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复杂控制系统新

合集下载

08第八章 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

08第八章  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

但是集中型计算机控制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①.集中的脆弱性:集中控制使危险也集中, 一旦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将导致生产过程 的全面瘫痪; ②.计算机的负荷:由于计算机控制回路多, 计算机的负荷过重,导致控制性能降低; ③ .系统开发周期和人才利用:由于计算机 控制的应用面越来越广,计算机控制系统的 规模和复杂性越来越大,造成开发周期增加, 人力资源难以组织。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 的问世,微处理器诞生,以及控制技术﹑显示 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进一步发展, 产生了新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 统,它按控制功能或按区域分散配置若干个控 制站,每个控制站可控制几个﹑十几个或几十 个回路,从而实现了控制功能分散,使得危险 也得以分散。系统中使用多台屏幕显示器进行 监视﹑操作和管理,系统中各控制站通过完全 双重化的数据通信系统连接起来。
这一阶段的代表产品有美国Honeywell公 司的TDC2000,它是一个具有许多微处理器的 分级控制系统,以分散的控制设备来适应分散 的过程对象,并将它们通过数据高速公路与基 于CRT的操作站相连接,互相协调,实现对工 业过程的控制和监视,达到掌握全局的目的。 系统克服了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致命弱点, 实现了控制系统的功能分散﹑负荷分散,从而 危险也分散。这个阶段比较著名的产品还有 Bailey公司的NetWork90,Foxboro公司的 Spectrum,日本横河的CENTUM 等。
1975年,美国 Honeywell公司首次向世界 范围推出TDC2000系统,随之世界各大仪表制 造公司也推出各自的集散控制系统,从而使过 程控制进入集散控制系统时期。集散控制系统 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技术 重点表现如下:
第一阶段:1975~1980年, 以微处理器 为基础的过程控制单元,实现多种控制功能算 法,并实现分散控制:采用带显示器的操作站, 与过程控制单元分离,实现集中监视﹑集中操 作﹑信息综合管理;采用较先进的冗余通信系 统﹑用同轴电缆做传输媒质,实现控制单元与 操作站的通信。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8-1 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1. 研究非线性控制理论的意义以上各章详细地讨论了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但实际上,理想的线性系统并不存在,因为组成控制系统的各元件的动态和静态特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非线性。

以随动系统为例,放大元件由于受电源电压或输出功率的限制,在输入电压超过放大器的线性工作范围时,输出呈饱和现象,如图8-l(a)所示;执行元件电动机,由于轴上存在着摩擦力矩和负载力矩,只有在电枢电压达到一定数值后,电机才会转动,存在着死区,而当电枢电压超过一定数值时,电机的转速将不再增加,出现饱和现象,其特性如图8-1(b)所示;又如传动机构,受加工和装配精度的限制,换向时存在着间隙特性,如图8-1(c)所示。

在图8-2所示的柱形液位系统中,设H 为液位高度,Q i为液体流入量,Q o 为液体流出量,C 为贮槽的截面积。

根据水力学原理0Q k H = (8-1)其中比例系数k 是取决于液体的粘度和阀阻。

液位系统的动态方程为0i i dH CQ Q Q k H dt =-=-显然,液位H 和液体输入量Q i 的数学关系式为非线性微分方程。

由此可见,实际系统中普遍存在非线性因素。

当系统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具有非线性特性的元件时,该系统称为非线性系统。

一般地,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n m n m d y dy d r dr f t y g t r dt dt dt dt =(8-3)其中f(·)和g(·)为非线性函数。

当非线性程度不严重时,例如不灵敏区较小、输入信号幅值较小、传动机构间隙不大时,可以忽略非线性特性的影响,从而可将非线性环节视为线性环节;当系统方程解析且工作在某一数值附近的较小范围内时,可运用小偏差法将非线性模型线性化。

例如,设图8—2液位系统的液位H 在H 0附近变化,相应的液体输入量Q i 在Q i0,附近变化时,可取ΔH =H −H 0,ΔQ i =Q i −Q i0,对√H 作泰勒级数展开。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
稳定性定义
如果一个非线性系统在初始扰动下偏离平衡状态,但在时间推移过程中能够恢复到平衡状态,则称该系统是稳定 的。
线性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
系统矩阵A的所有特征值均具有负实 部。
系统矩阵A的所有特征值均具有非正实 部,且至少有一个特征值为0。
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
劳斯判据
通过计算系统矩阵A的三次或更高次特征多项式的根的实部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如果所有根的实部 均为负,则系统稳定;否则,系统不稳定。
输出反馈方法
通过输出反馈来改善非线性系统的性能,实 现系统的稳定性和跟踪性能。
自适应控制方法
通过在线调整控制器参数来适应非线性的变 化,提高系统的跟踪性能和稳定性。
非线性系统的设计方法
根轨迹法
通过绘制根轨迹图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 设计适当的控制器。
相平面法
通过绘制相平面图来分析非线性系统的动态 行为,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非线性 控制系统
目录
•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 •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非线性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 非线性系统的应用实例
01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
非线性系统的定义
非线性系统的定义
非线性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 间不满足线性关系的系统。在自动控 制原理中,非线性系统是指系统的动 态特性不能用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的 系统。
02
它通过将非线性系统表示为一 个黑箱模型,通过测量系统的 输入输出信号来研究其动态特 性。
03
输入输出法适用于分析具有复 杂结构的非线性系统,通过实 验测量和数据分析,可以了解 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
03

