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增殖和抗白血病作用影响的研究

合集下载

2021年Ⅱ型自然杀伤T细胞及其免疫调节作用(全文)

2021年Ⅱ型自然杀伤T细胞及其免疫调节作用(全文)

2021年Ⅱ型自然杀伤T细胞及其免疫调节作用(全文)摘要自然杀伤(NK)T细胞是一群独特的T淋巴细胞亚群,它表达T细胞受体,是被CD1d分子呈递的糖脂类抗原激活的一群免疫调节细胞。

活化的Ⅱ型NKT细胞可导致Ⅰ型NKT细胞、经典树突状细胞和CD4+T细胞失活,并抑制Th1/Th17等促炎细胞增殖及功能,使机体具有耐受的性质,限制免疫性疾病的进展,对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本文回顾了Ⅱ型NKT细胞的一些主要特征及其在哮喘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T细胞是一群独特的天然T淋巴细胞,分为Ⅰ型NKT细胞和Ⅱ型NKT细胞。

与Ⅰ型NKT细胞表达恒定T 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α和β链不同,Ⅱ型NKT细胞的TCR 由可变的α和β链组成,故也称为可变NKT细胞,可识别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样分子CD1d呈递的脂类抗原[1]。

硫酸脑苷脂作为第一个定义小鼠Ⅱ型NKT细胞亚群的抗原,其富集在各种组织的细胞膜上,如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脑组织的黑质区和胰腺的朗格汉斯胰岛细胞等[2]。

被抗原激活的Ⅱ型NKT细胞可以影响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在许多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1 Ⅱ型NKT细胞的发育及分布场所到目前为止,对于Ⅱ型NKT细胞发育的研究仍然很少。

表达CD1d 的胸腺细胞与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活化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ic-activation molecule,SLAM)家族受体相互作用导致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活化分子相关蛋白(signaling lymphocyte activation molecule-associated protein,SAP)激活,然后招募Src 激酶Fyn,进而磷酸化SLAM受体介导Ⅰ型NKT细胞的发育。

此外,Fyn还可以在TCR信号的下游被激活,TCR信号可以诱导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锌指(promyelocytic leukemia zinc finger,PLZF),进而指导Ⅰ型NKT细胞的发育。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用于急性白血病治疗的研究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用于急性白血病治疗的研究

抗肿瘤联合
Cl ia f cso n ri l n t kn —Id c d Ki r l nt e i c I e t fDe d icCel a dCy o ie n u e l l o n E t s l Ce s e h
Tra m e t ue L u e a e t n Ac t e k mi f o
D N iB I u , I u ig E GQ, A e L m n X Y
D p r e t e ao g, ini i t e tl s ilT ni 3 0 9, hn e a m n t o m tl y Taj r C nr Ho t , i jn 0 12 C ia fH o nF s a pa a
CD 6 , yo ie , a 5 e tk n s g mma i tr r n a d t mo e rssf co e n a c d a trt e t ame t w ih h le h ain s — n e f o n u r c i a trw r e h n e f r t n , h c ep d te p t t e n o e e h e e r c v r r m e tp it i r e trc e t e a y Co cu in: e r s l e n t t a ete t n i n e o e o h mao oe i d s d r e h mo h r p . n lso T u t d mo sr et t ame t t DC a d f e o f a h e s a h t r h w h
n c o i co n n ma e i u l i a ewe ee td b fr n trt ete t n . e ut : e e o sg i c n e r s f tra d mi i l sd a s s r d tce eo e a d a e ame t R s l T r w r n i nf a t sa r d e e f h r sh e e i

IL-12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IL-12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IL-12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张晓妮;胜利【摘要】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治疗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热点,尤以白细胞介素(IL)12为主.IL-12主要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表面的受体表达;激活NK,T细胞;诱导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向M1型分化;增强肿瘤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诱导自噬;影响IL-10或γ干扰素的分泌,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等来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目前关于IL-12抗肿瘤的研究主要以实验为主,将IL-12合理应用于临床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Cytokine mediated immunotherap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umor biotherapy, especially interleukin (IL)-12.IL-12 affects the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tumors mainly through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receptors on the surface of dendritic cells and nature killer(NK) cells,activation of NK, T cells,inducing macrophages differentiation into M1 type under tumor microenvironment,enhancing expression of autophagy-associated protein in tumor cells,inducing auto-phagy,and affecting secretion of IL-10 or γ interferon,and downregulat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At present,the research on anti-tumor of IL-12 is mainly based on experiments,and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IL-12 in clinical will become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02【总页数】5页(P301-305)【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肿瘤;作用机制;肿瘤微环境;细胞因子【作者】张晓妮;胜利【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兰州730030;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1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肿瘤已成为当今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的三大疾病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肿瘤微血管形成、机体免疫细胞功能不足和数量减少等因素成为肿瘤治疗的难点。

DC-CIK

DC-CIK

DC-CIK摘要】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具有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是一种广谱抗瘤免疫活性细胞,近年来大量体内外研究表明,DC-CIK生物免疫治疗不仅能改善血液肿瘤患者预后,提高放化疗耐受性,延长缓解期,清除微小残留病灶,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逆转耐药,因此成为肿瘤生物免疫疗法中的研究热点。

