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圆》教学设计精品版

合集下载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圆的认识(教案)
1.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地识别圆的基本元素:圆心、半径、直径和圆周;
•能够知道圆的性质:圆心到圆周上任一点的距离相等;
•能够正确地绘制圆的相关图形;
•能够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
1.圆的定义和基本元素的概念解读
2.圆的性质和相关定义
3.圆的应用
3. 教学过程
3.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沙盘等方式展现圆形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和形状,引入本节课程内容。

3.2 观察圆、圆心、直径、半径和圆周
教师介绍圆的定义和基本元素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圆、圆心、直径、半径和圆周的特征。

3.3 圆的性质
•圆心到圆周上任一点的距离相等;
•相交的两条弦相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相切的两线段的长度相等。

教师介绍圆的性质和相关定义,并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这些性质。

3.4 圆的应用
•绘制圆的相关图形;
•通过圆的相关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通过实际问题案例和练习,让学生应用圆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

3.5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4. 教学评价
1.通过练习检验学生掌握圆的基本元素和性质;
2.给予学生实战问题进行创新思考的实际应用;
3.教学互动的质量,学生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参考资料
1.《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2.《小学数学教材》
3.《小学数学导学》。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52-56页【教材简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他们的周长、面积计算。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做好前序铺垫。

这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轮子。

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轮子都是圆的,引发学生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疑问,自然而然的引出对画圆以及圆的特点的研究,明确怎样画圆、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明白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教学目标】1.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1.通过画圆来理解、感悟圆的特征2.在探究中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谈话: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私家车越来越多,除了私家车你还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2.课件呈现(1)引导学生观察(2)谈话:这些古代、近代、现代的交通工具,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大部分学生会发现:轮子都是圆的(3)引导学生质疑大部分学生能质疑: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的?(4)过渡: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呢?从数学的角度应该怎样解释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圆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圆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圆的认识︳青岛版一、设计理念圆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认识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直观的图像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了解圆的基础上主动思考和发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基本形态和性质2.掌握圆的直径、半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圆的认识时间分配:2个课时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引入1.1 教师把圆形椅子放在教室中央,引导学生找到圆形并举手回答,“老师,这个是圆形。

”1.2 教师介绍圆的定义,并说明圆形椅子即为圆形。

教学活动2:讲授2.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PPT向学生展示圆的定义及其性质,包括:•定义:平面内的所有点与一个固定点的距离相等的图形叫做圆。

该固定点叫做圆心,距离叫做半径。

•性质1:圆的半径相等。

•性质2:圆的直径等于其半径的二倍。

•性质3:圆的周长等于其直径的三倍。

•性质4:圆的面积等于其半径的平方乘以π。

2.2 通过示意图和数学公式,讲解圆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教学活动3:练习3.1 发放练习册子,提供5道集中练习。

学生可自己独立完成,或与同桌小组讨论后再答题。

3.2 结束后集中讲解答案,帮助学生掌握圆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活动4:巩固和延伸4.1 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利用圆形画板进行绘画,勾勒圆形和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等。

4.2 分别对于学习内容的易错点和推广性进行深入讨论,并设立展示区,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和发现展示出来。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于圆形概念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运用相关的方法计算圆形的周长和面积。

本次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完美的图形----《圆的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五 完美的图形----《圆的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圆的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圆的半径、直径、圆心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4.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圆心,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特征。

3. 深入学习:讲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这些概念。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应用拓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并说明其特点。

2. 请学生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圆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因此,教师需要详细讲解这两个概念,并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一、圆的周长1. 圆的周长定义:圆的周长是指圆形边界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之和。

2. 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圆的周长C可以通过公式C=2πr计算,其中r为圆的半径,π(圆周率)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

5.1《圆的认识》(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5.1《圆的认识》(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5.1《圆的认识》(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需要精心准备每一堂课。

下面是我对5.1《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圆的定义、性质和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深入了解圆的特征,并掌握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描述圆的基本特征;2. 掌握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的性质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圆的模型、圆规、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圆的特征。

2. 圆的定义与性质: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探讨圆的定义和性质,如圆的形状、直径、半径等。

3. 圆的周长计算:我会讲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公式计算不同直径的圆的周长。

4. 圆的面积计算:我会讲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公式计算不同半径的圆的面积。

5.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如计算圆形草坪的周长和面积等,进行讲解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描述圆的定义和性质;3. 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1. 圆的定义:圆是由平面上所有与给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性质:圆的直径是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通过圆心的直径是最长的。

圆的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所有半径相等。

圆的认识教案(6篇)

圆的认识教案(6篇)

