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预习教学法浅探与研究(1)

合集下载

谈谈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的开展方法

谈谈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的开展方法

谈谈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的开展方法小学英语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下面将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前预习效果、合理安排预习内容、及时检查预习效果等方面,谈谈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的开展方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前预习的关键。

在教师进行课前预习指导时,要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英语的乐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可以用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引入新知识点,或利用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课前预习,比如利用多媒体资源、英语小短片、英语歌曲等来进行预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呈现,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二、提高课前预习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比如利用语境理解单词、短语和句型的含义,遇到新句子时可以尝试根据上下文推测句子的意思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课前预习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预习任务。

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来说,预习任务的难度和要求也是不同的。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预习任务,比如预习生词、熟悉课文内容等。

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能够拓展他们英语知识面的预习任务,比如自主查找相关资料、做一些拓展阅读等。

要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保持专注,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按时完成预习任务。

只有在课前预习中保持专注,才能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

三、合理安排预习内容课前预习内容的设置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既要围绕教材内容展开,又要让学生在预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拓展自己的思维。

在设置预习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预习内容要有针对性。

要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切实可行的预习任务。

对于刚接触新知识点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预习单词、短语的拼读、词义等;对于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预习课文内容,并做一些简单的思考和总结。

谈谈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的开展方法

谈谈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的开展方法

谈谈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的开展方法小学英语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熟悉学习内容,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将介绍一些开展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内容选择在进行小学英语课前预习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选择合适的内容。

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布置的作业进行预习,也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练习,如单词拼写、句子翻译等。

二、利用多媒体工具在进行小学英语课前预习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帮助学生预习。

可以播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英语视频、动画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英语学习网站、APP等,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游戏、练习等,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预习。

三、合理安排时间预习的时间安排要合理,不能过长或者过短。

一般来说,预习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以免引起学生的疲劳和厌烦。

可以把预习时间分成几个段落,每次预习一小部分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进行预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学习资料,做一些小练习,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指导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五、及时反馈和评价在进行小学英语课前预习后,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反馈和评价。

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小测验、口头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小学英语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选择预习内容,利用多媒体工具,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提高学习效果。

家长和教师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预习情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预习能力培养策略浅探

预习能力培养策略浅探

预习能力培养策略浅探预习是指在课程内容未进行教学前,学生预先通过阅读、查找资料等方式对课程内容、概念、原理、公式等进行了解和掌握,达到更好地听懂、理解、掌握课程的目的。

预习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质量影响很大。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呢?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与其本身的学习兴趣息息相关。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积极预习的动力,因此,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是预习能力培养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讲解具有实际意义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在学生进行预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方面寻找资料。

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图书馆、网络资料、论文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的材料,大大丰富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在学校教育资料库中,透过数码图书馆,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虚拟书籍的检索及下载功能,实现学数量身定制,解决早期学科基础不牢的问题。

三、形成预习定制方法预习需要有定制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达到预习的目的。

教师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并告诉学生。

同时,学生在预习之前也要认真查看和理解课程大纲,并依据本身特点和接受能力,制定个性化的预习计划和学习方法。

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能增强其预习效果。

四、组织预习团队组织学生自建预习团队,由学生自己主动自发地组织活动,进行集体预习。

这不仅能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协作,增强团队精神,而且也能相互学习和帮助,提高预习的效率和效果。

综上,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应该从兴趣、材料、方法和团队这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在预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有效提高其学习效果和成绩。

《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方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方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方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现状分析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需要备学,即预习。

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

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

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

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则事半功倍。

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发现课前预习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差,学生要掌握好教师所教的知识,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

只有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预习习惯,才能奠基高效的语文课堂。

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和大力支持下,我提出课题《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二、选题意义新课标中倡导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光依赖于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

我们总是认为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说话的时间,交流的时间,思考探索的时间,这样就是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固然是一个很直接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还有一个与它同样举足轻重的途径,还有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天地,那就是课前的预习。

