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始终眷念着祖国》教学设计苏教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教案1. 通过阅读,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钱学森在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学会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2、阅读教材,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3、了解作者组织材料表现人物的方法。
《始终眷恋着祖国》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苏教版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
祖国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
热爱祖国,就是热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始终眷恋着祖国》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我民的骄傲》,课文节选的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局部文字。
重点: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爱国热情应该是本课教学中重点。
难点是学习作者选材组材精当、细节提炼精妙的写作方法。
1、阅读教材,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2、了解作者组织材料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始终眷恋”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和学生认为应重点记忆的词语;教师指出教材以时间作为明线组织材料,让学生找出说明时间的词语,这类容易完成的题目,旨在创造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2、从对“眷恋”一词的理解入手,让学生明白的暗线。
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运用换位思考,补出没有明写出来的钱学森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注;进而通过成就向学生提示:爱国不是一种空洞的情感,还需要真实的本领。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谁在飞机的螺旋桨向喷气式过渡,并最终遨游太空的航天器过渡中成了关键人物?对,中国科学家,钱学森。
那我们今天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有关一些内容。
板书课题:始终眷念着自己的祖国。
1、指导学生通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注意对用得好的词语要重点记忆。
2、读完了,想一想——组织材料的顺序有三:时间、空间、逻辑。
你能说出本文的顺序吗?请一边浏览,一边标记本文的顺序的词语。
始终眷恋着祖国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一文讲述钱学森作为冯·萨克斯教授的得意门生。
在卡门的指导下,历史学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
1943月初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加强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以下是整理的始终眷恋着祖国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吸取与参考!《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钱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种种努力,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1、重点:概括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弯果深情。
2、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搜集资料并整理有关冯友兰的事迹,在班上交流。
钱学森简介: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翘楚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哲学博士。
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筹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纪检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武锅组建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二、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读完,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冯友兰出你对钱学森的印象。
三、理清文章思路学生探讨交流明确: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教学研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凸显他爱国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6—18):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四、探究读读句子,讨论问题。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到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小房子的房子。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教案课题: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刘敬智)教学目标:1、体会著名科学家钱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习精当选材、有详有略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目标2教学方法:自读法、合作学习法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听说过“两弹一星”吗?知道为我国“两弹一星”研制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哪23位著名科学家吗?让我们来历数并记住他们的名字:于敏、王大珩、王希季、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任新民、孙家栋、吴自良、杨嘉墀、陈芳允、陈能宽、周光召、赵九章、姚桐斌、钱学森、钱骥、钱三强、郭永怀、黄纬禄、屠守锷、程开甲、彭桓武。
(这23位科学家,都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在这些科学家的名字中,钱学森,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一个令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名字!为什么呢?阅读课文后自会有答案。
二、阅读主场(一)自读课文,通过查阅工具书,交流对一些不懂字词的理解,教师抽查以下词语:眷恋深造门下摇篮得意门生遨游生涯萌发恐吓诬蔑触怒募集软禁据理力争(二)自读课文,寻找、整理各层的主要信息。
1、第一部分(1-5段)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在美国的辉煌成绩及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第二部分(6-18段)叙述钱学森为回到祖国所进行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矢志不渝。
(1)钱学森夫妇决定返回并报效新生的祖国,为此遭到美国当局的种种迫害,但更加坚定了钱学森夫妇回国的意志。
(2)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此事,促成钱学森一家胜利返回祖国。
(三)分层复述课文内容,请同学补充、评议。
(四)课堂发言:在美国人的眼中,钱学森是怎样的人(用原文概括);在你的眼中,钱学森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五)交流阅读收获引导学生注意学习目的中的两个问题。
三、阅读尾声(一)研究、讨论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二)研究、讨论“探究·练习”各题。
(三)课外延伸阅读:课外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对祖国的巨大贡献。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始终眷念着祖国》教学设计 苏教版
《始终眷念着祖国》《始终眷恋着祖国》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苏教版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
祖国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
