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检查记录

合集下载

高强度螺栓施工及验收监理重点分析及监理措施

高强度螺栓施工及验收监理重点分析及监理措施

高强度螺栓施工及验收监理重点分析及监理措施一、高强度螺栓连接构件的验收1、高强度螺栓的栓孔应采用钻孔成型,孔边应无飞边、毛刺。

2、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板迭上所有螺栓孔,均应采用量规检查,其通过率为:用比孔的公称直径小 1.0mm的量规检查,每组至少应通过85%:用比螺栓公称直径大0.2~0.3mm的量规检查,应全部通过。

3、按上条检查时,凡量规不能通过的孔,必须经施工图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扩钻或补焊后重新钻孔。

扩钻后的孔径不得大于原设计孔径2.0mm,补焊时,应用与母材力学性能相当的焊条补焊,严禁用钢块填塞。

每组孔中经补焊重新钻孔的数量不得超过20%。

处理后的孔应作出记录,以备复查。

4、加工后的构件,在高强度螺栓连接处的钢板表面应平整、无焊接飞溅、无毛刺、无油污。

其表面处理方法应与设计图中所要求的一致。

5、经处理后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摩擦面,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沾染脏物和油污。

严禁在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摩擦面上作任何标记。

如有标记或其它污染,必须在摩擦面作处理后6、经处理后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和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检验1、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进行以下检验:(1)运到工地的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及时检验其螺栓楔负载、螺母保证载荷、螺母及垫圈硬度、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检验结果应符合《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l231)规定,合格后方准使用。

(2)运到工地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及时检验其螺栓楔负载、螺母保证载荷、螺母及垫圈硬度、连接副的紧固轴力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检验结果应符合《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GB3633)规定,合格后方准使用。

2、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应按以下规定进行检验:(1)抗滑移系数检验应以钢结构制造批为单位,由制造厂和安装单位分别进行每批三组。

以单项工程每2000t为一制造批,不足2000t者视作一批,单项工程的构件摩擦面选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表面处理工艺时,则每种表面处理工艺均需检验。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安装技术交底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安装技术交底

分包公司负责人交底内容:一、施工准备:1、材料要求(1)主要材料: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一个连接副包括1个螺栓、一个螺母、一个垫圈)。

(2)配套材料:操作平台、爬梯、护栏、普通C级螺栓等。

2、机具设备撬杠、冲钉、手锤、扁铲、电钻、铰刀、砂轮磨关机、扳手、专用电动扳手、手动扭矩手、专用扭剪扳手、轴力计等。

3、作业条件(1)按钢结构施工详图施工,钢构件已就位,并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标准。

(2)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复验合格,连接摩擦面已进行处理,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合格,其抗滑移系数最小值满足设计要求,且板面平整无油污。

(3)安装时,使用撬杠和冲钉对准连接盖板和构件孔以便穿入临时螺栓。

(4)在安装扭剪型高强螺栓前,应用普通C级螺栓和冲钉临时固定,每个节点上穿入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临时螺栓不少于该节点孔数的1/3,且不应少于2。

个②冲钉不宜多于临时螺栓的30%。

(3)钢构件堆放、清理:①按现场布置进行堆放整齐、牢固,减少二次搬运,堆放应在吊装回转半径内。

②构件吊装前必须清理干净,尤其是接触面、摩擦面上,必须用钢丝刷清除铁锈污物等。

③施工机具安装调试验收合格。

二、操作工艺1、施工工艺流程:2、施工要点(1)因连接不平造成板叠空鼓或间隙大于等于3mm时,应娇平连接板。

(2)因板厚公差、制作及安装偏差等原因造成摩擦面间产生间隙,可采取下列方法处理①当间隙不大于1mm时可不做处理。

②当间隙为1.0-3.0mm时,可将厚板一侧修成1:10的斜坡过渡,如下图所示:③当间隙大于3.0mm时,可加填板处理,但填板的材质及填板面的摩擦面处理应与构件相同,如下图所示:(3)当发现有错孔不能穿入高强螺栓时,可用铰刀铣孔,铣孔后的孔径不得大于1.2倍螺栓直径;当孔位相错较多且连接板厚度小于20mm时,可用于与母材相匹配的低氢型焊条补孔,修磨平整后重新钻孔,必要时更换连接板。

