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材指瑕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与目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写作表达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七年级语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根据教材内容,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将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涵盖课文学习、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等多个方面。
课时分配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进行调整,确保每个单元都能得到充分的学习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学难点是文言文阅读和作文训练,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情境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五、学生活动与实践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将组织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和实践。
例如,组织读书会、写作比赛、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提升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将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文化研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等。
同时,将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方法。
通过评价和反馈机制的建立,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
七、教学资源与利用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教辅资料、网络资源等。
【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内容分析一、教材构成部分分析本册教材的主题、题材范围主要是“祖国”、“献身”、“奋斗”等方面,6个单元分别是:千古涛声、斑斓春色、慷慨正气、伟岸人格、逆流勇进、心志坚毅。
继续着重培养精读能力,进一步学习“比较”阅读法,学习“探究性”阅读,开展略读实践。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6个单元为:心灵的欢歌、独特的自我、动人的事、寻常的人、抒发真情、感悟生活,涉及写的基本观念问题和克服说的心理障碍。
“语文趣谈”6个单元的题目是:看得见也听得见的字、“春”字变形记、日+月+草=?、“活”与“死”的妙用、语义联想和文学欣赏、语言“仪仗队”。
二、单元分析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围绕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
2篇主读课文,郭风的《长江》,抒发着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深情,而袁鹰的《筏子》,则描写人与自然的搏斗。
原来,同样的对象,是可以用不同的笔调抒发很不相同的情感的。
由此拓展,“比较?探究”中的课文,余光中的《当我死时》、光未然的《黄河颂》、胡宏伟的《长江之歌》、刘元举的《一条大河》、陈衡哲的《运河与扬子江》、毛姆的《江之歌》和叶其扬的《壶口与龙门》等等,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同样赞美黄河长江,或一往情深,或慷慨激昂;同样是江涛河浪,或抒发战斗的豪情,或倾诉人生的苦难……而且,同样写黄河长江,还有各种不同的体裁:诗歌、歌词、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
对这些各种各样的不同,加以发现、分析、领悟、体会,慢慢地使自己的心灵宝藏丰富起来。
然后,试着从家乡的小山、门前的小溪、学校的操场、老屋的天井中,寻觅那些曾经有过的感动,再选择一种合适的文体,把这份完全属于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看看是不是与别人“不一样”。
先从当众口述开始,是说得“一样”有人听还是说得“不一样”有人听?第二单元:在千古涛声的回响中,“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我们的课程进入了春的主题。
本单元的主读课文,第一篇是朱自清的《春》。
北师大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最新版]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题解:《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三、检查预习。
1、注音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斑蝥máo,珊瑚shānhú,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蝉蜕tuì人声鼎沸dǐng倜傥tìtǎng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3、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五、整体把握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a) 前后两个生活片段各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b) 两个生活片段中各写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说说你的印象。
c) 圈出你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字词,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2.文章哪一部分写百草园,哪一部分写三味书屋?一、(1-8)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
二、(9-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六、合作交流:请同学们再次快速读课文第一部分分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第一部分内容分析:1、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生活片段?———雪地捕鸟,美女蛇的故事分析:7、8节,请学生朗读2、谁能说说如何在雪地捕鸟?教师可以范读———把关键词划出来:扫开……支……撒……系……牵……看……拉……罩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地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
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王家新。
出版诗集:《纪念》、《游动悬崖》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
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国莫顿·亨特:作家,心理学家。
代表作:《痛击》、《心理学的故事》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
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短文两篇》①《蝉》:小思本名:卢玮銮,生于香港,有散文集《承教小记》、《路上谈》、《彤云笺》等。
②《贝壳》:席慕蓉,台湾诗人、散文家。