现就 DC 和 CIK 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机制、DC-CIK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予以综述。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血液肿瘤;生物免疫疗法【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007-02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C-CIK treatment of blood system tumorLiu De. Yan’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anx i Province,,Yan 'an 716000, China; Wang Yi,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aanxi Province, Shaanxi Province, Xi 'an 710068, China【Abstract】 Dendritic cells (DC) is the most powerful 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re now known to function, and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 (CIK), with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restrictive, is a kind of broad-spectrum antineoplastic immune active cells.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C - CIK biological immune therapy,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tumor blood, remove tiny residual lesions, but also to a certain extent, to reverse drug resistanc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C and CIK, antitumor mechanism, DC - the basis of CIK cells to treat malignancies, and clinical research.【Key words】 Dendritic cells;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 Blood tumor; Biological immunotherapy前言:随着免疫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用免疫活性细胞输注的过继免疫治疗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承担的课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前承担的课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前承担的课题1. * 临床医学——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II期建设项目经费:4000万元2014-2017项目负责人:阮长耿2. * 利用体内瞬时影像学技术研究血小板负调控信号对血管损伤过程中血小板异质性活化的影响(91439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经费:90万元2015-2017项目负责人:朱力3.* DNA解旋酶BRIP1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8147029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75万元2015-2017项目负责人:薛胜利4. * Tim-3/gal-9信号通路介导Th17/Treg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中的调控作用研究(8147034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70万元2015-2017项目负责人:吴德沛5.* 荧光三维共培养研究整合素αvβ3受体拮抗剂对非小细胞肺癌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8147219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80万元2015-2017项目负责人:季顺东6.* 肠道粘膜屏障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814708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75万元2015-2017项目负责人:夏利军7.* zkscan3基因新功能的解析(3147128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85万元2015-2018项目负责人:杨林8.* 肿瘤细胞中坏死基因Rip3的表达调控机制(314713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90万元2015-2018项目负责人:何苏丹9.* miR-224、miR-452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81400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经费:23万元2015-2017项目负责人:姚红10.* 靶向GAS2-Calpain轴抑制CML干细胞的研究(814001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经费:24万元2015-2017项目负责人:周海侠11.* 伴有STAT5B-RARA融合基因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耐药机制研究(814001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经费:23万元2015-2017项目负责人:姚利12.* MiRNAs靶向Smoothened逆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耐受的研究(814001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经费:23万元2015-2017项目负责人:曲昌菊13.* 非编码RNA激活子ncRNA-a7转录调控PRDX-6对皮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314007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经费:23万元2015-2017项目负责人:王文洁14.* 母-胎界面交互对话异常致妊娠相关重大疾病的分子机制(2015CB94330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经费:2015-2019团队成员:董宁征15.* 优化和规范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分子诊断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BL2014038)——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诊疗技术攻关)经费:50万元2014-2016项目负责人:何军16.* 融合基因DEK-NUP214的致白血病机制研究(BK2014120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10万元2014-2016项目负责人:文丽君17.* miR-130a参与核心结合因子急性髓系白血病致病的机制研究(BK2014120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10万元2014-2016项目负责人:戴海萍18.* 荧光三维共培养研究整合素αvβ3拮抗剂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影响及机制(BK2014120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10万元2014-2016项目负责人:季顺东19.* 微小RNA靶向Smoothened逆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耐受的研究(BK20140374)——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经费:20万元2014-2016项目负责人:曲昌菊20.* 蛋白激酶A对血小板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BK2014037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经费:20万元2014-2016项目负责人:赵丽丽21.* KIR 2DS4基因及其变异体KIR1D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激活的调控作用及其临床意义(H201416)——江苏省卫生厅面上项目经费:4万元2014-2016项目负责人:吴小津22.* 含地西他滨预处理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SYS201457)——苏州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经费:2万元2014-2016项目负责人:唐晓文23.* 重组人凝血因子的研制及临床前试验(2013ZX09102033)——苏州市政策性资助项目经费:42.8万元2014-2016 项目负责人:吴庆宇24.* 蛋白激酶A对血小板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SYSD2014077)——苏州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指导性)2014-2016 项目负责人:赵丽丽25.重组人凝血因子的研制的临床前试验(2013ZX0910203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经费:558万元2013-2016 项目负责人:吴庆宇、阮长耿26.新型血小板受体CLEC-2维持脑血管完整性的机制研究(81370617)——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经费:70万元2014-2016 项目负责人:傅建新27.白血病新融合基因PAX5-UBE2D4的致病机制研究(81370626)——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经费:70万元2014-2016 项目负责人:仇惠英28.妊娠期子宫Corin表达调控机制及其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81370718)——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经费:70万元2014-2016 项目负责人:董宁征29.GAS2调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干细胞生长的研究(31371392)——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经费:75万元2014-2016 项目负责人:赵昀30.MiR-146a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及靶向投递的研究(81370216)——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经费:75万元2014-2016 项目负责人:程柯31.轴突导向分子Sema4D及其可溶性片段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研究(81370373)——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经费:75万元2014-2016 项目负责人:朱力32.吡非尼酮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作用机制研究(81372245)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经费:62万元2014-2016 项目负责人:黄玉辉33.肿瘤细胞主导的肿瘤血管正常化和消除研究(81372376)——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经费:70万元2014-2016 项目负责人:周泉生34.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大MAF家族蛋白泛素化酶的蛋白组学分析及其病理学意义研究(81320108023)——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经费:280万元2014-2016 项目负责人:毛新良35.