(4)安装高强螺栓连接副,并逐个更换临时螺栓,螺栓穿入方向宜一致,以方便施工为原则。

DLT5210.2-2018表6.1.9 锅炉钢结构高强螺栓紧固后复查记录

DLT5210.2-2018表6.1.9 锅炉钢结构高强螺栓紧固后复查记录
锅炉
机组工程编号:表.9
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分项工程名称
检验批工程名称
复查部位
节点名称或编号
高强度螺栓
规格
高强度螺栓数量
抽查数量
操作人
复查日期
大六角头
扭剪型
使用的工器具及检定编号
复查要求:
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按节点总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10个;每个被抽查节点按螺栓数抽查10%,且不应小于2个.叠型大板梁上下梁接合面如采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紧固时应视为一组节点,每根板梁螺栓抽查数不应小于20个.
2.扭剪型高强度螺栓以梅花头拧断为准.非结构原因梅花头未拧断的高强度螺栓应按上款内容全数复查.
检查结论:
验收单位
验 收 意 见
验 收 签 字
施工单位
年月日
设计单位
年月日
制造单位
年月日
总承包单位
年月日
监理单位
年月日
建设单位
年月日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工扭矩检验作业指导书(新)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工扭矩检验作业指导书(新)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扭矩检验作业指导书BJSJ-3-A-JC-02编制:审核:批准: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扭矩检验作业指导书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用于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工扭矩检验作业指导。

2 引用标准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检验时机3。

1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工终拧扭矩检验应在施拧1h后,48h内完成。

4 检验数量4.1施工过程检查数量按节点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10个节点;每个被抽查节点按螺栓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2个。

4.2见证检测检查数量按GB50205附录G要求进行,按节点数抽查3%,且不应少于3个节点。

5检验方法5。

1检验所用的扭矩扳手其扭矩精度误差应在3%以内。

5。

2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工扭矩检验分初拧、复拧、终拧检验;检验方法分为扭矩法检验和转角法检验两种,原则上采用检验法与施工法应相同。

5.3扭矩法检验:5。

3。

1在螺尾端头和螺母相对位置划线,将螺母退回60°左右;5.3.2用扭矩扳手测定拧回至原来位置时扭矩值,并做好记录。

5.3。

3比较测定扭矩值与施工扭矩值的偏差,其偏差在10%以内为合格。

5。

4转角法检验:5。

4。

1检查施工方初拧后在螺母与相对位置所画的终拧起始线和终止线所夹的角度是否达到规定值。

5.4.2在螺尾端头和螺母相对位置画一条线,然后全部卸松螺母,在按规定的初拧扭矩和终拧角度重新拧紧螺栓,观察与原画线是否重合。

终拧转角偏差在10°以内为合格。

终拧转角与螺栓的直径、长度等因素有关,应由试验确定。

5。

5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扭矩检验,观察尾部梅花头被拧掉者视同终拧扭矩达到达到合格标准,未被拧掉者应按上述扭矩法或转角法检验.6 计算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工终拧扭矩值按下式计算:Tc=K·Pc·d式中Tc—终拧扭矩值(N·m);Pc—施工预拉力标准值(kN),见下表6 。

1;d—螺栓公称直径(mm);T0—初拧扭矩值可按0.5Tc取值.K—扭矩系数,按GB50205附录B·0·4的规定试验确定(或由委托提供高强度螺栓扭矩系数复验报告),试验详见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复验作业指导。

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检测作业指导书(含全部附表)

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检测作业指导书(含全部附表)

MC-LWI-07(A0)1编制依据(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2)《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621-2010。

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扭矩检测。

3作业程序执行程序形成的记录3.1接受任务编制检测方案。

3.2 根据检测方案的技术要求准备仪器设备。

3.3 进行现场检测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填写完成表JSJL-02-06-A《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检测记录》。

3.4分析检测数据,编制检测报告。

4检测方法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扭矩主要用扭矩法进行检验,原则上采用检验法与施工法应相同。

