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参与空间 促进主动发展

合集下载

教育行业中提高家长参与度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教育行业中提高家长参与度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教育行业中提高家长参与度的建议和改进方案引言:在教育领域,家长是孩子学习成绩和发展的关键影响力。

然而,现实中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一系列建议和改进方案来提高家长的参与度,以促进学生成绩、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增长。

一、加强沟通渠道1. 学校定期举办亲子沟通会学校应该定期组织亲子沟通会,为家长提供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和需要帮助的机会。

此类活动可以设立不同主题,例如新课程介绍、问题解答和自我管理技巧分享等。

2. 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通过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手机短信或电子邮件),学校可以向家长及时发送重要信息,并回应他们可能有关心问题。

此外,在线平台也可用来分享孩子在班级或托管里取得的成果,并鼓励父母之间进行交流。

3. 定期召开家委会和家长会议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委会和家长会议,邀请家长参与决策制定、评估教育政策和解决问题。

鼓励他们提出意见,并为其发声的机会,这将让他们感到被听取,并更有动力积极参与。

二、激发兴趣和主动性1. 提供有针对性的亲子活动为了增进亲子关系,学校可以不仅要举办线下活动,如运动比赛或趣味课程等,还应鼓励并支持家庭通过自主方式完成一些任务,如共同阅读或夜间项目研究等。

这些活动可以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

2. 建立专门沟通平台学校可以创建在线社区或论坛,鼓励员工、老师和家长在其中分享信息并进行沟通交流。

此外,在班级里设置辩论或分享活动也是不错的方法来激发兴趣并提高整体参与度。

3. 尊重多元化需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

学校应该理解并尊重每位家长对于自己孩子教育的期望和需求。

鼓励家长们定制自己的教育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提供支持。

三、加强教育训练1. 组织家庭教育培训课程学校可以借助专业机构或内部资源组织家庭教育培训课程,为家长提供关于如何有效引导孩子学习的技能和知识。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孩子学校生活的理解,还能增强交流和启发合作。

拓展学习空间 促进学生发展

拓展学习空间  促进学生发展

拓展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发展”空间是哲学术语,特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

广义地理解,学习空间既指学生参加活动的机会,一种外部环境;又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容纳度,一种内部环境。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指出:真正的“学习”,不能只停留于单纯的“知识的记忆",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最大限度的拓展学习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充分的学习空间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只有在自由广阔的空间中,学生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一、优化学习环境,拓展学生心理空间。

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认识、主动发现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的成功与否,首先在于学生对某一活动的心理容纳程度,即是否乐意参与这一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讲,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意味着教师和学生都要实现各自角色的转变。

只有对学生的尊重、平等的交往,才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心理的认同,这种心理认同的结果是心理自由,有了心理自由,学生就不会产生逃避的需要,学生才会愿意敞开心怀,展开真诚的交流。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开放学生的学习心态,彰显学生个性。

真正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思想和意愿的机会。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面对每一节课、每一个孩子。

常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当学生回答得圆满时,用恳切的语言伴以赞许的目光:“真棒!真爱动脑筋!”对有创意的回答更是面带笑容用响亮的语言加以肯定:“你真聪明,这个想法好,老师欣赏你!"……当有的学生不敢发言时,我就鼓励他们:“只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说错也没关系,敢说就说明你已有进步。

”对于答错的孩子,我并不急于判断,而是面对别的孩子:“你们还的别的想法?谁愿意交流一下?"经常指导激励,现在我们班90%以上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争取机会.3、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景。

创设生活情境 促进主动发展

创设生活情境  促进主动发展

创设生活情境促进主动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立足点,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和学生评价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感悟,在体验中发展学习能力,在感悟中培养创新精神。

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平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如何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努力创设适合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各种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体验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数学知识的广阔空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过程生活化,可以使学生在具体情境的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具体的体验中得到发展。

1.数学内容生活化。

作为一名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由于学生在日常的购物生活环境中常常有机会接触人民币,在这过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因此,我们首先把“1元=10角”这一重点和难点的解决置于一个“购买一元车票怎样付钱”的生活情境之中,学生非常乐意参与,也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付钱方法。