代表作有:诗集《七里香》《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等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
原名冯钟璞,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
中篇小说:《三生石》。
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材名称: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要词语。
2. 能正确理解和朗读课文。
3. 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
4.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朗读课文。
2. 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1. 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 音频设备3. 录音机4.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利用图片、真实生活情景等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二、展开讲述(20分钟)1. 教师通过阅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解读。
2.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的图示、表格、地图等辅助材料。
三、合作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和思考点。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班讨论,搜集各小组的观点和结论。
四、巩固练习(20分钟)1. 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默写,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课文话题的表达和讨论。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想象等方式,拓宽课文的内涵。
2. 教师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在全班讨论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反馈。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题目。
2. 布置字词练习或写作任务,巩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互动,利用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课文的综合理解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北师七年级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北师七年级语文教案]北师七年级语文教案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在理论与实践的揣摩中,更能促进教师呈现出一节好课。
那么北师七年级语文教案怎么编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北师七年级语文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北师七年级语文教案【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通俗易懂但又耐人寻味的美文,讲的是作者小时侯在小悬崖上的一次遇险经历,从这次经历中,作者悟出了一个道理,这道理成了他以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
文中”我”的心理描写极为传神,是学习的重点之一。
文中作者悟出的道理对学生的成长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这也是教学本文时需要重点揣摩的。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具备初步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对于文章内容的把握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加之本文主题也较为浅显,学生掌握文章主题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因此本文的学习,在引导学生继续巩固记叙文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默读方法的培养是重点,因此本文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学习目标】1.赏析关键性语句,剖析人物心理;2.联系生活实际,启迪人生智慧。
【学习重难点】赏析关键性语句,剖析人物心理【设计理念】新课标提出”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文章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根据这一教学建议,设计本课时,以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突破口,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设置了三个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品读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获得人生的启示,懂得如何积极克服困难,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创意说明】三环节:复述故事剖析心理启迪智慧三切入点:以赏析关键性语句为切入点,品读人物心理;以赏读标点符号为切入点,感悟人物成长过程。
以品析关键词语为切入点,收获人物成功经验。
【探究过程】一、导入新课(此环节设置意图:介绍作者事迹,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筏子》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熟悉生字、词。
2、了解黄河的常识,通过艄公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理解阐明的道理。
3、分析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导语)黄河文化的兴起与内涵源远流长,物华天宝。
奔腾万里的黄河以她那博大的胸怀,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灵,创造出一段段历史的辉煌。
以致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二.简介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
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等。
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比、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三.读课文,解决字词四.再读课文,体会本文赞美了什么?本文赞美了征服自然的人类,赞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赞美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和自然的伟力。