新融合基因NUP98-HOXD8的致白血病机制研究(81300424)——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23万元2014-2016 项目负责人:王琴荣36.T细胞IL-7信号途径在Allo-HSCT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发病中作用机制研究(81300444)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23万元2014-2016 项目负责人:陈广华37.TLR4及TLR9信号通路活化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81302046)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23万元2014-2016 项目负责人:徐杨38.活化型高分子激肽原抑制内皮祖细胞活性在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作用(81301534)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24万元2014-2016 项目负责人:阳艾珍39.Matriptase表达上调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靶点价值研究(81301844)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23万元2014-2016 项目负责人:刘萌40.心脏酶Corin在高血压性疾病中的机理和应用研究(213016A)——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科学技术类)经费:50万元2014-2016 项目负责人:董宁征41.血栓形成过程中VWF的分子调控及其信号传递机制研究(BK20131167)——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10万元2013-2016 项目负责人:韩悦42.急性红白血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发病机制研究(BK20131168) (BK20131168)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10万元2013-2016 项目负责人:孙爱宁43.T细胞IL-7信号通路在Allo-HSCT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发病中作用机制研究(BK2013027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20万元2013-2017 项目负责人:陈广华44.支架、关节、人造血管等高端植介入重大产品研发2012BAI18B00——国家863计划子课题经费:60万元2012-2015 项目负责人:阮长耿45.新一代高新能五分类血细胞分析系统的细胞形态的标准制定和性能验证2011AA02A105 ——国家863计划子课题经费:10万元2012-2015 项目负责人:阮长耿46.胁迫环境中线粒体代谢与细胞凋亡调控机制2013CB910102——国家973计划子课题经费:339万元2013-2017 项目负责人:何苏丹47.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起始阶段的调控机制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2012CB526609——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子课题经费:60万元2013-2015项目负责人:戴克胜48.重大疾病发生发展及干预策略研究2012CB526609——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经费:20万元2013-2016团队成员:武艺49.细胞生物学(病毒介导的程序性细胞坏死的调控机制)312220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100万元2013-2015项目负责人:何苏丹50.混合系列急性白血病分子遗传学特征及MEF2C基因致白血病机制研究81270617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经费:70万元2013-2016项目负责人:吴德沛5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血栓形成中的调控机制研究81270591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经费:70万元2013-2016项目负责人:韩悦52.树突状细胞在干扰素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治疗移植后白血病复发中增强抗白血病效应的机制研究81270645——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经费:70万元2013-2016项目负责人:唐晓文53.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对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81273266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经费:70万元2013-2016项目负责人:何军54.人源化嵌合抗体hSZ-123的抗血栓机制研究81270593——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经费:70万元2013-2016项目负责人:赵益明55.原始淋巴管网络重塑形成收集淋巴管的分子机制研究312715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75万元2013-2016项目负责人:何玉龙56.喹啉类药物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性治疗作用及其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分子机理812726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75万元2013-2016项目负责人:毛新良57.造血干细胞自噬机制在预防血液肿瘤萌发中的作用812723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80万元2013-2016项目负责人:王建荣58.二硫键异构酶PDI和Erp57调控动脉血栓形成的特异性生理作用与机制研究8127059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80万元2013-2016项目负责人:武艺59.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药物敏感基因的鉴定与作用机理研究812724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项目经费:16万元2013-2015项目负责人:杨林60. ULK1复合体在哺乳动物细胞自噬中的调控与功能312715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85万元2013-2016项目负责人:姜学军61. PHF6基因突变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81200370——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经费:24万元2013-2015项目负责人:王谦62.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SATB1介导的染色质成环调控Mcl-1基因转录的机制研究81200369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经费:23万元2013-2015项目负责人:龚斐然63.Calpain调节血小板GPIbα膜外功能区酶切的机制研究81200343——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经费:23万元2013-2015项目负责人:闫荣64.Gas6受体调控糖蛋白VI介导血小板活化的信号与分子机制研究312010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23万元2013-2015项目负责人:周俊松65.造血干细胞自噬的肿瘤病理学意义312010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24万元2013-2015项目负责人:张素萍66.HMGB1调节的自噬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812018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24万元2013-2015项目负责人:张幸鼎67. 江苏省血液学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教育厅经费:4000万元2013-2016项目负责人:阮长耿68. 江苏省血液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BL2012005——江苏省生命健康科技专项经费:1500万元2012-2015项目负责人:阮长耿、吴德沛69.支架、关节、人造血管等高端植介入重大产品研发2012BAI18B00——国家863计划子课题经费:60万元2012-2015项目负责人:阮长耿70.干扰素诱导的树突状细胞(IFN-DC)增强新型供体淋巴细胞输注抗白血病效应的机制研究BK2012627——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10万元2012-2015项目负责人:唐晓文71.micoRNA-181c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研究BK201262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10万元2012-2015 项目负责人:白霞72.PAX5新融合基因的克隆及致白血病机制研究BK201200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经费:100万元2012-2015 项目负责人:陈苏宁73.二硫键异构酶PDI和Erp57调控血栓形成的特异性生理作用与机制研究20123201110014——高校博士点基金资助课题(博导类)经费:12万元2013-2015 项目负责人:武艺74.血小板GPIb-IX结合VWF功能的调控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研究81130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经费:220万元2012-2016 项目负责人:戴克胜75.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长链非编码RNA LLEST功能的研究8117046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60万元2012-2015 项目负责人:祁小飞76.新型白介素15亚型蛋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81102171/H1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经费:22万元2012-2015 项目负责人:胡博77.甲基化修饰介导的sFRP5表达沉默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生物表型影响及机制研究811003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经费:22万元2012-2015 项目负责人:王虹78.蛋白水解酶系统作为癌症标记和癌症治疗的靶标3116113035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经费:250万元2012-2015 团队成员:吴庆宇79.白血病放化疗后造血肝细胞因子的治疗机制及其成药性研究XDA01040200——国家战略性先导专题经费:500万元2011-2016 团队成员:周泉生80.轴突导向分子Sema4D的基因敲出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811701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65万元2012-2015 项目负责人:朱力81.心纳素转化酶corin的激活机制研究8117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60万元2012-2015 项目负责人:吴庆宇82.TWIST2的抑癌基因功能研究311707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60万元2012-2015 项目负责人:赵昀83.激酶RIP3调控Toll like receptor(TLR3)介导的细胞坏死的机制研究311713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65万元2012-2015 项目负责人:何苏丹84.江苏省血液病临床医学中心SZ201102——江苏省卫生厅经费:1500万元2011-2015项目负责人:阮长耿、吴德沛注:加*为2014年新增的项目。