2.练习设计生活化。

在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在学习“年、月、日”和“面积单位”以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下面是粗心的小虎给叔叔写的一封信,请你细阅读,并将信中的四处错误用“”画出,并在原处更正。

叔叔,您好!2月28日,我和爸爸登上了开往泰州的火车。

9:20开车后,我就躺在约1平方分米的卧铺上睡觉,第二天早晨6:20火车到了泰州,在车上的7个小时一切顺利,请您放心。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者:李木发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9期【摘要】自主学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提供主动合作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创设合作实践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都是已知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仍是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创造的过程来形成。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创设情景,激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取决于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景。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老师让学生先取出一盒橡皮泥,盒底部留下一个小孔。

在橡皮泥上边放一个长方体木块,用力压下,就从小孔里挤出一些橡皮泥。

学生经过讨论,把他们看到的情况总结为:小长方体把橡皮泥压出来,占据了橡皮泥的位置,还有些学生说:“小长方体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位置……”这时教师不急于总结,只是当学生说到恰到好处时给予表扬,并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占空间”等,就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努力,理解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一抽象的概念。

这种以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也使学生自主地去探索新的知识。

二、参与合作,增强自主学习的研究性合作与交往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人的素质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交流学习方法,并营造合作需要的宽松民主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获得自身价值的肯定,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促进学法“求异”中再“求佳”。

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简单图形。

自己试着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然后再进一步提出用一个梯形推导面积公式的设想,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讨论,于是,有的通过折纸,有的通过割补,分别从不同角度验证得出结论。

让学生主动发展

让学生主动发展

目标 , 定每课 的重 点和难点 , 确 同时把教 学 目标及 时交给 学
生。 让学 生心里有 数 , 从而 达到教有 目标 、 学有 目标 , 指导 检 查 有 目标。
二 、 化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优
题、 分析 问题 、 决 问题 , 正 以“ 解 真 主人 翁 ” 的身 份积极 主动 地参与教 学活动。
的。 次在学习课前预 习, 其 划出难点 , 带着 问题 听课时 , 或学 英语教 学 中, 化课堂教学模 式是重 点 , 是实施 素质 优 也 教育之渠道 。然而要实现优化课 堂教学 , 要求我们 教师应做 到优化教学 目标 的制 定 , 优化课 堂的设计 , 优化教 学方法 的
组合等 。
学中让学生实 际操作 , 自己制作一 张下一学期 的校历 。这 样
教学 过程是学 习主体 的一种 主动的 建构过程 ,这个过 程任何 教师都包办 代替不 了 。在这 一过程 中教师要 努力提 高学生 的参与 度 , 促进他们 自 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如在学 觉
习“ 、 、 时 , 年 月 日” 为了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 用 , 教学前 在
三 、 化 教 学 方 法 优

李 如密在 “ 素质教育 与教学 改革 ”一 文 中提 出几个结 合 :即统一要 求与 因材施 教相结 合 ;教 师教导与 学会相结

般 来说 ,每科 教师所要 进行教 学 内容 不外乎 三个部
● 一 位 哲 学 系 的 师 兄 这 样 总 结 自己 四年 的 大 学 生 活 : 大一 时 不 知 道 自己 不 知 道 。 二 时 知 道 自 己不 知 遭 . 三 时 不 知 道 自 已 大 大
活大脑 的思维 , 对所学知识 理解更深 刻 。例如教学 “ 长方形

搭建学生发展平台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搭建学生发展平台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搭建学生发展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美国的孩子带着思考的头脑进入课堂,而中国的孩子则带着等待的头脑进入课堂。

”可见,要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参与未来社会的竞争,首先要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想象,学会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探索、思考、研究,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达成素质。

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从多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以漫谈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创设人人参与的氛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活动。

漫谈教学的模式,是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而自主发挥联想,通过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不断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理解问题的能力。

这一模式,首先需要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自愿交流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中,我注意利用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平等、互相促进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班级中创设一个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因为在和学生相处中,师生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趣。

