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小硕士项目介绍及组织实施要求
环境工程 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环保技术应用、环境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系统掌握清洁生产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运作维护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能在环境保护、环保设施设计、制定环保政策等方面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
二、学制与课程设置1. 学制环境工程硕士学位课程学制为3年,其中前两年为学术学习期,第三年为毕业设计及实习期。
2. 课程设置(1)学术学习课程1) 环境科学导论2) 环境科学原理3) 环境化学4)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5) 环境监测与评价6)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7) 水污染控制工程8)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9) 废气与废水处理工艺10)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11) 环境规划与管理12) 环境保护设施设计(2)实习及毕业设计1) 实习课程2) 毕业设计三、培养方案1. 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学生在选择导师后,由导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和设计项目等,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培训。
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途径,全面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的学术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学生可以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并完成个人研究论文。
3. 实习设计学生在第三年进行实习设计,可以选择在环保部门、环保企业、科研单位等实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四、培养实施1. 师资力量学校拥有环境工程方面的知名教授和专家,他们在环境工程领域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同时,学校还将邀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人才和专家来校授课,丰富学生的学术训练和实践机会。
2. 实验设备学校具有一流的环境工程实验室和设备,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验和研究需求。
3. 学风建设学校将重视学风建设,加强学术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科研活动等。
五、质量保障学校将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对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进行质量保障与监督,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不断改进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型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型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环境问题分析、设计和解决能力,能够在环境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相
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备坚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环境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
2.具备先进的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操作能力,熟悉环境工程实践中的
常用技术方法;
3.具备较强的环境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环境工程设计
和规划;
4.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
5.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员
合作。
三、课程设置
1.环境工程学科基础课:包括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
污染控制工程、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
2.环境工程专业课:包括环境数学模型与计算、环境化学与生物技术、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等;
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如环境监测与分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环境法与政策等;
4.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室实习、工程实践和科研实践等环节,培养学
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环境工程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环境工程领域所需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环境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知识,熟悉环境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2、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3、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环保事业中发挥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
三、课程设置
1、环境科学基础: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物理学等;
2、环境工程核心课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
3、专业选修课程:环境工程材料、环境修复技术、环境法律与政策等。
四、科研与实践要求
1、参加科研项目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增强技能和实践能力;
2、完成研究课题,撰写学术论文,积累科研经验;
3、参加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
五、毕业要求
1、完成培养计划的全部学业要求,取得学位证书;
2、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3、具有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能力,能够在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监测等领域从事技术研究、工程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工作。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纷纷开设环境工程专业,并制定了相应的硕士培养方案。
本文将以《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为标题,详细介绍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内容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环境工程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基础、较强的环境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课程学习环境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学习方面,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
(2)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够进行环境工程实践工作。
(3)了解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2.科研训练环境工程硕士课程设置中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科研训练,包括课程论文、实验报告和科研论文等。
科研训练的要求如下:(1)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撰写科学论文和技术报告。
3.实践教学环境工程硕士课程设置中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教学,包括环境工程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实践教学的要求如下:(1)能够熟练操作环境工程实验设备和仪器,掌握环境工程实验技能。
(2)能够独立完成环境工程实践任务。
(3)能够进行环境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和实践报告撰写。
4.学位论文环境工程硕士课程设置中要求学生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在环境工程领域进行一定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学位论文的要求如下:(1)选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研究内容符合环境工程领域的前沿和热点。