热爱祖国,就是热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始终眷恋着祖国》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我民的骄傲》,课文节选的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文章,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和特定的事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人记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钱学森对祖国的深情,增强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人记事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955年中秋,天安门广场沐浴在旭日朝阳的辉煌中,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海外归来,面对巍峨的天安门城楼深深弯下了腰,透过泪水,他无限感慨地自言自语道:我终于回来了,我一定要把全部力量贡献给新中国。
他就是后来成为“导弹之父”的钱学森。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正音:募(mù)集保释(shì)非法逮(dài)捕卓(zhuó)越与世隔(ɡé)绝枪毙(bì)诬蔑(wū miè)生涯(yá)恐吓(hè)2.释义:(1)深造: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高的程度。
(2)遨游:漫游,游历。
(3)眷恋:(对自己喜欢的人物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4)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5)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6)募集:广泛征集。
3.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一)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用概述钱学森的五件事。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对评价标准进行适当 调整。这有助于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同 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学森的 归国经历和爱国情怀;掌握本文的写 作特点和语言风格。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珍惜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情境模拟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后作业布置及批改反馈
作业布置
针对课文内容,布置适当的阅读、写作、练习等作业。
批改反馈
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鼓励学 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作业,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PART 05
教师角色定位与专业素养 提升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和角色转变
传统角色与现代角色的对比
传统教师角色注重知识传授,现代教师角色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 和引导学生学习。
课堂中教师的多重角色
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引导者、课堂组织者、情感支 持者等。
角色转变的意义
教师角色转变有助于建立更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 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和有效性。
PART 06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过程性评价策略及实施方法
八年级《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学会归纳体会钱学森对祖国始终眷恋的深情。
2.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始终眷恋”来体会钱学森对祖国的深情,并理解分析主要词句。
教学难点:了解选材对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文章,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这篇文章的标题——始终眷恋着祖国。
明确:在这一环节,学生读标题时,肯定读法不一,强调的词语应该也有所不同,提炼关键词“眷恋”、“始终”,并且带领学生解析词语的含义。
始终:自始至终,一直。
眷恋:对某人或某物深切地依恋、留恋、怀念。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读标题的形式,从标题入手,直接导入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讲授新课做铺垫。
)二、走近钱学森问:课文标题是《始终眷恋着祖国》,是谁一直以来都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钱学森。
明确: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
他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我国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颁发了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科学贡献家”的称号。
(多媒体展示)(设计意图:了解有关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三、读中悟情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思考:文章通过钱学森的哪些事情写出了他对祖国的“始终眷恋”?(多媒体展示)明确:(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齐读一遍美国海军次长的话。
五、研读赏析体会情感
1.我们知道,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但文中有一个段落没有沿时间的线索一路写下去,而是作了一个小小的变通,这是哪一段呢?谁能说出这个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
第2层(第15-18段),写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此事,促成钱学森一家胜利返回祖国。
三、精读感悟
1.组织材料的顺序有三:时间、空间、事情的经过。你能说出本文的顺序吗?请一边浏览,一边画出标记本文叙述顺序的词语。
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一类是直接标明年、月、日。如:“1911年”、“1935年”等;一类是间接知名时间。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在那时”等。
2.课文简介
课文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二是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对祖国的巨大贡献。课文节选的就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Fra bibliotek3.走近钱学森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1935年赴美留学,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1956年10月,以钱学森为院长的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正式成立,此后,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的火箭和导弹事业突飞猛进,震惊了世界。
周总理对此事的高度关注,对钱学森的高度关爱;也表现了祖国母亲对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
四、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2017)第二单元第七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爱国主义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说明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爱国主义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课堂展示:为了加深理解,每个小组将选择一种修辞手法,创作一段表达对祖国热爱的文字,并进行课堂展示。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内容。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爱国主义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课堂展示时,合作意识较强,但部分小组在成果展示时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关注,帮助他们学会表达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2.创设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辞手法。
4பைடு நூலகம்体会作者通过描绘祖国历史、文化、风光等方面的内容,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1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是激励人民奋发向前、振奋精神的重要力量。