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我在行动上放下架子,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相处;学习交流中,我注意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之中,以学生为友,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我的可亲、可近,消除神秘感、畏惧感,从而愿意和我交流。

在漫谈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和后进生的交流、探讨,使他们消除自卑心理。

我作为参与者,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面对面平和地与其交谈,像亲密无间的朋友用和善而信任的目光关注他们,了解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他们对专题问题的自我见解,这加强了我们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使我们师生间的关系犹如伙伴。

引导自主,促进主动发展[论文]

引导自主,促进主动发展[论文]

引导自主探究,促进主动发展探究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的发展。

在教学中,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能够活泼、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思维。

数学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探究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的发展。

在教学中,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能够活泼、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思维。

以下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探究目标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的情境。

把学生带入一种特定情境,让学生提有关数学的问题,与数学无关的最好不要进来。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对于问题情境中的隐含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出示,应当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并提出来。

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三个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猜一猜,根据图上的信息可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小数加法和减法我们以前学过吗?从而引出新课,看着这些算式,你想干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想去探究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学生由此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很轻松地进入探究状态。

二、给足时间空间,引导独立探究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外界的刺激。

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教师无法取代学生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

引导主体参与 促进主动发展

引导主体参与 促进主动发展
体的指导思想 ” 。从这一思想出发 , 教学就要着 - 完成 后 , 就要适 时而简短的总结 , 肯定和鼓励 , 样学 生 对 知 识 理解 得 更 透 ,而 且 学 生 的 学 习 能
重引导学 生积极 主动地参 与数学 教学 的全 过 : 使学生 的 自尊得到肯定 , 并转化为新 的主动性 , 力也 得到培养和提高。
创设特定 的学习情境 ,对于小学 生学 习数 : 堂教学 中提出六允许 : 错了允许重答 , 不完整 的 我没有满足这一点 ,因为 这是一般 的类 推 、 迁 学很必要 , 因为情境有助于产生想象 , 从而激发 : 允许补充 , 没想好的允许再想 , 不同的意见允许 移。 我提 出: 你们有办法使得 这些计算的速度加 学生尝试参与和探索知识 的欲望 ,达到感 知新 - 争论 , 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 , 老师错 了允许 提 快吗? 学生 的思维进一步活跃 , 他们提 出可以转 知的目的。 圆的认识” 如“ 一节 , 教师可借助多媒 : 意见。 乘法的初步认识” 有这样一题 “ 看一看哪 化为 口算 。如 :9 + 5 3 6 4 7把 36看 成 4 o 4 把 9 0_,

在数学教学活 动中 , 教师 既要启迪学生 参 与。因此 ,要加大学生们的思考空间和创造空

培养兴趣 。 激发参与的动机
: 的动机 , 与 又要根据教材 内容和学生 的实际创 间, 以激活学生学习的主体思维 , 形成新的教学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 , : 兴 造条 件 , 为学 生提供更 多 的参与机 会 , 这是 实 成果。如教学 “ 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 万
引导主体参与
促进主动发展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理治小学 刘小阳 小学数学教学既让学生学会知识 ,又使学 : 点( 奋 兴趣) 也不会 持久 。因此教师要将 教育 过 互补 、 互纠过程中得 出三角形的定义 。 最后引导 生学会学习。 这就体现了在教学 中“ 以学生为主 : 程有机地划分为若 干个兴趣段 ,在每个 兴趣段 看书 、 理解定 义中的“ 围成” 封闭” “ 等重点词。 这