语文预习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它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课文,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学生课前预习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学生课前预习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学生课前预习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上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

当今社会的学习应当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预习,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

数学教师应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下的今天,老师十分重视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堂表现十分活跃,但他们只是一味依赖教师去被动学习,其自主学习性很差,他们的预习习惯也很差,大多数学生只有在老师布置下,才敷衍了事地去预习一下。

而且老师所谓布置预习,也就是那么一说,缺乏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的改革无疑对老师的冲击是很大的,很多老师都在困惑或思索着: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该不该预习?怎样预习?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所探讨的问题!因此,我提出“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学生课前预习的探索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1、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积极创导的发现学习法,是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

2、依据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所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

3、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而自主发展,主要考虑学生的内因作用。

学生是个性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

小课题 语文预习课的研究 研究报告1

小课题 语文预习课的研究 研究报告1

<<七年级语文课课前预习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语文老师有义务教会学生学好语文,注重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觉得初中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位臵,语文一直都是主要学科,按道理学生应该重视语文,但是学生根本没有把语文放在它应处的位臵,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对语文学习不敏感,不知从何学起,学的很被动。

结果老师教的也很被动。

费的劲不小,教学效果却不佳。

素质教育一直是我们提倡的,也是也是新课改要求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初中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要教会学生怎么学,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渐提高这种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必要的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我们都知道,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中第一个并且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老师开讲前学生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

学生在预习时会带着以前学过的知识去学习,自觉对以前的知识回顾了一遍。

但是将要学习的东西肯定有新的以前没有接触到的,凭现有的知识储备不能解决,这就自己给自己提出了问题,有了问题就想解决,这是人的天性,要解决问题有的通过和同学讨论,有的在课堂上向老师询问,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再说如果学生问题的答案跟老师说的一致,会使学生很有成就感,这会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学生通过预习知道自己哪里会哪里不会,在课堂上的听讲才会有的放矢,不至于紧张的“奔命”于老师的思维步伐。

老师通过检查显示的预习情况,在讲授的时候才能有所侧重,既节省了时间,又让课堂详略得当,不至于死板,很自然的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的来讲,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一是有利于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以及运用,二是有利于提高自觉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给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个机会。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甚至有些学生课前根本就不预习。

预习能力培养策略浅探

预习能力培养策略浅探

预习能力培养策略浅探预习能力是指在学习内容未被讲授前,学生利用自身知识、经验和思考能力进行学习内容的把握与理解。

预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下面,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来浅探预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了解预习的作用学生要想提高预习能力,首先需要了解预习的作用。

预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掌控能力,拓展学习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同时,预习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前理解知识点,把握课堂重点,更好地与老师互动,提高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二、梳理预习流程梳理预习流程是提高预习能力的关键。

学生应当明确预习的目的、内容、过程和方式。

可以从看课本、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思考问题等方面入手,将预习内容逐个梳理清楚,确保预习过程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

三、制定预习计划制定预习计划是培养预习能力的重要策略。

学生应该根据学习时间、课程难度等因素,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和内容。

可以结合老师的教学计划,安排好每一节课前的预习时间,并根据课程难度,分配好预习的重点和难点。

四、组织预习小组组织预习小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学生可以组成预习小组,共同讨论、互相指导,帮助彼此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小组可以定期召开预习讨论会,学生可以在交流中理解透彻知识点,培养自己的思维逻辑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是预习能力的关键环节。

学生应该在预习后,积极参与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和互动,让老师更好地认识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解答,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六、反思预习过程反思预习过程也是提高预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学生需要在预习后对自己的预习效果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哪些不足需要改进。

针对每次预习的不足和问题,学生需要认真对待,确定下一次预习的改进方向。

总之,预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和提高。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的实践,才能在学习、考试等方面体现出预习的良好效果。

预习课题研究

预习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一、课题研究论证报告1、课题背景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市的许多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让我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

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精彩的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如何富有成效地联系具体的教学经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是我们东台市实验小学必须思考的严峻问题。