五.熟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思想感情的句子。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二.分析课文1. 文章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哪些景物衬托?(1)大水车羊皮筏子(2)人的心情2. 在这些景物中,所有的篇幅奉献给了兰州的一种原始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这是为什么?(1) 地域的特点,富有人文精神和趣味(2) 引出艄公,用筏子的小、险体现人物的精神3. 艄公这一形象是怎样的?----------他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之上,如履平地,是黄河的主人(勇敢、智慧、镇静、机智)(抒情)4. 黄河的险险在何处?夷、平地又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的?5. 说艄公是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胆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凶险、征服自然还得沉着、细心、机智和毅力。
中学语文教材指瑕
中学语文教材指瑕作者:高诗令周小林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04期内容摘要:《看云识天气》一文中,朱泳燚同志将“云”和“云彩”区别对待。
并认为云是指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云、高层云、积雨云;云彩是指霞、虹、华、晕。
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通过对古今“云”与“云彩”两个词的考证,笔者认为,云即云彩,二者并无本质区别。
关键词:云云彩词义训释同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选用了朱泳燚先生的《看云识天气》。
在本文第六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
”[1]《现代汉语词典》:“还,副词,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作者认为在这一自然段中提到的华、虹、晕和霞一样,都应该属于云彩一类。
而在本文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提到的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高层云、积雨云都属于云这一范畴。
换句话说,朱泳燚先生认为“云”与“云彩”是两个不同的术语。
对于朱泳燚先生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通过对古今“云”和“云彩”的考证,笔者认为“云”和“云彩”是一回事,二者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云,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古代,云和雲是两个不同的字,现在的雲简化为云。
”《说文》:古文字形。
象云回转形。
“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
本义:云彩。
这个意义后作“雲”。
祝鸿熹《古代汉语字典》:“雲指天上的云彩。
”冯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雲,名词。
云彩。
”杜甫《初夜喜雨》:“野径云聚黑,江船火独明。
”《汉语方言大词典》:“名词。
彩云。
客话”,“云彩眼儿,名词,云空隙处。
中原官话。
”孟华《劳资科长》第一幕:“他住在云彩眼儿,神仙洞里去了!”“云彩话,空话。
中原官话。
”《看云识天气》一文中提到的“云”也就是“雲”。
即今天简化的“云”就是指天上的云彩。
至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在古代“云(雲)”和“云彩”其实是一回事。
”那么,晕、华、虹、霞是不是都与云无关,而应该归属于另一类呢?接下来我们对其进行一一解答。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指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指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是新一代的学生语文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为目标。
这套教材仍然存在一些指瑕,下面从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教材内容方面。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几乎包括了常见的文学作品、阅读材料和语言知识。
有些内容过于繁琐,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或翻译经典文学作品,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教材中的一些例文、习题和作文题目缺乏创新,缺乏启发学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
其次是教学方法方面。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注重传授知识,缺乏互动和探究性学习的元素。
现代语文教学强调学生主体地参与学习,通过探究和实践来提高语文能力。
教材中的教学设计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听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最后是评价体系方面。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的评价方法较为简单,主要依靠传统的笔试。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记忆和应试,忽略了对语言运用的综合评价和鼓励创新思维。
现代语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需要更加全面、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口试、表演、实践项目、作品展示等。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指瑕
I撷/I语文教学与&'•上半月刊2020年04月157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指瑕◎付胜芳!胜#,江西'(丰二中教-。
中小学教材的读者是谁?是正在学习成长且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
因此,对教材的审定和编排,应该严谨,严谨,再严谨。
同时我们不要以为这些教材都是名家名篇的就不敢去纠正其中的瑕疵。
教材有瑕疵并不可怕,因为人(作者、编辑)不是神,只要是人做的事就不可能不出一点差错,哪怕是名人或伟人。
况且语文新课标还要求我们培养学求真的品格。
这些,作者一些教材中的瑕疵指出,位同仁探讨。
—、上册教材第2课《济南的冬天》末尾段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应成段。
联系上下文可,此中的“这文所说的济南的冬的一因此,此成的,一强出济的冬点,应文,文和第6课第2不愿出的,不,一点就中应为我们的是并列的的,也可用以分隔第一的,语,此不是年的,是为不出门散步的原因在要的语,出或说明。
此处用冒号正好有这些作用:内容上解不愿出的因”一“她老了,不,一点就在承接上文不愿出来的”同时,出文“我”对母亲走出家门的劝一“正因为如此,才应该以此中的分号宜为。
第7课《荷叶-》第2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中的应为冒号文“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红莲理解,此中的“许多”应该红莲”,这样下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就应该是对“许多红莲类的在总性话语的后边,起下文的分以此中的宜为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第10自然段“突然 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中的应删掉。
“恍然大悟”语义是突然明白、醒悟,此词语前面再用“突然间”有语义重复之嫌疑,因此应删掉“突然间”。
第16课《猫》课文第1句话“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应该成因为这起到总领全文的作先分析这-的前半句“我家养了好几猫文看,“我”家养了三猫,它们别是从壁要来的花白猫、向舅舅家要的黄色小猫和门外捡来的花白猫。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北京课改版上册第9课《关雎、蒹葭》(5)