创设参空间 促进主动发展论文

创设参空间 促进主动发展论文

创设参与空间促进主动发展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才能取得,只有教师的教是不行的,还得要学生主动地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努力创造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善于创设“学”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下面就谈一谈自己这方面的做法及体会.一、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学”有机会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来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 建构者只能是学生本人. 人的思维是不能代替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讲一讲、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的眼、脑、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并留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在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圆周长时,课前老师发给每名学生一张印有直径、周长、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实验记录表,学生各自准备各种硬币. 上课后,老师讲完实验计划,就让学生动手实验量直径、测周长,并上报实验计划,作出记录,再分别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保留一位小数),填入记录表中. 学生通过实验、计算、观察、分析发现,同圆中,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再用绕线法加以验证,让学生确信无疑地得出:圆不论大小,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推导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式. 这样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不仅兴趣盎然,而且数学思考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二、设定问题,激发参与欲望,让学生“学”有激情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引导学生深入钻研的趣味性问题,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欲望. 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黑板上的三角形的面积. 正当学生为自己数的三角形的面积沾沾自喜时,我又提问:如果你家有一块近似三角形的菜园,要计算这块菜园的面积,你也用数格子的方法算出它的面积吗?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知识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疑问,从而让学生置身于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的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三、营造讨论氛围,让学生“学”有创见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重点精心设计论题等材料,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且通过讨论交流,教师可获得全面的信息反馈,便于科学地调控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同时也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思维的活跃性.四、优化练习设计,让学生“学”有乐趣学习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到学习活动的成果. 如果学生在练习中看不到自己的成果,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参与的积极性. 这样,教师也很难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了. 因此,教师要努力优化练习设计,做到难易适中,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都有所得,体会到数学知识本身的无穷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安排了一组用眼看数、用手势表示能否被2,5整除的判断练习. 练习规定,左手伸出两个手指表示能被2整除,伸出拳头表示不能被2整除;右手伸出五个手指表示能被5整除,伸出拳头表示不能被5整除. 练习开始了,老师陆续用幻灯映出下列各数:40,41,52,60,80,85,365,100,103,87,90,1002. 学生迅速地用左右手各种不同方式表示结果. 学生用眼仔细看,动脑思考,动手演示,动口说道理,学习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题、独立思考,使学生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拓展教学时空 促进主动发展

拓展教学时空 促进主动发展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J OURNAL OF QINGHAI JUNIOR TEACHERS’COLLEG E(Educa tion Scie nce)2006年第(3-4)期No(3-4).2006叫做“常量”,油量和金额会发生变化,所以把它们叫做“变量”,又因为油量先发生变化,金额才跟着变化,所以油量叫做“自变量”,金额叫做“因变量”,“因变量”也叫做“自变量的函数”,所以,金额就是油量的函数。

如果所加的油量设为x升,要付的金额为y元,那么y与x的关系如何表示?(生答:y=3.8x)这个式子叫做函数关系式,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是x的函数。

我的摩托车油箱最多能装10升汽油,那么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生答:0≤x≤10)……“函数”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如何引入、如何讲解历来困扰着我们数学老师,而这样的一节课所创设的引入问题给予我们太多的启示和感悟。

在传统教学中,对“函数”概念的引入都是采用“直接告诉式”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函数的定义。

这个定义冗长、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而这节课上,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巧妙设置“迟到”———“加油”———“函数”的导入过程,引人入胜。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设置互动情境,有控制地再现数学思维过程(包括问题的抽象过程、规律的猜想过程、推理中的分析与综合过程、推导中的演算过程等),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最高、最终目标。

三、设疑于重点和难点,寓解疑于趣味之中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

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

比如对于0.9=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

为此,若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

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

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

创设一个空间,让学生主动发展

创设一个空间,让学生主动发展

创设一个空间,让学生主动发展摘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就是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学问;学生;主动发展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57-0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那怎样给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空间呢?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点:1.重视营造学生主动发展的氛围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力求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思维、引导思维、发展和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饱含热情地去从事数学学习活动。

每节课,我都会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题材,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2.重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作了明确的要求: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1让学生经历新知呈现的过程。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

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新授课中,为了让学生真实体会”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计算规律,我设计了老师和学生进行计算比赛的游戏活动。

首先我宣布比赛要求: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对。

引导学生参与 促进主动发展

引导学生参与  促进主动发展

引导学生参与促进主动发展“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然而长期以来,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把学生获得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终点,普遍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

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了惰性思想,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能力呢?我以为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参与中培养兴趣,学习方法。

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掌握了学习方法,也就不会把学习看成负担,而会不断研究,主动发展。