作为窗口学校,我们肩负着典范、辐射的责任与使命,用“节节都是公开课,堂堂都是优质课。

〞的标准来审视一下我们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课堂教学有时依然旧、低效,有时把语文课上成实验课或是绘画课,有时情境导入就会花掉十几分钟。

一堂课完成的容有时要用二节课甚至是三节课来完成……其中原因与可前预习不充分是分不开的。

2、主要问题本课题针对我们学校现状低效的学前预习提出的。

叶圣先生说:预习原本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察必须认真。

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教版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中年级段的第一个学习习惯就是“良好的预习习惯〞。

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但对预习作用的理解大多定位在扫除课堂学习障碍,为课堂学习作根底性准备,比方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或者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

这种预习,学生只需读两遍课文,画出生字词,抄写几个有解释的词语即可,可以说只要学生有一本"课课通"就万事OK了。

学生的每一次预习作业都是机械性操作,长此以往,学生的良好预习习惯谈何养成.预习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

教学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容有关的资料。

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针对本校教育教学中的漏洞,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而提出。

课前预习有效方法之研究

课前预习有效方法之研究

课前预习有效方法之研究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课前预习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然而,许多学生仍然存在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课前预习的有效方法。

一、确定预习目标在进行课前预习之前,最好先确定自己的预习目标。

通过阅读课本、讲义等资料,了解授课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也可以通过查看老师的讲义或者课件来了解授课的重点,为自己的预习做好准备。

二、建立框架预习过程中,要对知识做好梳理,建立知识框架,整理好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关系。

可以采用脑图、思维导图等方法,将知识点、定义、定理、公式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三、重点预习在建立知识框架之后,重点预习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可以了解到与所要学的知识有关的概念、理论、公式、实例等,对这些内容做好预习,能够更好的掌握老师要教的重点内容。

四、核对重难点在进行重点预习之后,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笔记和课本一起核对一遍重难点,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

同时也可以结合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理解。

五、主动思考课前预习不仅仅是在阅读书本、笔记,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思考。

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并寻求相关解答。

这样能够帮助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

六、复习与总结课前预习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老师要教的内容,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与老师进行互动,进一步加深自己的理解。

因此,在课前预习后的复习与总结十分重要。

通过复习,能够更好地记忆知识点,通过总结,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可以积累归纳能力。

总之,课前预习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在预习中确定目标、建立框架、重点预习、核对重难点、主动思考和复习与总结等方法,能够更好地掌握老师所教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浅谈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

浅谈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

浅谈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先讲解新知识,然后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自行完成。

而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

这种教学方式将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在课堂上更好地巩固和拓展知识。

本文将浅谈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探讨其优势和具体实施方法。

1.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而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要学习的内容,主动地去掌握相关知识。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更加积极的互动,提出问题、分享观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2. 个性化教学更加贴近学生需求基于预习案下的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更加贴近学生需求的指导和帮助,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3. 提高课堂效率二、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1. 制定明确的预习任务要想实施基于预习案下的课堂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预习任务。

预习任务既可以包括对相关知识点的阅读和理解,也可以包括相关练习题的完成。

预习任务要求温故知新,做到有的放矢,既使学生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制定好预习任务后,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或练习题,指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

教师还可以在课前进行一定的启发性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预习的目的和重要性。

3. 设计富有互动性的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设计富有互动性的教学形式。

小学数学预习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小学数学预习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小学数学预习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研究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儿童来说,学好数学对其成长和未来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教授数学知识。

预习探究式课堂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预习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研究,包括相关的理论基础、教学方法和实证研究,从而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数学预习,探究式教学,小学,教学法正文:一、相关理论基础预习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课前先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

它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载理论等理论基础来设计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主动主观地建构知识来实现的,而认知负载理论则强调学习任务的复杂性会影响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载。

二、教学方法2.1 课前预习在课前,教师会给学生分配相关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先自己学习相关内容。

2.2 教师引导在进入授课环节之前,教师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反思和引导,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点,并自然引出学生的问题和疑点。