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课件-第八章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

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课件-第八章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
并相互发送各自的状态信息(充电桩输出电压电流、车 辆电池电压电流、SOC等)。
(2)充电结束阶段 车辆会根据BMS是否达到充满状态或是受到充电桩
发来的“充电桩中止充电报文“来判断是否结束充电。
满足以上充电结束条件,车辆会发送“车辆中止充电报 文”,在确认充电电流小于5A后断开。充电桩在达到操 作人员设定的充电结束条件,或者收到汽车发来的“车
性负载。如果在高压电路接通过程中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高压电路在上电瞬间,由于系统电路容性负载的存在,将会对 整个高压系统电路造成上电冲击。为此,在上电过程中需要对 高压电路进行防电流瞬态冲击预充电。
电动汽车在接到有效启动的命令组合信号之后,整车管理 系统(VMS)低压上电,对高压电路系统进行高压上电前预诊 断,如果SOC达到一定值,电压正常,并且电路无绝缘和短路 等故障,接通防电流瞬态冲击预充电系统进行高压电路预充电。 如果高压电路预充电在约定的正常时间范围内完成,则系统允 许接通高压电路,否则禁止高压电路接通。
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季还是在寒冷的冬季,用户在出门前就
可以通过手机指令实现远程的空调制冷、空调暖风和除霜功能。
(3) 远程充电控制 用户离开车辆时将充电枪插入充电桩,并不进行立即充电,
可以利用电价波谷并在家里实时查询SOC值,需要充电时通过 手机APP发送远程充电指令,进行充电操作
11. 整车CAN总线网关及网络化管理 (1)整车CAN总线
7.电动化辅助系统管理 电动化辅助系统包括电动空调、电制动、电动助力转向。
整车控制器应该根据动力电池以及低压电池状态,对 DC/DC、 电动化辅助系统进行监控。
电动车辆在正常使用中,电动空调、电制动、电动助力
转向等辅助功能是能源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随着环境 温度、不同路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辅助系统的工作中 会引起不合理的应用与能量浪费,所以有效对车辆的辅助系 统进行管控可以节省部分能源。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
非线性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 非线性系统的运动形式多样,种类繁多 线性系统只是在特定条件下的近似描述

2.非线性系统的一般数学模型
f (t , d y dt
n n
,
dy dt
, y ) g (t ,
d r dt
m
m
,
dr dt
, r)
其中,f (· )和g (· )为非线性函数。
2012-6-21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八章 非线性系统 23
2012-6-21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八章 非线性系统 5
(1)当初始条件x0<1时,1-x0>0,上式具有负的特
征根,其暂态过程按指数规律衰减,该系统稳定。 (2)当x0=1时,1-x0=0,上式的特征根为零,其暂 态过程为一常量。 (3)当x0>1时,1-x0<0,上式的特征根为正值,系 统暂态过程按指数规律发散,系统不稳定。 系统的暂态过程如图所示。 由于非线性系统的这种性质, 在分析它的运动时不能应用 线性叠加原理。
非线性弹簧输出的幅频特性
2012-6-21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八章 非线性系统 11
实际中常见的非线性例子
实际的非线性例子:晶体管放大器有一个线性工作范围,
超出这个范围,放大器就会出现饱和现象;有时,工程上
还人为引入饱和特性用以限制过载;
电动机输出轴上总是存在摩擦力矩和负载力矩,只有在输
2012-6-21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八章 非线性系统
16