校本课程 环境小硕士(YMP)
环境小硕士(YMP)
第1课时:介绍地理能力拓展的意义——学以致用,提升地理学科素养;介绍学习内容,包含环境小硕士(YMP)项目并指导注册账号和布置任务、测量学校经纬度等地理能力拓展实验。
第2-4课时:给出课题,例如《测量学校经纬度》,1课时用于课上分组并讨论,可自行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教师给予补充。
1.5课时用于校园实践,0.5课时用于小组展示结果,总结提高。
第5-15课时,给出不同课题,按相同步骤,拓展地理实践能力,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第16课时:对前段时间的YMP项目和地理实践项目进行总结。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件1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送审稿)(学科专业代码)一、培养目标本领域培养环境科学方面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高层次科学研究和环境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要求在环境科学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较为宽广、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掌握解决环境科学领域实际问题的学科前沿理论和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具备独立开展环境科学领域某一方向科学研究能力和环境管理实践的应用能力,以适应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
具体要求如下: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在“知识”、“能力”、“做人”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我国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
3、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环境管理实践能力,掌握环境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环境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具有创造性思维,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独立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环境科学的研究、教学及环境规划、管理、评价、监测等工作。
4、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并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创新性。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文献检索能力、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1. 研究方向之一:环境地球化学针对我国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环境问题,结合本研究方向的特色,重点开展河流水-沉积物系统及土壤-植物系统的重金属、稀土元素、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理、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以及湖泊湿地富营养化机制、湖泊水-沉积物界面的生源要素通量及过程等方面的研究。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地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地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硕士学位研究生应掌握环境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室内外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人类活动与环境效应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三、招生对象地理学、环境科学以及相关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
四、学习年限硕士二至三年五、课程设置(一)硕士阶段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自然辩证法(2学分)硕士英语(4学分)B类:现代自然地理(3学分)规划理论与实践(3学分)地理信息系统(3学分)C类:环境规划与管理(3学分)环境地理学(3学分)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3学分)D类:环境系统工程(2学分)环境模拟分析(2学分)景观生态学(2学分)六、培养方式1.课堂讲授与讨论;2.科研生产实践;3.研究论文与学位论文撰写。
七、考核方式教学方式:着重启发式教学,培养研究生独立钻研与分析能力,注重在科学研究课题的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能力。
考核方式:1.学位课程结束后有严格的综合考试;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和论文进展情况进行考核,对研究生作出综合评价后评定成绩。
八、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选题:应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与先进性并与国民经济建设相结合,在国家重大建设工作中发挥作用。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与导师的科研方向相结合、为导师科研的组成部分,需选择该领域国际前沿课题,难度较大,其成果对科学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事业有较重要的推动作用;2.确定论文题目后由教研室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环境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硕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环境工程是一门跨学科、应用科学,包括环境技术、环境管理、环境规划和环境政策等,主要研究污染物的排放与控制、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的污染和治理、环境监测和评价、环境管理和环境经济等。
环境工程专业具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特点,涉及到多个学科,如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工程技术等,涉及到多种环境工程技术和方法,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
环境工程专硕培养方案的编制要以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专业理论、实验、技术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宗旨,充分发挥环境工程专硕特色,培养具有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环境工程设计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1)系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能正确认识和分析环境问题,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实际工程设计与技术开发能力。
(2)具备系统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技术,能灵活运用环境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环境工程问题。
(3)掌握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有一定的环境生态系统管理和环境政策分析和制定能力。
(4)熟练掌握国内外前沿的环境工程专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创新能力。
2. 专业素质(1)具备较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知识。
(2)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技能。
(3)具备广博的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4)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工程设计能力。
三、培养要求1. 课程学习(1)修满学位课程学分要求,须修满本专业学位课程(含学位论文)的学分,并通过考核。
(2)专业课程授课内容包括环境工程原理、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环境修复与资源化技术、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内容,内容全面,结构合理,使学生全面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2. 实践教学(1)实验教学:增加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技术。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硕士生培养方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硕士生培养方案环境资源保护法是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律体系,而硕士生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能够在环境资源保护领域取得优异成果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硕士生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环境法、资源法、生态法、水污染控制法、大气污染控制法等专业课程以及环境伦理学、生态学、环境经济学等相关跨学科课程。