2.3 探究式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之后,教师会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探究式教学。

例如游戏、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数学知识。

三、案例例如,在教学小学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将课堂讲解设置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预习自学阶段,让学生自学加减法的知识点,并在课前提交问题。

第二部分为探究式教学阶段,根据学生所提交的问题和疑点,设计相应的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实践中领悟加减法的本质,从而形成较为深刻和持久的认知。

四、结语小学数学预习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适当地应用此方法,创设适合学生的探究式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五、实证研究预习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得到了多项实证研究的支持。

浅谈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

浅谈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

浅谈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和技术手段不断发展,新一轮的教学模式也随之产生。

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模式备受关注。

预习案下课堂教学是指在学生通过预习案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通过课堂教学深化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本文将从设计策略的角度,浅谈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充分挖掘预习案的作用预习案是学生在课前针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的学习预备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在设计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策略时,需要充分挖掘预习案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利用预习案,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二、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在充分挖掘预习案的基础上,需要合理规划课堂教学的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应该是在学生通过预习案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讲解,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策略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教学内容,避免简单重复预习内容,而是围绕重点和难点展开深入讲解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三、创设积极的教学氛围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互动和积极,而不是传统的单向授课。

设计策略需要创设积极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设置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互动环节,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设置合理的反馈机制在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合理的反馈机制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在设计策略时,需要考虑如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课堂小测、讨论总结、个人和小组报告等方式进行学习效果的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深化和提高。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要求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关于初中生英语课前预习的研究

关于初中生英语课前预习的研究

关于初中生英语课前预习的研究(一)注重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兴趣是预习活动的主要动力源泉,想要强化预习环节,而不流于形式,必须注重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把预习当作一件快乐事,乐此不疲,长此以往,逐步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主要应做好以下三点:(1)转变学生对预习的认识,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好处。

(2)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分层布置英语预习任务。

(二)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

通过调查,在布置预习作业后,学生往往在思想上产生误导,认为作业太简单,充其量只是读读书,然后就没有了兴趣,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

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

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非常必要。

1、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学习英语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下主要介绍几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预习方法。

(1)朗读、识记积蓄法。

朗读与识记是预习的最低要求,也是最简单的预习方法。

学生可以跟着磁带录音读单词、对话、课文,纠正语音和语调。

对单词、词组的识记、区别,也是基础的要求。

(2)听力训练法。

它主要在于加强听说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寻找信息的能力。

教师先设计些题目,让学生先听录音选出正确的答案,对内容有大致了解后再去读课文。

早读时,也可采用统一在全班放录音的方法,可以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要求。

(3)听、说、读、写综合识记法。

这种方法的要求较高,可以让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做。

听:主要在于加强听力训练。

对于初中生而言,这种预习可以侧重于句子、短语的练习,如不同句式的升降调及停顿等的练习。

在课文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听课文录音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增强语感。

说:主要是在朗读的基础上脱离课本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朗读与识记是预习的最低要求,也是最简单的预习方式,可以说是适用于各个年级、各类课型的预习方式。

只需要学生在课前用十几分钟时间,通过反复拼读而记住所学的生词,通过多次试读而达到能流畅朗读所学的句型和课文,并能初步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

浅谈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

浅谈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

浅谈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和尝试基于预习案的课堂教学设计。

预习案下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前向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和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浅谈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预习内容在设计预习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预习内容。

预习内容应该与当前的教学内容相关联,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预习内容可以包括课外阅读、网络资源、视频资料等,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二、设计多样化的预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预习案中的预习任务应该设计得多样化。

可以将预习任务分成阅读理解、问题探究、实践探究等不同类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任务完成。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提高学习效果在预习案中,可以设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完成一些实践探究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预习案下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可以设立互动环节,让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五、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进步在预习案下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小学英语有效预习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英语有效预习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英语有效预习策略的实践与思考在小学英语学习中,预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好的预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以下是我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运用的有效预习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一、学生自主预习在我的课堂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在上课前自主完成预习,以充分利用好上课时间。