圆的认识教案(6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54页,《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课时:3课时(预习指导课、展示课、反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圆的认识能力目标: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3、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材简介这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轮子。

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轮子都是圆的,引发学生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疑问,自然而然的引出对画圆以及圆的特点的'研究,明确怎样画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明白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难点: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教学过程(预习指导课)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你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谈话:这些轮子都是圆形的。

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二、探索新知1、谈话: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请大家画一个圆,研究一下。

学生独立画圆。

谈话:同学们得到圆了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圆的呢?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方法;找有代表性的到黑板上来画一下。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用图钉、细线和铅笔画图,画时图钉要固定好,细线要拉紧,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②用圆形的瓶子盖可以画出一个圆。

谈话:我们来看这几个同学画的,有什么问题吗?(不圆)为什么会不圆呢?你们画的时候有问题吗?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师生予以评价。

谈话:怎样才能画出一个规范的圆呢?给大家介绍一种画圆的仪器——圆规。

请大家用圆规画圆试一试。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小组内交流:用圆规画圆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

五完美的图形----《圆的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五完美的图形----《圆的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五完美的图形《圆的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圆的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我打算从教材的第十章引入,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以及圆的度量。

我会详细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将圆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相信学生对于圆的概念的理解会是一个难点,同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将是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圆形的物品,如圆形的饼干、硬币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形状。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计算工具,如计算器,让学生能够实际操作,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物品,让学生猜测这些物品的周长和面积,从而引入圆的概念。

接着,我会详细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然后,我会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辅导。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包括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提供详细的答案,以便学生能够自行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圆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计划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圆的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我会尽量用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物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形状,帮助他们建立圆的基本概念。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将是另一个重点。

我会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和性质,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圆的定义和性质。

2. 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1. 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的理解和应用。

2. 圆的性质的推导。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圆规、直尺、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3. 实物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钟表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圆。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圆吗?圆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解1. 讲解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到一个固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讲解圆的性质:a. 圆心到圆上任一点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叫做半径。

b.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c. 圆的半径和直径相等。

3. 讲解圆的画法:使用圆规和直尺,先画圆心,再画半径或直径,最后画出完整的圆。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圆的定义和性质。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动手操作1. 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圆的定义、性质和画法。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课后作业(略)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圆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

在课后作业中,可以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的理解和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是圆的基本要素,对它们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5.1圆的认识(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5.1圆的认识(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5.1 圆的认识(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2. 学会使用圆规画圆,并能正确找出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

3.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的定义、基本性质、圆的周长公式。

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圆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圆的周长公式。

2. 演示法:演示圆规的使用方法,展示圆的画法。

3. 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用圆规画圆,并找出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

4.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回顾: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并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 引入新课: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全新的平面图形——圆。

二、讲解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1. 讲解圆的定义:以一个固定点为端点,以一个固定长度为半径,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形。

2. 讲解圆的基本性质:圆心、半径、直径。

三、演示圆规的使用方法1. 演示如何使用圆规画圆。

2. 演示如何找出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

四、学生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圆规和一张白纸。

2.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并找出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

五、讲解圆的周长公式1. 讲解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练习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答案,纠正学生的错误。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圆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周长公式。

2. 强调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操作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周长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圆的特点和圆周率的含义;2.会测量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3.能够求解有关圆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圆的特点和周长的计算;2.直径和半径的测量和计算;3.圆与其他图形的比较和求解。

三、教学难点1.圆的周长公式的理解和求解;2.圆与其他图形的比较和求解的思维转化。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2.讲授法;3.演练法;4.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询问学生对圆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让学生了解到圆在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环节2.1 圆的特点通过投影仪或板书对圆的特点进行讲解,重点强调直径、半径和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2 圆的周长公式通过实例演算,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公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

2.3 圆的测量通过实验室实际操作和示范,教授直径和半径的测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

3. 演练环节3.1 练习题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练习,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直径、半径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检测掌握程度。

3.2 拓展练习通过提供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环节通过讲解和复习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对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能将圆的特点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

六、教学评估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考察学生对于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发现学生对于圆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应用方面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下一步需要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并且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调整,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青岛版六上《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系列

青岛版六上《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系列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圆的认识”52—56页。

【教材简析】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的圆周长、面积及圆柱体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回忆感知生活中的圆2.课件呈现车辆的图片谈话:从古至今的车辆在设计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大致能说出轮子都是圆形的。

)追问: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呢?引导学生猜想,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1.借助材料画圆——初步感知(1)学生小组合作,用准备的材料画圆。

预设:学生可能借助圆形物体描圆,可能借助圆规画圆,,画好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画圆的方法和画圆时要注意的地方。