4.1 试验准备:检验所用的扭矩扳手其扭矩精度误差应在3%以内。

4.2 扭矩法检验4.2.1 在螺尾端头和螺母相对位置划线,将螺母退回60°左右。

4.2.2 用扭矩扳手测定拧回至原来位置时扭矩值,并做好记录。

4.2.3 比较测定扭矩值与施工扭矩值的偏差,其偏差在10%以内为合格。

4.3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扭矩检验,观察尾部梅花头被拧掉者视同终拧扭矩达到合格标准,未被拧掉者应按上述扭矩法检验。

5 结果计算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扭矩值按下式计算:Tc=K·Pc·d式中,Tc—终拧扭矩值(N·m);Pc—施工预拉力标准值(kN),见附表1;d—螺栓公称直径(mm);T0—初拧扭矩值可按0.5Tc取值。

K—扭矩系数,按GB50205附录B·0·4的规定试验确定(或由委托提供高强度螺栓扭矩系数复验报告)。

.其中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工扭矩范围如表5-1所示.表5-1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工扭矩范围6 测量记录检测记录应按规定格式填写,具体要求执行《记录管理程序》(MC-LQP-21)。

7 记录表格1) JSJL-02-06 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检测记录。

钢结构高强螺栓

钢结构高强螺栓

第3.4.4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安装时,在每个节点上应穿入的临时螺栓和冲钉数量,由安装时可能承担的荷载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不得少于安装总数的1/3;二、不得少于两个临时螺栓;三、冲钉穿入数量不宜多于临时螺栓的30%。

第3.4.5条不得用高强度螺栓兼做临时螺栓,以防损伤螺纹引起扭矩系数的变化。

第3.4.6条高强度螺栓的安装应在结构构件中心位置调整后进行,其穿入方向应以施工方便为准,并力求一致。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组装时,螺母带圆台面的一侧应朝向垫圈有倒角的一侧。

对于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组装时,螺栓头下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应朝向螺栓头。

第3.4.7条安装高强度螺栓时,严禁强行穿入螺栓(如用锤敲打)。

如不能自由穿入时,该孔应用铰刀进行修整,修整后孔的最大直径应小于1.2倍螺栓直径。

修孔时,为了防止铁屑落入板迭缝中,铰孔前应将四周螺栓全部拧紧,使板迭密贴后再进行。

严禁气割扩孔。

第3.4.8条安装高强度螺栓时,构件的摩擦面应保持干燥,不得在雨中作业。

第3.4.14条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前,应按出厂批复验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紧固轴力,每批复验5套。

5套紧固轴力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应符合表3.4.14的规定。

变异系数=标准偏差/紧固轴力的平均值×100%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紧固轴力(KN)表3.4.14螺栓直径d(mm)16 20 (22) 24每批紧固轴力的平均值公称109 170 211 245 最大120 186 231 270 最小99 154 191 222紧固轴力变异系数≤10%第3.4.15条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的拧紧应分为初拧、终拧。

对于大型节点应分为初拧、复拧、终拧。

初拧扭矩值为0.13×Pc×d的50%左右,可参照表3.4.15选用。

复拧扭矩等于初拧扭矩值。

初拧或复拧后的高强度螺栓应用颜色在螺母上涂上标记,然后用专用扳手进行终拧,直至拧掉螺栓尾部梅花头。

对于个别不能用专用扳手进行终拧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可按本节第3.4.12条规定的方法进行终拧(扭矩系数取0.13)。

SGBZ-0234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施工工艺标准

SGBZ-0234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施工工艺标准

SGBZ-0234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施工工艺标准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结构安装用扭剪型高强螺栓施工工艺。

2、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螺栓、螺母、垫圈均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2.1.2高强螺栓入库应按规格分类存放,并防雨、防潮。

遇有螺栓、螺母不配套,螺纹损伤时,不得使用。

螺栓、螺母、垫圈有锈蚀,应抽样检查紧固轴力,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螺栓等不得被泥土、油污粘染,保持洁净、干燥状态。