《诗经》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常识,明确《诗经》在 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2.、品味与赏析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与情 感美。 3、体会古人表达感情时特有的含蓄之美、 朦胧之美。
关于《诗经》, 你知道些什么?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被儒家奉为经典,现存305篇,又 称“诗三百”,共收入自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分 为《风》 (160篇) 、《雅》 (105篇) 、《颂》 (40篇)三 大类,它们都得名于音乐。汉武帝 将《诗》《书》《礼》《易》 《春秋》称为五经.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配偶, 意为 jiū),在河之洲。 喜欢追求为对象
•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风(十五国风)
内容
风土之音 朝廷之音 宗庙之音
雅(大雅、小雅) 颂(周颂、鲁颂、商颂) 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表现手法
比 兴
开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饥 者 歌 其 食, 劳 者 歌 其 事
一、反映人民大众苦于剥削压迫 二、反映人民苦于战争和徭役 三、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问题 四、反映劳动生活 五、讽刺当权者的荒淫无耻 揭露他们的残暴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指瑕共4页word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指瑕修订后的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无论在编排体系和内容上都更适合中学生学习,但在“综合性学习”部分却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把它们提出来与各位专家和同仁共同探究。
一、“综合性学习”内容与“写作”内容有重复现象。
众所周知,新教材的变化之一,就是把“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两个内容进行了独立编排,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刘真福说:“写作从综合性学习中剥离出来,原来的综合性学习就变得更纯粹。
由原来的6次活动,减为现在的3次。
篇幅变小的同时,目标、任务也更加显豁,不再提示写作的任务。
”(《语文学习》2013年第9期第6页)可见,独立编排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写作”内容条理更清晰,可操作性也更强。
但遗憾的是,在新教材第二、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还是出现了有关“写作”的内容。
笔者对新、旧教材进行了仔细对比,发现这两个单元中的“写作”内容都是旧教材中的内容,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编者没有根据新教材体系的变化而进行恰当的调整。
如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第三部分要求“写一篇作文”,旧教材第二单元原来是“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三个内容的混编,有写作内容是正常的。
而本次教材修订后第二单元已经有了独立的“写作”内容,如果再把原来单元中的内容原封不动(除了个别词句修改,其余都是原来教材中的)地搬过来,就出现了重复的现象。
再如第四单元《成长的烦恼》,这是旧版人教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搬过来的,虽然新教材中这两个内容的中间部分进行了细化,但后两个内容的结尾依然是旧教材上的内容,即“写成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和“写一封信,帮助他化解烦恼……”。
笔者认为,在这两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中是不应该出现写作内容的,而新版的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就很好地避免了这个问题,在三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都删去了旧版教材中关于“写作”的练习。
对于上册教材中的这方面不足,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呢?笔者认为有两种方法:一是针对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内容,对学生不做写作要求;二是变换学习方式,改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如针对第四单元中的写作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这次采访所得,归纳整理,在适当的场合与其他同学交流。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指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指瑕
近日,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的指瑕》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教师在文章中指出,《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存在多处瑕疵,包括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文字重复、信息不准确等问题。
其中,比较严重的是在教材中引用的一篇《杨明学批判毛泽东谈话纪要》中,将“占领敌人的城市”错误地译为“战胜敌人的城市”,严重误导学生。
此外,该教师还指出,在教材中存在一些裹挟意识形态的内容,如夸大了毛泽东时代的功绩,淡化了其缺点和错误,甚至有些内容有误导性,如一篇关于“五朵金花”的文章中,将中华民族的解放归功于毛泽东,而忽略了其他领导人和人民的贡献。
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引发热议。
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表示,教材作为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应该精益求精,尽可能避免错误和误导;同时,也呼吁教材编写部门加强质量把控和意识形态的审视,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教案资料
七年级语文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主题、题材范围主要是“童年”、“亲情”、“品行”等方面,6个单元分别是:童年梦痕、秋日撷英、亲情歌吟、品行善恶、生命礼赞、性灵愚慧。
主要培养精读能力,重点开拓比较阅读,学习“比较”的阅读方法,初步接触探究性阅读。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相应为:永葆童心、寻找自己的秋天、感悟亲情、生活的棱镜、关注动物朋友、做个智勇双全的少年。
这些活动旨在使学生乐于动笔,乐于开口,认识到写、说的要求比小学提高了,但都不是太难的事。
“语文趣谈”六个单元的题目是:有趣的汉字、“秋”与颂秋悲秋、三口之家父母子、从“蛇”说到问候语、“猫狗”语义面面观、“睡”与“寐”。
第一单元:童年梦痕每个人都从童年走来,也许大家都曾在泥墙跟下听过油蛉的低唱,但未必都有过嫁给卖灶糖老汉的痴想;也许你家也有个会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但你一定没有收到过雪人寄来的贺卡……刚刚告别了童年的初一学生,童年就好比是刚睡醒时朦胧又清晰的梦,美丽而幼稚,快乐又可笑。
本单元的童年主题,主读课文2篇,分别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鲍尔吉•原野的《雪地贺卡》;“比较•探究”课文4篇,分别是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张洁的《拣麦穗》、舒婷的《童年絮味》和沉河的《生命》。
