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分类:小学数学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有效的课堂教学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部分教师只是走形式,忽视对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还有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很片面。但是主要集中体现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最终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还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本文基于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之时,分别从有效利用教材,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和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关键词:数学;有效;策略

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灵活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呢?下面笔者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教材是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是教学的凭借。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明晰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知识主线、重难点,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

一、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定位目标

教材是新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研究,去开发。只有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

性的使用教材。数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苏教版新课标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背景、所学知识特点、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的。作为教师只有认真通读全套教材进而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才能系统的分析教材,准确地把握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把握每个知识点在教材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在充分理解后,做出准确定位。例如,“观察物体”是苏教版新课标教材“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分别安排在二年级上册和五年级上册,要求却是不同的,二年级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不要求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五年级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这两个年级的内容既有连续性又有发展性,层层推进,拾级而上。教学中如果有了这样的理解作基础,就能准确定位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更强。因此,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是每一个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创设应贴近生活。情景不仅应是现实的,还应该是承载数学知识的一个平台,是改变枯燥、抽象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应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用儿童的眼光去寻找那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并且与儿童的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创设使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情景。情景创设是内在需求,它不仅应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应该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学生心中的探究激情,成为学生继续学习新知的“内在需求”。有效的情景创设能促进学生进行较为深刻的数学思考,有利于解决问题。情景创设应重在启迪思维。有价值的教学情景应在生动的情景中蕴含一些有思考力度的数学问题,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具有“数学味”

的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得到提高与升华,让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但在创设情景时,不仅要解决数学内容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还要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只有两者结合,有目的地创设有效教学情景,才会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开启思维的目的。

三、设计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素养的形成是通过教学中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构建数学知识。如我曾经听一位专家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节课,以推导公式贯穿始终。活动一:切;活动二:拼;活动三:根据切割体积不变原则得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了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再如:教“圆锥体积”前,要求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量杯。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圆锥的体积计算就是根据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来计算的。计算思考:每个圆柱的体积总是圆锥的几倍呢?这个倍数是不是随着圆柱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后得到:它是一个固定的数,这样,学生对圆锥公式就理解了。有效的活动设计为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提供了机会,使学生初步领悟到数学中符号化的思想,提升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层次。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设计数学活动要遵循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和不同年龄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适时适度,同时也要有数学的内涵和明确的目标,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数学活动意义。

四、及时抓好效果反馈,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反馈原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表现为教与学双方信息的相互传递

和相互作用,它的输出和回收、增强和减弱、顺应和调节都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收集反馈的信息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理解应用上的情况,便于老师及时改正错误和不足。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课堂练习和反馈特别重要。小学生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在学习上容易浅尝辄止、遇难而退。对待作业也往往缺乏耐心。有专家对“教师在场”和“教师不在场”学生做作业的情况做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教师现场监督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能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完成任务的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提高作业质量和速度。

五、讲究策略

1、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传统教学理论将教学准备等同于“备课”,其实,教学准备远比“备课”的内涵丰富。教学准备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要求,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分析自我和学生的情况,并据此选择教法,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教学准备是任课教师的一种智能活动,涉及许多策略的问题。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上课前的课时分析时应考虑的诸多因素,如: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教材内容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是必须的?需要补充什么或是删减哪些?需要调整什么或是融合哪些内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如何渗透?教学如何导入又如何结尾?“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能否实现有效教学,关键在于能否备好自己的学生。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点拨和引导?

把握教材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使用价值。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还可以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或调整、补充教材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