一、激趣生欲有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总是主动地、积极地去探索,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我力求在刚上课的短短几分钟内,就以充满爱的语言感召学生,以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爱,从而创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有了这样的环境,教学中再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生活实际出发,从而也就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变让学生学为学生自己想要学。

如,我在讲“圆柱体积”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水桶,并算出水桶的表面积,然后用带着夸奖的口气说:大家都会算出这个水桶用的铁皮,那这桶大约能容多少水,你会计算吗?望着学生那“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神情,我又顺势引题:要想算出水桶能装多少水,必须学会如何计算圆柱体积。

这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对圆柱体积的学习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参与的空间。

课堂上力求直观操作,儿童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耳,充分调动其多种感官的参与,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创设了良好的“我要学、我爱学”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

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

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小学科学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启蒙”规定了教育的层次。

什么是“科学”,达尔文说:科学就是积累事实,发现规律。

爱因斯坦说:科学就是探求意义的经历。

如何学科学,《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了学习科学是学生自己去做而不是别人为他们做的事情,提出了“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的口号。

因此,科学教学必须让全体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性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有典型意义的活动中去获取知识,去发展能力,去感受体验,建立科学自然观。

怎样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呢?一、学生要有参与的探究的愿望兰本达教授认为:教学可以看着是提供特定的情境来培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时节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

学生要投入就要有投入的愿望和迫切的心境,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喜爱的活动,用富有激情幽默的教态,语言演绎教材内涵的情感,点燃学生好奇求知的“火花”,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稳定持久的状态之中。

儿童天性好问。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自然教学很大程度上就是引导儿童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儿童的天性为这种教学提供了必然,教师不要把自己制造的教学任务强加给学生,而要努力创设问题的氛围和环境,让儿童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此把多次任务转化为学生探究愿望。

二、要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学生在活动中有三种有层次水平体现:一种是被动应答,二种是自学适应,三种是自动创造。

很显然,活动自主水平越高,对学生主体发展的促进就越大,但教学中,常看到的活动大多处于一、二种状态,即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停留在看、听、观察、记住、模仿、认同层面上,其主动性发展不够。

主体发展教学要求教学追求第三种活动水平,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参与感知、操作、体验、讲议等活动,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在主动完成学习过程中发展自我,即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这就是所追求的成功的教育。

托尔斯泰说过

托尔斯泰说过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教学过程的最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素质教育主体性原则的具体表现之一。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途径,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课堂上要重视直观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利用教具、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不仅眼看、手动、口讲、脑想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活动中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我在课堂教学尽可能地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 时,我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硬纸板上画一个半径为10厘米的圆,剪下并计算其面积,再让学生在剪下的圆上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同心圆,剪下并计算其面积,通过直观感知,使学生知道剩下的就是环形,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很快算出环形面积,并悟出环形面积公式:S(环)=S(大圆)-S(小圆)的道理,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激发学习兴趣,诱导主动学习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十分集中,求知欲就空前旺盛,思维就非常敏捷、灵活。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指导探索策暗。培养探索能力 在探 索羲 学问题 时,只有掌握 一定的羲 学思维策
略 , 才 能 快 速 有 教地 解 问题 。 所 , 在 “自主 探 索” 的 教 学 中.要 结 合具 体教 学 内客 .麦 出数 学思 想 方法 的 教 学 ,培 养 学 生探 索 的 能 力。
励 太理 猜 铡 、 质 疑 问 唯 、 发 表 不 同 意
见;三要让 学生 尝试操作.先儆先为 ,
自 己 定探 索 方 向 ; 要诱 导联 想 , 捉 四 捕
灵感, 鼓励求异思维。 在激励学生 自主探 索的过程 中, 师要克分发扬教学民主 . 教 始终 学生的组织者、 导者、 I 台作者和 促进 者的身份 出现 , 为学生提供 自我探
地 把 数 学教 学 内容 转换 成 具 有潜在 意 义 的 坷是 情
境 在 学 生 孽 维 的最 近 发 展 区创 设 ‘ 境 , 提 问 首 l
识的局哏,常常不是从定义柬获得概 念, 而是通过 一 些实捌、 模型 等直观材料 , 运用 比较 、 归纳曲 方法柬获 得。 种比较 、 这 归纳的方法, 具有 现 证明曲功能 , 发 和 是一种有 救的认知策 略, 是数 学的概念 学 习、 法则 学 习、 几何知 识学 习等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 2 .让 学生学会 将来知转 化为 已知 的学 习策略。 数学妇记有很强的系统性,前后知识联秉 紧密 ,新知 识 由旧知识 目伸 、扩展而来 ,旧知识又能为解决新 问 l 题服务 搏来知转化 为已知 ,将一种运算转化为另一 尊运算 .将一种 图形 转化为另一种图形 ,把待解决 问 题转化为已经解决或客 易解决的问题,最终使 问题获 得解决 的这种手 段和 方法,就是他归的方法 ,它是 学 习新知 的一种有 效策 略。学生掌握 了它,学 习的主动 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能力得 到发展。 3 .让 学 生学会把抽 象的知识形 象化。数 学知识 做 ,有新知可学 ,并获得不同程度 的发展。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 : “ 人的先天潜能是无 比优秀 的 ,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 宜的环境和条件 ,使 之得 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年 龄特点 .为学 生创造 主动参 与的条件 ,提供主动发展 的空间 .引导学生 主动参与 ,才能使素质教育 “ 主动 性 的特征在课 堂教学 中得到充分落实与体现 .也才