此外,还包括一些选修课程,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法律专题、环境监测技术等。
二、实践环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硕士生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实验室实践、社会实践、实地考察及调查研究等。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或政府机构,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中学到法律应用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资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硕士生培养方案还需要提供相关教学资料。
课程教材、案例研究、环保法规等都应该被充分利用,同时也要注意时时更新教学资料,以及让学生参与实践经验分享,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硕士生的信息搜索与分析能力。
四、实施方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实施方法需要根据各高校具体情况制定。
可以采用讲座、讨论、研讨等方式进行教学,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或混合式教学等方式进行在线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五、师资队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硕士生培养方案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因此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教学应该注重知识的研究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另外,要支持教师参与科学研究或社会环保实践活动,以提高环保法硕士生的科研水平。
总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硕士生培养方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培养计划,应该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力求培养出优秀的环保法人才,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环境科学》083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083001)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根据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按照适应21世纪环境科学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突出学科特色;保证培养质量的三原则,制定《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1.培养目标面向21世纪,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环境(自然——经济——社会三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和运用的高级人才。
2.培养规格专业要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具有创造性思维,并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国土、规划、建设、环保政府单位和部门从事规划、设计、主营、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方面工作。
外语要求:熟练掌握门外语,并在读、听、写、说等方面达六级以上。
计算机与地理信息系统要求:具有熟练的微机操作能力,初步具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调查研究、制图的能力。
授予学位:理学硕士学位。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成绩优秀并修满学分者,可以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
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个别确有特殊原因,可延长学习年限,延期不超过一年。
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者,必须由指导教师提出书面报告,学位评定分委会(或系主任)审查同意,上报研究生部审批,由主管校长批准。
延长时间,学校不再发培养费和奖学金,未提出延长报告或超出延长期者,作结业处理。
三、研究方向根据新《专业目录》,我系原硕士研究生授予权专业——《环境地理学》学科归属发生重大变化(如下表),调整后为《环境科学》专业。
从环境科学体系来说,环境科学仍只是一个多学科的集合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成熟的统一体系,直到如今依然如此。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环境工程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对环境被更加重视,环境工程师的岗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满足社会对环境工程师的需求,许多高校纷纷设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个方案中的环境工程专业。
1. 前提要求一般来说,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前提要求比较高,需要在本科阶段就主修环境工程或者相关专业,并获得相关学分。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通过考研或者其他形式的选拔,才有可能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
2. 课程设置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
基础课程主要涵盖环境科学、化学、物理等基础知识,这个部分是所有学科都需要学习的。
专业课程主要是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包括环境物理化学、生态学、水处理技术等等,这部分课程是深入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关键。
实践环节则是将前面两部分课程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解决问题。
实践环节一般包括实验室工作和毕业设计等,这部分课程是将理论知识变成实际操作的关键。
3. 就业方向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环保部门、科研机构、工程咨询公司等机构从事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评估、环境规划、环境工程设计等工作。
同时,也可以在大型企业从事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4. 就业市场分析当前,环境保护成为整个社会的焦点之一,各个领域对环境保护人才需求迅速增长,而环境工程师是其中倍受欢迎的人才,具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环境工程师的薪资待遇也非常优渥,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资的专业。
总之,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环境工程专业,是以满足社会对环保人才需求,培养掌握环保工程领域最新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目的的。
相信在课程设置和就业前景的支持下,未来将会有众多的环境工程师为我们的生存环境保驾护航。
专硕培养方案环境工程
专硕培养方案环境工程一、培养目标1.1 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在环境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环保管理和环境政策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2 培养特色和要求(1)具备坚实的环境工程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从事环境工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等工作;(2)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掌握环境工程的前沿技术和理论,能够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工作;(3)具备从事环境规划、环保评价、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研究等工作需要的环境科学理论和实践能力;(4)具备环境工程领域国内外相关领域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二、培养计划2.1 课程设置(1)基础理论课程环境工程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工程数值模拟、环境工程实验、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科学、环境管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法律法规等。
(2)专业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工业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环境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等。