必须按批号,同批内配套使用,不得混放、混用。

2.1.3主要机具:电动扭矩扳手及控制仪、手动扭矩扳手、手工扳手、钢丝刷、工具袋等。

2.2作业条件:2.2.1摩擦面处理:摩擦面采用喷砂、砂轮打磨等方法进行处理,摩擦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Q235钢为0.45以上,16猛钢为0.55以上)。

摩擦面不允许有残留氧化铁皮,处理后的摩擦面可生成赤锈面后安装螺栓(一般露天存10d左右),用喷砂处理的摩擦面不必生锈即可安装螺栓。

采用砂轮打磨时,打磨范围不小于螺栓直径的4倍,打磨方向与受力方向垂直,打磨后的摩擦面应无明显不平。

摩擦面防止被油或油漆等污染,如污染应彻底清理干净。

2.2.2检查螺栓孔的孔径尺寸,孔边有毛刺必须清除掉。

2.2.3同一批号、规格的螺栓、螺母、垫圈,应配套装箱待用。

2.2.4电动扳手及手动扳手应经过标定。

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选择螺栓并配套→接头组装→安装临时螺栓→安装高强螺栓→高强螺栓紧固→检查验收。

3.2螺栓长度的选择:扭剪型高强螺栓的长度为螺栓头根部至螺栓梅花卡头切口处的长度。

选用螺栓的长度应为紧固连接板厚度加上一个螺母和一个垫圈的厚度,并且紧固后要露出不少于两扣螺纹的余长,一般按连接板厚加表5-2中的增加长度,并取5mm的整倍数。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工扭矩检验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工扭矩检验
检查数量:每批同类构件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被 抽查构件中,每种焊缝按数量各抽查5%,总抽查处不应少 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6.3高强度螺栓连接
Ι主控项目
6.3.1钢结构制作和安装单位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 定分别进行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试验和 复验,现场处理的构件磨擦应单独进行磨擦面抗滑移系 数试验,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资料全数检查;同类焊缝抽查10%,且不应少 于3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焊缝量规抽查测量。
说明:5.2.5 对T型、十字型、角接接头等要求焊透的对接与角接组合 焊缝,为减少应力集中,同时避免过大的焊脚尺寸,参照国内外相关 规范的规定,确定了对静载结构和动载结构的不同焊脚尺寸的要求。
5.2.6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一级、二级 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 。且一级焊缝不许有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
2
焊缝余高C
hf ≤6:0~1.5 hf > 6:0~3.0
注:1 、 hf >8.0mm的角焊缝其局部焊脚尺寸允许低于设计要求值1.0mm, 但总长度不得超过焊缝长度10%;2、 焊接H形梁腹板与翼缘板的焊缝两端 在其两倍翼缘板宽度范围内,焊缝的焊脚尺寸不得低于设计值。
5.2.10焊出凹形的角焊缝,焊缝金属与母材间应平缓过 渡;加工成凹形的角焊缝,不得在其表面留下切痕。
6.3.3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除因构造原因 无法使用专用扳手终拧掉梅花头者外,未在终拧中拧掉梅 花头的螺栓数不应大于该节点螺栓数的5%。对所有梅花头 未拧掉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采用扭矩法或转角头 进行终拧并作标记,且按本规范第6.3.2条的规定进行终拧 扭矩检查。

表142高强度螺栓连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表142高强度螺栓连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表142高强度螺栓连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填表说明
1、检验批容量填写:同一检验批内,填写构件的总数
2、最小/实际检查数量栏中,实际检查数量:按实填写且不少于最小数量。

D成品进场:质量证明文件全数检查,抽样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2)扭矩系数或轴力复验:见《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表瓦
3)抗滑移系数试验:见《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表B。

4)终拧扭矩: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按节点数抽查IOK且不少于10个,每个被抽查到的节点,按螺栓数抽查10%,且不少于2个。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按节点数抽查IOK且不少于10个,被抽查节点中梅花头未拧掉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全数进行终拧扭矩检查。