引导探究学习 促进主动发展

引导探究学习 促进主动发展

小学教学参考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苏藿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激活学生探索欲望。

一、营造氛围,激发动机,促使学生乐于探究学生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

一要“让权”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学习,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人。

如,在教学活动中要允许学生抢答、质疑、提问,发表见解,根据需要走出座位去交流、讨论、请教等。

二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教师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目光、大方的仪表,能给课堂定下一个愉悦而安全的基调,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究热情更加高涨。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情,以自己的真情微笑,饱满的情绪去影响、去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用“情”去教,以“情”促学。

三要把激励带进课堂。

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和手段,用真情的激励和赞赏来激活学生的学习自信和热情,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究,敢于探究,促进学生个性的愉快发展。

二、恰当引导,提供机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1.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对学习者充满新奇、疑惑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提供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进行有目的探究。

如,教学()+()=10时,课件闪烁两个方框,教师启发:“两个窗户后面藏着许多神奇的数,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看谁的本领大?”这时让学生充分显示各自的本领,自主寻找这些神奇的数,再引导学生说出各自所找出的数。

创设足够“说”的空间 引领学生主动发展

创设足够“说”的空间 引领学生主动发展
过程。
23 0 杨 新 华 12 0
生 , 学生 创 设 “ 问 ” 为 多 的空 间 。 在教 学“ 圆的认 识 ” 这一 课 时 , 开 我
பைடு நூலகம்
再 加 以点 拨 。对 于学 生 提 出 的 问题 , 凡 是 学生 中有 人 能 回答 的 , 量 让学 生 来 尽
回答 , 师不能 包办代 替 ; 吲 、 教 巩 小结 时 , 让 学 生 说 说 收 获 , 可 能 让 学 生 也 尽
自己 去 概 括 ; 讲 试 卷 时 , 量让 学 生 评 尽 上 台讲 应用 题 列 式 的 理 由 ;讲 评 作 业
门见山地提 出这样的问题 : 同学们 , “ 关
于圆, 你们 已经 知道 了哪 些 知识 ? 你还
想知道 圆的哪些知识? 学生一听, ” 于是 纷纷举手 , 有的说 :我 已经知道 了圆在 “ 我们生活 中到处都有。” 的说 :我想 有 “ 知道圆还有哪些特点和特性 , 它的面积 怎 么 求? ” 有 的说 :我 想 知道 我 们 的 还 “ 车轮 为什 么是 圆形的 , 圆在生活中有哪
的发展 , 培养表达能力 , 巩固所学知识 , 使教学信息得到及时反馈 , 教师在课堂 上应 让 学生 会 说 、 说 、 说 。 因为 , 多 爱 注 重对学生说的训练 , 实际上就是对学生
逻 辑 思维 的训 练 。 同时 , 会更 好 地 培 也 养 学 生 的思 维 能 力 和独 立 解 决 问 题 的 能力 。所 以 , 课 堂 教学 中架 起 书本 要在 知识 与 学 生思 维 的桥 梁 , 键 就 要 培 养 关
再给予讲解。 实 践证 明 , 教师 在 课 堂教 学 中只 要 把握得好 , 少讲 比多讲收到的效果确实