孩子们可以提前预习课本中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自行梳理课程框架,通过画图、制作表格等方式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

同时,我也会在课前给学生发一份预习材料,让他们更好地准备课堂。

预习材料中结合课程主题,提供一些较为详细的背景知识、单词、句型等,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

二、利用多媒体形式辅助预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形式辅助预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我通常在课前为学生制作一些预习视频或者ppt,将知识点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单元中,我会制作一个有关动物世界的视频,包括各种有趣的动物图像和声音,以及相关词汇和句型的解说。

这样的预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三、开展小组讨论在预习阶段进行小组讨论,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预习方式。

我通常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梳理课程内容,找出重点难点。

讨论过程中,我也会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彼此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加强了解和认识的同时,也更好地掌握了课程内容。

四、巩固预习内容在预习阶段完成了以上的步骤,但最重要的一步还是巩固复习预习内容。

为此,我通常通过小测验和答疑解惑的方式来巩固课程。

小测验可以检验学生在初步预习阶段的掌握情况,指出学生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而课堂上的答疑解惑则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深印象,甚至进一步拓展知识领域。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点,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习内容。

浅谈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

浅谈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

浅谈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基于预习案的下课堂教学设计策略更是备受关注。

预习案是指学生在上课前通过预习材料来做好课前准备,而基于预习案的下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则是指在学生进行了预习后,如何根据他们的预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就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进行浅谈。

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设计需要对预习材料进行精心设计。

预习材料是学生进行预习的基础,因此预习材料的设计至关重要。

预习材料应该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知识点以及相关的例题和习题。

预习材料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既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能够让学生在预习中产生一定的困惑和问题。

只有在学生预习中遇到了问题,才能够在课堂上有更好的互动和学习效果。

预习材料的设计要求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设计需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估。

在学生进行了预习后,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评估的方式可以包括课前小测验、课前讨论、或者是在课堂上进行举手回答等。

通过评估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下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

在学生进行了预习后,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引导。

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解答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不能简单地重复预习材料中的内容,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的深化和延伸。

在讲解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问,积极参与讨论,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基于预习案下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注重课堂活动的设置。

在学生进行了预习后,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解答等,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探索课前有效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研究方案

《探索课前有效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研究方案

《探索课前有效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研究方案云台小学刘华平一、问题的提出1.问题提出的背景背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弱科生的队伍越来越大,如果放任这部分学生自由发展,只能制造更多的社会麻烦,我们该如何让这部分已经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重新回到我们的学习团队中来?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让他们实现知识的有效衔接,重拾学习的信心。

2.目前的现状“回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

”这句话几乎成了许多教师的“口头禅”,但学生知道如何预习吗?由于要求不明确,对预习的方法指导不到位,对预习的结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检测,课堂上不能有效的运用预习的成果等,导致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以致于有些学生认为预习跟不预习差别不大,所以也就缺乏了预习的动力。

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认真备好课;同理,学生想在听课过程中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益,也应该在课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

而且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预习是求知过程中一项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良好开端,更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知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所以预习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此本学期,我们将课堂教学研究的着重点放在了课前预习的研究上。

希望通过研究,进一步最大限度的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课题的界定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

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是指教师在预习内容、预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细致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中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就是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运用教育调查,行动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探索课前有效的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方法及培养策略。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及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非常多。

预习能力培养策略浅探

预习能力培养策略浅探

预习能力培养策略浅探预习能力是指学生在上课之前主动学习和准备相关材料,以便更好地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

良好的预习能力可降低上课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因此,建立学生预习的习惯,提高其预习能力,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行简要探讨。

1. 帮助学生制定预习计划制定预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以及作业要求,减少被新的知识点冲击造成的不适应和疲惫感,同时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上课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需要,制定不同程度的预习计划,并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

2. 常规预习和超前预习相结合常规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有意去预习一些知识点的基础概念和基础知识,以便在上课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老师的讲解。