(2)组织交流指名说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引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2.用圆规画圆——理解概念(1)谈话:如果再让你在纸上快速地画一个圆,会选择那种方法?(大部分学生会想到用圆规画圆)追问:为什么?交流明确,用圆规画的圆规范、标准、快捷、随意大小。

(2)实际操作,用圆规画圆。

(3)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进行交流,指出问题,明确画圆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5.1《圆的认识》(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5.1《圆的认识》(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5.1《圆的认识》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 过程与方法:经历画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圆是曲线图形”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在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图形”这一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圆的认识及画法。

教学难点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幅生活中的图片,如车轮、钟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引出圆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1. 圆的认识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圆形的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出圆的特点: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2. 圆的各部分名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并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并记住圆的各部分名称。

3. 圆规画圆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圆规画圆,并讲解画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学会用圆规画圆。

三、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如画指定大小的圆、找出圆的半径和直径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圆的认识和画法。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加深对圆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与圆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使学生认识了圆,了解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并学会了用圆规画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重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规画圆的方法圆规画圆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技能的关键。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圆规画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圆的认识|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圆的认识|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圆的认识|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定义和性质;2.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能够理解圆与周长、面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和性质;2.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圆与周长、面积的关系;2.学生掌握计算圆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圆的定义;2.圆的性质;3.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 教学方法1.授课法;2.演示法;3.课堂练习。

四、教学过程和设计1.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举例和引入,让学生了解圆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联系。

(2)新知讲解1.圆的定义:圆是由平面上任意一点到定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2.圆的性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圆的直径是它的最长的一条线段,圆的半径等于它的直径的一半。

3.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周长C=2πr(r为半径)。

4.圆的面积计算方法:面积S=πr²。

(3)课堂练习请学生根据课本上练习题进行练习。

(4)作业布置作业一:课本P15~P16选择题、填空题。

作业二:设计一道有关圆的实际问题,并计算周长和面积。

2. 设计说明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导入新知,可以通过例如看电影场景分析、测量生活常用物品等方式,让学生探索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随后讲解圆的定义、性质及计算方法,通过举例演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相关知识。

课堂练习环节可以通过几道课题或者自己编写的练习来让学生吸收新知,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圆相关知识。

最后,布置作业,其中作业一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相关知识,作业二则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过程的讲解和课堂练习可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新知,是否熟练掌握圆计算相关知识;通过作业评价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理解圆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提高,以确保学生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圆与其他图形的区别。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圆的特征。

2.熟练掌握圆的相关术语:圆心、半径、直径。

3.能根据给定的圆的相关信息,求解圆的面积和周长。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圆的概念和特征。

2.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教学难点1.圆的相关问题的求解。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导入问题:“一个形状又尖又长的图形叫做什么?”2.引出圆形的概念:展示一张圆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征:任何一条线段的终点和起点都与圆心相等,并且半径相同。

(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3.引导学生总结圆的特点并进行概括,例如:“圆是一个没有边界、没有拐角的二维图形。

”2. 讲授圆的术语和定义1.引导学生观察圆形图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指出圆的特点和定义,例如:“圆心是圆的中心点,半径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2.配合圆形图片,引导学生熟悉圆的基本术语,例如:“圆心、半径、直径、圆周、弧、扇形等”3. 圆的相关问题的求解1.经过讲解,提供一些简单的圆的相关问题,例如:“一个圆的半径为5cm,求它的周长和面积是多少?”;“一个圆的直径为12cm,求它的圆周长是多少?”等等。

2.强调解题步骤,以及如何将图形转化为算式。

4. 拓展和巩固1.引导学生总结和巩固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练习。

教学方法排除传统的说教方式,加强思维性和互动性。

例如,引导学生发现和讨论圆的特点,并且利用圆画图加强学生对圆的理解和识别。

四、教学后记本节课以“圆的认识”为主题,重点介绍了圆的术语和定义,并讲解了一些圆的相关问题的求解方式。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有讲解,也有图形示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中文表述不准的情况,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词汇的教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圆的定义及性质•能够正确绘制圆的图形•掌握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2.能力目标•能够解决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圆的知识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计算公式2.教学难点•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推导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如圆心、半径等,并能描述圆的特点。

2.讲解(1)定义圆•圆是由平面上到一点(圆心)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

简而言之,就是一条半径相等的闭合曲线。

•通过一系列图片和实地绘制圆形显示,深度理解圆的定义。

(2)圆的性质•在讲解圆的性质时,首先引导学生检查自己制作的圆的图形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开始讲解圆的性质。