调动“五官”热情,促进主动发展

调动“五官”热情,促进主动发展

调动“五官”热情,促进主动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要践行这一理念,小学数学教学应当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让学生掌握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

为此,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五官”热情,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调动“听觉”热情,发展倾听能力耳朵的倾听是数学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中介环节,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一定是先“听”到,然后才有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创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听”,主要指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

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喜欢的,有时代气息的,能承载数学知识的。

教学《可能性》时,利用故事“古代有一个将军,他和他的手下被敌军追到悬崖边,走投无路的时候,将军拿出一枚铜钱说:‘如果抛出去是正面,那么我们就必定胜利,如果抛出去是反面,你们就跟着我跳崖自尽吧!’”让学生弄清当情况还不能明确时,事情的发生只能是“可能”。

结果,铜币抛出来的是正面,士气大振,他们把敌军杀得片甲不留。

最后,将军拿出铜钱给大家看,两面都是正面。

这时,又让学生理解当情况已经明确时,事情的正面发生是“一定”,事情的反面发生是“不可能”。

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学习《可能性》,每位学生的耳朵都竖得像兔子耳朵一样,认真极了。

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一边听一边分析,一边听一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想法,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还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群体凝聚力。

二、调动“视觉”热情,发展观察能力都说百闻不如一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空间表征,即视觉表象,是认知主体在头脑中所创建的心理图画。

在幼儿教育中什么叫活动性

在幼儿教育中什么叫活动性

在幼儿教育中什么叫活动性在幼儿教育中,活动性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活动性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幼儿能够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发挥活动性的作用,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创设适宜的环境是发挥活动性的基础。

幼儿教室应该提供充足的空间供幼儿活动,摆放各种适合幼儿探索和游戏的教具、玩具和材料。

教室中的布置应该简洁明了,让幼儿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活动材料和工具。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爱好进行常规活动区域的划分,例如设立阅读角、角色扮演区、拼图区等,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二、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提供各种形式的活动,包括游戏、手工制作、角色扮演、音乐舞蹈等。

这些活动既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室外进行。

通过不同的活动,幼儿可以锻炼身体、培养社交能力、发展认知能力等。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特点选择适合的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和成长。

三、注重参与和体验活动性的核心是让幼儿参与和体验。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注重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例如,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充当游戏的引导者,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和目标,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反馈。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教师可以示范操作过程,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积极参与和体验,幼儿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和能力。

四、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模式,教师需要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来设置活动内容和方式,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而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活动。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并尊重他们的决策,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自由发展的机会。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活动性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引导主动参与,促进主动发展