系统进入饱和后,等效K↓
% ( 原来系统稳定,此时系 统一定稳定) (原来不稳,非线性系 统最多是等幅振荡) 振荡性 限制跟踪速度,跟踪误 差 ,快速性

第八章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过程控制系统课件

第八章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过程控制系统课件

第八章 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8.1.3 自控系统工程设计的方法
接到一个工程项目后,在进行自控系统的工程设计时,一般应按照 以下所述的方法来完成。
(1)熟悉工艺流程 熟悉工艺流程是自控设计的第一步。自控设计人员对工艺流程熟悉
和了解的深度将决定设计的好坏与成败。在此阶段还需收集工艺中有关的 物性参数和重要数据。
而文字资料则是对设计第八章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表81被测变量和仪表功能的字母代号首位字母后继字母被测变量修饰词读出功能输出功能修饰词a分析报警b喷嘴火焰供选用供选用供选用c电导率控制d密度差e电压电动势检测元件f流量比分数g供选用视镜观察h手动高i电流指示j功率扫描第八章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自动手动操作器k时间时间程序变化速率l物位指示灯低m水分或湿度瞬动中中间n供选用供选用供选用供选用oo供选用节流孔p压力真空连接或测试点q数量积算累计r核辐射记录s速度频率安全开关联锁第八章控制系统工程设计t温度传送变送u多变量多功能多功能多功能v振动机械监视阀风门百叶窗w重量或力套管x未分类x轴未分类未分类未分类y供选用y轴继动器继电器计算器转换器z位置尺寸z轴驱动器执行元件第八章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对于表81中所涉及的内容简要说明如下
第八章 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8.1.1 工程设计的基本任务和设计步骤
1.基本任务与设计宗旨 自控系统工程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依据生产工艺的要求, 以企业经济效益、安全、环境保护等指标为设计宗旨,对生产 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成分及火焰、位置、 速度等各类质量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反馈控制、顺序控制、程 序控制、人工遥控及安全保护(如自动信号报警与联锁保护系 统等)等方面的设计,并进行与之配套的相关内容(如控制室、 配电、气源,以及水、蒸汽、原料、成品计量等)的辅助设计。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按照国家的经济政策,结合工艺特点 进行精心设计。一切设计既要注意厂情,又要符合国情,严格 以科学的态度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在此基础上建树设计 项目的特色。总之,工程设计的宗旨应切合实际、技术上先进、 系统安全可靠、经济投入/效益比要小。

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x x
整理后得: x
2
x (x x )
2 2 0 2 0
相轨迹
2.等倾线法 --不解微分方程,直接在相平面上绘制相轨迹。 等倾线: 相平面上相轨迹斜率相等的诸点的连线。 等倾线法基本思想: 先确定相轨迹的等倾线,进而绘出相轨迹的切线 方向场,然后从初始条件出发,沿方向场逐步绘制相
四、继电特性
y M 0 x
M y M
x 0 x 0
-M
对系统的影响:
1可能会产生自激振荡,使系统不稳定或稳态误差增大;
2.如选得合适可能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其他继电特性
y
M -h 0 h -M x M -△ 0
y
-△

y M 0 △ -M x
-M
死区 + 继电
x
滞环 + 继电
x ,从x, x 中消
(2)直接积分法
dx dx dx dx x x dt dx dt dx
dx x f ( x, x ) dx
g ( x)dx h( x)dx

x
x0
g ( x)dx h( x)dx
x1,2 0.25 1.39 j
系统在奇点(0,0)处有一对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根, 故奇点(0,0)为稳定的焦点。
f ( x, x ) 奇点(-2,0)处 x
x 2 x 0
2
f ( x, x ) x

c
c
c
c
(6)≤-1 s1s2 --两个正实根
四、奇点和奇线
1.奇点 --同时满足 x 0 和 f ( x, x) 0 的点。

教学课件:第八章-DeltaV-串级控制

教学课件:第八章-DeltaV-串级控制
教学课件:第八章-deltav串级控制
• 引言 • deltav系统概述 • 串级控制原理 • deltav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 deltav串级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 deltav串级控制系统的优势与挑战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串级控制
串级控制是一种先进的控制系统架构,通过将多个控制器串联在一起,
环境条件,同时保障家庭安全,降低能源消耗。
应用实例三:机器人控制系统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deltav串级控制系统在机器人控制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能够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自主性。
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需要精确、快速的控制,以确保其稳 定性和安全性。deltav串级控制系统通过将主控制器和子 控制器进行串联,实现对机器人各个关节的精确控制。这 种控制方式能够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自主性,使其在 复杂环境中更好地完成任务。同时,deltav串级控制系统 还能够降低机器人的能耗,延长其使用寿命。
应用实例二:智能家居系统
总结词
deltav串级控制系统在智能家居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家庭提供舒适、安全和节能 的生活环境。
详细描述
智能家居系统需要实现对家庭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以满足家庭成员的生活需求。 deltav串级控制系统能够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进行有机串联,实现集中控制和智能化管 理。通过主控制器和子控制器的协同工作,能够为家庭提供舒适的温度、湿度、光照等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学习者应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加深对DeltaV串级控制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 以通过实验室或实际工业现场的实践操作,了解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 法。
关注DeltaV串级控制系统的最新发展