CIK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研究进展

CIK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研究进展

CIK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研究进展ci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研究进展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是一种非MHC限制的高效细胞毒性T细胞。

1986年,拉尼尔首次发现了这种细胞(CD3+CD56+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56+细胞的比例为1%~5%。

经过大量扩增,具有肿瘤杀伤活性。

它是最新最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

现将近年来CIK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cik的来源1.1cik亚型早在1986年,Lanier等人就观察到CD3+T细胞同时表达CD56,即CD3+CD56+T细胞群。

根据细胞受体(TCR)+αβT细胞和CD3+CD56+γδT细胞的不同,这些双阳性T细胞进一步分为CD3+CD56两个亚群。

人cik在肝脏中最多[占肝内t细胞的(23.6±4.1%)],其次为外周血(<5%),但在人的骨髓细胞中至今未发现cik存在,说明人体具有天然杀伤细胞表面标志的t细胞在肝脏与骨髓是不同的细胞系。

关于人cik的起源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从一些健康供者的去单核细胞的外周血淋巴细胞[m(-)pbl]中加入il.2与il.12,可诱导出cd4+cd56+αβt细胞,提示cik可以被归入原始t细胞。

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简称白细胞介素,是指白细胞或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它与血细胞生长因子属于同一种细胞因子。

它们相互协调和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的功能。

白细胞介素传递信息,激活和调节immune细胞介导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以及炎症反应,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白介素2(il-2)分子量为1.5万的糖蛋白,对t细胞激活及生长有作用。

il-2主要由cd4+和cd8+t细胞产生,il-2主要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

不同种属间,il-2沿种系谱向上有约束性,向下无约束性。

il-2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并参与抗肿瘤效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DC-CIK细胞免疫过继疗法

DC-CIK细胞免疫过继疗法

CIK细胞疗法基础知识一、何为过继性免疫治疗?何为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回输体外培养扩增的免疫效应细胞,以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的肿瘤治疗方法,是生物免疫治疗中最为成熟和有效的方法。

目前用于回输的免疫效应细胞主要有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树突状细胞(DC)、自然杀伤细胞(NK)和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等。

CIK是英文cytokine -induced killer 的缩写,中文译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它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抗CD3McAb、IL-2、IFN-γ、IL-1α等)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

其中CD3+CD56+细胞是CIK细胞群体中主要的效应细胞,被称为NK样T淋巴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杀瘤优点。

二、CIK细胞如何发挥抗肿瘤作用?1、CIK细胞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CIK细胞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识别肿瘤细胞,释放颗粒酶/穿孔素等毒性颗粒,导致肿瘤细胞的裂解。

2、CIK细胞释放的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抑瘤杀瘤作用:体外培养的CIK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IL-2等,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还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反应性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3、CIK细胞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CIK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表达FasL(Ⅱ型跨膜糖蛋白)通过与肿瘤细胞膜表达的Fas(Ⅰ型跨膜糖蛋白)结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三、CIK细胞抗肿瘤作用有何特色?1、增殖活性高:在培养的第15天数量就可以达到70多倍,其效应细胞CD3+CD56+的比例和数量更是明显增加,可以达到1000多倍;2、杀瘤活性高,而且杀瘤活性的维持不需要外源大量的IL-2的输入来维持;3、杀瘤谱广:CIK对肾癌、恶性黑色素瘤、白血病、乳腺癌、直肠癌、胃癌、肺癌、食管癌、宫颈癌、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非T细胞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细胞都有显著的杀伤活性;4、对多重耐药肿瘤细胞同样敏感;5、杀瘤活性不受CsA(环孢霉素A)和FK506(普乐可复)等免疫抑制剂的影响;6、对正常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毒性很小:约为25%;7、能抵抗肿瘤细胞引发的效应细胞Fas-FasL凋亡:CIK细胞内有抗凋亡基因表达,并检出多种保护基因,如Bcl-2等和survivin的转录水平上调。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妇科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妇科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妇科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由T细胞承担,且依赖于有效的抗原提呈。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大、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1]。

作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和调控者,DC能够诱导患者机体产生对肿瘤特异、持久的主动免疫应答。

近年来,随着体外扩增DC和制备DC疫苗技术的日趋成熟,采用DC疫苗进行抗肿瘤治疗已成为当今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在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妇科肿瘤的治疗方面也有了突破性进展。

1 DC抗肿瘤免疫机制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复杂,目前研究表明体内DC抗肿瘤的机制主要为:(1)肿瘤细胞免原性低下,表面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缺少T细胞活化第一、第二信号,难以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DC不仅高表达MHC-I、Ⅱ类分子,而且可以分泌共刺激分子(CD80/B7-1、CD86/ B7-2、CD40等),可将肿瘤抗原有效呈递给T细胞,活化第一、第二信号,促发T细胞大量的活化增值、分化[2],启动MHCⅠ类限制性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MHCⅡ类限制性CD4+Th1反应;(2)DC直接向CD8+T细胞递呈抗原,诱导CTL反应;(3)DC可吞噬凋亡的肿瘤抗原,启动免疫应答;(4)通过自分泌或诱导其他细胞分泌IL-12、IL-18等提供第三信号,启动CD4+Th1相关免疫应答[3];(5)通过分泌细胞因子(CK)和趋化因子(如IL-7),促进CD4+、CD8+T细胞增殖,使其通过血管内皮屏障从而增强效应T细胞的数量[4];(6)通过释放抗血管生成物质如IL-12,IFN-γ及前血管生成因子而影响肿瘤血管生成。

目前,关于DC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很多,采用不同形式的肿瘤抗原如抗原多肽、蛋白抗原、细胞溶解物、凋亡肿瘤细胞、肿瘤细胞RNA等体外冲击致敏DC,再将致敏的DC回输,以此免疫荷瘤宿主,诱导出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成为肿瘤的一种新型有效治疗方法。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_江凤翔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_江凤翔