作为中华民族下一代,我们要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树立爱国主义意识。
2. 掌握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的基本知识和情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3.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观念。
4.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爱国主义概念的阐释。
2. 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3. 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1.1 教师介绍什么是爱国主义以及爱国主义的内涵。
1.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和家人的行为,有无爱国行为。
1.3 制作小报让学生发掘生活中的爱国主义,创新教学方式。
2. 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种种2.1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家乡和祖国的看法。
2.2 家乡的美丽、历史、文化,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的认识。
2.3 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读物,阐述祖国的美丽、伟大、宏伟等。
3. 阅读提高及实践活动3.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2 学生自己查找关于祖国的资料和相关新闻,了解和认识祖国。
3.3 以学生身份参加当地的志愿者服务,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四、课程设计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家乡的美好以及国家的伟大,让学生了解到爱国主义的相关概念,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学习阅读及情感教育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翻阅书籍以及观看相关视频来领悟祖国的美丽、伟大和宏伟等,让学生发现家乡和祖国的美好之处。
同时,老师也让学生了解祖国每个皆可爱、每一个人都是祖国的脊梁。
教师也应引导学生明白爱国不仅仅是说说口号,而是应该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注重爱国细节。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课题
7、《始终眷恋着祖国》
课型
阅读课
节数
1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日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生字,体会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
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情,激发爱国热情,充实自我,提升人生价值
教材
分析
重点
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体会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特点
难点
激发爱国热情,充实自我,提升人生价值
教学
模式
三疑三探
课时
共___1_课时
学法
自学合作探究
主案
副案(修改栏)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爱我们的家,我们也深爱祖国。这里有一位被美国人称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中国人,他,历尽艰难,依然心向祖国,面对种种刁难,依然不改回国之志。现在,让我们去体会他那拳拳爱国之心吧。
第四题:
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
(2)房只签一年的合同。
(3)五年中搬了五次家。
(4)还教育孩子: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他们。
3、质疑再探:(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板书设计
求学经历成绩优异——贡献突出
爱国情深
成就辉煌条件优越——眷恋祖国赤诚爱国心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爱国主义在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文章分析:详细讲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如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4.重点句子解析: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如“我是中国人,我愿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5.思想感情教育: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为祖国奉献的思想品质。
6.课后作业:布置与本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文化背景的融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理解钱学森等科学家为祖国发展所作的贡献。
难点解析:教师可结合历史背景,介绍钱学森所处的时代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4)思维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难点解析: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针对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形成有深度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力量。通过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这一课,我发现学生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能够从钱学森的事迹中感受到爱国情怀。
课堂上,我尝试以提问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们思考生活中的爱国主义行为,这个环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家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们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领会作者的观点。
八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八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学习目的:一、了解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表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本文选材精当、层次分明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学习重点:目标一、3教学假想:一、从多种渠道搜集钱学森的有关资料。
二、布置预习:学生借助工具书积累生字词;自读课文,能用一条线简单地理出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并能复述。
3、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加以引导。
4、教具:投影仪五、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进程:一、投影显示钱学森的照片,由学生按照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钱学森的生平,由此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学生自由朗诵课文。
要求:一、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主题。
由学生讨论归纳,教师板书: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饱受折磨胜利回来二、复述钱学森的生平事迹要求:复述不超过三分钟,要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件;不看课文,复述的语言要简明流畅、力求生动。
(教师可适本地引导人物通信的写法)3、体会本文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由学生讨论归纳:①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以时间前后为序明线眷恋祖国的深情暗线②选材精当,详略适当。
由学生举列分析,教师引导。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讨投影:一、师生一路探讨课后练习一,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情怀。
二、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其它的语句进行品读感受。
3、你从钱学森这位优秀的知识分子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4、钱学森在美国取得了那么大的成绩,生活待遇那么丰厚,可是为了报效祖国,他仍是克服一切困难,仍然毅然地回国了,这种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值得咱们学习。