5)成品包装:按包装箱数抽查5%,且不应少于3箱。

6)表面硬度试验:按规格抽查8只。

7)镀层厚度:按规格抽查8只。

8)初拧、终拧扭矩:全数检查。

9)连接外观质量:按节点数抽查5%,且不应小于10个。

10)摩擦面外观:全数检查。

11)扩孔:被扩螺栓孔全数检查。

3、表头中“施工依据”栏目应依照实际的施工操作依据填写,如施工企业的操作规程、工法、施工工艺标准。

钢结构高强螺栓

钢结构高强螺栓

第3.4.4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安装时,在每个节点上应穿入的临时螺栓和冲钉数量,由安装时可能承担的荷载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不得少于安装总数的1/3;二、不得少于两个临时螺栓;三、冲钉穿入数量不宜多于临时螺栓的30%。

第3.4.5条不得用高强度螺栓兼做临时螺栓,以防损伤螺纹引起扭矩系数的变化。

第3.4.6条高强度螺栓的安装应在结构构件中心位置调整后进行,其穿入方向应以施工方便为准,并力求一致。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组装时,螺母带圆台面的一侧应朝向垫圈有倒角的一侧。

对于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组装时,螺栓头下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应朝向螺栓头。

第3.4.7条安装高强度螺栓时,严禁强行穿入螺栓(如用锤敲打)。

如不能自由穿入时,该孔应用铰刀进行修整,修整后孔的最大直径应小于1.2倍螺栓直径。

修孔时,为了防止铁屑落入板迭缝中,铰孔前应将四周螺栓全部拧紧,使板迭密贴后再进行。

严禁气割扩孔。

第3.4.8条安装高强度螺栓时,构件的摩擦面应保持干燥,不得在雨中作业。

第3.4.14条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前,应按出厂批复验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紧固轴力,每批复验5套。

5套紧固轴力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应符合表3.4.14的规定。

变异系数=标准偏差/紧固轴力的平均值×100%分为初拧、复拧、终拧。

初拧扭矩值为0.13×Pc×d的50%左右,可参照表3.4.15选用。

复拧扭矩等于初拧扭矩值。

初拧或复拧后的高强度螺栓应用颜色在螺母上涂上标记,然后用专用扳手进行终拧,直至拧掉螺栓尾部梅花头。

对于个别不能用专用扳手进行终拧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可按本节第3.4.12条规定的方法进行终拧(扭矩系数取0.13)。

第3.4.16条高强度螺栓在初拧、复拧和终拧时,连接处的螺栓应按一定顺序施拧,一般应由螺栓群中央顺序向外拧紧。

第3.4.17条高强度螺栓的初拧、复拧、终拧应在同一天完成。

第3.5.3条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终拧检查,以目测尾部梅花头拧断为合格。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_施工及验收规程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_施工及验收规程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91主编单位:湖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2年11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的通知建标〔1992〕2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委:根据原国家建工总局(82)建工科字第14号文的要求,由湖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主编的《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82-91,自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湖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二年四月十六日主要符号作用和作用效应F——集中荷载;M——弯矩;N——轴心力;P——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V——剪力。

计算指标——每个高强度螺栓的受拉、受剪和承压承载力设计值;f——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高强度螺栓的抗拉、抗剪和承压强度设计值;σ——正应力。

几何参数A——毛截面面积;An——净截面面积;I——毛截面惯性矩;S——毛截面面积矩;α——间距;D——直径;D0——孔径;L——长度;Lz——集中荷载在腹板计算高度边缘上的假定分布长度。

计算系数及其它n——高强度螺栓的数目;n1——所计算截面上高强度螺栓的数目;nf——高强度螺栓传力摩擦面数目;μ——高强度螺栓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Ψ——集中荷载的增大系数。

第一章总则第条为使在钢结构工程中,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第条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工程中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与验收。

第条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按本规程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及《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5)的有关规定。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工艺标准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工艺标准

扭剪型高强螺栓施工工艺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结构安装用扭剪型高强螺栓施工工艺。

1 材料及主要机具:1.1 螺栓、螺母、垫圈均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1。

2 高强螺栓入库应按规格分类存放,并防雨、防潮。

遇有螺栓、螺母不配套,螺纹损伤时,不得使用。

螺栓、螺母、垫圈有锈蚀,应抽样检查紧固轴力,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螺栓等不得被泥土、油污粘染,保持洁净、干燥状态。