(3)实践课程环境问题调研与方案设计、环境保护专业实习、环境工程设计与实践、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环境管理实务等。
2.2 科研实践(1)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在学习期间,要积极参与和完成导师指导的科研项目,深入领会环境工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2)科研成果学生要完成毕业论文和答辩,并在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
(3)实习实践学生要抓紧实习实践机会,深入实践,培养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环保检测、环保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2.3 学位论文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学位论文,论文可以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环境保护、环境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课题,完成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
三、培养模式3.1 导师制培养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导师的研究方向,安排学习指导教师。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3002﹚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3002﹚一、培养目标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要求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1、具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觉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
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
爱祖国、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熟练的实验技能。
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能够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解决环境污染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能够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书刊,并能用英文撰写环境工程专业方面的研究论文。
并能够胜任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环境技术管理、设计、施工、科研、教学和研究开发等工作。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A、水污染控制;B、大气污染控制;C、环境监测技术;D、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
大约用一年半时间完成硕士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至少获得35学分;另约一年半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如果研究生在三年中尚未完成学业,经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五、考核方式研究生的必修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均为考试课程,选修课可根据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试课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学位课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考核成绩由主讲教师评定并签名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登记在《研究生成绩登记表》中。
六、学位论文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及研究提纲。
由研究生本人在第三学期以书面形式写出开题报告,在教研室进行交流和修改。
研究题目应有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并完成整个学位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3001)-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3001)(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培养目标使硕士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人才。
具体要求是:(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学术或专门技术上做出成果。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一)培养方式本专业采用课堂教授、野外实习和参加导师科研项目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
可根据情况适当提前或延长,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河口环境化学2.环境地学3.环境毒理学4.环境分析化学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
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
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0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其中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为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西交利物浦环境科学硕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西交利物浦环境科学硕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简要介绍西交利物浦环境科学硕士专业的背景和概况。
可以参考如下内容:概述西交利物浦环境科学硕士专业是西交利物浦大学(Xi'anJiaotong-Liverpool University)提供的一门跨学科的环境科学研究项目。
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深入了解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技能。
通过系统学习环境科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术,学生将能够在该领域中进行独立研究和创新。
西交利物浦环境科学硕士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工具和策略。
学生将学习各种环境科学领域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方法,涵盖了环境科学、生态学、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等。
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技能,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室实验和数据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解决方案的创新能力。
西交利物浦环境科学硕士专业的毕业生将具备在国际环境科学领域从事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能力。
他们可以在政府环境保护机构、环境咨询公司、研究机构、跨国公司等领域从事环境评估、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职业工作。
此外,一些毕业生还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环境科学博士学位或从事高层次的环境科学研究工作。
总之,西交利物浦环境科学硕士专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环境科学教育平台,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广泛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环境科学人才,以在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中发挥重要作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分别对西交利物浦环境科学硕士项目进行介绍和分析。
在引言部分,将对该硕士项目进行概述,包括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同时,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和结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该项目的三个重要要点,分别是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和第三个要点。
每个要点将介绍该项目的相关信息和特点,并给予相应的分析和解释。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进行结果的分析。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2、掌握本学科、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实验方法及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及撰写论文。