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
Gc 2Gv G p 2Gm 2 >> 1
' D2 << D2
反应器温度的串级控制响应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2)
能自动地克服副对象增益或调节阀特性的非 能自动地克服副对象增益或调节阀特性的非 线性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系统的“鲁棒性” 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线性对控制性能的影响(系统的“鲁棒性” 增强) 增强) 。
冷却剂 进料
)冷却水量↑ 冷却水量
问题:从扰动开始至调节器动作,调节滞后较大, 问题:从扰动开始至调节器动作,调节滞后较大, 特别对于大容量的反应槽,调节滞后更大。 特别对于大容量的反应槽,调节滞后更大。
系统控制与扰动的分析
TC
出料
冷却剂 进料
干扰变量的影响: 干扰变量的影响:冷却水入 口温度变化 → 夹套内冷却 水温度变化 水温度变化 → 槽壁温度变 化 → 反应槽温度变化 控制变量的影响:冷却水调 控制变量的影响: 节阀开度变化 → 冷却水流 量变化 → 夹套内冷却水温 度变化 → 槽壁温度变化 → 反应槽温度变化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1)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副回路(有时称内环)具有快速调节作用, 副回路(有时称内环)具有快速调节作用,它能有效 地克服二次扰动的影响; 地克服二次扰动的影响;
由于
' D2 (s ) (s 1 = D2 ( s ) 1 + Gc 2Gv G p 2Gm 2
假设副回路的动态滞后较小,对于低频干扰,有
解决方法
夹套冷却水温度T 比反应槽温度T 夹套冷却水温度 2比反应槽温度 1能更快地感受 到来自干扰 冷却水入口温度)以及来自控制 干扰( 控制的 到来自干扰(冷却水入口温度)以及来自控制的 影响。因而可设计夹套水温单回路控制系统 夹套水温单回路控制系统TC 影响。因而可设计夹套水温单回路控制系统 2 以尽快地克服冷却水方面的扰动。 以尽快地克服冷却水方面的扰动。但TC2的设定 值应根据T 的控制要求作相应的变化( 值应根据 1的控制要求作相应的变化(这一要求 可用反应温度调节器TC 来自动实现) 可用反应温度调节器 1来自动实现)。

《管理学》第八章重难点笔记

《管理学》第八章重难点笔记

《管理学》第八章重难点笔记第八章组织设计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组织与组织设计1.组织设计的必要性分析(1)组织设计是指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2)组织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构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地反映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并且能够在组织演化成长的过程中,有效积聚新的组织资源,同时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应有的权力和应承担的责任,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2.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1)组织设计的任务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其可以通过三个特征描述:①复杂性,指每一个组织内部在专业化分工程度、组织层级、管理幅度以及人员之间、部门之间关系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性;②规范性,指组织需要靠规章制度以及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规范地引导员工的行为;③集权性,指组织在决策时正式权力在管理层级中分布与集中的程度。

为了达到组织设计的理想效果,组织设计者需要完成以下三项任务:①职能与职务的分析与设计;②部门设计;③层级设计。

(2)组织设计的原则①专业化分工的原则。

专业化分工是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专业化分工是指要把企业活动的特点和参与企业活动的员工的特点结合起来,把每个员工都安排在适当的领域中积累知识、发展技能,从而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效率。

企业组织设计是指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分工,包括部门设计和层级设计。

②统一指挥原则。

即要求每位下属应该有一个并且仅有一个上级,要求在上下级之间形成一条清晰的指挥链。

③控制幅度原则。

指一个上级直接领导与指挥下属的人数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并且应该是有效的。

管理幅度不能够无限度增加。

④权责对等原则。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l、基本内容和要求(l)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非线性系统的定义。

本质非线性和非本质非线性。

典型非线性特性。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

两种分析非线性系统的方法——描述函数法和相平面法。

(2)谐波线性化与描述函数描述函数法是在一定条件下用频率特性分析非线性系统的一种近似方法。

谐波线性化的概念。

描述函数定义和求取方法。

描述函数法的适用条件。

(3)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4)用描述函数分析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的一般结构。

借用奈氏判据的概念建立在奈氏图上判别非线性反馈系统稳定性的方法,非线性稳定的概念,稳定判据。

(5)相平面法的基本概念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相平面法的概念和内容。

相轨迹的定义。

(6)绘制相轨迹的方法解析法求取相轨迹;作图法求取相轨迹。

(7)从相轨迹求取系统暂态响应相轨迹与暂态响应的关系,相轨迹上各点相应的时间求取方法。

(8)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以二阶系统为例说明相轨迹与系统性能间的关系,奇点和极限环的定义,它们与系统稳定性及响应的关系。