胞联合 C IK 细胞体外杀伤人胃癌细胞株 (MNK-45、MNK-28、SG-7901)的 活性。结果 DC 与 CIK 细 胞共培养 后得到 的细胞 群高表
达 CD 3+ CD 56+ , 平均值 达到 ( 56. 74 ? 7. 63)% 。通过彼此相互 作用诱导出的细胞群 体对胃癌细胞株 M NK-45、M NK-28、SG-7901有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消化内科, 上海 200025; 2.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
=摘要 >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对胃癌细胞 的杀伤作用。 方法 采 用胃癌患 者自身血液 中单个核
细胞 ( per iphera l b lood m ononuclear cells, PBM C), 经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 DC 和 C IK 细胞, 二者共同培养后, 利用 M TT 法检测 DC细
# 594#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7年 12月第 16卷第 6期 Chin J G astroenterolH epato,l D ec 2007, V o .l 16, N o. 6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
江凤翔 1, 吴云林 1, 吴涤梵2, 吴 巍 1, 黄 玮 1, 刘 今2, 张尚权 2, 乔敏敏 1, 章永平1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 志 2007年 12月 第 16卷第 6期 Chin J G astro entero lH epato ,l D ec 2007, V o.l 16, N o. 6
# 595#
养 2 h。 收集非黏附性细胞, 用 AM I-V 培养液调整细胞浓
度为 1 @ 106 /m ,l 添加 IFN-C1 000 U /m ,l 37 e 5% CO 2 条件下培养 24 h, 将 非黏附细 胞移入经 抗 CD3 单抗 ( 10 Lg /m ,l 5 m l)包被过的 100 m l培养瓶中。再添加 rh- IL-B、rhIL-2, 使 两者终 浓度 分别 为 100 U /m 、l 300 U /m ,l 继续培养 48 h后, 用 C IK 细胞培养液 ( 含 IL-2 300 U /m l)调整细胞浓度为 5 @ 105 /m l继续培养, 每 2 d计数一次并稀释至 5 @ 105 /m l再培养。 1. 2. 2 DC 的诱导和扩增: 在上述留有黏附细胞的培 养瓶中, 加含 1 000 U /m l GM-CSF 和 500 U /m l IL-4的 DC 培养液 ( 20 m l/瓶 ) ; 37 e 5% CO2 条件下培养 5 d, 并加入 TNF-A使其终浓度为 200 U /m l继续传代培养 7 d。将非黏附细胞移出, 更换新鲜 DC 培养液, 获得 成熟的 DC进行表型分析。 1. 2. 3 DC 和 C IK 细胞共培养: 将分别诱导培养 7 d 的 DC 与 C IK 细胞 1B5混合后, 按 5 @ 105 /m l浓度再培 养 14 d, 收集 DCC IK 细胞加入 2 g人体血清白蛋白, 置 入 0. 9% 氯化钠 200 m l注射液中备用。 1. 3 DC、DCC IK细胞形态测定 1. 3. 1 DC 扫描电镜标本制备: 取 DC 培养液 0. 5 m ,l 细胞密度为 1 @ 105 /m l, PBS洗涤 2 次, 离心 1 000 r / m in, 10 m in, 以 PBS 0. 25 m l重悬, 加样于多聚赖氨酸 包被玻片, 室温下静置 10 m in, 用 3% 戊二醛 4 e 固定 2 h; 用 1% 锇酸 4 e 固定 1 h; 梯度酒精脱水、临界干燥 法干燥后镀膜, 电镜下观察。 1. 3. 2 DC 细胞 HE 染色制备: 取 DC 培养液 0. 5 m ,l 细胞密度约 1 @ 105 /m ,l PBS 洗涤 2次, 离心 1 000 r / m in, 10 m in, 以 PBS 0. 25 m l重悬, 加样于多聚赖氨酸 包被玻片, 室温下静置 10 m in; 以缓慢流动 PBS 轻洗 玻片, 95% 酒精固定 15 m in; PBS浸洗 1 m in, 苏木精染 色 6 m in; 水浸洗, 盐酸酒精溶液分色 5 s; 水浸洗, 淡氨 水细胞核蓝化 4 m in; 水浸洗, 伊红染液染色 6 m in; 水 浸洗, 梯度酒精脱水; 二甲苯透明, 封片; 光镜下观察。 1. 4 细胞表型分析 原理为应用 F ITC 标记抗人 CD 分子单抗与 DCC IK 细胞表面 CD 结合, 测试体外诱导 培养的 DCC IK 细胞 CD 3+ CD56+ 的百分率。取一定体 积的细胞 (细胞总数为 1 @ 106 /m l) 悬液于流式细胞仪 测试管中, 离心, 弃上清液, 保留细胞。按照美国 Becton D ick inson 公 司 的标 记 抗体 使用 说 明, 将 抗人 的 CD3-F ITC、抗 CD56-PE 加入测 试管中, 混匀, 4 e 30 m in, 离心 3 m in, 用 PBS洗涤细胞 3次, 悬浮于 0. 5 m l PBS中, 流式细胞仪测试。 1. 5 DCCIK 细胞毒活性检测 取培 养 13 d的 DCC IK 细胞、C IK 细 胞作 为效应 细胞, MNK45、MNK28、 SGC7901 作 为 靶 细 胞。 取 对 数 生 长 的 MNK45、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感染性疾病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感染性疾病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感染性疾病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张克新;王智刚;蒋敬庭【摘要】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是体外采用多种细胞因子扩增的异质性细胞群,具有增殖活性高、杀瘤活性高、非MHC 限制性、安全性高等特点.此外,CIK细胞治疗可明显改善肿瘤患者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CIK细胞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EB病毒相关的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等非肿瘤性疾病中也有应用研究的相关报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有效抑制肝炎病毒复制、降低肝炎病毒载量、减轻肝脏炎症.本文就CIK细胞在感染相关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3(031)003【总页数】4页(P200-203)【关键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感染免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作者】张克新;王智刚;蒋敬庭【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科,江苏常州 213003;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科,江苏常州 213003;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生物诊疗中心,江苏常州21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2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增殖后获得的一异质性细胞群,兼具有T淋巴细胞的抗瘤活性以及天然杀伤(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优点[1]。

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肿瘤可协助和增强其他治疗的效果,预防、延缓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延长生存期,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患者的生存质量[2]。