若是有一天,你出国留学了,你将会如何想,如何做?请以“若是我出国留学了”为题,在班内进行讨论交流。
四、学生小结这节课上所学的内容,或谈谈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一、完成课文后面的探讨练习二。
二、查阅报刊和网络,搜集海外学子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事迹材料,分小组在班级交流。
八上《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苏教版)
八上《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学会归纳体会钱学森对祖国始终眷恋的深情。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始终眷恋”来体会钱学森对祖国的深情,并理解分析主要词句。
教学难点:了解选材对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时: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这篇的标题——始终眷恋着祖国。
(多媒体展示)明确:在这一环节,学生读标题时,肯定读法不一,强调的词语应该也有所不同,提炼关键词“眷恋”、“始终”,并且带领学生解析词语的含义。
始终:自始至终,一直。
眷恋:对某人或某物深切地依恋、留恋、怀念。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读标题的形式,从标题入手,直接导入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讲授新做铺垫。
)二、走近钱学森问:文标题是《始终眷恋着祖国》,是谁一直以来都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钱学森。
明确: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
他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我国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颁发了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科学贡献家”的称号。
(多媒体展示)(设计意图:了解有关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三、读中悟情请同学们朗读文,并思考:通过钱学森的哪些事情写出了他对祖国的“始终眷恋”?(多媒体展示)明确:(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钱学森在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学会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2、阅读教材,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3、了解作者组织材料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材分析:《始终眷恋着祖国》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苏教版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
祖国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
热爱祖国,就是热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始终眷恋着祖国》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我民的骄傲》,课文节选的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
重点: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爱国热情应该是本课教学中重点。
难点是学习作者选材组材精当、细节提炼精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阅读教材,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2、了解作者组织材料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始终眷恋”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和学生认为应重点记忆的词语;教师指出教材以时间作为明线组织材料,让学生找出表明时间的词语,这类容易完成的题目,旨在创造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2、从对“眷恋”一词的理解入手,让学生明白的暗线。
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运用换位思考,补出没有明写出来的钱学森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注;进而通过钱学森的成就向学生提示:爱国不是一种空洞的情感,还需要真实的本领。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谁在飞机的螺旋桨向喷气式过渡,并最终遨游太空的航天器过渡中成了关键人物?对,中国科学家,钱学森。
那我们今天就来具体了解一下有关钱学森的一些内容。
板书课题:始终眷念着自己的祖国。
二、初步阅读教材,了解作者组织材料的线索。
1、指导学生通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注意对用得好的词语要重点记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始终眷念着祖国教案苏教版
《始终眷念着祖国》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不管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这是昔时美国的海军次长对一名华人下的评语,他不是他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
优厚的待遇、先进的科研条件乃至生命的要挟都没能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本文讲述的确实是如此的一个故事。
本文的一些写作特点1.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课文是依照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
明线是时刻顺序,作者从钱学森诞生的1911年写起,着重记叙了从1935年留学美国到1955年回归祖国这20年间的经历: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饱受折磨,成功归来。
文章运用了大量表示时刻的词语,一类直接标明年、月、日,一类间接指明时刻,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终止时”“就在这时”“那时”等。
暗线是贯穿全文的钱学森爱恋祖国的深情。
第5段中“但是,他始终爱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是全文的关键句,正因为如此。
才造就了他事业、学术上的辉煌,才萌生了他报效新生的祖国的强烈愿望,才最终战胜了美国当局强加给他的各类折磨。
抓住这两根线索,就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层次和情感转变。
2.选材精当,有详有略。
钱学森动人的事迹能够说是数不胜数,但作者牢牢扣住他对祖国执著的爱来为这一中心选材。
组织材料又注意有详有略、详略适当。
如文章开头“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这一句看似简练平常,事实上决非闲笔,它既和第5段的关键句“他始终爱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照顾,与“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期的屋子”照顾,也同第14段中教育小孩的话语照顾。
课文用较多篇幅详述了钱学森为回到祖国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这些表达简明扼要,其中不乏出色的镜头,令人物形象显得比较生动,增强了感染力。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文体有小说和散文,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人的爱国之情。
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苏教版
5.这种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 妇的返回祖国的意志!他们做了那 些回国的准备?
⑴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
⑵租房只签一年的合同。 ⑶五年中搬了五次家。
⑷还教育孩子:他们的祖父和 外祖母在想念他们。
钱学森最终是怎样回到祖国母 亲怀抱的?
四.求助祖国
胜利归来
6月写信,9月回国
1955年钱学 森一家乘克 莱夫兰总统 号轮船回国。
“上海交通大学”“考取了庚子赔 款公费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 “拜读于”名师、“获博士学位”
·
钱学森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
冯 卡 门 教 授
获得博士学位(航空和数学)——学位的 最高一级
1939年, 28岁时。
你从钱学森的求学之路可以看 出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吗?
二.海外扬名 难忘祖国
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 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 的是什么吗?