用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相轨迹的组成。

改变非线性特性的参量及线性部分的参量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重点(l)非线性系统的特点(2)用描述函数和相轨迹分析非线性的性能,特别注重于非线性特性或线性部分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8-1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1研究非线性控制理论的意义实际系统都具有程度不同的非线性特性,绝大多数系统在工作点附近,小范围工作时,都能作线性化处理。

应用线性系统控制理论,能够方便地分析和设计线性控制系统。

如果工作范围较大,或在工作点处不能线性化,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控制理论不能很好地分析非线性系统。

因非线性特性千差万别,无统一普遍使用的处理方法。

非线性元件(环节):元件的输入输出不满足(比例+叠加)线性关系,而且在工作范围内不能作线性化处理(本质非线性)。

非线性系统:含有非线性环节的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组成:本章讨论的非线性系统是,在控制回路中能够分为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两部分串联的系统。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8章-第一节-串级控制系统精选全文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8章-第一节-串级控制系统精选全文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第八章 复杂控制系统
内容提要
串级控制系统
概述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回路的确定 主、副控制器控制规律及正、反作用的选择 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
均匀控制系统
均匀控制的目的 均匀控制方案
1
内容提要
比值控制系统
概述 比值控制系统的类型
27
第一节 串级控制系统
3.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副环包围更多的次要干扰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主要干扰外,还有较多的 次要干扰,或者系统的干扰较多且难于分出主要干扰 与次要干扰,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副变量应考虑使副 环尽量多包围一些干扰,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副环的快 速抗干扰能力,以提高串级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21
第一节 串级控制系统
四、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回路的确定 副回路的确定 根据生产工艺的具体情况,选择一
个合适的副变量,从而构成一个以 副变量为被控变量的副回路。
确定的原则
1.主、副变量间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22
第一节 串级控制系统 选择副变量的两类情况
选择与主变量有一定关系的某一中间变量作为副变量; 选择的副变量就是操纵变量本身,这样能及时克服它的波 动,减少对主变量的影响。
18
第一节 串级控制系统
小结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引入一个闭合的副回路, 不仅能迅速克服作用于副回路的干扰,而且对作 用于主对象上的干扰也能加速克服过程。副回路 具有先调、粗调、快调的特点;主回路具有后调、 细调、慢调的特点,并对于副回路没有完全克服 掉的干扰影响能彻底加以克服。因此,在串级控 制系统中,由于主、副回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充分发挥了控制作用,大大提高了控制质量。
19

第八章顺序控制系统习题

第八章顺序控制系统习题

第八章顺序控制系统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 生产机械的一个工作循环总是由完成特定机械动作的步骤组成,在机械工程中,把这种进行特定机械动作的步骤称为________。

2. 功能表图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二、选择1. 对PLC的初学者来说,哪种软件设计方法不适合?()(A)经验设计法(B)逻辑设计法(C)顺序功能图法2. 在如图所示的闪烁电路中,Q0.0接报警灯,报警灯在一个闪烁周期内亮()。

(A)10s (B)20s (C)1s (D)2s3. 已知停止按钮接I0.1,启动按钮接I0.2,梯形图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中,可以实现启动控制优先的梯形图是()。

4. 已知输入I0.0引入信号脉冲,脉冲的频率是100Hz,图中Q1.0的输出脉冲周期是()。

(A)10ms (B)20ms (C)100ms (D)5ms5. 要使PLC既可直接控制交流负载又可直接控制直流负载,应该选用什么类型的输出模块。

()(A)PNP晶体管型(B)NPN晶体管型(C)可控硅型(D)继电器型三、判断1. 在功能表图中正在执行的步称为活动步,一个顺序控制系统有可能同时存在两个以上的活动步。

()2. 顺序功能图中,实现转换时前级步的活动结束而使后续步的活动开始,2. 设计一声光报警系统。

当报警信号变为有效时,警铃响、警灯闪(一秒周期,占空比50%),按下响应按钮后,警灯常亮,警铃静默。

报警信号消失后,警铃停、警灯灭。

试绘制出相应的功能表图,并设计出相应的梯形图程序。

3. 如图所示为一电机顺序启停系统的控制时序图,试设计其功能表图。

4. 如图为一送料小车控制示意图。

初始时刻小车处于A地,按下启动按钮后,小车在A地装料,1分钟后前往B地,卸料2分钟后返回A地重新装料,2分钟后前往C地卸料,4分钟后返回A地,并重复以上过程。

按下停机按钮后,小车必须在A地且未开始装料,系统才会停机。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第八章复杂控制系统 第六节前馈控制系统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第八章复杂控制系统  第六节前馈控制系统