4、具有健康的心理、体魄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研究方向1、职业卫生学2、职业病学(尘肺、职业中毒等)3、卫生化学4、职业流行病学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1、学习年限:三年2、学习时间安排: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习学位课程,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至第三学年学习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进行必要环节培养、科学研究或临床实践,以及学位论文研究。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1、必修课(1)公共必修课公共必修课学时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8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 2英语(含读写、听力)180 6计算机医学实用技术40 2医学统计学60 3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30 1.5临床流行病学(临床专业必修)30 1.5科研思路与方法学20 1(2)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专业课100 5专业英语40 22、选修课医学免疫学30 1.5分子生物学概论30 1.5统计分析软件SPSS应用20 1专业选修课1 2专业选修课2 23、专业课(专业英语)(第二学期完成)(1)职业卫生学研究方向: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学分)、卫生法规与监督学学分)、分子毒理学基础(2学分),合计5.0学分。
(2)职业病学研究方向: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学分)、流行病学(2学分)、医学诊断学(1学分),合计5.0学分。
(3)卫生化学研究方向:卫生化学(2学分)、环境卫生学(1学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学分),合计5.0学分。
环境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暂行规定
环境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暂
行规定
为规范环境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管理,确保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符合国家和行业的发展需要,具备环境科学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能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
第二条培养要求
1.遵循教育部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规定;
2.强化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基础知识和前沿发展情况,培养系统论、综合分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学科交叉,培养具有广博背景、熟悉基础理论、具备规划和设计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4.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环境科学领域的科研能力和创业素质。
第三条培养内容和要求
1.课程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基础和应用理论、科研方法及其他相关知识;
2.重视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撰写论文、组织科技活动、科研与科技管理等能力;
3.注重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参加科技实践和社会实践,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
第四条学制和学位授予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制两年,修满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决议,可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第五条考核方式和标准
学科能力考核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要考核手段,采取定期考试、论文评阅、学位论文答辩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第六条附则
本规定的解释权归本学校环境学院。
解释说明:
该文档为环境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暂行规定,规范了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内容和要求、学制和学位授予、考核方式和标准等方面,确保了培养质量并促进了人才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环境小硕士项目介绍及组织实施要求
一、项目介绍
环境小硕士项目(YMP)是瑞典隆德大学国际工业环境经济学院从1999年开始开发的面向青少年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并已在全世界上百个国家顺利实施和拓展。
我国于2003年开始启动YMP项目,至今已有七批来自27个省份的178所高中成为该项目试点学校。
共有5000余名教师及学生(15-18岁)参加了YMP课程的学习,并获得了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以下简称宣教中心)与瑞典隆德大学国际工业环境经济学院(IIIEE)联合颁发的结业证书。
宣教中心还组织项目试点学校于2003年12月访问了瑞典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学校和社区;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组织项目学校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在埃及首都开罗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府迪拜举办的第三届和第四届全球环境青年大会(GEYC);2007年,宣教中心推荐优秀的YMP项目的学生参加在泰国举办的“南亚地区臭氧层知识竞赛”;2009年11月,宣教中心和IIIEE合作,在中欧峰会期间举办了YMP项目成果展,瑞典首相参观了展览,并与中外YMP学生亲切交流。
每年,瑞典方面根据YMP课程的学习情况及学生的反馈,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改革和优化,中方组织研发制作了双语多媒体辅导光盘,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更新,编制出了新一代的YMP课程,更新后的课程已在以往的项目学校中组织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YMP项目课程是利用网络进行的远程环境学习课程,课程语言为英语。
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为登录YMP网站,学习一个学期共18周的网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系列课程,并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项目学校进行在线讨论;第三阶段为实施户外环境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和调查,并向主办方递交调查报告,通常在假期中进行。
在完成三个阶段后,可获得该学院和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颁发的国际YMP课程证书。
第四阶段为主办方评选出优秀教师和学生小组,邀请参加每两年一届在世界各地轮流举办的GEYC。
GEYC 自2000年起分别在瑞典、意大利、埃及和阿联酋举办。
宣教中心已对前几批试点学校参与情况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YMP项目是一个多赢的项目。
它向全球青少年传播最新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信息,通过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综合实践、国际交流等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师生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并推动地方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全球青少年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兴趣,为青少年提供了围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全球交流和对话的平台,帮助青少年树立全新的世界观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视野。
二、组织实施要求
1、每所学校派2名教师(英语和环境相关学科各1名)参加定于2010年4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举办的教师培训班。
2、学校择优选拔本校对环保感兴趣,英语和计算机能力强的学生。
要求学生每周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约5-8小时的YMP课程学习(英文版)。
一般情况下要求每校由20名左右高一学生组成YMP学习小组(简称YMP小组),每组4-5名学生,由1-2名教师负责指导。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适当增加学生名额。
3、各校须于2010年4月30日前完成教师及学生的网上注册,并将名单抄送我中心备案。
4、未按照要求参加培训或培训后不能完成项目要求的学校将被自动取消项目学校资格,不再发文确认。
本轮课程结束后,通过评估的学校由主办方颁发项目学校标牌,完成课程学习的学生及辅导教师获得中瑞双方颁发的课程结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