此外,与用于过继免疫治疗的其他细胞相比,CIK细胞具有增殖速度快、抗肿瘤活性高和杀瘤谱广等优点。

随着CIK抗肿瘤作用机制的逐步明确,其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3-9]。

CIK细胞识别肿瘤细胞后,除通过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直接杀伤作用外,还可通过分泌IL-2、IL-6、IFN-γ等多种细胞因子的间接途径杀伤肿瘤细胞,并可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树突状细胞经cross-dressing递呈抗原在肿瘤免疫中的应用

树突状细胞经cross-dressing递呈抗原在肿瘤免疫中的应用

树突状细胞经cross-dressing递呈抗原在肿瘤免疫中的应用①卢国鹏唐海鹏王梦川(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普通外科,广州 510282)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3)09-1970-05[摘要]cross-dressing是树突状细胞(DC)区别于交叉递呈和直接递呈的第三种抗原递呈方式,其优势在于DC捕获细胞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后,无须经过加工处理而直接递呈给效应T细胞。

近十年来,cross-dressing在肿瘤免疫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学者们利用小鼠和人源性细胞模型证实cross-dressing存在于不同肿瘤抗原识别和免疫应答过程,初步阐明了cross-dressing的具体途径和DC分子表型,并研究了cross-dressing与交叉递呈的关系。

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cross-dressing;肿瘤免疫应答Application of dendritic cells presenting antigen by cross-dressing in tumor immunityLU Guopeng,TANG Haipeng,WANG Mengchuan.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Zhujiang Hospita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82, China[Abstract]Different from cross-presentation and direct-presentation, cross-dressing is another way of antigen presentation by dendritic cells (DC), which can capture peptide-MHC Ⅰ molecular complex and present it to effector T cells directly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In the past decade, some significant results has been achieved in research of cross-dressing in tumor immunity, for exam‐ple, by mouse and human tumor cell models,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cross-dressing exists in different tumor antigen recognition and immune response processes, preliminarily clarifing specific pathway and DC molecular phenotype of cross-dressing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ss-dressing and cross-presentation were studied. Details of the above issue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Dendritic cells;cross-dressing;Tumor immune response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具有激活初始T细胞的作用[1]。

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PPT课件

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PPT课件
目前常用于检测人类NK细胞的表面标志有 CD16(又称Leu抗原): 是NK细胞表面的一种低亲和IgGFc
受体 (FcRIII) CD56(又称Leu19或NKH-1抗原) CD57(HNK-1、Leu-7) CD2(OKT-11、Leu-5)、CD8-、P58、P70、P30等。 24
3. NK细胞的活化受体和抑制受体
MHC抗原 MHCI(所有T细胞)、MHCII(活化T细胞)
分化抗原
CD3、CD4、CD8、- CD25、CD28、CD45等
9
3. T细胞亚群
❖ TCR双肽链的构成不同:TCR、 TCR
❖ CD分子表达情况不同:CD4+(MHCII )、 CD8+
(MHCI)
❖ TCR+T细胞的功能不同:调节性T细胞(Th、Ts)
(1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 LAK)
其主要特征为:
具有LGL的形态特征;
能杀伤对NK细胞不敏感的实体瘤细胞,具有广泛的杀瘤谱;
仅能被IL—2等细胞因子诱导而产生;
LAK细胞前体及效应细胞均为非黏附细胞;
对放射线敏感。
-
29
目前尚未发现LAK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许多实验表 明,LAK细胞的前体细胞主要是NK细胞。
一、淋巴细胞
-
4
(一)T淋巴细胞(thymus-dependent lymphocyte)
1. T细胞的分化发育
多能造血干细胞
Three phase
CD4-CD8-(DN) CD4+CD8+(DP) CD4+/CD8+(SP)
淋巴样干细胞 胸腺外
前T 胸腺
成熟T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T细胞的效应因子活性取决于 DCs产生的细胞因子,包 括白介素 -12(IL-12)和Ⅰ型干扰素[17]。尽管 MoDCs在受 到抗原刺激后 可 产 生 IL-12[18],但 IL-12主 要 由 DCs产 生,并促进Ⅰ型辅助性 T细胞(TH1细胞)和 CD8+T细胞活 化[19]。CD141+cDC1s和 CD1c+cDC2s均 可 在 Toll样 受 体 (TLR)刺激后产生 IL-12[20-21],并且肿瘤中的 IL-12水平 升高与 cDC1s浸润增加有关[22]。临床上已经使用Ⅰ型干扰 素治疗肿瘤患者[23],并且通过 cGAS-STING途径促进抗肿 瘤免疫中 DCs的激活和 Ⅰ 型干扰素的产生[24-25]。在 TME 中,DCs可以产生招募 T细胞的趋化因子。例如,肿 瘤 浸 润 的 cDC1s主 要 产 生 CXC趋 化 因 子 配 体 9(CXCL9)和 CXCL10,促进 CD8+T细胞向 TME募集[25]。总之,DCs通过 可溶性因子调节 TME,以及募集 T细胞和介导抗肿瘤 T细胞 的激活,在抗肿瘤免疫中起着核心作用。 1.2 DCs促进肿瘤免疫耐受
ModernOncology2021,29(14):2543-2547
【指示性摘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一类特殊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 动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了解 DCs的功能以及肿瘤微环境对 DCs的影响,有助于开发新的癌症治疗策略。 通过调节 DCs的功能改善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 DCs 是癌症治疗极具前景的方法。本文重点讨论 DCs在肿瘤免疫中的主要功能及靶向 DCs在癌症中的治疗潜 力。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肿瘤微环境;免疫应答;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4992.2021.14.032 【文章编号】1672-4992-(2021)14-2543-05