FT 被加热原料
FC
FC
FT
TC
+
TT
冷原油
燃料
T
TC
执行器
对象 c(t)
T
-
出口温度
TT
燃料油
8-25 加热炉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及方块图
(4) 前馈控制系统的应用
•前馈控制作用的选择
通过分析过程控制通道和扰动通道的反应快慢(的大 小)来合理选用。
①当T0 <<Tf 时,由于控制通道很灵敏,克服扰动能 力强,所以一般只要单纯用反馈控制就可达到满意的 控制质量,不必采用前馈控制。
燃料油
TT
TC
被加热原料
(b)



T

出口温度
8-22 两



炉 反馈:偏
温 度
差会较大



统 前馈:偏
差较小
燃料油
R(t) TC
-
冷原油
燃料
执行器
对象 c(t)
TT
(a)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特点:
(1)是闭环控制系统 (2)控制滞后 (3)可克服所有扰动
ΔF
Δp FC
F
FT 冷原油
燃料
执行器
对象
第八章 复杂控制系统
必要性:
简单控制系统解决了大量的参数定值控制问题,也是 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但是,随着生产过 程的大型化和复杂化,对操作条件的要求更加严格, 变量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另外,现代化生产对产品 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生产过程中还有某些特殊要求, 如物料配比、前后生产工序的协调等问题,这些问题 用简单控制系统是不能解决的。需要引入更为复杂的 控制系统。

第八章 多变量控制系统

第八章 多变量控制系统
2. 控制量(操纵量): a.输入到搅拌罐中的物质A流量qA b.输入到搅拌罐中的物质B流量qB
3. 被控量: a.输出物流量q b.物质A在输出物中的百分比含量X
8.2 相对增益
FC FT
8.2.5 相对增益的求取方法_实验法
qA
4. 实验法求取11的分子a11
qB
混合器
q
X AT
AC
1) 变量配对:qA与q、qB与X分别构成回路。
1 q'
q q' q
q'
q' q
q
采用上述实验法求取相对增益阵,对于正在运行的系统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 若被控过程的机理比较清楚时,也可利用解析法来求取相对增益阵。
8.2 相对增益
8.2.5 相对增益的求取方法_解析法
事例:对上述的混合搅拌器耦合系统,通过对其工艺过程分析得到:
q qA qB x qA qA
y2
Rn
Mn
Wcn
yn
-
..
解耦网络接在调节器之前
解耦网络模型不但与对象特性有关,还取决于控制器的控制特性。 因其结构复杂,故较少使用。
8.1 概述
8.1.4 解耦网络接入方式
b. 解耦网络和控制器结合在一起
R1 -
R2
-
..
Wc (s)
M1
y1
M2
y2
..
W o ( s ) ..
Rn
Mn
yn
-
..
11
q q A
xc
q q A
8.2 相对增益
8.2.5 相对增益的求取方法_实验法
6. 由实验结果求取相对增益值11
q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适用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适用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第三节 控制器参 数的工程整定
习题与思考题
第七章 复杂控制系统
第一节 串级控制 系统
第二节 均匀控制 系统
第三节 比值控制 系统
第四节 前馈控制 系统
第六节 分程控 制系统
第五节 选择性 控制系统
习题与思考题
第八章 新型控制系统
第一节 自适应控 制系统
第二节 预 测 控 制
第三节 其他新型 控制系统
习题与思考题
第九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
1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集散 2
控制系统
3 第三节 现场
总线控制系统
4 第四节 网络
控制系统
5
习题与思考题
第十章 典型化工单元的控制 方案
01
第一节 流体输送 设备的控 制方案
02
第二节 传热设备 的自动控 制
03
第三节 精馏塔的 自动控制
04
第四节 化学反应 器的自动 控制
内容提要
绪论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概 念
第一节 化工 1
自动化的主要 内容
第二节 自动 控制系统的基
2
本组成及表示
形式
3 第三节 自动
控制系统的分 类
4
第四节 自动 控制系统的过
渡过程和品质
指标
5
习题与思考题
第二章 过程特性及其数学模 型