•圆的半径相等。

以任意点为圆心,连接圆上不同两点,作垂线,垂足和圆心连线为半径,则两半径相等。

•圆的直径等于两倍半径。

直径就是任何经过圆心的线段,将其两端相接,则得到圆的直径。

•以圆心为端点的举行都相等。

对于同一圆上的两线段,连接其与圆心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两线段就相等。

(3)圆的周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的周长,通过实地练习,学生可以得出计算圆的周长的公式:L = 2πr。

其中,L为圆的周长,r为圆的半径,π为常数,约为3.14。

(4)圆的面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的面积,通过实地练习,学生可以得出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S = πr²。

其中,S为圆的面积,r为圆的半径,π为常数,约为3.14。

3.练习•让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和实际操作演练,巩固圆的相关知识点。

4.教学小结•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课后作业•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包括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等。

•课外扩展:搜集与圆相关的实际应用例子,加深对圆的认识与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今天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地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充分理解圆的相关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圆的认识(一)》|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圆的认识(一)》|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圆的认识(一)》|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及相关术语:半径、直径、圆心。

2.掌握圆的性质,例如:所有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3.能够画出给定半径或直径的圆,并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圆内外切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圆的相关术语及性质。

2.圆的面积和周长计算。

3.圆内外切的问题探究。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一张圆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圆的特点。

2.老师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什么?3.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引出“圆”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3.2 讲解(15分钟)1.老师讲解圆的定义及相关术语,并用白板示意图进行讲解。

2.老师讲解圆的性质,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

3.3 实践(25分钟)1.学生分组,使用圆规和量角器练习画圆,并标出半径、直径和圆心。

2.学生计算给定半径或直径的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自己的方法验证圆的性质。

3.学生探究圆内外切的问题,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3.4 总结(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探究圆内外切问题的解决方法。

2.老师再次强调圆的性质和相关计算公式。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今天的收获和问题。

四、教学反思1.导入环节有助于引起学生对圆的认知兴趣,但需要把握好时间和方式,避免浪费时间和过于随意。

2.讲解环节最好用形象生动的方式,例如在白板上画出圆的示意图,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3.实践环节需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4.总结环节最好给学生留足时间讨论和总结,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问题,从而深化对圆的理解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圆》教学设计精品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2、理解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意义,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师:小猴、小兔和小熊要进行一场骑车比赛。

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小兔的车轮是正方形的,而小熊的车轮是椭圆形的。

比赛就要开始了,请你先来猜一猜,这场比赛谁得第一呢?为什么?(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大家都猜到小猴会赢是因为它的车轮是圆形的。

圆会有哪些特征呢?这接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

【设计意图:以有趣的故事——“骑车比赛”为素材引入,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

在故事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圆形车轮跑得快。


二、问题导学,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师: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圆片按目标导学认真研究,看哪些小组总
结圆的知识多。

出示目标导学:
(1)圆是由直线围成的图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各用哪个字母表示?
(3)在同一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1. 学生合作交流。

2.小组派代表汇报探究结果。

(学生边演示边汇报)
生1: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用手摸一摸圆片的周围感觉到是一条曲
线。

生2:把圆沿不同的方向对折,再对折……所有的折痕相交于一点叫做圆心,用0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d表示。

师:能理解“圆上”是什么意思吗?(指圆周上)
生3:在同一圆中,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我们经过测量知道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同学们总结圆的知识真全面。

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是不是也存在这个

呢?(是)
完成板书:圆心 o
半径 r
直径 d
同圆或等圆中: r=d÷2 d=2r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问题自学、观察、交流,教师再梳理、总结,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能力。


活动二:合作探究画圆。

1. 教师引导探究。

师:请同学们合作,利用手中的圆规按目标导学自学,看哪组学得好?
出示目标导学:
(1)画一个半径为2cm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2)你知道画一个圆分哪几个步骤?
(3)想一想:圆的位置和圆的大小分别由谁决定?
2、学生分组合作自学。

3、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教师完成板书:定圆心决定圆位置
定半径决定圆大小
强调注意问题:画圆时,圆规两脚间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懂得了画圆的方法,并且弄明白了圆心决定圆大小,半径决定圆位置。


三、自主练习,学以致用
1.出示投影片上的题。

2.课本60页上第2题。

3.课本61页上的第6题。

4.课堂小测
课件出示小测题,学生完成。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练习,能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

小测,是为了检测目标达成度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四、回顾反思,交流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交流,教师最后小结并对学生做好评价。

【设计意图:交流分享收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以及思维、方法进行梳理,做到融会贯通。

及时评价,则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的快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