脐血来源的DC增强NK和NKT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

脐血来源的DC增强NK和NKT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

脐血来源的DC增强NK和NKT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赵 爽,吴 松,杨淑芬,张 趣Umbilicalcordblood-derivedDCenhancetheroleofNKandNKTcellskillingleukemiacellsZHAOShuang,WUSong,YANGShufen,ZHANGQuShenyangFourthPeople'sHospital,LiaoningShenyang110031,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mechanismofthecytotoxicityofNKandNKTcellsenhancedbyDCfromumbilicalcordbloodonleukemiacells.Methods:Umbilicalcord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wereextractedandculturedintoDC,NKandNKTlymphocytesinvitro.ThekillingeffectsofNK,NKT,NK+DCandNKT+DContargetcellsweredetectedbyusinghumanmyeloidleukemiaK-562cellsastargetcells.ThelevelofIFN-γintheco-culturesupernatantwasdetected.Results:ThekillingeffectofNKT+DContargetcellswassignificantlyenhancedcomparedwiththatofNKTgroup(P<0.05).ThekillingeffectofNK+DContargetcellswasalsosignificantlystrongerthanthatoftheNKgroup(P<0.05).TheexpressionlevelofIFN-γwasthehighestintheNKT+DC+targetcellgroupcomparedwithothergroups,andreachedthehighestat72h(P<0.05).TheexpressionofIFN-γintheNK+DC+targetgroupwashigherthanthatintheNK+targetgroup(P<0.05).Conclusion:DCcaneffectivelyenhancethekillingeffectofNKTcellsandNKcellsonleukemiacellsbystimulatingNKTcellstoproducealargeamountofIFN-γ.【Keywords】leukemia,umbilicalcordblood,dendriticcells,naturalkillercells,naturalkillerTcellsModernOncology2021,29(06):0941-0944【摘要】 目的:探讨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和自然杀伤性T(NKT)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机制。

植物血凝素对杀伤细胞增殖和细胞毒作用影响的研究

植物血凝素对杀伤细胞增殖和细胞毒作用影响的研究

植物血凝素对杀伤细胞增殖和细胞毒作用影响的研究秦福丽;张绍林;孙慧;席雨人【期刊名称】《临床血液学杂志》【年(卷),期】2004(17)6【摘要】目的 :探讨植物血凝素 (PHA)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增殖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

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用自体血浆培养CIK细胞和PHA先刺激 2 4h的PHA CIK细胞。

用甲基四唑盐(MTT)法检测两种细胞对K5 6 2细胞、食管癌细胞和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幼稚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结果 :两种细胞体外增殖能力较强 ,且PHA CIK细胞强于CIK细胞 (P <0 .0 5 )。

两种细胞对不同靶细胞均有较强的杀伤能力。

在效靶比为2 0∶1、10∶1时 ,PHA CIK细胞比CIK细胞对K5 6 2细胞和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幼稚细胞的杀伤作用强 (P <0 .0 5 )。

结论 :PHA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肿瘤活性 ,可作为生物治疗应用于临床。

【总页数】3页(P340-342)【关键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植物血凝素;增殖;细胞毒作用;自体血浆【作者】秦福丽;张绍林;孙慧;席雨人【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1【相关文献】1.榄香烯对肝癌腹水瘤细胞系Hca-F25/CL-16A3的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Ⅰ.对小鼠NK细胞毒性、巨噬细胞活性及脾细胞增殖的影响 [J], 左云飞;张耀铮;魏巍;张胜亮;张红;张立秋2.树突状细胞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增殖和抗白血病作用影响的研究 [J], 魏绪仓;赵文理;连小云;杨娣娣;韩秀蕊;邢佩霓;李梅生3.双特异性抗体对LAK细胞增殖和细胞毒作用影响的体外研究 [J], 楼敏;皇甫玉珊;薛琪;程云;刘洪4.IL-12、IL-7分别与IL-2协同对人PBMC增殖和细胞毒作用影响的体外研究 [J], 徐红薇;吴长有;邢淑贤;周贵生;王丽荣;田景先;李呼伦;钟照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沙棘汁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

沙棘汁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

沙棘汁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
郁利平;袁旭影
【期刊名称】《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4(020)001
【摘要】不同浓度的沙刺分别于K562、HL-60和YAC-1肿瘤细胞体外培养24h,可使YAC-1、HL-60细胞的DNA合成抑制作用,并似有剂量效应关系;对K562细胞DNA中的UdR有释放作用,亦即沙棘汁对瘤细胞的毒性作用。

沙棘汁对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机理可能与沙刺汁对DNA合成的解聚作用和抑制合成作用有关。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郁利平;袁旭影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
【相关文献】
1.树突状细胞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增殖和抗白血病作用影响的研究 [J], 魏绪仓;赵文理;连小云;杨娣娣;韩秀蕊;邢佩霓;李梅生
2.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扩增及细胞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 王文红;傅翠梅;孙湘兰;缪竞诚
3.来源于干细胞的树突细胞激活免疫细胞对同源白血病干细胞的杀伤作用 [J], 张丽莉;李世俊;司玉玲;梁芳芳;庞华;王玫
4.急非淋M_2型白血病单克隆抗体与高三尖杉酯碱偶合物的制备及体外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 [J], 潘荆华;王丽叶;王诚;李秀芝;张权一
5.CIK细胞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G_0期CD_(34)^+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 [J], 惠吴函;徐娟;万岁桂;刘聪艳;孙雪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D-1PD-L1通路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进展

PD-1PD-L1通路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进展

文章编号(Article ID):1009-2137(2011)06-1523-05·综述·PD-1/PD-L1通路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李义,王晶,克晓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和淋巴瘤研究中心,北京100191摘要免疫应答的有效激活需要双信号的作用。

共刺激信号中B7家族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应用广泛,PD-L1是新发现的B7家族成员,其配体为PD-1。