第一节 化工过程 的特点及其描述
方法
第二节 对象数学 模型的建立
08 第六章 简单控制系统 010 第八章 新型控制系统
目录
011 第九章 计算机控制系 统
013 参考文献
012
第十章 典型化工单元 的控制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剂
举例 阀:被冷却物料温度不允许过 低,因此阀信号中断时, 阀应关死,选气开阀。 副控制器:阀为“+”,PT为“+”, 副 对象为“+”。 控制器为“-”。因此,选反作用控制器。 主控制器:副变量增大时阀要关小。主变量增大时要开大阀门。 两者要求相反,故选正作用控制器。 最后确定:控制阀应选气开阀;副控制器应选反作用; 主控制器应选正作用。
2.非线性流量信号(如差压式流量计) 因为Q² =△P Q² I =
所以
I = kQ² +C
同理得出非线性流量信号比值系数计算公式
Q 主max K K 2 Q 从 max
2
2
第五节
前馈控制系统
一、基本概念 前面我们研究的是反馈控制系统采用的是闭环结构。由于 偏差是干扰作用形成后才产生,按偏差的大小进行控制的。 前馈控制是按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干扰大小进行控制的。 换热器为例
最后确定:控制阀应选气开阀;副控制器应选反作用; 主控制器应选反作用。
第二节 均匀控制系统
一、均匀控制的目的 为解决连续生产过程中前后设备 甲 供求之间的矛盾而设臵的。 均匀控制系统:用来保持前后两 个设备供求间的被控变量在规定 范围内缓慢、均匀变化的系统。
液 流 位 量
2
FC LT LC FT