超前预习则是指学生在上课前先行预习一些尚未学习的知识点的理论和应用,可提前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深度和学习重心。

这两种预习的方式互为补充,结合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其预习效果。

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讲解鼓励学生在课前组成小组,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以彼此促进,在竞争和合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预习和学习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自主、自我发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展开讲解,将预习的内容介绍给其他同学,既可以加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提供适宜的学习资源毋庸置疑的是,一个优秀的学生预习行为,离不开教师提供的教材、课程设计和学习资源。

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和考查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讲解和思考。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提供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比如按章节提供提纲和标准答案、提供文献资料、推荐学习网站等等,以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和方向。

预习能力培养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课题之一,除以上所述,还有很多有效的培养策略。

教育者应该积极研究和探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逐步培养其学习习惯和预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和未来发展潜力。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实践与研究(成果简介)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实践与研究(成果简介)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实践与研究(成果简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实践与研究》成果简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率指导的课堂教学与研究”课题,就是由上南学校单一制分担研究的宝安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研究时间为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

一、研究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大力推进、不断深入和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种种问题,其原因都无不与学生独立自主自学和写作理解能力低落有关,具体表现如下:(一)对于预习: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预习过程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

(二)复习态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辨认出课前预习并未为教学较好的服务,学生因为多种原因课前预习搞得不好。

在调查和教学实践中了解到,老师布置课前预习后,学生对此并不注重,指出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谈,复习不复习关系不大,有的甚至指出课前预习就是在浪费时间。

有的学生则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遍课文,念第二遍课文就没兴趣;或者教师明确提出一个建议,学生就读于一遍课文,不加建议就不晓得念的目标,更没念的方法,研习得被动,念得无力、无味。

有的虽说课文念了四、五遍,可以在课堂上排课文仍念不通顺,抄录生字时仍错误百出。

复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还可以培养处事草率的坏习惯。

可以说道不能复习的人就是不能自学的人,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能自学的人,将可以沦为新一代的文盲。

那么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有效率复习就变得非常关键。

因此,做为教师,必须从学生自学的可持续发展启程,培育学生较好的复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环境时代的市场需求。

培育学生较好的复习习惯,学生会受惠终身。

(三)预习效果: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本校的许多语文老师,常见到语文老师上课文第一课时时,要么大发雷霆,要么无奈摇摇头,只因为我们的学生课前预习不充份,没有办法步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就可以停下,用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去补偿学生无力偿还的复习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K”预习教学法浅探与研究
寒亭六中小学部周宝昌
从2016年9月开学的一个月后,我在五年级三班里试行“B+K”预习教学法,在五年级实施“B+3K”或“B+4K”预习教学法”,我认为效果较好。

所以,在2017年9月我任教四年级四班,开学就实施“B+K”或“B+2K”预习教学法,因为是刚试行,恐怕孩子不太适应这种方法,于是就与主题丛书配合使用,预习课本上的一篇课文,再从主题丛书上选取一篇或两篇文章配合阅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适应这种自学方法。

今年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预习本做得不理想的同学再进行惩罚的话,他们会更困难,所以我设立了一种预习晋降级制度,来激励有能力的同学阅读文章更多,带动后面的同学努力跟上。

2018年9月我接的新班-----六年级五班,因为又是新班,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方法不清楚,我就从“B+K”预习开始训练,循序渐进的教他们预习课文,真的,没想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没想到家长反映如此,说很实用。

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我把小学语文预习分成两个阶段:三、四年级是第一阶段(“B+K”或“B+2K”或“B+3K”);
五、六年级是第二阶段(“B+3K”或“B+4K”或“B+5K”),我把小学阶段定为初级阶段。

如果从三、四年级教学生预习课文,首先教孩子怎么预习?要注意预习的步骤是什么?预习时预习笔记要写些什么?我把预习课文分为六步;也叫预习课文六步法:
①速读;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线,标好段落。