引导主动参与,促进主动发展

例 如 : 教 学 “ 方 形 和 正 方 形 面 积 计 握 并 深 刻 理 解 所 学 的 知 识 。 促 进 学 生 思 维 能 在 长
算 ” . 师 发 给 每 一 个 学 生 一 条 长 度 为 定 力 的 发 展 , 高 教 学 效 果 。 后 教 提
值( 如 . 比 5 6厘 米 ) 细 铁 丝 , 学 生 将 其 围 的 让
讨 论 学 习 是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环 节 , 织 学 生 讨 论 , 利 于 调 动 学 生 学 习积 极 组 有
提 供 主 动 参 与 空 间 ,调 动 学 生 思 维 活 动 的 性 和 主 动 性 ,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只 有 充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 临 其 境 , 入 角 色 , 能 掌 身 进 才
法教学时. 光是教师说说, 学生往往知其然而 ●
维普资讯
■●论墨20. 教学 纵横 061 0
不 知 其 所 以 然 。如 果 这 时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互
相 讨 论 , 0为 什 么 不 能 作 为 除 数 ? ” 学 生 “ 让 从 除 数 的 意 义 、乘 除 法 的 互 逆 关 系 中 讨 论
“ ” 教 材 , 立足 知识 的“ 长 点 ” “ 识 活 的 要 生 和 转 二 、 握 讨 论 时 机 。 发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意 把 激
折 点 ”依 据 学 生 已 有 的知 识 水 平 . 计 既 . 设
让学 生 容 易理 解 又富 有情 趣 的教 学 活 动 。
积极 性 。
一Hale Waihona Puke 都说 自己 围的 图形面 积 大 ,彼此之 间争得面 红 耳 赤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为 教 师 , 该 引 导 作 应 学 生 将 其 围 成 两 种 图 形 , 是 长 方 形 , 一 是 一 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供参与空间促进主动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重结论,轻过程,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是主动参与,而是被动接受的局面。

而要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做到学生能发表见解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讨论解决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参与实践的,教师不包办,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1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间,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使数学交流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改变教师“包讲”或者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和讲,提供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数学独到的见解。

如: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例题“小东家有白兔6只,黑兔比白兔多2只。

黑兔有几只?”后,并不急于讲解这道题的算法,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先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白兔有6只,我就摆上6根小棒,黑兔的只数我是这样摆的,先摆6根小棒,这样黑兔和白兔就同样多了,再摆2根,黑兔就比白兔多2只了,我数了数,黑兔一共有8只。

生2:我是这样想的,黑兔比白兔多2只,就是黑兔多白兔少,要我们算黑兔有多少只,我就用加法来算,6+2=8,黑兔有8只。

生3:我用画图的方法来算,我先画一条线段表示6只白兔,然后再画一条表示黑兔,因为黑兔比白兔多,所以我画得比白兔这段长,所以我用加法计算,6+2=8,黑兔有8只。

这样教学,给学生的自主探索留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引导学生敢想敢说,多关注“学生会怎么想,怎么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问题在学生的自由表达中得到解决。

2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的实践活动改变了“耳听口说”这样简单化的学习模式,是增强学生实践意识的重要环节。

教学时应多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在学生得出三角形意义的基础上,这时教师再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可提出问题:“能否把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中的“围成”一词改成“组成”呢?”我让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学具,学生听后,兴趣盎然,都积极思考,动起手来。

有的同桌同学就地取材运用笔或直尺作学具,一起动手摆一摆,试一试;有的同桌同学还一起来画一画“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非三角形)”等等。

这样,让学生们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画一画,使他们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领会、感知、理解并逐步加深对“围成”与“组成”这两个词不同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促使
了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充分发挥潜能,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学习局面,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供合作讨论的空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交流
合作讨论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但明辨了对与错,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勾通和信息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教学“商的近似值”时,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除不尽,就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除不尽该怎么办?”这时教室里沸腾了,学生议论纷纷。

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果得出可以求商的近似值。

这时,又有学生提出:“商的近似值怎么求?”我再让学生讨论,有的认为保留整数,有的认为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

通过讨论交流,得到统一,根据题目的实际需要保留小数位数。

随着讨论的深化,有的学生又提出:“如果商要保留两位小数,应该除到小数哪一位上呢?”这时学生的讨论更加激烈,有的提出除到小数第二位,有的提出除到小数第三位,还有的提出商的位数越多越好。

从讨论交流中学生们感到第一种意见,误差太大;第三种意见,没有必要;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

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自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也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论,善于表达的能力。

4提供课外探究的空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让学生学好数学,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空间,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单元后,可为学生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①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开一次展览会,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案美;②找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食品盒,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③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分别测量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或容积);④社会调查,收集人们生活中常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容积的数据信息,并记录下来;⑤用一块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制作一个高5厘米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请你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用图表示出来。

通过这样的课外探究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加深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同时也培养了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应用等多种能力,而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改变由教师完全主宰课堂的状况,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具有主动参与,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