执行器
炉膛
t2
炉管
原料
t1
测量变送器 测量变送器
工艺控制图 根据炉膛温度的变化,来预先控制燃 料量,然后再根据炉出口温度与给定 值之差再控制燃料量,以使炉出口温 度恒定。 构成了以炉出口温度为被控参数的温 度控制器与炉膛温度控制器串联在一 起的串级控制系统。
2.串级控制系统中常用名词
二次干扰 给定值 主控制器 副控制器 调节阀 副对象 副参数 一次干扰 主对象 主参数
3.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
优点: 实现了主、副流量定值控制。也实现了比较精确的流量 比值。确保了两物料总量不变。适应生产负荷的变化。
缺点:结构复杂,用仪表多,投资较大,系统调整比较麻烦。 适用场合:主物料干扰频繁,工艺上不允许负荷变化太大。 三、比值系数的计算 工艺上规定的比值,是两个流量的质量或体积流量之比。而 仪表使用的是统一的标准信号。必须把工艺上要求的比值换 算成仪表上的比值系数K才能进行设定。 1.线性流量信号 流量0 ~ Qmax 对应仪表信号4~20mA(Ⅲ型仪表) (如转子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等)
1 图15-10 前后精馏塔的供求关系
液 流 位 量
1 2
1.液位变化曲线
2
1
t2.流量变化曲线源自t二、均匀控制方案 1.简单均匀控制 如果将控制器LC的控制规律中的比例度 不要太小,积分时间大一些。控制作用 弱,两个参数都会平稳变化。如图(a) 所示。 优点: 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适用于:干 扰不大,要 求不高的场 合。
两式相减得:
CP (t 2 t1 ) Q1 Q2 L
前馈控制实施方案如图:
KQ1
能使Q2与Q1成比例变化,就能实现静态补偿。
C p (t2 t1 ) L
如图采用前馈控制,进料流量变化, 测出后送给前馈控制器FY,按一定 的控制规律去操纵蒸汽阀,以补偿进 料流量的变化对出口的影响。
前馈控制补偿过程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前馈控制是一种开环控 制回路。不存在测量与给定的比较。
控制作用
干扰作用
前馈、反馈区别点; 1.前馈是开环控制系统,反馈是闭环控制系统。 2.系统检测的信号不同,反馈控制检测的是被控变量;前馈 控制检测信号是干扰量。 3.控制系统的依据不同,反馈控制基于偏差大小;前馈控制 基于干扰大小进行控制。
忽略换热器的热损失得:
Q1C p (t2 t1 ) Q2 L
式中:Q1 Q2—进料流量,蒸汽流量; CP—被加热物料比热;
t1,t2—被加热物料的给定
温度和测量温度;
L—蒸汽冷凝热;
当进料增加Q1+△Q1时,为保持出口温度t2不变,需要Q2也 相应地变化到Q2+ △Q2得方程:
(Q1 Q1 )Cp (t2 t1 ) (Q2 Q2 )L
2.串级均匀控制 如果流量波动比较严重时设计液位与 流量串级控制。 优点:串级均匀控制,能克服较大的干扰。
适用于:系统前后压力波动较大的系统。 对流量要求比较平稳的场合。
三、系统的特点
1.前后供求的两个变量都应是缓慢变化的。 “均匀”并非平均分配,应根据前后设备大小及重要性等确定均 匀的主次,有时需要以照顾流量为主,有时以液位为主。
副回路 主回路
副测量变送器 主测量变送器
图15-6 串级控制系统的典型方框图
主变量:工艺要求控制的指标,在串级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被控量。 副变量:为稳定主参数或满足某种关系需要而引入的辅助被控变量。 主对象: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主参数的工艺设备。 副对象:需要控制副参数的工艺设备。 主控制器:按主参数测量与给定的偏差动作,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 给定。 副控制器:按副参数测量值与主控制器输出的偏差而动作,输出 直接控制执行器。 主、副测量变送器:测量主、副变量的变送器。
方框图(并写出控制通道)
上述系统的特点是把所有的干扰都包括在控制回路里,由温度 控制器来克服。控制通道长,时间常数大,容量滞后大,控制 不及时,克服干扰能力差,控制质量不高。 但发现干扰先从炉膛温度温度反映出来。我们先稳定炉膛温度, 对物料的温度是有帮助的。
D2 D3
D1
t10
控制器
t20
控制器
副回路是随动控制系统。 (2)由于副回路的快速调节作用,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有效地克服了控制通道的滞后,大大地提高了控制质量。 (3)由于副回路的引入,改善了对象的特性,因此具有一定的 自适应能力。
三、串级控制系统副回路的设计 1.应使副回路包含较多的干扰,尤其一定要 包括主要干扰。 2.主、副变量间应有一定内在联系,副变量 选择合理可行。
2.变量应在允许范围内变化
均匀控制必须满足上述两个限制条件。
3.结构上仍然是简单控制系统或串级控制系。
能否实现主要在于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第三节
一、概述
比值控制系统
比值控制系统: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参数符合一定比例关系 的控制系统。 流量比值控制系统:保持两种或几种流量为一定比例关系 的控制系统。
主物料:保持比值关系的两物料中,处于主导作用的物料。 主动量:表征主物料的参数,也称主流量。用Q1表示。 从物料:按主物料进行配比,控制过程中随主物料进行变化。 从动量:表征从物料的参数,或称副流量,用Q2表示。
3.串级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分析
t10
PV1
D2 D3
炉膛
D1
DV1
TC1
MV1 DV2
TC2
MV2
执行器
测量变送器
t2
炉管
原料
t1
PV2
测量变送器
炉温不允许过高,气源中断时,阀要关死,因此阀选气开式。 副控制器选反作用。主控制器选反作用。 ①当干扰作用于副回路(D2.D3出现):假设干扰使t2温度升高 t2↑ → PV2 ↑ → DV2↑ → MV2 ↓ → 阀↓ →
在这个串级系统中,内部回路起了预报作用,进行了“粗调”。 而炉出口温度完成“细调”的任务,以保证被控变量满足工艺 的要求。
二次干扰 给定值 主控制器 副测量变送器 主测量变送器 图15-6 串级控制系统的典型方框图 副控制器 调节阀 副对象 副参数
一次干扰 主对象 主参数
二、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1)有两个控制回路: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
主变量调节过程结束时不应有余差, 主控器一般选PI或PID。 副控制器一般不引入积分控制作用, 不能加微分,否则会使调节阀动作 过大,对控制不利。
2. 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 副控制器的选择:按简单控制系统选; 主控制器的选择:主、副变量同时增加(或减小),由工艺 分析要求调节阀的动作方向一致时,主控制器选反作用;反 之,动作方向不一致,则应选正作用。
-
2.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 为了克服开环比值控制系统的弱点,设计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
F1C
当主流量Q1变化时,其信号经测量变送器送至比值器FY。比值器 按预先设定好的比值使输出成比例地变化。 当主流量没变而副流量发生了变化,副回路是一定值控制系统, 可以控制稳定下来,使流量比值仍能保持不变。
优点: 实现副流量跟随主流量变化而变化,克服副流量本身 对干扰对比值的影响,因此主、副流量的比值较为准 确,结构形式较简单,实施较方便。 使用场合:从动量经常波动的场合。
3.应使主、副对象时间常数相匹配,防止 “共振效应”出现。 时间常数之比一般为T主/T副=3 — 10之间 如果T副较大会动作缓慢,易出现共振。 如果T副较小会漏掉主要干扰。
4. 当对象具有较大纯滞后而影响质量时,副回路应尽量少包括 纯滞后或不包括纯滞后。
四、主、副控制器的选择 1.主、副控制器控制规律的选择
I = kQ + C
当Q = 0 当Q = Qmax I = 4mA I = 20mA 所以 C = 4 所以k = 20-4 / Qmax
任意中间值Q所对应的输出电流为
16 I Q4 Qmax
若工艺要求Q从/Q主=K
I4 Q 16Qmax
Q主 max K K Q从 max
I 从 4 Q从 max K I 主 4 Q主max
二、比值控制系统的类型
1.开环比值控制系统: 当主要物料Q1受干扰变化时Q1的变化信号 测出并与给定值相比较,根据偏差控制器 发出较正信号,改变从动物料的阀门开度 使Q2随Q1变化,使两者保持比例关系, (Q2/Q1=K)。 优点:结构简单,使用仪表少。 使用于:从动物料稳定 的场合
给定
控制器 执行器 测量变送 对象 Q1 Q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