②慢读;这一步,边读边标课文内的生字(拼音、组词都写,10---15个为宜)、词语(两字、三字、四字都可,15个为宜),同时在课本上用不同的标号标出。

③细读;边读边标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或是动词、形容词等运用恰当的句子),做简要批注(三、四年级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做;五、六年级必做)。

④品读;品读的是段落,从段落的语言;段落的用词;段落的修辞手法运用等(以上①②③④点是三至六年级的同学必须完成的;下面的⑤⑥点是四至六年级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做)。

⑤概括; 读完课文后,能将课文主要内容概括并写出来。

(内容限制在20至30字)。

⑥感悟;读书就要有感悟,预习过程当中对文章内容的启示和感受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内容限制在20至40字)。

我把“B+K”预习教学法中的“B”表示预习课本上的一篇文章;“K”代表课外文章,“K”前面的“2”或“3”或“4”等都是代表阅读课外主题丛书或另外课外书中相近或相似的二、三、四篇文章等。

后面的“K”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分层次阅读,绝不一刀切。

预习文章一周或半月之后,老师要抽查学生概括课内与课外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有针对性。

及时找出预习过程中的问题,抓紧时间解决。

一月后,进行一次阅读能力的测评,测评之后,学生评价与老师评价结合,利用这种抽查和评价的方法是用来督促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2017年9月开学,我在四年级四班内实行预习晋降级制度,更
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实施了一个月,效果很好。

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显著提高,有一位叫王子怡的同学开始预习找不到方法,并且字书写也不太认真,经过与她交流,慢慢的她适应了这种学习方法。

一段时间之后,她突然问我,老师:“能B+4K吗?”我说:“能吃得消吗?”她信心满满地说:“能”。

我不由得心里暗想,这种晋降级制度能激励他们的阅读兴趣。

因此根据我的计划,也为了更好的记录学生的阅读情况,做了下面的这张表格,就是统计每个月学生的预习和课外阅读情况:
通过上面的表格可以统计出每个学生一个月的读书情况,更好把握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差异。

为下一步调整预习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差异调节预习“B+K”的不同阅读的进度与篇数。

我认为这种预习的方法不仅能让优等生得到了更好地拓展阅读,还激励了中等生的阅读兴趣,也让后进生有了前进的目标。

上面表格中的“小练笔”是针对每个月的预习训练。

通过“小练笔”把握一下学生的阅读是否有了提高。

我对“B+K预习教学法”每一个学期评价两次,分上下,同时学生和老师都要书面总结,找自己进步的地方,也点一点自己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如下面的表格:
“B+K”预习教学法评测表(“B+K”至“B+4K”)
上面这张表格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统计一下自己一个学期的预习和课外阅读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并且选择写的深刻的粘贴在表格上。

2019年2月20日开学,我就在六年级五班实施这种方法,收到了意料之外的结果。

为什么说意料之外?因为这个班在三到五年级没有这种预习的经历(把预习的情况下写在本子上),但是学生的预习本上的字写的工工整整。

写的字虽然不入体,但他们的预习本让我感到惊讶。

这是一位六年级学生的一次预习本的情况,他们都是从“B+K”预习开始的,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他们有的同学就晋级为“B+2K”或是“B+3K”了,我每次要把晋降级的同学在班上读一读,并且展示他们的预习本,随即激发了许多同学的预习兴趣。

下面的是四年级四班的一位同学的一次预习本的情况:
我认为,这种预习方法对全班的学生都是一种提高,特别是预习课文内容,他们都知道怎么去预习?从哪里入手?这是我在实施过程
中最大的收获。

所以我设计了下面的这张表格。

“B+K”预习本晋降级名单(连续两次“优”自然晋级)
反思与措施
这张表格中的反思和措施,是老师实施一段时间之后进行的反思;出现的问题如何去补救。

其实这个表格的想法也是我的反思过程中突然想到的。

我认为,小学语文中的阅读要从培养习惯上下功夫,
要让他们真真正正的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的这种预习方法是自己教学工程中总结的,有不理想的地方希望阅读的同仁指点,共同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