必须按批号,同批内配套使用,不得混放、混用。

1。

3 主要机具:电动扭矩扳手及控制仪、手动扭矩扳手、手工扳手、钢丝刷、工具袋等.2 作业条件:2.1 摩擦面处理:摩擦面采用喷砂、砂轮打磨等方法进行处理,摩擦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Q235钢为0。

45以上,16锰钢为0.55以上)。

摩擦面木允许有残留氧化铁皮,处理后的摩擦面可生成赤锈面后安装螺栓(一般露天存10d左右),用喷砂处理的摩擦面不必生锈即可安装螺栓。

采用砂轮打磨时,打磨范围不小于螺栓直径的4倍,打磨方向与受力方向垂直,打磨后的摩擦面应无明显不平.摩擦面防止被油或油漆等污染,如污染应彻底清理干净.2。

2 检查螺栓孔的孔径尺寸,孔边有毛刺必须清除掉。

2.3 同一批号、规格的螺栓、螺母、垫圈,应配套装箱待用。

2.4 电动扳手及手动扳手应经过标定.3。

1 工艺流程:作业准备→选择螺栓并配套→接头组装→安装临时螺栓→安装高强螺栓→高强螺栓紧固→检查验收3。

2 螺栓长度的选择:扭剪型高强螺栓的长度为螺栓头根部至螺栓梅花卡头切口处的长度。

选用螺栓的长度应为紧固连接板厚度加上一个螺母和一个垫圈的厚度,并且紧固后要露出不少于两扣螺纹的余长,一般按连接板厚加表5-2中的增加长度,并取5mm的整倍数。

表5—2螺栓公称直径增加长度 (mm)M16 25M20 30M22 35M24 403.3 接头组装:3.3.1 连接处的钢板或型钢应平整,板边、孔边无毛刺;接头处有翘曲、变形必须进行校正,并防止损伤摩擦面,保证摩擦面紧贴。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经验探讨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经验探讨

标 准 1 求 制 造 厂 应 提 供 每 批 螺 栓 的 固轴 力复 验 用 的 螺 栓应 在 施 工 现 场 待 安装 长 度 的计 算 应 为 连 接 板 的 厚 度加 上 一 个 螺 要
质 量 合格 证 书 , 内容 包 括 : 料 、 号 、 学 的螺 栓 批 中 随机 抽 取 , 批应 抽 取 8 连接 母和 一个 垫 片 的 厚 度后 外 露 2 道 螺 纹 余 材 炉 化 每 套 ~3 成 份 , 格 、 量 ; 械性 能 试 验 数据 ; 接 副 进 行 复 验 。 剪 型 高 强 度 螺 栓 紧 固轴 力 规 数 机 连 扭
长 , 据 计 算 值对 应 出 固定 规 格 的螺 栓 , 根 一
副 紧 固轴 力 的平 均 值 、 准 偏 差 及 测 试 环 和 标 准 偏 差 应 符 合 表 1 示 。 标 所 般螺 栓 的 长 度 是 5 mm的 整 倍数 。 际施 工 实 螺栓 批 的 定 义 1 : 是 同一 材 料 、 号 、 炉 螺 中 , 强 度 螺 栓连 接 副 终 紧 后 , 强 度 螺 栓 境温度 ; 出厂 日期和 批 号 。 于大 型钢 结 构 对 高 高 例 如 电 站 锅 炉 钢 结 构 用 扭 剪 型 高 强 度 螺 纹 规格 、 度 ( 长 当螺 栓长 度 ≤10 0mm时 , 长度 外 露 长 度 螺 纹 应 为2~3 , 中允 许 单 个 扣 其
总 结 提 出具 体 的 掌 控 要 求 。
应 注 意 , 一 批 次 的 螺 栓 均应 考 虑 其 送 检 每 在 钢 架 安 装 前 , 将 扭 剪 型 高 强 度 螺 裕 量 。 应 栓连 接 副 送 往 专 业 检测 机 构 检 查 其 螺 栓楔 1 4螺 栓长 度的 选择 .
工 业 技 术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工艺标准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工艺标准

扭剪型高强螺栓施工工艺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结构安装用扭剪型高强螺栓施工工艺。