这些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不同时代儿童的生活情景和感觉、趣味。
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精读和比较、拓展阅读,唤起自己童年生活的记忆,咀嚼品味美好的童心、童趣,并对某些事情作出初步的理性分析和判断,比如说: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吗?为什么说相信神话、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幸福的?等等。
同时通过精读,深入体会经典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增强语感。
然后,说说自己的童年是不是也有值得回味、怀念的故事,看看是不是比他们更精彩,更调皮,有着更多的梦幻和秘密?最后把同学所说的童年故事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居然也粗略成文,继而就会发现,刚才在同学口中挺生动的语言,写在纸上似乎有些别扭,于是明白:原来说和写,并不是一回事。
语文版七年级教材指瑕
语文版七年级教材指瑕广西河池南丹县中学江涓从教九年来,我已使用了三套语文教材,现使用的语文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初审通过)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该套教材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际,经过大幅度调整变化修订而成的更适合中学生学习的教材。
但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经验,觉得新教材存在着不少的瑕疵,现把它们提出来以得大方之家指点并跟同仁探讨。
一、选编的文章并非全都文质兼美。
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写的《语文培训手册》第16页“教材编写建议”的第5点明确指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但在教学中本人发现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入选的两篇名家作品不具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
当然编者把冰心老人的《忆读书》和马克•吐温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作为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但作为初中语文起始教育的课文,这两篇文章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写作语言都不能结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忆读书》这篇文章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几个字来写,但作者并没有通过亲历的事情来叙述“读书好”这个观点,缺乏感染力。
况且作者在谈“多读书”时只着重写自己读小说的感受,对读古典诗词作者说“酷爱”,却又说“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满江红》和《声声慢》”,事实上《课程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阶级目标中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背诵优秀诗文80篇”“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是孩子的记忆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的阶段,这时应强调多读多背,因为没有厚积就不可能薄发。
《忆读书》这篇文章这样写来会让学生认为背诵不重要,也会让学生误以为多读书就是多读小说,多读文学作品而已,殊不知“多读书”应当是指博览群书,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
七年级《语文》上册指瑕
七年级《语文》上册指瑕
邱文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之友》
【年(卷),期】2004(000)012
【摘要】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凝聚了编者的心血和智慧,是一套以全新理念打造成的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的好教材。
但是笔者在使用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疑点和错误,现摘录并分析如下,与诸同仁共同探讨,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邱文
【作者单位】仪陇县檬垭小学附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图"与"文"应不应该相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插图指瑕 [J], 宋金波
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指瑕 [J], 罗文玲
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指瑕 [J], 陈远根;朱翠华
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插图指瑕 [J], 宋金波
5.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指瑕 [J], 王建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郭风的《长江》
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祖国的赞歌。
说明:
“歌唱”后带有两个宾语,后一个属于搭配不当。
可以说“唱”赞歌,而“歌唱”赞歌就不通了。
2、刘元举《一条大河》
熟悉的主旋律从一种由弱渐强的演奏中,排箫般引起了我的共鸣。
说明:
介词运用不当。
“从”应该改为“在”。
他把一条大河揉出万般离情,让人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说明:
“让人荡气回肠”还说的过去,让人“催人泪下”就有问题了——赘余。
3、竺可桢《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
说明:
语序不当,“许多唐、宋人的诗”应该为“唐、宋人的许多诗”。
另外,“唐、宋人”的说法也不规范。
4、狄斯妮《勇气》
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
说明: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宾语的中心语为“农家”,“一栋”农家显然是不合适的。
5、杨振宁《邓稼先》
1958年8月被任命为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说明:
“任命”缺少宾语,属于结构不完整。
这以后二十八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
说明:
语序不合理。
“设计制造和研究”,“研究”应该放在前面。
1986年5月邓稼先再做了第三次手术。
说明:
这个句子破费解:是做了第三次手术,还是再做了第三次手术。
这个“再”实在是多余。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仍陷于任人宰割的时代。
说明:
主谓搭配不当。
“那”指的是1896年,用“时代”显然是不恰当的。
6、华铭《居里夫人和一克镭》
人群中有排列整齐的学生,还有三百个妇女组成的代表团挥动着红白两色的玫瑰花。
说明:
首先是搭配不当,人群中“有”学生,“还有”玫瑰花属于搭配不当;其次是语序不当,“三百个妇女组成的代表团挥动着红白两色的玫瑰花”,代表团挥动“玫瑰花”?实则为“挥动着红白两色的玫瑰花的三百个妇女组成的代表团”,即便如此这个句子还是别扭。
<p align=right>郑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