提示:
对新中国的高度信
任和报效祖国的急 切心情。
启发: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 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 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 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你知道哪些,介绍 给同学。
明确: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 郭永怀等科学家。
作业:
以“假如我出国留学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 己的想法。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 得者之一——钱学森
• 它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我国的导弹、原 子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予钱 荣学 誉森 称和 号妻 仪子 式蒋 上英 。在
授
荣获 誉“ 称国 号家
杰 出 贡 献 科 学 家
江泽民在授奖仪式上致词,高度 评价了钱学森对我国科技事业做
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明白得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钞票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种种努力,探究他身上表达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1、重点:明白得一些要紧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关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搜集资料并整理有关钞票学森的事迹,在班上交流。
钞票学森简介:钞票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钞票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1955年,钞票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6年,钞票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截了当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进展规那么,进展建立了工程操纵论和系统学等。
二、(对字词检查后依照情形自定)让学生快速朗读课文,读完,用一两句话概括出对钞票学森的印象。
三、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表达钞票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爱恋之情。
第二部分(6—18):表达钞票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困难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能否以钞票学森的活动复述课文可分五个时期讨论课文以什么为文章的线索四、合作探究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如何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钞票学森显露的爱恋情思吗?2、这位次长大为震动。
他认为:〝钞票学森不管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终眷念着祖国》
《始终眷恋着祖国》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苏教版采用
“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
祖国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
热爱祖国,就是热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始终眷恋着祖国》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我民的骄傲》,课文节选的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文章,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和特定的事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人记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钱学森对祖国的深情,增强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人记事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955年中秋,天安门广场沐浴在旭日朝阳的辉煌中,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海外归来,
面对巍峨的天安门城楼深深弯下了腰,透过泪水,他无限感慨地自言自语道:我终于回来了,我一定要把全部力量贡献给新中国。
他就是后来成为“导弹之父”的钱学森。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正音:
募(mù)集保释(shì)非法逮(dài)捕
卓(zhuó)越与世隔(ɡã)绝枪毙(bì)
诬蔑(wū miâ)生涯(yá)恐吓(hâ)
2.释义:
(1)深造:
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高的程度。
(2)遨游:
漫游,游历。
(3)眷恋:
(对自己喜欢的人物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4)生涯:
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5)诬蔑: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6)募集:
广泛征集。
3.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用概述钱学森的五件事。
【答案】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饱受折磨——胜利回来。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案】以时间先后为明线;以始终眷恋祖国为暗线。
(二)课文讲解:
1.课文中大量引用他人对钱学森的评语,有什么作用?
【答案】通过引用美国空军的赞扬和专栏作家的评价,从侧面表现了钱学森在火箭技术
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更加客观真实、令人信服。
2.“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
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这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是全文的中心句。
“辉煌”和“丰厚”写出钱学森当时拥有的优越条件,“然而”表转折,体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虽然物质生活十分优越,但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满腔热情不曾改变,反衬出他执意回国的迫切心情。
既照应了题目,又点明了中心。
3.两个“不止一次”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案】本题可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进行分析。
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
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突出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4.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把引用的话改为客观的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
改为客观叙述不好。
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5.钱学森为回国而紧张地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表明了钱学森什么样的心理?
【答案】本题运用揣摩人物心理法进行分析。
辞去负责人的职务表明了钱学森回国的坚决态度;预购机票、将科学书籍和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则表现了他渴望回国的迫切心情。
6.为了回国,钱学森经历了来自美国的哪些阻力?
【答案】美国移民局的阻挠,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
二、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向祖国母亲发出了求救的呼声。
”如何理解他的举动?
【答案】钱学森向祖国母亲求救这一举动表明了钱学森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迫切心情,也展示了他回国的坚决。
2.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出你对钱学森的印象。
【答案】对祖国无限热爱,对祖国贡献巨大。
钱学森最终是怎样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钱学森在与世隔绝、变相软禁而归国无期的情况下,想到了新生的祖国,于是,
他写信向祖国求救,这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周恩来总理“立即指示”王炳南“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表现了周总理对这件事的高度重视,对钱学森的高度关爱。
6月写信,9月回国,表现了祖国母亲对钱学森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
三、课堂总结:
1.主题:
这篇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2.艺术特色:
1.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这是明线;以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贯穿,这是暗线。
抓住这两根线索,就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层次和情感变化。
2.选材精当,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钱学森感人的事迹太多了,但作者紧紧扣住他对祖国执着的爱来选材。
组织材料又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五、布置作业:
你还了解哪些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海外学子的事迹?讲给大家听一听。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