1 材料及主要机具:1.1 螺栓、螺母、垫圈均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1.2 高强螺栓入库应按规格分类存放,并防雨、防潮。

遇有螺栓、螺母不配套,螺纹损伤时,不得使用。

螺栓、螺母、垫圈有锈蚀,应抽样检查紧固轴力,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螺栓等不得被泥土、油污粘染,保持洁净、干燥状态。

必须按批号,同批内配套使用,不得混放、混用。

1.3 主要机具:电动扭矩扳手及控制仪、手动扭矩扳手、手工扳手、钢丝刷、工具袋等。

2 作业条件:2.1 摩擦面处理:摩擦面采用喷砂、砂轮打磨等方法进行处理,摩擦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Q235钢为0.45以上,16锰钢为0.55以上)。

摩擦面木允许有残留氧化铁皮,处理后的摩擦面可生成赤锈面后安装螺栓(一般露天存10d左右),用喷砂处理的摩擦面不必生锈即可安装螺栓。

采用砂轮打磨时,打磨范围不小于螺栓直径的4倍,打磨方向与受力方向垂直,打磨后的摩擦面应无明显不平。

摩擦面防止被油或油漆等污染,如污染应彻底清理干净。

2.2 检查螺栓孔的孔径尺寸,孔边有毛刺必须清除掉。

2.3 同一批号、规格的螺栓、螺母、垫圈,应配套装箱待用。

2.4 电动扳手及手动扳手应经过标定。

3.1 工艺流程:作业准备→选择螺栓并配套→接头组装→安装临时螺栓→安装高强螺栓→高强螺栓紧固→检查验收3.2 螺栓长度的选择:扭剪型高强螺栓的长度为螺栓头根部至螺栓梅花卡头切口处的长度。

选用螺栓的长度应为紧固连接板厚度加上一个螺母和一个垫圈的厚度,并且紧固后要露出不少于两扣螺纹的余长,一般按连接板厚加表5-2中的增加长度,并取5mm的整倍数。

表5-2螺栓公称直径增加长度 (mm)M16 25M20 30M22 35M24 403.3 接头组装:3.3.1 连接处的钢板或型钢应平整,板边、孔边无毛刺;接头处有翘曲、变形必须进行校正,并防止损伤摩擦面,保证摩擦面紧贴。

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交底记录工程文档范本

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交底记录工程文档范本

2008年10月150施管表5交底内容:3.2螺栓长度的选择:扭剪型高强螺栓的长度为螺栓头根部至螺栓梅花卡头切口处的长度.选用螺栓的长度应为紧固连接板厚度加上一个螺母和一个垫圈的厚度,并且紧固后要露出不少于两扣螺纹的余长,一般按连接板厚加表5-2中的增加长度,并取5mm的整倍数.3.3接头组装:3.3.1连接处的钢板或型钢应平整,板边、孔边无毛刺;接头处有翘曲、变形必须进行校正,并防止损伤摩擦面,保证摩擦面紧贴.3.3.2装配前检查摩擦面,试件的摩擦系数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浮锈用钢丝刷除掉,油污、油漆清除干净.3.3.3板叠接触面间应平整,当接触有间隙时,应按规定处理,见表5-3.技术交底记录2008年10月15∈施管表5交底内容:下来的卡头应放入工具袋内收集在一起,防止从高空坠落造成安全事故.3.7检查验收:3.7.1扭剪型高强螺拴应全部拧掉尾部梅花卡头为终拧结束,不准遗漏.3.7.2个别不能用专用扳手操作时,扭剪型高强螺栓应按大六角头高强螺栓用扭矩法施工.终拧结束后,检查漏拧、欠拧宜用0.3~0.5kg重的小锤逐个敲检,如发现有欠拧、漏拧应补拧;超拧应更换.检查时应将螺母回退30°~50°,再拧至原位,测定终拧扭矩值,其偏差不得大于±10%,已终拧合格的做出标记.4、质量标准技术交底记录5、成品保护5.1结构防腐区段(如酸洗车间)应在连接板缝、螺头、螺母、垫圈周边涂抹防腐腻子(如过氯乙烯腻子)封闭,面层防腐处理与该区钢结构相同.5.2结构防锈区段,应在连接板缝、螺头、螺母、垫圈周边涂快干红丹漆封闭,面层防锈处理与该区钢结构相同.技术交底记录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装配面不符合要求:表面有浮锈、油污,螺栓孔有毛刺、焊瘤等,均应清理干净.6.2连接板拼装不严:连接板变形,间隙大,应校正处理后再使用.6.3螺栓丝扣损伤:螺栓应自由穿入螺孔,不准许强行打入.6.4扭矩不准:应定期标定扳手的扭矩值,其偏差不大于5%,严格按紧固顺序操作.7、质量记录7.1高强螺栓、螺母、垫圈组成的连续副的出厂质量证明、出厂检验报告.7.2高强螺栓预拉力复验报告.7.3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摩擦系数)试验及复验报告.7.4扭矩扳手标定记录.7.5设计变更、洽商记录.7.6工程检查记录.。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工艺标准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工艺标准