PD-1/PD-L1通路有负调控免疫反应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本文对PD-1和PD-L1在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PD-1/PD-L1通路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旨在为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PD-L1;PD-1;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图分类号R552;R551;R733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Update on PD-1/PD-L1Pathway in Hematological Diseases ———ReviewLI Yi,WANG Jing,KE Xiao-Yan1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and Lymphoma Research Center,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Beijing10019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KE Xiao-Yan,Professor.Tel:(010)68961978.E-mail:xiaoyank@yahoo.comAbstract Cross-priming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to activate immune response,which includes two classical signal pathways.Co-stimulatory signals are essential in the effective activation and B7-family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immunotherapy.PD-L1is a new member of B7family,whose ligand is PD-1.PD-1/PD-L1 can down-regulate the activation of immune response,which has become a focus of research.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expression of PD-1/PD-L1in normal tissue and tumor,focusing on the status of PD-1/PD-L1pathway study in leukemia,lymphoma,multiple myeloma,aplastic anemia and so on,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way for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 diseases.Key words PD-L1;PD-1;lymphoma;leukemia;multiple myeloma;aplastic anemiaJ Exp Hematol2011;19(6):1523-1527免疫应答过程中,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激活有赖于双信号系统的共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re fc lswe o ne a a — le sann klig a t i s ee t y M sy, el h n tp s we ay e b ml ro el r c u t by tp bu tiig, i n ci t wa d tce b rr a a c l p e oy e r a l zd y b e d n l vy d s s e n l f w yo ty,e rt n NF一 I - 2 we eem ie yELI o c tmer s ceis o I o f 7,L 1 r d tr n b SA. s t Th rl eain a t iyo - K el s inf— e d Re ul s e p i rt c vt fDC CI c l wa sg J o f o i s i
及抗 白血病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
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 , q M T法测定杀伤活性 , 流式 细胞 术分析免疫表型 , LS E IA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分泌干扰素一(F 一) 白细胞介 素一2 I-2 的水 平。结果 7 IN7 、 1(L1 ) 细胞 ( P<00 ) D 、 I .5 ; C CK细胞共培养后 ,D C 8 C 3 D 6 C 3 D 、 D C 5 双 阳性细胞 比率较 同条件下 CK细胞组显著 增多 ( I P <00 )共培养 3 , C CK细胞上清液 中 I-2 IF7 泌量均 比 CK细胞 单独培养 的分 泌量高( .5 ; dD —I L 1、N - 分 I P<00 , .1P<00 ) . ; 5
f m h aty h a ei h rlbo d mo o u la e s T e r o c l r d C K c l e utr d ao e a o t .n r ae r e l u n p r ea l n n ce c l . h y wee c - ut e . I e s w r c ue n c nm1 I c sd o h m p o r u l e l l s e
e g,I OW nl ⅣXa- ̄ , .DpTin o ea l ) x Zt e i m A -, i y d o ( e De o 2tfHm to ‘ og ,
A s atO jc v T epI0 a t ivsgt t et f edi esD )o rle tnpeo p , c t y y bt c: bet e h l s ws o ne a ee c o dnri cl ( C npof ao ,hnt es ro — r i l e p i t eh f t c i ri y e e rc t ie adatt o at yaa s l kmacU f y k ei ue ie cl ( I ) Me o s D n I e r a d o ns n iu r c k n — m Mt gi te e i es t i — dcdkl es CK . t d C adCK w r p pr n u o co n n lr l h e e e
在 51 J 1 : D 的效靶 比范围内 , CCK细胞对 白血病 细胞 的杀伤率 显著高于 CK细胞 ( 4 : D —I I P<00 )且杀 伤率与效靶 比 .5 , 呈正相关。结论 D C增加 CK细胞 的增殖 能力和抗 白血病 活性 。可作 为一种临床有效 的抗 白血病免疫治疗策 略。 I
c d i e t nt t f I es P< .5 ;n e t a ecnio , e a f D C 5 adC 3 D dul psi n a yh hrt a o CKcl( 00 )U drh sm od nt to 3 D 6 n D C 8 obe oiv g m h l e i t h re C te cl I l e gic t t ne yc-u ue t D ( esi CKc s r s n a l e m cdb oc tr l n e w e i fn y d i l d h C P<0o ) I D — I l , eee oI- , F7i c — . ; C CK cl t vl fL1 I - u 5 n es h l 2 N n d t espma t wr lic ae o cal o a o p e I esw i e u u oe P<00 , r u u e t s e a r sdnteb ndy cm a dt CK cl h hw r c t e a n( n a e ln e i y 3 r o l c e lr l d .1 P<00 ) A , ;t 5 h eet - r t o : t 0 1 t i u r et f —I es s m c i e ta t t f K c sP<00 ) t fc ragtaof m5 1o4 :, eatt o fc o C CKcl a uhh hrh a o I l( e o t e ri r h n — m e D lw g n h C e .5 ,
魏 绪仓 赵 文理 连 小云 杨娣娣 韩 秀蕊 邢佩 霓 李梅 生 , , , , , ,
(. 1陕西省人 民医院 血液病研究室 , 陕西 西安 706 ;. 108 2苏州大 学附属儿童 医院 血液科 , 江苏 苏州 250 ) 100 摘要 :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 c 对细胞因子诱导 的杀伤 细胞 ( I ) D) cK 增殖能 力、 疫表 型、 泌细胞 因子水平 以 免 分 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 细胞诱 导 D c和 CK细胞 , D I 将 c与 CK共 培养 , CK细 I 以 I D —I CCK细胞 增殖 能力 明显高 于 CK I
文献标识码 : A
Poi i e lH silm ’ 706,hn ) r na Poe o t , m 13 C / vc l p pa 18 a
关键词 : 树突状细胞 ; 细胞 因子诱 导的杀伤细胞 ; 共培养 ; 白血病 ; 杀伤活性
中 图 分 类 号 :7 37 R 3 .
T ee eto edii esolp oi rt n a d a t [no ciJ gis lu e ao yo l d cd kl rcl WE p h f c fdn r cci l rl ea o n n - lir at t a a t e kmi fct垴【 i u e ie el t l f i i 1 sy n en l s I
维普资讯
验诊 断学
2O 年 O7
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03 一 6
文 章 编 号 :0 7 27 20 )2 63 4 10 —48 (0 71 —10 一o
树 突 状 细 胞 对 细胞 因子诱 导 的 杀 伤 细胞 增 殖 和抗 白血 病 作 用 影 响 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