵魂——德育3.文艺复兴后: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教育与心理学结合的原理原则瑞典:斐斯泰洛齐——《论教学方法》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赫尔巴特:意识阈——统觉团。

4.科学教育心理学创始人:美国的桑代克——动物学习实验(19世纪末)教育心理学的构成:《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疲劳与个别差异》5.美国教育心理学派: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调查法(问卷调查,谈话调查),测量法。

第二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1.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和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 心理学笔记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 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德国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派别:(一)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欣纳;主张用内省法研究心理学,重视意识元素、意识经验。

(二)机能主义美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意识是一种川流不息的过程,重视意识的机能和功用的研究。

(三)行为主义美华生,后期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主张用实验方法研究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

(四)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十分强调整体的作用,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强调性本能作用,重视无意识和动机的研究。

论述:如何理解心理的实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对心理的本质作了科学的规定,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一)从物种发生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动物演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神经系统。

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不仅能感受与生命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也能感受与生命有间接关系的刺激。

这时,动物就有了原始的、简单的心理现象。

由此可见,心理现象是神经系统的属性,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二)从个体发展史来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联系的由于脑的发展,儿童的心理也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发展。

(三)人们的生活、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证明了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首先,人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临床实践使人们逐渐地发现心理与脑的关系十分密切。

其次,脑科学的研究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提供了证据。

再次,电生理学研究发现,人在不同精神状态下出现不同的脑电波。

最后,神经化学的研究成果也告诉我们,脑是心理的器官。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没有人的社会生活环境,没有对人类知识经验的学习,既便有正常的人脑,也不会有正常人的心理。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背诵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背诵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铁钦纳;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华生,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认知心理学(皮亚杰);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进化心理学(达尔文)。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4、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着严重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他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S---R)来表示。

5、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

精神分析学派非常注重人的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他还提出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6、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其研究方法是计算机模拟。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试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1908年房宗岳翻译的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

7、(P1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注意:实例解释)8、教育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组成:确定教育目标、分析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执行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教学。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1、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心理学的任务:概括地说,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作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描述:(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做出客观准确的描述,即心理与行为“是什么”。

(选择)解释:该任务的功能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某种心理与行为事件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因或机制是什么。

预测: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即根据已有的理论对某种心理和行为事件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发生的理论推测。

控制: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对人类心理行为的控制作为(心理学的最高目标)。

控制意味着通过一定手段或方法使心理与行为事件发生或者不发生,即引发那些希望发生的事件,控制那些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3、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判断)4、高等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等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

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等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

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等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等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等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还有助于高等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四、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笔试] 高等教师资格证__心理学复习笔记

[笔试] 高等教师资格证__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定义包含三层意思: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活动主体是在学校与学情境中人(施教者和受教者);行为承担者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最鲜明的学科特征是交叉性。

①从学科范畴看,它既是心理学的分支科学,又是教育心理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②从学科作用来看,它既是基础性学科,又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③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因此它四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交叉。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教学心理学是19世纪的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物。

经历四个阶段:①诞生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科学的心理学的诞生。

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3年他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四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二)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1908年房宗岳翻译了日本学者小泉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一、高等教育的特点: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高等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在教育任务上,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它培养的各种高级专门人才将直接进入社会各个领域从事专门的工作2、在培养对象上,培养对象一般是18岁以上的青少年3、在社会职能上,高等教育的三个社会职能: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4、在地位作用上,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首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5、在培养方式上,高等教育将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紧密联系,培养专门的技能与能力二、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4-交往篇

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4-交往篇

心理学界对之四种气质是这样解释的:
胆汁质相当与神经活动强而不均衡型。这气 质的人兴奋性很高,脾气暴躁,性情直率, 精力旺盛,能以很高的热情埋头事业,兴奋 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 又一落千丈。 多血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灵活型。 这种气质的人热情、有能力,适应性强,喜 欢交际,精神愉快,机智灵活,注意力易 转移,情绪易改变冷淡市办事重兴趣,富于 幻想,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3、师生主体的言行因素
(1)言语因素。 言语是对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教师的语 言要满足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正确 性四个条件。 (2)行为因素。 交往公式:人类信息表达的效果=7%语言+38% 声音+55%体态语。 师生交往中,掌握非言语表达技巧会增进师 生双方的交往质量;微笑是最富有魅力、最 具有社交意义的表情;眼神最能倾诉感情, 沟通思想。
(三)个人因素
1、气质类型的影响 2、个体心理品质的影响
3、身体状况和心情的影响
4、交往的技巧
1、气质类型的影响

所谓气质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 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 心理和行为特征。 气质实际上是人格中最稳定的、在早年就表 现出来的,受遗传和生理影响较大而受文化 和教养影响较小的那些层面。

心理学界对之四种气质是这样解释的:
粘液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安静型。这 种气质的人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 ,不为无关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 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 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对 事业缺乏热情。 抑郁质相当与神经活动弱型,兴奋和抑郁过程 都弱。这种气质的人沉静,深含,易相处,人 缘好,办事稳妥可靠,做事坚定,能克服困难 ;但比较敏感,易受挫折,孤僻、寡断,疲劳 不容易恢复,反应缓慢,不图进取。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校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校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界定教育心理学:广义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是研究在高等学校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学科。

(了解)★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认识)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色是强调“高”与“专”高指“高等”和“高级”;专指“专业化”和“专门化”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了解)4.高等教育心理学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1)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2)高等教育在教法上的特殊性表现在:①教学中教的比重逐渐降低,学的比重逐渐增加;②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法由再现式向探求式转化;③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五个方面)(掌握)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实质是解决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问题。

包括含义界定、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高等教育与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的关系等。

2.高等学校学习心理研究。

3.高校德育、自我意识及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研究4.高校教师心理研究5.高校教学心理研究四、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相互关系(了解)★1.高等教育学:(1)本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2)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3)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教育心理学:(1)定义: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3)充分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本质。

2.学习高校教育心理学,对于高校教师至少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1)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2)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笔记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笔记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笔记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念一、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个人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

现代心理学倾向于把个体心理现象看成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

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这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部分。

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总是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展开的,这些不同的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心理特征心理特征就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二)个体心理与行为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所谓意识,就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四)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心理学的产生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他相信理性的真实性,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来源。

他是一个二元论者,他认为心理活动既有身体的原因,也有灵魂的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