扭剪型高强螺栓施工工艺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结构安装用扭剪型高强螺栓施工工艺.1 材料及主要机具:1。

1 螺栓、螺母、垫圈均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1。

2 高强螺栓入库应按规格分类存放,并防雨、防潮。

遇有螺栓、螺母不配套,螺纹损伤时,不得使用。

螺栓、螺母、垫圈有锈蚀,应抽样检查紧固轴力,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螺栓等不得被泥土、油污粘染,保持洁净、干燥状态。

必须按批号,同批内配套使用,不得混放、混用。

1。

3主要机具:电动扭矩扳手及控制仪、手动扭矩扳手、手工扳手、钢丝刷、工具袋等。

2 作业条件:2.1 摩擦面处理:摩擦面采用喷砂、砂轮打磨等方法进行处理,摩擦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Q235钢为0.45以上,16锰钢为0.55以上)。

摩擦面木允许有残留氧化铁皮,处理后的摩擦面可生成赤锈面后安装螺栓(一般露天存10d左右),用喷砂处理的摩擦面不必生锈即可安装螺栓.采用砂轮打磨时,打磨范围不小于螺栓直径的4倍,打磨方向与受力方向垂直,打磨后的摩擦面应无明显不平。

摩擦面防止被油或油漆等污染,如污染应彻底清理干净。

2。

2 检查螺栓孔的孔径尺寸,孔边有毛刺必须清除掉。

2.3 同一批号、规格的螺栓、螺母、垫圈,应配套装箱待用。

2.4 电动扳手及手动扳手应经过标定。

3。

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选择螺栓并配套→接头组装ﻩ→安装临时螺栓ﻩ→安装高强螺栓ﻩ→ﻩ高强螺栓紧固ﻩ→检查验收ﻩ3.2 螺栓长度的选择:扭剪型高强螺栓的长度为螺栓头根部至螺栓梅花卡头切口处的长度。

选用螺栓的长度应为紧固连接板厚度加上一个螺母和一个垫圈的厚度,并且紧固后要露出不少于两扣螺纹的余长,一般按连接板厚加表5—2中的增加长度,并取5mm的整倍数。

表5—2螺栓公称直径增加长度(mm)ﻩM16ﻩ 25M20ﻩ30M22 35ﻩM24ﻩ 403.3 接头组装:3。

3.1连接处的钢板或型钢应平整,板边、孔边无毛刺;接头处有翘曲、变形必须进行校正,并防止损伤摩擦面,保证摩擦面紧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扳手标定记录
等级
规格
数量
初拧
终拧
小锤逐只敲检
松扣、回扣检查
初拧
终拧
检查结论
施工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记录人:
年月日
监理(建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
年月日
其它单位
代表:
年月日
扭剪型高强螺栓施工检查记录
渝建竣-50
工程名称
连接构件名称
施工单位
抽查节点
连接摩擦面质量
螺栓穿孔质量
连接接头外观质量
初拧扭矩(N-M)
螺栓梅花头末在终拧中拧掉数及处理结果(6.3.3条)
部位
数量
螺栓
螺栓穿入方向
螺栓露长
垫圈方向
未拧断梅花头螺栓数量(只)
扭矩扳手施拧扭矩值(N-M)
终拧质量检查
初、终拧标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